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29750U - 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减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减重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729750U CN205729750U CN201620151019.0U CN201620151019U CN205729750U CN 205729750 U CN205729750 U CN 205729750U CN 201620151019 U CN201620151019 U CN 201620151019U CN 205729750 U CN205729750 U CN 2057297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ight
- loss
- reducing device
- backrest
- elev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减重装置,减重装置包括减重柱结构以及安装在减重柱结构上的减重座结构,减重柱结构包括升降装置与立柱,升降装置包括拉力结构和拉力平衡结构,立柱安装在底座上,立柱内安装有可以上下移动的升降块,升降块通过绳索和滑轮与升降装置相连。减重座结构包括支撑座、靠背以及固定杆,支撑座与升降块可分离地连接,靠背垂直地设立在支撑座的一侧,固定杆可滑动地且相对地安装在靠背的两侧,通过升降块升降带动减重座结构升降。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重装置通过升降装置升降减重座结构,达到减重的目的。使用时,患者不但“穿戴”方便,“上架”速度快,而且患者的减重部位有较高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帮助瘫痪患者恢复站立及行走功能的医疗康复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减重装置。
背景技术
中风、脑外伤后偏瘫,脊髓损伤后截瘫、四肢瘫,均因出现步行运动功能障碍和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探索改善患者步行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技术和设备,一直是康复工作者努力研发的方向。
为帮助瘫痪患者尽早开始站立和步行训练,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减重下的跑台步行训练和减重下的步行康复机器人训练。其减重方式是通过减重带(即骨盆吊带和胸部绑带),吊绑住瘫痪患者的骨盆和胸部,电机或气泵提供减重动力。骨盆吊带负责减重,胸部绑带用于稳定躯干。其缺点如下:①布质骨盆吊带呈紧缩式吊斗型,因需支撑整个体重而使大腿根部相当不舒服;②步行时骨盆晃动大,与正常骨盆运动轨迹有差距;③使用时减重带“穿戴”麻烦,“上架”费时。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研发一种“穿戴”方便、“上架”时间短、穿戴后舒适度高的用于康复训练的减重装置。
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减重装置,包括底座,设立在底座上的减重柱结构以及安装在减重柱结构上的减重座结构,减重柱结构包括升降装置与立柱,升降装置包括拉力结构和拉力平衡结构,立柱安装在底座上,立柱内安装有可以上下移动的升降块,升降装置为绳索滑轮装置,升降块与升降装置相连以通过升降装置带动升降,升降块通过一第一旋转自锁关节连有减重臂,减重座结构包括支撑座、靠背以及固定杆,升降块通过减重臂可分离地连接支撑座,靠背设立在支撑座的一侧,固定杆可滑动地且相对地安装在靠背的两侧,通过升降块升降带动减重座结构升降。
进一步地,所述减重臂通过所述第一旋转自锁关节可转动地连接在升降块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减重臂上设置有插销,插销可自锁地插置在靠背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包括座体底板、座体顶板以及固接在座体底板与座体顶板之间的支撑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减重座结构包括固定带,固定带为两根,分别固接在座体顶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靠背包括靠背底座以及可升降地套设在靠背底座内的靠背升降板,所述固定杆安装在靠背升降板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第二旋转自锁关节,使得固定杆在水平位固定或者向下垂放后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减重装置还包括减重轮椅,减重轮椅的座板上开设有与支撑座匹配的一座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减重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开设有二固定孔,用以卡位轮椅的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拉力结构和拉力平衡结构,所述拉力平衡机构包括固定顶壁、二导向杆、滑板、二弹簧、顶推板、拉力平衡顶推缸、若干滑轮以及绳索,二导向杆垂直地固设在固定顶壁的底面,滑板与顶推板分别可滑动地套设在二导向杆上且与固定顶壁平行,滑板位于顶推板的下方,二弹簧分别套设在二导向杆上,且抵持在滑板与顶推板之间,拉力平衡顶推缸安装在固定顶壁的底面且顶推缸的活塞杆朝下与顶推板连接,滑轮为若干个,包括设置在顶壁底面的定滑轮与设置在滑板上的动滑轮,绳索一端连接至升降块上,另一端依次绕经每一动、定滑轮后,最后通过拉力结构上的动滑轮,固接至固定顶壁上,拉力结构包括拉力顶推缸和动滑轮,拉力顶推缸安装在固定顶壁的底面且顶推缸的活塞杆朝下与动滑轮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重装置通过升降装置升降减重座结构,达到减重的目的。使用时,患者不但“穿戴”方便,“上架”速度快,而且患者减重部位有较高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对应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康复训练的减重装置的立体图(减重轮椅未示出);
图2为图1所示的减重装置的减重座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减重座结构安装在减重轮椅上的立体图;
图4为减重装置的升降装置的拉力结构和拉力平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而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且,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可以替换,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减重装置,包括底座1、设立在底座1上的减重柱结构以及安装在减重柱结构上的减重座结构。
减重柱结构包括升降装置21、立柱22、升降块23、第一旋转自锁关节24以及减重臂25。升降装置21与立柱22相邻且垂直地设立在底座1上,立柱22采用中空管体,其内有升降块23,其外周面上沿轴向开设有滑槽221,升降块23的侧端可滑动地设置在立柱22的滑槽221内,升降块23还通过第一旋转自锁关节24连有减重臂25。升降装置21包括拉力平衡机构211以及拉力结构212。
请参阅图4,拉力平衡机构211包括固定顶壁2111、二导向杆2112、滑板2113、二弹簧2114、顶推板2115、拉力平衡顶推缸2116、若干滑轮以及绳索,二导向杆2112垂直地固设在固定顶壁2111的底面,滑板2113与顶推板2115分别可滑动地套设在二导向杆2112上且与固定顶壁2111平行,滑板2113位于顶推板2115的下方,二弹簧2114分别套设在二导向杆2112上,且抵持在滑板2113与顶推板2115之间,拉力平衡顶推缸2116安装在固定顶壁2111的底面且顶推缸的活塞杆朝下与顶推板2115连接,滑轮为若干个,包括设置在顶壁底面的定滑轮2117与设置在滑板上的动滑轮2118,绳索2119一端连接至升降块23上,另一端依次绕经每一动、定滑轮后,最后通过拉力结构212上的动滑轮2122,固接至固定顶壁2111上。拉力结构212包括拉力顶推缸2121和动滑轮2122,拉力顶推缸2121安装在固定顶壁2111的底面且顶推缸的活塞杆朝下与动滑轮2122连接。本实施例中,在顶壁2111底面固接有两个定滑轮2117,位于导向杆2112与拉力平衡顶推缸2116之间,滑板2113上设置有两个动滑轮2118。拉力顶推缸2121的末端设置有一定滑轮2122。如此,由于绳索2119的长度相对固定,通过拉力顶推缸2121向下推顶动滑轮2122,对绳索2119形成拉力,带动升降块23上升,实施减重。步行运动时骨盆有一定上下起伏。为在骨盆上下起伏状态下提供一个均匀的减重拉力,设置一个所述的拉力平衡结构211。拉力平衡结构211的工作原理,主要通过二导向杆2112、滑板2113、二弹簧2114和顶推板2115,根据步行时骨盆的上下起伏情况,动态调整二动滑轮2118与二定滑轮2117的距离,从而提供一个恒定的减重力量。另外,因绳索2119长度相对固定,可以通过拉力平衡顶推缸2116的伸缩,调整二弹簧2114的弹力,来控制这种拉力平衡的调整幅度,具体地,当拉力平衡顶推缸2116伸长,向下顶推顶推板2115,顶推板2115和滑板2113的相对距离缩短,二弹簧2114被压缩和弹力增加,二动滑轮2118与二定滑轮2117的调整距离减少,此时可以满足步行时骨盆起伏比较小的患者。反之亦然。
请参阅图1,减重臂25通过第一旋转自锁关节24连接在升降块23的一端。减重臂25包括转轴段251以及垂直连接在转轴段底端的侧伸段252。转轴段251的顶端通过旋转自锁关节24连接在升降块23上,转轴段251(可在转动任意角度后)在减重工作位通过旋转自锁关节自锁,或者需转动时解除自锁关节的锁定后转动。侧伸段252相对连接转轴段251的一端形成有插销253,插销253在水平面内与侧伸段252垂直,用以插接至减重座结构。
请参阅图2,减重座结构包括支撑座31、靠背32、固定杆33以及固定带34。支撑座31用以供患者坐置,支撑座31包括座体底板311、座体顶板312以及固接在座体底板311与座体顶板312之间的支撑弹簧313,通过设置支撑弹簧313使得支撑座31具有弹性。本实施例中,支撑座31轮廓呈自行车车座外形,座体底板311与座体顶板312均大致呈三角形板体。靠背32垂直地连接在支撑座31的外侧,以供患者背部抵靠。靠背32包括靠背底座321以及靠背升降板322,靠背底座321上沿竖立方向设有导槽,靠背底座321背面(即相对于倚靠面)开设有套设孔,套设孔用以供所述减重臂25的插销253插入。靠背32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套设孔孔内的锁持结构,通过孔锁持结构锁持插销253,可稳定连接减重臂25至靠背底座321上,在需要退出插销253时,解除套设孔内锁持结构的锁持即可。靠背升降板322可升降地套入在靠背底座321的导槽内。靠背32还包括用以驱动靠背升降板322升降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靠背底座321上的驱动按钮323,通过操作驱动按钮323,可以调节靠背升降板322的升降。在患者坐置在支撑座31上后,固定杆33用于固定患者的身躯。固定杆33为两根,为圆弧形杆,两根固定杆33可滑动地且相对地安装在靠背升降板322的两侧。具体地,固定杆可通过丝杆结构安装在靠背升降板322内,并且设有控制丝杆结构动作的控制按钮331,通过按压按钮331,二固定杆33可相对远离或靠近。此外,固定杆33上设置有第二旋转自锁关节(图未示),使得固定杆33可以在水平位固定或者向下垂放后固定,即通过第二旋转自锁关节实现“下垂”,或者通过第二旋转自锁关节的自锁功能固定在“水平”的工作位。固定带34固接在座体顶板312上,为两根,用于在患者坐置后系紧固定患者的大腿部。
减重柱结构通过其减重臂25插置在减重座结构的套设孔内后,从而可以带动减重座结构升降。当患者需要减重时,首先通过升降装置21拉力结构和拉力平衡结构驱动升降块23下降,带动减重臂25和支撑座31整体地下降,然后患者坐置至支撑座31上,根据患者瘫痪的程度调节靠背32的高度,根据患者的胖瘦调整二固定杆33的距离以及将固定带34系紧,将患者在支撑座31上坐置稳定,最后上升升降块23,带动整个减重座结构上升至预设患者进行步行康复训练所需的高度,实现对患者减重,帮助患者进行步行康复训练。
此外,为了便于患者坐置至支撑座31上和便于系紧固定带34,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用于康复训练的减重装置进一步包括减重轮椅40,用以配合减重座结构。减重轮椅40包括座板41以及设立在座板41两角处且位于靠背侧的两推杆42。座板41上开设有与支撑座31匹配的一座孔。减重座结构安装在减重轮椅40上时,支撑座31应置入座孔内,且支撑座31座体顶板312表面与轮椅40的座板表面平齐,靠背32位于两推杆42之间,固定杆33通过其旋转自锁关节而处于“下垂”状态。进一步地,支撑座31在置入座孔内后带有自锁功能,可稳定地锁定在座孔内,此时减重座结构的靠背32即是轮椅的后靠背。
在患者坐置至减重轮椅40上后,可调节靠背32的高度、二固定杆33的距离以及将固定带34系紧患者大腿部。然后将减重轮椅40推送至底座1上,并经底座1上开设的二固定孔11卡位轮椅的滚轮。减重柱结构的减重臂25的插销253插入减重座结构靠背上的套设孔内,解除支撑座31与减重轮椅座体上座孔的锁持,通过升降装置21带动减重座结构升降,即可将减重座结构上升至预设的高度,如此托举患者实现对患者的减重,帮助患者步行康复训练。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重装置通过升降装置升降减重座结构和通过减重轮椅帮助,患者“穿戴”方便,“上架”速度快,另外,通过因减重座结构像自行车座一样,可从患者臀部下面托起患者,提高了减重作用时患者身体的舒适度,并且不易晃动,有利于规范的康复训练。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减重装置,包括底座(1),设立在底座(1)上的减重柱结构以及安装在减重柱结构上的减重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减重柱结构包括升降装置(21)与立柱(22),升降装置(21)包括拉力结构(212)和拉力平衡结构(211),立柱(22)安装在底座(1)上,立柱(22)内安装有可以上下移动的升降块(23),升降装置(21)为绳索滑轮装置,升降块(23)与升降装置(21)相连以通过升降装置(21)带动升降,升降块(23)通过一第一旋转自锁关节(24)连有减重臂(25),减重座结构包括支撑座(31)、靠背(32)以及固定杆(33),升降块(23)通过减重臂(25)可分离地连接支撑座(31),靠背(32)设立在支撑座(31)的一侧,固定杆(33)可滑动地且相对地安装在靠背(32)的两侧,通过升降块(23)升降从而带动减重座结构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臂(25)通过所述第一旋转自锁关节(24)可转动地连接在升降块(23)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臂(25)上设置有插销(253),插销(253)可自锁地插置在靠背(3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31)包括座体底板(311)、座体顶板(312)以及固接在座体底板(311)与座体顶板(312)之间的支撑弹簧(3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座结构包括固定带(34),固定带(34)为两根,分别固接在座体顶板(3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32)包括靠背底座(321)以及可升降地套设在靠背底座(321)内的靠背升降板(322),所述固定杆(33)安装在靠背升降板(322)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33)上设置有第二旋转自锁关节,使得固定杆(33)在水平位固定或者向下垂放后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重轮椅(40),减重轮椅的座板(41)上开设有与支撑座(31)匹配的一座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上开设有二固定孔(11),用以卡位轮椅(40)的滚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拉力结构和拉力平衡结构,所述拉力平衡结构(211)包括固定顶壁(2111)、二导向杆(2112)、滑板(2113)、二弹簧(2114)、顶推板(2115)、拉力平衡顶推缸(2116)、若干滑轮以及绳索,二导向杆(2112)垂直地固设在固定顶壁(2111)的底面,滑板(2113)与顶推板(2115)分别可滑动地套设在二导向杆(2112)上且与固定顶壁(2111)平行,滑板(2113)位于顶推板(2115)的下方,二弹簧(2114)分别套设在二导向杆(2112)上,且抵持在滑板(2113)与顶推板(2115)之间,拉力平衡顶推缸(2116)安装在固定顶壁(2111)的底面且顶推缸的活塞杆朝下与顶推板(2115)连接,滑轮为若干个,包括设置在顶壁(2111)底面的定滑轮(2117)与设置在滑板(2113)上的动滑轮(2118),绳索(2119)一端连接至升降块(23)上,另一端依次绕经每一动、定滑轮后,最后通过拉力结构(212)上的动滑轮(2122),固接至固定顶壁(2111)上,拉力结构(212)包括 拉力顶推缸(2121)和动滑轮(2122),拉力顶推缸(2121)安装在固定顶壁的底面且顶推缸的活塞杆朝下与动滑轮(2122)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51019.0U CN205729750U (zh) | 2016-02-29 | 2016-02-29 | 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减重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51019.0U CN205729750U (zh) | 2016-02-29 | 2016-02-29 | 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减重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729750U true CN205729750U (zh) | 2016-11-30 |
Family
ID=57374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151019.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729750U (zh) | 2016-02-29 | 2016-02-29 | 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减重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72975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40744A (zh) * | 2016-02-29 | 2016-06-08 | 王俊华 | 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减重装置 |
CN110507516A (zh) * | 2019-08-06 | 2019-11-29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恒力人体悬吊系统 |
-
2016
- 2016-02-29 CN CN201620151019.0U patent/CN205729750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40744A (zh) * | 2016-02-29 | 2016-06-08 | 王俊华 | 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减重装置 |
CN105640744B (zh) * | 2016-02-29 | 2017-10-31 | 王俊华 | 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减重装置 |
CN110507516A (zh) * | 2019-08-06 | 2019-11-29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恒力人体悬吊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317141B2 (ja) | 下肢筋力トレーニング装置 | |
KR101518197B1 (ko) | 웨이트 운동기구 | |
CN210021019U (zh) | 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设备 | |
CN209611466U (zh) | 脊柱侧凸三维矫正治疗仪 | |
CN106236422B (zh) | 一种站立康复轮椅车 | |
CN209752070U (zh) | 一种新型腿部康复训练装置 | |
CN101574298A (zh) | 悬挂摇摆器式按摩牵引健身器 | |
CN205729750U (zh) | 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减重装置 | |
CN105640744B (zh) | 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减重装置 | |
CN201290855Y (zh) | 门框型助行器 | |
CN214860992U (zh) | 一种反手下拉训练器 | |
EP1587587A1 (en) | Chair type exercise apparatus | |
CN112451193A (zh) | 一种术后的康复训练装置 | |
CN114569399B (zh) | 一种康复训练系统用儿童悬吊装置 | |
CN111888125B (zh) | 一种辅助病人下肢康复训练的护理床 | |
CN215962023U (zh) | 一种精神科治疗用肢体康复装置 | |
US20220072364A1 (en) | Adaptive exercise apparatus | |
CN209004468U (zh) | 一种医疗骨外科康复可收纳式恢复装置 | |
CN209220614U (zh) | 一种多功能矫正椅 | |
CN201253321Y (zh) | 悬挂摇摆器式按摩牵引健身器 | |
CN112121356A (zh) | 一种用于小区的仰卧起坐训练器 | |
CN110464609A (zh) | 多功能助老装置 | |
CN110037899A (zh) | 一种便于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助行器械 | |
CN219423660U (zh) | 蹬腿健身器 | |
CN217744946U (zh) | 一种拉伸理疗椅腰椎拉伸驱动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031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