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56105U - 水汽腐蚀实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汽腐蚀实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56105U
CN205656105U CN201620514968.0U CN201620514968U CN205656105U CN 205656105 U CN205656105 U CN 205656105U CN 201620514968 U CN201620514968 U CN 201620514968U CN 205656105 U CN205656105 U CN 2056561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vity
experimental provision
gravity flow
described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149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燕
高雪云
李鸣
李一鸣
陈树明
郑梦珠
吴志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205149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561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561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5610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汽腐蚀实验装置,其包括:空气流通器,空气流通器内形成有空气自流腔体;空气自流腔体的底部形成有空气入口,顶部形成有空气出口;空气自流腔体内还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冷凝水收集槽;冷凝组件,设置于空气自流腔体内,且位于冷凝水收集槽上方;空气加热元件,空气加热元件设置于空气自流腔体内,且位于空气入口的上方;支撑机构,与空气流通器相连,用于支撑空气流通器;夹持机构,其一端与支撑机构相连,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试样的夹持口;引管,其一端与冷凝水收集槽连通,另一端位于试样的上方。该实验装置可以可控地对合金进行水腐蚀,进而缩短水腐蚀实验时间,为金属材料领域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的水腐蚀实验手段。

Description

水汽腐蚀实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实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汽腐蚀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耐候钢的研究中,为了探究某种合金材料在大气环境中的耐腐蚀性,往往要将试样置于某大气环境中进行一年乃至数年的腐蚀。合金在大气中腐蚀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水介质的腐蚀。在试验过程中,降水频率和降水量往往不可控制。因而,为了保证研究的可靠性,需要进行大量且长时的重复性试验以验证试验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汽腐蚀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汽腐蚀实验装置,其包括:
空气流通器,所述空气流通器内形成有空气自流腔体;所述空气自流腔体的底部形成有空气入口,顶部形成有空气出口;所述空气自流腔体内还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冷凝水收集槽;
冷凝组件,设置于所述空气自流腔体内,且位于所述冷凝水收集槽上方;
空气加热元件,所述空气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空气自流腔体内,且位于所述空气入口的上方;
支撑机构,与所述空气流通器相连,用于支撑所述空气流通器;
夹持机构,其一端与所述支撑机构相连,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试样的夹持口;
引管,其一端与所述冷凝水收集槽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试样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出口位于所述空气入口的斜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自流腔体包括第一腔体段和第二腔体段;所述第一腔体段的轴线为第一弧线,所述第二腔体段的弧线为第二弧线;所述第一弧线段的圆心与第二弧线段的圆心位于基准线的两侧;所述基准线为所述空气出口和空气入口的中心连线;第一腔体段和第二腔体段平滑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水收集槽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段的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入口的尺寸大于空气出口的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的形状均为圆形;所述空气自流腔体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自流腔体由空气入口至空气出口的方向,截面尺寸渐缩。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组件包括若干平行布置的冷凝片。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流通器为玻璃空气流通器。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口包括:开口朝水平方向布置的U型件;以及与所述U型件螺接的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沿竖直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汽腐蚀实验装置。将该实验装置置于空气中,将需要做腐蚀试验的试样夹在夹持机构上。空气加热元件开启工作,其周围局部空气被加热,这部分被加热的空气与周围未被加热的空气由于温差产生密度差,进而在空气自流腔体中形成向上流动的空气流体。温度稍高的空气在流过冷凝组件时受冷,其中的部分水蒸汽在冷凝组件上凝结形成水滴。水滴聚集到一定程度后,沿着冷凝片下滑至冷凝水收集槽,之后通过引管滴落到试样片上。通过调整空气加热元件的加热强度,可以在空气自流腔体中形成空气上升气流,并通过与冷凝组件的冷却能力的相互配合调整,可以收集到空气中的水,从而可控地对合金进行水腐蚀,进而缩短水腐蚀实验时间,为金属材料领域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的水腐蚀实验手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汽腐蚀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汽腐蚀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空气流通器;11-空气自流腔体;101-空气入口;102-空气出口;111-第一腔体段;112-第二腔体段;2-空气加热元件;3-冷凝组件;4-引管;5-夹持机构;6-冷凝水收集槽;7-试样;8-支撑机构;L-基准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该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汽腐蚀实验装置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汽腐蚀实验装置包括:
空气流通器1,其内形成有空气自流腔体11;空气自流腔体11的底部形成有空气入口101,顶部形成有空气出口102;空气自流腔体11内还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冷凝水收集槽6;
冷凝组件3,设置于空气自流腔体11内,且位于冷凝水收集槽6上方;
空气加热元件2,其设置于空气自流腔体11内,且位于空气入口101的上方;
支撑机构8,与空气流通器1相连,用于支撑空气流通器1;
夹持机构5,其一端与支撑机构8相连,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试样7的夹持口;
引管4,其一端与冷凝水收集槽6连通,另一端位于试样7的上方。
本实施例提供的水汽腐蚀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本实验装置置于空气中,将需要做腐蚀试验的试样7夹在夹持机构5上,保持空气自流腔体11出入口通畅。空气加热元件2开启工作,其周围局部空气被加热,这部分被加热的空气与周围未被加热的空气由于温差产生密度差,进而在空气自流腔体11中形成向上流动的空气流体。温度稍高的空气在流过冷凝组件3时受冷,其中的部分水蒸汽在冷凝组件3上凝结形成水滴。水滴聚集到一定程度后,沿着冷凝片下滑至冷凝水收集槽6,之后通过引管4滴落到试样7片上。
通过调整空气加热元件2的加热强度,可以在空气自流腔体11中形成空气上升气流,并通过与冷凝组件3的冷却能力的相互配合调整,可以收集到空气中的水,从而可控地对合金进行水腐蚀,为金属材料领域提供一种新型的水腐蚀实验手段。
为了延长空气在空气自流腔体11内的流动行程,空气出口102优选位于空气入口101的斜上方。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2,空气自流腔体11优选包括第一腔体段111和第二腔体段112;第一腔体段111的轴线为第一弧线,第二腔体段112的弧线为第二弧线;第一弧线段的圆心与第二弧线段的圆心位于基准线L的两侧;所述基准线L为空气出口102和空气入口101的中心连线;第一腔体段111和第二腔体段112平滑过渡。此种结构中,冷凝水收集槽6优选设置于第二腔体段112的下部。
为了加速空气朝向空气出口102的运动,上述空气入口101的尺寸优选大于空气出口102的尺寸。
更优选的,空气入口101和空气出口102的形状均为圆形;空气自流腔体11的横截面的形状也均为圆形。进一步地,空气自流腔体11由空气入口101至空气出口102的方向,截面尺寸渐缩。
为了方便实验人员观察透明空气流通器1内的状况,上述空气流通器1优选为透明空气流通器。进一步地,空气流通器1为玻璃空气流通器。玻璃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易于清理等优点。
上述空气加热元件2用于将空气自流腔体11入口区域局部空气加热,使空气在空气自流腔体11内形成上升流动,同时能够使加热升温的空气在经过冷凝组件3时能够凝结出水。
上述冷凝组件3优选包括若干平行布置的冷凝片。相邻的冷凝片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冷凝片组可以与空气流向平行布置;冷凝片组根部与冷凝水收集槽6连接,其布置方式能保证够将流过的空气中凝结出的水滴汇集于冷凝水收集槽6中。
上述夹持机构5用于固定试样7,其夹持口优选包括:开口朝水平方向布置的U型件;以及与U型件螺接的定位螺栓,定位螺栓沿竖直方向设置。
由上述内容可知,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汽腐蚀实验装置,可以可控地对合金进行水腐蚀,可以缩短水腐蚀实验时间,为金属材料领域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的水腐蚀实验手段。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水汽腐蚀实验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水汽腐蚀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气流通器,所述空气流通器内形成有空气自流腔体;所述空气自流腔体的底部形成有空气入口,顶部形成有空气出口;所述空气自流腔体内还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冷凝水收集槽;
冷凝组件,设置于所述空气自流腔体内,且位于所述冷凝水收集槽上方;
空气加热元件,所述空气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空气自流腔体内,且位于所述空气入口的上方;
支撑机构,与所述空气流通器相连,用于支撑所述空气流通器;
夹持机构,其一端与所述支撑机构相连,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试样的夹持口;
引管,其一端与所述冷凝水收集槽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试样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汽腐蚀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出口位于所述空气入口的斜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汽腐蚀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自流腔体包括第一腔体段和第二腔体段;所述第一腔体段的轴线为第一弧线,所述第二腔体段的弧线为第二弧线;所述第一弧线段的圆心与第二弧线段的圆心位于基准线的两侧;所述基准线为所述空气出口和空气入口的中心连线;所述第一腔体段和第二腔体段平滑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汽腐蚀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收集槽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段的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汽腐蚀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入口的尺寸大于空气出口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汽腐蚀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的形状均为圆形;所述空气自流腔体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汽腐蚀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自流腔体由空气入口至空气出口的方向,截面尺寸渐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汽腐蚀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组件包括若干平行布置的冷凝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汽腐蚀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通器为玻璃空气流通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汽腐蚀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口包括:开口朝水平方向布置的U型件;以及与所述U型件螺接的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沿竖直方向设置。
CN201620514968.0U 2016-05-30 2016-05-30 水汽腐蚀实验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6561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14968.0U CN205656105U (zh) 2016-05-30 2016-05-30 水汽腐蚀实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14968.0U CN205656105U (zh) 2016-05-30 2016-05-30 水汽腐蚀实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56105U true CN205656105U (zh) 2016-10-19

Family

ID=57405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14968.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656105U (zh) 2016-05-30 2016-05-30 水汽腐蚀实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561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1098A (zh) * 2016-05-30 2016-08-24 内蒙古科技大学 水汽腐蚀实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1098A (zh) * 2016-05-30 2016-08-24 内蒙古科技大学 水汽腐蚀实验装置
CN105891098B (zh) * 2016-05-30 2019-02-19 内蒙古科技大学 水汽腐蚀实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88777A (zh) 同时测试固定源排放的pm2.5和可凝结颗粒物的装置及方法
CN206057039U (zh) 一种污染源中不同形态和粒径的颗粒物的采样系统
CN103143184B (zh) 蒸馏装置
CN205656105U (zh) 水汽腐蚀实验装置
CN103278434A (zh) 测量高温气冷堆一回路管道中石墨粉尘浓度的装置及方法
CN112147064A (zh) 间冷系统铝制散热器冲刷腐蚀模拟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5352784A (zh) 一种测试湿法脱硫净烟气中so3酸雾浓度的采样方法及装置
CN107042048A (zh) 一种重力热管式除雾方法及除雾装置
CN113188852A (zh) 一种在不同环境下针对微纳米级气溶胶的取样测量装置
CN100567940C (zh) 涡旋致冷取样装置
CN206546066U (zh) 电镀件的烘干设备
CN107655727A (zh) 一体化采集测定大气中不同形态汞装置及其采样方法
CN207964752U (zh) 烟气冷凝除湿脱污环境活性离子取样监测探针及系统
CN105891098B (zh) 水汽腐蚀实验装置
CN208000060U (zh) 一种用于冷却高温气体的冷凝设备
CN207137650U (zh) 烟气处理装置
CN206270306U (zh) 一种污水检测装置的进样器
CN105700007B (zh) 一种放射性水样蒸发浓缩装置及方法
CN209197493U (zh) 加热炉余热回收装置
CN204924941U (zh) 洗涤剂质量分析恒温脱气脱杂预处理系统
CN204342913U (zh) 一种电镀废液循环利用系统
CN208547517U (zh) 一种用于高温烟气中提取烟尘的取样装置
CN206292142U (zh) 一种核级管件晶间腐蚀检测装置
CN213275299U (zh) 间冷系统铝制散热器冲刷腐蚀模拟试验装置
CN207007575U (zh) 一种倒金字塔式大气降露水采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21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