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25734U - 一种多通道收发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通道收发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25734U
CN205725734U CN201620253419.2U CN201620253419U CN205725734U CN 205725734 U CN205725734 U CN 205725734U CN 201620253419 U CN201620253419 U CN 201620253419U CN 205725734 U CN205725734 U CN 2057257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frequency
signal
broadband
rece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5341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圣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Rdw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Rdw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Rdw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Rdw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5341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257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257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257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频信道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通过三维集成的方式实现微小型化设计的多通道收发组件,包括两个6通道窄带接收模块、宽带发射模块、宽带接收模块、窄带接收中频模块、电源控制模块、本振模块和时钟信号模块;整体呈三层结构,其中上层包括实现Ku频段到275MHz的两个6通道窄带接收模块和窄带接收中频模块;中间层包括电源控制模块;下层包括实现两次变频的宽带发射模块和宽带接收模块、时钟信号模块。各层之间电源及低频信号通过连接器互连,射频信号通过绝缘子互连。本申请整体外形小;本申请产品内部空间三层互连,模块及PCB板较多,因此复杂度较高,集成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多通道收发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频信道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通过三维集成的方式实现微小型化设计的多通道收发组件。
背景技术
变频信道是无线电通信、雷达系统的关键部分。为满足弹载、机载等使用环境的要求,在满足系统性能指标要求的情况下还必须满足其特殊的安装和使用环境。变频信道通常包括一路接收、一路发射以及一路本振源。接收通道通过低噪声放大器将信号放大后直接变频到中频,在通过滤波器提取需要的信号;发射通道个中频信号直接变频到射频信号,然后通过滤波放大后输出;传统方式下的变频信道采用混合集成的方式完成电路实施。
面对目前各通信及雷达平台对变频信道的体积、外形要求逐步严苛后,传统方式的弊端组件显露,其缺陷主要有以下两点:
1、采用混合集成方式实现的变频信道,器件按照直线进行排列,且无源滤波器采用分离的器件进行,导致整个体积庞大,无法与平台的气动性能联合考虑;
2、采用传统的一收一发的模式,集成度低,电路组装复杂,导致工艺要求高,且批量生产一致性差。
如专利申请号为 CN200720174672.X,申请日:2007-08-21,公开号为:CN201087947,公开日:2008-07-16,名称为“多通道数字上变频系统头”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通道数字上变频系统,包括通道数据输出端口、第一级内插滤波器组、多通道NCO产生模块、第一级复数调制和信号累加处理模块、第二级内插滤波器组、第二级复数调制处理模块、第三级正交调制处理模块、增益调节模块、本振抑制模块,所述通道数据输出端口顺序通过第一级内插滤波器组、第一级复数调制和信号累加处理模块、第二级内插滤波器组、第二级复数调制处理模块、第三级正交调制处理模块、增益调节模块与本振抑制模块信号输入端口连接,所述多通道NCO产生模块输出端口与第一级复数调制和累加处理模块信号输入端口连接。
上述专利虽然也能实现多通道的信号变频,但是整体外形较大、功耗较高,集成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现在特别提出一种多通道收发组件。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通道收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6通道窄带接收模块、宽带发射模块、宽带接收模块、窄带接收中频模块、电源控制模块、本振模块和时钟信号模块;整体呈三层结构,其中上层包括实现Ku频段到275MHz的两个6通道窄带接收模块和窄带接收中频模块;中间层包括电源控制模块;下层包括实现两次变频的宽带发射模块和宽带接收模块、时钟信号模块。各层之间电源及低频信号通过连接器互连,射频信号通过绝缘子互连。
所述三层结构互连通过LTCC小模块实现,将放在同一水平面的多个芯片或器件分解到空间上垂直的多个水平面上,把印有电路图形的平面电路,通过层间垂直互联向Z向拓展为三维电路的生瓷片叠层。
还包括有参考源模块和收发本振模块,所述参考源模块是1个独立晶振,所述收发本振模块是2个独立PCB板。
所述6通道窄带接收模块包括芯片和腔体,所述本振模块包括1个PCB板,所述窄带接收中频模块包括PCB板;所述宽带发射模块、宽带接收模块均包括腔体,所述时钟信号模块包括PCB板;所述6通道窄带接收模块具体包括低噪放、混频器、驱动放大器和滤波器;所述宽带发射模块具体包括低噪放、温补衰减器、混频器、驱动放大器和滤波器;所述窄带接收中频模块具体包括低噪放、温补衰减器、混频器、驱动放大器和滤波器;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包括DCDC、LDO和稳压器;所述本振模块包括单片机、鉴相器、VCO和运放;所述时钟信号模块包括放大器、信号发生器和功分器
所述滤波器为无源滤波器,包括信号输入端口、输出端口、电感和电容,其中一个电感和一个电容并联形成第一组,一个电感和一个电容并联形成第二组,两组并联后的电感和电容再相互串联,在两组之间还设置有电感,该电感接地,第一组和信号输入端口之间设置有电感,该电感接地,第二组和输出端口之间设置有电感,该电感接地。
所述宽带接收模块、宽带发射模块和6通道窄带接收模块均为二次变频结构。
所述宽带接收模块采用跳变的本振频率11550MHz~12050MHz将输入的宽带接收信号变频至一固定的中频载波频率4.2GHz,再直接解调至基带,基带频率是0中频,带宽300MHz;宽带接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口通过微带线实现耦合,以增加弱耦合的方式实现通道校准功能。
所述6通道窄带接收模块采用跳变的本振频率11550MHz~12050MHz将信号下变频至固定的一中频载波频率4.2GHz,再采用固定的二本振频率3.925GHz将信号下变频至275MHz滤波后输出。
所述宽带发射通道采用固定的1825MHz本振将输入的275MHz信号上变频到2.1GHz频率后再次倍频产生4.2GHz中频;采用跳变的二本振频率11550MHz~12050MHz与4.2GHz中频混频,输出激励信号。
所述时钟信号模块选用100MHz晶振,晶振功分后作为本振模块参考和时钟信号源参考。
所述宽带接收模块和6通道窄带接收模块均采用LTCC技术进行组件整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信号输入给6通道接收模块,经过放大、滤波和变频后输出给窄带中频模块,并且经过放大、混频、放大、滤波后再输出;本振模块为 6通道接收模块提供一本振信号进行变频,同时为窄带中频模块提供二本振信号进行变频。
输入一个中频信号给宽带发射模块,由宽带发射模块对其进行放大、混频、倍频、混频、滤波、放大再输出。
宽带接收模块接收一个射频信号,对其进行放大、滤波、混频在放大、混频、滤波、放大输出。
所述参考源包括一本振、二本振、时钟信号的产生器
收发本振即为二本振和一本振。
时钟信号分配模块对晶振输入的信号进行分配,从而产生各种时钟信号。
所述宽带发射模块与宽带接收模块相互独立。具体而言是在硬件空间上增加隔条以实现独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申请整体外形也小;本申请产品内部空间三层互连,模块及PCB板较多,因此复杂度较高,集成度高。
2、本身请采用数字处理方式,在数字处理方式上更符合信号处理等相关技术处理;采用模拟接收方式进行信号接收放大处理,由于模块及通道较多,所以功耗相对较小;宽带接收模块、窄带接收模块均采用LTCC工艺实现模块的纵向尺寸压缩,降低组装难度的同时提高可靠性。
3、将本振信号源以及时钟信号集成在组件内部降低系统的空间尺寸,实现整体结构小型化。
4、本实用新型由窄带本振模块、宽带收发时钟控制板、12通道窄带接收板、供电板组成。整个组件结构紧凑,在289mm*120mm*35mm空间内分三层结构来实现,其中上层主要包括窄带接收12个通道的Ku频段到275MHz的变频模块;中间层包括电源模块,下层为宽带收发时钟控制板,包括宽带收发2个通道的两次变频、各个参考时钟及控制。
4、该变频信道将多路收发通道统一考虑,采用三维集成与模块化设计结合的方式实现小型化设计,较传统方式设计的多通道变频信道体积缩小25%~40%。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LC滤波器属于无源滤波器,不需要提供电源,方便调试,结构简单,投资少,运行可靠性高;成本低,而且能够针对杂散信号进行调节抑制,抑制度很高,可达40 分贝;带内平坦度更好同时插损低,在1G的插损可达0.5分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滤波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6通道窄带接收模块1,宽带发射模块2,宽带接收模块3,窄带接收中频模块4,电源控制模块5,本振模块6,时钟信号模块7,参考源模块8,收发本振模块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多通道收发组件包括两个6通道窄带接收模块1、宽带发射模块2、宽带接收模块3、窄带接收中频模块4、电源控制模块5、本振模块6和时钟信号模块7;整体呈三层结构,其中上层包括实现Ku频段到275MHz的两个6通道窄带接收模块1和窄带接收中频模块4;中间层包括电源控制模块5;下层包括实现两次变频的宽带发射模块2和宽带接收模块3、时钟信号模块7,各层之间电源及低频信号通过连接器互连,射频信号通过绝缘子互连。
所述三层结构互连通过LTCC小模块实现,将放在同一水平面的多个芯片或器件分解到空间上垂直的多个水平面上,把印有电路图形的平面电路,通过层间垂直互联向Z向拓展为三维电路的生瓷片叠层。
LTCC技术是将低温烧结陶瓷粉制成厚度精确而且致密的生瓷带,在生瓷带上利用激光打孔,精密导体浆料印刷等工艺制成的所需要的电路图形,并将多个被动组件如滤波器,电阻等埋入多层陶瓷基板中,然后叠压在一起,在其表面上可以贴装IC和有源器件,制成无源有源的功能模块。能够做到尺寸压缩是因为LTCC能做到很多层,每层厚度很薄,能够做到0.01-0.1mm不等的厚度,而普通PCB板一层介质厚度通常为0.254,0.127等,相对LTCC很厚,所以LTCC 总体厚度能够压缩很多。
信号输入给6通道接收模块,经过放大、滤波和变频后输出给窄带中频模块,并且经过放大、混频、放大、滤波后再输出;本振模块6为 6通道接收模块提供一本振信号进行变频,同时为窄带中频模块提供二本振信号进行变频。
本申请采用数字处理方式,在数字处理方式上更符合信号处理等相关技术处理;采用模拟接收方式进行信号接收放大处理,由于模块及通道较多,所以功耗相对较小;整体外形也小;本申请产品内部空间三层互连,模块及PCB板较多,因此复杂度较高,集成度高。
实施例2
一种多通道收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6通道窄带接收模块1、宽带发射模块2、宽带接收模块3、窄带接收中频模块4、电源控制模块5、本振模块6和时钟信号模块7;整体呈三层结构,其中上层包括实现Ku频段到275MHz的两个6通道窄带接收模块1和窄带接收中频模块4;中间层包括电源控制模块5;下层包括实现两次变频的宽带发射模块2和宽带接收模块3、时钟信号模块7。各层之间电源及低频信号通过连接器互连,射频信号通过绝缘子互连。
所述三层结构互连通过LTCC小模块实现,将放在同一水平面的多个芯片或器件分解到空间上垂直的多个水平面上,把印有电路图形的平面电路,通过层间垂直互联向Z向拓展为三维电路的生瓷片叠层。
LTCC技术是将低温烧结陶瓷粉制成厚度精确而且致密的生瓷带,在生瓷带上利用激光打孔,精密导体浆料印刷等工艺制成的所需要的电路图形,并将多个被动组件如滤波器,电阻等埋入多层陶瓷基板中,然后叠压在一起,在其表面上可以贴装IC和有源器件,制成无源有源的功能模块。能够做到尺寸压缩是因为LTCC能做到很多层,每层厚度很薄,能够做到0.01-0.1mm不等的厚度,而普通PCB板一层介质厚度通常为0.254,0.127等,相对LTCC很厚,所以LTCC 总体厚度能够压缩很多。
还包括有参考源模块8和收发本振模块9,所述参考源模块8是1个独立晶振,所述收发本振模块9是2个独立PCB板。
所述6通道窄带接收模块1包括芯片和腔体,所述本振模块6包括1个PCB板,所述窄带接收中频模块4包括PCB板;所述宽带发射模块2、宽带接收模块3均包括腔体,所述时钟信号模块7包括PCB板;所述6通道窄带接收模块1具体包括低噪放、混频器、驱动放大器和滤波器;所述宽带发射模块2具体包括低噪放、温补衰减器、混频器、驱动放大器和滤波器;所述窄带接收中频模块4具体包括低噪放、温补衰减器、混频器、驱动放大器和滤波器;所述电源控制模块5包括DCDC、LDO和稳压器;所述本振模块6包括单片机、鉴相器、VCO和运放;所述时钟信号模块7包括放大器、信号发生器和功分器
所述滤波器为无源滤波器,包括信号输入端口、输出端口、电感和电容,其中一个电感和一个电容并联形成第一组,一个电感和一个电容并联形成第二组,两组并联后的电感和电容再相互串联,在两组之间还设置有电感,该电感接地,第一组和信号输入端口之间设置有电感,该电感接地,第二组和输出端口之间设置有电感,该电感接地。
图2中标号L1,L2,L3,L4,L5为绕线电感,C1,C2为陶瓷电容。L1和C1形成并联谐振,提供零点,对带外信号进行抑制,同理,L2和C2进一步对带外信号进行抑制,电感L3,L4,L5配合L1,C1,L2,C2调节信号带内平坦度及信号带宽。此滤波器的电感电容封装均为0603,整个滤波器尺寸较小,如图2所示,IN为信号输入端口,用微带线与外部电路进行连接,OUT为输出端口,为微带线进行输出到终端SMA接头。
所述宽带接收模块3、宽带发射模块2和6通道窄带接收模块1均为二次变频结构。
所述宽带接收模块3采用跳变的本振频率11550MHz~12050MHz将输入的宽带接收信号变频至一固定的中频载波频率4.2GHz,再直接解调至基带,基带频率是0中频,带宽300MHz;宽带接收模块3的信号输入端口通过微带线实现耦合,以增加弱耦合的方式实现通道校准功能。
所述6通道窄带接收模块1采用跳变的本振频率11550MHz~12050MHz将信号下变频至固定的一中频载波频率4.2GHz,再采用固定的二本振频率3.925GHz将信号下变频至275MHz滤波后输出。
所述宽带发射通道采用固定的1825MHz本振将输入的275MHz信号上变频到2.1GHz频率后再次倍频产生4.2GHz中频;采用跳变的二本振频率11550MHz~12050MHz与4.2GHz中频混频,输出激励信号。
所述时钟信号模块7选用100MHz晶振,晶振功分后作为本振模块6参考和时钟信号源参考。
所述宽带接收模块3和6通道窄带接收模块1均采用LTCC技术进行组件整合。
信号输入给6通道接收模块,经过放大、滤波和变频后输出给窄带中频模块,并且经过放大、混频、放大、滤波后再输出;本振模块6为 6通道接收模块提供一本振信号进行变频,同时为窄带中频模块提供二本振信号进行变频。
输入一个中频信号给宽带发射模块2,由宽带发射模块2对其进行放大、混频、倍频、混频、滤波、放大再输出。
宽带接收模块3接收一个射频信号,对其进行放大、滤波、混频在放大、混频、滤波、放大输出。
所述参考源包括一本振、二本振、时钟信号的产生器
收发本振即为二本振和一本振。
时钟信号分配模块对晶振输入的信号进行分配,从而产生各种时钟信号。
所述宽带发射模块2与宽带接收模块3相互独立。具体而言是在硬件空间上增加隔条以实现独立。
本申请采用数字处理方式,在数字处理方式上更符合信号处理等相关技术处理;采用模拟接收方式进行信号接收放大处理,由于模块及通道较多,所以功耗相对较小;整体外形也小;本申请产品内部空间三层互连,模块及PCB板较多,因此复杂度较高,集成度高。
宽带接收模块3、窄带接收模块均采用LTCC工艺实现模块的纵向尺寸压缩,降低组装难度的同时提高可靠性。将本振信号源以及时钟信号集成在组件内部降低系统的空间尺寸,实现整体结构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由窄带本振模块6、宽带收发时钟控制板、12通道窄带接收板、供电板组成。整个组件结构紧凑,在289mm*120mm*35mm空间内分三层结构来实现,其中上层主要包括窄带接收12个通道的Ku频段到275MHz的变频模块;中间层包括电源模块,下层为宽带收发时钟控制板,包括宽带收发2个通道的两次变频、各个参考时钟及控制。
该变频信道将多路收发通道统一考虑,采用三维集成与模块化设计结合的方式实现小型化设计,较传统方式设计的多通道变频信道体积缩小25%~40%。本实用新型采用的LC滤波器属于无源滤波器,不需要提供电源,方便调试,结构简单,投资少,运行可靠性高;成本低,而且能够针对杂散信号进行调节抑制,抑制度很高,可达40 分贝;带内平坦度更好同时插损低,在1G的插损可达0.5分贝。

Claims (10)

1.一种多通道收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6通道窄带接收模块(1)、宽带发射模块(2)、宽带接收模块(3)、窄带接收中频模块(4)、电源控制模块(5)、本振模块(6)和时钟信号模块(7);整体呈三层结构,其中上层包括实现Ku频段到275MHz的两个6通道窄带接收模块(1)和窄带接收中频模块(4);中间层包括电源控制模块(5);下层包括实现两次变频的宽带发射模块(2)和宽带接收模块(3)、时钟信号模块(7),各层之间电源及低频信号通过连接器互连,射频信号通过绝缘子互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通道收发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参考源模块(8)和收发本振模块(9),所述参考源模块(8)是1个独立晶振,所述收发本振模块(9)是2个独立PCB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通道收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6通道窄带接收模块(1)包括芯片和腔体,所述本振模块(6)包括1个PCB板,所述窄带接收中频模块(4)包括PCB板;所述宽带发射模块(2)、宽带接收模块(3)均包括腔体,所述时钟信号模块(7)包括PCB板;所述6通道窄带接收模块(1)具体包括低噪放、混频器、驱动放大器和滤波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通道收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带发射模块(2)包括低噪放、温补衰减器、混频器、驱动放大器和滤波器;所述窄带接收中频模块(4)包括低噪放、温补衰减器、混频器、驱动放大器和滤波器;所述电源控制模块(5)包括DCDC、LDO和稳压器;所述本振模块(6)包括单片机、鉴相器、VCO和运放;所述时钟信号模块(7)包括放大器、信号发生器和功分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通道收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为无源滤波器,包括信号输入端口、输出端口、电感和电容,其中一个电感和一个电容并联形成第一组,一个电感和一个电容并联形成第二组,两组并联后的电感和电容再相互串联,在两组之间还设置有电感,该电感接地,第一组和信号输入端口之间设置有电感,该电感接地,第二组和输出端口之间设置有电感,该电感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通道收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带接收模块(3)、宽带发射模块(2)和6通道窄带接收模块(1)均为二次变频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通道收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带接收模块(3)采用跳变的本振频率11550MHz~12050MHz将输入的宽带接收信号变频至一固定的中频载波频率4.2GHz,再直接解调至基带,基带频率是0中频,带宽300MHz;宽带接收模块(3)的信号输入端口通过微带线实现耦合,以增加弱耦合的方式实现通道校准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通道收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6通道窄带接收模块(1)采用跳变的本振频率11550MHz~12050MHz将信号下变频至固定的一中频载波频率4.2GHz,再采用固定的二本振频率3.925GHz将信号下变频至275MHz滤波后输出。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通道收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带发射通道采用固定的1825MHz本振将输入的275MHz信号上变频到2.1GHz频率后再次倍频产生4.2GHz中频;采用跳变的二本振频率11550MHz~12050MHz与4.2GHz中频混频,输出激励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通道收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钟信号模块(7)选用100MHz晶振,晶振功分后作为本振模块(6)参考和时钟信号源参考;所述宽带接收模块(3)和6通道窄带接收模块(1)均采用LTCC技术进行组件整合。
CN201620253419.2U 2016-03-30 2016-03-30 一种多通道收发组件 Active CN2057257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53419.2U CN205725734U (zh) 2016-03-30 2016-03-30 一种多通道收发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53419.2U CN205725734U (zh) 2016-03-30 2016-03-30 一种多通道收发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25734U true CN205725734U (zh) 2016-11-23

Family

ID=57311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53419.2U Active CN205725734U (zh) 2016-03-30 2016-03-30 一种多通道收发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25734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3534A (zh) * 2016-03-30 2016-07-06 成都瑞迪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收发组件
CN106603091A (zh) * 2017-01-20 2017-04-26 成都瑞迪威科技有限公司 毫米波16通道收发变频信道组件
CN109120302A (zh) * 2018-10-12 2019-01-01 南京屹信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化ku频段ODU模块
CN109861708A (zh) * 2018-10-24 2019-06-07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一种超小型化高隔离度的Ku波段八通道接收机
CN109873655A (zh) * 2019-02-18 2019-06-11 西安茂德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微波收发通道组件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3534A (zh) * 2016-03-30 2016-07-06 成都瑞迪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收发组件
CN106603091A (zh) * 2017-01-20 2017-04-26 成都瑞迪威科技有限公司 毫米波16通道收发变频信道组件
CN106603091B (zh) * 2017-01-20 2022-11-01 成都瑞迪威科技有限公司 毫米波16通道收发变频信道组件
CN109120302A (zh) * 2018-10-12 2019-01-01 南京屹信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化ku频段ODU模块
CN109120302B (zh) * 2018-10-12 2024-01-30 南京屹信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化ku频段ODU模块
CN109861708A (zh) * 2018-10-24 2019-06-07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一种超小型化高隔离度的Ku波段八通道接收机
CN109873655A (zh) * 2019-02-18 2019-06-11 西安茂德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微波收发通道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25734U (zh) 一种多通道收发组件
CN105743534B (zh) 一种多通道收发组件
US11682649B2 (en) Radio frequency modules
CN106603091B (zh) 毫米波16通道收发变频信道组件
CN1652333B (zh) 高频电路模块
CN109194360B (zh) 一种16通道数字多波束收发前端组件
CN104332413A (zh) 一体化集成t/r组件芯片的3d组装方法
CN107888273A (zh) 一种中继终端射频通道
CN106230465A (zh) 毫米波多通道收发电路模块与功分网络高密度集成电路
CN206673954U (zh) 基于微波数字复合基板技术的多芯片射频收发装置
CN112803898B (zh) 一种高集成度变频通道组件
CN208444011U (zh) 兼容一线通天线的微型导航通信模块
Glisic et al. Fully integrated 60 GHz transceiver in SiGe BiCMOS, RF modules, and 3.6 Gbit/s OFDM data transmission
CN205123724U (zh) 一种信道组件
CN113540777A (zh) 基于有源aip单元的平板相控阵天线架构
CN115225114B (zh) 一种弹载跳频通信体制全向电扫描射频组件
CN112636774B (zh) 超宽带八通道微型化接收机
CN112994734B (zh) K频段射频前端四通道天线接口单元板
CN210927618U (zh) 小型化超短波监测及测向一体化接收机
CN115037357B (zh) 一种瓦片式下变频器、相控阵天线系统及卫星通信系统
CN219611765U (zh) 一种2GHz瞬时带宽微波链路
CN218920419U (zh) 一种芯片化半双工变频收发信道
Xu et al. An Integrated K-Band Receiving Front-End Module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Lecheminoux et al. Advanced design, technology & manufacturing for high volume and low cost production
Wang et al. Design of a Frequency Conversion TR Module with Silicon-Based Packag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