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96161U - 便携式手机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96161U
CN205596161U CN201620186102.1U CN201620186102U CN205596161U CN 205596161 U CN205596161 U CN 205596161U CN 201620186102 U CN201620186102 U CN 201620186102U CN 205596161 U CN205596161 U CN 2055961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hone
bandage
portable mobile
block
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8610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郑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18610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961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961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9616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手机,属于通信设备领域,包括手机本体和绑带,手机本体的背面设置有底盖,底盖与手机本体的背面之间形成通槽,绑带的一端穿过通槽且与另一端连接。本便携式手机采用在现有手机的背面设置底盖,底盖和手机背面形成通槽,手机通过上述通槽连接环形的绑带的结构和形式,用户可以通过绑带将手机戴在手腕处,这样就可以腾出双手去做其它事情,使得用户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和环境下也可以使用手机进行通信或者阅读之类的操作,从而有效提高手机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

Description

便携式手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便携式手机。
背景技术
手机,即移动电话,是人们日常生活最常用的通信设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的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人们手持起来越来越方便。
但是,尽管如此,在一些特殊的环境里,比如人们需要腾出双手做其它事情的场合中,就不太方便使用手机。也就是说,现有的手持手机无法适用于某一些特殊的环境里中,适用性和实用性还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手机,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便携式手机包括手机本体和绑带,手机本体的背面设置有底盖,底盖与手机本体的背面之间形成通槽,绑带的一端穿过通槽且与另一端连接。
作为优选的,底盖与手机本体一体成型,绑带的两端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的,绑带的两端通过魔术贴连接。
作为优选的,绑带的两端通过按扣连接。
作为优选的,绑带的一端设置有方形金属框,方形金属框的一边中部设置有可转动的金属卡条,绑带的另一端设置有多个卡孔,多个卡孔分别与金属卡条匹配。
作为优选的,绑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磁片,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磁片相互吸附的第二磁片。
作为优选的,绑带上套设有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均呈长方体形,第一挡块上设置有供绑带穿过的第一通孔和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一螺孔,第一螺孔内设置有第一螺栓;第二挡块上设置有供绑带穿过的第二通孔和与第二通孔连通的第二螺孔,第二螺孔内设置有第二螺栓。
作为优选的,底盖的一侧转动连接于手机背面,另一侧可拆卸连接于手机背面,绑带的两端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的,底盖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多个防滑凸起呈矩形阵列排布。
作为优选的,底盖可拆卸连接于手机本体的背面,绑带的两端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便携式手机采用在现有手机的背面设置底盖,底盖和手机背面形成通槽,手机通过上述通槽连接环形的绑带的结构和形式,用户可以通过绑带将手机戴在手腕处,这样就可以腾出双手去做其它事情,使得用户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和环境下也可以使用手机进行通信或者阅读之类的操作,从而有效提高手机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绑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绑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绑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汇总:
手机本体100; 底盖200;
通槽300; 绑带400;
魔术贴500; 按扣600;
方形金属框700; 金属卡条710;
卡孔7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本便携式手机包括手机本体100。其中,手机本体100的结构与现有的手机结构相同,其背面大体为平面状且背面上一体成型有底盖200。底盖200整体为长方体形的薄板,其靠近手机本体100的一侧设置有三面开口的槽体,相应地,由于底盖200连接于手机本体100的背面,即手机本体100的背面会挡住上述槽体的其中一面,因此底盖200与手机本体100的背面之间就会共同围成一个两端开口的通槽300。上述通槽300可以为各种形状,比如长方体形或者棱柱形,为了方便加工和提高美观性,本实施例优选长方体形。
除了上述的手机本体100,本便携式手机包括手机本体100还包括绑带400。材料上,绑带400采用乳胶材料制成,乳胶是橡胶树割胶时流出的液体,呈乳白色,固含量为30%~40%,橡胶粒径平均为1.06微米。由天然乳胶材料制成的绑带400无静电且散发天然的乳香味,同时其上具有多个呈网状排列的排气孔,可以方便人体散热和透气,从而有效提高用户佩戴本便携式手机时的舒适性。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情况,上述绑带400也可以采用尼龙材料制成。尼龙是聚酰胺纤维的俗称,其密度1.15g/cm3,是分子主链上含有重复酰胺基团的热塑性树脂总称。其具有优良的尺寸稳定性、耐热性、耐老化性以及抗拉性,可以有效提高本绑带400的综合性能,延长本绑带400的使用寿命。
形状上,本绑带400整体呈长方形,以便加工和制作;尺寸上,本绑带400采用2cm-4cm的宽度值范围,以减小本便携式手机的自重对用户手腕产生的压强,从而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穿戴本绑带400时的舒适性。
绑带400的一端穿通槽300且与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的的具体结构和方式有很多,本实施例中,优先选用魔术贴500连接。魔术贴500又名粘扣带,是常用的一种连接辅料,分公母两面,一面是细小柔软的纤维,即圆毛,另一面是较硬带钩的刺毛,公母相扣,在受到一定横力的情况下,富有弹性的勾被拉直,从绒圈上松掉而打开,然后又恢复原有的勾型,如此反复开合可达一万次之多。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魔术贴500的公面设置于绑带400的一端,而母面则设置于绑带400的另一端,这样,绑带400的两端便可以通过魔术贴500的公母两面可拆卸连接。选用魔术贴500连接绑带400的两端的目的在于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连接和拆分都非常方便的特点,可以有效提高本绑带400的可操作性。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情况,本实施例中的绑带400的两端也可以采用其它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比如以下三种连接方式中的其中一种。
第一种,按扣600连接。按扣600是钮扣的一种,俗称啪钮,弹簧扣,子母扣。按扣600是指部件和四合扣组合的一类扣子,是靠S型弹簧结合,A件称为母扣,宽边上可刻花纹,中间有个孔,边上有两根平行的弹簧;B件称为公扣,中间突出一个圆台,圆台按入母扣的孔中后被弹簧夹紧,产生开合力,连接固定材料。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按扣600的母扣有多个且均匀布置与绑带400的其中一端附近,相应地,按扣600的子扣也有多个且均匀布置与绑带400的另外一端,绑带400的两端便通过上述按扣600的公母扣可拆卸连接。采用按扣600连接绑带400的两端的目的在于其具有与魔术贴500相同的特点。
第二种,卡接连接。具体地,参照图4,绑带400的一端设置有方形金属框700,绑带400的一端穿过方形金属框700后折回,与绑带400的其它部位缝合,这样方形金属框700便活动连接于绑带400上。方形金属框包括四根依次连接的连接条,其中靠近绑带400的一根连接条的中部设置有可转动的金属卡条710,金属卡条710呈弧形设置,以优化其力学性能,提高其抗弯折能力。
绑带400的另一端设置有多个圆形的卡孔720,多个卡孔720沿绑带400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且分别与金属卡条710匹配,上述“匹配”的含义是卡孔720的直径略大于金属卡条710的直径,以保证金属卡条710可以轻松卡入卡孔720,同时防止卡入卡孔720后不会过于松动。
采用方形金属框700、金属卡条710和多个卡孔720连接绑带400的两端的目的在于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身体型的大小来调节绑带400两端连接后的尺寸,从而提高本绑带400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第三种,磁连接。具体地,绑带4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磁片,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磁片相互吸附的第二磁片,第一磁片和第二磁片均为长方形薄板且嵌入绑带400两端的内部,当绑带400的两端靠近时,第一磁片和第二磁片因为自身属性就会相互吸附,从而实现绑带400两端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绑带400上套设有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均呈长方体形,第一挡块上设置有供绑带400穿过的第一通孔和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一螺孔。
其中,第一通孔的长度和宽度均略大于绑带400,以便绑带400可以轻松穿过,同时保证穿过后绑带400不会特别松动。第一螺孔的轴线垂直于绑带400的穿过方向,同时,其内设置有第一螺栓,第一螺栓优先选用蝶形螺丝,以便可以手动旋拧;第二挡块上设置有供绑带400穿过的第二通孔和与第二通孔连通的第二螺孔,第二螺孔内设置有第二螺栓,其中第二通孔、第二螺孔以及第二螺栓的形状、结构和位置设定参考第一挡块执行。
设置上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的目的在于提高手机本体100在绑带400上的稳定性,其操作方式如下:当绑带400的一端穿过通槽300后,将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分别从绑带400的两端套在绑带400上,此时,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分别位于手机本体100的两侧,然后继续拉动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使得两者分别从两侧抵紧手机本体100,之后分别旋拧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分别抵紧绑带400,这样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便稳定地固定于绑带400上,相应地,由于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的阻挡,手机本体100也被稳定地固定于绑带400上。
综上,本便携式手机采用在现有手机的背面设置底盖200,底盖200和手机背面形成通槽300,手机通过上述通槽300连接环形的绑带400的结构和形式,用户可以通过绑带400将手机戴在手腕处,这样就可以腾出双手去做其它事情,使得用户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和环境下也可以使用手机进行通信或者阅读之类的操作,从而有效提高手机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
第二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手机,其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底盖200是一体成型于手机本体100的背面的,且绑带400的两端是可拆卸连接,而本实施例中,底盖200的一侧转动连接于手机本体100的背面,转动方式可以选用铰接;底盖200的另一侧可拆卸连接于手机背面,连接方式可以为卡接,而绑带400的两端一体成型,即绑带400的本体即呈环形。
本手机本体100和绑带400的连接方式是这样的:首先打开底盖200可拆卸连接的一端,然后转动底盖200,之后将环形的绑带400的局部卡入底盖200和手机本体100的背面之间,最后转动底盖200并使其可拆卸的一端重新与手机本体100的背面连接即可。
相对于第一实施例而言,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结构和形式,同样可以实现手机本体100和绑带400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底盖200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多个防滑凸起呈矩形阵列排布,每个防护凸起均衡圆弧形,以避免划伤或者刺破绑带400。
设置多个防护凸起的目的在于提高底盖200的内表面与绑带400的接触面积和压力,从而提高手机本体100在绑带400上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防止手本体在绑带400上滑动或者晃动,保证本便携式手机的正常使用。
第三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手机,其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底盖200是一体成型于手机本体100的背面的,且绑带400的两端是可拆卸连接,而本实施例中,底盖200可拆卸连接于手机本体100的背面,即底盖200整体可以从手机本体100上取下;绑带400的两端一体成型,即绑带400的本体即呈环形。
本手机本体100和绑带400的连接方式是这样的:首先从手机本体100上取下底盖200,然后将环形的绑带400的局部贴在手机本体100的背面,最后将底盖200压住绑带400接触手机本体100的部位且重新连接于手机本体100的背面即可。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当然,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机本体和绑带,所述手机本体的背面设置有底盖,所述底盖与所述手机本体的背面之间形成通槽,所述绑带的一端穿过所述通槽且与另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与所述手机本体一体成型,所述绑带的两端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的两端通过魔术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的两端通过按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的一端设置有方形金属框,所述方形金属框的一边中部设置有可转动的金属卡条,所述绑带的另一端设置有多个卡孔,多个卡孔分别与金属卡条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磁片,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片相互吸附的第二磁片。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上套设有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均呈长方体形,所述第一挡块上设置有供所述绑带穿过的第一通孔和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内设置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二挡块上设置有供所述绑带穿过的第二通孔和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的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孔内设置有第二螺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的一侧转动连接于所述手机本体的背面,另一侧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手机本体的背面,所述绑带的两端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多个防滑凸起呈矩形阵列排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手机本体的背面,所述绑带的两端一体成型。
CN201620186102.1U 2016-03-10 2016-03-10 便携式手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961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86102.1U CN205596161U (zh) 2016-03-10 2016-03-10 便携式手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86102.1U CN205596161U (zh) 2016-03-10 2016-03-10 便携式手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96161U true CN205596161U (zh) 2016-09-21

Family

ID=56929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8610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96161U (zh) 2016-03-10 2016-03-10 便携式手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961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9783A (zh) * 2018-12-12 2019-02-19 徐明涛 运动壶身及具有该壶身的绑臂式运动水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9783A (zh) * 2018-12-12 2019-02-19 徐明涛 运动壶身及具有该壶身的绑臂式运动水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96161U (zh) 便携式手机
CN205882859U (zh) 多功能夹背无线磁吸充电宝
CN102846104A (zh) 子母被连接用搭扣
CN209949166U (zh) 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
WO2015192775A1 (zh) 便携式转接线
CN208176194U (zh) 磁铁搭扣、背包
CN106136493A (zh) 一种具有磁吸式卡座的多功能表带
CN205993775U (zh) 一种具有磁吸式卡座的多功能表带
CN207152080U (zh) 一种表带及具有该表带的智能穿戴设备
CN208403950U (zh) 一种连接扣以及物品和子母被
CN209436421U (zh) 一种可拆卸的智能手环
CN212574369U (zh) 一种充电表带及具有该充电表带的穿戴式设备
CN202751112U (zh) 子母被连接用搭扣
CN205480115U (zh) 设置于服装上的插接座
CN208763946U (zh) 一种手戴式可调角度小风扇
CN208446767U (zh) 塞扣表带及其穿戴设备
TW201218980A (en) Watchband connect elemen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hereof
CN207186150U (zh) 一种便于佩戴的智慧徽章和固定装置
CN205793115U (zh) 音响
CN219398180U (zh) 一种便于绑缚的艾灸盒
CN205005911U (zh) 一种气流调节装置及其电子烟雾化器
CN207626643U (zh) 具有定位结构的鞋子及多功能鞋子
JP3223491U (ja) ベルト
CN205912217U (zh) 一种磁力耳机绕线固定器
CN208403951U (zh) 一种垂直互插连接扣以及物品和子母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1

Termination date: 20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