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90786U - 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90786U
CN205690786U CN201620638604.3U CN201620638604U CN205690786U CN 205690786 U CN205690786 U CN 205690786U CN 201620638604 U CN201620638604 U CN 201620638604U CN 205690786 U CN205690786 U CN 2056907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outlet
refrigerating appliance
air inlet
inlet channel
refrig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3860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琳
涂岩亮
张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hong Meil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Meil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Meil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Mei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3860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907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907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9078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包括组合联通管道,组合连通管道包括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进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出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进气通道内沿其进气方向上依次设有吸附材料层和第一单向阻水透气膜,第一单向阻水透气膜在第一进气口向第一出气口的方向上阻挡水汽通过其表面且单向透气;出气通道内设有第二单向透气透湿膜,第二单向透气透湿膜在第二进气口向第二出气口的方向上允许水汽通过其表面且单向透气。本实用新型优点:通过两个通道内的单向阻水透气膜来限定其通道内气体的流向为单向,并在进气通道内设置吸附材料层对即将进入冷冻室的空气进行干燥等预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直冷制冷器具如直冷冰箱/冰柜存在一个弊端,就是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在内胆上方、靠近门封的位置聚集大量的冰霜,严重影响制冷器具的性能和美观。给消费者带来极大不便;另外由于低温间室压力较大气压低,器具的门容易发生难以开启的现象。
为改善这种状况,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带有泄压管的制冷器具。其中一类是由联通管联通外界大气与冷冻室,利用浮球阀原理,在冷冻室制冷时,冷冻室内压力迅速降低,浮球阀被顶起,外界空气进入冷冻室起到平衡冷冻室气压的作用,这种方法没有对空气进行处理就使其直接进入冷冻室,若外界在高湿度情况下,可能使较多水汽进入冷冻室,反而增加结霜量;另一类是利用带有阻水透气膜和吸附材料层的联通管,联通冷冻室与外界大气,利用同样的原理平衡冷冻室气压,这种方法虽然对空气进行了预处理,但存在一个弊端:吸附材料层短时间吸附饱和后即失效,由于其被发泡层包围无法更换再生;另外当外界空气温度较低时,压力差较小驱动力不足,平衡装置效果明显减弱的状况,而且当压缩机停机时,冷冻室内的冷气白白流向外界,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包括组合联通管道,所述组合连通管道包括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出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进气通道从所述第一进气口进气、第一出气口出气,所述进气通道内沿其进气方向上依次设有吸附材料层和第一单向阻水透气膜,所述第一单向阻水透气膜在所述第一进气口向所述第一出气口的方向上阻挡水汽通过其表面且单向透气;所述出气通道内设有第二单向透气透湿膜,所述第二单向透气透湿膜在所述第二进气口向所述第二出气口的方向上允许水汽通过其表面且单向透气。
所述进气通道的第一出气口和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二进气口均通向所述制冷器具的冷冻室,所述进气通道的第一进气口通向外界,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二出气口通向所述制冷器具的压缩机仓。
所述进气通道的第一出气口和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二进气口均通向所述制冷器具的冷冻室,所述进气通道的第一进气口和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二出气口均通向所述制冷器具的压缩机仓。
所述进气通道的第一出气口和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二进气口均通向所述制冷器具的冷冻室,所述进气通道的第一进气口和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二出气口均通向外界。
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在靠近所述制冷器具的冷冻室的一端设计为一体式管、另一端设计为两个分体式管并向两侧张开。
所述进气通道的第一进气口和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二出气口共用一个总进出口。
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处均设置有第一通气孔盖。
所述第一出气口、第二进气口和总进出口处均设置有第二通气孔盖。
所述吸附材料层为分子筛、活性炭、竹炭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其组合连通管道包括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两个通道,通过两个通道内的单向阻水透气膜来限定其通道内气体的流向为单向,并在进气通道内设置吸附材料层对即将进入冷冻室的空气进行干燥等预处理。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其组合连通管道联通的一侧可以是温度相对较高的压缩机仓、另一侧是需要平衡压力的冷冻室,此种特性设计解决了当外界空气温度较低驱动力不足导致的平衡装置效果明显减弱的状况,因为压缩机仓内压缩机制冷时放出的热量可以长期有效的使该低霜发挥作用;且在压机停机时,冷气外泄到压缩机仓内,可适当降低压机仓的温度,对提高制冷器具制冷系统性能有好处。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其在进气口和出气口处都设有通气孔盖,能防止灰尘、异物、水分直接进入该管道内造成堵塞。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组合多样化,可满足小中大容积冷藏冷冻箱/柜的低霜要求,按照不同的需求,可随意组合布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制冷器具上的第一种装配方式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制冷器具上的第二种装配方式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制冷器具上的第三种装配方式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单向阻水透气膜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单向透气透湿膜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进气通道,11第一进气口,12第一出气口,13吸附材料层,14第一单向阻水透气膜,2出气通道,21第二进气口,22第二出气口,23第二单向透气透湿膜,3冷冻室,4压缩机仓,5第一通气孔盖,6总进出口,7第二通气孔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其包括组合联通管道,组合连通管道包括进气通道1和出气通道2,进气通道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气口11和第一出气口12,出气通道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进气口21和第二出气口22,进气通道1从第一进气口11进气、第一出气口12出气,进气通道1内沿其进气方向上依次设有吸附材料层13和第一单向阻水透气膜14,吸附材料层13可选用分子筛、活性炭、竹炭中的一种,且可在吸附材料层13的外部包围结构设计成可拆卸式,方便替换或再生操作。第一单向阻水透气膜14在第一进气口11向第一出气口12的方向上阻挡水汽通过其表面且单向透气;出气通道2内设有第二单向透气透湿膜23,第二单向透气透湿膜23在第二进气口21向第二出气口22的方向上允许水汽通过其表面且单向透气。
参见图3,为将该低霜装置安装在制冷器具上的第一种装配方式,其进气通道1的第一出气口12和出气通道2的第二进气口21均通向制冷器具的冷冻室3,进气通道1的第一进气口11通向外界、可位于冷冻室3后背上,出气通道2的第二出气口22通向制冷器具的压缩机仓4,并位于压缩机仓4内靠近热源的位置,该热源可以是压缩机,也可以是外置冷凝器。此时,该低霜装置可设计为如图1所示的一种结构形式,即进气通道1和出气通道2在靠近制冷器具的冷冻室3的一端设计为一体式管、另一端设计为两个分体式管并向两侧张开,这些管道中间均可配置连接波纹软管以方便安装;其第一进气口11、第一出气口12、第二进气口21和第二出气口22处均设置有第一通气孔盖5。
该低霜装置按图3装配时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冷冻室3请求制冷时温度降低,冷冻室3内压力降低。此时外界大气压力高于冷冻室3内压力,冷冻室3与外界空气迅速形成一个较大的压力差。高温高压的空气通过第一进气口11进入进气通道1,此时因第一单向阻水透气膜14开向冷冻室3,气流选择进气通道1这一条通路。吸附材料层13带有阻水功能,首先阻挡了一部分水分,再经过第一单向阻水透气膜14进一步过滤水分,再通过第一出气口12进入冷冻室3,确保进入冷冻室3内的气流是干燥的。直至压缩机停机,该过程保持不间断的进行,迅速平衡了冷冻室3内的压力。
当冷冻室3停止制冷时,冷空气下沉,因第一单向阻水透气膜14开向不允许气流经过,而冷冻室3内相对湿度增高,达到第二单向透气透湿膜23的透湿孔开放的数值时,第二单向透气透湿膜23开向允许水汽和气流通过,故气流选择出气通道2这一条通路,气流从冷冻室3依次经过第二进气口21进入出气通道2,然后经第二出气口22进入压缩机仓4,如此冷冻室3内冷空气流入压缩机仓4,对于压缩机仓4内的热源起到降温的作用,对提高制冷器具制冷系统性能有好处。
参见图4,为将该低霜装置安装在制冷器具上的第二种装配方式,其进气通道1的第一出气口12和出气通道2的第二进气口21均通向制冷器具的冷冻室3,进气通道1的第一进气口11和出气通道2的第二出气口22均通向制冷器具的压缩机仓4。
参见图5,为将该低霜装置安装在制冷器具上的第三种装配方式,其进气通道1的第一出气口12和出气通道2的第二进气口21均通向制冷器具的冷冻室3,进气通道1的第一进气口11和出气通道2的第二出气口22均通向外界。
其中,图4、图5中的装配方式中用到的低霜装置可设计为如图2所示的一种结构形式,即进气通道1的第一进气口11和出气通道2的第二出气口22共用一个总进出口6,结构简单紧凑,设计巧妙,不占用空间。其第一出气口12、第二进气口21和总进出口6处均设置有第二通气孔盖7。
该低霜装置按图4装配时的工作原理如下:
冷冻室3请求制冷时温度降低,冷冻室3内压力降低。此时压缩机仓4内压缩机因高速运转产生高温,使压缩机仓4产生远高于冷冻室3的压力,冷冻室3与压缩机仓4形成一个较大的压力差。高温高压的空气通过总进出口6进入进气通道1,此时因第一单向阻水透气膜14开向冷冻室3,气流选择进气通道1这一条通路。吸附材料层13带有阻水功能,首先阻挡了一部分水分,再经过第一单向阻水透气膜14进一步过滤水分,再通过第一出气口12进入冷冻室3,确保进入冷冻室3内的气流是干燥的。迅速平衡了冷冻室3内的压力。
当冷冻室3停止制冷时,冷空气下沉,因第一单向阻水透气膜14开向不允许气流经过,与此同时,冷冻室3内相对湿度增高,达到第二单向透气透湿膜23的透湿孔开放的限值时,第二单向透气透湿膜23开向允许水汽和气流通过,故水汽气流选择出气通道2这一条通路,故低温高湿气流从冷冻室3依次经过第二进气口21进入出气通道2,然后再经第二出气口22进入压缩机仓4,如此气流从冷冻室3流向压缩机仓4,由于气流温度较低,可对压缩机仓4进行适当的降温,提高冷量利用效率,进而提高整个制冷器具制冷系统的性能。
该低霜装置按图5装配时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冷冻室3请求制冷时温度降低,冷冻室3内压力降低。此时外界大气压力高于冷冻室3内压力,冷冻室3与外界空气迅速形成一个较大的压力差。高温高压的空气通过总进出口6进入进气通道1,此时因第一单向阻水透气膜14开向冷冻室3,气流选择进气通道1这一条通路。吸附材料层13带有阻水功能,首先阻挡了一部分水分,再经过第一单向阻水透气膜14进一步过滤水分,再通过第一出气口12进入冷冻室3,确保进入冷冻室3内的气流是干燥的。迅速平衡了冷冻室3内的压力。
冷冻室3停止制冷时,冷空气下沉,因第一单向阻水透气膜14开向不允许气流经过,与此同时,冷冻室3内相对湿度增高,达到第二单向透气透湿膜23的透湿孔开放的限值时,第二单向透气透湿膜23开向允许水汽和气流通过,故水汽气流选择出气通道2这一条通路,故低温高湿气流从冷冻室3依次经过第二进气口21进入出气通道2,然后再经第二出气口22进入压缩机仓4,如此气流便从冷冻室3流向外界。
如图6所示,设第一单向阻水透气膜14在通向冷冻室3的一面为A面、在通向外界或压缩机仓4的一面为B面,因冷冻室3压力低于外界大气压或压缩机仓4压力,促使气体从B面经过该第一单向阻水透气膜14通往A面,B面湿空气经过分子筛吸附水分之后,残余的水分被膜本身的毛细现象挡在B面,不允许其通过,但允许气体单向通过。即该第一单向阻水透气膜14被设计成不允许气体从A面通往B面方向。
如图7所示,设第二单向透气透湿膜23在通向冷冻室3的一面为C面、在通向外界或压缩机仓4的一面为D面,因压缩机停机,冷冻室3的压力、温度、相对湿度升高,或因开门引起的冷冻室3湿度升高,当冷冻室3湿度升高到第二单向透气透湿膜23的透湿孔开放限值时,C面的水汽被单向导出到D面,且气体也从该方向通过。即该第二单向透气透湿膜23被设计成不允许气体从D面通往C面方向。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联通管道,所述组合连通管道包括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出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进气通道从所述第一进气口进气、第一出气口出气,所述进气通道内沿其进气方向上依次设有吸附材料层和第一单向阻水透气膜,所述第一单向阻水透气膜在所述第一进气口向所述第一出气口的方向上阻挡水汽通过其表面且单向透气;所述出气通道内设有第二单向透气透湿膜,所述第二单向透气透湿膜在所述第二进气口向所述第二出气口的方向上允许水汽通过其表面且单向透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的第一出气口和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二进气口均通向所述制冷器具的冷冻室,所述进气通道的第一进气口通向外界,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二出气口通向所述制冷器具的压缩机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的第一出气口和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二进气口均通向所述制冷器具的冷冻室,所述进气通道的第一进气口和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二出气口均通向所述制冷器具的压缩机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的第一出气口和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二进气口均通向所述制冷器具的冷冻室,所述进气通道的第一进气口和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二出气口均通向外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在靠近所述制冷器具的冷冻室的一端设计为一体式管、另一端设计为两个分体式管并向两侧张开。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的第一进气口和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二出气口共用一个总进出口。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处均设置有第一通气孔盖。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口、第二进气口和总进出口处均设置有第二通气孔盖。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材料层为分子筛、活性炭、竹炭中的一种。
CN201620638604.3U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6907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38604.3U CN205690786U (zh)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38604.3U CN205690786U (zh)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90786U true CN205690786U (zh) 2016-11-16

Family

ID=57426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38604.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690786U (zh)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9078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3501A (zh) * 2016-06-22 2016-09-21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
CN109405401A (zh) * 2018-10-17 2019-03-01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的壳体及制冷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3501A (zh) * 2016-06-22 2016-09-21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
CN105953501B (zh) * 2016-06-22 2019-02-15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
CN109405401A (zh) * 2018-10-17 2019-03-01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的壳体及制冷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53501B (zh) 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
CN104567192B (zh) 冰箱
CN203908096U (zh) 带除霜功能的双级压缩空调系统
CN106679274A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05690786U (zh) 一种制冷器具的低霜装置
CN106642907A (zh) 一种气压平衡减霜装置
CN202885340U (zh) 高效能源塔供能装置
CN105222260A (zh) 干湿通道结合的单元式蒸发冷却装置
CN206073556U (zh) 一种气压平衡装置及基于其的直冷冰箱或冰柜
CN206817647U (zh) 一种除湿装置
CN106196863B (zh) 一种气压平衡装置及基于其的直冷冰箱或冰柜
CN205593083U (zh) 一种适用湿热地区的多级中空纤维膜液体除湿装置
CN206709271U (zh) 一种新风除湿配套系统
CN206399082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05536775U (zh) 一种制冷设备
CN206399083U (zh) 风冷冰箱
CN100489418C (zh) 循环式超低温冷风机
CN201740149U (zh) 风力超声波水雾降温壁
CN201032309Y (zh) 循环式超低温冷风机
CN204404663U (zh) 冰箱
CN105571020A (zh) 一种适用湿热地区的多级中空纤维膜液体除湿装置
CN206291370U (zh) 一种别墅专用去除pm2.5的新风除湿机
CN205619459U (zh) 地下室带有热交换的专用除湿净化机
CN101561213A (zh) 双液源高效节能多功能冰箱
CN208254054U (zh) 一种新型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30601 No. 2163 Lianhua Road, 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atentee after: Changhong MeiL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30061 No. 2163 Lianhua Road, 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atentee before: Hefei Meiling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21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