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98218U - 多点扫描光凝仪 - Google Patents

多点扫描光凝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98218U
CN205698218U CN201620199209.XU CN201620199209U CN205698218U CN 205698218 U CN205698218 U CN 205698218U CN 201620199209 U CN201620199209 U CN 201620199209U CN 205698218 U CN205698218 U CN 2056982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rument
point scanning
galvanometer
scanning light
coagu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9920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永利
陈有信
王冠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Junxin Shida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aihekangm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aihekangm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aihekangm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9920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982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982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982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点扫描光凝仪。该多点扫描光凝仪包括治疗装置、瞄准装置,振镜装置、成像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瞄准装置发射瞄准光束,以及控制所述治疗装置发射治疗光束;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控制所述振镜装置,以使经过所述振镜装置的所述瞄准光束在所述眼底形成点阵图案,以及使经过所述振镜装置的所述治疗光束在所述眼底形成所述点阵图案。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点扫描光凝仪,以减轻医务操作人员的工作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多点扫描光凝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点扫描光凝仪。
背景技术
光凝仪用于眼科的治疗已经被广泛认可,其方便可靠的性能及较高的治愈率成为人们治疗眼病的首选;该仪器在治疗眼病过程中,采用一个或多个光束入射在眼底上,利用激光等光束的热效应,对病变区域进行照射而使病变区域产生生物热凝固效应,进而破坏眼底异常组织,产生瘢痕,以此达到消灭和控制眼底病变,达到治疗的目的。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营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大约为6.09%;糖尿病引起的一系列眼部疾病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严重影响视力的一种疾病,已经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据统计,糖尿病引起的失明者比一般人高10到25倍。因而光凝仪也成为治疗糖尿病眼底病的首选。
目前利用光凝仪进行治疗需要医生先将病人的眼底进行造影处理,然后根据造影照片确定治疗区域,然后通过光凝仪上的显微镜进行观察,一个点一个点的进行处理,通常治疗一个病人需要打300-1000个点,治疗周期需要0.5小时到1.5小时;存在劳动强度大,时间周期长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点扫描光凝仪,以减轻医务操作人员的工作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点扫描光凝仪,包括治疗装置、瞄准装置,振镜装置、成像装置和控制装置;
所述治疗装置、所述瞄准装置相对于所述成像装置位置固定;所述振镜装置与所述成像装置固定连接;
所述成像装置用于观察病人眼底的成像;
所述治疗装置、所述瞄准装置、所述振镜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瞄准装置发射瞄准光束,以及控制所述治疗装置发射治疗光束;
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控制所述振镜装置,以使经过所述振镜装置的所述瞄准光束在所述眼底形成点阵图案,以及使经过所述振镜装置的所述治疗光束在所述眼底形成所述点阵图案。
进一步地,所述振镜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反射镜片和第二反射镜片;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反射镜片,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二反射镜片;所述第一反射镜片的旋转轴垂直于所述第二反射镜片的旋转轴,形成空间交叉;
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分别与所述成像装置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所述治疗光束或者所述瞄准光束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反射镜片、所述第二反射镜片反射。
进一步地,所述点阵图案为环形图案、圆形图案、矩形图案、多边形图案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多点扫描光凝仪还包括反射光学元件;
经过所述振镜装置的所述治疗光束或者所述瞄准光束再经过所述反射光学元件反射至所述眼底。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光学元件包括第三反射镜和第四反射镜;
所述第三反射镜能够相对于所述成像装置转动;所述第四反射镜相对于所述成像装置位置固定;
所述治疗光束或者所述瞄准光束依次经过所述第三反射镜、所述第四反射镜反射,并入射至所述眼底。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反射镜为平面反射镜。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反射镜为全反射棱镜。
进一步地,所述成像装置包括裂隙灯显微镜和照明光源;
所述治疗装置、所述瞄准装置相对于所述裂隙灯显微镜位置固定;所述振镜装置与所述裂隙灯显微镜固定连接;
所述照明光源设置在所述第四反射镜与所述眼底之间的所述治疗光束的路径上;
所述照明光源能够以所述眼底为中心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治疗装置包括治疗光激光器;
所述瞄准装置包括红光瞄准光激光器;
所述瞄准光束的功率小于5mW。
进一步地,所述多点扫描光凝仪还包括支架;所述治疗装置、所述瞄准装置、所述振镜装置和所述成像装置分别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脑,所述电脑相对于所述支架位置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点扫描光凝仪,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振镜装置,以使经过振镜装置的瞄准装置的瞄准光束在眼底形成点阵图案,以及使经过振镜装置的治疗装置的治疗光束在眼底形成所述点阵图案,从而使医务操作人员在治疗病人的眼底疾病时,可以按照点阵图案一次进行多个点治疗,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一个点一个点的治疗,极大减轻了医务操作人员的工作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治疗时间,同时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多点扫描光凝仪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多点扫描光凝仪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多点扫描光凝仪的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多点扫描光凝仪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多点扫描光凝仪的第一点阵图案;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多点扫描光凝仪的第二点阵图案;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多点扫描光凝仪的第三点阵图案。
附图标记:
1-振镜装置; 11-第一电机; 12-第二电机;
13-第一反射镜片; 14-第二反射镜片;
2-成像装置; 21-裂隙灯显微镜; 22-照明光源;
3-反射光学元件; 31-第三反射镜; 32-第四反射镜;
4-眼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点扫描光凝仪;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多点扫描光凝仪的主视图;图2为多点扫描光凝仪的俯视图;图3为多点扫描光凝仪的立体图;图4为多点扫描光凝仪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未显示裂隙灯显微镜。为了更加清楚的显示结构,图1、图4用粗实线示出了瞄准光束或者治疗光束在振镜装置与眼底之间的路径。图5-图7为多点扫描光凝仪的三种点阵图案,图5示出的点阵图案为矩形图案的点阵,图6示出的点阵图案为环形图案的点阵,图7示出的点阵图案为三角形图案的点阵。
参见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多点扫描光凝仪,包括治疗装置(图中未示出)、瞄准装置(图中未示出),振镜装置1、成像装置2和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其中控制装置例如可以为安装有控制软件的电脑、专用控制设备等;优选地,控制装置为电脑,以减少多点扫描光凝仪的成本。
治疗装置、瞄准装置相对于成像装置2位置固定,即治疗装置、瞄准装置可以与成像装置2固定连接,也可以固定在相对于成像装置2位置固定的支架、桌子等物体上;振镜装置1与成像装置2固定连接。
成像装置2用于观察病人眼底4的成像;以便医务操作人员了解眼底病变的性质、部位、大小形状等信息,进而计划治疗方案,例如根据眼底病变的性质、部位、大小形状确定治疗装置发射的治疗光束的功率、曝光时间和光斑大小等。
治疗装置、瞄准装置、振镜装置1分别与控制装置连接。
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瞄准装置发射瞄准光束,以及控制治疗装置发射治疗光束。
控制装置还用于控制振镜装置1,以使经过振镜装置1的瞄准装置的瞄准光束在眼底4形成点阵图案,以及使经过振镜装置1的治疗装置的治疗光束在眼底4形成所述点阵图案。即瞄准装置的瞄准光束在振镜装置1与眼底4之间的路径,和治疗装置的治疗光束在振镜装置1与眼底4之间的路径相同;瞄准装置的瞄准光束、治疗装置的治疗光束经过振镜装置1后在眼底4形成相同的点阵图案。
需要说明的是,医务操作人员在确定治疗方案后,选择合适的点阵图案、光斑大小、光斑强度、光板间距等,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振镜装置1,使瞄准装置的瞄准光束在需要治疗的眼底区域形成点阵图案,点阵图案所在的眼底区域经确认无误后,控制装置控制治疗装置发射治疗光束,治疗光束在该点阵图案所在的眼底区域上产生生物热凝固效应,治疗眼底病变区域;若点阵图案所在的眼底区域经确认后有问题,重新通过控制装置调整控制振镜装置1。其中,瞄准光束基本不会对眼睛产生损害,而治疗光束一旦照射在非治疗区将会对眼睛产生损伤,甚至失明。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点扫描光凝仪,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振镜装置1,以使经过振镜装置1的瞄准装置的瞄准光束在眼底4形成点阵图案,以及使经过振镜装置1的治疗装置的治疗光束在眼底4形成所述点阵图案,从而使医务操作人员在治疗病人的眼底疾病时,可以按照点阵图案一次进行多个点治疗,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一个点一个点的治疗,极大减轻了医务操作人员的工作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治疗时间,同时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进一步地,振镜装置1包括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2、第一反射镜片13和第二反射镜片14;第一电机11驱动连接第一反射镜片13,第二电机12驱动连接第二反射镜片14;第一反射镜片13的旋转轴垂直于第二反射镜片14的旋转轴,形成空间交叉。优选地,第一反射镜片13的旋转轴与第一电机11的转轴的轴线重合,第二反射镜片14的旋转轴与第二电机12的转轴的轴线重合;即第一电机11的转轴垂直于第二电机12的转轴。
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2分别与成像装置2固定连接。进一步地,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2通过固定座与所述成像装置2固定连接。
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2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治疗光束或者瞄准光束依次经过第一反射镜片13、第二反射镜片14反射;通过第一电机11驱动连接第一反射镜片13,第二电机12驱动连接第二反射镜片14,以使控制装置分别控制第一反射镜片13、第二反射镜片14的转动角度,使治疗光束或者瞄准光束依次经过第一反射镜片13、第二反射镜片14在眼底4形成点阵图案;医务操作人员可以操控控制装置使瞄准光束在眼底4形成不同的点阵图案,按照点阵图案在病人的眼底进行治疗,从而减轻医务操作人员的工作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缩短治疗时间。
其中,点阵图案为环形图案、圆形图案、矩形图案、多边形图案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点阵图案还可以为其他图案;其中,多边形图案例如可以为三角形图案、五边形图案、六边形图案等。通过不同形状的点阵图案,以便于医护操作人员根据眼底病变的部位、大小形状等选择合适的点阵图案或者点阵图案组合,避免治疗光束打在非治疗区域,造成医疗事故。参见图5-图7所示,图5示出的点阵图案为矩形图案的点阵,图6示出的点阵图案为环形图案的点阵,图7示出的点阵图案为三角形图案的点阵。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多点扫描光凝仪还包括反射光学元件3。
经过振镜装置1的治疗光束或者瞄准光束再经过反射光学元件3反射至眼底4;治疗光束或者瞄准光束在反射光学元件3与眼底4之间的路径,同成像装置2与眼底4之间的路径相同。通过反射光学元件3以改变瞄准光束或者治疗光束的光路,使治疗光束或者瞄准光束在反射光学元件3与眼底4之间的路径同成像装置2与眼底4之间的路径相同,便于医护操作人员操作多点扫描光凝仪进行眼底手术,同时也简化多点扫描光凝仪的结构。
具体而言,反射光学元件3包括第三反射镜31和第四反射镜32。
第三反射镜31能够相对于成像装置2转动;第四反射镜32相对于成像装置2位置固定;以使治疗光束或者瞄准光束依次经过第三反射镜31、第四反射镜32反射,并入射至眼底。具体而言,第三反射镜31可以通过电控制,也可以通过手动控制;优选地,第三反射镜31通过手动控制,即通过手工调整第三反射镜31的角度,使得治疗光束或者瞄准光束通过第四反射镜的光轴与成像装置光轴重合,使得治疗光可以正确的进入人眼,到达眼底。
第三反射镜31、第四反射镜32例如可以分别为平面反射镜、反射棱镜、球面反射镜等;优选地,第三反射镜31为平面反射镜;第四反射镜32为全反射棱镜。通过全反射棱镜的全反射的特性,以减少治疗光束或者瞄准光束在反射时的能量损失;通过平面反射镜以降低多点扫描光凝仪的生产成本;平面反射镜与全反射棱镜配合使用,可以优化多点扫描光凝仪的生产成本与光的能量损失率。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成像装置2包括裂隙灯显微镜21和照明光源22;通过照明光源22照亮病人的眼底4,通过裂隙灯显微镜21观察病人的眼底4。
治疗装置、瞄准装置相对于裂隙灯显微镜21位置固定;振镜装置1与裂隙灯显微镜21固定连接。
照明光源22设置在反射光学元件3与眼底4之间的治疗装置的治疗光束的路径上,即照明光源22设置在第四反射镜32与眼底4之间的治疗装置的治疗光束的路径上;照明光源22的照明光束的中心线与该路径上的治疗光束的中心线重合;以便于医护操作人员观察病人的眼底4。
照明光源22能够以眼底4为中心转动;进一步地,照明光源22能够以眼底4所在的聚焦线为中心进行转动;以便医护操作人员在观察病人的眼底4时,照明光源22有更多的光线射入病人的眼底4;在瞄准装置发射瞄准光束或者治疗装置发射治疗光束时,转动照明光源22,以避开瞄准光束或者治疗光束,使瞄准光束或者治疗光束在眼底4形成点阵图案,此时照明光源22的光线射入病人眼底的数量相对减少。照明光源22可以通过手动调节转动,也可以通过电动调节转动;优选地,照明光源22与光源电机驱动连接,光源电机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可选的,照明光源22具有两个凹槽,所述两个凹槽沿平行于照明光束中心线的方向延伸且两端开口,以使瞄准光束或者治疗光束能够穿过所述凹槽射入眼底。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治疗装置包括治疗光激光器;其中治疗光激光器发射的治疗光的波长为532nm(纳米)或者577nm,以使治疗光束能够在眼底的病变区域上产生生物热凝固效应进行治疗。
瞄准装置包括红光瞄准光激光器。瞄准装置的瞄准光束的功率低于人眼能够接受的功率,以使瞄准光束不会对眼睛产生损害;优选地,瞄准光束的功率小于5mW(毫瓦)。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多点扫描光凝仪还包括支架(图中未示出);治疗装置、瞄准装置,振镜装置1和成像装置2分别与支架固定连接;以便于固定多点扫描光凝仪的各个零部件,从而易于保障手术治疗的精确度。
控制装置包括电脑,电脑相对于支架位置固定;以减少多点扫描光凝仪的成本。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使用多点扫描光凝仪的操作方法,实施例一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也适用于该实施例,实施例一已公开的技术特征不再重复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使用多点扫描光凝仪的操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依据病人眼底的病变选择与该病变位置匹配的点阵图案;也就是根据病人眼底的病变位置,选择最佳的点阵图案进行填充,覆盖治疗区域。
控制装置控制振镜装置以使瞄准装置发射的瞄准光束经过所述振镜装置后在眼底形成所述点阵图案;也即,控制装置控制振镜装置以使红光瞄准光激光器发射的瞄准光束经过所述振镜装置后在眼底形成所述点阵图案。
确认所述点阵图案在病人眼底的部位为治疗区域。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治疗装置发射治疗光束,即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治疗光激光器发射治疗光束;所述治疗光束经过所述振镜装置照射在眼底的所述点阵图案的部位。
具体而言,医务操作人员在确定治疗方案后,选择合适的点阵图案、光斑大小、光斑强度、光板间距等,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振镜装置,使瞄准装置的瞄准光束在需要治疗的眼底区域形成点阵图案,点阵图案所在的眼底区域经确认无误后,控制装置控制治疗装置发射治疗光束,治疗光束在该点阵图案所在的眼底区域上产生生物热凝固效应,治疗眼底病变区域;若点阵图案所在的眼底区域经确认后有问题,重新通过控制装置调整控制振镜装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使用多点扫描光凝仪的操作方法具有所述多点扫描光凝仪的优点,即可以极大减轻医务操作人员的工作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缩短治疗时间等。所述多点扫描光凝仪的优点在实施例一中已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点扫描光凝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治疗装置、瞄准装置,振镜装置、成像装置和控制装置;
所述治疗装置、所述瞄准装置相对于所述成像装置位置固定;所述振镜装置与所述成像装置固定连接;
所述成像装置用于观察病人眼底的成像;
所述治疗装置、所述瞄准装置、所述振镜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瞄准装置发射瞄准光束,以及控制所述治疗装置发射治疗光束;
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控制所述振镜装置,以使经过所述振镜装置的所述瞄准光束在所述眼底形成点阵图案,以及使经过所述振镜装置的所述治疗光束在所述眼底形成所述点阵图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扫描光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振镜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反射镜片和第二反射镜片;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反射镜片,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二反射镜片;所述第一反射镜片的旋转轴垂直于所述第二反射镜片的旋转轴,形成空间交叉;
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分别与所述成像装置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所述治疗光束或者所述瞄准光束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反射镜片、所述第二反射镜片反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扫描光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点阵图案为环形图案、圆形图案、矩形图案、多边形图案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扫描光凝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光学元件;
经过所述振镜装置的所述治疗光束或者所述瞄准光束再经过所述反射光学元件反射至所述眼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点扫描光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光学元件包括第三反射镜和第四反射镜;
所述第三反射镜能够相对于所述成像装置转动;所述第四反射镜相对于所述成像装置位置固定;
所述治疗光束或者所述瞄准光束依次经过所述第三反射镜、所述第四反射镜反射,并入射至所述眼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点扫描光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反射镜为平面反射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点扫描光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反射镜为全反射棱镜。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点扫描光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包括裂隙灯显微镜和照明光源;
所述治疗装置、所述瞄准装置相对于所述裂隙灯显微镜位置固定;所述振镜装置与所述裂隙灯显微镜固定连接;
所述照明光源设置在所述第四反射镜与所述眼底之间的所述治疗光束的路径上;
所述照明光源能够以所述眼底为中心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多点扫描光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装置包括治疗光激光器;
所述瞄准装置包括红光瞄准光激光器;
所述瞄准光束的功率小于5mW。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多点扫描光凝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所述治疗装置、所述瞄准装置、所述振镜装置和所述成像装置分别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脑,所述电脑相对于所述支架位置固定。
CN201620199209.XU 2016-03-15 2016-03-15 多点扫描光凝仪 Active CN2056982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99209.XU CN205698218U (zh) 2016-03-15 2016-03-15 多点扫描光凝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99209.XU CN205698218U (zh) 2016-03-15 2016-03-15 多点扫描光凝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98218U true CN205698218U (zh) 2016-11-23

Family

ID=57313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99209.XU Active CN205698218U (zh) 2016-03-15 2016-03-15 多点扫描光凝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9821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0699A (zh) * 2016-03-15 2016-06-08 北京太和康明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多点扫描光凝仪及其操作方法
CN112351756A (zh) * 2018-07-02 2021-02-09 贝尔金激光有限公司 直接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
US11564836B2 (en) 2010-05-10 2023-01-31 Ramot At Tel Aviv University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an eye
US11771596B2 (en) 2010-05-10 2023-10-03 Ramot At Tel-Aviv University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an ey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64836B2 (en) 2010-05-10 2023-01-31 Ramot At Tel Aviv University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an eye
US11771596B2 (en) 2010-05-10 2023-10-03 Ramot At Tel-Aviv University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an eye
CN105640699A (zh) * 2016-03-15 2016-06-08 北京太和康明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多点扫描光凝仪及其操作方法
CN112351756A (zh) * 2018-07-02 2021-02-09 贝尔金激光有限公司 直接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
CN112351756B (zh) * 2018-07-02 2023-01-10 贝尔金视觉有限公司 直接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98218U (zh) 多点扫描光凝仪
US2021033848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cular laser surgery and therapeutic treatments
ES2640088T3 (es) Sistema para determinar la dosimetría en foto-medicina oftálmica
US9931171B1 (en) Laser treatment of an eye structure or a body surface from a remote location
US649487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urate optical treatment of an eye's fundus
ES2625433T3 (es) Dispositivos ópticos para la fotocoagulación selectiva y convencional del epitelio pigmentario retiniano
US9707129B2 (en) Grid pattern laser treatment and methods
ES2604277T3 (es) Aparato oftálmico semiautomático de fotocoagulación
JP6773557B2 (ja) 角膜ガラス化を生成する方法及びデバイス、並びにそれらの利用の方法
EP0400470B1 (en) Laser treatment apparatus
JP2022506492A (ja) 眼疾患の治療および防止のためのレーザ療法
ES2549628T3 (es) Tomografía de coherencia óptica e iluminación que utiliza una fuente de luz común
WO1999011324A9 (en) An apparatus for tissue treatment
BRPI0711977B1 (pt) Dispositivo de formação de imagem retinal digital
CN110325153B (zh) 用于使用广域光源来诊治眼睛的方法和眼罩装置
JP2017501817A (ja) マルチスポット光凝固術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装置
CN105640699A (zh) 多点扫描光凝仪及其操作方法
CN104540297A (zh) 一种动物实验频闪调光装置
US10617564B1 (en) Area scanning photomedicine device and method
CN211796403U (zh) 一种基于裂隙灯平台的眼科多功能眼前段成像装置
CN108309559A (zh) 诱导视网膜产生和释放多巴胺并激活多巴胺受体d1的方法及眼科治疗仪器
US7354151B2 (en) Ring laser photocoagulation
CN211355395U (zh) 一种眼球结膜微循环成像装置
CN206443683U (zh) 超广角眼底成像系统
CN109998451A (zh) 一种内窥成像指导的光热治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28

Address after: 100036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2 Cui Wei Road 1 1 4 story 421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engyuan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4 CB108-028, No. 8, building 8, Zhongguancun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AIHEKANGM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12

Address after: 215123 unit 101, B3 / F, phase I, biomedical industrial park, 218 Xinghu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Junxin Shida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36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2 Cui Wei Road 1 1 4 story 4210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XINCHUANG HENGY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