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07004U - 化霜加热装置以及具有化霜加热装置的冰箱 - Google Patents

化霜加热装置以及具有化霜加热装置的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07004U
CN205607004U CN201620372073.8U CN201620372073U CN205607004U CN 205607004 U CN205607004 U CN 205607004U CN 201620372073 U CN201620372073 U CN 201620372073U CN 205607004 U CN205607004 U CN 2056070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magnetism
temperature
housing
thermal ins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7207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昌民
田德强
李平
程兵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Home Appliances Hef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Home Appliances Hef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Home Appliances Hef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Home Appliances Hef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7207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070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070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070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霜加热装置以及具有化霜加热装置的冰箱,所述化霜加热装置包括:温度磁敏开关、隔热件、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所述温度磁敏开关、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加热器电连接,所述温度磁敏开关与所述第一加热器间隔设置,且所述隔热件设置于所述温度磁敏开关与所述第一加热器之间。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温度磁敏开关导通后,加热丝工作,并通过第一加热器工作使得温度磁敏开关的温度上升,进而使得温度磁敏开关在一段时间后断开,在温度下降后,温度磁敏开关再次导通,以此实现第二加热器规律性地自动启动和关闭。避免了第二加热器的长时间加热,降低了冰箱的耗电量,并提高了加热丝的使用寿命,提升了加热丝以及冰箱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化霜加热装置以及具有化霜加热装置的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冰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化霜加热装置以及具有化霜加热装置的冰箱。
背景技术
在天气寒冷的冬天,由于环境温度较低,冰箱的温控器触点断开,压缩机将会停机,如果冷藏室内的补偿加热器长时间不工作时,那么,冷藏室内的温度很难回升到温控器的开机点温度,压缩机长时间不启动,从而导致冷冻室温度升高,不利于冷冻室内食物的保存。
目前市场上的机械控制直冷冰箱,都使用冷藏低温补偿化霜加热丝,这种化霜加热丝启停的控制方式有两种:1、手动控制,通过冰箱上设置的机械开关,在环境温度过低时由用户手动接通开关,低温补偿化霜加热丝工作,这种方法用户体验差,且用户对环境温度掌控不够准确,往往在环境温度过低时加热丝未被开启,或者不需要加热时打开,造成冰箱能耗上升;2、自动控制,通过冰箱上设置的温度磁敏开关(磁控开关),根据环境温度控制加热丝的工作,温度磁敏开关是一种温度敏感控制器件,由干簧管、永磁体和感温软磁体构成的温度控制器,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使电路在预设定的温度范围内接通或断开,当环境温低于设定值时,温度磁敏开关导通,加热丝工作,当环境温高于设定值时,温度磁敏开关关闭,加热丝停止工作,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在冬季时环境温度长期低于设定值,加热丝将会一直处于开启状态,这无疑增加了冰箱的耗电量,且加热丝长期工作将极大影响加热丝的使用寿命,并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冰箱现有的低温补偿化霜加热丝的启停控制不准确,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加热丝长时间工作导致冰箱耗电量大幅提高,影响加热丝的使用寿命,且存在安全隐患的缺陷,提供一种化霜加热装置以及具有化霜加热装置的冰箱,能够合理地控制加热丝的工作状态,降低冰箱的能耗,提升加热丝的使用寿命,避免由加热丝长时间工作引发的发生安全事故。
一种化霜加热装置,包括:温度磁敏开关、隔热件、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所述温度磁敏开关、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加热器电连接,所述温度磁敏开关与所述第一加热器间隔设置,且所述隔热件设置于所述温度磁敏开关与所述第一加热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磁敏开关包括开关本体和第一壳体,所述开关本体封装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加热器包括加热本体和第二壳体,所述加热本体封装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隔热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且所述隔热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以及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热导率小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热导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热器为加热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件为隔热层,其厚度根据所述温度磁敏开关与所述第一加热器的预设传热温差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磁敏开关和所述第一加热器分别设置于所述隔热层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件为发泡材料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件为塑胶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件为橡胶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器为加热片。
一种冰箱,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化霜加热装置。
上述化霜加热装置以及具有化霜加热装置的冰箱,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温度磁敏开关导通后,加热丝工作,并通过第一加热器工作使得温度磁敏开关的温度上升,进而使得温度磁敏开关在一段时间后断开,在温度下降后,温度磁敏开关再次导通,以此实现第二加热器规律性地自动启动和关闭。避免了第二加热器的长时间加热,降低了冰箱的耗电量,并提高了加热丝的使用寿命,提升了加热丝以及冰箱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化霜加热装置的电路原理及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的化霜加热装置的电路原理及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冰箱的电路原理及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化霜加热装置100,包括:温度磁敏开关110、隔热件130、第一加热器120和第二加热器,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所述第一加热器120和所述第二加热器电连接,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与所述第一加热器120间隔设置,且所述隔热件130设置于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与所述第一加热器120之间。例如,所述第二加热器为加热丝150,例如,所述第二加热器为温度补偿化霜加热丝。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件130为隔热层,其厚度根据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与所述第一加热器120的预设传热温差设置,例如,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和所述第一加热器120分别设置于所述隔热层的两侧,例如,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和所述第一加热器120分别紧贴设置于所述隔热层的两侧,温度磁敏开关110与所述第一加热器120用材料分隔开,保证两者在温度变化过程中两者之间约有2℃的传热温差,例如,所述隔热件130为发泡材料制成,例如,由发泡材料制成的隔热件130具有热导率低的特点,使得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和所述第一加热器120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存在温度差,例如,所述隔热件130为塑胶件,例如,所述隔热件130为橡胶件。为了进一步降低所述隔热件130的热导率,例如,所述隔热件130内部设置有若干空心泡,这样,由于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与所述第一加热器120之间设置有隔热件130,一方面,隔热件130能够将所述第一加热器120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另一方面,能够避免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与所述第一加热器120之间的直接热交换,避免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频繁导通和断开。
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温度磁敏开关110导通后,加热丝150工作,并通过第一加热器120工作使得温度磁敏开关110的温度上升,进而使得温度磁敏开关110在一段时间后断开,在温度下降后,温度磁敏开关110再次导通,以此实现第二加热器规律性地自动启动和关闭。避免了第二加热器的长时间加热,降低了冰箱的耗电量,并提高了加热丝150的使用寿命,提升了加热丝150以及冰箱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温度磁敏开110关包括开关本体111和第一壳体112,所述开关本体111封装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2内,所述第一加热器120包括加热本体121和第二壳体122,所述加热本体121封装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122内,所述隔热件130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2与所述第二壳体122之间,且所述隔热件130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112以及所述第二壳体122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12的热导率小于所述第二壳体122的热导率,具体来说,所述第一壳体112的材质的热导率小于所述第二壳体122的材质的热导率,例如,所述第一壳体112的材质为塑料或塑胶,所述第二壳体122的材质为金属,例如,所述第二壳体122的材质为铜、铝、铁或合金材质,第一壳体112的热导率较低,而第二壳体122的热导率较高,因此,温度磁敏开关110的温度变化速度较慢,而第一加热器120的温度变化速度较快。而所述第一壳体112、所述隔热件130和所述第二壳体122的连接可以是通过注塑连接,例如,将第一壳体112注塑在第二壳体122外侧,且使得所述隔热件130固定;所述第一壳体112、所述隔热件130和所述第二壳体122也可以是扣合连接,例如,将所述第一壳体112和所述第二壳体122扣合连接,并使得隔热件130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112和所述第二壳体122之间。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加热器120为小功率加热器,例如,所述第一加热器120为加热片,例如,所述加热片为电热金属片,又如,所述第一加热器120为加热块,其具有较低的功耗,发热量较小,但由于较为靠近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因此,所述第一加热器120的热量能够通过所述隔热件130将热量传递至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由于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与所述第一加热器120之间设置有隔热件130,因此,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与所述第一加热器120之间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存在温度差,且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的第一壳体112热导率小于所述第一加热器120的第二壳体122的热导率,这样,在第一加热器120工作时,或者在第一加热器120停止工作后的一段时间内,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与所述第一加热器120之间总是存在温度差,其目的在于延长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导通或断开的时间,避免所述第二加热器即加热丝150的频繁启停。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例如,环境温度为T,温度磁敏开关110的动作温度为t,温度磁敏开关110的温度为t1,第一加热器120的温度为t2,温度磁敏开关110的动作温度t设定为16℃,当环境温度T为10℃时,本实用新型化霜加热装置100的工作流程如下:
导通:在初始状态,温度磁敏开关110的温度为t1与第一加热器120的温度为t2等于环境温度T,即t1=t2=T,由于t1<t,温度磁敏开关110导通,加热丝150工作。
断开:在温度磁敏开关110导通后,第一加热器120进行工作加热,温度磁敏开关110的温度为t1与第一加热器120的温度为t2逐渐上升,当t1>t时,温度磁敏开关110断开,加热丝150停止工作。
再次导通:在温度磁敏开关110断开后,第一加热器120停止工作,温度磁敏开关110的温度为t1与第一加热器120的温度为t2逐渐冷却,t1和t2逐渐下降,由于第一加热器120的第二壳体122的热导率大于温度磁敏开关110的第一壳体112的热导率,这样,第一加热器120的温度t2会较快冷却至与环境温度T相等,温度磁敏开关110的温度下降的较为缓慢,随后,温度磁敏开关110的温度t1下降至小于其工作温度t时,温度磁敏开关110再次导通,加热丝150和第一加热器120再次工作。
通过上述过程的不断循环,实现了加热丝150的有规律的启停,避免了在低环境温度下加热丝150长时间不间断运行,降低了冰箱的耗电量,并提高了加热丝150的使用寿命,提升了加热丝150以及冰箱的安全性,此外,由于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的第一壳体112的热导率小于所述第一加热器120的第二壳体122的热导率,且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与所述第一加热器120之间设置有隔热件130,隔热件130能够避免所述第一加热器120与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直接进行热量交换,使得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的温度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总是滞后于所述第一加热器120的温度,避免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导通和断开之间的间隔时间太短,进而导致加热丝150的加热时间太短或者停止工作时间太短,能够避免所述第二加热器即加热丝150的频繁启停。
如图3所示,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冰箱10,包括温控器200和压缩机300,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化霜加热装置100,化霜加热装置100与温控器200并联,且化霜加热装置100和温控器200均与压缩机300串联。化霜加热装置100包括温度磁敏开关110、第一加热器120和加热丝150,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所述第一加热器120和所述加热丝150电连接,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与所述第一加热器120之间设置有所述隔热件130,加热丝150设置于冷藏室内,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温控器200断开,压缩机300停止工作,当环境温度低于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的导通温度时,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导通,所述加热丝150和所述第一加热器120开始工作加热,冰箱10的压缩机300开始工作为冷藏室和冷冻室制冷,当所述第一加热器120将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的温度加热至断开温度后,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断开,所述加热丝150和所述第一加热器120停止加热,当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的温度降低至导通温度时,所述温度磁敏开关110再次导通,所述加热丝150和所述第一加热器120再次工作加热,从而避免了加热丝150的长时间加热,降低了冰箱10的耗电量,提升了冰箱10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化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磁敏开关、隔热件、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所述温度磁敏开关、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加热器电连接,所述温度磁敏开关与所述第一加热器间隔设置,且所述隔热件设置于所述温度磁敏开关与所述第一加热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磁敏开关包括开关本体和第一壳体,所述开关本体封装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加热器包括加热本体和第二壳体,所述加热本体封装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隔热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且所述隔热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以及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热导率小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热导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器为加热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为隔热层,其厚度根据所述温度磁敏开关与所述第一加热器的预设传热温差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磁敏开关和所述第一加热器分别设置于所述隔热层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为发泡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化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为塑胶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化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为橡胶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器为加热片。
10.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化霜加热装置。
CN201620372073.8U 2016-04-27 2016-04-27 化霜加热装置以及具有化霜加热装置的冰箱 Active CN2056070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72073.8U CN205607004U (zh) 2016-04-27 2016-04-27 化霜加热装置以及具有化霜加热装置的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72073.8U CN205607004U (zh) 2016-04-27 2016-04-27 化霜加热装置以及具有化霜加热装置的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07004U true CN205607004U (zh) 2016-09-28

Family

ID=56971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72073.8U Active CN205607004U (zh) 2016-04-27 2016-04-27 化霜加热装置以及具有化霜加热装置的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070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2834A (zh) * 2019-11-14 2020-01-31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轴承加热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2834A (zh) * 2019-11-14 2020-01-31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轴承加热装置
CN110732834B (zh) * 2019-11-14 2021-05-28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轴承加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6824B (zh) 一种双温度补偿冰箱及实现双温度补偿的方法
CN105135620A (zh) 空调器室外机除霜方法
CN102589248B (zh) 冰箱的控制方法
CN104329872A (zh) 一种冰箱蒸发器化霜方法
CN105276895A (zh) 一种风冷冰箱
CN101392977A (zh) 一种无霜冰箱控制系统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CN103307850B (zh) 电子冰箱的启动控制方法及电子冰箱
CN110513954A (zh) 一种具有快速解冻功能的冰箱及控制方法
CN105352262B (zh) 风冷冰箱及其冷冻保护控制方法
CN103940193A (zh) 冰箱的控制系统及具有其的冰箱
CN205607004U (zh) 化霜加热装置以及具有化霜加热装置的冰箱
CN201344695Y (zh) 设置冷冻室温度补偿装置的冰箱
CN108121381A (zh) 一种基于h娇驱动电路的半导体制冷片恒温控制系统
CN109682154A (zh) 一种风冷冰箱蒸发器化霜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2278847A (zh) 直冷冰箱
CN203501656U (zh) 电子冰箱
CN101178281A (zh) 一种无霜冰箱控制系统
CN203449918U (zh)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的升温控制系统
CN104061752A (zh) 冰箱的控制系统及冰箱
CN201302349Y (zh) 冰箱冷冻室温度控制系统
CN202204231U (zh) 压缩直冷式电冰箱
CN102353230B (zh) 制冷设备、用于其的开门报警装置和开门报警方法
CN209863491U (zh) 一种新型智能烤箱
CN104251596B (zh) 用于直冷冰箱的化霜系统控制方法
WO2017054418A1 (zh) 一种冰箱防凝露控制方法及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