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78052U - 一种耦合燃煤布雷顿循环和风能的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耦合燃煤布雷顿循环和风能的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78052U
CN205578052U CN201620435612.8U CN201620435612U CN205578052U CN 205578052 U CN205578052 U CN 205578052U CN 201620435612 U CN201620435612 U CN 201620435612U CN 205578052 U CN205578052 U CN 205578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entrance
working medium
compressor
re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3561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玉
姚明宇
李红智
高炜
张帆
张一帆
白文刚
王月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uaneng Group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uaneng Group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uaneng Group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3561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78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78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78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耦合燃煤布雷顿循环和风能的发电系统,包括风力发电机组、电加热器、储能压缩机、低压CO2储罐、主压缩机、高压CO2储罐、低温回热器、高温回热器、燃煤锅炉及透平,该系统能够实现燃煤布雷顿循环发电与风力发电的耦合。

Description

一种耦合燃煤布雷顿循环和风能的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耦合燃煤布雷顿循环和风能的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的电力以煤电为主,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腾飞促进了燃煤机组装机容量的迅速增加。煤粉在燃烧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粉尘、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以及大量的温室气体,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此外,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终究会有枯竭的一天。因此,节能减排是燃煤电厂在其生命周期内必须一直坚持的努力方向。
由于二氧化碳作为工质时的物理和热工特性优异,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成为水蒸气朗肯循环的有力竞争者。研究表明当工质温度高于550℃时,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热效率会高于相同参数下的水蒸气朗肯循环。如果将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应用在燃煤电厂中,透平入口的工质参数为32MPa/620℃/620℃,发电效率将达到50%,其相对于同样参数下朗肯循环的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风能是一种较为容易利用的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的大力发展,可以减轻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但是由于风能的随机性、波动性等特点造成了电网难以消纳大规模的风电,弃风的现象日益凸显。
如果能够将燃煤布雷顿循环与风力发电耦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借助风能这一清洁能源进一步降低发电厂单位输出电量的煤耗,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燃煤布雷顿循环的可调峰性实现耦合电厂发电量保持平稳,避免因电网无法消纳而出现的弃风现象,但现有公开资料中没有出现将燃煤布雷顿环与风力发电耦合起来的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耦合燃煤布雷顿循环和风能的发电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燃煤布雷顿循环发电与风力发电的耦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耦合燃煤布雷顿循环和风能的发电系统包括风力发电机组、电加热器、储能压缩机、低压CO2储罐、主压缩机、高压CO2储罐、低温回热器、高温回热器、燃煤锅炉及透平;
风力发电机组的输出端与电加热器的电源接口及储能压缩机的电源接口相连接,低压CO2储罐的工质出口与主压缩机的工质入口及储能压缩机的工质入口相连通,储能压缩机的工质出口经高压CO2储罐与主压缩机的工质出口通过管道并管后与低温回热器的吸热侧入口相连通,低温回热器的吸热侧出口与高温回热器的吸热侧入口相连通,高温回热器的吸热侧出口与依次经电加热器、燃煤锅炉及透平与高温回热器的放热侧入口相连通,高温回热器的放热侧出口与低温回热器的放热侧入口相连通,低温回热器的放热侧出口与低压CO2储罐的工质入口及主压缩机的工质入口相连通。
还包括储热器,高压CO2储罐经储热器与储能压缩机的工质出口及低温回热器的吸热侧入口相连通。
还包括冷凝器,低温回热器的放热侧出口经冷凝器与低压CO2储罐的工质入口及主压缩机的工质入口相连通。
还包括再压缩机,其中,低温回热器的放热侧出口与冷凝器的入口及再压缩机的工质入口相连通,再压缩机的工质出口与高温回热器的吸热侧入口相连通。
风力发电机组的输出端与储能压缩机的电源接口通过第一输电线路相连接。
风力发电机组的输出端与电加热器的电源接口通过第二输电线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耦合燃煤布雷顿循环和风能的发电系统在工作时,通过电加热器及储能压缩机将燃煤布雷顿循环与风力发电耦合起来,从而借助风能这一清洁能源进一步降低发电厂单元输出电量的煤耗,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燃煤布雷顿循环的可调峰性实现耦合电厂发电量保持平稳,避免因电网无法消纳而出现的弃风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风力发电机组、2为电加热器、3为燃煤锅炉、4为透平、5为冷凝器、6为主压缩机、7为低温回热器、8为再压缩机、9为高温回热器、10为低压CO2储罐、11为储能压缩机、12为储热器、13为高压CO2储罐、14为第一输电线路、15为第二输电线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耦合燃煤布雷顿循环和风能的发电系统包括风力发电机组1、电加热器2、储能压缩机11、低压CO2储罐10、主压缩机6、高压CO2储罐13、低温回热器7、高温回热器9、燃煤锅炉3及透平4;风力发电机组1的输出端与电加热器2的电源接口及储能压缩机11的电源接口相连接,低压CO2储罐10的工质出口与主压缩机6的工质入口及储能压缩机11的工质入口相连通,储能压缩机11的工质出口经高压CO2储罐13与主压缩机6的工质出口通过管道并管后与低温回热器7的吸热侧入口相连通,低温回热器7的吸热侧出口与高温回热器9的吸热侧入口相连通,高温回热器9的吸热侧出口与依次经电加热器2、燃煤锅炉3及透平4与高温回热器9的放热侧入口相连通,高温回热器9的放热侧出口与低温回热器7的放热侧入口相连通,低温回热器7的放热侧出口与低压CO2储罐10的工质入口及主压缩机6的工质入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储热器12、括冷凝器5及再压缩机8,高压CO2储罐13经储热器12与储能压缩机11的工质出口及低温回热器7的吸热侧入口相连通;低温回热器7的放热侧出口经冷凝器5与低压CO2储罐10的工质入口及主压缩机6的工质入口相连通;低温回热器7的放热侧出口与冷凝器5的入口及再压缩机8的工质入口相连通,再压缩机8的工质出口与高温回热器9的吸热侧入口相连通。另外,风力发电机组1的输出端与储能压缩机11的电源接口通过第一输电线路14相连接;风力发电机组1的输出端与电加热器2的电源接口通过第二输电线路15相连接。
工质从压CO2储罐10进入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其中,工质经主压缩机6升压后依次由低温回热器7、高温回热器9、电加热器2及燃煤锅炉3进行加热升温,升温后的工质进入透平4中做功,透平4带动发电机发电。做功后的工质进入高温回热器9及低温回热器7将热量释放给系统,低温回热器7放热侧输出的工质一部分进入再压缩机8,剩余的部分进入冷凝器5对外放热,冷凝器5输出的工质进入主压缩机6升压,再由低温回热器7升温后与再压缩机8出口的工质混合,混合后的工质经过升温后做功完成系统的循环。
风力发电机组1将产生的电分为两部分,其中一分部输送到储能压缩机11中用于将电能转化为工质的势能储存起来;另一部分输送到电加热器2中用于将电能转化为工质的热能。当耦合电厂负荷不变且风能比较充足的时候,电加热器2具有较大的功率,此时燃煤锅炉3的给煤量可以降低,从而达到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效果。当耦合电厂负荷不变但风能较少或者无风的时候,则增加燃煤锅炉3的给煤量,以便稳定耦合电厂的总体发电量。
工质从低压CO2储罐10中抽出,经储能压缩机11压缩、储热器12降温后进入高压CO2储罐13存储,当需要利用储存的高压工质时,高压CO2储罐13中的工质经储热器12升温后由主压缩机6和低温回热器7之间输入低温回热器7的吸热侧中;当耦合电厂的总体负荷降低时,系统需要排出一部分工质进入低压CO2储罐10,此时当风能充足,可以把低压的工质压缩成高压的工质储存起来,在耦合电厂负荷升高的时候再充入系统中,这样可以减少主压缩机6的功耗,从而起到减少煤炭的耗量。

Claims (6)

1.一种耦合燃煤布雷顿循环和风能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力发电机组(1)、电加热器(2)、储能压缩机(11)、低压CO2储罐(10)、主压缩机(6)、高压CO2储罐(13)、低温回热器(7)、高温回热器(9)、燃煤锅炉(3)及透平(4);
风力发电机组(1)的输出端与电加热器(2)的电源接口及储能压缩机(11)的电源接口相连接,低压CO2储罐(10)的工质出口与主压缩机(6)的工质入口及储能压缩机(11)的工质入口相连通,储能压缩机(11)的工质出口经高压CO2储罐(13)与主压缩机(6)的工质出口通过管道并管后与低温回热器(7)的吸热侧入口相连通,低温回热器(7)的吸热侧出口与高温回热器(9)的吸热侧入口相连通,高温回热器(9)的吸热侧出口与依次经电加热器(2)、燃煤锅炉(3)及透平(4)与高温回热器(9)的放热侧入口相连通,高温回热器(9)的放热侧出口与低温回热器(7)的放热侧入口相连通,低温回热器(7)的放热侧出口与低压CO2储罐(10)的工质入口及主压缩机(6)的工质入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燃煤布雷顿循环和风能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热器(12),高压CO2储罐(13)经储热器(12)与储能压缩机(11)的工质出口及低温回热器(7)的吸热侧入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燃煤布雷顿循环和风能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凝器(5),低温回热器(7)的放热侧出口经冷凝器(5)与低压CO2储罐(10)的工质入口及主压缩机(6)的工质入口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耦合燃煤布雷顿循环和风能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再压缩机(8),其中,低温回热器(7)的放热侧出口与冷凝器(5)的入口及再压缩机(8)的工质入口相连通,再压缩机(8)的工质出口与高温回热器(9)的吸热侧入口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燃煤布雷顿循环和风能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风力发电机组(1)的输出端与储能压缩机(11)的电源接口通过第一输电线路(14)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耦合燃煤布雷顿循环和风能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风力发电机组(1)的输出端与电加热器(2)的电源接口通过第二输电线路(15)相连接。
CN201620435612.8U 2016-05-12 2016-05-12 一种耦合燃煤布雷顿循环和风能的发电系统 Active CN205578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35612.8U CN205578052U (zh) 2016-05-12 2016-05-12 一种耦合燃煤布雷顿循环和风能的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35612.8U CN205578052U (zh) 2016-05-12 2016-05-12 一种耦合燃煤布雷顿循环和风能的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78052U true CN205578052U (zh) 2016-09-14

Family

ID=56856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35612.8U Active CN205578052U (zh) 2016-05-12 2016-05-12 一种耦合燃煤布雷顿循环和风能的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7805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0255A (zh) * 2016-05-12 2016-08-10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以燃煤布雷顿循环发电为基荷集成风力发电的发电系统
CN106401677A (zh) * 2016-09-30 2017-02-1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超临界co2工质的燃煤锅炉发电系统
CN108869181A (zh) * 2018-07-04 2018-11-23 海南华盈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风能结合其它能源的发电系统
CN109028627A (zh) * 2018-07-04 2018-12-18 海南华盈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风力带动冷媒压缩机制冷供暖的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0255A (zh) * 2016-05-12 2016-08-10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以燃煤布雷顿循环发电为基荷集成风力发电的发电系统
CN106401677A (zh) * 2016-09-30 2017-02-1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超临界co2工质的燃煤锅炉发电系统
CN106401677B (zh) * 2016-09-30 2019-01-1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超临界co2工质的燃煤锅炉发电系统
CN108869181A (zh) * 2018-07-04 2018-11-23 海南华盈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风能结合其它能源的发电系统
CN109028627A (zh) * 2018-07-04 2018-12-18 海南华盈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风力带动冷媒压缩机制冷供暖的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24041B (zh) 一种电热储能系统
CN103352830B (zh) 一种采用非稳态压缩流程的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
CN102518516B (zh) 压缩空气蓄能-煤气化发电一体化系统及集成发电方法
CN205578052U (zh) 一种耦合燃煤布雷顿循环和风能的发电系统
CN207438551U (zh) 一种集成燃煤锅炉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
CN111075671A (zh) 一种耦合集成太阳能、超临界二氧化碳和压缩空气储能的发电系统
CN206582068U (zh) 一种光热复合式非补燃压缩空气发电系统
CN212003284U (zh) 一种火电机组熔盐梯级储放能调峰系统
CN101906996A (zh) 一种生物质与太阳能辅助燃煤的联合发电系统
CN109826685A (zh)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燃煤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04847428B (zh) 一种带太阳能加热的外燃式布列顿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CN108425709A (zh) 一种二氧化碳低温朗肯循环发电系统
CN102797650A (zh) 低co2排放的太阳能与甲醇互补的热力循环系统及方法
CN206016977U (zh) 一种煤气化分布式能源系统
CN102061994A (zh) 中低温太阳热能品位间接提升方法及装置
CN106499454A (zh) 动力产生方法和电力产生方法
CN201738957U (zh) 一种生物质与太阳能辅助燃煤的联合发电系统
CN108150233A (zh) 一种使用新型煤化气超临界混合工质的汽轮机
CN108771950A (zh) 一种采用化学吸收增压的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及方法
CN208831160U (zh) 一种多能互补综合发电系统
CN201917228U (zh) 一种烟气余热发电系统
CN105840255B (zh) 以燃煤布雷顿循环发电为基荷集成风力发电的发电系统
CN201246193Y (zh) 利用太阳能及空气热能提取技术蓄热发电的装置
CN206054019U (zh) 一种电热储能发电系统
CN212958971U (zh) 一种超临界co2与空气布雷顿联合循环太阳能发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