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62964U - 一种轧辊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轧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62964U
CN205762964U CN201620505646.XU CN201620505646U CN205762964U CN 205762964 U CN205762964 U CN 205762964U CN 201620505646 U CN201620505646 U CN 201620505646U CN 205762964 U CN205762964 U CN 205762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
keyway
roller shell
breast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0564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丰小冬
赵美英
姚晓乐
兰金亮
康利明
王克忠
樊秀梅
谭晓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to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to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to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to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0564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629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62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6296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duction Rolling/Reduction Stand/Operation Of Reduction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轧辊。该轧辊包括:辊套、中心辊、行星辊、支撑圈、垫圈、密封圈、键和端盖。该轧辊采用辊套、中心辊和行星辊等组合而成,辊套采用合金材料制作,而中心辊和行星辊等部件则可以采用普通金属材料制作,节约了合金材料的消耗;辊套内部盛装可以冷却辊套的水,克服了传统工艺从外部冷却轧辊的弊端,可以避免冷却水接触到高温的金属轧件,因此,轧制质量得到提高;该轧辊可以从内部对轧辊进行冷却,工作时可不必对轧辊进行频繁冷却,采用行星式布置可以有效保证对辊套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安全性得到提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轧辊可以实现内部自冷却的效果,具有生产成本低、轧制质量好、安全性高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轧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轧辊。
背景技术
传统工艺轧制高温钢件时多将冷却水直接喷淋在轧辊表面上,这样做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会导致工作轧辊在交变应力与急冷急热刺激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疲劳失效,从而缩短轧辊使用寿命,二是高温金属轧件很容易沾上冷却水从而导致组织发生异常转变,导致轧件发生变形或开裂的质量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轧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轧辊,其包括:
辊套、中心辊、行星辊、支撑圈、垫圈、密封圈、键和端盖;其中,
所述辊套为管状结构,其两端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第一键槽;
所述中心辊部分设置于所述辊套内,两端延伸出所述辊套外;所述中心辊的轴线与所述辊套的轴线共线设置;所述中心辊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三键槽;
所述行星辊设置于所述辊套内,其轴线与中心辊的轴线平行设置;
所述支撑圈设置于所述辊套和所述中心辊之间;所述支撑圈设置有供所述中心辊的端部穿设的第一通孔;所述支撑圈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行星辊的端部形状相适配的定位槽;
所述支撑圈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键槽相适配的第二键槽;所述支撑圈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键槽相适配的第四键槽;所述第一键槽和第二键槽之间两两匹配形成一组完整的键槽,所述第三键槽和第四键槽之间两两匹配形成一组完整的键槽;
所述垫圈设置于所述辊套与所述中心辊之间,并设置于所述支撑圈内;所述垫圈包括供所述中心辊的端部穿设的第二通孔,以及供所述行星辊的端部穿设过的第三通孔;
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辊套与所述中心辊之间,并位于所述支撑圈和所述垫圈之间;所述密封圈的结构与所述垫圈相同;
所述键设置于所述键槽内;
所述端盖与所述中心辊相连,且挡设于所述辊套和所述支撑圈的端面外。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辊包括:辊身,以及设置于所述辊身两端的辊颈;所述辊颈包括:与所述辊身相连的第一辊颈,和与所述第一辊颈相连的第二辊颈;所述辊身、第一辊颈和第二辊颈的半径依次递减;
所述支撑圈、所述垫圈和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一辊颈外;
所述第三键槽设置于第一辊颈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为拧紧螺圈;所述中心辊的第二辊颈上设置有与所述拧紧螺圈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行星辊包括辊身,和设置于所述辊身两端的辊颈;所述支撑圈的定位槽的形状与所述辊颈相适配;所述垫圈上的第三通孔与所述辊颈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键槽和第二键槽的截面形状均为三角形;和/或,所述第三键槽和第四键槽的截面均为三角形。
进一步地,所述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键为截面为长方形的键条。
进一步地,所述行星辊的个数至少为三个,且沿所述中心辊的周向均匀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行星辊的个数为12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键槽的个数至少为三个,且沿所述辊套内壁的周向均匀设置;和/或,所述第三键槽的个数至少为三个,且沿所述中心辊第一辊颈的周向均匀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键槽的个数为12个;和/或,所述第三键槽的个数为6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轧辊采用辊套、中心辊和行星辊等组合而成,辊套采用合金材料制作,而中心辊和行星辊等部件则可以采用普通金属材料制作,节约了合金材料的消耗,同时辊套变为可以淬透的薄件,方便加工及热处理,因此生产成本较低;辊套内部盛装可以冷却辊套的水,克服了传统工艺从外部冷却轧辊的弊端,可以避免冷却水接触到高温的金属轧件,因此,轧制质量得到提高;由于本轧辊可以从内部对轧辊进行冷却,工作时可不必对轧辊进行频繁冷却,采用行星式布置可以有效保证对辊套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因此安全性得到提高。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轧辊可以实现内部自冷却的效果,具有生产成本低、轧制质量好、安全性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轧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轧辊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轧辊的不含端盖部分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沿A-A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沿B-B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轧辊中支撑圈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轧辊中垫圈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辊套;101-第一键槽;2-端盖;3-中心辊;301-第三键槽;4-行星辊;5-支撑圈;501-第二键槽;502-定位槽;503-第一通孔;504-第四键槽;6-密封圈;7-垫圈;701-第二通孔;702-第三通孔;8-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7,该图示出了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轧辊的结构示
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轧辊包括:辊套1、中心辊3、行星辊4、支撑圈5、垫圈7、密封圈6、键8和端盖2;其中,
辊套1为管状结构,其两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键槽101;
中心辊3部分设置于辊套1内,两端延伸出辊套1外;中心辊3的轴线与辊套1的轴线共线设置;中心辊3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三键槽301;
行星辊4设置于辊套1内,其轴线与中心辊3的轴线平行设置;
支撑圈5设置于辊套1和中心辊3之间;支撑圈5设置有供中心辊3的端部穿设的第一通孔503;支撑圈5上还设置有与行星辊4的端部形状相适配的定位槽502;
支撑圈5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第一键槽101相适配的第二键槽501;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三键槽301相适配的第四键槽504;第一键槽101和第二键槽501之间两两匹配组合形成键槽,第三键槽301和第四键槽504之间两两匹配组合形成键槽;
垫圈7设置于辊套1与中心辊3之间,并设置于支撑圈5内(即靠进轧辊中心线的方向);垫圈7包括供中心辊3的端部穿设的第二通孔701,以及供行星辊4的端部穿设过的第三通孔702;
密封圈6设置于辊套1与中心辊3之间,并位于支撑圈5和垫圈7之间;密封圈6的结构与垫圈7相同;
键8设置于键槽内;
端盖2与中心辊3相连,且挡设于辊套1和支撑圈5的端面外。
本实施例提供的轧辊结构中,辊套1优选为合金辊套,其为管状结构,内部形成容纳上述中心辊3、行星辊4等部件的空间。
中心辊3优选为金属中心辊。请参见图4,中心辊3优选包括:辊身,以及设置于辊身两端的辊颈;辊颈包括:与辊身相连的第一辊颈,和与第一辊颈相连的第二辊颈;辊身、第一辊颈和第二辊颈的半径依次递减。支撑圈5、垫圈7和密封圈6套设于第一辊颈外;第三键槽设置于第一辊颈的外表面。
上述支撑圈5、密封圈6和垫圈7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用于支撑中心辊3和行星辊4。
上述支撑圈5优选为金属支撑圈5,其可以为扁的管状结构。其第一通孔503用于安放中心辊3,定位槽502用于安放行星辊4的端部。
上述垫圈7优选为金属垫圈7,其可以为扁的管状结构。其第二通孔701用于安放中心辊3,第三通孔702用于安放行星辊4。该垫圈7对密封圈6起到保护作用。
密封圈6的结构与垫圈7相同,其设置在垫圈7和支撑圈5之间,起到隔离密封作用,以防止加到辊套1内的冷却介质(如水等)外漏。该密封圈6优选采用韧性材料。
上述端盖2对支撑圈5、密封圈6和垫圈7等部件起到限位作用。中心辊3的第二辊颈上可以设置有与端盖2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由此中心辊3与端盖2螺纹连接。
上述行星辊4优选包括辊身,和设置于辊身两端的辊颈;支撑圈5的定位槽502的形状与该辊颈相适配;垫圈7上的第三通孔702与该辊颈相适配。即行星辊4的辊颈依次穿设过垫圈7上的第三通孔702、密封圈6上相应的通孔延伸入支撑圈5上的定位槽502内。
辊套1内壁的第一键槽101和支撑圈5外壁上设置的第二键槽501相适配,共同组成用于容纳键8的键槽。进一步地,上述第一键槽101和第二键槽501的截面形状均为三角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截面为沿径向面的截面。更优选,该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键8为截面为长方形的键条。
中心辊3上的第三键槽301与支撑圈5内壁上的第四键槽504相适配,共同组成用于容纳键8的键槽。进一步地,上述第三键槽301和第四键槽504的截面形状均为三角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截面为沿径向面的截面。更优选,该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键8为截面为长方形的键条。
进一步地,行星辊4的个数至少为三个,且沿中心辊3的周向均匀设置。本实施例中行星辊4的个数为12个。
另外,第一键槽101的个数优选至少为三个,且沿辊套1内壁的周向均匀设置;和/或,第三键槽301的个数至少为三个,且沿中心辊3第一辊颈的周向均匀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键槽101的个数为12个;第三键槽301的个数为6个。
本实施例提供的轧辊的组装方式如下:
先将辊套1水平放置,然后将中心辊3水平居中放置在辊套1内,然后将一个垫圈7的第二通孔701套入中心辊3的第一辊颈,保证垫圈7接触到所述中心辊3的辊身,然后将一个密封圈6套入中心辊3的第一辊颈,然后在中心辊3第一辊颈的第三键槽301处放置键8,然后将一个支撑圈5的第一通孔503套入中心辊3的第一辊颈,保证辊套1的第一键槽101与支撑圈5的第二键槽501对正,然后将键8插入由第一键槽101和第二键槽501组成的键槽中,然后将一个端盖2套入中心辊3的第二辊颈有螺纹的圆柱体部分,并进行拧接紧固,保证垫圈7上的第三通孔702与密封圈6上的相应通孔和支撑圈5上的定位槽502对中,然后将十二根行星辊4依次穿过所述垫圈7、密封圈6的相应的通孔,最后插入支撑圈5上的定位槽502内。
然后以中心辊3的辊颈为转轴,将中心辊3与辊套1旋转90度,从水平放置变为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然后在辊套1内注入一定量的冷却介质(如水),然后按照上述方法安装另一侧的垫圈7、密封圈6、键8、支撑圈5和端盖2。
优选的,组装后的中心辊3的辊身与行星辊4的辊身处于相切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轧辊采用辊套、中心辊和行星辊等组合而成,辊套采用合金材料制作,而中心辊和行星辊等部件则可以采用普通金属材料制作,节约了合金材料的消耗,同时辊套变为可以淬透的薄件,方便加工及热处理,因此生产成本较低;
辊套内部盛装可以冷却辊套的水,克服了传统工艺从外部冷却轧辊的弊端,可以避免冷却水接触到高温的金属轧件,因此,轧制质量得到提高;
由于本轧辊可以从内部对轧辊进行冷却,工作时可不必对轧辊进行频繁冷却,采用行星式布置可以有效保证对辊套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因此安全性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轧辊可以实现内部自冷却的效果,具有生产成本低、轧制质量好、安全性高等特点。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辊套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轧辊,其特征在于,包括:
辊套、中心辊、行星辊、支撑圈、垫圈、密封圈、键和端盖;其中,
所述辊套为管状结构,其两端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第一键槽;
所述中心辊部分设置于所述辊套内,两端延伸出所述辊套外;所述中心辊的轴线与所述辊套的轴线共线设置;所述中心辊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三键槽;
所述行星辊设置于所述辊套内,其轴线与中心辊的轴线平行设置;
所述支撑圈设置于所述辊套和所述中心辊之间;所述支撑圈设置有供所述中心辊的端部穿设的第一通孔;所述支撑圈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行星辊的端部形状相适配的定位槽;
所述支撑圈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键槽相适配的第二键槽;所述支撑圈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键槽相适配的第四键槽;所述第一键槽和第二键槽之间两两匹配形成一组完整的键槽,所述第三键槽和第四键槽之间两两匹配形成一组完整的键槽;
所述垫圈设置于所述辊套与所述中心辊之间,并设置于所述支撑圈内;所述垫圈包括供所述中心辊的端部穿设的第二通孔,以及供所述行星辊的端部穿设过的第三通孔;
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辊套与所述中心辊之间,并位于所述支撑圈和所述垫圈之间;所述密封圈的结构与所述垫圈相同;
所述键设置于所述键槽内;
所述端盖与所述中心辊相连,且挡设于所述辊套和所述支撑圈的端面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辊包括:辊身,以及设置于所述辊身两端的辊颈;所述辊颈包括:与所述辊身相连的第一辊颈,和与所述第一辊颈相连的第二辊颈;所述辊身、第一辊颈和第二辊颈的半径依次递减;
所述支撑圈、所述垫圈和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一辊颈外;
所述第三键槽设置于第一辊颈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为拧紧螺圈;所述中心辊的第二辊颈上设置有与所述拧紧螺圈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辊包括辊身,和设置于所述辊身两端的辊颈;所述支撑圈的定位槽的形状与所述辊颈相适配;所述垫圈上的第三通孔与所述辊颈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键槽和第二键槽的截面形状均为三角形;和/或,所述第三键槽和第四键槽的截面均为三角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轧辊,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键为截面为长方形的键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辊的个数至少为三个,且沿所述中心辊的周向均匀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轧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辊的个数为12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键槽的个数至少为三个,且沿所述辊套内壁的周向均匀设置;和/或,所述第三键槽的个数至少为三个,且沿所述中心辊第一辊颈的周向均匀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轧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键槽的个数为12个;和/或,所述第三键槽的个数为6个。
CN201620505646.XU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轧辊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762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05646.XU CN205762964U (zh)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轧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05646.XU CN205762964U (zh)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轧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62964U true CN205762964U (zh) 2016-12-07

Family

ID=59980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05646.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762964U (zh)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轧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629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53964A (zh) * 2018-01-29 2018-08-28 兆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53964A (zh) * 2018-01-29 2018-08-28 兆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84470A (zh) 一种双金属复合辊环的制造工艺
CN109082504A (zh) 一种特大型42CrMo剖分轴承套圈滚道表面淬火方法
CN205762964U (zh) 一种轧辊
CN206046660U (zh) 一种轧辊
CN218321501U (zh) 一种环件淬火抗变形装置
CN101654735B (zh) 大型调心滚子轴承套圈淬火冷却方法
CN204396075U (zh) 一种用于双齿辊式破碎机的辊子
CN104176912B (zh) 一种易拆卸的石墨轴承安装结构
CN207823566U (zh) 异型材产品轧拉联合生产装置
CN207921110U (zh) 轻型化高转速回转轴承
CN201921717U (zh) 一种辊式破碎机辊轴的辊套
CN201482894U (zh) 新型的组合式辗压辊
CN205851564U (zh) 热轧炉卷轧机转向辊
CN206746681U (zh) 大型高耐磨多组圆盘辊生料转子
CN204954072U (zh) 一种新型安装在工作台面上的滚刀架
CN105127202A (zh) 一种1450热带轧机组合立辊
CN206111996U (zh) 渗碳淬火热处理用齿轮
CN202520802U (zh) 一种螺旋伞齿轮轴
CN204018598U (zh) 去高强度钢帘线应力控制扭转的校直器
CN204356373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表面淬火夹具
CN202070883U (zh) 一种生产无缝钢管用的穿孔顶头的滚光装置
CN207960513U (zh) 一种套装式水龙头中心管
CN203429226U (zh) 加热炉非金属辊冷却水管结构
CN201249133Y (zh) 辊套
CN203248863U (zh) 刹车油管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70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70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