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19407U - 建筑物内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系统 - Google Patents

建筑物内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19407U
CN205719407U CN201620221780.7U CN201620221780U CN205719407U CN 205719407 U CN205719407 U CN 205719407U CN 201620221780 U CN201620221780 U CN 201620221780U CN 205719407 U CN205719407 U CN 2057194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shaft
infrared imager
heat exchanger
building
thermal infra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2178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强
易成
朱红光
薛刚
任静
张金花
段恺
朱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Beijing Build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rp Ltd of CSCE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Beijing Build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rp Ltd of CSCE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Beijing Build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rp Ltd of CSCEC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Priority to CN20162022178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194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194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1940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adiation Pyrome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建筑物内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系统,涉及建筑工程检测技术领域,能够对建筑物内通风管道的泄露点进行准确定位。所述定位系统包括:换热器通过连接管与建筑物内待检测的通风管道相连;红外热像仪设置在通风管道一侧,并能够沿通风管道的延伸方向移动;换热器对待检测的通风管道进行加热后,红外热像仪沿通风管道的延伸方向移动,获得通风管道的红外热像图像。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建筑物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

Description

建筑物内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物内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现行国家规范的规定,对建筑物中高压通风管道密封性的检测均采用漏风量检测法,该方法操作复杂,装置繁琐,且无法准确定位泄漏点,不利于工程实际应用与推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物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系统,能够对建筑物内通风管道的泄露点进行准确定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物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系统,包括:
换热器、连接管和红外热像仪;其中
所述换热器通过所述连接管与建筑物内待检测的通风管道相连;
所述红外热像仪设置在所述通风管道一侧,并能够沿所述通风管道的延伸方向移动;
所述换热器对待检测的通风管道进行加热后,所述红外热像仪沿所述通风管道的延伸方向移动,获得所述通风管道的红外热像图像。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包括:加热单元、温度控制单元和换热单元;其中
加热单元,用于对空气进行加热;
所述温度控制单元,与所述加热单元相连,用于对加热单元的加热温度进行控制;
换热单元,与所述加热单元和所述连接管相连,用于将所述加热单元加热后的空气和所述通风管道中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
可选地,所述连接管为柔性软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通风管道的进风口相连。
可选地,所述温度控制单元设定的加热温度值为100℃;
所述红外热像仪的测温范围为被测目标的温度的±1.3倍;
所述红外热像仪与待检测的通风管道之间的测量距离为0.5米~3米;
所述换热器对待检测的通风管道进行加热的时间控制在30秒~300秒;
所述红外热像仪沿所述通风管道的延伸方向移动时的连拍间隔为30秒。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系统,通过换热器对待检测的通风管道进行加热后,红外热像仪沿所述通风管道的延伸方向移动,获得所述通风管道的红外热像图像,根据所述红外热像图像,即能够对建筑物内通风管道的泄露点进行准确定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建筑物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建筑物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建筑物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方法及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建筑物内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看图1,本发明建筑物内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系统实施例,包括:换热器1、连接管2和红外热像仪3;所述换热器1通过所述连接管2与建筑物内待检测的通风管道4相连;相邻的通风管道4通过法兰5连接在一起;所述红外热像仪3设置在所述通风管道4一侧,并能够沿所述通风管道4的延伸方向移动。
所述换热器对待检测的通风管道进行加热后,所述红外热像仪沿所述通风管道的延伸方向移动,获得所述通风管道的红外热像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系统,通过换热器对待检测的通风管道进行加热后,红外热像仪沿所述通风管道的延伸方向移动,获得所述通风管道的红外热像图像,根据所述红外热像图像,即能够对建筑物内通风管道的泄露点进行准确定位。图1中附图标记6代表泄露点。
在前述实施例中,参看图1,可选地,所述换热器1可以是温控型换热器,其可以包括:加热单元、温度控制单元和换热单元;其中,加热单元,用于对空气进行加热;所述温度控制单元,与所述加热单元相连,用于对加热单元的加热温度进行控制;可选地,所述温度控制单元设定的加热温度值为100℃;换热单元,与所述加热单元和所述连接管相连,用于将所述加热单元加热后的空气和所述通风管道中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
在前述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连接管为柔性软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通风管道的进风口7相连。
在前述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红外热像仪的测温范围为被测目标的温度的±1.3倍,以保证红外图像中的温差清晰可见,容易识别;
所述红外热像仪与待检测的通风管道之间的测量距离为0.5米~3米,超过此测量范围,红外热谱图的精度会有所下降,对于较小的泄露点将难以捕捉到;
所述换热器对待检测的通风管道进行加热的时间控制在30秒~300秒,若加热时间低于30秒,管道泄露点处与加热管道的温差不明显,若加热时间高于300秒,则泄露点处的温度将与管道温度趋同,泄露点也难以被红外热像仪捕捉到;
所述红外热像仪沿所述通风管道的延伸方向移动时的连拍间隔为30秒,以确保提高泄露点捕捉的精度。
图2为本发明建筑物内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参看图2,本发明建筑物内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方法,包括步骤:
S101、对建筑物内待检测的通风管道进行加热;
本实施例中,可采用换热器对建筑物内中压通风系统(系统的工作压力大于500pa,小于等于1500pa)的金属管道进行加热。打开换热器,设定温度值为100℃,待换热器的加热状态稳定后,即可对待检测的通风管道进行加热。
S102、获得所述通风管道的红外热像图像;
本实施例中,可利用红外热像仪获得所述通风管道的红外热像图像。可对红外热像仪进行预热使其处于稳定工作状态,并进行校验调整。同时,调整焦距,保证红外热像图像清晰可见。了解现场被测目标的测温范围,设置正确的测温范围,以便得到最佳的图像质量。选择合适的测量距离,考虑空气温度对图像背景的干扰,调整合适的测量距离,以保证其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用红外热像仪沿管道拍摄完毕后,关闭换热器。
S103、对获得的所述红外热像图像进行分析,确定所述通风管道的泄露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方法,能够根据获得的红外热像图像,准确确定建筑物内通风管道的泄露点。
在前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对建筑物内待检测的通风管道进行加热(S101),可以包括:将换热器通过连接管与建筑物内待检测的通风管道的进风口相连;利用所述换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将加热后的空气和所述通风管道中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所述热交换对待检测的通风管道进行加热;其中,所述换热器对待检测的通风管道进行加热的时间控制在30秒~300秒。
本实施例中,将所述换热器对待检测的通风管道进行加热的时间控制在30秒~300秒;若加热时间低于30秒,管道泄露点处与加热管道的温差不明显,若加热时间高于300秒,则泄露点处的温度将与管道温度趋同,泄露点也难以被红外热像仪捕捉到。
在前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获得所述通风管道的红外热像图像(S102),包括:对红外热像仪进行预热,使红外热像仪达到稳定工作状态;在通过所述热交换对待检测的通风管道进行加热之后,所述红外热像仪沿所述通风管道的延伸方向移动,获得所述通风管道的红外热像图像;其中
所述红外热像仪的测温范围为被测目标的温度的±1.3倍,以保证红外图像中的温差清晰可见,容易识别;
所述红外热像仪与待检测的通风管道之间的测量距离为0.5米~3米,超过此测量范围,红外热谱图的精度会有所下降,对于较小的泄露点将难以捕捉到;
所述红外热像仪沿所述通风管道的延伸方向移动时的连拍间隔为30秒,以确保提高泄露点捕捉的精度。
本实施例中,允许通风管道缺陷处与周围管道的最小温差为0.8℃。
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可检测到的最小泄漏点的面积为4.32mm2
本发明建筑物内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方法实施例可应用于前述建筑物内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方法,将红外检测技术应用于建筑物通风管道的密封性检测中,使检测工作变得简单,提高检测效率,节约检测成本。与传统检测技术漏风量检测管道密闭性的方法相比,本发明不仅可以检测建筑物通风管道的密封性,而且还可以准确的捕捉到渗漏点及渗漏面积大小,提高了管道密闭性检测的准确性,降低了管道维护维修成本,利于建筑节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

1.一种建筑物内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连接管和红外热像仪;其中
所述换热器通过所述连接管与建筑物内待检测的通风管道相连;
所述红外热像仪设置在所述通风管道一侧,并能够沿所述通风管道的延伸方向移动;
所述换热器对待检测的通风管道进行加热后,所述红外热像仪沿所述通风管道的延伸方向移动,获得所述通风管道的红外热像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加热单元、温度控制单元和换热单元;其中
加热单元,用于对空气进行加热;
所述温度控制单元,与所述加热单元相连,用于对加热单元的加热温度进行控制;
换热单元,与所述加热单元和所述连接管相连,用于将所述加热单元加热后的空气和所述通风管道中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为柔性软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通风管道的进风口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单元设定的加热温度值为100℃;
所述红外热像仪的测温范围为被测目标的温度的±1.3倍;
所述红外热像仪与待检测的通风管道之间的测量距离为0.5米~3米;
所述换热器对待检测的通风管道进行加热的时间控制在30秒~300秒;
所述红外热像仪沿所述通风管道的延伸方向移动时的连拍间隔为30秒。
CN201620221780.7U 2016-03-22 2016-03-22 建筑物内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194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21780.7U CN205719407U (zh) 2016-03-22 2016-03-22 建筑物内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21780.7U CN205719407U (zh) 2016-03-22 2016-03-22 建筑物内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19407U true CN205719407U (zh) 2016-11-23

Family

ID=57313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21780.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19407U (zh) 2016-03-22 2016-03-22 建筑物内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1940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5214A (zh) * 2016-03-22 2016-06-15 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物内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10031152A (zh) * 2019-05-21 2019-07-19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热力供热系统及相邻日温度偏移累积泄漏检测的方法
CN110131784A (zh) * 2019-05-21 2019-08-16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热力供热系统及其全天温度偏移累积泄漏检测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5214A (zh) * 2016-03-22 2016-06-15 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物内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10031152A (zh) * 2019-05-21 2019-07-19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热力供热系统及相邻日温度偏移累积泄漏检测的方法
CN110131784A (zh) * 2019-05-21 2019-08-16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热力供热系统及其全天温度偏移累积泄漏检测的方法
CN110131784B (zh) * 2019-05-21 2020-04-03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热力供热系统及其全天温度偏移累积泄漏检测的方法
CN110031152B (zh) * 2019-05-21 2020-07-24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热力供热系统及相邻日温度偏移累积泄漏检测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75214A (zh) 建筑物内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CN205719407U (zh) 建筑物内通风管道泄漏点的定位系统
CN104614923B (zh) 一种耐高低温的摄像热控装置
CN104848994A (zh) 基于三维温度重构的阀门检漏系统及方法
Liang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new-design filled-type solar collector with double U-tubes
Barbero et al. A new approach for the prediction of thermal efficiency in solar receivers
CN104075584B (zh) 一种加热炉烟气余热回收温度控制系统与方法
CN106769136B (zh) 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效率动态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02641924B (zh) 双金属复合热煨弯管的制造设备及制造方法
CN104148841B (zh) 三通主管对接接头局部焊后热处理方法
WO2016070301A1 (zh) 一种核电蒸汽发生器环缝热处理装置系统及其用途
CN104914036A (zh) 一种管道耐腐蚀特性试验系统
CN204694609U (zh) 一种管道耐腐蚀特性试验系统
CN101290253B (zh) 烧结环冷机漏风率的在线诊断方法
CN110425025A (zh) 一种车辆后处理器NOx传感器及压差传感器的安装管壁初始温度确定方法
CN206161502U (zh) 一种低温腐蚀检测系统
CN218035655U (zh) 一种阀门用蒸汽热态试验装置
CN106769814A (zh) 一种低温腐蚀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207487433U (zh) 一种在线查找无氧化连续热处理炉辐射管破损的改造结构
CN106441461B (zh) 实时测量太阳能热水系统循环流量和集热量的装置及方法
CN206161069U (zh) 一种高温强腐蚀烟气的流量测量系统
CN203336626U (zh) 一种协同控制的分控相变换热系统
CN206724998U (zh) 一种余热回收换热器工况监控系统
CN108149001A (zh) 一种喷气加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9545896U (zh) 一种用于管系温差应力实验的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