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75896U - 一种粪便处理转化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粪便处理转化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75896U
CN205575896U CN201620411893.3U CN201620411893U CN205575896U CN 205575896 U CN205575896 U CN 205575896U CN 201620411893 U CN201620411893 U CN 201620411893U CN 205575896 U CN205575896 U CN 2055758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pore plate
pore
plate
fe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1189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述成
魏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i Hu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魏述成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魏述成 filed Critical 魏述成
Priority to CN20162041189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758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758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758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粪便处理转化池,包括粪便集中池、初次处理池、二次处理池、植物净化池和粪便沉积高度传感装置;所述粪便集中池、初次处理池、二次处理池和植物净化池依次顺序排列;所述粪便沉积高度传感装置包括位于粪便集中池内的压力传感器和报警器;所述初次处理池上端设有第二排污口,所述第二排污口处设有密封盖;所述初次处理池内添加有一定量的厌氧菌;所述植物净化池内设有泥沙沉积层,所述泥沙沉积层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与水管连接,所述泥沙沉积层上栽种有水生植物。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实现了粪便收集、转化、处理一体化,实现了水资源重复利用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粪便处理转化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化池,具体地说是一种粪便处理转化池。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坐便器粪便的清理主要是通过水将粪便冲入与坐便器连接的管道,在经过管道输送至化粪池对粪便进行集中处理。化粪池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沉淀和厌氧发酵的原理,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悬浮性有机物,固化物在池底分解,上层的水化物体,进入管道流走,防止了管道堵塞,给固化物体(粪便等垃圾)有充足的时间水解。但是现有的化粪池存在易堵塞和水资源无法重复利用的缺陷,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不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粪便处理转化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粪便处理转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粪便集中池、初次处理池、二次处理池、植物净化池和粪便沉积高度传感装置;所述粪便集中池、初次处理池、二次处理池和植物净化池依次顺序排列;所述粪便集中池上表面向内凹陷形成便液分离槽,所述便液分离槽底面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安装有细孔承重板,所述细孔承重板的下方安装多孔储存箱,所述多孔储存箱内放置有多孔过滤物;所述便液分离槽上方盖有盖板,所述盖板和便液分离槽底面之间形成存放空间,所述存放空间内放置有固体过滤物;所述便液分离槽侧壁上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处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伸入初次处理池内部;所述粪便沉积高度传感装置包括位于粪便集中池内的压力传感器和报警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报警器之间无线连接;所述初次处理池上端设有第二排污口,所述第二排污口处设有密封盖;所述初次处理池底端自下而上依次顺序活动安装有三块细孔板,三块细孔板分别为底层细孔板、中层细孔板和上层细孔板;所述底层细孔板与初次处理池底面之间放置多孔过滤物,所述底层细孔板与中层细孔板之间放置固体过滤物;所述中层细孔板与上层细孔板之间放置活性净水物;所述底层细孔板与初次处理池底面之间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排放口;所述初次处理池内添加有一定量的厌氧菌;所述二次处理池上端设有第三排污口,所述二次处理池底端自下而上依次顺序活动安装有三块细孔板,三块细孔板分别为底层细孔板、中层细孔板和上层细孔板;所述底层细孔板与二次处理池底面之间放置固体过滤物,所述底层细孔板与中层细孔板之间放置多孔过滤物,所述中层细孔板与上层细孔板之间放置活性净水物;所述底层细孔板与二次处理池底面之间的侧壁上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第一排放口相通;所述二次处理池上端侧壁上设有第二排放口;所述植物净化池内设有泥沙沉积层,所述泥沙沉积层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与水管连接,所述泥沙沉积层上栽种有水生植物。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盖板上设有检修口。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排放口的位置高于上层细孔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粪便集中池上设置有入粪口和第一排污口,所述第一排污口上连接排粪管,所述排粪管伸入粪便集中池内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多孔过滤物为海绵体、发泡、焦炭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体过滤物为沙子、活性炭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通过压力传感器可以对粪便沉积高度进行实时监测,一旦粪便沉积至一定高度并将位于粪便集中池内压力传感器进行包覆,此时粪便对于压力传感器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超过设定的数值时,压力传感器随之将检测到的信号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输到报警器,报警器便发出报警提示,提示工作人员粪便沉积高度过高需要对粪便进行清理。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报警器的配合使用,使工作人员可以实时了解到粪便沉积情况,无需对粪便集中池进行定期查看,减轻了劳动强度。
2、初次处理池内添加有一定量的厌氧菌,由于初次处理池为密闭无氧结构,在初次处理池内添加一定量的厌氧菌,通过厌氧菌加快有机物分解,提升降解转化效率。
3、经第二排放口排出的液体进入到植物净化池内之后,液体中存有的少量的尿素等有机物可以养料供水生植物吸收,同时植物净化池中的泥沙沉积层也会起到净化过滤作用。最后经过重重过滤后的水经过水泵排出,作为厕所用水或者灌溉用水等,实现了水资源的重复使用。
4、通过粪便集中池、初次处理池、二次处理池和植物净化池之间的组合配合使用,实现了粪便收集、转化、处理一体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粪便集中池;2-初次处理池;3-二次处理池;4-植物净化池;5-入粪口;6-便液分离槽;7-细孔承重板;8-多孔储存箱;9-多孔过滤物;10-盖板;11-检修口;12-固体过滤物;13-压力传感器;14-排污管;15-第二排污口;16-活性净水物;17-第一排放口;18-第三排污口;19-泥沙沉积层;20-凹槽;21-水泵;22-水生植物;23-第一排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粪便集中池1、初次处理池2、二次处理池3、植物净化池4和粪便沉积高度传感装置。所述粪便集中池1、初次处理池2、二次处理池3和植物净化池4依次顺序排列。
所述粪便集中池1上设置有入粪口5和第一排污口23,所述第一排污口23上连接排粪管,所述排粪管伸入粪便集中池1内部。所述粪便集中池1上表面向内凹陷形成便液分离槽6,所述便液分离槽6底面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安装有细孔承重板7。所述细孔承重板7的下方安装多孔储存箱8,所述多孔储存箱8内放置有多孔过滤物9。所述便液分离槽6上方盖有盖板10,所述盖板10上设有检修口11。所述盖板10和便液分离槽6底面之间形成存放空间,所述存放空间内放置有固体过滤物12。所述便液分离槽6侧壁上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处连接有排污管14,所述排污管14伸入初次处理池2内部,将粪便集中池1与初次处理池2连接起来。当粪便集中池1内的粪便高度沉积至高于便液分离槽6底面时,粪便中掺杂的尿液和水的浑浊物会首先经过多孔储存箱8将便液进行分离,后经细孔承重板7进入到存放空间内,经存放空间内放置的固体过滤物12进行过滤后由排污管14排放至初次处理池2。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可以通过检修口11对细孔承重板7进行清理或更换,便于更换维修。
所述粪便沉积高度传感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13和报警器,所述压力传感器13位于粪便集中池1内,所述压力传感器13与报警器之间无线连接。通过压力传感器13可以对粪便沉积高度进行实时监测,一旦粪便沉积至一定高度并将位于粪便集中池1内压力传感器13进行包覆,此时粪便对于压力传感器13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当压力传感器13检测到的信息超过设定的数值时,压力传感器13随之将检测到的信号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输到报警器,报警器便发出报警提示,提示工作人员粪便沉积高度过高需要对粪便进行清理。通过压力传感器13和报警器的配合使用,使工作人员可以实时了解到粪便沉积情况,无需对粪便集中池1进行定期查看,减轻了劳动强度。
所述初次处理池2上端设有第二排污口15,所述第二排污口15处设有密封盖。所述初次处理池2底端自下而上依次顺序活动安装有三块细孔板,三块细孔板分别为底层细孔板、中层细孔板和上层细孔板。所述底层细孔板与初次处理池2底面之间放置多孔过滤物9,所述底层细孔板与中层细孔板之间放置固体过滤物12。所述中层细孔板与上层细孔板之间放置活性净水物16。所述底层细孔板与初次处理池2底面之间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排放口17。进入到初次处理池2中的尿液和水的浑浊物中会掺杂有一定量的粪便,这部分粪便会在上层细孔板进行沉积,起到二次便液分离的效果。后依次经过活性净水物16、固体过滤物12和多孔过滤物9的过滤吸附经第一排放口17排出。所述初次处理池2内添加有一定量的厌氧菌。由于初次处理池2为密闭无氧结构,在初次处理池2内添加一定量的厌氧菌,通过厌氧菌加快有机物分解,提升降解转化效率。
所述二次处理池3上端设有第三排污口18,所述二次处理池3底端自下而上依次顺序活动安装有三块细孔板,三块细孔板分别为底层细孔板、中层细孔板和上层细孔板。所述底层细孔板与二次处理池3底面之间放置固体过滤物12,所述底层细孔板与中层细孔板之间放置多孔过滤物9,所述中层细孔板与上层细孔板之间放置活性净水物16。所述底层细孔板与二次处理池3底面之间的侧壁上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第一排放口17相通。所述二次处理池3上端侧壁上设有第二排放口,所述第二排放口的位置高于上层细孔板。进入到二次处理池3中的浑浊物依次经过固体过滤物12、多孔过滤物9和活性净水物16的过滤、除杂、净味,过滤好后的液体在二次处理池3中进行暂存,当暂存的液位高度高于第二排放口时,液体经过第二排放口自然排出。
优化方案中,所述多孔过滤物9为海绵体、发泡、焦炭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优化方案中,所述固体过滤物12为沙子、活性炭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植物净化池4内设有泥沙沉积层19,所述泥沙沉积层19表面设有凹槽20,所述凹槽20放置有水泵21,所述水泵21与水管连接。所述泥沙沉积层19上栽种有水生植物22。经第二排放口排出的液体进入到植物净化池4内之后,液体中存有的少量的尿素等有机物可以养料供水生植物22吸收,同时植物净化池4中的泥沙沉积层19也会起到净化过滤作用。最后经过重重过滤后的水经过水泵21排出,作为厕所用水或者灌溉用水等,实现了水资源的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粪便集中池1、初次处理池2、二次处理池3和植物净化池4之间的组合配合使用,实现了粪便收集、转化、处理一体化。粪便集中池1内沉积的粪便首先经过多孔储存箱8进行便液初步进行分离,后依次经过初次处理池2、二次处理池3和植物净化池4进行三次过滤、除臭、净化处理。其中初次处理池2包含活性净水物16处理、固体过滤物12处理和多孔过滤物9处理三个处理步骤。二次处理池3包含固体过滤物12处理、多孔过滤物9处理和活性净水物16处理三个处理步骤。植物净化池4最终将剩余的有机物通过水生植物22进行吸收利用,经过植物净化池4内设有泥沙沉积层19进行再次过滤处理后,达到二次使用的标准,实现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节约了水资源,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粪便处理转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粪便集中池、初次处理池、二次处理池、植物净化池和粪便沉积高度传感装置;所述粪便集中池、初次处理池、二次处理池和植物净化池依次顺序排列;所述粪便集中池上表面向内凹陷形成便液分离槽,所述便液分离槽底面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安装有细孔承重板,所述细孔承重板的下方安装多孔储存箱,所述多孔储存箱内放置有多孔过滤物;所述便液分离槽上方盖有盖板,所述盖板和便液分离槽底面之间形成存放空间,所述存放空间内放置有固体过滤物;所述便液分离槽侧壁上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处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伸入初次处理池内部;所述粪便沉积高度传感装置包括位于粪便集中池内的压力传感器和报警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报警器之间无线连接;所述初次处理池上端设有第二排污口,所述第二排污口处设有密封盖;所述初次处理池底端自下而上依次顺序活动安装有三块细孔板,三块细孔板分别为底层细孔板、中层细孔板和上层细孔板;所述底层细孔板与初次处理池底面之间放置多孔过滤物,所述底层细孔板与中层细孔板之间放置固体过滤物;所述中层细孔板与上层细孔板之间放置活性净水物;所述底层细孔板与初次处理池底面之间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排放口;所述初次处理池内添加有一定量的厌氧菌;所述二次处理池上端设有第三排污口,所述二次处理池底端自下而上依次顺序活动安装有三块细孔板,三块细孔板分别为底层细孔板、中层细孔板和上层细孔板;所述底层细孔板与二次处理池底面之间放置固体过滤物,所述底层细孔板与中层细孔板之间放置多孔过滤物,所述中层细孔板与上层细孔板之间放置活性净水物;所述底层细孔板与二次处理池底面之间的侧壁上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第一排放口相通;所述二次处理池上端侧壁上设有第二排放口;所述植物净化池内设有泥沙沉积层,所述泥沙沉积层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与水管连接,所述泥沙沉积层上栽种有水生植物。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粪便处理转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设有检修口。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粪便处理转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放口的位置高于上层细孔板。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粪便处理转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粪便集中池上设置有入粪口和第一排污口,所述第一排污口上连接排粪管,所述排粪管伸入粪便集中池内部。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粪便处理转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过滤物为海绵体、发泡、焦炭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粪便处理转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过滤物为沙子、活性炭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CN201620411893.3U 2016-05-06 2016-05-06 一种粪便处理转化池 Active CN2055758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11893.3U CN205575896U (zh) 2016-05-06 2016-05-06 一种粪便处理转化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11893.3U CN205575896U (zh) 2016-05-06 2016-05-06 一种粪便处理转化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75896U true CN205575896U (zh) 2016-09-14

Family

ID=56857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11893.3U Active CN205575896U (zh) 2016-05-06 2016-05-06 一种粪便处理转化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758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59172B (zh) 一种城市生活小区雨水分流收集处理系统
CN204265543U (zh) 一种洗车场节水系统
CN103708683B (zh) 一种厨房排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693815A (zh) 一种厨房垃圾及排水集中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05473043U (zh) 养殖污水收集分离装置
CN202063793U (zh) 多级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系统
CN203683326U (zh) 一种厨卫排水处理装置
CN103693817B (zh) 一种厨卫垃圾及污水处理方法及其集成处理装置
CN105417893A (zh) 多相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5575896U (zh) 一种粪便处理转化池
CN204475419U (zh) 一种牲畜舍用雨水收集系统
CN105174472A (zh) 一种餐厨污水处理装置
CN105800890A (zh) 一种粪便处理转化池
CN203768183U (zh) 一种新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03678822U (zh) 一种厨房垃圾及排水集成处理装置
CN208293714U (zh) 一种市政排水系统
CN108691346A (zh) 一种雨水井净化装置
CN203790706U (zh) 雨污分离装置
CN103449683B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CN206110515U (zh) 一种雨水收集净化系统
CN203768182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6783489U (zh) 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4918316U (zh) 一种带有湿地水体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06767764U (zh) 一种小型复合流式潜流人工湿地
CN205045962U (zh) 一种油脂杂质和污水一体化净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18

Address after: 271100 1 1 Yuntai Mountain Road, Laiwu high tech Zone,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Yi Hu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71100 Room 201, Building 6, Yard 29, Friendship Road, Pengquan West Street, Laiw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ei Shu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