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47367U - 风道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风道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47367U
CN205747367U CN201620417842.1U CN201620417842U CN205747367U CN 205747367 U CN205747367 U CN 205747367U CN 201620417842 U CN201620417842 U CN 201620417842U CN 205747367 U CN205747367 U CN 205747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ir
retaining structure
duct apparatus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1784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家成
罗文君
陈伟
何攀星
侯伟
曹栋
王松
许壮
谢昌彪
骆妍
梁树莉
叶务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62041784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473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47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473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道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其中,风道装置包括:风道部件;第一接水结构,第一接水结构设置在风道部件的外侧壁上;集水结构,设置在风道部件的外侧壁上并位于第一接水结构的上方,风道部件上的冷凝水在集水结构中聚集后流入至第一接水结构内。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工作时水滴噪声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风道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庭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道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在进行制冷时,风道外侧会有冷凝水形成,当冷凝水汇聚流到风道底部时会掉落到空调内机的底部的接水盘上。由于空调器内的接水盘位置较低,因此在安静的环境下,滴水的声音会显得特别明显,形成一种噪音,进而使得用户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工作时水滴噪声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风道装置,包括:风道部件;第一接水结构,第一接水结构设置在风道部件的外侧壁上;集水结构,设置在风道部件的外侧壁上并位于第一接水结构的上方,风道部件上的冷凝水在集水结构中聚集后流入至第一接水结构内。
进一步地,集水结构为倾斜设置的集水板,并且集水结构上形成有集水凹陷。
进一步地,集水结构包括呈角度的第一斜板段和第二斜板段,第一斜板段的端部和第二斜板段的端部互相连接并形成集水凹陷。
进一步地,集水结构沿风道部件的周向延伸。
进一步地,风道装置还包括:第二接水结构,设置在风道部件的外侧壁上并位于第一接水结构和集水结构之间,第二接水结构上设置有连通第二接水结构和第一接水结构的排水口。
进一步地,排水口为排水通孔。
进一步地,第一接水结构设置在风道部件的底端,第一接水结构沿风道部件的周向部分环绕风道部件。
进一步地,第二接水结构具有在竖直方向上与第一接水结构叠置的重叠部以及在竖直方向上与第一接水结构错位的错位部,第二接水结构的错位部上设置有安装通孔,风道装置还包括穿设在安装通孔内冷媒管路。
进一步地,风道装置还包括:换热器,与冷媒管路连接,其中,冷媒管路包括冷媒进管与冷媒出管,安装通孔包括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冷媒进管穿设在第一安装通孔内,冷媒出管穿设在第二安装通孔内。
进一步地,冷媒进管和第一安装通孔之间过盈配合,冷媒出管和第二安装通孔之间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安装通孔处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套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风道装置,风道装置为上述的风道装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风道装置包括集水结构,风道部件上的冷凝水通过集水结构汇聚后流入至第一接水结构。上述结构能够减小水滴掉落至第一接水结构中的掉落距离,进而减小水滴掉落至第一接水结构时产生的声响。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工作时水滴噪声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道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风道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风道装置的风道部件与冷媒管路的配合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图4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风道部件;11、集水结构;111、集水凹陷;112、第一斜板段;113、第二斜板段;20、第一接水结构;30、第二接水结构;31、排水口;32、重叠部;33、错位部;34、安装通孔;341、第一安装通孔;342、第二安装通孔;35、套筒;40、冷媒管路;41、冷媒进管;42、冷媒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风道装置包括风道部件10、第一接水结构20以及集水结构11。其中,第一接水结构20设置在风道部件10的外侧壁上。集水结构11设置在风道部件10的外侧壁上并位于第一接水结构20的上方,风道部件10上的冷凝水在集水结构11中聚集后流入至第一接水结构20内。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风道装置包括集水结构11,风道部件10上的冷凝水通过集水结构11汇聚后流入至第一接水结构20。上述结构能够减小水滴掉落至第一接水结构20中的掉落距离,进而减小水滴掉落至第一接水结构20时产生的声响。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工作时水滴噪声大的问题。
具体地,为了减小水滴下落时所产生的噪音,集水结构11可以尽可能的设置在风道部件10的下方,并且使集水结构11尽可能的靠近第一接水结构20,进而使得水滴在经过集水结构11手收集后经过较短的路径即可落入至第一接水结构20,从而减小水滴的滴落声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结构以及具体的工作需要来设计集水结构11位于风道部件10上的位置,以及集水结构11与第一接水结构20之间的距离。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集水结构11为倾斜设置的集水板,并且集水结构11上形成有集水凹陷111。具体地,集水板倾斜设置进而可以使得冷凝水通过斜坡被汇集到集水凹陷111。当冷凝水汇集一定数量后滴落至第一接水结构20内。上述结构可以起到对冷凝水汇聚以及定向排水的作用,进而使得第一接水结构20也可以不必设置的过大。第一接水结构20设置在集水凹陷111的正下方即可。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集水结构11包括呈角度的第一斜板段112和第二斜板段113,第一斜板段112的端部和第二斜板段113的端部互相连接并形成集水凹陷111。具体地,位于集水凹陷111处的两侧的集水板分别向上倾斜,上述的第一斜板段112和第二斜板段113形成了V型结构。上述的第一斜板段112和第二斜板段113能够尽可能多的汇聚冷凝水,同时也能够将位于风道部件10的不同位置的冷凝水汇聚到一处进行排放,从而实现了冷凝水的定向排放。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集水结构11沿风道部件10的周向延伸,进而使得沿风道部件10的周向的冷凝水均能够得到汇聚。在本实施例中,集水结构11并没有整体全部环绕风道部件10,而是部分环绕风道部件10。集水结构11的环绕范围可以根据实际产品决定,例如在风道部件10靠近蒸发器的部分易产生冷凝水,因此集水结构11的环绕可以环绕风道部件10靠近蒸发器的部分上。当然,集水结构11也可以全部整体环绕风道部件10。同时,在集水结构11也可以全部整体环绕风道部件10的前提下,集水结构11的倾斜方式也可以有多种,例如集水结构11可以呈螺旋状盘绕在风道部件10的外壁上。因此集水结构11的环绕方式,以及集水结构11的倾斜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来决定。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风道装置还包括第二接水结构30。第二接水结构30设置在风道部件10的外侧壁上并位于第一接水结构20和集水结构11之间,第二接水结构30上设置有连通第二接水结构30和第一接水结构20的排水口31。具体地,上述的第二接水结构30可以进一步地降低冷凝水所产生的噪音。当冷凝水汇聚后先掉落在第二接水结构30上,然后通过排水口31流入至第一接水结构20上。上述结构可以使得冷凝水经过两次掉落后流入至第一接水结构20内,从而减小了冷凝水每次掉落的高度,进一步减小冷凝水的滴落噪音。具体地,第二接水结构30设置在集水凹陷111的正下方处。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排水口31为排水通孔。具体地,排水口31可以开设在第二接水结构30的底壁上或者侧壁上,排水孔正对着第一接水结构20的正上方,当第二接水结构30内的冷凝水到达一定量时,冷凝水通过排水孔流入至第一接水结构20。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接水结构20设置在风道部件10的底端,第一接水结构20沿风道部件10的周向部分环绕风道部件10。由于有上述的集水结构11对冷凝水进行汇聚,因此第一接水结构20不必全部环绕在风道部件10的四周,进而减小第一接水结构20在空调器内所占用的空间,从而便于空调器内其他部件的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接水结构20和第二接水结构30均为接水盘结构。
如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接水结构30具有在竖直方向上与第一接水结构20叠置的重叠部32以及在竖直方向上与第一接水结构20错位的错位部33,第二接水结构30的错位部33上设置有安装通孔34,风道装置还包括穿设在安装通孔34内冷媒管路40。具体地,从风道结构的俯视图来看,第二接水结构30的一部分与第一接水结构20重叠,另一部分与第一接水结构20错位。第二接水结构30的错位部33上设置有安装通孔34,冷媒管路40穿设在安装通孔34内,同时冷媒管路40在穿过安装通孔34后与第一接水结构20错位并继续向下延伸。上述的结构使得第二接水结构30能够对冷媒管路40上的冷凝水进行收集。具体地,冷凝水沿着冷媒管路40流动后被收集至第二接水结构30内。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接水结构30既能够起到收集风道部件10上的冷凝水,又能够对与冷媒管路40上的冷凝水进行收集,从而简化空调器内的冷凝水收集结构,减少接水盘的数量,并有利于空调器内其他部件的布置。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风道装置还包括换热器,换热器与冷媒管路40连接。其中,冷媒管路40包括冷媒进管41与冷媒出管42,安装通孔34包括第一安装通孔341和第二安装通孔342,冷媒进管41穿设在第一安装通孔341内,冷媒出管42穿设在第二安装通孔342内。具体地,冷媒进管41用于通入液态冷媒,冷媒出管42用于排出气态冷媒。上述的冷媒进管41和冷媒出管42容易产生冷凝水,因此冷媒进管41和冷媒出管42分别穿过第一安装通孔341和第二安装通孔342,进而使得第二接水结构30能够对冷媒进管41和冷媒出管42上的冷凝水进行收集。
优选地,冷媒进管41和第一安装通孔341之间过盈配合,冷媒出管42和第二安装通孔342之间过盈配合。上述结构能够防止冷凝水从冷媒进管41和第一安装通孔341之间的缝隙,或者从冷媒出管42和第二安装通孔342之间的缝隙流出。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安装通孔34处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套筒35。套筒35可以防止冷凝水在冷媒进管41和第一安装通孔341之间的缝隙,或者在冷媒出管42和第二安装通孔342之间的缝隙聚集。同时套筒35结构也便于冷媒进管41和冷媒出管42的定位和安装,也能够使得冷媒进管41和冷媒出管42能够更加稳定的安装在第二接水结构30上。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根据本申请的空调器的实施例包括风道装置,风道装置为上述的风道装置。本申请的风道装置具有工作噪音小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道部件(10);
第一接水结构(20),所述第一接水结构(20)设置在所述风道部件(10)的外侧壁上;
集水结构(11),设置在所述风道部件(10)的外侧壁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接水结构(20)的上方,所述风道部件(10)上的冷凝水在所述集水结构(11)中聚集后流入至所述第一接水结构(2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结构(11)为倾斜设置的集水板,并且所述集水结构(11)上形成有集水凹陷(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结构(11)包括呈角度的第一斜板段(112)和第二斜板段(113),所述第一斜板段(112)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斜板段(113)的端部互相连接并形成所述集水凹陷(11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结构(11)沿所述风道部件(10)的周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水结构(30),设置在所述风道部件(10)的外侧壁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接水结构(20)和所述集水结构(11)之间,所述第二接水结构(30)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接水结构(30)和所述第一接水结构(20)的排水口(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31)为排水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水结构(20)设置在所述风道部件(10)的底端,所述第一接水结构(20)沿所述风道部件(10)的周向部分环绕所述风道部件(1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水结构(30)具有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接水结构(20)叠置的重叠部(32)以及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接水结构(20)错位的错位部(33),所述第二接水结构(30)的错位部(33)上设置有安装通孔(34),所述风道装置还包括穿设在所述安装通孔(34)内冷媒管路(4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装置还包括:
换热器,与所述冷媒管路(40)连接,其中,所述冷媒管路(40)包括冷媒进管(41)与冷媒出管(42),所述安装通孔(34)包括第一安装通孔(341)和第二安装通孔(342),所述冷媒进管(41)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通孔(341)内,所述冷媒出管(42)穿设在所述第二安装通孔(34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进管(41)和所述第一安装通孔(341)之间过盈配合,所述冷媒出管(42)和所述第二安装通孔(342)之间过盈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通孔(34)处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套筒(35)。
12.一种空调器,包括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装置。
CN201620417842.1U 2016-05-09 2016-05-09 风道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05747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17842.1U CN205747367U (zh) 2016-05-09 2016-05-09 风道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17842.1U CN205747367U (zh) 2016-05-09 2016-05-09 风道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47367U true CN205747367U (zh) 2016-11-30

Family

ID=57370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17842.1U Active CN205747367U (zh) 2016-05-09 2016-05-09 风道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473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05907A (zh) * 2016-05-09 2016-07-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道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05907A (zh) * 2016-05-09 2016-07-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道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5805907B (zh) * 2016-05-09 2018-1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道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07916B (zh) 空调器
CN105805907B (zh) 风道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2792238U (zh) 空调器
CN202928053U (zh) 加湿系统和空调室内机
CN202581603U (zh) 接水盘及包括该接水盘的空调室外机
CN205664540U (zh) 一种空调器用蒸发器冷凝水导流装置
CN103868149B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205747367U (zh) 风道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2679525A (zh) 空调机的积水盘结构
CN107013983A (zh) 制冷设备
CN205641184U (zh) 竖款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3727649B (zh) 一种带辅助水冷装置的风冷式空调机组以及控制方法
JP2010249466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CN204612121U (zh) 接水盘及空调室内机
CN204535023U (zh) 室内机以及空调机
CN207019173U (zh) 制冷设备
CN206847036U (zh) 冷凝水收集装置、换热组件和空调器
CN206399049U (zh) 过冷结构及采用其的空调
CN210267677U (zh) 一种空调用冷凝水盘
CN202853088U (zh) 空调器
CN208154775U (zh) 一种用于风管机的新型接水盘
CN21222723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6973709U (zh) 制冷设备
CN208487692U (zh) 空调设备
CN207585054U (zh) 一种应用于室外机的冷凝水喷淋装置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