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52638U - 一种板对板射频通信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板对板射频通信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52638U
CN205752638U CN201620614973.9U CN201620614973U CN205752638U CN 205752638 U CN205752638 U CN 205752638U CN 201620614973 U CN201620614973 U CN 201620614973U CN 205752638 U CN205752638 U CN 2057526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conductor
adapter
inner wire
plate
board pc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1497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业
陈国华
虞春
程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tong Holding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tong Holding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tong Holding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tong Holding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1497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526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526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526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板对板射频通信连接器组件,包括印刷电路板PCBⅠ、印刷电路板PCBⅡ、滑动端连接器、制动端连接器和转接器;印刷电路板PCBⅠ与滑动端连接器连接,印刷电路板PCBⅡ与制动端连接器连接,滑动端连接器与制动端连接器之间通过转接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基于目前的标准SMP及其衍生方案进行了功率容量提升,降低了中心孔变形、断裂失效的风险,并有效且低成本的实现了转接器自动回中复位的功能,是一个在电气、机械和可靠性上进行综合提升、且成本未显著增加的改良方案。

Description

一种板对板射频通信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板对板射频通信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同轴板对板连接器主要是用于印制电路板之间的射频信息连接和传输,由于PCB板的制板、贴片、安装会造成板上表贴元件之间的轴向、径向和角度误差,所以板对板连接器必须消除或降低这些误差带来的各种影响,这是板对板连接器与一般的同轴连接器应用和技术方案的主要不同之处。
适用于以上板对板连接要求的典型解决方案是SMP型连接器,但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进入到第四代移动通信阶段后,由于更高集成度和向下兼容的系统要求,对板对板连接器的功率容量、安装数量、安装密度、板间容差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基于SMP结构的衍生方案,但是目前出现的所有已知方案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缺陷,综合性能上均远未达到理想要求。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在电气性能、机械性能、可靠性、成本等方面综合性能更优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解决功率容量提升、中心针插孔变形或断裂以及转接器自动对中复位的板对板射频通信连接器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板对板射频通信连接器组件,包括印刷电路板PCBⅠ、印刷电路板PCBⅡ、滑动端连接器、制动端连接器和转接器;印刷电路板PCBⅠ与滑动端连接器连接,印刷电路板PCBⅡ与制动端连接器连接,滑动端连接器与制动端连接器之间通过转接器连接;滑动端连接器包括外导体A、内导体A和绝缘体A,制动端连接器包括外导体B、内导体B和绝缘体B,转接器包括外导体C、内导体C和设于两者之间的绝缘体C,外导体C的两端分别插接于外导体A和外导体C内,内导体C的两端分别开设内导体C端部开槽,内导体A和内导体B分别插接于内导体C两端的内导体C端部开槽内,外导体C两端的近端部分别设有外导体C端部开槽结构,外导体C两端的周向面上分别设有外导体C端部环状突起,外导体B内壁上对应外导体C端部环状突起处设有外导体B内壁凹槽,外导体B内壁凹槽与外导体C端部环状突起相适配,外导体C端部环状突起和外导体B内壁凹槽形成限制转接器轴向移动的制动机构,外导体C端部开槽结构位于外导体B的一端另设有外导体C端部附加环状突起,外导体C端部附加环状突起与外导体B内壁径向贴合。
滑动端连接器和制动端连接器采用焊接或插接的方式分别与印刷电路板PCBⅠ和印刷电路板PCBⅡ连接。
绝缘体C为分体设置或一体设置,外导体C端部开槽结构与内导体C端部开槽之间设有环状支撑绝缘体。
转接器的外导体C外圆柱面和外导体B内壁之间留有间隙g。
外导体C端部环状突起与滑动端连接器的外导体A内壁之间形成可进行相对轴向移动的滑动结构,其移动的最大距离等于外导体A内壁的长度H。
内导体A的外径和内导体B的外径为d,d=0.7mm-1.0mm,外导体A内壁开槽结构的内径和外导体B内壁开槽结构的内径均为D2,D2=3.2mm-3.7mm;内导体C端部开槽的外径为D1,D1=1.2mm-1.6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基于目前的标准SMP及其衍生方案进行了功率容量提升,降低了中心孔变形、断裂失效的风险,并有效且低成本的实现了转接器自动回中复位的功能,是一个在电气、机械和可靠性上进行综合提升、且成本未显著增加的改良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板对板射频通信连接器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板间容差和转接器回中复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界面关键尺寸示意图。
其中:1、印刷电路板PCBⅠ;
2、印刷电路板PCBⅡ;
3、滑动端连接器;
31、外导体A;311、外导体A内壁;32、内导体A;33、绝缘体A;
4、制动端连接器;
41、外导体B;411、外导体B内壁凹槽;413、外导体B内壁;42、内导体B;43、绝缘体B;
5、转接器;
51、外导体C;511、外导体C外圆柱面;513、外导体C端部开槽结构;5131、外导体C端部环状突起;5142、外导体C端部附加环状突起;
52、内导体C;523、内导体C端部开槽;
53、绝缘体C;533、环状支撑绝缘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板对板射频通信连接器组件,包括印刷电路板PCBⅠ、印刷电路板PCBⅡ、滑动端连接器、制动端连接器和转接器;印刷电路板PCBⅠ与滑动端连接器连接,印刷电路板PCBⅡ与制动端连接器连接,滑动端连接器与制动端连接器之间通过转接器连接;滑动端连接器包括外导体A、内导体A和绝缘体A,制动端连接器包括外导体B、内导体B和绝缘体B,转接器包括外导体C、内导体C和设于两者之间的绝缘体C,外导体C的两端分别插接于外导体A和外导体C内,内导体C的两端分别开设内导体C端部开槽,内导体A和内导体B分别插接于内导体C两端的内导体C端部开槽内,外导体C两端的近端部分别设有外导体C端部开槽结构,外导体C两端的周向面上分别设有外导体C端部环状突起,外导体B内壁上对应外导体C端部环状突起处设有外导体B内壁凹槽,外导体B内壁凹槽与外导体C端部环状突起相适配,外导体C端部环状突起和外导体B内壁凹槽形成限制转接器轴向移动的制动机构,外导体C端部开槽结构位于外导体B的一端另设有外导体C端部附加环状突起,外导体C端部附加环状突起与外导体B内壁径向贴合。
转接器在不受外力作用的状态下,外导体C端部附加环状突起与制动端连接器的外导体B内壁是自然贴合的状态,当转接器受径向外力作用而发生角度倾斜时,即当转接器的外导体C外圆柱面和外导体B内壁之间的间隙g由最大值减小为0的过程中,外导体C端部环状突起会受到外导体B内壁的径向反作用力,此反作用力的存在会使转接器的中心轴线倾向于回复到与制动端连接器的中心轴线重合的位置,从而达到有作用力时可以实现一定范围内的角度倾斜、无作用力自动回正复位的效果。此特性可以减小滑动端连接器外导体A的盲插导向入口直径D3,从而达到减小滑动端连接器的尺寸,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当滑动端连接器和转接器完成插接后,由于印刷电路板PCBⅠ和印刷电路板PCBⅡ之间的径向或角度误差导致转接器受力偏转,在限定的偏转范围0-g内,转接器的外导体C端部开槽结构将发生允许范围内的弹性变形。
滑动端连接器和制动端连接器采用焊接或插接的方式分别与印刷电路板PCBⅠ和印刷电路板PCBⅡ连接。
绝缘体C为分体设置或一体设置,外导体C端部开槽结构与内导体C端部开槽之间设有环状支撑绝缘体。环状支撑绝缘体对内导体C端部开槽进行过度变形的支撑保护。
转接器的外导体C外圆柱面和外导体B内壁之间留有间隙g。从而允许转接器可以有0-g范围内的偏转。
外导体C端部环状突起与滑动端连接器的外导体A内壁之间形成可进行相对轴向移动的滑动结构,其移动的最大距离等于外导体A内壁的长度H。
内导体A的外径和内导体B的外径为d,d=0.7mm-1.0mm,外导体A内壁开槽结构的内径和外导体B内壁开槽结构的内径均为D2,D2=3.2mm-3.7mm;内导体C端部开槽的外径为D1,D1=1.2mm-1.6mm。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6)

1.一种板对板射频通信连接器组件,包括印刷电路板PCBⅠ(1)、印刷电路板PCBⅡ(2)、滑动端连接器(3)、制动端连接器(4)和转接器(5);印刷电路板PCBⅠ(1)与滑动端连接器(3)连接,印刷电路板PCBⅡ(2)与制动端连接器(4)连接,滑动端连接器(3)与制动端连接器(4)之间通过转接器(5)连接;滑动端连接器(3)包括外导体A(31)、内导体A(32)和绝缘体A(33),制动端连接器(4)包括外导体B(41)、内导体B(42)和绝缘体B(43),转接器(5)包括外导体C(51)、内导体C(52)和设于两者之间的绝缘体C(53),其特征在于:外导体C(51)的两端分别插接于外导体A(31)和外导体C(51)内,内导体C(52)的两端分别开设内导体C端部开槽(523),内导体A(32)和内导体B(42)分别插接于内导体C(52)两端的内导体C端部开槽(523)内,外导体C(51)两端的近端部分别设有外导体C端部开槽结构(513),外导体C(51)两端的周向面上分别设有外导体C端部环状突起(5131),外导体B内壁(413)上对应外导体C端部环状突起(5131)处设有外导体B内壁凹槽(411),外导体B内壁凹槽(411)与外导体C端部环状突起(5131)相适配,外导体C端部环状突起(5131)和外导体B内壁凹槽(411)形成限制转接器(5)轴向移动的制动机构,外导体C端部开槽结构(513)位于外导体B(41)的一端另设有外导体C端部附加环状突起(5142),外导体C端部附加环状突起(5142)与外导体B内壁(413)径向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射频通信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滑动端连接器(3)和制动端连接器(4)采用焊接或插接的方式分别与印刷电路板PCBⅠ(1)和印刷电路板PCBⅡ(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射频通信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绝缘体C(53)为分体设置或一体设置,外导体C端部开槽结构(513)与内导体C端部开槽(523)之间设有环状支撑绝缘体(5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射频通信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转接器(5)的外导体C外圆柱面(511)和外导体B内壁(413)之间留有间隙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射频通信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外导体C端部环状突起(5131)与滑动端连接器(3)的外导体A内壁(311)之间形成可进行相对轴向移动的滑动结构,其移动的最大距离等于外导体A内壁(311)的长度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射频通信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内导体A(32)的外径和内导体B(42)的外径为d,d=0.7mm-1.0mm,外导体A内壁(311)开槽结构的内径和外导体B内壁(413)开槽结构的内径均为D2,D2=3.2mm-3.7mm;内导体C端部开槽(523)的外径为D1,D1=1.2mm-1.6mm。
CN201620614973.9U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板对板射频通信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057526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14973.9U CN205752638U (zh)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板对板射频通信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14973.9U CN205752638U (zh)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板对板射频通信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52638U true CN205752638U (zh) 2016-11-30

Family

ID=57383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14973.9U Active CN205752638U (zh)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板对板射频通信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52638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6876A (zh) * 2017-01-24 2018-07-31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09244770A (zh) * 2018-10-30 2019-01-18 广东国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10247267A (zh) * 2018-03-09 2019-09-17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10383585A (zh) * 2017-03-10 2019-10-25 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内导体元件
WO2022245456A1 (en) * 2021-05-18 2022-11-24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External device-to-external device connecto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6876A (zh) * 2017-01-24 2018-07-31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10383585A (zh) * 2017-03-10 2019-10-25 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内导体元件
CN110247267A (zh) * 2018-03-09 2019-09-17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10247267B (zh) * 2018-03-09 2021-07-16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09244770A (zh) * 2018-10-30 2019-01-18 广东国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09244770B (zh) * 2018-10-30 2024-04-09 广东国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
WO2022245456A1 (en) * 2021-05-18 2022-11-24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External device-to-external device connecto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52638U (zh) 一种板对板射频通信连接器组件
CN101656383B (zh) 弹簧加载连接器
CN202454750U (zh) 浮动结构的电连接器
CN209929452U (zh) 一种双通道微波旋转关节
CN101330181A (zh) 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03094779B (zh) 一种smb盲配同轴连接器
US20150325936A1 (en) Circuit board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and lifting and lowering apparatus thereof
CN102509953B (zh)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头和插座
CN101488611B (zh) 一种印制板用信号连接器、插头及接触件
CN204290247U (zh) 电缆异型中间接头
CN201230091Y (zh) 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04184003B (zh) 一种射频同轴转接器
CN109950761B (zh) 一种双端浮动射频同轴转接器
CN206076469U (zh) 盲插式同轴负载
CN111342261B (zh) 一种板间浮动射频连接器
CN205543576U (zh) 一种射频同轴转接器
CN102290670A (zh) 圆形高低频混装电连接器
CN201570603U (zh) 射频同轴电缆用连接器
CN111162419B (zh) 射频连接器及两电路板间的射频连接结构
CN105811177A (zh) 一种嵌装模块式高低频混装插头和插座的结构
CN209045831U (zh) 一种高同轴度的射频连接器
CN105048226A (zh) 一种射频同轴电缆连接器
CN208707000U (zh) 一种耐高温的n型连接器
CN211829282U (zh) 一种浮动式连接器
CN110112656B (zh) Gis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