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83970U - 一种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783970U CN205783970U CN201620485192.4U CN201620485192U CN205783970U CN 205783970 U CN205783970 U CN 205783970U CN 201620485192 U CN201620485192 U CN 201620485192U CN 205783970 U CN205783970 U CN 2057839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storage
- storage container
- valve
- generator
- ej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该系统包括一发生器、一喷射器、一冷凝器、一节流阀、一蒸发器、一循环泵、一储液容器、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其中,发生器、喷射器、冷凝器、循环泵、储液容器和第一阀门依次首尾相连以形成第一循环回路,喷射器、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依次首尾相连以形成第二循环回路,发生器、第二阀门、储液容器和第一阀门依次首尾相连以形成第三循环回路,且储液容器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高于发生器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循环泵的出口压力远低于传统喷射式制冷循环中的循环泵出口压力,循环泵的效率更高,同时有效减小整个制冷循环系统的尺寸,实用性更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循环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喷射式制冷是靠液体汽化来制冷的,这一点与蒸汽压缩式和吸收式制冷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喷射式制冷系统利用喷射器抽取蒸发器出口的蒸汽,并将蒸汽压力提高,因此喷射式制冷系统具有可以利用热能作为驱动能量、结构简单、运行和维护方便等特点。喷射式制冷系统一般由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喷射器、循环泵及节流阀等组成,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蒸汽喷射式制冷系统可以采用水、氟利昂等作为工作介质。
喷射式制冷循环中,冷凝器与发生器中工作介质的压差较大,其中发生器中的工作介质压力较高。传统喷射式制冷系统一般采用循环泵对工作介质进行增压,当循环泵进出口压力的比值较大时,其效率将明显下降,导致整个喷射式制冷系统的能效比下降。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无泵式喷射式制冷循环,依靠重力或毛细力等提升工作介质的压力,因而不需要循环泵;但是,采用无泵式喷射式制冷循环时,需要较长的管路来提供足够的重力或毛细力,使得制冷循环系统的整体尺寸增大;同时,由于没有循环泵,制冷循环系统的运行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得不稳定。因此,在喷射式制冷循环中,如何高效、稳定地将从冷凝器流出的工作介质压力提升到发生器的压力,是提高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性能及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将从冷凝器流出的工作介质压力提升到发生器的压力,提高制冷性能,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一发生器、一喷射器、一冷凝器、一节流阀、一蒸发器、一循环泵、一储液容器、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其中,所述发生器、喷射器、冷凝器、循环泵、储液容器和第一阀门依次首尾相连以形成第一循环回路,所述喷射器、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依次首尾相连以形成第二循环回路,所述发生器、第二阀门、储液容器和第一阀门依次首尾相连以形成第三循环回路,且所述储液容器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高于所述发生器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
所述发生器包括两个出口和一个进口,所述喷射器包括两个进口和一个出口,所述储液容器包括两个进口和一个出口;所述发生器的一个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喷射器的一个进口相连接,所述发生器的另一个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储液容器的一个进口相连接;所述喷射器的另一个进口通过管路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相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相连接;所述储液容器的另一个进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循环泵的出口相连接,所述储液容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发生器的进口相连接。
所述储液容器采用稳压容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循环泵和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高于发生器的储液容器,实现将从冷凝器中流出的工作流体循环、稳定地增压充入发生器内,可以使循环泵的出口压力远低于传统喷射式制冷循环中的循环泵出口压力,循环泵的效率更高,同时有效减小整个制冷循环系统的尺寸,实用性更强。2、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循环泵和阀门的开启和关闭时间,实现工作流体进入发生器内,制冷循环系统运行更为稳定和高效。3、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稳压容器,在实现增压循环的同时,可以有效解决循环泵不连续增压导致的压力波动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中箭头为工作流体的流动方向。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其包括一发生器1、一喷射器2、一冷凝器3、一节流阀4、一蒸发器5、一循环泵6、一储液容器7、第一阀门8和第二阀门9;其中,发生器1、喷射器2、冷凝器3、循环泵6、储液容器7和第一阀门8依次首尾相连以形成第一循环回路,喷射器2、冷凝器3、节流阀4和蒸发器5依次首尾相连以形成第二循环回路,发生器1、第二阀门9、储液容器7和第一阀门8依次首尾相连以形成第三循环回路,且储液容器7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高于发生器1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发生器1包括两个出口和一个进口,喷射器2包括两个进口和一个出口,储液容器7包括两个进口和一个出口,发生器1的一个出口通过管路与喷射器2的一个进口相连接,另一个出口通过管路与储液容器7的一个进口相连接;喷射器2的另一个进口通过管路与蒸发器5的出口相连接,出口通过管路与冷凝器3的进口相连接;储液容器7的另一个进口通过管路与循环泵6的出口相连接,出口通过管路与发生器1的进口相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储液容器7采用稳压容器,在实现增压循环的同时,可以有效解决循环泵6不连续增压导致的压力波动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可以将从冷凝器3中流出的工作流体循环、稳定地增压充入发生器1内。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第一阀门8和第二阀门9全部关闭,通过循环泵6将从冷凝器3中流出的工作流体增压后泵入储液容器7中,当储液容器7中压力达到中间压力值时,关闭循环泵6;其中,中间压力值大于冷凝器3出口工作流体压力而小于发生器1内工作流体压力。
2)打开第二阀门9,由于发生器1内工作流体的压力和温度更高,蒸汽自行流入储液容器7内,最后使储液容器7内工作流体的压力与发生器1内相同。
3)打开第一阀门8,此时第一阀门8和第二阀门9全部开启,由于储液容器7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高于发生器1,从而在重力的作用下,储液容器7内的工作流体自行全部流入发生器1内,储液容器7内只留下高温蒸汽。
4)关闭第一阀门8和第二阀门9,重新启动循环泵6,返回步骤1),开始下个制冷循环。此时由于循环泵6向储液容器7内泵入的工作流体的温度很低,使储液容器7内的压力迅速降低,从而使得制冷循环可以顺利进行。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第二阀门9在储液容器7内压力达到设定的中间压力值时开启,控制第一阀门8在储液容器7内压力与发生器1内压力相等时开启,来实现系统的平稳运行。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Claims (3)
1.一种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一发生器、一喷射器、一冷凝器、一节流阀、一蒸发器、一循环泵、一储液容器、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其中,所述发生器、喷射器、冷凝器、循环泵、储液容器和第一阀门依次首尾相连以形成第一循环回路,所述喷射器、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依次首尾相连以形成第二循环回路,所述发生器、第二阀门、储液容器和第一阀门依次首尾相连以形成第三循环回路,且所述储液容器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高于所述发生器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包括两个出口和一个进口,所述喷射器包括两个进口和一个出口,所述储液容器包括两个进口和一个出口;所述发生器的一个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喷射器的一个进口相连接,所述发生器的另一个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储液容器的一个进口相连接;所述喷射器的另一个进口通过管路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相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相连接;所述储液容器的另一个进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循环泵的出口相连接,所述储液容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发生器的进口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容器采用稳压容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485192.4U CN205783970U (zh) | 2016-05-25 | 2016-05-25 | 一种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485192.4U CN205783970U (zh) | 2016-05-25 | 2016-05-25 | 一种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783970U true CN205783970U (zh) | 2016-12-07 |
Family
ID=58114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485192.4U Active CN205783970U (zh) | 2016-05-25 | 2016-05-25 | 一种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78397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65076A (zh) * | 2016-05-25 | 2016-08-17 | 清华大学 | 一种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2016
- 2016-05-25 CN CN201620485192.4U patent/CN20578397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65076A (zh) * | 2016-05-25 | 2016-08-17 | 清华大学 | 一种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353242B2 (en) | Semi-open high-temperature heat pump system and working method thereof | |
WO2018086238A1 (zh) | 利用循环升压升温节能方法 | |
CN111927589B (zh) | 基于无泵引射增压技术的朗肯循环系统及循环方法 | |
CN108759160B (zh) | 一种基于增压喷射的无机械泵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及方法 | |
CN103806969A (zh) | 一种超临界co2工质循环发电系统 | |
CN201615649U (zh) | 一种蒸气喷射制冷油气回收装置 | |
CN208253695U (zh) | 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和蒸汽喷射器的电厂梯级供热系统 | |
CN205783970U (zh) | 一种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 | |
CN105865076A (zh) | 一种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8387022B (zh) | 一种以co2为工质的高温热泵系统 | |
CN202133170U (zh) | 一种满液式制冷机组的液位控制系统 | |
CN211120096U (zh) | 一种带有双喷射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 | |
CN103175332B (zh) | 基于双工质对的两级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及其制冷方法 | |
CN204963292U (zh) | 一种太阳能驱动的多蒸发温度蒸汽喷射式制冷系统 | |
CN201828083U (zh) | 以r236fa为制冷剂的喷射式余热制冷机 | |
CN203443168U (zh) | 一种高温加热系统 | |
CN203454458U (zh) | 一种太阳能高效喷射制冷系统 | |
CN114152013B (zh) | 一种移动式水合物相变微胶囊蓄冷系统的工作方法 | |
CN104180555A (zh) | 一种冷双效型溴化锂喷射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 | |
CN210861790U (zh) | 双发生器连续制冷的喷射式制冷系统 | |
CN110926052B (zh) | 基于压差驱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及其循环方法 | |
CN202709543U (zh) | 以余热为驱动热源的喷射式制冷、热泵机组 | |
CN206399030U (zh) | 适用于极寒地区的co2复叠热泵系统及热泵设备机组 | |
CN205102452U (zh) | 双温热源喷射制冷系统 | |
CN104154675A (zh) | 一种冷凝升压的溴化锂喷射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