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84041U - 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84041U
CN205784041U CN201620515135.6U CN201620515135U CN205784041U CN 205784041 U CN205784041 U CN 205784041U CN 201620515135 U CN201620515135 U CN 201620515135U CN 205784041 U CN205784041 U CN 205784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header
refrigerant
mixing jetting
refrigerant distribu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1513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瑞雪
高强
闫志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1513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840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84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840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和具有其的换热器,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适于安装在所述换热器的集流管的外周壁面上,所述安装部上设有与所述集流管的外周壁面形状适配的安装面;混合喷射部,所述混合喷射部连接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混合喷射部内具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具有与所述集流管的内部连通的制冷剂喷射孔和与所述集流管的外部连通的制冷剂进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能够使气液两相制冷剂均匀混合,并均分分配到各换热管中,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和具有所述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诸如微通道换热器的平行流换热器,主要由集流管、换热管和翅片构成。为解决微通道换热器作为热泵换热器使用时,冷凝水排除以及霜层堵塞换热器的问题,需竖直设置集流管以配合相应的翅片,但由于集流管内的制冷剂呈气液两相状态,在重力作用下,气态制冷剂向集流管上部集聚且液态制冷剂向集流管下部集聚,从而出现气液分层,制冷剂无法均匀分配到各换热管中,严重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该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能够使气液两相制冷剂均匀混合,并均分分配到各换热管中,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所述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适于安装在所述换热器的集流管的外周壁面上,所述安装部上设有与所述集流管的外周壁面形状适配的安装面;混合喷射部,所述混合喷射部连接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混合喷射部内具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具有与所述集流管的内部连通的制冷剂喷射孔和与所述集流管的外部连通的制冷剂进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能够使气液两相制冷剂均匀混合,并均分分配到各换热管中,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混合喷射部伸入所述集流管内,所述制冷剂喷射孔设在所述混合喷射部上且所述制冷剂进口设在所述安装部上。
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混合喷射部一体成型。
所述混合喷射部沿其轴向分为喷射段、接管段和连接在所述喷射段和所述接管段之间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穿过所述安装部且与所述安装部相连,所述喷射段适于伸入所述集流管内且所述制冷剂喷射孔设在所述喷射段上,所述接管段适于伸出所述集流管外且所述制冷剂进口设在所述接管段上。
所述安装部的朝向所述接管段的表面上设有围绕所述接管段且与所述接管段间隔开的挡筋,所述挡筋与所述接管段之间限定出接管焊料槽。
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混合喷射部分别为单独部件。
所述混合喷射部的一端敞开且另一端具有端壁,所述制冷剂喷射孔包括设在所述混合喷射部的周壁上的多个周壁喷射孔,多个所述周壁喷射孔的至少一部分开口朝上。
所述制冷剂喷射孔还包括设在所述混合喷射部的所述端壁上的多个端壁喷射孔,每个所述端壁喷射孔的当量直径与所述混合喷射部的所述端壁的当量直径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5。
每个所述周壁喷射孔的中心沿所述混合喷射部的轴向与所述混合喷射部的所述端壁的外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周壁喷射孔的当量直径的一半且小于或等于所述混合喷射部的沿其轴向的长度的一半。
所述制冷剂喷射孔为多个,所述制冷剂进口的横截面积大于多个所述制冷剂喷射孔的横截面积之和。
所述混合喷射部的位于所述集流管内的部分沿其轴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集流管的内直径的一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中的至少一个集流管上设有至少一个分配器插口;多个换热管,每个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至少一个制冷剂分配器,所述制冷剂分配器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所述制冷剂分配器安装在所述集流管的外周壁面上且插入所述分配器插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具有制冷剂分配均匀、换热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的集流管和制冷剂分配器的配合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的径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的轴向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集流管和制冷剂分配器的配合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的径向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的轴向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换热器1、接管2、
第一集流管10、第二集流管20、换热管30、制冷剂分配器40、
安装部100、制冷剂进口110、安装面120、挡筋130、接管焊料槽140、混合喷射部200、混合腔210、制冷剂喷射孔220、周壁喷射孔221、端壁喷射孔222、端壁230、喷射段240、接管段250、过渡段2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换热器1可以为微通道换热器。
如图1和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包括第一集流管10、第二集流管20、多个换热管30和至少一个制冷剂分配器40,其中,换热管30可以为扁管。
首先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40。
如图1-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40包括安装部100和混合喷射部200。
安装部100适于安装在集流管的外周壁面上,安装部100上设有与所述集流管的外周壁面形状适配的安装面120。混合喷射部200连接在安装部100上,混合喷射部200内具有混合腔210,混合腔210具有与集流管的内部连通的制冷剂喷射孔220和与集流管的外部连通的制冷剂进口110。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中,第一集流管10和第二集流管20竖直设置,第一集流管10和第二集流管20中的至少一个集流管上设有至少一个分配器插口。多个换热管30沿竖直方向间隔且相互平行设置,每个换热管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10和第二集流管20相连。制冷剂分配器40安装在具有分配器插口的集流管上且插入对应的分配器插口,即制冷剂分配器40的数量与分配器插口的数量对应,图中示出了第二集流管20上设有两个制冷剂分配器40的示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40,通过设置安装部100和混合喷射部200,可以利用安装部100将制冷剂分配器40整体安装在集流管上,气液两相制冷剂由制冷剂进口110首先进入混合腔210,气液两相制冷剂在混合腔210内充分混合,由于制冷剂喷射孔220的突缩作用,混合后的制冷剂由制冷剂喷射孔220均匀喷射至集流管,由此利用喷射原理使流经制冷剂分配器40的气液两相制冷剂均匀混合,并均匀分配至多个换热管30,从而消除了气液分层现象,大幅提高了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
并且,安装面120与集流管的外周壁面贴合,一方面提高了安装部100与集流管的安装强度和可靠性,另一方面便于混合喷射部200的喷射段240伸入集流管内。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理解地是,本实用新型对安装面120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安装面120可以为弧形(如图4和图5所示),也可以为矩形(如图11所示),具体根据集流管的形状设置,保证安装面120与集流管的外周壁面贴合即可。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40能够使气液两相制冷剂均匀混合,并均分分配到各换热管中,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1,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40,具有制冷剂分配均匀、换热效率高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40。
具体地,如图1-图5所示,安装部100适于安装在集流管的外周壁面上。混合喷射部200连接在安装部100上且适于伸入所述集流管内,混合喷射部200内具有混合腔210,安装部100上设有与混合腔210连通的制冷剂进口110,且混合喷射部200上设有与混合腔210连通的制冷剂喷射孔220。
有利地,制冷剂喷射孔220为多个,制冷剂进口110的横截面积大于多个制冷剂喷射孔220的横截面积之和。由此可以保证制冷剂通过制冷剂喷射孔220喷到集流管内的喷射效果,孔的喷射效应,一方面提高了制冷剂的流速,抵消重力作用导致的制冷剂分层现象,另一方面使得气液两相制冷剂掺混均匀。
可选地,安装部100的安装面120与集流管的外周壁面通过点焊连接,不仅结合牢固,而且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地是,制冷剂分配器40的混合喷射部200只要不堵塞换热管30,制冷剂分配器40可以安装在集流管的轴向和周向的任何位置,图中示出了制冷剂分配器40和换热管30在集流管的径向上相对的示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有利地,为了保证制冷剂分配器40在集流管上的稳定性,混合喷射部200的中心轴线穿过安装面120的中心,换言之,混合喷射部200连接在安装面120的中心处,例如混合喷射部200的中心轴线与安装部100的中心轴线重合且均穿过安装面120的中心。
可选地,如图2-图5所示,安装部100的除安装面120外的其它表面均为平面,由此不仅可以便于加工,而且方便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混合喷射部200的一端敞开且与安装部100相连,混合喷射部200的另一端具有端壁230。制冷剂喷射孔220包括多个周壁喷射孔221,多个周壁喷射孔221间隔排布在混合喷射部200的周壁上,多个周壁喷射孔221的至少一部分开口朝上。
可选地,多个周壁喷射孔221的一部分开口朝上且另一部分开口朝下。其中,开口朝上的周壁喷射孔221的数量大于开口朝下的周壁喷射孔221的数量。
进一步地,制冷剂喷射孔220还包括多个端壁喷射孔222,多个端壁喷射孔222间隔排布在混合喷射部200的端壁230。
由此,混合腔210内的制冷剂可以由多个周壁喷射孔221和多个端壁喷射孔222喷射至集流管内,并均匀分配至多个换热管30。
其中,端壁喷射孔222的数量和排布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多个端壁喷射孔222可以在混合喷射部200的端壁230上并排分布、交叉分布、圆周分布或无规律分布。多个周壁喷射孔221的数量和排布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多个周壁喷射孔221可以在混合喷射部200的周壁上并排分布、交叉分布或两两相对分布,且多个周壁喷射孔221可以各不相同,附图中示出了多个周壁喷射孔221沿所述集流管的轴向(上下方向)分别两两相对的示例。
可选地,每个端壁喷射孔222的当量直径与混合喷射部200的端壁230的当量直径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5。由此可以提高气液两相制冷剂在混合腔210内的混合效果,且可以提高制冷剂由端壁喷射孔222喷射的效果。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地是,术语“当量直径”是指,任意形状截面的管路对应水力半径相同的圆管的直径,其中,在总流的有效截面上,流体与固体壁面的接触长度称为湿周,总流的有效截面积和湿周之比为水力半径,当量直径为水力半径的四倍。
进一步地,如图2-图5所示,每个周壁喷射孔221的中心沿混合喷射部200的轴向与混合喷射部200的端壁230的外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周壁喷射孔221的当量直径的一半。
有利地,如图2-图4所示,混合喷射部200的沿混合喷射部200的轴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集流管的内直径的一半。每个周壁喷射孔221的中心沿混合喷射部200的轴向与混合喷射部200的端壁230的外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混合喷射部200的沿混合喷射部200的轴向的长度的一半。换言之,多个周壁喷射孔221均设置在混合喷射部200的远离安装部100的半段上。由此不仅可以使混合腔210提供足够的行程以便于气液两相制冷剂充分混合,而且可以便于混合腔210内的制冷剂由多个周壁喷射孔221和多个端壁喷射孔222均匀分配到多个换热管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2-图5所示,混合喷射部200可以为大体圆柱体形,混合腔210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矩形或椭圆形。制冷剂喷射孔220为圆形孔或多边形孔。
有利地,安装部100与混合喷射部200一体成型。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制冷剂分配器40的结构强度,而且可以简化制冷剂分配器40的工艺,从而降低制冷剂分配器40的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1的制冷剂分配器40,利用喷射原理,可以使气液两相制冷剂在经过制冷剂分配器40时充分混合,消除气液分层现象,从而均匀分配到各个换热管30,以提高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图10所示,安装部100适于安装在集流管的外周壁面上。混合喷射部200内具有混合腔210,混合喷射部200沿混合喷射部200的轴向分为喷射段240、接管段250和连接在喷射段240和接管段250之间的过渡段260。过渡段260穿过安装部100且与安装部100相连,喷射段240适于伸入集流管内且喷射段240上设有与混合腔210连通的制冷剂喷射孔220,接管段250适于伸出集流管外且接管段250上设有与混合腔210连通的制冷剂进口110。
由此,混合喷射部200沿混合喷射部200的轴向分为喷射段240、接管段250和连接在喷射段240和接管段250之间的过渡段260,接管段250伸出集流管外且接管段250上设有与混合腔210连通的制冷剂进口110,由此可以利用接管段250与接管2进行拆装,既可以提高接管2与制冷剂分配器40连接的可靠性,又可以方便接管2的拆装,从而便于接管2的更换。
有利地,制冷剂喷射孔220为多个,制冷剂进口110的横截面积大于多个制冷剂喷射孔220的横截面积之和。由此可以保证制冷剂通过制冷剂喷射孔220喷到集流管内的喷射效果,孔的喷射效应,一方面提高了制冷剂的流速,抵消重力作用导致的制冷剂分层现象,另一方面使得气液两相制冷剂掺混均匀。
可选地,安装部100的安装面120与集流管的外周壁面通过点焊连接,不仅结合牢固,而且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地是,混合喷射部200的喷射段240只要不堵塞换热管30,制冷剂分配器40可以安装在集流管的轴向和周向的任何位置,图中示出了制冷剂分配器40和换热管30在集流管的径向上相对的示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有利地,为了保证制冷剂分配器40在集流管上的稳定性,混合喷射部200的中心轴线穿过安装面120的中心,换言之,喷射段240的中心轴线、过渡段260的中心轴线和接管段250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混合喷射部200连接在安装面120的中心处,例如混合喷射部200的中心轴线与安装部100的中心轴线重合且均穿过安装面120的中心。
可选地,如图7-图10所示,安装部100的除安装面120外的其它表面均为平面,由此不仅可以便于加工,而且方便操作。
进一步地,如图7-图9所示,安装部100的朝向接管段250的表面上设有挡筋130,挡筋130的横截面为环形,挡筋130围绕接管段250设置,挡筋130的内周面与接管段250的外周面间隔开,挡筋130的内周面与接管段250的外周面限定出接管焊料槽140。接管2可以套设在接管段250上且通过接管焊料槽140内的焊料焊接固定,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接管2连接后的可靠性,且可以进一步方便接管2的拆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图10所示,接管段250的远离过渡段260的一端敞开以构成制冷剂进口110,喷射段240的远离过渡段260的一端具有端壁230。制冷剂喷射孔220包括多个周壁喷射孔221,多个周壁喷射孔221间隔排布在混合喷射部200的周壁上,多个周壁喷射孔221的至少一部分开口朝上。
可选地,多个周壁喷射孔221的一部分开口朝上且另一部分开口朝下。其中,开口朝上的周壁喷射孔221的数量大于开口朝下的周壁喷射孔221的数量。
进一步地,制冷剂喷射孔220还包括多个端壁喷射孔222,多个端壁喷射孔222间隔排布在混合喷射部200的端壁230。
其中,端壁喷射孔222的数量和排布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多个端壁喷射孔222可以在喷射段240的端壁230上并排分布、交叉分布、圆周分布或无规律分布。多个周壁喷射孔221的数量和排布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多个周壁喷射孔221可以在喷射段240的周壁上并排分布、交叉分布或两两相对分布,且多个周壁喷射孔221可以各不相同,附图中示出了多个周壁喷射孔221沿所述集流管的轴向分别两两相对的示例。
可选地,每个端壁喷射孔222的当量直径与混合喷射部200的端壁230的当量直径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5。由此可以提高气液两相制冷剂在混合腔210内的混合效果,且可以提高制冷剂由端壁喷射孔222喷射的效果。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地是,术语“当量直径”是指,任意形状截面的管路对应水力半径相同的圆管的直径,其中,在总流的有效截面上,流体与固体壁面的接触长度称为湿周,总流的有效截面积和湿周之比为水力半径,当量直径为水力半径的四倍。
进一步地,如图7-图10所示,每个周壁喷射孔221的中心沿喷射段240的轴向与喷射段240的端壁230的外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周壁喷射孔221的当量直径的一半。
有利地,如图7-图9所示,喷射段240的沿喷射段240的轴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集流管的内直径的一半。每个周壁喷射孔221的中心沿喷射段240的轴向与喷射段240的端壁230的外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喷射段240的沿喷射段240的轴向的长度的一半。换言之,多个周壁喷射孔221均设置在喷射段240的远离过渡段260的半段上。由此不仅可以使混合腔210提供足够的行程以便于气液两相制冷剂充分混合,而且可以便于混合腔210内的制冷剂由多个周壁喷射孔221和多个端壁喷射孔222均匀分配到多个换热管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7-图10所示,混合喷射部200可以为大体圆柱体形,混合腔210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矩形或椭圆形。制冷剂喷射孔220为圆形孔或多边形孔。
有利地,安装部100和混合喷射部200分别为单独部件。这样当通过试验或者其他手段,发现制冷剂喷射孔220的大小或布局不合理时,只需要更换混合喷射部200即可,节省调节分配的时间以及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1的制冷剂分配器40,利用喷射原理,可以使气液两相制冷剂在经过制冷剂分配器40时充分混合,消除气液分层现象,从而均匀分配到各个换热管30,以提高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且通过设置接管段250、可以方便接管2的拆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适于安装在所述换热器的集流管的外周壁面上,所述安装部上设有与所述集流管的外周壁面形状适配的安装面;
混合喷射部,所述混合喷射部连接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混合喷射部内具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具有与所述集流管的内部连通的制冷剂喷射孔和与所述集流管的外部连通的制冷剂进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喷射部伸入所述集流管内,所述制冷剂喷射孔设在所述混合喷射部上且所述制冷剂进口设在所述安装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混合喷射部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喷射部沿其轴向分为喷射段、接管段和连接在所述喷射段和所述接管段之间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穿过所述安装部且与所述安装部相连,所述喷射段适于伸入所述集流管内且所述制冷剂喷射孔设在所述喷射段上,所述接管段适于伸出所述集流管外且所述制冷剂进口设在所述接管段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的朝向所述接管段的表面上设有围绕所述接管段且与所述接管段间隔开的挡筋,所述挡筋与所述接管段之间限定出接管焊料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混合喷射部分别为单独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喷射部的一端敞开且另一端具有端壁,所述制冷剂喷射孔包括设在所述混合喷射部的周壁上的多个周壁喷射孔,多个所述周壁喷射孔的至少一部分开口朝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喷射孔还包括设在所述混合喷射部的所述端壁上的多个端壁喷射孔,每个所述端壁喷射孔的当量直径与所述混合喷射部的所述端壁的当量直径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周壁喷射孔的中心沿所述混合喷射部的轴向与所述混合喷射部的所述端壁的外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周壁喷射孔的当量直径的一半且小于或等于所述混合喷射部的沿其轴向的长度的一半。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喷射孔为多个,所述制冷剂进口的横截面积大于多个所述制冷剂喷射孔的横截面积之和。
11.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喷射部的位于所述集流管内的部分沿其轴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集流管的内直径的一半。
12.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中的至少一个集流管上设有至少一个分配器插口;
多个换热管,每个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
至少一个制冷剂分配器,所述制冷剂分配器为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所述制冷剂分配器安装在所述集流管的外周壁面上且插入所述分配器插口。
CN201620515135.6U 2016-05-30 2016-05-30 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Active CN205784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15135.6U CN205784041U (zh) 2016-05-30 2016-05-30 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15135.6U CN205784041U (zh) 2016-05-30 2016-05-30 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84041U true CN205784041U (zh) 2016-12-07

Family

ID=58138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15135.6U Active CN205784041U (zh) 2016-05-30 2016-05-30 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8404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17993A (zh) * 2022-02-09 2022-05-20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卧式管壳式换热器及换热机组
CN116222266A (zh) * 2023-01-12 2023-06-06 浙江康盛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进口气流分配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17993A (zh) * 2022-02-09 2022-05-20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卧式管壳式换热器及换热机组
CN114517993B (zh) * 2022-02-09 2024-02-20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卧式管壳式换热器及换热机组
CN116222266A (zh) * 2023-01-12 2023-06-06 浙江康盛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进口气流分配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9590B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JP3376534B2 (ja) 冷媒分配器
CN104457037A (zh) 蒸发器集成组件
JP5306279B2 (ja) 冷媒分配器、及び、蒸発器
CN104457040A (zh) 一种喷淋降膜式蒸发器及其液位控制方法
CN205784041U (zh) 用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CN101639304A (zh) 一种换热器及包括该换热器的热交换装置
CN103398512A (zh) 一种内置油分离器的冷凝器
CN201443932U (zh) 可拆洗喷淋式地源热泵蒸发器
CN203216302U (zh) 喷气冲刷凝结液的水冷式冷凝器
CN203758089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应用该微通道换热器的空调器
CN102072684B (zh) 制冷剂分配装置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CN103389005B (zh) 制冷剂分配装置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CN207365504U (zh) 换热器壳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4406334A (zh) 一种喷淋降膜式蒸发器及其液位控制方法
CN107726676A (zh) 换热器壳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3673403B (zh) 一种微通道热交换器
CN116123915A (zh) 混流器、换热器及气体调节设备
CN205279532U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CN203758096U (zh) 集成有节流装置的换热器和具有它的制冷系统
CN103712376B (zh) 集成有节流装置的换热器和具有它的制冷系统
CN103615821A (zh) 一种具有分液器的致冷系统
CN202928223U (zh) 制冷剂分配器及空调器
CN203605513U (zh) 一种具有分液器的致冷系统
CN201706817U (zh) 一种分液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