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25036U - 锂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锂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25036U
CN205725036U CN201620392500.9U CN201620392500U CN205725036U CN 205725036 U CN205725036 U CN 205725036U CN 201620392500 U CN201620392500 U CN 201620392500U CN 205725036 U CN205725036 U CN 2057250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tant
resistance
audion
semiconductor
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9250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小荣
林铁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Kennede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Kennede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Kennede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Kennede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9250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250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250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250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由三个串联电池单体组成的电池组,与电池组相连接的恒流恒压充电模块和与电池组相连接的恒流泄流模块,恒流恒压充电模块分别通过单向二极管连接电池单体的正极上,在电池单体的正极上分别设有RC并联电路,恒流泄流模块通过导线分别连接在中间电池单体的正、负极上,在恒流恒压充电模块与电池单体的正极之间设有结构相同的控制驱动电路,在恒流泄流模块与中间电池单体的正极或负极之间均设有结构相同的泄流控制驱动电路,还设有MCU控制模块。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简单、使用稳定性好,可有效缓冲大电流放电对电池组各个单体造成的不平衡情况提供,使用稳定性好,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

Description

锂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因为锂电池制造工艺的差异,锂电池组在高倍率放电时,电池组中到单体不可避免会出现不平衡的现象,因此在对经过高倍率放电的电池进行充电时,必须进行均衡控制,以确保电池组中的每个电池单体能够充满电,并且不会出现过充的现象,针对无绳搅拌机等有马达大功率元件的小家电产品,提供一种均衡充电电技术,有效的解决电池组各个单体不平衡是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电路,旨在有效缓冲大电流放电对电池组各个单体造成的不平衡情况。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锂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由三个串联电池单体组成的电池组,与所述电池组相连接的恒流恒压充电模块和与所述电池组相连接的恒流泄流模块, 所述恒流恒压充电模块分别通过单向二极管连接电池单体的正极上,在所述电池单体的正极上分别设有RC并联电路,所述RC并联电路的一端接地,所述恒流泄流模块通过导线分别连接在中间电池单体的正、负极上,在所述恒流恒压充电模块与电池单体的正极之间设有结构相同的控制驱动电路,在所述恒流泄流模块与所述中间电池单体的正极或负极之间均设有结构相同的泄流控制驱动电路,还设有MCU控制模块,所述MCU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控制驱动电路、泄流控制驱动电路相连接,所述RC并联电路与电池单体的连接处连接在所述MCU控制模块检测信号端。
所述控制驱动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MCU控制模块通过第一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上,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上,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在恒流恒压充电模块上,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在所述单向二极管的正极上,所述第三电阻连接的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地之间,所述第四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恒流恒压充电模块之间。
所述泄流控制驱动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第二MOS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所述MCU控制模块通过第五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六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上,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所述恒流泄流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所述中间电池单体的正极或负极相连接,所述第七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地之间,所述第八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与电间电池单体的正极或负极上。
所述第一MOS管、第二MOS管均为PMOS管。
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均为NPN三极管。
其工作原理简述如下:在使用时,MCU控制模块向第一三极管或第二三极管发信控制信号,从而控制恒流恒压充电模块与电池单体的导通或断开,或是恒流泄流模块与电池单体的导通或断开,并通过MCU控制模块对RC并联电路的AD值进行检测,通过计算换算出每个电池单体电压的上升情况,并计算出充电速度最快的电池单体,当该电池单体电压的比电池组中的其他电池单体高时,通过MCU对恒流模块的通路和泄流模块的通路进行控制,从而对不同电池单体的充电进行均衡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简单、使用稳定性好,MCU控制模块可对不同电池单体的AD值进行检测,方便进行调节控制,以确保电池组中不同平衡的各个电池单体都能得到管理,使用稳定性好,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提出本实用新型的的一实施例,一种锂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由三个串联电池单体1组成的电池组2,与所述电池组2相连接的恒流恒压充电模块3和与所述电池组2相连接的恒流泄流模块4, 所述恒流恒压充电模块3分别通过单向二极管5连接电池单体1的正极上,在所述电池单体1的正极上分别设有RC并联电路6,所述RC并联电路6的一端接地,所述恒流泄流模块4通过导线分别连接在中间电池单体1的正、负极上,在所述恒流恒压充电模块3与电池单体1的正极之间设有结构相同的控制驱动电路7,在所述恒流泄流模块4与所述中间电池单体1的正极或负极之间均设有结构相同的泄流控制驱动电路8,还设有MCU控制模块9,所述MCU控制模块9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控制驱动电路7、泄流控制驱动电路8相连接,所述RC并联电路6与电池单体1的连接处连接在所述MCU控制模块9检测信号端。
所述控制驱动电路7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一MOS管Q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所述MCU控制模块9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在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上,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在所述第一MOS管Q2的栅极上,所述第一MOS管Q2的源极连接在恒流恒压充电模块3上,所述第一MOS管Q2的漏极连接在所述单向二极管5的正极上,所述第三电阻R3连接的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地之间,所述第四电阻R4连接在所述第一MOS管Q2的栅极与恒流恒压充电模块3之间。
所述泄流控制驱动电路8包括第二三极管Q3、第二MOS管Q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所述MCU控制模块通过第五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六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上,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所述恒流泄流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所述中间电池单体的正极或负极相连接,所述第七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地之间,所述第八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与电间电池单体的正极或负极上。
所述第一MOS管Q2、第二MOS管Q4均为PMOS管。
所述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3均为NPN三极管。
其工作原理简述如下:在使用时,MCU控制模块向第一三极管或第二三极管发信控制信号,从而控制恒流恒压充电模块与电池单体的导通或断开,或是恒流泄流模块与电池单体的导通或断开,并通过MCU控制模块对RC并联电路的AD值进行检测,通过计算换算出每个电池单体电压的上升情况,并计算出充电速度最快的电池单体,当该电池单体电压的比电池组中的其他电池单体高时,通过MCU对恒流模块的通路和泄流模块的通路进行控制,从而对不同电池单体的充电进行均衡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简单、使用稳定性好,MCU控制模块可对不同电池单体的AD值进行检测,方便进行调节控制,以确保电池组中不同平衡的各个电池单体都能得到管理,使用稳定性好,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锂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由三个串联电池单体组成的电池组,与所述电池组相连接的恒流恒压充电模块和与所述电池组相连接的恒流泄流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恒流恒压充电模块分别通过单向二极管连接电池单体的正极上,在所述电池单体的正极上分别设有RC并联电路,所述RC并联电路的一端接地,所述恒流泄流模块通过导线分别连接在中间电池单体的正、负极上,在所述恒流恒压充电模块与电池单体的正极之间设有结构相同的控制驱动电路,在所述恒流泄流模块与所述中间电池单体的正极或负极之间均设有结构相同的泄流控制驱动电路,还设有MCU控制模块,所述MCU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控制驱动电路、泄流控制驱动电路相连接,所述RC并联电路与电池单体的连接处连接在所述MCU控制模块检测信号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驱动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MCU控制模块通过第一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上,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上,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在恒流恒压充电模块上,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在所述单向二极管的正极上,所述第三电阻连接的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地之间,所述第四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恒流恒压充电模块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流控制驱动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第二MOS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所述MCU控制模块通过第五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六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上,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所述恒流泄流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所述中间电池单体的正极或负极相连接,所述第七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地之间,所述第八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与电间电池单体的正极或负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OS管、第二MOS管均为PMOS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均为NPN三极管。
CN201620392500.9U 2016-05-04 2016-05-04 锂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电路 Active CN2057250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92500.9U CN205725036U (zh) 2016-05-04 2016-05-04 锂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92500.9U CN205725036U (zh) 2016-05-04 2016-05-04 锂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25036U true CN205725036U (zh) 2016-11-23

Family

ID=57333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92500.9U Active CN205725036U (zh) 2016-05-04 2016-05-04 锂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2503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9928A (zh) * 2017-03-28 2017-08-18 浙江特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电池包割草机的主开关控制电路
CN111106641A (zh) * 2019-07-02 2020-05-05 黄晶晶 电池单体电阻能量消耗型均衡电路
CN112186852A (zh) * 2020-09-30 2021-01-05 宁波新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bms被动均衡控制电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9928A (zh) * 2017-03-28 2017-08-18 浙江特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电池包割草机的主开关控制电路
CN107069928B (zh) * 2017-03-28 2024-04-16 浙江特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电池包割草机的主开关控制电路
CN111106641A (zh) * 2019-07-02 2020-05-05 黄晶晶 电池单体电阻能量消耗型均衡电路
CN112186852A (zh) * 2020-09-30 2021-01-05 宁波新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bms被动均衡控制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63092U (zh) 一种电池过充电保护电路
CN205725036U (zh) 锂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电路
CN104617626A (zh) 用于电容降压的充电保护电路
CN204290475U (zh) 电源切换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02332735B (zh) 用于镍氢电池的程控充电电路
CN103840436A (zh) 一种电池反接保护电路
CN202931003U (zh) 电池充电电路及供电电路
CN205693386U (zh) 新型太阳能板延迟过充保护电路
CN204517702U (zh) 一种防电池反接电路
CN100414810C (zh) 电压识别短路保护恒流稳压电路
CN205725035U (zh) 锂电池组均衡放电控制电路
CN203260184U (zh) 红外遥控器
CN206790150U (zh) 一种带防反接外置移动电池过放保护电路
CN106533409B (zh) 一种吸尘杯锂电池的零功耗控制装置
CN205646879U (zh) 新型带充满指示和过压充电保护的电路
CN204424972U (zh) 用于电容降压的充电保护电路
CN206790152U (zh) 一种低成本太阳能板过充保护电路
CN206023280U (zh) 过放电保护电路
CN207098695U (zh) 一种电源自适应充电电路
CN202712884U (zh) 一种电池连接检测电路及电池充电器
CN206575190U (zh) 一种自动断电的充电器
CN201498978U (zh) 电池过放电保护电路
CN205881816U (zh) 一种低电压驱动电路
CN207117237U (zh) 一种电池组的软启动电路
CN204761073U (zh) 一种太阳能充满断电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