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69945U - 一种风帽式除雾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帽式除雾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69945U
CN205569945U CN201620230817.2U CN201620230817U CN205569945U CN 205569945 U CN205569945 U CN 205569945U CN 201620230817 U CN201620230817 U CN 201620230817U CN 205569945 U CN205569945 U CN 2055699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ft tube
funnel
cap type
inner draft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3081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海生
江建忠
陈爱民
赵成明
赵晓明
徐正泉
肖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shan Thermoelectricity Branch Of Shenyang Jinshan Energy Co Ltd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Jinshan Thermoelectricity Branch Of Shenyang Jinshan Energy Co Ltd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shan Thermoelectricity Branch Of Shenyang Jinshan Energy Co Ltd,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Jinshan Thermoelectricity Branch Of Shenyang Jinshan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3081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699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699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699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帽式除雾器,包括内导流筒和罩在内导流筒外的外导流筒,内导流筒的底部、顶部均开口,在内导流筒壁上开设有多个导流孔;外导流筒顶部封闭,底部与内导流筒相连接,外导流筒的内壁上开设有螺旋导流槽。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深度脱尘除雾装置,其脱尘除雾效果好,出口尘含量可达5mg/Nm3以下,运行阻力≤200Pa,可替代常规的“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工艺,为饱和烟气的脱尘除雾提供一种新的可靠的廉价的新工艺设备选择。

Description

一种风帽式除雾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气净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风帽式除雾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现有的大型燃煤锅炉烟气95%以上采用湿法脱硫工艺,在湿法脱硫工艺中,吸收塔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雾”,且“雾”中不仅含有水分而且含有一些易腐蚀的化学物质,同时也造成引风机及烟道的玷污和严重腐蚀,因此,湿法脱硫工艺上对吸收设备提出除雾的要求,被净化的气体在离开吸收塔之前要除雾。
大型燃煤锅炉外排低温饱和净烟气中含有石膏浆液和尘埃,且配置GGH很少,造成严重的“石膏雨”现象和尘埃污染排放量较大。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现有除雾器仅能脱除粒径大于15um以上的较大液滴,因此烟气中含有的大量细小浆液雾滴造成净烟气中排放尘埃含量较高。
湿法脱硫工艺中烟气的除雾是烟气净化工序中最常见的工艺手段,工艺路线多种多样,但对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湿烟气同时实现除雾,尤其是有效超净除雾的可选技术工艺路线和工艺设备均比较少。
对于现有的湿法脱硫净烟气的脱尘除雾工艺,可以采用“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工艺路线,或采用“GGH+布袋除尘”工艺路线,可有效降低尘埃污染的排放量。但此两种工艺均存在一定缺陷。
采用“GGH+布袋除尘”工艺路线时,由于GGH和布袋除尘器的运行阻力巨大,建设成本也较高,更重要的是由于GGH存在一定的漏风率,这对于脱硫系统的脱硫效果影响巨大。我国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中SO2的排放浓度要求严格,均在50mg/Nm3以下,而绝大部分燃煤烟气中SO2浓度均在2000mg/Nm3以上,以GGH漏风率0.5%计算,则需要脱硫系统的效率从97.5%增加到98%,吸收塔出口净烟气中的SO2浓度需要从50mg/Nm3降低至40mg/Nm3才能满足排放要求,如果考虑GGH运行过程中漏风率增加,吸收塔的脱硫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因此该工艺在我国无实际应用的意义。
采用“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工艺路线时,可以保证对吸收塔出口净烟气的高效脱尘除雾效果,可出口尘埃含量小于5mg/Nm3。目前此工艺仅应用在少数新建脱硫吸收塔上,主要原因在于湿式电除尘设备重量、体积巨大,只有新建吸收塔按此工艺路线设计时才能实现。另“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工艺路线由于利用高压电场捕悉雾滴和粉尘颗粒,其设备中有很多高压电气设备,电极线均为高级合金材质构成,其建造成本高昂,运行电耗大,也是限制其应用的原因之一。
“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工艺路线难以在已建项目脱硫塔上进行工艺路线改造升级的原因主要在于其设备重量、体积巨大,原吸收塔的结构设计强度无法满足电除尘器的荷载需要;相邻布置时场地面积的需求也限制了其外置布置的可能性,再加上相邻布置时增加的巨大运行阻力,造成“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工艺路线的运行成本进一步上升。
由于有大量的高压电气设备,“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工艺路线的运行维护复杂,对运行操作的技术要求高,运行维护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风帽式除雾器,其设备构造简单,运行可靠、效果稳定,能耗小,价格低廉,能实现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烟气的深度除雾。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风帽式除雾器,包括内导流筒和罩在内导流筒外的外导流筒,内导流筒的底部、顶部均开口,在内导流筒壁上开设有多个导流孔;外导流筒顶部封闭,底部与内导流筒相连接,外导流筒的内壁上开设有螺旋导流槽。
所述的内导流筒的底部为喇叭口,喇叭口上方为内外壁面光滑平整的圆形筒,导流孔均匀分布在圆形筒的圆周壁上。
所述的内导流筒垂直放置在脱硫吸收塔内的过流断面上,所述的喇叭口的倾斜角度、覆盖面积与脱硫吸收塔内的过流断面相匹配。
所述的内导流筒的直径和高度,以及导流孔的数量,根据需要满足的出口烟尘控制指标进行调整。
所述的导流孔为具有一定厚度、高度和倾斜角度的圆形部件,所倾斜的角度满足导向后气体旋转运动的实际速度≥8m/s;导流孔的截面面积为内导流筒截面的38~75%。
所述的外导流筒垂直放置在内导流筒上,其外壁面光滑平整,内壁设置的多个螺旋导流槽均匀分布。
所述的外导流筒上部为圆形筒,下部收口并与内导流筒底部相连接;外导流筒下部与内导流筒之间形成容纳收集的雾滴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底部开设有泄放圈孔。
所述的螺旋导流槽为具有一定厚度和高度的、表面光滑的螺旋状部件,以一定倾斜角度旋转向下平行排列,在外导流筒内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液体量的持液层。
所述的导流槽倾斜角度满足导向后气体旋转运动的实际速度≥8m/s,其厚度和高度根据获得最大持液量为依据进行调整。
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烟气气体自下而上进入内导流筒,雾滴通过内导流筒的导流孔和外导流筒的螺旋导流槽进行烟气与细小颗粒分离,为雾滴与粉尘的脱除提供动力环境;螺旋导流槽导向烟气通过从自上而下的运动方向转变为高速向下旋转运动,运动中雾滴与粉尘凝聚被螺旋导流槽捕悉,当持液量达到一定时将因重力向下流动,通过泄放圈孔泄放至脱硫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帽式除雾器,是一种深度脱尘除雾装置,其脱尘除雾效果好,出口尘含量可达5mg/Nm3以下,运行阻力≤200Pa,可替代常规的“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工艺,为饱和烟气的脱尘除雾提供一种新的可靠的廉价的新工艺设备选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帽式除雾器,装置无结垢堵塞风险,冲洗水量小,冲洗频率低;运行可靠,安装方便,维护简单。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帽式除雾器,运行效果好,造价低,性价比高;在改造项目上可拆除除雾器直接安装,不产生其他运行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其中:1为内导流筒;2为外导流筒;3为螺旋导流槽;4为导流孔;5为泄放圈孔;6为收集的雾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一种风帽式除雾器,包括内导流筒1和罩在内导流筒1外的外导流筒2,内导流筒1的底部、顶部均开口,在内导流筒1壁上开设有多个导流孔4;外导流筒2顶部封闭,底部与内导流筒1相连接,外导流筒2的内壁上开设有螺旋导流槽3。
具体的,所述的内导流筒1的底部为喇叭口,喇叭口上方为内外壁面光滑平整的圆形筒,导流孔4均匀分布在圆形筒的圆周壁上。
所述的内导流筒1垂直放置在脱硫吸收塔内的过流断面上,所述的喇叭口的倾斜角度、覆盖面积与脱硫吸收塔内的过流断面相匹配。
所述的内导流筒1的直径和高度,以及导流孔4的数量,根据需要满足的出口烟尘控制指标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流孔4为具有一定厚度、高度和倾斜角度的圆形部件,所倾斜的角度满足导向后气体旋转运动的实际速度≥8m/s;导流孔4的截面面积为内导流筒截面的38~75%。
所述的外导流筒2垂直放置在内导流筒1上,其外壁面光滑平整,内壁设置的多个螺旋导流槽3均匀分布。
具体的,所述的外导流筒2上部为圆形筒,下部收口并与内导流筒1底部相连接;外导流筒2下部与内导流筒1之间的形成容纳收集的雾滴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底部开设有泄放圈孔5。
所述的螺旋导流槽3为具有一定厚度和高度的、表面光滑的螺旋状部件,以一定倾斜角度旋转向下平行排列,在外导流筒2内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液体量的持液层。
所述的导流槽倾斜角度满足导向后气体旋转运动的实际速度≥8m/s,其厚度和高度根据获得最大持液量为依据进行调整。
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烟气气体自下而上进入内导流筒1,雾滴通过内导流筒1的导流孔4和外导流筒2的螺旋导流槽3进行烟气与细小颗粒分离,为雾滴与粉尘的脱除提供动力环境;螺旋导流槽3导向烟气通过从自上而下的运动方向转变为高速向下旋转运动,运动中雾滴与粉尘凝聚被螺旋导流槽3捕悉,当持液量达到一定时将因重力向下流动,通过泄放圈孔5泄放至脱硫塔内。
本实用新型实现超净除雾的主要工作原理可表述为雾滴液体颗粒与粉尘固体颗粒的三种运动状态,分别为凝聚、捕悉和湮灭。所述凝聚是指烟气中夹杂的细小的雾滴液体颗粒相互之间,雾滴液体颗粒与粉尘颗粒之间,在高速运动的气流中碰撞而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后沉降下来;所述捕悉是指雾滴液体颗粒与粉尘固体颗粒跟随气体与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内的螺旋状的导流槽充分接触后,被液体捕悉实现从烟气中分离出来,进入脱硫塔;所述湮灭是指雾滴液体颗粒与粉尘固体颗粒,随烟气高速旋转,利用与烟气的密度差实现离心分离,被抛向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内壁表面,与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壁面附着的液膜层接触后湮灭。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布置在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烟气气体自下而上的过流断面上。烟气以一定流速穿过超净脱尘除雾装置的旋转向下导流孔面,当含有雾沫的气体以一定速度流经除雾器时,由于气体的惯性撞击作用,雾沫与外导流筒相碰撞而被聚的液滴大到其自身产生的重力超过气体的上升力与液体表面张力的合力时,液滴就从外导流筒内表面上被分离下来,从而实现对烟气的深度脱尘除雾。
下面给出具体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风帽式除雾器,包括内导流筒1、外导流筒2、螺旋导流槽3和导流孔4。为穿过装置的烟气营造一个高速旋转运动的流态,在导流筒1内设置了导流孔4,通过导流孔4形成一个倾斜向下高速运动的烟气流;所述的导流孔4为脱尘除雾装置内导流筒上的部件,具有一定厚度和高度的圆形部件。在所述的外导流筒2内壁根据需要设置螺旋导流槽3。
为了将集液排出,在内导流筒和外导流筒之间设置了泄放圈孔5。所述的泄放圈孔是一个设置在外导流筒下部的,与内导流筒内壁面部分相切的光滑平整的开孔。
具体的,在所述的内导流筒1内,在烟气进口和内导流筒1下部设计喇叭形口;喇叭口倾斜角度与覆盖面积根据装置的处理需要可以进行调整。
气流沿内导流筒继续向上运动,到导流孔4时,烟气转向以一定向下旋转的角度高速运动,细小的雾滴与粉尘凝聚,被设置在外导流筒2上的螺旋导流槽3捕悉,当持液量达到一定时将因重力向下流动,通过泄放圈孔泄放至脱硫塔内,从而实现雾滴、粉尘的脱除过程,最终达到实现对烟气中雾滴和粉尘的净化。整个装置的运行阻力小于200Pa,脱除效果可满足出口5mg/Nm3的尘排放浓度。
所述的导流槽的宽度和高度参数决定装置的持液量,同时也影响着装置的运行阻力。导流槽厚度、高度在合理数值时可获得装置的最大持液量,此时捕悉作用大大加强,运行阻力也大大增加,因此导流槽参数应该与烟气中雾滴总量、雾滴粒径分布、粉尘的粒径和特性等综合考虑。
实施例2,一种风帽式除雾器,为脱尘除雾装置的烟气过流部件,是一个垂直放置的内壁面光滑平整的一端封闭的圆形筒。安装在脱硫吸收塔内、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烟气气体自下而上通过,雾滴通过内导流筒的导流孔和外导流筒内壁螺旋状导流槽进行烟气与细小颗粒分离;其中,所述的内导流筒为垂直放置的,导流孔以一定倾斜角度均匀分布在内导流筒上;外导流筒是内壁镶嵌有螺旋状的导流槽的圆形筒。
进一步,所述的内外导流筒的直径和高度、导流孔数量的确定,可根据需要满足的出口雾滴控制指标进行调整。
进一步,所述的内导流筒倾斜角度的导流孔满足导向后气体旋转运动的实际速度≥8m/s。
所述的导流孔导向作用是为雾滴与粉尘的脱除提供动力环境。导流孔倾斜角度与导流筒的过流速度和脱尘除雾效率相关;导流孔的直径与导流筒的直径相关。一般要求导流孔截面面积约为导流筒截面的37~75%,满足导向后气体旋转运动的实际速度≥8m/s;为了保证较高的脱尘除雾效率,一般采用8个导流孔。
外导流筒内导流槽由以一定倾斜角度旋转向下分布在外导流筒内壁上。导流槽是一个表面光滑的螺旋形部件。外导流筒内的导流槽是脱尘除雾装置过流烟气从自上而下的运动方向转变为高速旋转运动的气流导向作用,具有向下旋转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脱尘除雾装置,采用耐腐蚀金属材质制造,重量轻,成本低,满足耐腐蚀和结构强度要求。其运行烟气流速大于吸收塔断面烟气流速,可直接安置在吸收塔内,布置简单方便。
以上给出的实施例是实现本实用新型较优的例子,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做出的任何非本质的添加、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风帽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导流筒(1)和罩在内导流筒(1)外的外导流筒(2),内导流筒(1)的底部、顶部均开口,在内导流筒(1)壁上开设有多个导流孔(4);外导流筒(2)顶部封闭,底部与内导流筒(1)相连接,外导流筒(2)的内壁上开设有螺旋导流槽(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帽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导流筒(1)的底部为喇叭口,喇叭口上方为内外壁面光滑平整的圆形筒,导流孔(4)均匀分布在圆形筒的圆周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帽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导流筒(1)垂直放置在脱硫吸收塔内的过流断面上,所述的喇叭口的倾斜角度、覆盖面积与脱硫吸收塔内的过流断面相匹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帽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导流筒(1)的直径和高度,以及导流孔(4)的数量,根据需要满足的出口烟尘控制指标进行调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帽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孔(4)为具有一定厚度、高度和倾斜角度的圆形部件,所倾斜的角度满足导向后气体旋转运动的实际速度≥8m/s;导流孔(4)的截面面积为内导流筒截面的38~75%。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风帽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导流筒(2)垂直放置在内导流筒(1)上,其外壁面光滑平整,内壁设置的多个螺旋导流槽(3)均匀分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帽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导流筒(2)上部为圆形筒,下部收口并与内导流筒(1)底部相连接;外导流筒(2)下部与内导流筒(1)之间形成容纳收集的雾滴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底部开设有泄放圈孔(5)。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帽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导流槽(3)为具有一定厚度和高度的、表面光滑的螺旋状部件,以一定倾斜角度旋转向下平行排列,在外导流筒(2)内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液体量的持液层。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帽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槽倾斜角度满足导向后气体旋转运动的实际速度≥8m/s,其厚度和高度根据获得最大持液量为依据进行调整。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帽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烟气气体自下而上进入内导流筒(1),雾滴通过内导流筒(1)的导流孔(4)和外导流筒(2)的螺旋导流槽(3)进行烟气与细小颗粒分离,为雾滴与粉尘的脱除提供动力环境;螺旋导流槽(3)导向烟气通过从自上而下的运动方向转变为高速向下旋转运动,运动中雾滴与粉尘凝聚被螺旋导流槽(3)捕悉,当持液量达到一定时将因重力向下流动,通过泄放圈孔(5)泄放至脱硫塔内。
CN201620230817.2U 2016-03-24 2016-03-24 一种风帽式除雾器 Active CN2055699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30817.2U CN205569945U (zh) 2016-03-24 2016-03-24 一种风帽式除雾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30817.2U CN205569945U (zh) 2016-03-24 2016-03-24 一种风帽式除雾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69945U true CN205569945U (zh) 2016-09-14

Family

ID=56866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30817.2U Active CN205569945U (zh) 2016-03-24 2016-03-24 一种风帽式除雾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699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88517A (zh) * 2016-03-24 2016-06-22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风帽式除雾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88517A (zh) * 2016-03-24 2016-06-22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风帽式除雾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68215B (zh) 一种深度脱尘除雾装置
CN106457140B (zh) 旋汇耦合超净脱硫除尘一体化系统及其脱硫除尘方法
CN104606963B (zh) 一种直筒形折流式除雾器
CN105727669B (zh) 除尘除雾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105562207A (zh) 一种管束式除尘除雾装置
CN108043118A (zh) 双气旋除尘除雾器
CN206138943U (zh) 一种强化水膜旋流除雾除尘装置
CN205569945U (zh) 一种风帽式除雾器
CN104606961B (zh) 折流式除雾器
CN204684801U (zh) 一种旋流板除尘除雾装置
CN106422629A (zh) 一种强化水膜旋流除雾除尘装置
CN106268052B (zh) 一种径向旋流除雾除尘装置
CN105498434A (zh) 多管旋流除尘除雾器单体及多管旋流除尘除雾器
CN104606962B (zh) 直筒形折流除雾器
CN205182373U (zh) 一种脱硫除尘塔
CN206063977U (zh) 管束式除尘器
CN206587498U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
CN205518212U (zh) 一种管束式除尘除雾装置
CN204208428U (zh) 一种深度脱尘除雾装置
CN105688517B (zh) 一种风帽式除雾器
CN104606958A (zh) 一种倒锥形折流式除雾器
CN205379768U (zh) 多管旋流除尘除雾器单体及多管旋流除尘除雾器
CN104606957B (zh) 锥筒形折流式除雾器
CN103566664A (zh) 烧结机烟气脱硫除雾装置
CN208130743U (zh) 高效管束式除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