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95165U - 贴片式换能器件 - Google Patents

贴片式换能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95165U
CN205595165U CN201620155992.XU CN201620155992U CN205595165U CN 205595165 U CN205595165 U CN 205595165U CN 201620155992 U CN201620155992 U CN 201620155992U CN 205595165 U CN205595165 U CN 2055951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d
energy transducer
conduction
groups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5599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应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WOSITUO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WOSITUO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WOSITUO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WOSITUO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5599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951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951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951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贴片式换能器件,包括绝缘的磁性本体、四个导电端面和两组绝缘导线。绝缘的磁性本体包括绕制部和形成在绕制部两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四个导电端面形成在第一端部的表面,四个导电端面彼此之间不导通。两组绝缘导线缠绕在绕制部,两组绝缘导线的四端分别与四个导电端面焊接连接。

Description

贴片式换能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能器件,且特别涉及一种贴片式换能器件。
背景技术
开关电源大多数工作在中频段(5KHz~100KHz),换能器件绝大多数是用锰锌铁氧体磁性材料制成。如果要提高换能器件的输出功率或者减小换能器件的体积,就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增大磁芯的截面积,相当于增加体积;二是增加磁芯的磁通密度,但又不能增加高频损耗;三是提高工作频率来提升功率。由于电子产品越来越小型化,微型化,因此增加截面积不可行,产品的体积会增大;如果不能改变磁芯材料的性质,减少高频耗损,提高工作频率,是不能实现小型化的目标的。
目前功率磁芯都是采用锰锌铁氧体,这种材料在于小于100KHz中频段工作时其效率还是比较高的。但当工作频率再增加的时候,其自身的高频损耗就会急剧增加,发热很严重。另一方面由于锰锌铁氧体具有导电性能,不能直接接触导线,必须配置一个绝缘的骨架和导电引脚用来连接线圈的引出端,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变压器。然而这样的构造,必然会增加自身的体积,由于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再小型化就非常困难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换能器件因体积较大而无法满足电子产品小型化需求的问题,提供一种体积小且成本低的贴片式换能器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贴片式换能器件,包括绝缘的磁性本体、四个导电端面和两组绝缘导线。绝缘的磁性本体包括绕制部和形成在绕制部两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四个导电端面形成在第一端部的表面,四个导电端面彼此之间不导通。两组绝缘导线缠绕在绕制部,两组绝缘导线的四端分别与四个导电端面焊接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端部的周向具有与四个导电端面相对应的四个导向槽,缠绕后的两组绝缘导线的四端分别经四个导向槽延伸至相应的导电端面的上方并与相应的导电端面焊接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端部的表面具有四个凹槽,四个导电端面分别覆盖四个凹槽,缠绕后的两组绝缘导线的四端分别位于四个凹槽内,每一凹槽的深度均大于或等于绝缘导线的直径。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凹槽的形状为V形。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贴片式换能器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上的为绝缘导线缠绕方向提供标识的标志端。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端部的周向具有一缺口,缺口作为标志端。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导电端面为金属镀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片式换能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设置贴片式换能器件包括绝缘的磁性本体,绝缘导线可直接绕制在绝缘的磁性本体上,而无需额外增加绝缘骨架,大大减小了换能器件的体积。通过在绝缘的磁性本体的第一端部的表面上形成四个导电端面,两组绝缘导线缠绕后的端部直接与导电端面焊接连接后焊接在PCB板上,实现贴片焊接,该设置与传统的具有焊接引脚的换能器相比,换能器件的体积可进一步减小。另外,由于本体是绝缘的,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片式换能器件无需进行塑封,减小了塑封体的体积。上述各方面的改进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片式换能器件在保证相同的输出功率的前提下,体积仅有传统换能器件的28%,甚至是更小,实现小型化的目的。
此外,通过设置第一端部的表面具有多个与绝缘导线的端部数量相对应的凹槽,导电端面覆盖在凹槽上,缠绕后的绝缘导线的端部分别固定在凹槽内,且设置凹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绝缘导线的直径,该设置使得第一端部的表面平整,与PCB板焊接后更加的稳固。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贴片式换能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所示的贴片式换能器件中绝缘的磁性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贴片式换能器件包括绝缘的磁性本体1、四个导电端面2和两组绝缘导线3。如图2所示,绝缘的磁性本体1包括绕制部11和形成在绕制部11两端的第一端部12和第二端部13。四个导电端面2形成在第一端部12的表面,四个导电端面2彼此之间不导通。两组绝缘导线缠绕在绕制部11,两组绝缘导线3的四端分别与四个导电端面2焊接连接。
于本实施例中,绝缘的磁性本体1由绝缘的且大功率的TN12B制成。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绝缘的磁性本体1可由TN20H等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提供的贴片式换能器件通过设置磁性本体为绝缘性,该设置使得绝缘导线3可以直接绕制在磁性本体上,无需额外增加绝缘的骨架且无需进行塑封。相比传统的具有绝缘骨架且需要进行环氧树脂塑封的换能器件,在保证具有相同的输出功率的前提下,本实施例提供的贴片式换能器件可大幅度降低体积,实现小型化,满足小型电子产品的需求。进一步的,通过在第一端部12的表面设置四个彼此不导通的导电端面2,绕制后的两组绝缘导线3的四端分别与导电端面2焊接连接后再与PCB板相连接,两组绝缘导线的四端收拢在第一端部12的下方,不占用任何的PCB板面积,进一步减小了贴片式换能器件的体积。本实施例提供的贴片式换能器件的尺寸为11mm×11mm×5.6mm,而传统的换能器件的体积为21.4mm×15mm×7.5mm,即本实施例提供的贴片式换能器件的体积仅为传统换能器件体积的28%。由于体积的大幅度减小,相应的,其成本也可降低至传统换能器件的40%。
于本实施例中,导电端面2为金属镀层,金属镀层不仅具有良好的附着性、均匀性、导电性以及散热性,且能很好的实现贴片式换能器件与PCB板的良好焊接。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金属镀层可为固态的导电胶或能与PCB板实现焊接的其它导电材料。
由于绝缘导线3具有一定的直径,当绝缘导线3的端部与相应的导电端面2焊接后使得第一端部12的表面不再平整。此时将第一端部12的表面与PCB板焊接时,不平整处与PCB板的焊接接触面积小,不仅焊接牢固度低且焊接后对电性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避免该问题,于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端部12的表面具有四个凹槽121,四个导电端面2分别覆盖四个凹槽121,缠绕后的两组绝缘导线3的四端分别位于四个凹槽121内且每一凹槽121的深度均等于绝缘导线3的直径,该设置使得当绝缘导线3与相应的导电端面2焊接后,第一端部11的表面平整,与PCB之间具有很好的焊接效果。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可设置每一凹槽121的深度均大于绝缘导线3的直径。
于本实施例中,凹槽121的形状为V形。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凹槽121的形状可为U形或方形。V形的凹槽121具有两个倾斜的导向面,当导电端面2与PCB板焊接时,焊锡通过倾斜的导向面流入凹槽121并与凹槽121内的导电端面2相连接,加固贴片式换能器件和PCB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且使得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导电接触面。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12为圆柱形或类似圆柱形,缠绕后的绝缘导线的端部经第一端部12的侧壁延伸至相应的导电端面2的上方。圆弧面的侧壁容易使绝缘导线3的端部发生滑动,从而影响到绝缘导线3的端部与导电端面2之间的焊接牢固度。为此,设置第一端部12的周向具有与四个导电端面2相对应的四个导向槽122,缠绕后的两组绝缘导线3的四端分别经四个导向槽122延伸至相应的导电端面2的上方并与相应的导电端面2焊接连接。导向槽122的两个侧壁可对绝缘导线3进行阻挡,防止绝缘导线3滑动。于本实施例中,四个导向槽122与四个凹槽121相对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贴片式换能器件对两组绝缘导线3的绕制方向有特定的要求,为避免绕制方向出错,于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端部12上还具有为绝缘导线缠绕方向提供标识的标志端123。优选的为同名端标志,在第一端部12的周向设置一缺口作为标志端。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标志端123可设置在第二端部13且标志端123的具体形式可为永久性存在的标号。
综上所述,通过设置贴片式换能器件包括绝缘的磁性本体,绝缘导线可直接绕制在绝缘的磁性本体上,而无需额外增加绝缘骨架,大大减小了换能器件的体积。通过在绝缘的磁性本体的第一端部的表面上形成四个导电端面,两组绝缘导线缠绕后的端部直接与导电端面焊接连接后焊接在PCB板上,实现贴片焊接,该设置与传统的具有焊接引脚的换能器相比,换能器件的体积可进一步减小。另外,由于本体是绝缘的,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片式换能器件无需进行塑封,减小了塑封体的体积。上述各方面的改进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片式换能器件在保证相同的输出功率的前提下,体积仅有传统换能器件的28%,甚至是更小,实现小型化的目的。
此外,通过设置第一端部的表面具有多个与绝缘导线的端部数量相对应的凹槽,导电端面覆盖在凹槽上,缠绕后的绝缘导线的端部分别固定在凹槽内,且设置凹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绝缘导线的直径,该设置使得第一端部的表面平整,与PCB板焊接后更加的稳固。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由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知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贴片式换能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的磁性本体,包括绕制部和形成在绕制部两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四个导电端面,形成在所述第一端部的表面,所述四个导电端面彼此之间不导通;
两组绝缘导线,缠绕在绕制部,两组绝缘导线的四端分别与四个导电端面焊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片式换能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周向具有与四个导电端面相对应的四个导向槽,缠绕后的两组绝缘导线的四端分别经四个导向槽延伸至相应的导电端面的上方并与相应的导电端面焊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片式换能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的表面具有四个凹槽,四个导电端面分别覆盖四个凹槽,缠绕后的两组绝缘导线的四端分别位于四个凹槽内,每一凹槽的深度均大于或等于绝缘导线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片式换能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形状为V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片式换能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片式换能器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上的为绝缘导线缠绕方向提供标识的标志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片式换能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周向具有一缺口,所述缺口作为标志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片式换能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面为金属镀层。
CN201620155992.XU 2016-03-01 2016-03-01 贴片式换能器件 Active CN2055951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55992.XU CN205595165U (zh) 2016-03-01 2016-03-01 贴片式换能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55992.XU CN205595165U (zh) 2016-03-01 2016-03-01 贴片式换能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95165U true CN205595165U (zh) 2016-09-21

Family

ID=56928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55992.XU Active CN205595165U (zh) 2016-03-01 2016-03-01 贴片式换能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951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29135A (zh) * 2016-03-01 2016-04-27 温州沃斯托科技有限公司 贴片式换能器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29135A (zh) * 2016-03-01 2016-04-27 温州沃斯托科技有限公司 贴片式换能器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65102A (zh) 线圈模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接收装置、系统和终端
JP4886110B2 (ja) 特にスタッド溶接装置用パワー・スイッチング・レギュレータのパワー・トランス
WO2020029664A1 (zh) 线圈模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接收装置、系统和终端
CN104937681A (zh) 电感组件的绕组布置和生产电感组件的绕组布置的方法
CN205595165U (zh) 贴片式换能器件
WO2013018268A1 (ja) 電力伝送コイルとそれを用いた非接触給電装置
CN109087798A (zh)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组件
CN204558189U (zh) 共模滤波器
CN205177530U (zh) 贴片电感
CN101916920A (zh) 一种漆包线接线端子
CN207977198U (zh) 一种电子变压器
CN106504884A (zh) 一种感应加热同轴变压器
CN207425524U (zh) 变压器分相式铜排引线结构
CN105529135A (zh) 贴片式换能器件
CN202221664U (zh) 一种导电线芯及其制造的电力电缆
CN208908181U (zh) 贴片电感及电子设备
CN207009281U (zh) 一种新型平面焊接大电流电感器
CN207925284U (zh) 一种谐振电感器
CN204668076U (zh) 共模电感器
CN102360854A (zh) U型磁芯平面变压器
CN207474253U (zh) 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多层fpc线圈结构
CN104795201B (zh) 共模电感器
CN210039884U (zh) 一种电感器
CN206312737U (zh) 一种感应加热同轴变压器
CN201327765Y (zh) 用于电焊设备的高频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