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88862U - 一种易揭型双层防伪包装用标签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易揭型双层防伪包装用标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88862U
CN205788862U CN201620459812.7U CN201620459812U CN205788862U CN 205788862 U CN205788862 U CN 205788862U CN 201620459812 U CN201620459812 U CN 201620459812U CN 205788862 U CN205788862 U CN 2057888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hrinkable film
adhesive tape
edge
overlap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5981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宗宇后
周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engxin Packa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ANCING PACKAG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ANCING PACKAG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ANCING PACKAG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5981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888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888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888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易揭型双层防伪包装用标签,包括由热收缩薄膜左右两侧翻折后通过粘结剂粘接而成的筒形本体,筒形本体上热收缩薄膜相互叠压部分构成搭接边,所述粘结剂由位于搭接边左侧边缘条状的左粘结带以及位于搭接边右侧边缘条状的右粘结带构成,所述搭接边中位于左粘结带和右粘结带之间的区域即构成防伪区域,防伪区域中上层的热收缩薄膜在左右两侧边缘处分别设有沿搭接边的纵向延伸并贯通筒形本体上下边缘的防伪撕裂线,搭接边中位于防伪区域的上下二层热收缩薄膜二个相对的表面中至少有一个表面设有防伪标识。本实用新型可避免包装容器的仿冒和制假,杜绝包装容器被仿冒者回收二次包装,因此可有效地保护消费者免受仿冒假货的伤害。

Description

一种易揭型双层防伪包装用标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防伪效果的包装,具体涉及一种可由薄膜制成的包装用标签。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包装中,为了方便加工制造,人们经常采用组合式的包装结构,例如,常见的饮料一类的液体食品包装容器包括一个用于容置食品的通用瓶体或者通用盒体,然后在瓶体或者盒体的外面套上一个由薄膜制成、印刷有各种包装信息的标签,标签通常是在长条状的热收缩薄膜上连续地印刷各种重复的包装信息,然后在热收缩薄膜上印刷重复的包装信息之间的位置设置横向的撕裂线,接着在热收缩薄膜的左侧或右侧边缘喷胶从而形成涂胶边,再将热收缩薄膜左右两侧折叠,左右两侧折叠的热收缩薄膜上的边缘通过涂胶边的粘结剂相互粘接形成搭接边,从而形成长条形的筒状的标签,标签的正面印刷有包装信息,同时将该标签卷绕成盘状。使用时,将标签在撕裂线处撕断,然后将单个的筒状标签套在包装容器上,最后使标签受热收缩,从而将标签紧紧地包裹在容器上。由于所有的包装信息都是通过一般的平面印刷印制在热收缩薄膜上的,因而可极大地方便包装信息的印刷。然而此类包装结构存在容易仿冒,客户难以辨别真假等问题,为此人们发明了各种防伪的方法,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就是在标签上印制激光防伪图案。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激光防伪的纹理标签及其制作方法”,其公布号为CN101966784A,该纹理标签由下而上包括纹理基层、金属层、透明光敏材料层和油墨层,其中金属层、透明光敏材料层和油墨层具有相同且重叠的镂空图文。这种结构制作好的标签只需要撕下保护层就可以将防伪标签直接黏贴在产品上,使用简单方便。激光防伪标签虽然可增加仿制的难度,但仍然无法彻底杜绝仿冒制假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的防伪包装所存在的防伪效果差、无法彻底杜绝仿冒现象的问题,提供一种易揭型双层防伪包装用标签,可有效杜绝仿冒制假行为,并且包装容器无法回收二次包装,因此可有效地保护消费者免受仿冒假货的伤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易揭型双层防伪包装用标签,包括由热收缩薄膜左右两侧翻折后通过粘结剂粘接而成的筒形本体,筒形本体上热收缩薄膜相互叠压部分构成搭接边,所述粘结剂由位于搭接边左侧边缘条状的左粘结带以及位于搭接边右侧边缘条状的右粘结带构成,所述搭接边中位于左粘结带和右粘结带之间的区域即构成防伪区域,防伪区域中上层的热收缩薄膜在左右两侧边缘处分别设有沿搭接边的纵向延伸并贯通筒形本体上下边缘的防伪撕裂线,搭接边中位于防伪区域的上下二层热收缩薄膜二个相对的表面中至少有一个表面设有防伪标识。
本实用新型的筒形本体首先是在一张矩形的热收缩薄膜的正面印刷相应的包装信息,然后在热收缩薄膜的左侧或右侧边缘喷涂粘结剂,再将热收缩薄膜的左右两侧相对地翻折,此时热收缩薄膜的左右两侧边缘相互叠压并通过粘结剂粘结在一起,从而形成搭接边。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粘结剂是由位于搭接边左侧边缘条状的左粘结带以及位于搭接边右侧边缘条状的右粘结带构成,也就是说,左、右粘结带是相互隔开的,从而在左、右粘结带之间形成一个双层的防伪区域,上层的热收缩薄膜的反面与下层的热收缩薄膜的正面相对贴合,并且防伪区域中上下两层热收缩薄膜可相互分开。这样,消费者在买到相应的商品后,可将防伪区域上位于两条防伪撕裂线之间的上层热收缩薄膜从筒形本体的上侧或下侧撬开,并向另一侧撕拉,从而使防伪区域中上层的热收缩薄膜与筒形本体相分离,此时消费者即可方便清楚地看到设置在防伪区域中上层的热收缩薄膜的反面、或者下层的热收缩薄膜的正面的防伪标识,以辨别商品的真假。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防伪包装用标签在消费者撕开后即无法复原,因此可有效地避免包装容器被仿冒者回收利用。特别是,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制造时,多个防伪包装用标签是由一卷条状的热收缩薄膜制成的,因而多个防伪包装用标签轴向地连接在一起并卷绕成盘状,当然,我们需要在相邻两个筒形本体之间设置相应的分割撕裂线。这样,当需要将防伪包装用标签套到瓶体和盒体上时,可将防伪包装用标签在分割撕裂线撕裂断开。由于防伪区域上的两条防伪撕裂线是轴向延伸并贯通筒形本体上下边缘的,也就是说,在实际制造时,多个防伪包装用标签上的防伪撕裂线是位于同一位置并且首尾相连的,因此,可极大地方便其加工。
作为优选,两条防伪撕裂线之间的距离在10mm-80mm之间,既有利于防伪区域内上层热收缩薄膜的撕拉,以防止撕拉时热收缩薄膜出现断裂现象,又可使防伪区域具有足够的面积设置防伪标识;所述防伪标识设置在搭接边中下层的热收缩薄膜上,从而便于消费者对防伪标识的辨识。
作为优选,所述左粘结带和右粘结带的宽度在3mm-15mm之间,从而可确保筒形本体在搭接边处粘结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筒形本体防伪区域中上层的热收缩薄膜的上侧边处设有一个半圆形缺口,筒形本体的防伪区域中上层的热收缩薄膜的下侧边缘一体地设有与半圆形缺口对应的半圆形拉片。
由于搭接边中上层的热收缩薄膜的半圆形拉片下面没有与其粘结在一起的热收缩薄膜,也就是说,半圆形拉片的区域是单层结构,因此,消费者需要撕拉防伪区域的上层热收缩薄膜时,可轻易地从瓶体或盒体表面掀起搭接边下侧的半圆形拉片,进而将与半圆形拉片相连的防伪区域的上层热收缩薄膜从筒形本体的防伪区域上撕去。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制造时,多个防伪包装用标签是由一卷条状的热收缩薄膜制成的,因而多个防伪包装用标签轴向地连接在一起并卷绕成盘状。这样,任意一个防伪包装用标签的半圆形拉片刚好与相连的下一个防伪包装用标签上的半圆形缺口形成互补,也就是说,设置在相连的二个防伪包装用标签之间的分割撕裂线是由一条横向的直线与靠近尾端处半圆形的转折线连接而成的,从而便与其加工制造。
作为优选,所述防伪标识可以是二维码、防伪密码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其组合,从而可构成与产品一一对应的防伪信息,避免他人的仿冒。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有效杜绝仿冒制假行为,并且包装容器无法回收二次包装,因此可有效地保护消费者免受仿冒假货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搭接边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筒形本体撕去防伪区域上层热收缩薄膜后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用于制造图4中的筒形本体的卷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形本体 11、搭接边 12、防伪区域 13、防伪标识 14、半圆形缺口 15、半圆形拉片 16、涂胶边 2、粘结剂 21、左粘结带 22、右粘结带 3、防伪撕裂线 4、分割撕裂线 5、转折撕裂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易揭型双层防伪包装用标签,其套设在产品包装用的瓶体或者盒体的外侧,以显示与瓶体或者盒体内的产品对应的诸如名称、商标、制造商、成分等等的包装信息。具体地,易揭型双层防伪包装用标签包括由热收缩薄膜左右翻折后粘接而成的筒状的筒形本体1,筒形本体的正面印刷诸如名称、商标、制造商、成分等等的包装信息。当需要将易揭型双层防伪包装用标签连接到包装用瓶体和盒体上时,我们可先将筒状的易揭型双层防伪包装用标签套到包装用瓶体和盒体上,然后使易揭型双层防伪包装用标签受热收缩,此时的易揭型双层防伪包装用标签即可紧紧地包裹并贴合在包装用瓶体和盒体上,以清晰地显示包装信息。需要说明的是,热收缩薄膜的形状优选地为矩形,并且在热收缩薄膜的左侧或右侧边缘喷涂粘结剂,然后使热收缩薄膜的左右两侧大于宽度的四分之一处翻折并叠压,使左右两侧边缘叠压,并通过叠压的两层热收缩薄膜之间的粘结剂粘结在一起,从而构成筒形本体上的搭接边11。我们将热收缩薄膜以及筒形本体上印刷有包装信息的一面称为正面,其另一面称为反面,当然,热收缩薄膜翻折时应朝着其反面翻折,以便使筒形本体上的包装信息清晰地显示在外侧面上。
为了提高防伪性能,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粘结剂2由相互平行并相互隔开的左粘结带21以及右粘结带22构成,条状的左粘结带位于搭接边的左侧边缘,条状的右粘结带位于搭接边右侧边缘,搭接边中位于左粘结带和右粘结带之间的区域即构成防伪区域12,也就是说,搭接边中上下两层热收缩薄膜通过并排的左粘结带以及右粘结带相互粘结,而左粘结带以及右粘结带之间的防伪区域中的上下两层热收缩薄膜之间因为没有粘结剂因而可相互分开。此外,我们需要在防伪区域中上层的热收缩薄膜的左右两侧边缘处分别设置防伪撕裂线3,两条防伪撕裂线相互平行,防伪撕裂线沿搭接边的纵向延伸并贯通筒形本体的上下边缘,优选地,两条防伪撕裂线之间的距离在10mm-80mm之间,并且在搭接边的防伪区域中下层的热收缩薄膜正面设置相应的防伪标识13,防伪标识可以是二维码、防伪密码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其组合,从而可构成与产品一一对应的防伪信息,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或者在相应的官方网站上输入相应的防伪密码确认商品的真假。当然,防伪标识也可包括中奖信息等用于宣传促销的内容。
消费者在买到相应的商品后,可将筒形本体上位于两条防伪撕裂线之间上层的热收缩薄膜从上侧或下侧撬开,并向另一侧撕拉,上层的热收缩薄膜与筒形本体在两侧的防伪撕裂线处撕裂分开,此时消费者即可方便清楚地看到设置在防伪区域下层的热收缩薄膜上的防伪标识,以辨别商品的真假,并且防伪包装用标签在消费者撕开后即无法复原,因此可有效地避免包装容器被仿冒者回收利用。可以理解的是,防伪标识也可设置在搭接边的防伪区域中上层的热收缩薄膜的反面,或者也可同时在搭接边的防伪区域中下层的热收缩薄膜正面以及上层的热收缩薄膜的反面设置防伪标识。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制造时,可先在成卷的热收缩薄膜的上印刷包装信息以及相应的防伪标识;然后在分条机上将印刷好的热收缩薄膜裁切并卷绕成规定宽幅的卷膜;接着,用合掌机在相连的两个标签之间打上横向的分割撕裂线,并且在防伪包装用标签左侧打上二条纵向的防伪撕裂线,由于各个标签上的防伪撕裂线在相同的位置,因此,卷膜上各相连的标签上的防伪撕裂线首尾相连,从而方便其加工;最后再在标签边缘二条防伪撕裂线的外侧喷涂由左粘结带以及右粘结带构成的粘结剂从而形成涂胶边16,然后将卷膜左右两侧按规定尺寸翻折后折叠,左侧的边缘叠压在右侧的边缘上,上下两层热收缩薄膜之间通过粘结剂2相互粘结以形成搭接边11,左粘结带和右粘结带的宽度可在3mm-15mm之间,以确保筒形本体在搭接边处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而卷膜即加工成型为筒状的易揭型双层防伪包装用标签。使用时,只需在分割撕裂线处将防伪包装用标签撕下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我们还可在筒形本体的防伪区域中上层的热收缩薄膜的上侧边处设置一个半圆形缺口14,并在防伪区域中上层的热收缩薄膜的下侧边缘一体地设置与半圆形缺口对应的半圆形拉片15。也就是说,在实际制造时,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可用合掌机在相连的两个标签之间打上横向的分割撕裂线4,分割撕裂线从卷膜的右侧边缘横向地延伸至靠近卷膜左侧的涂胶边处,然后在分割撕裂线的左端设置半圆形的转折撕裂线5。当我们在卷膜左侧边缘上喷涂粘结剂从而形成涂胶边时,涂胶边在纵向上的喷胶长度可从易揭型双层防伪包装用标签的下侧边延伸至易揭型双层防伪包装用标签上侧边。这样当卷膜翻折粘结成筒状的防伪包装用标签时,防伪包装用标签的搭接边处上层的热收缩薄膜上的半圆形拉片处没有粘结剂,也就是说,搭接边中只有在相互叠压的上、下层热收缩薄膜之间才具有粘结剂,因而搭接边上层的半圆形拉片不会与相连的下一个防伪包装用标签的搭接边中下层的热收缩薄膜相粘结。当我们从分割撕裂线以及转折撕裂线处撕下第一个防伪包装用标签时,其搭接边上层的热收缩薄膜沿着转折撕裂线从相连的第二个防伪包装用标签的搭接边上侧撕出一个半圆形缺口,从而构成一体连接在第一个防伪包装用标签的搭接边下侧的半圆形拉片。因此,消费者需要查验防伪标识时,可轻易地掀起搭接边下侧的半圆形拉片,进而将与半圆形拉片相连的防伪区域中上层的热收缩薄膜从筒形本体上撕去。

Claims (5)

1.一种易揭型双层防伪包装用标签,包括由热收缩薄膜左右两侧翻折后通过粘结剂粘接而成的筒形本体,筒形本体上热收缩薄膜相互叠压部分构成搭接边,其特征是,所述粘结剂由位于搭接边左侧边缘条状的左粘结带以及位于搭接边右侧边缘条状的右粘结带构成,所述搭接边中位于左粘结带和右粘结带之间的区域即构成防伪区域,防伪区域中上层的热收缩薄膜在左右两侧边缘处分别设有沿搭接边的纵向延伸并贯通筒形本体上下边缘的防伪撕裂线,搭接边中位于防伪区域的上下二层热收缩薄膜二个相对的表面中至少有一个表面设有防伪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揭型双层防伪包装用标签,其特征是,两条防伪撕裂线之间的距离在10mm-80mm之间,所述防伪标识设置在搭接边中下层的热收缩薄膜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揭型双层防伪包装用标签,其特征是,所述左粘结带和右粘结带的宽度在3mm-15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揭型双层防伪包装用标签,其特征是,所述筒形本体防伪区域中上层的热收缩薄膜的上侧边处设有一个半圆形缺口,筒形本体的防伪区域中上层的热收缩薄膜的下侧边缘一体地设有与半圆形缺口对应的半圆形拉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易揭型双层防伪包装用标签,其特征是,所述防伪标识可以是二维码、防伪密码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其组合。
CN201620459812.7U 2016-05-18 2016-05-18 一种易揭型双层防伪包装用标签 Active CN2057888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59812.7U CN205788862U (zh) 2016-05-18 2016-05-18 一种易揭型双层防伪包装用标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59812.7U CN205788862U (zh) 2016-05-18 2016-05-18 一种易揭型双层防伪包装用标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88862U true CN205788862U (zh) 2016-12-07

Family

ID=58116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59812.7U Active CN205788862U (zh) 2016-05-18 2016-05-18 一种易揭型双层防伪包装用标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888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6675A (zh) * 2017-07-27 2017-10-17 上海紫泉标签有限公司 一种绕贴标签的制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6675A (zh) * 2017-07-27 2017-10-17 上海紫泉标签有限公司 一种绕贴标签的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06570B1 (en) Flexible container with improved printable and removable section
JP4268780B2 (ja) 積層強化リボンを有する板紙カート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4972953A (en) Tamper-evident packaging, method of making same and intermediate therein
CN100547629C (zh) 标签
EP145601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blanks for packages
JP2005512842A5 (zh)
CN106103293B (zh) 具有插入件的纸盒
US20040001930A1 (en) Foldform label laminate
JP2010534599A (ja) ディスペンサー、ディスプレイ機能部、及び/又は隅部特性機能部付カートン
JP2008531415A (ja) ディスプレイ特徴部を有するカートン
US7032757B2 (en) Tamper evident food packaging
EP2429920B1 (en) Packaging
CN205788861U (zh) 一种易撕型防伪包装用标签
CN205788862U (zh) 一种易揭型双层防伪包装用标签
EP1919795B1 (en) Box-shaped package having an inner and outer package
JP6218488B2 (ja) 表示機能付き包装用箱
WO2016003784A1 (en) Shelf ready packaging having improved shelf presentation
JP5581992B2 (ja) ボトル用表示体
JP4082091B2 (ja) マルチパック用プレミアム取付板
US20140346076A1 (en) Four sided pillow packaging for granola product
CN201231925Y (zh) 防伪封条
JP6655872B2 (ja) 液体紙容器
JP6371506B2 (ja) 筒状容器装飾用の和紙調シュリンクラベルおよびその連続体
JP2003341719A (ja) マルチパック用販売促進表示板
JP2017214131A (ja) 包装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19

Address after: 314423 No. 12 Qichao Road, Nongfa District, Chang'an Town, Haining Ci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Chengxin Packag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4423 No. 12 Qichao Road, Haining Agricultural External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Zone,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Chancing Packaging Materials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