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40039U - 一种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40039U
CN205640039U CN201620080814.5U CN201620080814U CN205640039U CN 205640039 U CN205640039 U CN 205640039U CN 201620080814 U CN201620080814 U CN 201620080814U CN 205640039 U CN205640039 U CN 2056400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exhaust pipe
cylinder
electric capacity
baff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8081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明华
蔡建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Pulingda Automat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Pulingda Automa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Pulingda Automa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Pulingda Automa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8081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400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400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4003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针对现有排烟管道的结构,设计全新结构装置,连接在排烟管道排烟口上,通过所设计的风速传感器(6),针对排烟管道内的风速方向和风速大小实现智能检测,同时针对所检测结果,采用本实用新型具体设计的滤波电路(9)对其进行滤波处理,以所获滤波结果为依据判断排烟管道是否工作,再通过针对所设计转动电机(7)的智能控制,进而实现针对所设计挡板(3)的智能控制,针对排烟管道排烟口实现智能封闭与开启,有效阻挡了排烟管道内杂物的堆积,有效保证了排烟管道的通风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属于智能家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排烟管道是一种使空气流通,降低有害气体的一种基础设施,现有的排烟管道,按材质分,主要有钢板风管(普通钢板)、镀锌板(白铁)风管、不锈钢通风管、玻璃钢通风管、塑料通风管、复合材料通风管、彩钢夹心保温板通风管、双面铝箔保温通风管、单面彩钢保温风管、涂胶布通风管(如矿用风筒)、矿用塑料通风管等,并且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针对排烟管道的改进也在日新月异,诸如专利申请号:201310433560.1,公开了一种空调排烟管道,包括主体件和覆盖件,主体件和覆盖件均呈条形,所述主体件两侧设有呈弯钩状的嵌扣部,所述覆盖件通过嵌扣部与主体件相连接;所述主体件与覆盖件之间形成通风管腔;所述主体件和覆盖件采用镀锌钢板材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空调排烟管道,采用镀锌钢板材质,其较不锈钢材质而比,内壁光滑、阻力小、气密性好、承压强度高、生产成本低;覆盖件通过嵌扣部与主体件相连接,需要清洗时,只需将覆盖件从主体件中抽出即可;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维修方便,加工成本低,使用性能好等优点。
还有专利申请号:201310513253.4,公开了一种排烟管道,包括一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的进风口处和排烟口处均设置至少三层过滤网,其中两端最外侧过滤网为第一过滤网,其余过滤网为第二过滤网,一设置管道本体上的凹槽,所述过滤网平滑嵌套进入凹槽内;在排烟管道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网以及第二过滤网,能在进风口处和排烟口处制止杂质进入排烟管道内,且其中的第二过滤网中部为导通孔,便于气流流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排烟管道,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不仅如此,专利申请号:201310605893.8,公开了一种新型排烟管道,包括排烟管道以及纳米抗菌材料构成,所述排烟管道上设有上法兰盘,在所述上法兰盘上设有连接螺销,在所述排烟管道的内壁设有纳米抗菌材料,在所述排烟管道下设有下法兰盘,在所述排烟管道两侧设有排烟口。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新型排烟管道,结构合理,设计简单,提高排烟管道的抗弯曲强度(特别是湿态抗弯强度),使管体吸水率降低、耐水性能增强;同时具有高效、持久、广谱的抗菌杀毒、净化空气的作用。
从上述现有技术可以看出,现有的排烟管道,不论是结构,还是功能上均做出了不同程度上的改进,但是现有的排烟管道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依旧存在着不足之处,诸如排烟管道在不对外通风时,面向户外环境敞开的开口很容易成为小鸟之类小动物的栖身之处,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影响到排烟管道的正常使用,影响到实际的通风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针对现有排烟管道结构进行设计,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有效保证了管道内畅通,提高了管道通风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用于连接在排烟管道排烟口上,包括两端彼此贯通的圆筒、两端彼此贯通的橡胶筒、挡板、风速传感器、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电源、转动电机、滤波电路;其中,风速传感器经过滤波电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电源经过控制模块为转动电机进行供电;同时,电源依次经过控制模块、滤波电路为风速传感器进行供电;滤波电路包括运放器A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其中,电阻R1的其中一端作为滤波电路的输入端,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与风速传感器相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其中一端、电容C1的其中一端、电容C2的其中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其中一端相连接后、与运放器A1的正向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运放器A1的输出端、电容C3的其中一端、电阻R5的其中一端;运放器A1的反向输入端分别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4的其中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控制模块和电源设置于圆筒的外侧面上;挡板的尺寸与圆筒其中一端开口的尺寸相适应,转动电机的驱动杆与挡板的边缘相固定连接,且转动电机驱动杆所在直线与挡板所在面相垂直,转动电机通过连接件固定设置在圆筒的侧面上,转动电机驱动杆所在直线与圆筒上贯穿两端的中心线相平行,挡板位于与其尺寸相适应的圆筒一端开口的一侧,且挡板在转动电机控制下,随转动电机驱动杆的转动而转动,实现针对圆筒该端开口的封闭与开启;橡胶筒未形变时的口径小于圆筒的口径,橡胶筒的一端开口拉伸套设在圆筒上与对应挡板一端开口相对的另一端开口上,橡胶筒的另一端开口套设在排烟管道的排烟口上;风速传感器放置于排烟管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遮雨棚,遮雨棚连接在所述圆筒上对应所述挡板一端开口的顶部边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电机为无刷转动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针对现有排烟管道的结构,设计全新结构装置,连接在排烟管道排烟口上,通过所设计的风速传感器,针对排烟管道内的风速方向和风速大小实现智能检测,同时针对所获检测结果通过具体设计的滤波电路进行滤波处理,滤除其中的噪声数据,使得控制模块能够获得更加精确的检测结果,为后续针对所述转动电机的智能控制提供了数据保障;然后以所获精确的检测结果为依据判断排烟管道是否工作,通过针对所设计转动电机的智能控制,进而实现针对所设计挡板的智能控制,针对排烟管道排烟口实现智能封闭与开启,有效阻挡了排烟管道内杂物的堆积,有效保证了排烟管道的通风效率;
(2)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中,还进一步设计了遮雨棚,连接在所述圆筒上对应所述挡板一端开口的顶部边缘,能够在雨水天控制排烟管道进行通风工作的时候,有效避免雨水侵入排烟管道内部,造成雨水倒灌情况,进一步保证了排烟管道的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中,针对转动电机,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转动电机,使得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具有的智能监测控制功能,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
(4)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中,针对控制模块,进一步设计采用单片机,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设计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设计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中滤波电路的示意图。
其中,1.圆筒,2.橡胶筒,3.挡板,4.控制模块,5.电源,6.风速传感器,7.转动电机,8.遮雨棚,9.滤波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用于连接在排烟管道排烟口上,包括两端彼此贯通的圆筒1、两端彼此贯通的橡胶筒2、挡板3、风速传感器6、控制模块4,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4相连接的电源5、转动电机7、滤波电路9;其中,风速传感器6经过滤波电路9与控制模块4相连接;电源5经过控制模块4为转动电机7进行供电;同时,电源5依次经过控制模块4、滤波电路9为风速传感器6进行供电;如图2所示,滤波电路9包括运放器A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其中,电阻R1的其中一端作为滤波电路9的输入端,滤波电路9的输入端与风速传感器6相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其中一端、电容C1的其中一端、电容C2的其中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其中一端相连接后、与运放器A1的正向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滤波电路9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4相连接,滤波电路9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运放器A1的输出端、电容C3的其中一端、电阻R5的其中一端;运放器A1的反向输入端分别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4的其中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控制模块4和电源5设置于圆筒1的外侧面上;挡板3的尺寸与圆筒1其中一端开口的尺寸相适应,转动电机7的驱动杆与挡板3的边缘相固定连接,且转动电机7驱动杆所在直线与挡板3所在面相垂直,转动电机3通过连接件固定设置在圆筒1的侧面上,转动电机7驱动杆所在直线与圆筒1上贯穿两端的中心线相平行,挡板3位于与其尺寸相适应的圆筒1一端开口的一侧,且挡板3在转动电机7控制下,随转动电机7驱动杆的转动而转动,实现针对圆筒1该端开口的封闭与开启;橡胶筒2未形变时的口径小于圆筒1的口径,橡胶筒2的一端开口拉伸套设在圆筒1上与对应挡板3一端开口相对的另一端开口上,橡胶筒2的另一端开口套设在排烟管道的排烟口上;风速传感器6放置于排烟管道内。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针对现有排烟管道的结构,设计全新结构装置,连接在排烟管道排烟口上,通过所设计的风速传感器6,针对排烟管道内的风速方向和风速大小实现智能检测,同时针对所获检测结果通过具体设计的滤波电路9进行滤波处理,滤除其中的噪声数据,使得控制模块4能够获得更加精确的检测结果,为后续针对所述转动电机7的智能控制提供了数据保障;然后以所获精确的检测结果为依据判断排烟管道是否工作,通过针对所设计转动电机7的智能控制,进而实现针对所设计挡板3的智能控制,针对排烟管道排烟口实现智能封闭与开启,有效阻挡了排烟管道内杂物的堆积,有效保证了排烟管道的通风效率。
基于上述设计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计了如下优选技术方案:进一步设计了遮雨棚8,连接在所述圆筒1上对应所述挡板3一端开口的顶部边缘,能够在雨水天控制排烟管道进行通风工作的时候,有效避免雨水侵入排烟管道内部,造成雨水倒灌情况,进一步保证了排烟管道的工作效率;还有针对转动电机7,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转动电机,使得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具有的智能监测控制功能,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不仅如此,针对控制模块4,进一步设计采用单片机,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用于连接在排烟管道排烟口上,包括两端彼此贯通的圆筒1、两端彼此贯通的橡胶筒2、挡板3、风速传感器6、遮雨棚8、单片机,以及分别与单片机相连接的电源5、无刷转动电机、滤波电路9;其中,风速传感器6经过滤波电路9与单片机相连接;电源5经过单片机为无刷转动电机进行供电;同时,电源5依次经过单片机、滤波电路9为风速传感器6进行供电;滤波电路9包括运放器A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其中,电阻R1的其中一端作为滤波电路9的输入端,滤波电路9的输入端与风速传感器6相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其中一端、电容C1的其中一端、电容C2的其中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其中一端相连接后、与运放器A1的正向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滤波电路9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相连接,滤波电路9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运放器A1的输出端、电容C3的其中一端、电阻R5的其中一端;运放器A1的反向输入端分别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4的其中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和电源5设置于圆筒1的外侧面上;挡板3的尺寸与圆筒1其中一端开口的尺寸相适应,无刷转动电机的驱动杆与挡板3的边缘相固定连接,且无刷转动电机驱动杆所在直线与挡板3所在面相垂直,转动电机3通过连接件固定设置在圆筒1的侧面上,无刷转动电机驱动杆所在直线与圆筒1上贯穿两端的中心线相平行,挡板3位于与其尺寸相适应的圆筒1一端开口的一侧,且挡板3在无刷转动电机控制下,随无刷转动电机驱动杆的转动而转动,实现针对圆筒1该端开口的封闭与开启;遮雨棚8连接在圆筒1上对应挡板3一端开口的顶部边缘;橡胶筒2未形变时的口径小于圆筒1的口径,橡胶筒2的一端开口拉伸套设在圆筒1上与对应挡板3一端开口相对的另一端开口上,橡胶筒2的另一端开口套设在排烟管道的排烟口上;风速传感器6放置于排烟管道内。实际应用中,按设计技术方案,将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连接在排烟管道的排烟口上,并将其中的风速传感器6放置于排烟管道中,实时工作检测排烟管道中的风速方向和风速大小,并经具体设计的滤波电路9上传至单片机当中,其中,实时工作的风速传感器6将排烟管道中风速方向和风速大小上传至滤波电路9当中,滤波电路9针对所接收到的风速方向和风速大小进行滤波处理,滤除其中的噪声数据,使得单片机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风速方向和风速大小,为后续针对无刷转动电机的智能控制提供稳定的数据保障,这里经过滤波电路9处理的风速方向和风速大小,随即会被上传至单片机当中,单片机根据所接收到的风速大小和风速方向,智能控制无刷转动电机工作,通过挡板3实现针对其所对应圆筒1一端开口的封闭与开启;其中,若单片机所获得的风速大小为0,或者风速大小大于0且风速方向由圆筒1指向排烟管道时,则单片机据此判断此时排烟管道不工作,则单片机检测判断此时挡板3是否针对圆筒1对应开口端封闭,是则单片机不做任何进一步操作,否则单片机随即控制与之相连的无刷转动电机开始工作,使得挡板3在无刷转动电机驱动端的控制下,以无刷转动电机驱动端所在直线为轴进行转动,针对圆筒1对应开口端封闭;若单片机所获得的风速大小大于0且风速方向由排烟管道指向圆筒1时,则单片机据此判断此时挡板3是否针对圆筒1对应开口端开启,是则单片机不做任何进一步操作,否则单片机随即控制与之相连的无刷转动电机开始工作,使得挡板3在无刷转动电机驱动端的控制下,以无刷转动电机驱动端所在直线为轴进行转动,针对圆筒1对应开口端开启,通过上述过程,实现针对本实用新型所设计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的智能控制;并且实际应用中,所设计的遮雨棚8能够有效防止雨水侵入通风管道中。
上面结合说明书附图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4)

1.一种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用于连接在排烟管道排烟口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彼此贯通的圆筒(1)、两端彼此贯通的橡胶筒(2)、挡板(3)、风速传感器(6)、控制模块(4),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4)相连接的电源(5)、转动电机(7)、滤波电路(9);其中,风速传感器(6)经过滤波电路(9)与控制模块(4)相连接;电源(5)经过控制模块(4)为转动电机(7)进行供电;同时,电源(5)依次经过控制模块(4)、滤波电路(9)为风速传感器(6)进行供电;滤波电路(9)包括运放器A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其中,电阻R1的其中一端作为滤波电路(9)的输入端,滤波电路(9)的输入端与风速传感器(6)相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其中一端、电容C1的其中一端、电容C2的其中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其中一端相连接后、与运放器A1的正向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滤波电路(9)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4)相连接,滤波电路(9)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运放器A1的输出端、电容C3的其中一端、电阻R5的其中一端;运放器A1的反向输入端分别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4的其中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控制模块(4)和电源(5)设置于圆筒(1)的外侧面上;挡板(3)的尺寸与圆筒(1)其中一端开口的尺寸相适应,转动电机(7)的驱动杆与挡板(3)的边缘相固定连接,且转动电机(7)驱动杆所在直线与挡板(3)所在面相垂直,转动电机(3)通过连接件固定设置在圆筒(1)的侧面上,转动电机(7)驱动杆所在直线与圆筒(1)上贯穿两端的中心线相平行,挡板(3)位于与其尺寸相适应的圆筒(1)一端开口的一侧,且挡板(3)在转动电机(7)控制下,随转动电机(7)驱动杆的转动而转动,实现针对圆筒(1)该端开口的封闭与开启;橡胶筒(2)未形变时的口径小于圆筒(1)的口径,橡胶筒(2)的一端开口拉伸套设在圆筒(1)上与对应挡板(3)一端开口相对的另一端开口上,橡胶筒(2)的另一端开口套设在排烟管道的排烟口上;风速传感器(6)放置于排烟管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雨棚(8),遮雨棚(8)连接在所述圆筒(1)上对应所述挡板(3)一端开口的顶部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电机(7)为无刷转动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4)为单片机。
CN201620080814.5U 2016-01-27 2016-01-27 一种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400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80814.5U CN205640039U (zh) 2016-01-27 2016-01-27 一种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80814.5U CN205640039U (zh) 2016-01-27 2016-01-27 一种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40039U true CN205640039U (zh) 2016-10-12

Family

ID=57078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8081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40039U (zh) 2016-01-27 2016-01-27 一种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4003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8800A (zh) * 2016-01-27 2016-04-20 苏州浦灵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
CN106989244A (zh) * 2017-04-07 2017-07-28 周肇梅 一种水利工程用的管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8800A (zh) * 2016-01-27 2016-04-20 苏州浦灵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
CN106989244A (zh) * 2017-04-07 2017-07-28 周肇梅 一种水利工程用的管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46622U (zh) 一种建筑节能通风系统
CN105329069B (zh) 基于空气质量评估的汽车乘客舱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方法
CN208871749U (zh) 一种复合式空气净化过滤装置
CN205640039U (zh) 一种智能滤波排烟管道盖
CN107246700A (zh) 一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通风系统及通风方法
CN108006884A (zh) 一种阻止室外空气污染物入室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163409A (zh) 用于楼宇的空气净化系统
CN105485704A (zh) 一种智能排烟管道盖
CN105737308B (zh) 新风预处理地热交换系统
CN203890563U (zh) 粗纱机分段式吸尘装置
CN205639666U (zh) 一种智能驱动控制式排烟管道盖
CN114236052A (zh) 一种智慧电厂碳排放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CN105066374B (zh) 一种智能空气净化设备
CN206361852U (zh) 一种教室空气净化装置
CN206649016U (zh) 隧道内空气环境监测系统
CN205592979U (zh) 一种智能排烟管道盖
CN206198900U (zh) 智能空气净化器
CN204002888U (zh) 一种新型隧道通风装置
CN207555880U (zh) 一种基于内循环模式的窗载新风净化器
CN207833249U (zh) 一种居家环境空气质量智能检测及快速净化系统
CN206057255U (zh) 一种中央空调风管检测机器人
CN206287988U (zh) 一种全自动清洗机
CN106568146A (zh) 一种具有清洁功能的通风设备
CN206570867U (zh) 一种自动隔离杂物的雨水收集装置
CN108339806A (zh) 一种基于风能的太阳能电池板清洁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2

Termination date: 201701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