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76899U - 一种基于双排灌注桩的基坑永久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双排灌注桩的基坑永久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76899U
CN205676899U CN201620333901.7U CN201620333901U CN205676899U CN 205676899 U CN205676899 U CN 205676899U CN 201620333901 U CN201620333901 U CN 201620333901U CN 205676899 U CN205676899 U CN 2056768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pile
agent structure
cast
foundation ditch
overha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3390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连祥
刘兵
王兴政
李先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2033390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768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768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768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双排灌注桩的基坑永久支护结构,包括支护结构、连接部和主体结构,所述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护结构向外依次设有两排,所述支护结构为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灌注桩在连接部的连接下成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与主体结构共同组成永久性支护体系。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混凝土灌注桩和主体结构之间设立永久支撑,转变现有基坑临时支护结构为永久性支护结构,充分发挥双排混凝土灌注桩的永久作用,形成地下室楼板与支护管桩共同工作的永久支护结构体系。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双排灌注桩的基坑永久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双排灌注桩的基坑永久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与深基坑工程领域,基于混凝土灌注桩的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作为临时施工措施,只考虑其在地下结构施工阶段的作用,基坑回填之后便被废弃,对建筑材料和社会资源造成浪费。传统设计思维中,基坑工程属于临时性施工措施,主体结构设计往往超前于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造成设计过程中两者的脱节。基于双排混凝土灌注桩的基坑永久支护结构是通过设立永久性支撑,将主体结构结构与混凝土灌注桩相结合,形成主体结构地下部分与双排支护桩共同承担坑外岩土压力的永久支护结构体系。新技术一方面可充分发挥双排混凝土灌注桩支护结构的优势,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混凝土灌注桩自身刚度,有效减小地下室外墙厚度,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排灌注桩的基坑永久支护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混凝土灌注桩和主体结构之间设立永久支撑,转变现有基坑临时支护结构为永久性支护结构,充分发挥双排混凝土灌注桩的永久作用,形成地下室楼板与支护管桩共同工作的永久支护结构体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双排灌注桩的基坑永久支护结构,包括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两排混凝土灌注桩构成的支护结构、连接部和主体结构,所述内外两排支护结构通过其顶部的连梁连接,内排的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通过连接部连接。混凝土灌注桩在连接部的连接下成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与主体结构共同组成永久性支护体系。
所述连接部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主体结构外伸支撑和基础筏板外伸支撑,所述基础筏板外伸支撑位于最下层,主体结构外伸支撑和基础筏板外伸支撑的两端分别连接主体结构和支护结构。连接部连接混凝土灌注桩和主体结构,基础筏板外伸支撑位于最下方,连接基础筏板与混凝土灌注桩,基础筏板外伸支撑在基础筏板平面内,且高度与基础筏板的上表面齐平,主体结构外伸支撑位于各楼层梁板平面内。
所述基础筏板外伸支撑自下而上依次为碎石中砂层和素混凝土垫层。素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为200mm。
所述主体结构外伸支撑末端设有腰梁。所述主体结构外伸支撑和腰梁均为钢筋混凝土支撑,腰梁与主体结构外伸支撑位于同一平面内,通过腰梁与预先埋置在混凝土灌注桩上的钢制卡箍连接为一体。
所述主体结构的外墙向外依次设有防水层和保温层。
所述主体结构的底部设有基础垫层。
所述混凝土灌注桩在内外两排成交错布置。
所述混凝土灌注桩上内嵌设有弧形卡箍,所述卡箍与主体结构的底板位置对应。
所述卡箍的外表面与混凝土灌注桩的外表面平齐。卡箍完全嵌装在混凝土灌注桩内,并且刻骨内侧有若干伸向混凝土灌注桩内部的筋条,使卡箍与混凝土灌注桩更加牢固。
所述卡箍与腰梁采用焊接连接。所述卡箍与腰梁内纵向配筋焊接在一起,使支护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外伸支撑的主要作用是连接主体结构与支护结构,传递水平力;腰梁有两个作用,一方面通过腰梁将混凝土灌注桩相连,加强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另一方面,腰梁可将外伸支撑传来的集中力均匀分布到各混凝土灌注桩,避免应力集中对混凝土灌注桩造成结构破坏。通过永久性外伸支撑和腰梁的共同作用,使得混凝土灌注桩和主体结构的主体楼板相结合,形成空间抗侧力结构体系,并通过回填土传力丰富传力途径;
(2)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以往基坑支护桩在地下结构施工结束后被废弃的现状,实现基坑支护桩永久发挥作用,可降低地下室外墙厚度,节约建设成本,促进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3)本实用新型针对基于混凝土灌注桩的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可转变现有的临时性基坑支护结构体系为永久性基坑支护结构体系,充分发挥支护体系的永久性作用,有效降低主体结构地下室外墙承担的水平应力,节约建造成本,降低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体系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体系纵向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体系横向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灌注桩与外伸支撑连接横向剖面图;
其中,1、第一混凝土灌注桩,2、第二混凝土灌注桩,3、主体结构外伸支撑,4、基础筏板外伸支撑,5、碎石中砂层,6、外墙,7、楼板,8、基础筏板,9、基础垫层,10、回填土体,11、腰梁,12、防水层,13、保温层,14、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双排灌注桩的基坑永久支护结构,包括支护结构、连接部和主体结构,所述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护结构向外依次设有两排,所述支护结构为混凝土灌注桩,两排混凝土灌注桩分别为第一混凝土灌注桩1和第二混凝土灌注桩2,第一混凝土灌注桩1和第二混凝土灌注桩2顶部分别设有冠梁,所述冠梁通过连梁连接在一起,实现第一混凝土灌注桩1和第二混凝土灌注桩2的连接。混凝土灌注桩在连接部的连接下成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与主体结构共同组成永久性支护体系。所述混凝土灌注桩在内外两排成交错布置。
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部包括主体结构外伸支撑3和基础筏板外伸支撑4,所述基础筏板外伸支撑4位于最下层。连接部连接混凝土灌注桩和主体结构,基础筏板外伸支撑4位于最下方,连接基础筏板8与混凝土灌注桩,基础筏板外伸支撑4在基础筏板8平面内,且高度与基础筏板8的上表面齐平,主体结构外伸支撑3位于各楼层楼板7板平面内。所述基础筏板外伸支撑4自下而上依次为碎石中砂层5和素混凝土垫层。素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为200mm。所述主体结构外伸支撑3末端设有腰梁11。所述主体结构外伸支撑3和腰梁11均为钢筋混凝土支撑,腰梁11与主体结构外伸支撑3位于同一平面内,通过腰梁11与预先埋置在混凝土灌注桩上的钢制卡箍14连接为一体。所述主体结构外墙6向外依次设有防水层12和保温层13。如图3所示,主体结构外墙6与预应力支护管桩之间填充有回填土体10。所述主体结构底部设有基础垫层9。
如图4所示,所述混凝土灌注桩上内嵌设有弧形卡箍14,所述卡箍14与主体结构的底板位置对应。所述所述卡箍14的外表面与混凝土灌注桩的外表面平齐。卡箍14完全嵌装在混凝土灌注桩内,并且刻骨内侧有若干伸向混凝土灌注桩内部的筋条,使卡箍14与混凝土灌注桩更加牢固。如图4所示,所述卡箍14与腰梁11采用焊接连接。所述卡箍14与腰梁11内纵向配筋焊接在一起,使支护更加稳固。
主体结构与混凝土灌注桩共同工作的永久支护体系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施做混凝土灌注桩,包括混凝土灌注桩的工厂化制作、施工现场混凝土灌注桩及桩顶冠梁、连梁的施工;
(2)基坑开挖;
(3)施做基坑底部垫层,然后在底部垫层上施做基础筏板8;
(4)施做基础筏板外伸支撑4,在基础筏板8与混凝土灌注桩之间设置基础筏板外伸支撑4,该支撑为永久性素混凝土支撑,具体施工工艺为:基础垫层9和基础筏板8施工结束后,对筏板边缘与基坑支护管桩之间施工肥槽进行清理,在肥槽底部铺设200mm厚的素砼垫层,再在垫层之上施做碎石、中砂回填层5,并在碎石中沙层上面浇筑基础筏板外伸支撑4,所述基础筏板外伸支撑4的上表面与基础筏板8上表面齐平;
(5)底层结构主体结构施工;
(6)主体结构外伸支撑3及腰梁11施工:在底层结构楼板7平面内设置主体结构外伸支撑3及腰梁11,腰梁11与该支撑均为钢筋混凝土支撑,其施工过程紧随主体结构底层梁板的施工而进行,通过预留钢筋与地下室楼板7相连接,腰梁11通过预先埋置的卡箍14与混凝土灌注桩相连接,腰梁11内配筋与卡箍14焊接连接,腰梁11配筋与主体结构外伸支撑3配筋通过绑扎连接,腰梁11和外伸支撑一次性浇筑成型;
(7)依次进行更上一层结构主体结构、腰梁11及外伸支撑的施工;
(8)首层主体结构及外伸支撑施工结束后,依次进行主体结构外墙6防水层12和保温层13的施工,尤其着重外伸支撑位置处的防水处理;
(9)施工肥槽回填土体10并分层夯实。
其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过程包括桩体制作与养护,所述混凝土灌注桩分两类,一类为传统混凝土灌注桩,另一类在制作过程中要在制桩模具中预先埋置卡箍14,卡箍14与管桩一同浇筑成型;
步骤1中,所述卡箍14安放位置要精确到厘米级,卡箍14与管桩内部纵向配筋通过焊接连接。
步骤2中,所述基坑开挖阶段的支护体系采用基于混凝土灌注桩的双排桩支护结构。
步骤3中,所述基础筏板8施工结束后,清理筏板边缘与基坑支护桩之间施工肥槽内的建筑垃圾,铺设素混凝土垫层,并在所述素混凝土垫层上面回填级配良好的碎石中砂层5。
步骤3中,所述基础垫层9外伸支撑的厚度不小于300mm。
步骤4中,所述第一道主体结构外伸支撑3紧随地下室底层楼面板施工进行,标高定位在楼板7平面内。
步骤4中,腰梁11通过预先埋置卡箍14与基坑支护管桩相连接,腰梁11内钢筋与第一排混凝土灌注桩外侧卡箍14通过焊接连接。
步骤6中,主体结构及外伸支撑施工结束后,依次进行主体结构外墙6的防水、保温施工,然后进行施工肥槽回填土体10并分层夯实。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双排灌注桩的基坑永久支护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两排混凝土灌注桩构成的支护结构、连接部和主体结构,所述内外两排支护结构通过其顶部的连梁连接,内排的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通过连接部连接;
所述连接部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主体结构外伸支撑和基础筏板外伸支撑,所述基础筏板外伸支撑位于最下层,主体结构外伸支撑和基础筏板外伸支撑的两端分别连接主体结构和支护结构;
所述混凝土灌注桩在内外两排成交错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排灌注桩的基坑永久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基础筏板外伸支撑自下而上依次为碎石中砂层和基础筏板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排灌注桩的基坑永久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主体结构外伸支撑末端设有腰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排灌注桩的基坑永久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主体结构的外墙向外依次设有防水层和保温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排灌注桩的基坑永久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主体结构的底部设有基础垫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排灌注桩的基坑永久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混凝土灌注桩上内嵌设有弧形卡箍,所述卡箍与主体结构的底板位置对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排灌注桩的基坑永久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卡箍的外表面与混凝土灌注桩的外表面平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排灌注桩的基坑永久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卡箍与腰梁采用焊接连接。
CN201620333901.7U 2016-04-20 2016-04-20 一种基于双排灌注桩的基坑永久支护结构 Active CN2056768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33901.7U CN205676899U (zh) 2016-04-20 2016-04-20 一种基于双排灌注桩的基坑永久支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33901.7U CN205676899U (zh) 2016-04-20 2016-04-20 一种基于双排灌注桩的基坑永久支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76899U true CN205676899U (zh) 2016-11-09

Family

ID=57438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33901.7U Active CN205676899U (zh) 2016-04-20 2016-04-20 一种基于双排灌注桩的基坑永久支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7689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5043A (zh) * 2018-01-05 2018-05-01 沙焕焕 基坑支护结构与地下结构、基础一体化构造
CN110777806A (zh) * 2019-11-12 2020-02-11 广东省工程勘察院 多连杆平面框架永久支护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5043A (zh) * 2018-01-05 2018-05-01 沙焕焕 基坑支护结构与地下结构、基础一体化构造
CN110777806A (zh) * 2019-11-12 2020-02-11 广东省工程勘察院 多连杆平面框架永久支护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110777806B (zh) * 2019-11-12 2020-11-27 广东省工程勘察院 多连杆平面框架永久支护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89061B (zh) 一种超深基坑支护方法
CN101435198B (zh) 深基坑支挡加固防渗止水复合构造
CN104895089B (zh) 地下室楼板与支护桩共同工作的永久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
CN105951843B (zh) 一种深基坑施工方法
CN203239357U (zh) 一种适用于湿陷性黄土的近接隧道支护结构
CN105133620B (zh) 局部流塑状淤泥质土体坑中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1280568A (zh) 对相邻已运营地铁区间隧道形成保护的车站基坑施工方法
CN101914925A (zh) 利用优化复合预制拱墙作外墙的地下室
CN101418569B (zh) 预制拱片、支护与主体结构结合的优化复合拱墙
WO2021027025A1 (zh) 一种高层建筑沉降加固抬升纠偏的施工方法
CN107313431A (zh) 临近不等高基坑同步施工方法
CN108086343A (zh) 悬挑式单侧墙体混合加固及置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0598987U (zh) 基于单层四导洞和中导洞内桩基础的地铁车站
CN104818728A (zh) 一种地下室楼板与支护桩共同工作的永久支护体系
WO2021004007A1 (zh) 一种用于传统建筑的地基加固方法
CN207092107U (zh) 一种利用地下连续墙的抗沉陷结构
CN107724189A (zh) 一种铁路工程薄壁箱式路基结构
CN204825928U (zh) 一种基坑支护
CN205676899U (zh) 一种基于双排灌注桩的基坑永久支护结构
CN201801843U (zh) 一种带锚碇结构的水上重力式挡土结构
CN205712123U (zh) 一种基于双排预应力管桩的基坑永久支护结构
CN100473787C (zh) 一种用于桩锚支护体系中的连接结构及其实施方法
CN101215840A (zh) 飞机式基础加固予力工法
CN205382942U (zh) 既有设施下多层地下空间幕架式暗挖施工的支护结构
CN204898684U (zh) 一种超深基坑支护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