CN205792367U - 一种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浮体组、阵列及电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浮体组、阵列及电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792367U CN205792367U CN201620418220.0U CN201620418220U CN205792367U CN 205792367 U CN205792367 U CN 205792367U CN 201620418220 U CN201620418220 U CN 201620418220U CN 205792367 U CN205792367 U CN 2057923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oyancy aid
- ear
- floating
- group
- dra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903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700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95493 Crypt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浮体组、阵列及电站,其中连接浮体包括主体;以及一组或多组拉耳,其中每组拉耳包括:第三拉耳,其设置在主体的角上;以及第四拉耳,其设置在主体的侧面,靠近第三拉耳并与第三拉耳间隔开。本实用新型适应能力强,结构强度高,施工方便,适于大规模地建设安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能源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浮体组、阵列及电站。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利用光伏电站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电能是一种高效的利用太阳能的方式。目前光伏电站主要是建设在地面上,例如利用闲置的土地来建设。但是,因为照射能量分布密度小,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所以陆上光伏电站通常需要占用很大的面积。在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宝贵,建设光伏电站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水上光伏是指利用闲置的水面来建设光伏电站。水上光伏电站具有不占用土地资源,减少水体蒸发,避免藻类生长等诸多优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水上光伏电站的一种实施方式是采用漂浮式光伏阵列。现有的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结构在牢固性上仍需提高,而且安装也具有一定难度,容易造成施工效率的降低。为了提高施工效率,有时必须采用预安装的方式施工。但是这种方式需要使用大型的工程机械,对施工场地也有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包括:主体;以及一组或多组拉耳,其中每组拉耳包括:第三拉耳,其设置在主体的角上;以及第四拉耳,其设置在主体的侧面,靠近第三拉耳并与第三拉耳间隔开。
如上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其中主体的侧面上包括一个或多个凹槽,第二拉耳容纳于所述凹槽中。
如上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其中每组拉耳与一个主浮体相连;其中容纳第四拉耳的凹槽也容纳主浮体上一组拉耳中设置于角上的第一拉耳;第三拉耳也容纳于主浮体上容纳设置于侧面上靠近第一拉耳并与第一拉耳间隔开的第二拉耳的凹槽中。
如上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其中浮体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包括图案不同的网状凹线。
如上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其中主体包括阶梯状的凹槽,所述凹槽适于抵抗来自横向的应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一种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组,其包括:多个如上所述的漂浮式水上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以及一个或多个纵向浮体,其包括主体以及两组或四组拉耳,其中每组拉耳包括至少2个拉耳;其中至少一个纵向浮体通过两组或四组拉耳连接在两个或四个连接浮体之间。
如上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组,其进一步包括:横间浮体,其包括多个拉耳;其中横间浮体通过多个拉耳连接在两个连接浮体之间,并同时连接到一个或两个主浮体。
如上连接浮体组,其中纵向浮体的至少一组拉耳包括:
第五拉耳,其设置在主体的角上;以及
第六拉耳,其设置在主体的侧面,靠近第五拉耳并与第五拉耳间隔开。
如上所述的漂浮式水上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组,其中主体的侧面上包括一 个或多个凹槽,第六拉耳容纳于所述凹槽中。
如上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组,其中每组拉耳与一个连接浮体相连;其中容纳第六拉耳的凹槽也容纳连接浮体上一组拉耳中设置于角上的第三拉耳;第五拉耳也容纳于连接浮体上容纳设置于侧面上靠近第三拉耳并与第三拉耳间隔开的第四拉耳的凹槽中。
如上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组,其中纵向浮体的主体包括阶梯状的凹槽,所述凹槽适于抵抗来自横向的应力。
如上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组,其中纵向浮体或横间浮体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包括图案不同的网状凹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一种水上光伏阵列,包括如上所述的漂浮式水上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或如上所述的漂浮式水上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一种水上光伏电站,包括如上所述的水上光伏阵列。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漂浮式水上光伏阵列的示意图;
图2A-图2H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主浮体示意图;
图3A-图3F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横向浮体的示意图;
图4A-图4E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纵向浮体的示意图;
图5A-图5E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横间浮体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各个浮体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各个浮体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光伏模组的示意图;
图9A-图9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简化方案的安装支架的爆炸图;
图11A-图11F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拉件与浮体配合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拉件与浮体安装示意图;以及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光伏阵列的锚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详细描述中,可以参看作为本申请一部分用来说明本申请的特定实施例的各个说明书附图。在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在不同图式中描述大体上类似的组件。本申请的各个特定实施例在以下进行了足够详细的描述,使得具备本领域相关知识和技术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还可以利用其它实施例或者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结构、逻辑或者电性的改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用于水上光伏电站的新型漂浮式光伏阵列的浮体,适应能力强,结构强度高,施工方便,适于大规模地建设安装。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漂浮式光伏阵列的示意图。如图1 所示,光伏阵列100包括一个或多个光伏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1中仅仅示意性地示出了4组光伏组件101、102、103、和104,每组包括12个光伏组件。光伏阵列10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包括任意数量的光伏组件。一个光伏组件一般包括一个太阳能电池板。
如图1所示,光伏阵列100进一步包括围绕一个或多个光伏组件的保护墙110。如图所示,保护墙110大致呈矩形,并四面围绕全部光伏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1中的保护墙也是示意性。保护墙110可以为任意形状,围绕或部分围绕所有或部分光伏组件。
图2A-图2G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主浮体示意图。图2A和图2B是主浮体的正面和背面立体图,图2C和图2D是主浮体的俯视图和主视图,示出了主浮体的整体形状。图2E是主浮体的剖视图,示出了主浮体的内部结构。而图2F和图2G分别是主浮体的支座和拉耳的局部放大图,示出了二者的具体结构。
如图所示,主浮体200包括主体201。在主体201的上表面基本上是平坦的,包括一个或多个支座202。主体201上还设置有一组或多组拉耳203,每组拉耳包括2个以上的拉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主体201的上表面大致呈矩形。在主浮体的4个角上分别设置4个支座。支座用于与支架连接,从而支撑与支架固定的太阳能电池板。主浮体与横向浮体相连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4组拉耳,每组2个。每组拉耳用于与一个横向浮体连接。具体而言,每组拉耳中包括一个设置在主浮体角上并从主体向外延伸的第一拉耳204和一个设置在主浮体的侧面上的第二拉耳205,第二拉耳205靠近第一拉耳204但与第一拉耳204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主浮体不与横向浮体相连的两个侧面上略有内凹,以提高主体本身的强度。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主浮体与横向浮体相连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多个凹槽206,每组拉耳中的第 二拉耳205容纳于凹槽206中。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座202设置于主浮体的上表面201上,并位于每组拉耳的第一拉耳204和第二拉耳205之间。这种支座与拉耳之间的间隔设计也有利于提高主体的强度,特别是侧向外力的作用。
主浮体的强度与主浮体与横向浮体牢固连接对于光伏阵列的稳定性有着显著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主浮体在材料和结构上进行了诸多改进,以提高主浮体的强度和与横向浮体连接的牢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主浮体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强度高,韧性和耐久性好。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主浮体与横向浮体之间采用了至少双拉耳的连接方式,使得连接的牢固程度大大增加。在极端条件下,即使一个拉耳断裂,另一个拉耳也足以将主浮体和横向浮体牢固地连接。并且,这种设计使得维护之间的间隔可以更长,降低了整体的维护成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主浮体侧面的凹槽除了可以容纳主浮体的第二拉耳,也可以容纳横向浮体类似设置的一组拉耳中位于角上的第三拉耳。同理,主浮体角上的第一拉耳也可以被容纳与横向浮体上类似设置的容纳第四拉耳的凹槽中。由此,主浮体与横向浮体之间不但有至少双拉耳的连接,主浮体与横向浮体之间也可以形成嵌合结构,从而进一步增加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主浮体侧面的凹槽设计本身也有利于提高主浮体的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所示,在主浮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图案不同的网状凹线。网状凹线能够增加主浮体抵抗外力的能力,增加主浮体的强度。上表面和下表面图案不同,使得主浮体抵抗外力的方向也所有不同,更有利于提高主浮体的强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上表面设置42度和132度相互垂直的网状凹线207。下表面设置0度和90度相互垂直的网状凹线208。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主浮体中设置有贯穿主浮体的开口209。开口的存在也是为了增加主浮体的强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 例,开口为条形,条形的长边垂直于横向浮体的方向。由于横向浮体的固定作用,纵向应力不易产生破坏作用。这种开口的方向设置增加主浮体抵抗横向应力,使得主浮体强度更高。
进一步地,参考图2E,主浮体是中空的。中空的浮体既可以减少材料的消耗也可以增加主浮体的浮力。同时,中空的结构对于抵抗应力和形变也有一定的益处。
进一步地,参考图2F,支座203设置在主浮体上,支座整体呈条形,包括一个梯形平台210和从梯形平台上延伸的“T”形凸条211(图2E中示出剖面的形状)。在“T”形凸条的顶部横向延伸部分212与梯形平台210之间形成两个沟槽,用于与支架的安装配合。
进一步地,参考图2G,拉耳201与主浮体一体成型,从主浮体上自然向外延伸。拉耳包括一个通孔214,使得螺钉213可以穿过。为了增加拉耳的强度,拉耳上设置有径向和环形的加强筋215。
图3A-图3F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横向浮体的示意图。图3A和图3B是横向浮体的正面和背面立体图,图3C是横向浮体的俯视图,图3D是横向浮体的主视图,示出了横向浮体的整体形状。而图3E是横向浮体的剖视图,示出了横向浮体的内部结构。而图3F是拉耳的局部放大图,示出了其具体结构。
横向浮体包括主体310。横向浮体的上表面大致呈条形。横向浮体的上表面基本平坦,包括至少一组拉耳,每组拉耳至少包括两个拉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如图所示,横向浮体300与主浮体相连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4组拉耳,每组2个。每组拉耳包括一个设置在横向浮体的角上并向外延伸的第三拉耳301和设置在横向浮体的侧面上的第四拉耳302,第四拉耳302靠近第三拉耳301并与位于角上的第三拉耳301间隔开。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主浮体与横向浮体相连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多个凹槽303,每组拉耳中的第四拉耳302容纳于凹槽303中。
横向浮体的强度与横向浮体与主浮体之间的牢固连接对于光伏阵列的稳定性有着显著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横向浮体在材料和结构上进行了诸多改进,以提高其的强度和与连接的牢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横向浮体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强度高,韧性和耐久性好。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横向浮体与主浮体之间采用了至少双拉耳的连接方式,使得连接的牢固程度大大增加。在极端条件下,即使一个拉耳断裂,另一个拉耳也足以将主浮体和横向浮体牢固地连接。并且,这种设计使得维护之间的间隔可以更长,降低了整体的维护成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横向浮体侧面的凹槽除了可以容纳横向浮体的第四拉耳,也可以容纳主浮体类似设置的一组拉耳中位于角上的第一拉耳。同理,横向浮体角上的第三拉耳也可以被容纳于主浮体上类似设置的容纳第二拉耳的凹槽中。由此,主浮体与横向浮体之间不但有至少双拉耳的连接,主浮体与横向浮体之间也可以形成嵌合结构,从而进一步增加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横向浮体侧面的凹槽设计本身也有利于提高主浮体的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所示,在横向浮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图案不同的网状凹线。网状凹线能够增加横向浮体抵抗外力的能力,增加横向浮体的强度。上表面和下表面图案不同,使得横向浮体抵抗外力的方向也所有不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上表面设置45度和135度相互垂直的网状凹线304。下表面设置0度和90度相互垂直的网状凹线305。
进一步地,参考图3D和3E,横向浮体的下表面设置非贯穿的开口306。开口的存在也是为了增加横向浮体的强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开口为沿着横向浮体方向的条形且呈阶梯状,从下表面向上表面逐渐收缩。为了增加强度,上表面的下方设置有加强筋。
横向浮体下部的条形开口既可以减少材料的消耗也可以增加横向浮体的 浮力。同时,条形开口结构对于抵抗应力也有一定的益处。
进一步地,参考图3F,拉耳与横向浮体一体成型,从横向浮体上自然向外延伸。拉耳上设置有通孔,以允许螺钉通过。为了增加拉耳的强度,拉耳上设置径向和环形的加强筋。
图4A-图4E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纵向浮体的示意图。图4A和图4B是纵向浮体的正面和背面立体图,图4C是纵向浮体的俯视图,图4D是纵向浮体的主视图,示出了纵向浮体的整体形状。而图4E是纵向浮体的剖视图,示出了纵向浮体的内部结构。
纵向浮体包括主体410。纵向浮体的上表面大致呈条形,包括一组或多组拉耳,每组拉耳包括至少2个拉耳。如图所示,纵向浮体400与横向浮体相连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2组拉耳,每组2个(如果与4个横向浮体相连的情况下可以包括4组拉耳)。每组拉耳中包括一个设置在纵向浮体的一个角上并向外延伸第五拉耳401和一个设置在纵向浮体的侧面上的第六拉耳402,第六拉耳402靠近第五拉耳401与位于角上的第五拉耳401间隔开。纵向浮体的每组拉耳用于与一个横向浮体连接。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纵向浮体与横向浮体相连的侧面上分别设置多个凹槽403,每组拉耳中的第六拉耳402容纳于凹槽403中。
本实用新型的纵向浮体在材料和结构上进行了诸多改进,以提高其的强度和与连接的牢固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纵向浮体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强度高,韧性和耐久性好。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纵向浮体与横向浮体之间采用了至少双拉耳的连接方式,使得连接的牢固程度大大增加。在极端条件下,即使一个拉耳断裂,另一个拉耳也足以将主浮体和横向浮体牢固地连接。并且,这种设计使得维护之间的间隔可以更长,降低了整体的维护成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纵向浮体侧面的凹槽除了可以容纳纵向浮体的第六拉耳,也可以容纳横向浮体类似设置的一组拉耳中位于角上的第三拉 耳。同理,横向浮体角上的第三拉耳也可以被容纳于纵向浮体上类似设置的容纳第六拉耳的凹槽中。由此,纵向浮体与横向浮体之间不但有至少双拉耳的连接,纵向浮体与横向浮体之间也可以形成嵌合结构,从而进一步增加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纵向浮体侧面的凹槽设计本身也有利于提高主浮体的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所示,在纵向浮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图案不同的网状凹线。网状凹线能够增加纵向浮体抵抗外力的能力,增加纵向浮体的强度。上表面和下表面图案不同,使得纵向浮体抵抗外力的方向也所有不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上表面设置45度和135度相互垂直的网状凹线404。下表面设置0度和90度相互垂直的网状凹线405。
进一步地,参考图4D和4E,纵向浮体的下表面设置非贯穿的开口406。开口的存在也是为了增加纵向浮体的强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开口为沿着纵向浮体方向的条形且呈阶梯状,从下表面向上表面逐渐收缩。为了增加强度,上表面的下方设置有加强筋。
纵向浮体下部的条形开口既可以减少材料的消耗也可以增加纵向浮体的浮力。同时,条形开口结构对于抵抗应力也有一定的益处。
图5A-图5E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横间浮体的示意图。图5A和图5B是横间浮体的正面和背面立体图,图5C是横间浮体的俯视图,图5D是横间浮体的主视图,示出了横间浮体的整体形状。而图5E是横间浮体的剖视图,示出了横间浮体的内部结构。
横间浮体包括主体510。横间浮体500大致方形,包括多个设置在角上并自然向外延伸拉耳501-50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拉耳设置在横间浮体的侧面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横间浮体的4个拉耳都同时连接到主浮体和横向浮体。或者,横间浮体的2个拉耳,同时连接到主浮体和横向浮体;另外2个拉耳连接到横向浮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横间浮体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强度高,韧性和耐久性好,寿命长。进一步地,本 实用新型的横间浮体在结构上也采用了诸多改进,以提高横间浮体自身的强度和连接的牢固度。例如,横间浮体与其他浮体之间采用了双拉耳的连接方式,使得连接的牢固程度大大增加。在极端条件下,即使一个拉耳断裂,另一个拉耳也足以将横间浮体和其他浮体牢固连接,从而使得维修可以及时进行。横间浮体的侧面包括的凹槽设计本身也有利于提高横间浮体的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所示,在横间浮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图案不同的网状凹线。网状凹线能够增加横间浮体抵抗外力的能力,增加横间浮体的强度。上表面和下表面图案不同,使得横间浮体抵抗外力的方向也所有不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上表面设置45度和135度相互垂直的网状凹线505。下表面设置0度和90度相互垂直的网状凹线506。进一步地,参考图5D和5E,横间浮体为空心的。
本实用新型的主浮体和横向浮体可以相互连接形成光伏阵列。纵向浮体是可选的,其可以形成光伏阵列或者部分光伏阵列的边界。横间浮体是可选的,其可以增加主浮体与横向浮体连接的强度。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各个浮体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6示出了光伏阵列的一部分。如图6所示,横向浮体603大致呈长条形,并且在其4个角附近分别连接到4个主浮体601。每个主浮体601上承载一个太阳能电池板602。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各个浮体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7示出了光伏阵列的一部分。如图7所示,主浮体601大致呈矩形,并且在其4个角附近分别连接到4个横向浮体603。进一步地,在位于边界上横向浮体之间连接有纵向浮体604。进一步地,在位于边界上的两个横向浮体603之间连接有横间浮体605。进一步地,横间浮体605连接到主浮体601的两个角,从而对整体结构起到加固的作用。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光伏模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光 伏阵列800包括多个主浮体601和设置在主浮体601上的电池板60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一个主浮体601上设置一个电池板602。光伏模组800进一步包括围绕多个主浮体601的边界610。边界610包括多个横向浮体603和多个纵向浮体604。在边界610内,设置有排列成排的多个横向浮体603。主浮体601连接在多个横向浮体603之间。纵向浮体604连接在多个横向浮体603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主浮体连接到4个横向浮体。纵向浮体连接到2个或4个横向浮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边界610上的横向浮体603之间包括横间浮体605,其连接在边界610上的两个相邻的横向浮体中603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边界内的排列成排的多个横向浮体603之间可以有或没有横间浮体605。
图9A-图9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示意图。图9A示出了通过支架将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主浮体的剖面示意图。如前所示,主浮体通过二组短支架和长支架支撑其他的太阳能电池板。图9B示出了短支架的安装结构;图9C示出长支架的安装结构。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简化方案的安装支架的爆炸图。图11A-图11F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的示意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9A所示,通过长支架901和短支架902提供对太阳能电池板903的支撑,实现了太阳能电池板903一定倾角的倾斜。长短支架901和902的一端安装到主浮体904的支座9051和9052上,从而实现与主浮体904的连接。长短两种支架的另一端安装到太阳能电池板903的金属框架上,从而实现与太阳能电池板903的连接。长短支架901和902的高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加工,而主浮体903本身是平坦的。由此,本实用新型的光伏阵列可以实现不同的角度从而适应于不同的地域。而且,支架可以为铝合金构件,成本不高;而本实用新型的主浮体以及其他浮体则可以成为标准 化构件,进行大规模的生产,从而使得成本降低。另一方面,主浮体的标准化也使得安装时无需考虑主浮体的角度,使安装更为方便。
如图9B和11A所示,长支架901包括支架主体9011和连接件9012。二者均可以为平行的板状金属材料形成,在金属板材之间每隔一定间距包括平行的连接板。具体而言,连接件9012包括上部部分9013和下部部分9014,以及下部部分9014向内弯折,形成可以在主浮体支座9051的梯形平台上向内延伸的两条底边9015。连接件9012的下部部分9014与主浮体的支座9051的T行凸条形状相互配合,两条底边9015适于插入到主浮体的支座9051的T形凸条的水平延伸部分与梯形平台之间的沟槽中,形成紧密配合关系,而实现二者之间的安装。支架主体9011包括上部部分9016、中间部分9017和下部部分9018。下部部分9018向外弯折,形成在主浮体支座9051的梯形平台上向外延伸的两条底边9019。支架主体9011的下部部分9018与连接件9012形状相互配合,从而可以实现二者之间的安装。支架主体9011的上部部分9016包括从其上以一定角度向外延伸并在末端弯折形成折边的托板90161。托板90161与压条90162配合,将太阳能电池板的框架的一部分压紧在两者之间,并通过贯通型栓锁固定,从而将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在长支架上。
如图9C所示,短支架902的结构与长支架901类似,包括支架主体9021和连接件9022。短支架的连接件9022与长支架的连接件9012类似,只是高度较矮,这里不再赘述。短支架主体9021包括上部部分9023和下部部分9024,但并不存在中间部分;并且,上部部分9023与下部部分9024呈一定的角度。下部部分9024在形状上与连接件9022配合并向外弯折,形成在主浮体支座9052的梯形平台上向外延伸的两条底边。为了增加强度,下部部分9024在形状上与连接件9022可以通过贯通型栓锁9025固定。短支架的上部部分9023包括从其上延伸的并在边缘向内弯折的托板9026。与短支架配合的弯折压板9027包括第一部分90271,其与托板9026配合并在边缘往外弯折;弯折压板 9027包括第二部分90272,其与短支架的上部部分9023的一侧配合,并在边缘向内弯折。弯折压板9027的第一部分90271与托板9026在其间可以压住太阳能电池板的框架的一部分,而弯折压板9027的第一部分90272与短支架的上部部分9023之间可以通过贯通型栓锁固定,从而也将太阳能电池板的框架压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将支架主体的下部部分设置成既向内延伸与主浮体支座上的T性凸条配合又向外延伸形成支撑结构,这种实施方式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实现了与主浮体支座的紧密结合。
在强度允许的情况下,支架上可以舍弃向外弯折的部分,从而使得支架的设计更为简单和低成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参考图10和图11C、11D、11E和11F,除了长短支架的部分结构以外,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一实施例相同。主浮体1001上设置4个支座1002-1005。两组长短共4个支架1006-1009可安装在主浮体1001上的4个支座1002-1005上,而支撑电池板1010。弯折压板1010-1014与支架1006-1009配合,将电池板1010的框架1020与支架1006-1009固定,从而实现电池板1010的固定。
参考图11C-11F,长支架1101包括上部部分1103、过渡部分1104、中间部分1105和下部部分1106。短支架1102包括上部部分1107和下部部分1108。弯折压板1111和1112分别与长短支架1101和1102配合,实现电池板的固定。
本实施例的短支架1102与上一实施例的短支架902非常类似,但是下部部分1108变化为向内弯折,由此下部部分1108直接与主浮体支座的T形凸条配合,实现支架与主浮体之间的安装,从而省略了连接件。类似地,长支架1101的下部部分1106也变化为向内弯折,从而直接与主浮体支座的T形凸条配合,省略了连接件。
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化在于,长支架1101上增加了过渡部分1104。过渡部分的存在既可以增加长支架1101的强度,使得过渡更为平缓,而且具有更 强的抗外力能力,也可以支持弯折压板的固定方式,更利于安装的实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通过绳索将光伏阵列锚固以使漂浮式水上光伏阵列更加稳定。如果将绳索固定在单个浮体上,容易对浮体造成损伤。对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浮体,通过主浮体和横向浮体之间的组合巧妙地实现将绳索同时连接到多个浮体,从而避免了对于浮体的破会,并且无需对浮体本身做出任何改变。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光伏阵列的锚固结构示意图。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拉件与浮体配合示意图。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拉件与浮体安装示意图。
如图12-14所示,在主浮体与横向浮体围出的空间中,既可以加入横间浮体也可以用来固定与绳索连接的拉件,从而实现绳索与多个浮体的连接。
如图所示,拉件1201包括四个向外延伸的臂,每个臂的末端包括边缘通孔1202-1205。各个臂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形成拉件1201的中心。在拉件1201的中心具有中心通孔1206,其用于通过绳索固定销与绳索连接,而边缘通孔1202-1205中的每一个都同时与主浮体和横向浮体的拉耳连接。由此,拉件1201与其周围的主浮体1210、1220和横向浮体1230、1240,形成稳定的结构。绳索的拉力也因此分散,从而保护了浮体。
如图14所示,锚固结构1400包括安装在光伏阵列中的拉件1401-1404。拉件优选安装在主浮体与横向浮体围出的区域中。拉件1401-1404通过绳索1405-1408连接到立柱1409和1410上。如图所示,绳索可以通过抱箍来固定到立柱上。图14中仅示出了拉件1403和1404周围的主浮体和横向浮体,其他拉件周围的以及光伏模组中的主浮体和横向浮体。优选地,光伏阵列中包括多个拉件,而每个立柱也连接到多个拉件。由此,对于水上光伏阵列而言,将其锚固的绳索是分散的,而绳索连接到到浮体也是分散的,由此可以形成整体的稳定结构。这对于提高水上光伏阵列抵抗气象变化等环境影响非常有利;并 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注意到,无论是主浮体还是横向浮体都没有因此作出任何改变,其自然的满足了绳索分散和浮体分散的锚固条件,同时也为施工减小了难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浮体构成的水上光伏阵列可以满足建设水上光伏电站的施工环境,实现快速安装建设。
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畴。
Claims (14)
1.一种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其特征是包括:
主体;以及
一组或多组拉耳,其中每组拉耳包括:
第三拉耳,其设置在主体的角上;以及
第四拉耳,其设置在主体的侧面,靠近第三拉耳并与第三拉耳间隔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其中主体的侧面上包括一个或多个凹槽,第二拉耳容纳于所述凹槽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其中每组拉耳与一个主浮体相连;其中容纳第四拉耳的凹槽也容纳主浮体上一组拉耳中设置于角上的第一拉耳;第三拉耳也容纳于主浮体上容纳设置于侧面上靠近第一拉耳并与第一拉耳间隔开的第二拉耳的凹槽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其中浮体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包括图案不同的网状凹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其中主体包括阶梯状的凹槽,所述凹槽适于抵抗来自横向的应力。
6.一种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组,其特征是包括:
多个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漂浮式水上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以及
一个或多个纵向浮体,其包括主体以及两组或四组拉耳,其中每组拉耳包括至少2个拉耳;其中至少一个纵向浮体通过两组或四组拉耳连接在两个或四个连接浮体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组,其进一步包 括:
横间浮体,其包括多个拉耳;其中横间浮体通过多个拉耳连接在两个连接浮体之间,并同时连接到一个或两个主浮体。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组,其中纵向浮体的至少一组拉耳包括:
第五拉耳,其设置在主体的角上;以及
第六拉耳,其设置在主体的侧面,靠近第五拉耳并与第五拉耳间隔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组,其中主体的侧面上包括一个或多个凹槽,第六拉耳容纳于所述凹槽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组,其中每组拉耳与一个连接浮体相连;其中容纳第六拉耳的凹槽也容纳连接浮体上一组拉耳中设置于角上的第三拉耳;第五拉耳也容纳于连接浮体上容纳设置于侧面上靠近第三拉耳并与第三拉耳间隔开的第四拉耳的凹槽中。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组,其中纵向浮体的主体包括阶梯状的凹槽,所述凹槽适于抵抗来自横向的应力。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组,其中纵向浮体或横间浮体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包括图案不同的网状凹线。
13.一种水上光伏阵列,其特征是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或6-12任一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组。
14.一种水上光伏电站,其特征是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上光伏阵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418220.0U CN205792367U (zh) | 2016-05-10 | 2016-05-10 | 一种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浮体组、阵列及电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418220.0U CN205792367U (zh) | 2016-05-10 | 2016-05-10 | 一种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浮体组、阵列及电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792367U true CN205792367U (zh) | 2016-12-07 |
Family
ID=57411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418220.0U Active CN205792367U (zh) | 2016-05-10 | 2016-05-10 | 一种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浮体组、阵列及电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792367U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86845A (zh) * | 2017-06-05 | 2017-08-22 | 宿州诺亚坚舟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水上光伏电站的导流板 |
CN107453690A (zh) * | 2016-05-10 | 2017-12-08 | 宿州诺亚坚舟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 |
CN108016580A (zh) * | 2017-11-30 | 2018-05-11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浮体和浮体组件 |
CN108063593A (zh) * | 2018-01-08 | 2018-05-22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组件支撑与中间踏板一体插拔式水面光伏发电系统及方法 |
CN108706079A (zh) * | 2018-04-04 | 2018-10-26 | 宿州诺亚坚舟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漂浮式水上浮体阵列 |
JP2019034722A (ja) * | 2017-08-14 | 2019-03-07 | ▲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 離散型操作および保守チャネルのための独立支持される水面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とその設置方法 |
CN112366643A (zh) * | 2017-06-05 | 2021-02-12 | 诺斯曼能源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电缆系统 |
CN115195036A (zh) * | 2022-06-01 | 2022-10-18 | 诺斯曼能源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止浮体拉耳在注塑过程中出现空腔的浮体制造方法 |
-
2016
- 2016-05-10 CN CN201620418220.0U patent/CN20579236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53690A (zh) * | 2016-05-10 | 2017-12-08 | 宿州诺亚坚舟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 |
CN107453690B (zh) * | 2016-05-10 | 2024-03-29 | 宿州诺亚坚舟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 |
CN107086845A (zh) * | 2017-06-05 | 2017-08-22 | 宿州诺亚坚舟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水上光伏电站的导流板 |
CN112366643A (zh) * | 2017-06-05 | 2021-02-12 | 诺斯曼能源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电缆系统 |
CN112366643B (zh) * | 2017-06-05 | 2022-11-04 | 诺斯曼能源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电缆系统 |
JP2019034722A (ja) * | 2017-08-14 | 2019-03-07 | ▲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 離散型操作および保守チャネルのための独立支持される水面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とその設置方法 |
CN108016580A (zh) * | 2017-11-30 | 2018-05-11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浮体和浮体组件 |
CN108016580B (zh) * | 2017-11-30 | 2020-01-21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浮体和浮体组件 |
CN108063593A (zh) * | 2018-01-08 | 2018-05-22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组件支撑与中间踏板一体插拔式水面光伏发电系统及方法 |
CN108063593B (zh) * | 2018-01-08 | 2023-06-27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组件支撑与中间踏板一体插拔式水面光伏发电系统及方法 |
CN108706079A (zh) * | 2018-04-04 | 2018-10-26 | 宿州诺亚坚舟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漂浮式水上浮体阵列 |
CN115195036A (zh) * | 2022-06-01 | 2022-10-18 | 诺斯曼能源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止浮体拉耳在注塑过程中出现空腔的浮体制造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792367U (zh) | 一种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浮体组、阵列及电站 | |
CN205792386U (zh) | 应用于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浮体上的支架、组件、阵列、电站 | |
CN205792366U (zh) | 一种模块化漂浮式光伏阵列及其光伏电站 | |
CN206107501U (zh) | 一种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浮体、光伏阵列及光伏电站 | |
CN107453690A (zh) | 一种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连接浮体 | |
CN107453689A (zh) | 一种模块化漂浮式光伏阵列 | |
CN107086845A (zh) | 一种水上光伏电站的导流板 | |
WO2012098564A1 (en) | Structure for aquatic farming | |
CN209290625U (zh) | 一种漂浮式水上浮体阵列 | |
CN108706081A (zh) | 一种漂浮式水上连接浮体 | |
CN201781823U (zh) | 一种可延伸的塑料温室大棚 | |
CN207069543U (zh) | 一种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电缆系统及漂浮式光伏阵列 | |
CN212290234U (zh) | 一种水面光伏发电系统 | |
CN107453691A (zh) | 一种应用于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浮体上的支架 | |
CN209176871U (zh) | 一种漂浮式水上连接浮体 | |
CN106385224A (zh) | 水上光伏电站 | |
CN107444574A (zh) | 一种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浮体 | |
CN108706079A (zh) | 一种漂浮式水上浮体阵列 | |
KR102673848B1 (ko) | 수상 태양광 발전 시스템 | |
AU2022218638A1 (en) | Flexible compressible net of ropes | |
CN209176870U (zh) | 一种漂浮式水上浮体及水上浮体阵列 | |
CN209608581U (zh) | 一种光伏模组 | |
CN107204600A (zh) | 一种水上漂浮式光伏阵列的电缆系统 | |
CN205792353U (zh) | 一种浮管一体支架式水面太阳能光伏板阵列 | |
CN108751421B (zh) | 一种抗风浪生态浮岛及其构建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411 Address after: Three village in Anhui province 234103 Yongqiao District of Suzhou City Cao village Longhua Mining Machinery Factory Patentee after: Suzhou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41214 Shangyou County of Jiangxi Province, Ganzhou City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before: Norseman surface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Ganzhou)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