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95497U - 导电端子 - Google Patents

导电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95497U
CN205595497U CN201620212189.5U CN201620212189U CN205595497U CN 205595497 U CN205595497 U CN 205595497U CN 201620212189 U CN201620212189 U CN 201620212189U CN 205595497 U CN205595497 U CN 2055954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terminal
connecting portion
peristome
elastic
shell fra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1218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育政
高人杰
黄中
黄一中
刘德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LINK ELECTRONICS TAIW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LINK ELECTRONICS TAIW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LINK ELECTRONICS TAIWAN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LINK ELECTRONICS TAIWAN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1218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954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954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954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导电端子,包括一外套筒、一弹性部、一内套筒及一连接杆。外套筒具有一第一开口部、一第二开口部及一容置部。第一开口部经由容置部以连通第二开口部。弹性部具有多条以上的弹片,各弹片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为一导折部。内套筒用以套设弹性部。连接杆用以电性连接一电缆线。其中,自外套筒的第二开口部进入容置部的弹性部及内套筒,弹性部及内套筒邻近第一开口部,自外套筒的第二开口部进入容置部的连接杆,连接杆邻近第二开口部。借此,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可有效降低损坏率。

Description

导电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端子,特别是一种用于电性连接一电缆线的导电端子。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绿能、环保概念的电动车也随着普及。当然,加电站、充电站或充电设施等也随着普及。其中,用于对电动车充电的充电枪例如具有5根或7根的导电端子。其中一些导电端子用以传输电能,其中另一些导电端子用以传输控制信号或检测信号。
现有组装导电端子的方式通常是将弹性部自外套筒的第一开口部进入外套筒内的容置部。因此,在此过程中弹性部中的导折部往往会被第一开口部的缩口结构所损坏或毁损。甚至,折断弹性部或使弹性部断裂。因此,弹性部将失去既有的弹性夹持电气引脚、固定于外套筒的容置部内等功用。因而大大降低导电端子的产品良率。
再者,也有另外一种组装导电端子的技术是通过放宽第一开口部的缩口结构的内径尺寸,以降低弹性部的损坏率或不良率。但是,由于放宽第一开口部的缩口结构的内径,弹性部往往无法固定于外套筒的容置部内,甚至弹性部会跟随着电气引脚被抽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电端子,通过弹性部自外套筒的第二开口部进入容置部的设计,以降低弹性部的损坏率,借此提升导电端子的使用方便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包括一外套筒、一弹性部、一内套筒及一连接杆。外套筒具有一第一开口部、一第二开口部及一容置部,第一开口部经由容置部以连通第二开口部。弹性部具有多条弹片,各弹片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为一导折部。内套筒用以套设弹性部。连接杆用以电性连接一电 缆线。其中,第一开口部为一缩口结构,缩口结构的内径小于弹性部的外径,第二开口部的内径大于弹性部的外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弹性部为格栅状的弹性结构,各所述弹片为向内弯折的内凹形状的长条弹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内套筒套设所述多条弹片,所述多条弹片的导折部扣接所述内套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导折部接触所述容置部,而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内径大于所述内套筒的外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连接杆具有一自所述外套筒的所述第二开口部进入所述容置部的第一连接部、一止挡部及一第二连接部,所述止挡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以电性连接所述电缆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配置有一第一排气孔结构,所述第一排气孔结构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配置有一第二排气孔结构,所述第二排气孔结构贯穿所述第二连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还配置有一第一槽,所述第一槽与所述第一排气孔结构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部还配置有一第二槽,所述第二槽与所述第二排气孔结构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外套筒具有两个配孔结构,所述两个配孔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气孔结构连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通过弹性部自外套筒的第二开口部进入容置部的设计,以降低弹性部的损坏率。另第一开口部为缩口结构,用以挡住弹性部的滑出或跟随电气引脚被抽出,借此提升导电端子的产品良率以及使用方便性。
以上的概述与接下来的实施例,均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与达成的技术效果,然而所描述的实施例与附图仅提供参考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组装铆合后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为根据图2A的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组合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根据图3的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外套筒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根据图3的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弹性部与内套筒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6为根据图3的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连接杆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分解示意图。请参阅图1。一种导电端子1,包括一外套筒10、一弹性部12、一内套筒14及一连接杆16。其中,外套筒10、一弹性部12及一内套筒14为共享件。连接杆16a、16b可为连接杆16的替换件。也就是说,连接杆16、16a、16b中的任一个可与外套筒10、弹性部12及内套筒14组装为导电端子1。
为了方便说明,本实施例是以“连接杆16与外套筒10、弹性部12及内套筒14组装为导电端子1”来说明。其中,连接杆16、16a、16b的结构、构造及功用相似,例如连接杆16a具有第一连接部161a、第二连接部162a、止挡部164a、第一排气孔结构H1a及第二排气孔结构H2a。同理可知,连接杆16b也具有第一连接部161b、第二连接部162b、止挡部164b、第一排气孔结构H1b及第二排气孔结构H2b。而连接杆16、16a、16b的结构、构造及功用将于后详述。
在实务上,导电端子1例如为充电枪的导电引脚(pin)。例如,充电枪具有五根或七根的导电端子1。此外,导电端子1亦可运用于电气插头、电气插座或其他电器设备。本实施例不限于上述导电端子1的运用状况。
外套筒10具有一第一开口部101、一第二开口部102及一容置部SP。在实务上,第一开口部101位于外套筒10的前端,第二开口部102位于外套筒10的 后端。第一开口部101经由容置部SP以连通第二开口部102。第一开口部101例如为一缩口结构。缩口结构的内径R1小于弹性部12的外径R3。因此,第一开口部101可止挡弹性部12或内套筒14自开口端滑出、掉出或跟随电气引脚被抽出。
弹性部12具有多条以上的弹片120。各弹片120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为一导折部122。各弹片120的导折部122接触或抵住容置部SP。在实务上,弹性部12配置于外套筒10的容置部SP内。弹性部12例如为格栅状的弹性结构,各弹片120为向内弯折的内凹形状的长条弹片,如图1所绘示。本实施例不限制弹性部12的实施方式。
内套筒14用以套设弹性部12。例如,内套筒14套设所述多条弹片120,且所述多条弹片120的导折部122扣接内套筒14,如图1所绘示。在实务上,内套筒14用以与弹性部12组装。例如,弹性部12用以弹性地电性耦接电气引脚(pin)。于电气引脚(pin)插入弹性部12所围绕的插孔空间时,向内弯折的内凹形状的长条弹片将朝内套筒14方向扩张。
连接杆16用以电性连接一电缆线(未示出)。在实务上,连接杆16具有一第一连接部161、一止挡部164及一第二连接部162。止挡部164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61与第二连接部162之间。在实务上,第一连接部161自外套筒10的第二开口部102进入容置部SP的后端。第二连接部162用以电性连接电缆线。例如,第二连接部162通过铆合方式以连接电缆线。
详细来说,连接杆16、16a、16b例如为用于32安培、16安培、80安培或其他数值安培电流的连接件。其中,例如80安培的第二连接部162b的外径大于例如32安培的第二连接部162的外径。而例如32安培的第二连接部162的外径大于例如16安培的第二连接部162a的外径,如图1所绘示的第二连接部162、162a、162b。简单来说,连接杆16、16a、16b所耐电流越大,则第二连接部162、162a、162b的外径也随着变大。
连接杆16的第一连接部161为固定尺寸,以与外套筒10紧配。而连接杆16的第二连接部162具有多种尺寸。借此使用者可根据充电枪的输电需求以还换不同的连接杆16。例如,使用者需要80安培的充电枪的输电需求时,使用者(或制造商)可选用连接杆16b以进行导电端子1的组装。又如,使用者需要32安培的充电枪的输电需求时,使用者(或制造商)可选用连接杆16a以进行 导电端子1的组装。
值得注意的是,常用技术组装导电端子1,是将弹性部12自第一开口部101进入容置部SP。因此,弹性部12的所述多条弹片120的导折部122往往会被第一开口部101的缩口结构所折断或损坏。所以,弹性部12将失去既有的功用。再者,常用技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常用技术往往放宽第一开口部101的缩口结构的内径R1尺寸,以降低弹性部12的损坏率或不良率。但是,由于放宽第一开口部101的缩口结构的内径R1,弹性部12往往无法固定于容置部SP内,甚至弹性部12会跟随着电气引脚被抽出。
基于上述,本实施例并未放宽第一开口部101的缩口结构的内径R1尺寸,而是将弹性部12自第二开口部102进入容置部SP的前端。其中,第二开口部102的内径R2大于弹性部12的外径R3。因此,弹性部12的多个导折部122不会被第二开口部102所折断或损坏。再者,弹性部12受限于第一开口部101的缩口结构。因此弹性部12固定于容置部SP内,不易跟随着电气引脚被抽出。借此本实施例的导电端子1克服上述问题,并提升导电端子1的生产良率及运用的方便性。
其中,第二开口部102的内径R2大于弹性部12的外径R3。第二开口部102的内径R2大于内套筒14的外径(未示出)。弹性部12及内套筒14自外套筒10的第二开口部102进入到容置部SP的前端。连接杆16的第一连接部161自外套筒10的第二开口部102进入到容置部SP的后端。因此,第一开口部101的缩口结构挡住弹性部12及内套筒14,而连接杆16的第一连接部161抵住弹性部12及内套筒14。
此外,第一连接部161配置有一第一排气孔结构H1。第一排气孔结构H1贯穿第一连接部161。接着,第二连接部162配置有一第二排气孔结构H2。第二排气孔结构H2贯穿第二连接部162。另外,外套筒10具有两个配孔结构T1,所述多个配孔结构T1分别与第一排气孔结构H1连通。本实施例不限制导电端子1的实施方式。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组装铆合后的立体组合示意图。请参阅图2A。图2A所绘示一导电端子1的组装示意图。其中,内套筒14围绕弹片120, 且导折部122扣接内套筒14。弹性部12与内套筒14配置于外套筒10的容置部SP的前端。连接杆16的第一连接部161与外套筒10紧配。而止挡部164用以止挡外套筒10,借此第一连接部161抵住弹性部12与内套筒14。当然,第二连接部162可连接不同线径的电缆线。
图2B所绘示一导电端子1的组装后进行铆合作业。其中,于外套筒10的后端产生形变,以形成一铆合结构M1,借此固定组装外套筒10、弹性部12、内套筒14及连接杆16等组件。铆合结构M1邻近止挡部164,如图2B所绘示。其余部分相似,在此不予赘述。
图3为根据图2A的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组合的剖面示意图。为了方便说明,本实施例是以图1中的连接杆16与外套筒10、弹性部12及内套筒14组装为导电端子1来说明。其中,图3中的导电端子1并未进行铆合作业。另于图4、图5及图6分别说明导电端子1的组件细节。
图4为根据图3的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外套筒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根据图3的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弹性部与内套筒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图6为根据图3的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连接杆的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4、图5及图6。图4为外套筒10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弹性部12与内套筒14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图6为连接杆16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图5绘示局部放大区MA的弹性部12与内套筒14配置于容置部SP的前端,图6的连接杆16配置于容置部SP的后端,如图5所示。容置部SP的前端邻近第一开口部101,容置部SP的后端邻近第二开口部102。
值得一提的是,图6中的连接杆16根据不同的耐电规格而具有不同的第二槽S2的口径OR2及第二连接部162的外径R12(如表一或表二)。其中,表一为导电端子作为电源端子(Power Terminal)的尺寸规格表。表二为导电端子作为接地端子(Earth Terminal)的尺寸规格表。本实施例不限制表一或表二的尺寸规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自由设计。
当然,外套筒10的第二开口部102的内径R2可根据连接杆16的第一连接部161的外径R11尺寸而设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自由设计外套筒10及连接杆16的紧配接合的尺寸。其余部分相似,在此不予赘述。
表一
表二
此外,图6中的第一连接部161还配置有一第一槽S1。第一槽S1与第一排气孔结构H1连通。第二连接部162还配置有一第二槽S2。第二槽S2与第二排气孔结构H2连通。另外,本实施例不限制导电端子1的实施方式。其余部分相似,在此不予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电端子,通过弹性部自外套筒的第二开口部进入容置部的设计,以降低弹性部的损坏率。其中第二开口部的内径大于弹性部的外径。而第一开口部为缩口结构,用以挡住弹性部的滑出或跟随电气引脚被抽出,借此克服常用技术所产生的上述问题并提升导电端子的使用方便性。此外,连接杆的第一连接部用以与外套筒紧配,第二连接部可为多种耐电规格线径的连接件,借此可选用不同传输电流规格的导电端子, 以及提升导电端子的产品良率以及使用方便性。
本实用新型实已符合新型专利的要件,依法提出申请。但是以上所公开,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自不能以此限定本案的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案申请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或修饰,仍属本案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套筒,具有一第一开口部、一第二开口部及一容置部,所述第一开口部经由所述容置部以连通所述第二开口部;
一弹性部,具有多条弹片,各所述弹片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为一导折部;
一内套筒,用以套设所述弹性部;及
一连接杆,用以电性连接一电缆线;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部为一缩口结构,所述缩口结构的内径小于所述弹性部的外径,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内径大于所述弹性部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为格栅状的弹性结构,各所述弹片为向内弯折的内凹形状的长条弹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套设所述多条弹片,所述多条弹片的导折部扣接所述内套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折部接触所述容置部,而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内径大于所述内套筒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具有一自所述外套筒的所述第二开口部进入所述容置部的第一连接部、一止挡部及一第二连接部,所述止挡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以电性连接所述电缆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置有一第一排气孔结构,所述第一排气孔结构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配置有一第二排气孔结构,所述第二排气孔结构贯穿所述第二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还配置有一第一槽,所述第一槽与所述第一排气孔结构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部还配置有一第二槽,所述第二槽与所述第二排气孔结构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具有两个配孔结构,所述两个配孔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气孔结构连通。
CN201620212189.5U 2016-03-18 2016-03-18 导电端子 Active CN2055954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12189.5U CN205595497U (zh) 2016-03-18 2016-03-18 导电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12189.5U CN205595497U (zh) 2016-03-18 2016-03-18 导电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95497U true CN205595497U (zh) 2016-09-21

Family

ID=56929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12189.5U Active CN205595497U (zh) 2016-03-18 2016-03-18 导电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9549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9870A (zh) * 2019-11-26 2020-05-08 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加固不同规格导线续接后接头的装置
CN114467230A (zh) * 2019-07-10 2022-05-10 伊倍达公司 具有冲压梁的阴接触件及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7230A (zh) * 2019-07-10 2022-05-10 伊倍达公司 具有冲压梁的阴接触件及制造方法
CN111129870A (zh) * 2019-11-26 2020-05-08 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加固不同规格导线续接后接头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06712B2 (ja) 伸縮変形可能なusb接続装置及び伸縮変形可能な接続装置
US911232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ultiple interfaces
CN103855532A (zh) 一种具有快速解锁结构的连接器
CN205231371U (zh) 一种电缆装配用屏蔽连接结构
EP3062399B1 (en) Multi-piece jacket for separable connectors
CN205595497U (zh) 导电端子
CN104577523A (zh) 用于插接连接器的永久接地点
CN204966898U (zh) 一种地极连接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多国插座转换器
CN201754443U (zh) 一种3芯高密度电源连接器
CN204497499U (zh) 电源连接器
CN201508374U (zh) 电力采集器与电表的级联接线装置
CN204497390U (zh) 电源连接器
CN207572589U (zh) 一种四芯连接器
CN206480888U (zh) 用于无人机的电源数据连接线
US8692113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205004532U (zh) 电源连接器
CN211265744U (zh) 连接装置
CN110277684B (zh) 连接器
CN106450880A (zh) 一种用于电连接的弹性接触装置
CN206059732U (zh) 一种用于电连接的弹性接触装置
CN202550254U (zh) 具有一体式端子的通信产品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结构
CN220492375U (zh) 三通连接器
TWM527639U (zh) 導電端子
CN205452614U (zh) 插座导电片
CN204464597U (zh) 一种新型导体连接型接插件信息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