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52546U - 带有从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隔离的辐射元件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带有从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隔离的辐射元件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52546U
CN205752546U CN201520444308.5U CN201520444308U CN205752546U CN 205752546 U CN205752546 U CN 205752546U CN 201520444308 U CN201520444308 U CN 201520444308U CN 205752546 U CN205752546 U CN 2057525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on
equipment
radiating element
galvanically isolated
external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4430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尼古拉斯·A·弗雷泽
托马斯·E·吉青格
迪康·艾萨克斯
迈克尔·F·帕拉迪斯
迈克尔·E·拉塞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Original Assignee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filed Critical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525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525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21/00Input or output devices integrated in time-pieces
    • G04G21/04Input or output devices integrated in time-pieces using radio wave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7/00Structural details; Housings
    • G04G17/02Component assemblies
    • G04G17/04Mounting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一种带有从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隔离的辐射元件的设备。可穿戴设备能够包括收发器。该设备能够包括导电外壳,在该外壳中承载该收发器,该外壳包括至少第一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连接区域。该设备能够包括辐射元件,该辐射元件连接到该外壳,该辐射元件耦接到馈送点,该馈送点耦接到该收发器,并且该辐射元件被配置为辐射射频信号。该设备能够包括电流隔离元件。该设备能够包括经由该电流隔离元件耦接到该导电外壳的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该电流隔离元件提供在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和导电外壳和/或辐射元件之间的电隔离。

Description

带有从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隔离的辐射元件的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该申请与申请题目为“带有从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隔离的辐射元件的设备”、于2014年6月2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017,093有关并且根据美国法典第35条119(e)款要求其优先权,并且与申请题目为“用于可穿戴电子装置的天线系统和组装方法”、于2014年7月24日提交的申请No.14/339,476有关,这两件申请均共同地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并且由此通过引用并入。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带有从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隔离的辐射元件的设备。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从装置辐射元件隔离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诸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胸部心率监视器和其它可穿戴装置的可穿戴无线装置使用无线通信信号与诸如智能电话、蜂窝式电话和平板计算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通信。这允许用户诸如通过拨打和应答呼叫以及播放音乐来使用诸如智能手表的装置以控制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功能,并且允许智能手表显示来自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信息,诸如呼叫者标识符信息、消息、提醒和其它信息。为了使用无线通信信号与便携式电子装置通信,智能手表必须包括附接到向便携式电子装置发送和从其接收射频信号的天线的收发器。
不幸的是,由于智能手表或者其它可穿戴装置的小的尺寸,难以在智能手表内结合包括天线在内的所有的期望的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影响诸如天线的辐射元件的用户可穿戴导电带的最小化问题。
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带有从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隔离的辐射元件的设备,包括:收发器;导电外壳,在所述导电外壳中承载所述收发器,所述导电外壳包括至少第一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连接区域;连接到所述导电外壳的辐射元件,所述辐射元件耦接到馈送点,所述馈送点耦接到所述收发器,并且所述辐射元件被配置为辐射射频信号;电流隔离元件;和经由所述电流隔离元件耦接到所述导电外壳的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其中所述电流隔离元件提供在所述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和所述辐射元件之间的电隔离。
根据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带有从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隔离的辐射元件的设备,包括:收发器;辐射元件,所述辐射元件包括耦接到所述收发器的馈送点;手表外壳,所述手表外壳包括:前手表外壳,所述前手表外壳包括导电材料并且覆盖所述收发器和所述辐射元件;耦接到所述前手表外壳的后手表外壳;在所述手表外壳的一侧上的第一手表带连接区域;和在所述手表外壳的与所述第一手表带连接区域相对的侧上的第二手表带连接区域;在所述第一手表带连接区域处靠近所述辐射元件耦接到外壳的第一电流隔离元件;在所述第二手表带连接区域处耦接到外壳的第二隔离元件;和经由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流隔离元件耦接到所述手表外壳的导电手表带,其中所述电流隔离元件将所述导电手表带从所述导电外壳隔离并且将所述手表带的所述导电部分从所述辐射元件隔开。
本实用新型能够获得以下技术效果:最小化影响诸如天线的辐射元件的用户可穿戴导电带的问题;以及提供一种在装置天线和装置外壳的设计中提供更大的灵活性的隔离元件,而设计者不必担心用户可穿戴导电带的类型。
附图说明
为了描述能够获得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的方式,通过参考其在附图中图示的特定实施例给出本公开的说明。这些绘图仅仅描绘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因此不被视为限制它的范围。
图1是根据可能的实施例的设备的元件的示例分解视图;
图2是根据可能的实施例的设备的一部分的示例图示;
图3是根据可能的实施例的在外壳凹座中的设备的一些部分的示例图示;
图4是根据可能的实施例的导电手表带和电流隔离元件的连杆的一部分的示例图示;
图5是根据可能的实施例的设备的电功能构件的示例框图;
图6是根据可能的实施例的设备的示例分解视图;
图7是图示根据可能的实施例的配置有天线系统的可穿戴电子装置的图;
图8图示根据可能的实施例的配置有天线系统的可穿戴电子装置的各种构件的分解视图;
图9图示根据可能的实施例的配置有天线系统的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构件的截面视图和平面视图;
图10图示根据可能的实施例的配置有天线系统的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构件的另一个平面视图;
图11图示根据可能的实施例的配置有天线系统的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构件的另一个截面视图;
图12图示根据可能的实施例的用于天线系统的接触元件的两个视图;
图13图示根据可能的实施例的配置有天线系统的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构件的截面视图和俯视图;
图14图示根据可能的实施例的配置有天线系统的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构件的另一个截面视图和俯视图;以及
图15示出图示根据可能的实施例的用于组装具有缝隙天线的可 穿戴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有从导电设备载体隔离的外壳辐射元件的设备。根据可能的实施例,该设备能够是可穿戴设备。该设备能够包括收发器。该设备能够包括导电外壳,在该外壳中承载该收发器,该外壳包括至少第一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连接区域。该设备能够包括辐射元件,该辐射元件连接到外壳,该辐射元件耦接到馈送点,该馈送点耦接到收发器,并且该辐射元件被配置为辐射射频信号。该设备能够包括在第一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连接区域处耦接到辐射元件的电流隔离元件。该设备能够包括经由电流隔离元件耦接到导电外壳的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其中该电流隔离元件能够在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和辐射元件之间提供电隔离和/或增加在导电构件和导电带之间的间隔。否则,当手表外壳提供天线的部分时,当与诸如金属手表带的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一起使用时,该天线可能并不有效率地操作,因为金属手表带能够短路或者重新调谐该天线,并且,如果不使其损毁的话,则降低天线有效地辐射射频通信信号的能力。
根据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该设备能够包括收发器。该设备能够包括手表外壳,该手表外壳包括手表外壳辐射元件。该手表外壳辐射元件能够包括耦接到收发器的馈送点。手表外壳辐射元件能够覆盖收发器并且能够被配置为辐射射频信号。手表外壳辐射元件还能够包括辐射孔隙。手表外壳能够另外地包括第一手表带连接区域和在手表外壳与第一手表带连接区域相对的侧上的第二手表带连接区域。该设备能够包括在第一手表带连接区域处耦接到手表外壳辐射元件的电流隔离元件。该设备能够包括经由电流隔离元件耦接到手表外壳辐射元件的导电手表带。该电流隔离元件能够将导电手表带从来自手表外壳辐射元件的至少某些电流隔离。
图1是根据可能的实施例的设备100的示例分解视图。设备100 能够是手表、智能手表、腕部心率监视器、胸部心率监视器、系索电子装置、或者能够采用带或者将由用户穿戴的其它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的任何其它设备。设备100能够包括收发器110。设备100能够包括手表外壳120,手表外壳120包括手表外壳辐射元件122。手表外壳辐射元件122能够包括耦接到收发器110的馈送点124。手表外壳辐射元件122能够被配置为辐射射频信号。例如,手表外壳辐射元件122能够辐射近场无线通信信号诸如信号,能够辐射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通信信号,能够辐射蜂窝通信信号,和/或能够辐射其它无线射频通信信号。手表外壳辐射元件122能够覆盖收发器110。手表外壳120还能够包括第一手表带连接区域126和在手表外壳120的与第一手表带连接区域的相对侧上的第二手表带连接区域128。
设备100能够包括在第一手表带连接区域126处耦接到手表外壳辐射元件122的电流隔离元件130。设备100能够包括经由电流隔离元件130耦接到手表外壳辐射元件122的导电手表带140。导电手表带140能够由金属或者任何其它导电材料制成。电流隔离元件130能够将导电手表带140从来自手表外壳辐射元件122的至少某个电流的隔离。
例如,电流隔离元件130能够通过衰减诸如减小和/或阻止由导电手表带140接收电流和/或通过防止手表外壳辐射元件122在导电手表带140上短路来将导电手表带140从来自手表外壳辐射元件122的至少某些电流隔离。为此,电流隔离元件130能够防止在导电手表带140和手表外壳辐射元件122之间的接触。替选地,电流隔离元件130能够将导电手表带140从辐射元件122隔开,以减小来自金属手表带的重新调谐。例如,电流隔离元件130能够是塑料连杆,能够是外壳突起,或者能够是手表外壳120的任何其它部分或者将导电手表带140从来自手表外壳辐射元件122的电流隔离和/或限制导电手表带140的旋转以防止其与手表外壳辐射元件122电短路的元件。具体地,电流隔离元件130还能够最小化导电手表带140相对于设备100的旋转以防止导电手表带140接触并且在手表外壳辐射元件122上短路。作为 另一个示例,电流隔离元件130能够是被配置为保持导电手表带140从手表外壳辐射元件122隔开至少0.5mm的塑料连杆。
设备100还能够包括在第二手表带连接区域128处耦接到手表外壳辐射元件122的另一个电流隔离元件132。导电手表带140的另一端能够经由电流隔离元件132耦接到手表外壳辐射元件122并且电流隔离元件132能够将导电手表带140从来自手表外壳辐射元件122的至少某些电流隔离。
图2是图示根据可能的实施例的设备100的一部分200的示例。部分200示出包括手表外壳辐射元件122的手表外壳120、电流隔离元件130、和导电手表带140。手表外壳120能够包括限定手表面并且被配置为当穿戴时背离用户的身体的前手表外壳222,其中前手表外壳222能够提供或者手表外壳辐射元件122一起操作。手表外壳120还能够包括与前手表外壳222相对的后手表外壳210,其中后手表外壳210能够被配置为面对用户的手腕。诸如通过在后手表外壳210之上包括装饰性层(未示出),后手表外壳210能够包括不同的层。当前外壳是传导性的时,后外壳可以例如是非电传导性的。手表外壳120还能够包括外壳凹座230,诸如第一手表带连接区域126。电流隔离元件130的至少一个部分和导电手表带140的一个部分能够插入外壳凹座230中。外壳凹座230能够处于前外壳手表外壳222中,能够处于后手表外壳210中,或者能够在手表外壳120上的别处。
导电外壳能够包括外壳凹座,该外壳凹座包括第一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连接区域,其中至少电流隔离元件插入外壳凹座中。该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能够在端部、或者传导部分的端部处包括电流隔离元件,并且电流隔离元件能够插入外壳凹座中。替选地,该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能够插入在隔离部件中,其插入在外壳凹座内。
图3是根据可能的实施例的能够置于图2的外壳凹座230内的设 备100的部分300的示例图示。图2的手表外壳120的外壳凹座230能够在外壳凹座230内包括平坦部分360,诸如壁部分。在外壳凹座230中的电流隔离元件130的侧面330和在外壳凹座230中的导电手表带140的部分的至少一侧312能够是平坦的并且能够与外壳凹座平坦部分360耦接以限制相对于图2的手表外壳辐射元件122的旋转。另外地,电流隔离元件130的至少一个部分能够覆盖导电手表带140的一个部分。例如,导电手表带140的该部分能够包括延伸通过电流隔离元件130的第一臂310和第二臂320。替代一体件的导电手表带140,能够使用两个或者更多的臂以减小在手表外壳120内的导电手表带140的导电材料的量。
图4是根据可能的实施例的导电手表带140和电流隔离元件130的连杆405的一个部分的示例图示,这将与图3相结合地予以描述。第一臂310能够包括第一孔隙340并且第二臂320能够包括第二孔隙342。诸如弹簧杆的杆350能够延伸通过第一孔隙和第二孔隙以将手表140带紧固到外壳120。电流隔离元件130也能够包括第一隔离元件孔隙410和第二隔离元件孔隙420。第一臂310能够延伸到第一隔离元件孔隙410中并且第二臂320能够延伸到第二隔离元件孔隙420中以将导电手表带140紧固到电流隔离元件130和外壳120。
图5是根据可能的实施例的诸如设备100的设备500的电功能构件的示例框图。设备500能够包括外壳510、在外壳510内的控制器520、耦接到控制器520的音频输入和输出电路530、耦接到控制器520的显示器540、耦接到控制器520的诸如收发器110的收发器550、耦接到收发器550的诸如手表外壳辐射元件122的天线555、耦接到控制器520的用户接口560、耦接到控制器520的存储器570、耦接到控制器520的网络接口580、和耦接到控制器520的振动器590。设备100可以包括设备500的某些或者所有的构件。
显示器540能够是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显 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投影显示器、触摸屏、或者显示信息的任何其它装置。收发器550可以包括发射器和/或接收器。音频输入和输出电路530能够包括麦克风、扬声器、转换器、或者任何其它音频输入和输出电路。用户接口560能够包括小键盘、键盘、按钮、触摸垫、操纵杆、触摸屏显示器、另一个另外的显示器、相机、或者对于提供在用户和电子装置之间的接口而言有用的任何其它装置。网络接口580能够是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以太网端口、红外发射器/接收器、IEEE 1394端口、或者能够将设备连接到网络或者计算机并且能够传输和接收数据通信信号的任何其它接口。存储器570能够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光学存储器、订户身份模块存储器、闪存、可移除存储器、硬驱、高速缓存、或者能够耦接到无线通信装置的任何其它存储器。
设备500或者控制器520可以运行任何操作系统,诸如Microsoft 或者AndroidTM、或者任何其它操作系统。例如,设备操作软件可以用任何编程语言诸如或者Visual编写。设备软件还可以在应用框架诸如例如框架、框架或者任何其它应用框架上运行。软件和/或操作系统可以存储在存储器570中或者设备500上的别处。设备500或者控制器520还可以使用硬件来实现操作。例如,控制器520可以是任何可编程处理器。所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在通用或者专用计算机、编程微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外围集成电路元件、专用集成电路或者其它集成电路、硬件/电子逻辑电路诸如离散元件电路、可编程逻辑装置诸如可编程逻辑阵列、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上实施。通常,控制器520可以是任何控制器或者处理器装置或者能够操作电子装置并且实施所公开的实施例的装置。
图6是根据可能的实施例的设备600的示例分解视图。设备600能够包括上述图1的设备100的所有的元件。根据这个实施例,设备600能够包括耦接到馈送点124的导电元件127,诸如导电环和/或接地 环。设备600还能够包括将导电元件127连接到诸如前外壳的外壳120的导电点125,诸如接地点。设备600能够进一步包括耦接到馈送点124和/或接地点125的印刷电路板150。印刷电路板150能够包括收发器110。馈送点124、接地点125、外壳120、导电元件127、和印刷电路板150的组合或者子集能够限定辐射元件。例如,辐射元件能够是包括辐射孔隙或者缝隙129的缝隙天线。另外地,辐射孔隙129操作和发射的期望频率能够限定导电元件127的长度。
根据可能的实施例,设备600能够是可穿戴设备。设备600能够包括收发器110。设备600能够包括导电外壳120。收发器110能够在导电外壳120中承载。导电外壳120能够包括至少第一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连接区域126,诸如手表带连接区域、系索连接区域、胸带连接区域、或者将装置连接到设备600从而设备600能够由用户穿戴的任何其它连接区域。
设备600能够包括耦接到导电外壳120的辐射元件129。辐射元件129能够耦接到馈送点124,该馈送点124耦接到收发器110。辐射元件129能够是被配置为辐射射频信号的辐射孔隙。例如,辐射元件能够是手表外壳辐射元件、调谐辐射元件、缝隙天线或者任何其它辐射元件。作为进一步的示例,设备600能够配置有具有缝隙天线的天线系统。通过在金属表面中创建诸如辐射孔隙129的窄的缝隙或者空间并且驱动金属表面使得缝隙辐射电磁波来构造某些缝隙天线。缝隙长度能够处于驱动频率下的半波长的范围中。虽然典型地在金属表面中切割出开口以创建典型的缝隙天线,但是在目前的情形中,第一和第二传导表面诸如外壳120的表面、印刷电路板150、导电元件120或者设备600的其它传导表面能够被配置为创建以与缝隙天线基本类似的图案辐射电磁波的辐射元件空间/孔隙129。
根据可能的实施例,设备600能够包括电耦接到馈送点124的导电元件127并且缝隙天线能够由导电元件127和导电外壳120限定。 设备600也能够包括将导电元件127连接到导电外壳120的接地点125。缝隙天线能够由导电元件127、馈送点124、接地点125和导电外壳120限定。设备600能够进一步包括印刷电路板150,该印刷电路板150包括导电材料。缝隙天线能够由导电元件127、馈送点124、接地点125、导电外壳120和印刷电路板150限定。例如,缝隙能够使用诸如在它的边缘上包括导电材料的印刷电路板150限定,并且能够进一步使用作为接地环的导电元件127、使用馈送点124和使用外部外壳120限定。根据可能的实施例,如果不使用电流隔离元件130,则诸如图1的手表带140的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140能够将传导材料置于诸如辐射元件120的应该是缝隙的空隙中,并且这能够为不同于最初预期的操作重新限定缝隙。
设备600能够包括在第一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连接区域126处耦接到辐射元件129的电流隔离元件130。设备600能够包括经由电流隔离元件130耦接到导电外壳120的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140。电流隔离元件130能够在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140和导电外壳120与辐射元件129之间提供电隔离。电流隔离元件130能够防止在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140和限定辐射元件129的导电元件之间的接触。电流隔离元件130还能够最小化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140相对于导电外壳120的旋转。
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140被定义为承载设备的装置,其中该装置是导电的并且该装置是可穿戴的。例如,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140能够是手表带、臂带、手镯、系索、带或者用户能够穿戴以承载具有收发器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任何其它导电装置。这样的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典型地使用导电连接连接到便携式电子装置外壳或者包括插入诸如设备600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中的导电部分。电流隔离元件130能够减小和/或消除影响辐射元件130的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导电材料的数量。例如,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140能够包括影响缝隙天线的、插入设备600中的导电部分,如果插入缝隙中的话。 电流隔离元件130能够减小或者消除影响缝隙的导电材料的数量。电流隔离元件130能够充分地将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140从导电外壳120隔离以最小化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140对于辐射元件129的影响。
图7图示其中能够实施天线系统的实施例的代表性可穿戴电子装置700。可穿戴电子装置700包括具有显示组件702的便携式电子装置706,诸如图1的设备100和/或图6的设备600,在此情形中为智能手表。可穿戴电子装置700进一步包括允许在人身上穿戴便携式电子装置706的、附接到便携式电子装置706的可穿戴元件704,诸如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手表带140,在此情形中腕带704。可穿戴元件704能够经由图1的电流隔离元件130(在图7中未示出)连接到便携式电子装置706。本公开参考智能手表或者腕部穿戴电子装置以图示天线系统的实施例。然而,在这里描述的天线系统和用于组装包括该天线系统的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方法能够应用于能够使用天线操作的任何电子装置。这样的装置包括但是不限于:其它类型的可穿戴电子装置,诸如合并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眼睛佩戴物;用于监视身体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诸如心率监视器和脉冲监视器;和其它可穿戴电子装置。
在图7的示例智能手表700中,显示组件702是圆形的并且能够显示信息,诸如当前日期和时间、通知、图像等。在所示实施例中,显示组件702被实现为使用指向围绕显示组件702的周边布置的数字的多个旋转的小时和分钟指针或者手显示当前时间的模拟表面。在其它实施例中,表面作为字母-数字数码序列以数字方式显示信息,诸如当前日期和时间。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显示组件102托管能够通过其配置和控制智能手表700的用户接口。在又其它的实施例中,显示组件702具有另一种形状,诸如正方形、矩形、椭圆形等。
图8-14图示合并本教导的诸如智能手表700的电子装置的不同视图。因此,当描述图8-14时,将具体地对于图7所示的智能手表700 进行参考,但是所描述的原理能够应用于其它类型的电子装置。在图8中,智能手表700的某些构件800在分解视图中示出。图示性地,智能手表700将构件800合并在“堆叠体”中,其中包括显示边框804、印刷电路板(PCB)806、护罩810、和接触元件812的多个内部构件被堆叠或者层叠在彼此之上并且封装在前802和后814外部外壳构件、诸如图1的外壳120的构件的空穴内。前和后外壳构件在这里还被称作前和后外壳。如所示,构件802、804、806、810、812和814沿着在这里和在权利要求中还称作第一轴线的Z轴线堆叠。图8示出智能手表700的构件800的图示性的层叠或者堆叠。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构件800中的某些构件被布置在堆叠体的不同的位置中;主要的构件被组合成一体式构件;并且包括在图8中未示出的其它构件以实现特定的任务。
关于图示性的构件堆叠体800进一步的细节,前外壳构件802具有柱形形状,在中心处带有足够深以封装或者包含装置700的大多数或者所有的内部构件的空穴。前外壳构件802是从诸如任何适当的金属的传导材料构造的,以使得前外壳构件802的一段能够为智能手表700形成根据本公开的天线系统或者简言之天线的部分。即,天线的第一传导表面是从前外壳构件802的一部分构造的。
显示边框804被布置在显示组件(在图8中未示出)和PCB 806之间,并且在装置700组装之后为显示组件提供支撑。而且,当组装时,显示组件的镜头或者触摸屏延伸通过前外壳构件802的开口816。示例显示组件包括粘附到前外壳802的多个层。例如,液晶显示器(LCD)组件的层包括但是不限于偏振片、玻璃基板、和LCD面板。电阻性触摸屏包括例如多个电阻层。电容性触摸屏包括被组装以检测在触摸屏上的电容性冲击的多个层。
PCB 806上的电子构件提供装置700的大多数的智能功能性。PCB806图示性地包括使得能够进行数据的无线传输和接收的电子构件,诸 如一个或者多个通信元件,例如收发器。一个示例PCB 806还包括媒体捕捉构件,诸如用于捕捉音频的集成麦克风和用于捕捉静止图像或者视频媒体内容的相机。诸如用于测量血压的PhotoPlethysmoGraphic传感器的各种传感器被布置在某些PCB 806上。另外的PCB 806具有处理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控制智能手表700的操作的处理器,例如微处理器、控制器等中的一个或其组合。在另外的示例中,PCB 806包括存储器构件与音频和视频处理系统。在这个示例构件堆叠体中,护罩810位于PCB 806之上以保护布置在PCB 806上的电子构件。
接触元件812是根据本教导的、用于电子装置700的天线系统的另一个构件。对于某些实施例,天线系统被布置成缝隙天线,其中诸如图6的导电点125的接触元件812将天线的第一传导表面(功能用作辐射器)与天线的第二传导表面(功能用作电接地)连接以驱动该天线。此外,接触元件812基于如何配置接触元件812来对天线调谐。示例接触元件812是从例如任何适当的金属的传导材料构造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触元件812被配置为将从其构造天线的第一传导表面的前外壳802电连接到印刷电路板806,其是用于装置700的天线系统的第二传导表面的一个接触金属构件。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显示边框804和护罩810也是构成第二传导表面的接触金属构件。“接触”金属构件或者元件是装置的、在构件的某个金属段处被物理地连接或者物理地触摸以提供沿着多个传导表面的连续电连接、例如为缝隙天线提供电接地的内部构件。接触金属构件不需要完全地由金属构造。仅仅接触金属构件的、构成第二传导表面的部分的段需要由金属构造。
后外壳构件814能够由任何适当的非传导或者非金属材料制成,在某些实施例中使用陶瓷以及在其它实施例中使用塑料地。为后外壳814使用非金属材料防止了将会不利地影响天线的功能性的、在天线的第一和第二传导表面之间不慎的电连接。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腕带 704(见图7)或者其它可穿戴元件利用腕带附接销、诸如图4的杆350、或者经由另一种众所周知的机构附接到后外壳814。外壳附接销是用于将后外壳814连接到前外壳802的一种可能的机构。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分立的终板(未示出)覆盖后外壳814。
如上所述,在一个示例中,装置700包括能够被配置为作为缝隙天线或者根据其操作原理操作的天线系统。即,通过在单一金属表面中创建窄的缝隙或者开口并且以一驱动频率驱动金属表面使得该缝隙辐射电磁波来构造传统的缝隙天线。对于某些实施而言,缝隙长度处于在驱动频率下的半波长的范围中。
相比而言,替代在单一金属表面中切割出开口以创建缝隙天线,本教导描述了位于天线系统的第一和第二传导表面之间的空间、间隙或者孔隙(有效“缝隙”),其中该天线系统能够配置为通过在这里还被称作辐射缝隙的这个缝隙以期望频率辐射电磁波。本质上,根据本教导的天线系统能够称作“缝隙”天线,因为它能够被配置为通过在第一和第二传导表面之间的空间或者缝隙辐射具有与通过传统缝隙天线的开口辐射的电磁波基本类似的图案的电磁波。更具体地,根据一个实施例,该天线系统能够被配置有具有处于驱动频率下的半波长的范围中的长度的、在第一和第二传导表面之间的孔隙。
图9示出当智能手表700被组装时构件802、804、810、806和814的截面视图900。更具体地,当被组装时,前外壳构件802在前外壳构件802的第一边缘920处连接到后外壳构件814。前802和后814外壳构件还可以在除了边缘920之外的区域处连接。前外壳构件802的开口816在前外壳构件802的第二相对边缘922处。前和后外壳构件802、814至少部分地封装装置700的内部构件,例如804、806、810和812。
内部构件还包括跨越前外壳构件802的开口816的显示器924。 如在这里所使用的,显示组件的“显示器”是在其上示出图像或者图片、视频或者其它数据的像素的元件或者面板,例如LCD面板或者电容性元件面板。关于图13更加详细地描述了显示器924的性质。当表面沿着轴线或者开口的相同方向在轴线或者开口之上或者跨越其延伸时,该表面跨该轴线或者开口。当第一表面沿着与第二表面相同的方向至少部分地在第二表面之上或者跨越其延伸时,第一表面跨第二表面,其中在该两个表面之间存在至少某个重叠。应该指出,为了使得一个表面跨另一个表面,该两个表面不需要是直接地彼此相邻。类似地,为了使得表面跨开口,该表面不需要直接地与该开口相邻。
图示性地,显示器924的表面的边缘930与前外壳构件802的第二边缘922相对准。因此,显示器924跨开口816,使得无任何掩模位于显示器924的边缘和前外壳构件802的第二相对边缘922之间。相应地,当用户从上方观察电子装置700时,显示器924能够被配置为在跨开口816的全部区域的区域中显示图像,这有益地提供了具有边缘至边缘显示器的装置。
截面视图900进一步图示能够作为缝隙天线辐射电磁波的、具有被空间902分离的第一926和第二928传导表面的、根据本教导的天线系统。在该示例中,第一传导表面926是从腕部穿戴电子装置700的外部外壳的段构造的。在特定实施例中,用于天线系统的第一传导表面926是使用前外壳构件802的内表面形成的。在此情形中,前外壳构件802具有柱形形状,使得外部外壳的、从其构造第一传导表面926的段是弯曲的。当外部外壳具有不同的形状,诸如立方体时,外部外壳的、从其构造第一传导表面926的段能够具有直角。
图示性地,第一传导表面926还是无缝的,这意味着第一传导表面在当天线系统正在操作时电流流动的区域中是连续的金属件,尽管这样,该连续件仍然具有用于按钮等的开口。这种无缝使得在天线系统的操作期间产生的电流能够维持于前外壳构件802的内表面内,与 通过外壳构件中的间断部泄露相对。这允许天线系统的更加有效率的操作。如进一步在截面视图900中图示的,第一传导表面926跨通过电子装置700的第一轴线,在此情形中这是Z轴线。关于具有跨X和Y轴线的表面的显示器924,第一传导表面926垂直于显示924的表面布置。
还在截面视图900中图示了第二传导表面928是从在电子装置内部的一组接触金属构件构造的。如在这里所使用的,一组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特定的项。如上所述,在此情形中,第二传导表面928是从包括PCB 806、护罩810和显示边框804的内部构件的一组接触金属构件构造的。在该实施例中,第二传导表面928是从内部构件804、806和810每一个的相邻的接触金属表面构造的。
具体地,PCB 806与后外壳构件814相邻地、在此情形中直接相邻地布置。护罩810与PCB 806直接相邻地布置。显示边框804与护罩810和显示器924直接相邻地布置。彼此相邻的两个项是相互靠近或者在彼此附近或者邻近的。直接相邻的项在至少一个位置中相互接触。相应地,从相邻的内部构件804、806和810的接触金属段形成的第二传导表面928也是沿着垂直于显示器924的表面的Z轴线布置的。
正确地执行天线辐射意味着使用由至少一个馈送元件驱动的辐射结构通过发送和/接收在期望频率范围-在这里称作天线的期望辐射频率或者辐射频率-中的无线电波(在这里还称作信号)进行通信。该天线进一步使用至少一个抑制元件抑制一个或者多个非期望的或者不想要的辐射频率,在这里称作期望辐射频率以外的频率。在某些实施例中,诸如包括图6的馈送点124的导电元件127的接触元件812被配置为执行设置和馈送期望辐射频率并且抑制不想要的频率的功能。
图9图示装置700的俯视图914,示出了根据本教导的示例接触元件812。视图914省略了在截面视图900中示出的装置700的许多构 件以整体上在装置700的上下文中聚焦于接触元件812。如所示的,接触元件812包括多个腿904、906、908和910,在这里还称作延伸部。在某些实施例中,延伸部904、906、908和910在沿着PCB 806和前外壳构件802的不同位置处将第一电导体926连接到第二电导体928。而且,延伸部904、906、908和910具有基本类似的构造,但是执行不同的功能。即,如在下面进一步详细解释的,延伸部904作为馈送元件操作;延伸部906和908作为频率设置元件操作,并且延伸部910作为频率抑制元件操作。此外,延伸部904、906、908和910限定根据本教导的、用于装置700的天线系统的物理特性。
对于一个实施例,延伸部904、906、908和910限定具有在第一926和第二928传导表面之间形成的诸如图6的辐射元件129的辐射缝隙916的缝隙天线的物理特性。在操作期间,该天线系统以期望辐射频率通过辐射缝隙916辐射电磁波。辐射缝隙916的长度影响天线操作的辐射频率并且是由腿906和908的位置限定的。具体地,腿906与辐射缝隙916的第一端一致地定位,并且腿908与辐射缝隙916的第二端一致地定位。相应地,腿906和908作为第一和第二频率设置元件操作,其位置控制用于具有缝隙916的缝隙天线的辐射频率。
在其它示例中,频率设置元件906和908更加靠近或者进一步远离地定位,这改变了缝隙916的长度,由此,改变缝隙天线的辐射频率。馈送元件904图示性地位于第一和第二腿906和908之间并且功能用于驱动作为辐射结构操作的第一传导表面926,以通过缝隙916在期望辐射频率下产生并且辐射无线电波。
类似于某些其它的天线结构,根据本教导的天线在特定频率范围中操作。如果天线发出在这个频率范围以外的信号,则天线的效力受损。因此,这样的非期望的频率应该受到抑制。相应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接触元件812包括一组频率抑制元件910,频率抑制元件910操作以抑制一个或者多个非期望的辐射频率。具体地,频率抑制元件910 最小化在装置700的、除了缝隙916之外的周边区域中在第一926和第二928传导表面之间的空间,以由此最小化不在用于天线的操作频率的范围内的频率的辐射。虽然在这个实施例中示出了八个频率抑制元件910,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装置700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频率抑制元件910。此外,根据将要抑制哪些频率,在不同的实施例中,频率抑制元件910的位置可以相对于彼此改变。
图10图示通过外部外壳802的开口816向下看到的、装置700的平面视图1000。视图1000示出接触元件812、带有布置在其上的各种电子构件的PCB 806、和护罩810。在一个示例中,布置在PCB 806上的构件包括靠近馈送元件904布置的无线收发器1002。无线收发器1002使用馈送元件904通信装置数据。即,馈送元件904例如使用未示出的金属迹线电连接到无线收发器1002。馈送元件904还连接到从外部外壳902构造的第一传导表面926。第一传导表面926作为辐射元件操作以在无线收发器1002和外部装置的无线收发器之间通信承载装置数据的无线信号。
无线收发器1002是利用能够使用至少一个标准或者专有无线协议进行无线接收和传输的硬件配置的。这样的无线通信协议包括但是不限于:各种无线个人区域网络标准,诸如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5标准、红外数据协会标准、或者无线通用串行总线标准,仅举几例;包括各种IEEE 802.11标准的任何一种的无线局域网标准;用于蜂窝电话的无线广域网标准;包括各种IEEE 802.15标准的无线城域网标准;蓝牙或者其它短程无线技术;等。
现在转向图示装置的截面视图1100的图11。在装置700的组装期间,通过沿着基本垂直于跨X和Y轴线的、PCB 806的顶表面的Z轴线施加作用力,前外壳802与后外壳构件814接合。截面视图1100还图示了在一个示例中接触元件812被布置在后外壳构件814的上表面1106上。
视图1100进一步示出第一传导表面926向下延伸到后外壳构件814。因此,电子装置的某些实施例能够包括连接到邻近于第一传导表面926的前外壳构件的外侧表面1108的金属构件,诸如腕带704。该金属构件能够进一步邻近于当天线系统正在操作时包含电流的、在第一和第二传导表面之间的空间内的区域,而不影响天线的发射性质,只要该金属构件不被定位成诸如将第一和第二传导表面电短接在一起。
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700包括被配置为接收附接销(未图示)的容器1102。附接销被成形为适配在腕带704中的圈以将装置700保持到用户的腕部。根据该实施例,附接销由金属、塑料、陶瓷或者适合于将腕带704保持到装置700的另一种材料制成。还根据该实施例,带704由金属、皮革或者能够可靠地将装置700保持到用户的腕部的任何其它材料制成。因为根据本教导的缝隙天线的电流在缝隙区域内侧流动,所以放置成与前外壳802的外部表面接触的、由金属或者任何其它材料制成的物体不影响天线性能。因此,如果装置700装配有金属附接销和/或腕带,则天线916维持它的发射性质并且因此无需重新调谐天线。
图12示出接触元件812及其延伸部1210的两个视图1200和1202。如在前描述地,延伸部被配置为执行包括频率设置和频率抑制的各种功能。视图1200、1202图示接触元件812形成为单一金属件。因此,如图9与图12相结合地示出的,第一和第二频率设置元件906和908与至少一个频率抑制元件910被构造成单一金属件,诸如接触元件812。此外,该单一金属件被弯曲。因为接触元件812被布置在基本与前外壳构件802同心的后外壳814的上边缘1106上,所以该单一金属件具有与可穿戴电子装置700的外部外壳802的曲率相对应的曲率。此外,前外壳构件802具有柱形形状(见图8),并且接触元件812具有符合前外壳802的柱形形状并且位于后外壳构件814内的半圆形形状。
延伸部1210从接触元件812的顶部向下跨越以形成能够容纳后外壳814的上边缘1106的“U”形件。当接触元件812被布置在后外壳814上时,接触元件812的第一侧1208定位成接触第一传导表面926并且第二侧1204定位成接触第二传导表面928。
延伸部1210的第一1208和第二1204侧中的每一个具有用作在接触元件812和诸如第一926和第二928传导表面的其它表面之间的接触点的球形突起1206。当装置700被组装时,前外壳构件802位于后外壳构件814之上,使得接触元件812的延伸部1210挠曲以至少在球形突起1206处将第一传导表面926连接到第二传导表面928。
图13图示示出在接触元件812与装置700的第一926和第二928传导表面之间的接触的方面的视图1300和1302。视图1300和1302还更加详细地示出在显示组件1304内的显示器924与第一926和第二928传导表面。通过装置700的截面“A”的位置在俯视图1302中图示。视图1300示出装置700在截面“A”处的剖视图。
显示组件1304包括镜头1306、显示器924和其它构件,例如如上关于LCD显示器所述的各种其它的层。显示器924被配置为产生通过镜头1306向装置700的用户投射的图像。显示器924被布置在装置700内,使得显示器924的表面的边缘930与前外壳构件802的第二边缘922相对准。在“C”处图示了显示器924的边缘930与第二边缘922的对准。
视图1300还示出表示馈送元件、频率抑制元件或者频率设置元件的接触元件812的腿1328。当接触元件812被布置在下外壳814上并且下外壳814被与前外壳802组装时,接触元件812的腿被沿着X和Y轴线之一或这两者压缩。这个压缩允许例如接触元件812的馈送元件沿着垂直于第一传导表面926(在此情形中Z轴线)的平面(在此情 形中X-Y平面)将第一传导表面926连接到第二传导表面928。
在一个示例中,腿1328被压缩以连接在接触点1312处的第一传导表面926和在另一个接触点1314处的第二传导表面928。腿1328施加在X-Y平面中的作用力以维持分别地与第一926和第二928传导表面的接触点1312和1314。在一个特定示例中,延伸部1328是在接触点1314处将是第二传导表面928的接触金属构件之一的PCB 806的段连接到在接触点1312处的第一传导表面926的馈送元件。
当装置被组装时,图示性地形成缝隙天线的部分的空间1310在第一传导表面926和第二传导表面928之间形成。这个空间1310根据在装置700的哪一个截面中创建空间1310而改变尺寸和尺度。在第一和第二传导表面之间的空间的尺寸的改变有时因为该组接触金属构件的布置构成与第一传导表面926具有空间关系的第二传导表面928而不同。在其它情形中,前外壳构件802的一个部分在不同的位置处具有不同的厚度,这影响空间1310的尺度。
图14示出视图1400和1402以允许图14与图13方面的比较。在俯视图1402中图示了通过装置700的截面“B”的位置。视图1400示出装置700在截面“B”处的剖视图。类似于在图13中图示的截面,装置700被配置为在第一传导表面926和第二传导表面928之间具有间隔1404。然而,在图14中图示的间隔1404小于在于图13中图示的第一926和第二928传导表面之间的间隔1310。在该两个传导表面之间的间隔的尺寸差异归因于在图13中部分地示出的切口或者空心。在截面“A”处,从1324拉伸到1326的前外壳802的一个部分被“空心化”以便使用本教导的天线系统通信电磁波。在于视图1400中图示的截面“B”处该相同区域1424、1426保持不变以便抑制不想要的频率。因此在视图1300中在第一传导表面926和第二传导表面928之间的间隔1310大于在视图1400中图示的间隔1404。间隔1310、1404的该尺寸改变示出在第一926和第二928传导表面之间的间隔1310、1404的 至少一个尺度改变。
图15图示用于组装具有缝隙天线的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方法1500。在一个示例中,该方法包括将接触元件812、印刷电路板806和显示器924层叠到后外壳构件814或者前外壳构件802中的至少一个上。在通过参考方法1500图示的该特定实施例中,显示组件例如图13的1304被层叠1502并且接合到前外壳构件802。而且,例如如在图8中所示的PCB 806和至少另一个金属构件被层叠1504到后外壳构件814上。
方法1500还包括将前外壳构件802连接1506到后外壳构件814以组装可穿戴电子装置700,使得前外壳构件802的横向表面沿着Z轴线延伸。层叠是沿着垂直于显示器924的面的Z轴线执行的。该层叠确保沿着Z轴线施加作用力以将这些构件置于一起。例如如上通过参考图7到14所述,将前外壳构件802连接到后外壳构件814创建根据本教导的具有孔隙916的缝隙天线。
在通过参考图7到14描述的特定实施例中,层叠接触元件包括与柱形后外壳构件814相邻地布置具有在其中形成的馈送元件904的半圆形金属环812。将前外壳构件802连接到后外壳构件814包括将柱形前外壳构件802连接到柱形后外壳构件814以组装腕部穿戴电子装置700。
所公开的装置700图示了带有圆形面的柱形前外壳802。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前外壳被配置有其它形状的外部以呈现非柱形的前外壳和非圆形的面。例如,在这里所公开的前外壳802能够例如配置有向下延伸以与柱形后外壳融合的正方形面,使得该外壳不是完全柱形的并且面是正方形的。在又其它的实施例中,利用与具有不同外观的可穿戴电子装置一致的其它形状构造外壳和/或面。
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包括被配置为容纳附接销的容器的装置。附 接销被成形为适配腕带中的圈以将装置保持到用户的腕部。根据该实施例,附接销能够由金属、塑料、陶瓷或者适合于将腕带保持到装置的另一种材料制成。还根据该实施例,带由金属、皮革或者能够可靠地将装置保持到用户的腕部的任何其它材料制成。如果带是导电的,则隔离元件能够将带从装置天线辐射元件隔离。
实施例能够解决影响诸如天线的辐射元件的用户可穿戴导电带的最小化问题。实施例还能够提供一种在装置天线和装置外壳的设计中提供更大的灵活性的隔离元件,而设计者不必担心用户可穿戴导电带的类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设备被设计成最小化在诸如天线的辐射元件和诸如金属带的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之间的天线性能难题。然而,即使利用该设计,如果金属带是在缝隙区域内,则天线性能仍然能够降低。例如,短接到外壳的、在天线的缝隙区域中的金属带能够降低天线性能。例如,手表型装置能够包括被配置为容纳附接销的容器。该附接销被成形为适配腕带中的圈以将装置保持到用户的腕部。根据该实施例,附接销由金属、塑料、陶瓷或者适合于将腕带保持到装置的另一种材料制成。通过包括非导电性的隔离器,设计者能够在设计手表或者其它设备和选择材料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而不用顾虑影响天线性能。
虽然已经利用其特定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很多可替代形式、修改和变型将是明显的。例如,实施例的各种构件可以在其它实施例中互换、添加或者替代。而且,每一个图的所有的元件对于所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而言是不必要的。例如,通过只是采用独立权利要求的元件便将会使得在所公开实施例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且使用本公开的教导。相应地,如在这里阐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旨在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可以在不偏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改变。
在该文档中,关系术语例如“第一”、“第二”等可以仅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者动作区别于另一个实体或者动作,而非必要地要求或者暗示在这样的实体或者动作之间的任何实际的这种关系或者次序。后接列表的短语“至少一个…”被定义为意味着一个、某些或者全部,但是并不是必要地在该列表中的所有的元件。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型旨在涵盖非排他性包含,从而构成元件列表的过程、方法、制品或者设备并不仅仅包括那些元件而是可以包括未被特意地列出或者这种过程、方法、制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其它元件。前面为“一个”等的元件不带更多约束地并不排除在包括该元件的过程、方法、制品或者设备中存在另外的相同的元件。而且,术语“另一个”定义为至少第二或者更多。如在这里所使用地,术语“包括”、“具有”等被定义为“包括”。进而,背景部分是作为在提交时本发明人对于某些实施例的上下文的自身的理解书写的并且包括本发明人自身对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任何问题和/或在本发明人自身的工作中经历的问题的认知。

Claims (20)

1.一种带有从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隔离的辐射元件的设备,包括:
收发器;
导电外壳,在所述导电外壳中承载所述收发器,所述导电外壳包括至少第一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连接区域;
连接到所述导电外壳的辐射元件,所述辐射元件耦接到馈送点,所述馈送点耦接到所述收发器,并且所述辐射元件被配置为辐射射频信号;
电流隔离元件;和
经由所述电流隔离元件耦接到所述导电外壳的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其中所述电流隔离元件提供在所述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和所述辐射元件之间的电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导电外壳包括手表外壳并且所述辐射元件包括所述手表外壳的至少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辐射元件包括经调谐的辐射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辐射元件形成缝隙天线的至少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电耦接到所述馈送点的导电元件,
其中所述缝隙天线的缝隙由所述导电元件和所述导电外壳限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电流隔离元件被定位为与所述缝隙相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电流隔离元件延伸到所述缝隙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将所述导电元件连接到所述导电外壳的接地点,
其中所述缝隙天线至少由所述导电元件、所述馈送点、所述接地点和所述导电外壳限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导电材料,
其中所述缝隙天线至少由所述导电元件、所述馈送点、所述接地点、所述导电外壳和所述印刷电路板限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连接区域包括第一手表带连接区域,
其中所述导电外壳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导电外壳的与所述第一手表带连接区域相对的侧上的第二手表带连接区域,
其中所述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包括经由第二电流隔离元件耦接到所述导电外壳的导电手表带,其中所述第二电流隔离元件提供至少在所述导电手表带和所述导电外壳之间的电隔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电流隔离元件防止在限定所述辐射元件的导电元件和所述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之间的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电流隔离元件朝着所述外壳中的壁部分紧固所述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的一侧以控制所述设备相对于所述导电外壳的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导电外壳包括外壳凹座,所述外壳凹座包括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连接区域,其中至少所述电流隔离元件被插入在所述外壳凹座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连接到所述电流隔离元件,并且所述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的导电部分不插入所述外壳凹座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插入在所述外壳凹座内的所述电流隔离元件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
其中所述导电外壳包括在所述外壳凹座内的至少一个壁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电流隔离元件的电流隔离元件侧和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侧被成形为当耦接在所述外壳中时在旋转时接触所述至少一个壁部分以限制相对于所述导电外壳的旋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壁部分和所述侧是基本平坦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外壳和在所述外壳内承载的构件限定天线缝隙,并且当所述载体装置连接到所述外壳时,所述电流隔离元件延伸到所述缝隙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
其中所述导电外壳包括从所述导电外壳的段构造的第一传导表面,其中所述第一传导表面跨通过所述设备的第一轴线,并且
其中所述辐射元件是天线的部分,所述天线包括:
所述第一传导表面;
跨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二传导表面,其中所述第二传导表面是从处于所述设备内部的一组接触金属元件构造的,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传导表面分离一间隔;和
具有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传导表面的平面将所述第一传导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二传导表面的馈送点的接触元件。
20.一种带有从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隔离的辐射元件的设备,包括:
收发器;
辐射元件,所述辐射元件包括耦接到所述收发器的馈送点;
手表外壳,所述手表外壳包括:前手表外壳,所述前手表外壳包括导电材料并且覆盖所述收发器和所述辐射元件;耦接到所述前手表外壳的后手表外壳;在所述手表外壳的一侧上的第一手表带连接区域;和在所述手表外壳的与所述第一手表带连接区域相对的侧上的第二手表带连接区域;
在所述第一手表带连接区域处靠近所述辐射元件耦接到外壳的第一电流隔离元件;
在所述第二手表带连接区域处耦接到外壳的第二电流隔离元件;和
经由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流隔离元件耦接到所述手表外壳的导电手表带,其中所述电流隔离元件将所述导电手表带从所述设备的导电外壳隔离并且将所述导电手表带的导电部分从所述辐射元件隔开。
CN201520444308.5U 2014-06-25 2015-06-25 带有从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隔离的辐射元件的设备 Active CN20575254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17093P 2014-06-25 2014-06-25
US62/017,093 2014-06-25
US14/476,319 US9703272B2 (en) 2014-06-25 2014-09-03 Apparatus with radiating element isolated from a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wearable apparatus carrier device
US14/476,319 2014-09-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52546U true CN205752546U (zh) 2016-11-30

Family

ID=54930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44308.5U Active CN205752546U (zh) 2014-06-25 2015-06-25 带有从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隔离的辐射元件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703272B2 (zh)
CN (1) CN205752546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3624A (zh) * 2016-12-20 2017-05-31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结构及全金属手表
CN109075423A (zh) * 2016-02-01 2018-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可穿戴应用的nfc天线
CN110137667A (zh) * 2018-02-08 2019-08-16 松拓公司 用于定制化设备的天线组件
CN111512245A (zh) * 2017-12-22 2020-08-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接触构件的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2886201A (zh) * 2019-11-29 2021-06-01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14766070A (zh) * 2019-10-30 2022-07-19 威里利生命科学有限责任公司 包括重叠通信天线的可穿戴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67703B1 (ko) * 2014-07-15 2022-11-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루프 형상의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WO2017045466A1 (zh) * 2015-09-16 2017-03-2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手表
CN105305019B (zh) * 2015-09-29 2018-06-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式电子设备
KR101909532B1 (ko) * 2015-12-22 2018-12-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디바이스
US10027023B1 (en) * 2016-03-03 2018-07-17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Embedded multi-band antenna in a band of a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6207459A (zh) * 2016-06-24 2016-12-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
US10281883B2 (en) 2016-12-20 2019-05-07 Motorola Mobility Llc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adapted for suppor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P3575889B1 (en) * 2017-02-16 2022-11-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Wearable device
KR102514256B1 (ko) * 2017-09-28 2023-03-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밴드를 포함하는 웨어러블 전자 장치
US11050452B2 (en) 2018-12-06 2021-06-29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circuitry in housing attachment structures
CN111830818A (zh) * 2019-04-19 2020-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产品
US11853016B2 (en) 2019-09-26 2023-12-26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de band antennas
CN112886204B (zh) * 2019-11-29 2023-05-30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12886211B (zh) * 2019-11-29 2022-05-03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穿戴式电子设备
CN217768748U (zh) * 2022-04-19 2022-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EP4386494A1 (fr) * 2022-12-15 2024-06-19 ETA SA Manufacture Horlogère Suisse Montre connectee comportant un dispositif de mise a la masse commune d'un mouvement d'horlogeri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31608A (en) * 1992-03-31 1994-07-19 Citizen Watch Co., Ltd. Electronic watch with an antenna for a receiving device
US7271774B2 (en) * 2005-10-21 2007-09-18 Suunto Oy Electronic wearable device
JP5712814B2 (ja) * 2010-11-12 2015-05-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内蔵式電子時計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5423A (zh) * 2016-02-01 2018-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可穿戴应用的nfc天线
CN109075423B (zh) * 2016-02-01 2020-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可穿戴应用的nfc天线
CN106773624A (zh) * 2016-12-20 2017-05-31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结构及全金属手表
CN111512245A (zh) * 2017-12-22 2020-08-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接触构件的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1112828B2 (en) 2017-12-22 2021-09-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contact memb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10137667A (zh) * 2018-02-08 2019-08-16 松拓公司 用于定制化设备的天线组件
CN110137667B (zh) * 2018-02-08 2024-04-30 松拓公司 用于定制化设备的天线组件
US11682830B2 (en) 2019-10-21 2023-06-20 Verily Life Sciences Llc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n overlapping communications antenna
CN114766070A (zh) * 2019-10-30 2022-07-19 威里利生命科学有限责任公司 包括重叠通信天线的可穿戴电子设备
CN112886201A (zh) * 2019-11-29 2021-06-01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12886201B (zh) * 2019-11-29 2022-04-01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穿戴式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78321A1 (en) 2015-12-31
US9703272B2 (en) 2017-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52546U (zh) 带有从导电可穿戴设备载体装置隔离的辐射元件的设备
US9478847B2 (en)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of assembly for a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07301665U (zh) 电子设备
JP6005321B2 (ja) 多目的アンテナ
CN103943945B (zh) 手表天线及设有该手表天线的手表
CN105610470B (zh) 嵌入可穿戴电子装置中的近场通信芯片及可穿戴电子装置
US10075206B1 (en) Customizable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s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the same
CN110190397A (zh) 具有毫米波测距能力的电子设备
CN105938933A (zh) 具有天线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US20160261032A1 (e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KR20130104016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안테나 장치
US10868356B1 (en)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extended antenna grounding rings
JP7211599B2 (ja) ウェアラブル電子デバイス用アンテナ
JP2016099347A (ja) バンド型電子機器および基板配置方法
JP3211960U (ja) 電子デバイス用の信号伝達システム
KR20180026426A (ko) 스마트 손목시계 구조
CN109244637A (zh) 一种适用于全频段网络的金属环手表天线及金属环手表
KR102311534B1 (ko) 웨어러블 전자 기기에 내장되는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칩 및 웨어러블 전자 기기
CN208738415U (zh) 一种适用于全频段网络的金属环手表天线及金属环手表
US20200358167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sensor device, and wearable device
KR20190024151A (ko) 루프 구조를 갖는 안테나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20220373979A1 (en) Watch configured to perform contactless electronic transactions
US964771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communications module
US20200358168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sensor device, and wearable device
JP3254880B2 (ja) 腕装着型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このアンテナ装置を備えた無線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