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97975U - 寰枢椎骨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寰枢椎骨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97975U
CN205697975U CN201620362811.0U CN201620362811U CN205697975U CN 205697975 U CN205697975 U CN 205697975U CN 201620362811 U CN201620362811 U CN 201620362811U CN 205697975 U CN205697975 U CN 2056979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ne lamella
atlas
fusion device
bone plate
plate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6281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学凌
王兵
陈凌强
黄广志
闫寒冰
董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aton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aton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aton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aton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6281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979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979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979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寰枢椎骨板装置,包括骨板以及融合器;骨板具有相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具有两端部,分别为近端部和远端部,两端部上分别开设有固定孔,骨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操作孔;融合器装配于骨板的第一表面,且位于骨板的中部,融合器具有与骨板装配的装配端部,装配端部开设有第二操作孔;其中,融合器装配于骨板时,第二操作孔连通于第一操作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现有整体式的骨板装置,改进为成对的两个骨板单元的分体式结构设计,具有固定位置灵活、容易塑型的优点,两个独立的骨板单元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产品规格,而适应畸形或个性化的解剖参数。

Description

寰枢椎骨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植入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植入于寰枢椎间的寰枢椎骨板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的颅底(枕骨大孔附近)、寰椎和枢椎(即颅骨C0、第一颈椎C1和第二颈椎C2)的畸形和病变,会造成寰枕关节融合并且前路短缩,导致枢锥的齿状突相对上移到枕骨大孔的位置,使枕骨大孔相对变小或齿状突上移,而压迫脑干及延髓出现神经压迫症状致使脊髓空洞甚至患者瘫痪、死亡。
寰枢椎脱位是指先天畸形、创伤、退变、肿瘤、感染炎症或手术等因素造成的寰椎与枢椎的骨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发生关节功能障碍和(或)神经压迫的病理改变。
针对上述病变的现有治疗方案为:颈椎前路松解合并后路颈枕融合术,颈椎前侧入路(口腔内)进行松解前纵韧带、撑开寰枢椎间两侧块关节、椎间减压,使枢锥的齿状突相对下移避开枕骨大孔,并磨削齿状突使其缩小,以完成减压,个别还需扩大枕骨大孔;然后颈后入路用枕骨板和钉棒系统对颅骨、寰椎、枢椎进行固定、枕骨板固定于颅底枕骨,钉钩挂于寰椎、侧块螺钉固定于枢椎侧块,形成后路固定。
为了使手术在前路一次完成减压、复位、固定,而减轻患者因多次手术造成的痛苦,本领域技术人员研制了几款用于前路固定的骨板装置。例如,德国学者Harms于1987年设计的Harms骨板、德国学者kandziora于2001年设计的带锁定的AALP骨板和改型的SAALP骨板以及中国尹庆水主任研究设计可复位的TARP骨板等。
上述的现有骨板装置,虽然能够基本满足前路固定的手术需求。但上述的骨板装置,均采用了整体式且厚度为2mm的骨板进行前路固定,由于食管和上咽部组织很薄,患者会有吞咽异物感并很容易损伤食管和咽部造成病痛。并且,整体式的骨板的面积较大,形状为非解剖形状且塑型困难。再者,由于撑开后寰枢椎之间具有间隙,而使上述现有骨板在植骨或不植骨前期的稳定性都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固定位置灵活且容易塑型的寰枢椎骨板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寰枢椎骨板装置,其中,包括骨板以及融合器;所述骨板具有相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具有两端部,分别为近端部和远端部,所述两端部上分别开设有固定孔,所述骨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操作孔;所述融合器装配于所述骨板的第一表面,且位于所述骨板的中部,所述融合器具有与所述骨板装配的装配端部,所述装配端部开设有第二操作孔;其中,所述融合器装配于所述骨板时,所述第二操作孔连通于所述第一操作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骨板的近端部较其中部,朝向所述第一表面一侧凸伸,而使所述骨板的中部形成一弓腰部,所述第一操作孔开设于所述弓腰部,所述融合器装配于所述弓腰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骨板的弓腰部朝向一侧偏出,所述第一操作孔的中心与所述两个固定孔的中心连线,在一参考平面上的投影具有一偏移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偏移距离为2mm~4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骨板的中部与近端部之间以及中部与远端部之间,分别开设有塑形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骨板中部的第一表面设有两个连接扣,所述两个连接扣间隔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操作孔的两侧;每个所述融合器的装配端部,分别与所述两个连接扣卡扣配合,而使所述融合器装配于所述骨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扣的内表面设有凸起,所述融合器的装配端部上设有扣槽,所述凸起与所述扣槽卡扣配合;或者,所述连接扣的内表面设有扣槽,所述融合器的装配端部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扣槽卡扣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骨板的材质为钛合金;和/或,所述固定螺钉的材质为钛合金;和/或,所述融合器的材质为Peek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寰枢椎骨板装置,其中,包括成对间隔设置的两个骨板单元,每个所述骨板单元包括骨板以及融合器;所述骨板具有相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具有两端部,分别为近端部和远端部,所述两端部上分别开设有固定孔,所述骨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操作孔;所述融合器装配于所述骨板的第一表面,且位于所述骨板的中部,所述融合器具有与所述骨板装配的装配端部,所述装配端部开设有第二操作孔;其中,所述融合器装配于所述骨板时,所述第二操作孔连通于所述第一操作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两个骨板单元的两个骨板,其弓腰部朝向相反的方向偏出。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寰枢椎骨板装置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寰枢椎骨板装置,通过将现有整体式的骨板装置,改进为成对的两个骨板单元的分体式结构设计,具有固定位置灵活、容易塑型的优点,使寰枢椎内固定融合术更加方便可靠,避免了患者由于二次手术带来的痛苦和风险,解决了寰枢椎手术由于难度较大而成为手术禁区的问题。其中,两个独立的骨板单元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产品规格,而适应畸形或个性化的解剖参数,解决了手术中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
进一步地,对于该寰枢椎骨板装置的骨板单元,通过将骨板设计为具有弓腰部的结构,或骨板的两端部所在平面不同的结构,亦或第一操作孔与两个固定孔连线之间具有偏移距离的结构,能够分别匹配不同患者的多样性的骨骼实际形状,进一步提升该寰枢椎骨板装置应用于寰枢椎内固定融合术时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寰枢椎骨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寰枢椎骨板装置的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寰枢椎骨板装置的骨板的主视图;
图2c是图2b中沿A-A直线所作的局部剖视图;
图3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寰枢椎骨板装置的融合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寰枢椎骨板装置的融合器的剖视图;
图4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寰枢椎骨板装置的骨板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寰枢椎骨板装置的骨板单元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骨板单元;1.骨板;11.第二表面;12.第一表面;13.远端部;131.固定孔;14.弓腰部;141.本体部;142.过渡部;143.连接扣;15.第一操作孔;16.近端部;2.融合器;21.装配端部;211.扣槽;22.第二操作孔;23.融合开槽;3.固定螺钉;D.偏移距离;P.塑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端部”、“中部”、“之间”、“侧”等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参阅图1,图1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一种寰枢椎骨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寰枢椎骨板装置是以寰枢椎内固定融合术中,经口腔入路的前路固定的植入物为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适应不同的手术需求,而对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或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仍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寰枢椎骨板装置的原理的范围内。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寰枢椎骨板装置,主要包括成对间隔设置的两个骨板单元100。其中,每个骨板单元100主要包括骨板1以及融合器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以包括两个骨板单元100的寰枢椎骨板装置进行说明的。然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寰枢椎骨板装置可以至少只包括一个骨板单元100,即该寰枢椎骨板装置包括骨板1以及融合器2,亦即本实施方式中的一个骨板单元100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寰枢椎骨板装置,以适应不同的手术需求。另外,为了便于理解,图1中所示的寰枢椎骨板装置,仅显示一个融合器2,而上述附图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寰枢椎骨板装置,在其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完整性。
以下结合图2a和图2b,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寰枢椎骨板装置的,每个骨板单元100的骨板1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2a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其中一个骨板单元100的骨板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b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其中一个骨板单元100的骨板1的主视图;图2c代表性地示出了图2b中沿直线A-A所作的局部剖视图,而示出连接扣143的示例性位置。
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骨板1可呈长矩形板状结构,其具有相反的第一表面12和第二表面11,且具有两端部,分别为近端部16和远端部13。其中,骨板1的两端部上分别开设有固定孔131。该固定孔131可以在手术中用于穿设例如固定螺钉3的固定件。骨板1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操作孔15。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示出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两端部上各开设有一个固定孔131,以分别穿设一根固定螺钉3。容易理解的是,对于不同的手术需求,骨板1的近端部16和远端部13上,开设的固定孔13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或者,每个固定孔131通过其孔型的改变,使其中穿设的固定螺钉3的数量亦可为多根,并不以此为限。类似的,第一操作孔15的孔型亦可根据不同的手术需求灵活选择。
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骨板1的近端部16较其中部,朝向第一表面12一侧凸伸,而使骨板1的中部形成有一弓腰部14,且第一操作孔15开设于该弓腰部14。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弓腰部14主要具有一本体部141及一过渡部142。其中,本体部141可大致呈朝向第一表面12一侧的方向凸出的平板状结构,其与骨板1的两端部所在的平面大致平行(可根据患者寰椎与枢椎的实际形状调整上述结构所在平面的位置)。过渡部142可呈弧形或其他过渡结构,以过渡连接于弓腰部14的本体部141与骨板1的近端部16之间。通过上述弓腰部14的结构设计,使该骨板1能够更好地贴合骨骼的外形,而使寰枢椎内固定融合术更加方便可靠,避免二次手术等问题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风险。
进一步地,由于人体寰椎与枢椎的前部立面并不完全平行,而现有骨板装置由于其整体式平板状结构,无法与骨骼完全贴合,降低手术效果。为了适应患者的多样性而满足不同的手术需求,基于上述结构,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骨板1的两端部与弓腰部之间,即近端部16与中部之间以及远端部13与中部之间,分别可以开设有塑形槽P,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对骨板1的板型进行调整。并且,该塑形槽P的数量及形状均可灵活调整。
进一步地,在寰枢椎内固定融合术中,由于人体寰枢椎上下进钉点(即固定螺钉3钉入寰椎和枢椎的位置)的连线,与寰枢椎上下侧块关节存在偏移,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骨板1的弓腰部14朝向一侧偏出,以使第一操作孔15的中心与两个固定孔131的中心连线,在一参考平面上的投影具有一偏移距离D。另外,基于本实施方式中,寰枢椎骨板装置具有两个骨板单元100,因此,两个骨板单元100分别用在左、右两侧,为了更好地贴合骨骼形状,该寰枢椎骨板装置的两个骨板单元100的两个骨板1,其弓腰部14优选地朝向相反的方向偏出,具体地,均向外侧偏出。并且,上述偏移距离D可以优选为2mm~4mm,而进一步可以优选为3mm,具体的偏移距离D可根据骨骼的实际形状和手术的不同需求灵活调整。
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骨板1的材质可以选择为钛合金。另外,固定螺钉3的材质可以选择为钛合金。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满足不同的手术需求或适应人体骨骼形状的多样性,而对上述骨板1的形状、结构、各部分连接关系或材质,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或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仍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寰枢椎骨板装置的原理的范围内。
以下结合图3a和图3b,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寰枢椎骨板装置的,每个骨板单元100的融合器2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3a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其中一个骨板单元100的融合器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b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其中一个骨板单元100的融合器2的剖视图。
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融合器2可呈矩形块状,其中部开设有一融合开槽23。其中,该融合器2具有与骨板1装配的装配端部21,且该装配端部21上开设有第二操作孔22,该第二操作孔22的一端开口于装配端部21的端面上,另一端开口于融合开槽23的槽壁,而使第二操作孔22连通于融合开槽23。
进一步地,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融合器2的第二操作孔22的孔壁上可以设置螺纹,且该螺纹的设置目的为,在寰枢椎内固定融合术中,与寰枢椎骨板装置的置入调节工具上的螺纹匹配,以方便寰枢椎骨板装置的固定及对其位置的调整。
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融合器2的材质可以优选为Peek材料。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满足不同的手术需求或适应人体骨骼形状的多样性,而对上述融合器2的形状、结构或材质,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或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仍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寰枢椎骨板装置的原理的范围内。
以下结合图4a和图4b,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寰枢椎骨板装置的骨板单元100进行详细说明,具体为对骨板1与融合器2装配而形成一个骨板单元100的详细说明。其中,图4a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一个骨板单元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b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一个骨板单元100的剖视图。
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寰枢椎骨板装置的每一个骨板单元100而言,其融合器2装配于骨板1的第一表面12,具体位于骨板1的中部,即本实施方式中的弓腰部14,亦即融合器2装配于弓腰部14。其中,当融合器2装配于骨板1时,融合器2的第二操作孔22连通于骨板1的第一操作孔15,即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操作孔22连通第一操作孔15与融合开槽23,以便于在寰枢椎内固定融合术中,供寰枢椎骨板装置的置入调节工具由第一操作孔15和第二操作孔22伸入,而实现对寰枢椎骨板装置的固定及对其位置的调整。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满足不同的手术需求或适应人体骨骼形状的多样性,而对上述骨板单元100的骨板1和融合器2的装配形式或装配位置,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或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仍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寰枢椎骨板装置的原理的范围内。
在此应注意,附图中示出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寰枢椎骨板装置仅仅是能够采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种寰枢椎骨板装置中的一个示例。应当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绝非仅限于附图中示出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寰枢椎骨板装置的任何细节或寰枢椎骨板装置的任何部件。
举例来说,并非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图2c、图3b和图4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骨板1的弓腰部14的第一表面12设有两个连接扣143,两个连接扣143间隔相对设置且位于操作孔的两侧,连接扣可以是从骨板下表面延伸的片状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而能够在有限范围内发生形变,连接扣内表面设置有凸起,且每个融合器2的装配端部21上设有两个扣槽211,能够与该凸起卡扣配合,从而能够分别与两个连接扣143卡扣配合,而使融合器2装配于骨板1。另外,亦可在连接扣的内表面设置扣槽,而在融合器的装配端部设置凸起,并使扣槽与凸起卡扣配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寰枢椎骨板装置的其他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不具有弓腰部14的另一实施例,连接扣143可设于骨板1中部上,以分别与融合器2的两个扣槽211卡扣配合,而使融合器2装配于骨板1。又如,融合器2的装配端部21亦可不设置扣槽211,而直接将融合器2的装配端部21与连接扣143卡扣配合,并不以此为限。
然而,并非在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方式中,都必须以上述结构或装配方式,实现一个骨板单元100的骨板1与融合器2的装配。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将融合器2装配于骨板1上,而对上述骨板1和融合器2的装配结构或方式,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或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仍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寰枢椎骨板装置的原理的范围内。例如,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寰枢椎骨板装置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每块骨板1的弓腰部14的第一表面12设有多个连接扣143,多个连接扣143呈间隔相对设置的两排分布,且两排连接扣143位于操作孔的两侧,且每个融合器2的装配端部21上设有两个扣槽211,能够分别与两排连接扣143卡扣配合,而使融合器2装配于骨板1。这种卡扣配合的替换结构,能够便于卡扣过程的回弹。又如,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寰枢椎骨板装置的其他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骨板单元100的骨板1与融合器2的装配方式,还可灵活选择螺接、一体成型、铆接或粘接等,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寰枢椎骨板装置,通过将现有整体式的骨板装置,改进为成对的两个骨板单元100的分体式结构设计,具有固定位置灵活、容易塑型的优点,使寰枢椎内固定融合术更加方便可靠,避免了患者由于二次手术带来的痛苦和风险,解决了寰枢椎手术由于难度较大而成为手术禁区的问题。其中,两个独立的骨板单元100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产品规格,而适应畸形或个性化的解剖参数,解决了手术中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
进一步地,对于该寰枢椎骨板装置的骨板单元100,通过将骨板1设计为具有弓腰部14的结构,或骨板1的两端部所在平面不同的结构,亦或第一操作孔15与两个固定孔131连线之间具有偏移距离D的结构,能够分别匹配不同患者的多样性的骨骼实际形状,进一步提升该寰枢椎骨板装置应用于寰枢椎内固定融合术时的适应性。
以上详细地描述和/或图示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寰枢椎骨板装置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特定实施方式,相反,每个实施方式的组成部分和/或步骤可与这里所描述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独立和分开使用。一个实施方式的每个组成部分和/或每个步骤也可与其它实施方式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结合使用。在介绍这里所描述和/或图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时,用语“一个”、“一”和“上述”等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术语“包括”和“具有”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此外,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字限制。
虽然已根据不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寰枢椎骨板装置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可在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进行改动。

Claims (10)

1.一种寰枢椎骨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骨板(1),具有相反的第一表面(12)和第二表面(11),且具有两端部,分别为近端部(16)和远端部(13),所述两端部上分别开设有固定孔(131),所述骨板(1)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操作孔(15);以及
融合器(2),装配于所述骨板(1)的第一表面(12),且位于所述骨板(1)的中部,所述融合器(2)具有与所述骨板(1)装配的装配端部(21),所述装配端部(21)开设有第二操作孔(22);
其中,所述融合器(2)装配于所述骨板(1)时,所述第二操作孔(22)连通于所述第一操作孔(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寰枢椎骨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板(1)的近端部(16)较其中部,朝向所述第一表面(12)一侧凸伸,而使所述骨板(1)的中部形成一弓腰部(14),所述第一操作孔(15)开设于所述弓腰部(14),所述融合器(2)装配于所述弓腰部(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寰枢椎骨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板(1)的弓腰部(14)朝向一侧偏出,所述第一操作孔(15)的中心与所述两个固定孔(131)的中心连线,在一参考平面上的投影具有一偏移距离(D)。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寰枢椎骨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距离(D)为2mm~4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寰枢椎骨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板(1)的中部与近端部(16)之间以及中部与远端部(13)之间,分别开设有塑形槽(P)。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寰枢椎骨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板(1)中部的第一表面(12)设有两个连接扣(143),所述两个连接扣(143)间隔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操作孔的两侧;每个所述融合器(2)的装配端部(21),分别与所述两个连接扣(143)卡扣配合,而使所述融合器(2)装配于所述骨板(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寰枢椎骨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扣(143)的内表面设有凸起,所述融合器(2)的装配端部(21)上设有扣槽(211),所述凸起与所述扣槽(211)卡扣配合;
或者,所述连接扣(143)的内表面设有扣槽,所述融合器(2)的装配端部(21)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扣槽卡扣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寰枢椎骨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板(1)的材质为钛合金;和/或,所述固定螺钉(3)的材质为钛合金;和/或,所述融合器(2)的材质为Peek材料。
9.一种寰枢椎骨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对间隔设置的两个骨板单元(100),每个所述骨板单元(100)包括:
骨板(1),具有相反的第一表面(12)和第二表面(11),且具有两端部,分别为近端部(16)和远端部(13),所述两端部上分别开设有固定孔(131),所述骨板(1)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操作孔(15);以及
融合器(2),装配于所述骨板(1)的第一表面(12),且位于所述骨板(1)的中部,所述融合器(2)具有与所述骨板(1)装配的装配端部(21),所述装配端部(21)开设有第二操作孔(22);
其中,所述融合器(2)装配于所述骨板(1)时,所述第二操作孔(22)连通于所述第一操作孔(1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寰枢椎骨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骨板单元(100)的两个骨板(1),其弓腰部(14)朝向相反的方向偏出。
CN201620362811.0U 2016-04-26 2016-04-26 寰枢椎骨板装置 Active CN2056979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62811.0U CN205697975U (zh) 2016-04-26 2016-04-26 寰枢椎骨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62811.0U CN205697975U (zh) 2016-04-26 2016-04-26 寰枢椎骨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97975U true CN205697975U (zh) 2016-11-23

Family

ID=57294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62811.0U Active CN205697975U (zh) 2016-04-26 2016-04-26 寰枢椎骨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979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06407A1 (en) * 2017-06-29 2019-01-03 Nuvasive, Inc. BONE FIXING DEVICES AND METHOD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06407A1 (en) * 2017-06-29 2019-01-03 Nuvasive, Inc. BONE FIXING DEVICES AND METHODS
US11207196B2 (en) 2017-06-29 2021-12-28 Nuvasive,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bone fixation
US11839555B2 (en) 2017-06-29 2023-12-12 Nuvasive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bone fixatio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5829B (zh) 一体形成的可膨胀脊柱植入物及其制造和植入方法
CN104203163B (zh) 模块式锚固骨融合护架
US20210228375A1 (en) Intervertebral implant
CN101056590B (zh) 可调整的骨板
US8292966B2 (en) Artificial toe joint
US9445844B2 (en) Composite material posterior dynamic stabilization spring rod
CN100563589C (zh) 用于骨固定的单向转移系统
US8834572B2 (en) Arthrodesis implant
US20180193070A1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alignment of bone
CN102470006B (zh) 假体周围的骨板
US10045797B1 (en) Fusion plate with directional holes and implant system employing the same
CN106264804A (zh) 构建用于脊椎融合术的椎间融合器的套件及其方法
US20140180343A1 (en) Anatomically Customized Plantar Bone Plate and Bone Plate System
US20110264233A1 (en) Minimal Invasive Hip Arthroplasty Device
CN101610739A (zh) 整形外科植入物和假体
CN101516284A (zh) 用于非刚性骨板的端口结构
US20070198016A1 (en) Compression stabilizing spacers
EP3079636B1 (en) Attachment member and connecting member for a carpometacarpal thumb joint prosthesis and carpometacarpal thumb joint prosthesis
CN205697975U (zh) 寰枢椎骨板装置
JP2016202902A (ja) 緩衝部分を具有する大腿骨ステム
CN106264797A (zh) 一种髋关节水平偏距精准控制结构
CN106308916A (zh) 人工椎体固定系统
CN210301309U (zh) 一种锁定脊柱融合器
US11154330B1 (en) Dual-trajectory pedicle screw system for improvement of fixation stability
US11013608B2 (en) Talar bone pla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