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80649U - 一种双向关联且带可变阻尼装置的双向张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关联且带可变阻尼装置的双向张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80649U
CN205780649U CN201620622439.2U CN201620622439U CN205780649U CN 205780649 U CN205780649 U CN 205780649U CN 201620622439 U CN201620622439 U CN 201620622439U CN 205780649 U CN205780649 U CN 2057806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tcher
tensioner
damping
damping unit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2243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春雷
魏水生
杨军岐
徐立志
方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Fengmao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ENGMAO FAR-EAST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ENGMAO FAR-EAST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ENGMAO FAR-EAST RUB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2243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806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806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806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张紧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双向关联且带可变阻尼装置的双向张紧装置。一种双向关联且带可变阻尼装置的双向张紧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底座;一第一张紧器,所述第一张紧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一第二张紧器,所述第二张紧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以及一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张紧器,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的另一个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张紧器,所述第一张紧器和所述第二张紧器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两侧。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可被压缩并且能够提供可变的阻尼。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关联且带可变阻尼装置的双向张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张紧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双向关联且带可变阻尼装置的双向张紧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能源利用效率越来越高的要求下,带有启停技术的弱混发动机已经成为主流,由皮带驱动来实现启停技术的汽车一般都需要用到MGU电机。MGU电机所具有的功能本身决定了其既可以为发动机输出功率,如作为启动电机和助力电机工作,又可以把发动机的动能转化成电能,如消耗发动机功率作为发电机发电和在发动机减速时作为能量回收电机工作时。这样,在皮带传动驱动系统中,就有两个驱动源:曲轴带轮和MGU电机带轮。当这两个驱动源交替切换或一起工作时(如助力电机模式),会导致MGU电机两边的皮带松边与紧边快速切换,且皮带长度的变化量很大。为了保证整个皮带驱动传动系统稳定和有效运行,由皮带驱动来实现启停技术的弱混发动机需要一种张紧装置确保MGU电机在各种模式工作或切换时两边皮带的紧边和松边能及时切换并保持适当张力,防止打滑,避免噪音和驱动传动失效。
具有MGU电机的汽车主要有四种工作模式,分别是:MGU电机作为启动电机的工况,即启动电机模式;MGU电机作为发电机的工况,即发电机模式;MGU电机作为助力电机的工况,即助力电机模式;以及MGU电机作为能量回收电机的工况,即能量回收电机模式。这四种工况具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从怠速停机转换到启动电机模式时,会产生非常大的启动扭矩,皮带会推动作为发电机模式时松边的张紧器往张紧器加载方向快速运动,这种运动模式会增加原来发电机模式下紧边皮带伸长量,使MGU电机作为发电机时的紧边在极短的时间内变成松边带段,如果不在该侧安装自动张紧器,会有打滑,噪音甚至驱动失效的风险。
第二、从怠速停机转换到启动电机模式时,发电机模式下松边的皮带会快速推动此边张紧器往张紧器加载方向运动,该侧张紧臂快速摆动到其极限位置。此时该边张紧器需要较大的阻尼迟滞该运动;而发电机模式下的紧边会变成松边,此边带段会变长,需要此边张紧器能够快速的补偿皮带的伸长才能保证皮带有足够的张力,此时需要此边张紧器阻尼要相对小一点,才能保证张紧器补偿速度。
第三、从启动电机模式或助力电机模式转换到能量回收电机模式时,皮带也会推动作为启动电动机模式或助力电机模式时松边的张紧器往张紧器加载方向快速运动至其极限位置,这种运动模式也会增加此模式下紧边皮带变化量,使MGU作为启动电机或助力电机时的紧边带段变松,如果不在该侧安装另一个自动张紧器,也会有打滑甚至驱动失效的风险。
所以根据上述三种工作特点,需要在MGU电机两侧均安装自动张紧器才能够解决问题,但是存在以下技术难题:
1、两个张紧器成本势必会很高,附件系统的皮带张力高,张紧器的摆幅大,其输出扭矩衰减快,寿命短,无法满足设计寿命。
2、MGU作为启动电机时紧边张力异常大,如果不对紧边张紧器包角进行限制将会影响到带轮轴承寿命。
3、在MGU从怠速停机转换到启动机模式时,紧边与松边带段长度的变化非常快,如果松边张紧器补偿速度不足,系统将会有打滑风险;如果紧边张紧器带轮摆动角度过大,系统也会有打滑风险。
4、在MGU从怠速停机转换到启动模式或能量回收电机模式转换到助力模式时,松边变成紧边位置,张紧臂需要足够的阻尼来迟滞皮带变短以快速增加紧边的张力和减缓张紧臂对限位装置的冲击,而紧边变成松边位置的张紧臂需要快速摆动来补偿皮带的伸长。
5、在MGU作为启动电动机模式时,皮带紧边张力异常大,皮带将推动紧边张紧器往加载方向快速运动,使得紧边张紧器上的带轮包角变小或脱离皮带,如不对张紧器加载方向运动位置进行限制系统将有打滑风险。
6、在MGU作为发电机或能量回收电机模式时皮带紧边张力也很大,皮带将推动紧边张紧器往加载方向快速运动,使得紧边包角变小或脱离皮带,如不对紧边张紧器加载方向运动位置进行限制系统将有打滑风险。
7、在MGU由启动电机模式转换到发电电机模式时,松边变成紧边位置张紧臂需要足够的阻尼来阻止皮带变短以快速增加紧边的张力和减缓张紧臂对限位装置的冲击,而紧边变成松边位置的张紧臂需要快速摆动来补偿皮带的伸长。
8、为达到张紧器在MGU各模式切换时松边变成紧边张紧器摆动速度要慢,而紧边变成松边张紧器摆动速度要快的工作要求,需要将MGU两侧的两个张紧器关联在一起运动,这样可将由松边变成紧边时,该侧的张紧器运动的力传递给由紧边变成松边侧的张紧器,加快紧边变成松边时张紧器摆动的速度和皮带长度的补偿能力,而松边变成紧边时,两个张紧器间的阻尼装置产生较大阻尼,减缓松边变成紧边张紧器摆动的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关联且带可变阻尼装置的双向张紧装置,其能够保证带有MGU电机的皮带传动驱动系统在各个工况下都能稳定和有效运行。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向关联且带可变阻尼装置的双向张紧装置,该装置包括:
一底座;
一第一张紧器,所述第一张紧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
一第二张紧器,所述第二张紧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以及
一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张紧器,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的另一个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张紧器,所述第一张紧器和所述第二张紧器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两侧。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可被压缩并且能够提供可变的阻尼。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把电动和发电一体电机(本实用新型中简称MGU)安装在内燃机上的皮带驱动传动系统的张紧器,该电机具有作为启动电机、电流发电机、助力电机和能量回收电机四种功能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要点是关联MGU两侧的两个张紧器,为两个张紧器设定极限摆动位置,把可变阻尼装置与张紧器弹性的集成一体,两张紧器可独自和一起产生阻尼。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张紧器包括一第一张紧臂,一第一张紧轮,一第一阻尼装置和一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张紧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张紧臂的一端,所述第一阻尼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张紧臂上,通过所述第一阻尼装置将所述第一张紧臂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于底座上,第一限位结构用于阻止所述第一张紧臂地绕着所述第一阻尼装置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张紧器包括一第二张紧臂,一第二张紧轮,一第二阻尼装置和一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张紧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张紧臂的一端,所述第二阻尼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张紧臂上,通过所述第二阻尼装置将所述第二张紧臂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设置于底座上,第二限位结构用于阻止所述第二张紧臂地绕着所述第二阻尼装置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是由设置于底座端部上端面外侧的挡块和与该挡块配合的第一缓冲装置形成,第一缓冲装置的外端面与第一张紧臂相邻。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底座配合,限制所述第一张紧臂绕着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是由设置于底座端部上端面外侧的挡块和与该挡块配合的第二缓冲装置形成,第二缓冲装置的外端面与第二张紧臂相邻。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底座配合,限制所述第二张紧臂绕着所述第二转轴的转动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内包括一线性弹簧和阻尼装置。该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受压时,该线性弹簧缩短,增加皮带张力。该阻尼装置在受压时可以产生较大阻尼力,而在恢复伸长时产生较小阻尼力。该可变阻尼装置的阻尼力可以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速度越快,阻尼力越大,速度越慢,阻尼越小。
作为优选,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包括一弹簧阻尼结构,弹簧阻尼结构的两端具有一第一安装孔和一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张紧器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可转动地连接于弹簧阻尼结构,所述第二张紧器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可转动地与弹簧阻尼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分别位于所述弹簧阻尼结构的两端。这两个安装孔内分别有金属套和减摩衬套。所述第一张紧器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连接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且可自由绕其紧固部件摆动并产生阻尼;所述第二张紧器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连接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且可自由绕其紧固部件摆动并产生阻尼。
作为优选,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包括一用于固定第一张紧器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锁死销,和一用于固定第二张紧器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二锁死销。
作为优选,第一缓冲装置和第二缓冲装置均为弹性体,第一限位结构的挡块朝向张紧臂的一侧设有与第一缓冲装置外轮廓相配合的槽,从而使第一缓冲装置固定于挡块上。
本实用新型优势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不仅满足带有MGU电机的皮带传动驱动系统在各种模式下稳定和有效的工作,而且降低该张紧装置的两个带轮的轴荷,减小张紧器的摆角,延长整个系统的使用寿命;其能够限制MGU电机紧边张紧轮的包角大小,得以降低因为高张力引起的轮毂载荷过高,提高张紧轮轴承的使用寿命;其能够限制两个张紧器各自的极限位置,从而防止紧边张紧器带轮包角过小或者与皮带脱离的现象,得以保证整个皮带传动系统不打滑;其在MGU电机两侧松边与紧边快速转换的过程中,能够快速提高松边的张力和补偿紧边变成松边后皮带长度的变化,得以保证整个皮带传动驱动系统不打滑;其能够在MGU电机两边的皮带的其中一边由松边变成紧边的过程中,提供足够的阻尼力来快速增加该边的张力,吸收和迟滞张紧器摆动的冲击,减小系统的振动,噪音和打滑;其能够在MGU电机两边的皮带的其中一边由紧边变成松边的过程中,快速补偿皮带的伸长;两个张紧器可以独自和一起产生阻尼,可以降低张紧臂摆动速度和系统的动载,改善系统工作的平稳性。
2、本实用新型将两个自动张紧器关联起来,使得松边变成紧边张紧器运动的力传递给紧边变成松边的张紧器,加快紧边变成松边张紧器摆动的速度,大大增加了对皮带长度变化的补偿能力,同时,紧边变成松边时,关联两个张紧器的弹簧阻尼装置产生较大阻尼,可以快速增加紧边张力。
3、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初始皮带张力、保证系统可靠性、有效性和舒适性并提高系统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的是典型的BSG轮系示意图;
图3所示的是图2所示系统在发电机模式或能量回收电机模式下各部件工作和功能示意图;
图4所示的是图2所示系统在启动电机模式或助力模式下各部件工作和功能示意图;
图5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6-a,6-b以及6-c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限位结构的具体示意图;
图7-a,7-b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张紧器中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两张紧器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双向张紧装置1,第一张紧器10,第一张紧臂11,第一张紧轮12,第一阻尼装置13,第一限位结构14,第一缓冲装置141,第一锁死销142,第一转轴15和第二转轴16,紧固部件19和29,第二张紧器20,第二张紧臂21,第二张紧轮22,第二阻尼装置23,第二限位结构24,第二缓冲装置241,第二锁死销242,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30,第一安装孔31,所述第二安装孔32,弹簧阻尼结构33,底座40,液压机构81,弹簧82;
皮带2,曲轴带轮3,被驱动附件轮4,MGU电机5,极限位置8和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实施例:
图1、图5所示的一种双向张紧装置1,所述双向张紧装置1包括一第一张紧器10,一第二张紧器20,一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30以及一底座40,所述第一张紧器10和所述第二张紧器20分别固定于所述底座40,且可以绕各自的第一转轴15和第二转轴16摆动。所述第一张紧器10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张紧器20的一端分别用紧固部件19和29与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30连接,且各铰接处可以绕各自的旋转中心27和28自由摆动(见图8),这样,所述第一张紧器10和所述第二张紧器20关联起来。
所述第一张紧器10包括一第一张紧臂11,一第一张紧轮12和一第一阻尼装置13,所述第一张紧轮12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第一张紧臂11的一端,所述第一阻尼装置13设置于所述第一张紧臂11上,通过所述第一阻尼装置13得以将所述第一张紧臂11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底座40。所述第一张紧器10还包括一第一限位结构14,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4是由设置于底座40端部上端面外侧的挡块和与该挡块配合的第一缓冲装置141形成,第一缓冲装置141的外端面与第一张紧臂11相邻 (如图6-c所示),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4与所述底座40配合,限制所述第一张紧臂11绕着所述第一转轴15的转动范围。
具体地,所述第二张紧器20包括一第二张紧臂21,一第二张紧轮22和一第二阻尼装置23,所述第二张紧轮22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第二张紧臂21的一端,所述第二阻尼装置23设置于所述第二张紧臂21上,通过所述第二阻尼装置23得以将所述第二张紧臂21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底座40。所述第二张紧器20还包括一第二限位结构24,其结构与第一限位结构14相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4是由设置于底座40端部上端面外侧的挡块和与该挡块配合的第二缓冲装置241形成,第二缓冲装置241的外端面与第二张紧臂21相邻 (如图6-c所示),且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4与所述底座40配合,得以限制所述第二张紧臂21地绕着所述第二转轴16转动范围。
根据图6-a,6-b以及6-c所示,第一缓冲装置141和第二缓冲装置241均为弹性体,第一限位结构14的挡块朝向张紧臂的一侧设有与第一缓冲装置141外轮廓相配合的槽,从而使第一缓冲装置141和第二缓冲装置241分别固定于两个挡块上,两个限位结构与底座进行相互配合时,限位结构作用是防止由于底座与张紧臂的金属件直接接触造成的异响,也防止由于直接接触产生的冲击造成对双向张紧装置1的破坏。挡块上还设有孔,第一张紧臂11的外侧设有带有孔的凸块,L形的第一锁死销142分别穿过凸块上的孔和第一缓冲装置上的孔,使第二张紧器固定于所述底座上。锁死销142的作用是方便皮带的安装和拆卸。同样地,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4的挡块上也设有孔,以及与其配合的第二锁死销242。
根据图1和图5所示, 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30可被压缩并且能够提供一定的阻尼。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30包括一弹簧阻尼结构33、紧固部件19和29,弹簧阻尼结构33的两端具有一第一安装孔31和一第二安装孔32。所述第一张紧器10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31可绕紧固部件19转动地与弹簧阻尼结构33连接,所述第二张紧器20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32可绕紧固部件29转动地与弹簧阻尼结构33连接,这样得以将所述第一张紧器10弹性地、有阻尼地、且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张紧器20,实现所述第一张紧器10与所述第二张紧器20关联。
图2所示的是一个典型的FEAD系统(前端附件驱动系统),该系统有曲轴带轮3,皮带2,被驱动附件轮4(如空调带轮),MGU电机5以及所述双向张紧装置1组成,工作时通过所述双向张紧装置1保证整个系统在不同模式下的张紧和皮带补偿要求,使得系统能够稳定地运行。在各种模式下,为满足系统要求,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如下所述:
图3所示的是发电机模式或能量回收电机模式,位于紧边的所述第二张紧器20被皮带推动至极限位置9不再摆动。这时,所述第二张紧器20的第二张紧轮22实际做为一个固定的惰轮在FEAD系统中工作,可以通过所述第二张紧器20的第二张紧轮22的最大承载规范来确定所述第二张紧器20的第二张紧轮22的包角,然后计算出极限位置9确切位置。
根据图4所示的启动电机模式或助力电机模式时,位于紧边的所述第一张紧器10被皮带推动至极限位置8不再摆动。这时,所述第一张紧器10的第一张紧轮12实际做为一个固定的惰轮在FEAD系统中工作,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张紧器10的第一张紧轮12的最大承载规范来确定所述第一张紧器10的第一张紧轮12的包角,然后计算出极限位置8确切位置。
具体地,松边与紧边变换时,为了保证松边变成紧边时所述第一张紧器10的所述第一张紧臂11摆动速度足够慢;紧边变成松边时,为了保证紧边变成松边时所述第二张紧器20的所述第二张紧臂21的摆动速度足够快,最好的方式就是将所述第一张紧器10和所述第二张紧器20关联起来,本实用新型正是通过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30将所述第一张紧器10和所述第二张紧器20进行关联。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如下所述: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两个张紧器,即所述第一张紧器10和所述第二张紧器20在MGU电机5不同模式下可单独或同时作为张紧器使用。在任何模式下,如果紧边的张紧器被推到其极限位置后,该张紧臂不再摆动,实际变成一个惰轮在系统中工作使用。
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两个张紧器,即所述第一张紧器10和所述第二张紧器20的旋转中心不重合,具体地,所述第一张紧器10以所述第一转轴15为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第二张紧器20以所述第二转轴16为转动中心转动。
3、所述第一张紧器10的第一张紧轮12的极限位置,所述第一张紧器10的最大摆动范围(启动模式输入数据)。
4、所述第二张紧器20的输出:所述第二张紧轮22的最小和最大位置,从发动机模式设计的输出得到所述第一张紧轮12的停止位置。
5、本实用新型使用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30将MGU电机两边的张紧器,即所述第一张紧器10和所述第二张紧器20关联起来一起运动。
6、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30包括所述弹簧阻尼结构33,所述弹簧阻尼结构33在压缩时产生的阻尼大于伸长时产生的阻尼,且压缩越大,阻尼越大, 压缩越小,阻尼越小。
7、为了保证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30能够很好地适应所述第一张紧器10和所述第二张紧器20的摆动,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30具有所述第一安装孔3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32,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3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32得以将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30绕着所述第一安装孔31的摆动中心27和所述第二安装孔32的摆动中心28旋转。
8、所述第一张紧器10和所述第二张紧器20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阻尼装置13和所述第二阻尼装置23独立产生阻尼或一起产生阻尼,该阻尼能够降低松边变成紧边时,所述第一张紧臂11和所述第二张紧臂21因补偿皮带而产生的摆动角度和摆动速度,而且还能够降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4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4与所述底座40之间的撞击力和撞击速度。
9、由于启动模式时MGU输出的扭矩很大,处于启动模式紧边的的皮带张力也很大,因此,所述第一张紧器10的阻尼应大于在该状态下处于松边的所述第二张紧器20的阻尼。
10、因MGU电机不同模式的切换会导致所述第一张紧器10上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4和所述第二张紧器20上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4与所述底座40之间会有冲击,所以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所述第一缓冲装置141和所述第二缓冲装置241,得以防止金属直接接触产生的磨损、异响和冲击。
本实用新型在MGU电机四种不同模式下的工作情况如下所述:
一、发电电机模式
当系统处于发电机模式时,所述第二张紧器20被皮带2紧边张力推动到达其极限位置,使得所述第二张紧器20不再摆动,这时第二张紧轮22实际作为一个固定的惰轮,所述第一张紧器10将作为一个自动张紧器进行张力调节和皮带长度补偿。
二、启动电机模式
当系统处于启动电机模式时,所述第一张紧10被皮带2紧边张力推动到达其极限位置,使得所述第一张紧器10不再摆动,这时第一张紧轮12实际作为一个固定的惰轮,所述第二张紧器20将作为一个自动张紧器进行张力调节和皮带长度补偿。
三、启动电机模或助力电机模式转变为发电机模式
所述第一张紧器10和所述第二张紧器20通过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30关联并且一起运动,能将皮带2从松边变成紧边过程中的皮带推力导致所述第二张紧器20产生的摆动传递给从紧边变为松边的所述第一张紧器10,保证从紧边变成松边带段的所述第一张紧器20对该带段皮带伸长的补偿速度,防止因松边补偿速度不够而产生打滑和噪音。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30上所述弹簧阻尼结构33的阻尼能够防止力传递的瞬间,所述弹簧阻尼结构33被过渡压缩而降低了摆动的传递,致使紧边变成松边的所述第一张紧器10补偿速度不足而产生打滑和噪音。
四、发电电机模式或能量回收电机模式和助力模式切换过程
所述第一张紧器10和所述第二张紧器20通过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30关联并且一起运动,能将皮带2从松边变成紧边过程中的皮带推力导致所述第一张紧器10产生的摆动传递给从紧边变为松边的所述第二张紧器20,保证从紧边变成松边带段的所述第二张紧器10对该带段皮带伸长的补偿速度,防止因松边补偿速度不够而产生打滑和噪音。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30上所述弹簧阻尼结构33的阻尼能够防止力传递的瞬间,所述弹簧阻尼结构33被过渡压缩而降低了摆动的传递,致使紧边变成松边的所述第二张紧器20补偿速度不足而产生打滑和噪音。
所述第一张紧器10在传送装置的整个工作寿命的很大一部分都作为一个自动张紧器工作,因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30具有可变阻尼的功能,故可对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30的阻尼进行设计,这样可更好地保证所述第一张紧器10和所述第二张紧器20之间的摆动位移和摆动速度的传递,使所述第一张紧器10和所述第二张紧器20位移吸收吸收更多的振动,提高系统的平稳性及避免共振。所述第二张紧器20只在怠速停机启动和助力模式时才作为自动张紧器工作。从上述可知,两个张紧器的运动范围和作为自动张紧器工作的时间有很大区别。
从以上具体说明可以清楚示例,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使所述第一张紧器10和所述第二张紧器20提供的张力最小化,实际上所述第一张紧器10和所述第二张紧器20根据需要被用作自动张紧器,或者被推到极限装置不再摆动,实际作为一个固定惰轮在系统中工作。具体地,所述底座40被安装于MGU壳体的前端,所述底座40的内圈圆周大于MGU电机5带轮的直径,外圈圆周适应启动电机/发电机前端主体的尺寸。为了节省成本,所述底座40可直接集成于MGU电机上,这样可降低张紧器和整车成本,也能减轻整车质量。
在所述底座40上安装了所述第一张紧器10和所述第二张紧器20,所述第一张紧器10绕着所述旋转中心27工作,所述第二张紧器20绕着所述旋转中心28工作。此外,图3中两个极限装置8和9限制了所述第一张紧轮12和所述第二张紧轮22的极限位移。
本实用新型和其它的技术相比,主要的差别如下:
1、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4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4的存在可以使所述第一张紧器10的第一张紧轮12和所述第二张紧器20的第二张紧轮22所承受的载荷在适当的范围内。图6示出了所述限位结构14或所述限位结构24的工作原理,图6-a的限位结构承受紧边皮带的合力F1(张紧器轮上的轮毂载荷)大于作用在所述第一张紧器10与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30连接处的力F2。此时所述第一张紧器10被限制在极限位置,其第一张紧轮12实际作为一个带轮在系统中工作。而所述第二张紧器20这时可以自由摆动来调节张力和补偿皮带的变化量。图6-b的限位结构承受紧边皮带的合力F1(张紧器轮上的轮毂载荷)小于作用在所述第一张紧器10与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30连接处的力F2。此时所述第二张紧器20被限制在极限位置,其第二张紧轮22实际作为一个带轮在系统中工作。而所述第一张紧器10这时可以自由摆动来调节张力和补偿皮带的变化量。图6-c作为一个实例示出了缓冲装置安装在所述底座40上。
两张紧器各自独立产生阻尼:由于所述第一张紧器10可绕紧固部件19转动,所述第二张紧器20各自的可绕紧固部件29转动,因此所述第一张紧器10和所述第二张紧器20可以在各自旋转中心上设置产生阻尼的结构,即所述第一阻尼装置13和所述第二阻尼装置23,使得所述第一张紧器10和所述第二张紧器20可以独立产生阻尼。
图7-a、7-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形式,产生阻尼原理是靠碟簧71产生的正压力压在压板72上,使压板72与衬套73间发生相对运动产生阻尼扭矩,根据轮系需求,所述第一阻尼装置13和所述第二阻尼装置23的阻尼可设计为不一样,该阻尼能够降低松边变成紧边时皮带推力使张紧器产生摆动的速度,保证紧边变成松边张紧器有足够的时间来补偿带段的伸长,从而保证了松边带段张力,防止轮系打滑而出现噪音和异响,由于降低了张紧器松边变成紧边张紧器摆动的速度,也就降低了张紧臂对限位装置的撞击力度和撞击速度,防止了限位装置过渡的磨损。上述两个张紧器10和20虽然独立产生阻尼,但关联一起为系统提供阻尼。
两张紧器的关联运动: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30可以是弹簧类装置。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形式,主要原理是在两张紧臂上增加旋转中心27、28,在两旋转中心中增加弹簧82,当所述第一张紧臂11或所述第二张紧臂21被皮带2推动时将压缩弹簧82,使得所述第二张紧臂21或所述第一张紧臂11在弹簧推动下关联一起运动。
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30上的所述弹簧阻尼结构33:在关联运动机构中增加可变阻尼,如弹簧类零件,设置压缩阻尼大于伸长时阻尼且阻尼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形式,主要实现原理是在弹簧中增加液压机构81,通过压力来控制弹簧压缩和伸长是的阻尼,根据轮系需求,也可采用其它结构替代该阻尼机构,这样能将皮带从松边变成紧边过程中的皮带推力导致另外一个张紧器产生的摆动传递给从紧边变成松边带段的那一个张紧器,保证从紧边变成松边带段的张紧器对该带段皮带伸长的补偿速度,防止因松边张紧器补偿速度不够而产生打滑和噪音,也能够更好保证张紧器工作过程中的摆角,使得两张紧臂在工作过程中无论是哪个张紧器压缩弹簧阻尼机构均能够产生很大的阻尼力来降低张紧器摆角。
所述弹簧阻尼结构33的旋转中心:为使得所述弹簧阻尼结构33能够更好的适应张紧器位置的变动,防止所述弹簧阻尼结构33在运动过程中因弯矩而损失弹簧压力和张紧臂之间传递的力,需要在弹簧机构两端增加能够围绕张紧臂旋转的旋转中心27和28,这样能够让所述弹簧阻尼结构33很好适应两张紧臂角度的变动,可更好的保证所述弹簧阻尼结构33的寿命。
上述内容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例举,对于其中未详尽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当理解为采取本领域已有的通用设备及通用方法来予以实施。
同时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用,仅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列举,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保护范围。采用等同技术手段、等同设备等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改进应当认为是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公开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双向关联且带可变阻尼装置的双向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一底座;
一第一张紧器,所述第一张紧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
一第二张紧器,所述第二张紧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以及
一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张紧器,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的另一个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张紧器,所述第一张紧器和所述第二张紧器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器包括一第一张紧臂,一第一张紧轮,一第一阻尼装置和一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张紧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张紧臂的一端,所述第一阻尼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张紧臂上,通过所述第一阻尼装置将所述第一张紧臂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于底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张紧器包括一第二张紧臂,一第二张紧轮,一第二阻尼装置和一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张紧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张紧臂的一端,所述第二阻尼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张紧臂上,通过所述第二阻尼装置将所述第二张紧臂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设置于底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是由设置于底座端部上端面外侧的挡块和与该挡块配合的第一缓冲装置形成,第一缓冲装置的外端面与第一张紧臂相邻,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底座配合,限制所述第一张紧臂绕着第一转轴的转动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是由设置于底座端部上端面外侧的挡块和与该挡块配合的第二缓冲装置形成,第二缓冲装置的外端面与第二张紧臂相邻,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底座配合,限制所述第二张紧臂绕着第二转轴的转动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内包括一线性弹簧和可变阻尼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包括一弹簧阻尼结构,弹簧阻尼结构的两端具有一第一安装孔和一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张紧器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可转动地连接于弹簧阻尼结构,所述第二张紧器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可转动地与弹簧阻尼结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带可变阻尼装置包括一用于固定第一张紧器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锁死销,和一用于固定第二张紧器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二锁死销。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缓冲装置和第二缓冲装置均为弹性体,第一限位结构的挡块朝向张紧臂的一侧设有与第一缓冲装置外轮廓相配合的槽,从而使第一缓冲装置固定于挡块上。
CN201620622439.2U 2016-06-21 2016-06-21 一种双向关联且带可变阻尼装置的双向张紧装置 Active CN2057806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22439.2U CN205780649U (zh) 2016-06-21 2016-06-21 一种双向关联且带可变阻尼装置的双向张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22439.2U CN205780649U (zh) 2016-06-21 2016-06-21 一种双向关联且带可变阻尼装置的双向张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80649U true CN205780649U (zh) 2016-12-07

Family

ID=58129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22439.2U Active CN205780649U (zh) 2016-06-21 2016-06-21 一种双向关联且带可变阻尼装置的双向张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8064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0156A (zh) * 2016-06-21 2016-11-09 宁波丰茂远东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关联且带可变阻尼装置的双向张紧装置
CN107975573A (zh) * 2017-11-24 2018-05-0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张紧轮及发动机前端轮系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0156A (zh) * 2016-06-21 2016-11-09 宁波丰茂远东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关联且带可变阻尼装置的双向张紧装置
CN106090156B (zh) * 2016-06-21 2018-12-04 宁波丰茂远东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关联且带可变阻尼装置的双向张紧装置
CN107975573A (zh) * 2017-11-24 2018-05-0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张紧轮及发动机前端轮系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90156B (zh) 一种双向关联且带可变阻尼装置的双向张紧装置
CN100430625C (zh) 用在皮带传动装置中的双臂式皮带松紧器
RU2266445C2 (ru) Натяж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еменного привода вспомогательных устройств и электродвигателя-генератора
US10024403B2 (en) Automatic belt tensioner for engine
US20120318589A1 (en) Belt tensioning assembly for an engine system having a motor-generator unit
CN1537207A (zh) 调谐皮带传动系统的方法
US9133762B2 (en) Drive belt tensioner for motor generator unit
US7494434B2 (en) Belt alternator starter accessory drive with dual tensioner
KR102284637B1 (ko) 텐셔너
US6830524B2 (en) Crank drive belt system with triple pulley tensioner
CN1280557C (zh) 动力装置的皮带传动系统
US7530911B2 (en) Travel limited linear belt tensioner
CA2983031C (en) Dual arm tensioner
JP2007530857A (ja) デュアル比ベルト駆動システム
JP2004514845A (ja) 2つの直線ベルトテンショナ
CN205780649U (zh) 一种双向关联且带可变阻尼装置的双向张紧装置
US20220260138A1 (en) Orbital Tensioner
CN1777767A (zh) 具有自动可调节行程止块的带张紧器
JP2008501912A (ja) トラクション機構
US10690224B2 (en) Tensioning pulley arrangement for a belt drive and belt drive having the tensioning pulley arrangement
CN107654596A (zh) 大自由度双阻尼结构的双向张紧装置
TW588141B (en) Damped accessory drive system including a motor/generator
KR102383227B1 (ko) 차량용 벨트 연결 구조
KR102406124B1 (ko) 차량용 텐셔너 장착구조
JP2016156430A (ja) 補機駆動ベルト用のテンショナ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5400 ce10, Far East Industrial City, Yuyao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Fengma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400 ce10, Far East Industrial City, Yuyao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ngbo Fengmao Far-East Rubber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