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25069U - 一种充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25069U
CN205725069U CN201620559668.4U CN201620559668U CN205725069U CN 205725069 U CN205725069 U CN 205725069U CN 201620559668 U CN201620559668 U CN 201620559668U CN 205725069 U CN205725069 U CN 2057250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ore
charging circuit
module
charging
positive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5966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栋
王友飞
雷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5966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250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250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250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及移动终端,充电电路包括:电压转换模块,输入端与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相连,输出端与移动终端的电源管理芯片相连;第一电芯,正极分别与充电接口和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相连;第二电芯,正极与电源管理芯片相连,负极接地;切换模块,切换模块分别与第一电芯的负极和第二电芯的正极相连,切换模块控制第一电芯的负极接地或与第二电芯的正极连接。本实用新型在实现对移动终端进行高压充电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小充电发热,极大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电路和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快速充电技术例如高压小电流充电技术迅速普及,市场上的主流手机大部分支持快速充电功能,手机的充电时间大大缩短。
现有技术中,高压小电流充电技术需要在手机内部放置充电控制芯片,以将充电器输出的高电压转换成电池所需的低电压,例如目前常用充电控制芯片将9V电压转化成5V电压,导致手机在快速充电时严重发热。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电路和相应的一种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高压小电流充电技术需要在手机内部放置用于进行高电压转低电压的充电控制芯片,导致手机在快速充电时严重发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充电电路,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充电接口和电源管理芯片,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接口相连,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相连;第一电芯,所述第一电芯的正极分别与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相连;第二电芯,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相连,所述第二电芯的负极接地;切换模块,所述切换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芯的负极和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相连,所述切换模块控制所述第一电芯的负极接地或与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所述的充电电路和分别与所述充电电路相连的充电接口和电源管理芯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通过设置充电电路包括电压转换模块、第一电芯、第二电芯和切换模块,并将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相连,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移动终端的电源管理芯片相连;将第一电芯的正极分别与充电接口和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相连;将第二电芯的正极与电源管理芯片相连,第二电芯的负极接地;以及将切换模块分别与第一电芯的负极和第二电芯的正极相连,设置切换模块控制第一电芯的负极接地或与第二电芯的正极连接。例如,当充电接口与充电器电连接时,切换模块控制第一电芯的负极与第二电芯的正极连接,此时,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串联,充电器向串联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进行高压充电,并同时为电源管理芯片供电;当充电接口与充电器断开连接时,切换模块控制第一电芯的负极接地,此时,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并联向电源管理芯片供电。这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保证移动终端正常工作和无需在移动终端内部设置用于进行高电压转低电压的充电控制芯片的前提下,实现了对移动终端进行高压充电,有效减小了充电发热,极大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充电电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充电电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充电电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电路1应用于包括充电接口2例如USB充电接口和电源管理芯片3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车载电脑或导航仪等。
参照图1,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充电电路1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充电电路1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电压转换模块10、第一电芯20、第二电芯30和切换模块40。
其中,电压转换模块10的输入端与充电接口2相连,电压转换模块10的输出端与电源管理芯片3相连;第一电芯20的正极分别与充电接口2和电压转换模块10的输入端相连;第二电芯30的正极与电源管理芯片3相连,第二电芯30的负极接地;切换模块40分别与第一电芯20的负极和第二电芯30的正极相连,切换模块40控制第一电芯20的负极接地或与第二电芯30的正极连接。
具体地,当充电接口2与充电器电连接时,切换模块40可以控制第一电芯20的负极与第二电芯30的正极连接,第一电芯20和第二电芯30串联,充电器输入移动终端的高压电能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电能向串联的第一电芯20和第二电芯30进行高压充电,另一路电能同时通过电压转换模块10进行电压转换,将充电器输入的高电压转换为电源管理芯片3所需电压,为电源管理芯片3供电。当充电接口2与充电器断开连接时,切换模块40可以控制第一电芯20的负极接地,第一电芯20和第二电芯30并联向电源管理芯片3供电,令电源管理芯片3可以正常工作。这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保证移动终端正常工作和无需在移动终端内部设置用于进行高电压转低电压的充电控制芯片的前提下,实现了对移动终端进行高压充电,有效减小了充电发热,极大提高了用户体验。
其中,充电器可以输出9V、12V等高电压,电压转换模块10的类型及型号等、第一电芯20的充电电压、第二电芯30的充电电压等可以根据充电器的输出电压进行选择。
进一步地,参照图1,切换模块40可以包括开关模块50和控制器60。其中,开关模块50包括公共端51、第一切换端52和第二切换端53,公共端51与第一电芯20的负极相连,第一切换端52与第二电芯30的正极相连,第二切换端53接地;控制器60与公共端51相连,当充电接口2与充电器电连接时,控制器60控制公共端51切换至第一切换端52,以及当充电接口2与充电器断开连接时,控制器60控制公共端51切换至第二切换端53。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60可以设置在电源管理芯片3中。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电压转换模块10可以为DC-DC开关电源芯片,开关模块50可以为功率开关。其中,开关模块50的耐压等参数可以根据充电器的输出电压进行选择。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芯20和第二电芯30可以为参数相同的电芯,从而可以便于管理物料,节省成本。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2,充电电路1还可以包括保护模块70,保护模块70的一端与充电接口2相连,保护模块7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压转换模块10的输入端和第一电芯20的正极相连。具体地,保护模块70可以具有过压保护功能、过流保护功能和过温保护功能等。
具体地,当充电器对移动终端进行高电压充电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例如过压、过流、过温等异常情况时,保护模块70可以断开充电接口2与电压转换模块10、第一电芯20之间的连接,或保护模块70可以将检测的异常情况通知电源管理芯片3,通过电源管理芯片3处理该异常情况,从而保护充电器、充电电路1和移动终端等,提高快速充电的可靠性。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充电电路1还可以包括第一二极管D1和/或第二二极管D2。其中,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电压转换模块10的输出端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源管理芯片3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分别与开关模块50的第一切换端52和第二电芯30的正极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源管理芯片3相连。
图3为当充电电路1包括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时的结构示意图。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通特性,当第一电芯20和第二电芯30存在电压差时,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可以保证第一电芯20和第二电芯30不会互灌电流,提高了充电电路1的可靠性。具体地,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可以为低压差二极管。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增大充电器与移动终端在快速充电时快速充电线路的过流能力,来保证充电器可以对移动终端进行高电压大电流充电,例如充电器可以输出9V/4A的电能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其中,增大快速充电线路的过流能力可以包括增大充电线的纤芯直径、在充电接口2中增加实现大电流充电相关的管脚、加宽充电接口2的电流管脚、加宽PCB走线宽度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电路包括以下优点:通过设置充电电路包括电压转换模块、第一电芯、开关模块、第二电芯和控制器,并将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相连,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移动终端的电源管理芯片相连;将第一电芯的正极分别与充电接口和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相连;将第二电芯的正极与电源管理芯片相连,第二电芯的负极接地;将开关模块的公共端与第一电芯的负极相连,开关模块的第一切换端与第二电芯的正极相连,开关模块的第二切换端接地;以及将控制器与开关模块的公共端相连,并当充电接口与充电器电连接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开关模块的公共端切换至第一切换端,此时,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串联,充电器向串联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进行高压充电,并同时为电源管理芯片供电;当充电接口与充电器断开连接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开关模块的公共端切换至第二切换端,此时,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并联向电源管理芯片供电;另外,还可以增加保护模块、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
这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电路在保证移动终端正常工作和无需在移动终端内部设置用于进行高电压转低电压的充电控制芯片的前提下,实现了对移动终端进行高压充电,有效减小了充电发热,极大提高了用户体验,且快速充电可靠性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充电电路1和分别与充电电路1相连的充电接口2和电源管理芯片3。
具体地,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车载电脑或导航仪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以下优点:通过充电电路来保证移动终端正常工作和无需在移动终端内部设置用于进行高电压转低电压的充电控制芯片的前提下,实现对移动终端进行高压充电,有效减小了充电发热,极大提高了用户体验,且快速充电可靠性好。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充电电路,所以移动终端实施例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充电电路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充电电路和一种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充电电路,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充电接口和电源管理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
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接口相连,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相连;
第一电芯,所述第一电芯的正极分别与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相连;
第二电芯,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相连,所述第二电芯的负极接地;
切换模块,所述切换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芯的负极和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相连,所述切换模块控制所述第一电芯的负极接地或与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包括:
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包括公共端、第一切换端和第二切换端,所述公共端与所述第一电芯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一切换端与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切换端接地;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公共端相连,当所述充电接口与充电器电连接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公共端切换至所述第一切换端,以及当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充电器断开连接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公共端切换至所述第二切换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为低压差二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切换端和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二极管为低压差二极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保护模块,所述保护模块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接口相连,所述保护模块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电芯的正极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为DC-DC开关电源芯片。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为功率开关。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电路和分别与所述充电电路相连的充电接口和电源管理芯片。
CN201620559668.4U 2016-06-08 2016-06-08 一种充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2057250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59668.4U CN205725069U (zh) 2016-06-08 2016-06-08 一种充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59668.4U CN205725069U (zh) 2016-06-08 2016-06-08 一种充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25069U true CN205725069U (zh) 2016-11-23

Family

ID=57301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59668.4U Active CN205725069U (zh) 2016-06-08 2016-06-08 一种充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250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71388A1 (zh) * 2017-10-09 2019-04-18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71388A1 (zh) * 2017-10-09 2019-04-18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0754027A (zh) * 2017-10-09 2020-02-04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33842B (zh) 一种单开关反向输出二次型宽增益变换器
CN104410114B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103762650B (zh) 一种基于平衡充电技术的单usb口备用电源
CN104348202A (zh) 充电控制电路、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5725069U (zh) 一种充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CN203205942U (zh) 感应取能电源备用电池的充电控制结构
CN104685774B (zh) Dc‑dc转换器、使用该dc‑dc转换器的太阳能控制器及移动体
CN202749886U (zh) 一种锂电池充电电路
CN204928289U (zh) 一种新型usb充电器
CN209860619U (zh) 一种具有36V、18V和Type_C三种电压输出的锂电池组
CN209675982U (zh) 一种防止充电后电池电压反灌输入端的电路
CN107612352A (zh) 一种分段高效率的移相电源
CN205882774U (zh) 充电宝
CN104967175A (zh) 一种电动汽车大功率充电机及电动汽车充电实现方法
CN204928304U (zh) 一种新型的两节锂电池芯电池组的充电及保护系统
CN212435390U (zh) 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以及电池装置
CN202550490U (zh) 低损耗太阳能电池隔离保护电路
CN204289648U (zh) 单体二次电池的化成设备
CN201338153Y (zh) 一种带充电功能的电焊机
CN214045103U (zh) 一种可穿戴式电子设备电池保护电路
CN103812336A (zh) Boost逆变器系统
CN215042206U (zh) 一种储能包、车辆充电设备及充电场站
CN109428377A (zh) 太阳能充电器
CN206992739U (zh) 电池组并联装置
CN201118267Y (zh) 电池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