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68461U - 婴幼儿居中侧抱带 - Google Patents

婴幼儿居中侧抱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68461U
CN205568461U CN201620291316.5U CN201620291316U CN205568461U CN 205568461 U CN205568461 U CN 205568461U CN 201620291316 U CN201620291316 U CN 201620291316U CN 205568461 U CN205568461 U CN 2055684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ant
embraced
band
fixed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9131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伟燕
曾柳苑
周达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29131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684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684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6846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Undergarments, Swaddling Clothes, Handkerchiefs Or Underwea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幼儿居中侧抱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抱带本体、辅助固定片以及承重肩带,抱带本体整体呈下凹的结构,从而通过抱带本体形成供婴幼儿躺入的凹槽,所述辅助固定片采用软性材质,所述辅助固定片的两侧通过第一易拆卸连接组件固定在抱带本体的两侧,所述辅助固定片的后端中部通过第二易拆卸连接组件固定在抱带本体的后端,所述辅助固定片的前半段开设有手臂穿出孔。本实用新型改良现有传统婴幼儿居中侧抱姿势中的不良影响,正确使用时,能有效保证婴幼儿居中侧抱姿势的准确性及舒适度,有效抑制角弓反张、不对称姿势,促使侧抱姿势更自然的对称居中化,减轻家长环抱手的负担以及使居中侧抱姿势更容易实现。

Description

婴幼儿居中侧抱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幼儿居中侧抱带。
背景技术
在4个月内的婴儿,由于一些姿势相关的原始反射还没消失,再加上一些不良的抱姿,常常呈现出头部过度后仰,双手中线对称功能发育迟缓,后背及下肢绷紧伸展状态。尤其一些存在脑损伤等不良因素的高危儿。婴幼儿的对称、居中姿势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家长在哄抱小儿时,需要注意姿势的纠正,从而会更加费劲。这也是脑损伤、先天性斜颈等患儿家庭康复护理里边的重要内容。
针对上述如脑损伤等所致原始反射消失延迟或加重、先天性或习惯性存在异常姿势的婴幼儿,常规临床的解决方案有:①康复运动疗法:利用手技抑制不利的原始反射和异常姿势,强化关键肌群的力量,对称居中的抱姿和睡姿宣教等等。效果参差,与手技关系密切。②按摩:抑制异常姿势、放松和强化相关肌肉,但对于姿势保持效果较间接。③以往的矫正枕和毛巾卷固定:常见的矫正枕仅仅起固定头部姿势作用,配合毛巾卷固定躯干,姿势效果亦难以保证,小儿相对不舒适。④徒手居中抱姿,虽是必须的家庭康复内容,但往往会因消耗大量体力而又会引起小儿不适。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可以纠正家长在侧抱小儿时候的姿势的抱带成为本行业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以纠正家长在侧抱小儿时候的姿势的婴幼儿居中侧抱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婴幼儿居中侧抱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抱带本体、辅助固定片以及承重肩带,抱带本体整体呈下凹的结构,从而通过抱带本体形成供婴幼儿躺入的凹槽,所述辅助固定片采用软性材质,所述辅助固定片的两侧通过第一易拆卸连接组件固定在抱带本体的两侧,所述辅助固定片的后端中部通过第二易拆卸连接组件固定在抱带本体的后端,所述辅助固定片的前半段开设有手臂穿出孔,所述所述辅助固定片的前端中部通过第三易拆卸连接组件固定在辅助固定片的中部区域,从而使得可以对折辅助固定片上的手臂穿出孔附近区域,从而使得婴儿将双手穿入手臂穿出孔后,可以通过上述结构和操作,可以限制手臂的活动范围,所述辅助固定片的边缘和包带本体的边缘共同围绕成两个便于婴儿腿部从凹槽穿出至外部空间的腿部穿出孔以及一个便于婴儿的头部可以外露在外部空间的上开孔,两个腿部穿出孔分别位于辅助固定片的后端中部的两侧,采用这种结构,当儿童放入包带本体的凹槽内,将辅助规定片固定在包带本体上后,儿童的两条腿被两个腿部穿出孔限制了活动范围。将婴儿放入抱带本体的凹槽内后,将辅助固定片固定在抱带本体上后,婴儿的身体被凹槽限制,于此同时手臂和腿部被辅助固定片和抱带本体限制活动,因而可以保持居中睡姿,改良现有传统婴幼儿居中侧抱姿势中的不良影响,正确使用时,能有效保证婴幼儿居中侧抱姿势的准确性及舒适度,有效抑制角弓反张、不对称姿势,促使侧抱姿势更自然的对称居中化,减轻家长环抱手的负担以及使居中侧抱姿势更容易实现。
作为优选,所述包带本体上固定有两条辅助绑带,两条辅助绑带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包带本体的两侧,所述两条辅助绑带通过第一魔术贴组件进行连接。
作为优选,承重肩带包括肩带本体,肩带本体的一端固定有用于套在手掌上的第一套环,所述肩带本体上还固定有用于套在小臂上的第二套环,肩带本体的一端和肩带本体另一端的表面通过第二魔术贴组件进行连接。采用这种结构,方便将肩带本体固定在手臂上,并将肩带本体收尾连接成环装,挂在肩部,可以减轻侧抱婴儿时候手臂的负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套环通过第四易拆卸连接组件固定在抱带本体的前端下表面。采用这种结构,可以防止手掌和抱带本体脱离,提高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易拆卸连接组件、第二易拆卸连接组件、第三易拆卸连接组件、第四易拆卸连接组件采用鱼眼扣组件、钮扣组件、四合扣组件或五爪扣组件或其他可以便于断开固定连接的现有连接结构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魔术贴组件和第二魔术贴组件均包括魔术贴公面和魔术贴公母面。
作为优选,所述肩带本体采用弹性面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手臂穿出孔呈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将婴儿放入抱带本体的凹槽内后,将辅助固定片固定在抱带本体上后,婴儿的身体被凹槽限制,于此同时手臂和腿部被辅助固定片和抱带本体限制活动,因而可以保持居中睡姿,改良现有传统婴幼儿居中侧抱姿势中的不良影响,正确使用时,能有效保证婴幼儿居中侧抱姿势的准确性及舒适度,有效抑制角弓反张、不对称姿势,促使侧抱姿势更自然的对称居中化,减轻家长环抱手的负担以及使居中侧抱姿势更容易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抱带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承重肩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婴幼儿居中侧抱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婴幼儿居中侧抱带,包括抱带本体1、辅助固定片2以及承重肩带3,抱带本体1整体呈下凹的结构,从而通过抱带本体1形成供婴幼儿躺入的凹槽11,所述辅助固定片2采用软性材质,所述辅助固定片2的两侧通过第一易拆卸连接组件41固定在抱带本体1的两侧,所述辅助固定片2的后端中部通过第二易拆卸连接组件42固定在抱带本体1的后端,所述辅助固定片2的前半段开设有手臂穿出孔51,所述所述辅助固定片2的前端中部通过第三易拆卸连接组件43固定在辅助固定片2的中部区域,从而使得可以对折辅助固定片2上的手臂穿出孔51附近区域,从而使得婴儿将双手穿入手臂穿出孔51后,可以通过上述结构和操作,可以限制手臂的活动范围,所述辅助固定片2的边缘和包带本体的边缘共同围绕成两个便于婴儿腿部从凹槽11穿出至外部空间的腿部穿出孔53以及一个便于婴儿的头部可以外露在外部空间的上开孔52,两个腿部穿出孔53分别位于辅助固定片2的后端中部的两侧,采用这种结构,当儿童放入包带本体的凹槽11内,将辅助规定片固定在包带本体上后,儿童的两条腿被两个腿部穿出孔53限制了活动范围。将婴儿放入抱带本体1的凹槽11内后,将辅助固定片2固定在抱带本体1上后,婴儿的身体被凹槽11限制,于此同时手臂和腿部被辅助固定片2和抱带本体1限制活动,因而可以保持居中睡姿,改良现有传统婴幼儿居中侧抱姿势中的不良影响,正确使用时,能有效保证婴幼儿居中侧抱姿势的准确性及舒适度,有效抑制角弓反张、不对称姿势,促使侧抱姿势更自然的对称居中化,减轻家长环抱手的负担以及使居中侧抱姿势更容易实现。
本实施例中,所述包带本体上固定有两条辅助绑带7,两条辅助绑带7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包带本体的两侧,所述两条辅助绑带7通过第一魔术贴组件61进行连接。
作为优选,承重肩带3包括肩带本体31,肩带本体31的一端固定有用于套在手掌上的第一套环32,所述肩带本体31上还固定有用于套在小臂上的第二套环33,肩带本体31的一端和肩带本体31另一端的表面通过第二魔术贴组件62进行连接。采用这种结构,方便将肩带本体31固定在手臂上,并将肩带本体31收尾连接成环装,挂在肩部,可以减轻侧抱婴儿时候手臂的负担。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环32通过第四易拆卸连接组件44固定在抱带本体1的前端下表面。采用这种结构,可以防止手掌和抱带本体1脱离,提高安全性。所述第一易拆卸连接组件41、第二易拆卸连接组件42、第三易拆卸连接组件43、第四易拆卸连接组件44采用四合扣组件。所述第一魔术贴组件61和第二魔术贴组件62均包括魔术贴公面和魔术贴公母面。所述肩带本体31采用弹性面料制成。所述手臂穿出孔51呈椭圆形。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婴幼儿居中侧抱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抱带本体、辅助固定片以及承重肩带,抱带本体整体呈下凹的结构,从而通过抱带本体形成供婴幼儿躺入的凹槽,所述辅助固定片采用软性材质,所述辅助固定片的两侧通过第一易拆卸连接组件固定在抱带本体的两侧,所述辅助固定片的后端中部通过第二易拆卸连接组件固定在抱带本体的后端,所述辅助固定片的前半段开设有手臂穿出孔,所述所述辅助固定片的前端中部通过第三易拆卸连接组件固定在辅助固定片的中部区域,所述辅助固定片的边缘和包带本体的边缘共同围绕成两个便于婴儿腿部从凹槽穿出至外部空间的腿部穿出孔以及一个便于婴儿的头部可以外露在外部空间的上开孔,两个腿部穿出孔分别位于辅助固定片的后端中部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居中侧抱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带本体上固定有两条辅助绑带,两条辅助绑带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包带本体的两侧,所述两条辅助绑带通过第一魔术贴组件进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幼儿居中侧抱带,其特征在于:承重肩带包括肩带本体,肩带本体的一端固定有用于套在手掌上的第一套环,所述肩带本体上还固定有用于套在小臂上的第二套环,肩带本体的一端和肩带本体另一端的表面通过第二魔术贴组件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幼儿居中侧抱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环通过第四易拆卸连接组件固定在抱带本体的前端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幼儿居中侧抱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易拆卸连接组件、第二易拆卸连接组件、第三易拆卸连接组件、第四易拆卸连接组件采用鱼眼扣组件、钮扣组件、四合扣组件或五爪扣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幼儿居中侧抱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魔术贴组件和第二魔术贴组件均包括魔术贴公面和魔术贴公母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幼儿居中侧抱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带本体采用弹性面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居中侧抱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臂穿出孔呈椭圆形。
CN201620291316.5U 2016-04-10 2016-04-10 婴幼儿居中侧抱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684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91316.5U CN205568461U (zh) 2016-04-10 2016-04-10 婴幼儿居中侧抱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91316.5U CN205568461U (zh) 2016-04-10 2016-04-10 婴幼儿居中侧抱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68461U true CN205568461U (zh) 2016-09-14

Family

ID=56864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9131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68461U (zh) 2016-04-10 2016-04-10 婴幼儿居中侧抱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6846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7493A (zh) * 2020-05-09 2020-08-21 吴洁 一种基于医疗防护用成人手臂防护装置
CN111669994A (zh) * 2017-12-06 2020-09-15 茵诺维特产品有限公司 哺乳吊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9994A (zh) * 2017-12-06 2020-09-15 茵诺维特产品有限公司 哺乳吊枕
CN111557493A (zh) * 2020-05-09 2020-08-21 吴洁 一种基于医疗防护用成人手臂防护装置
CN111557493B (zh) * 2020-05-09 2022-01-25 杜德勇 一种基于医疗防护用成人手臂防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25473A1 (en) Swaddling garment
CN205568461U (zh) 婴幼儿居中侧抱带
US20220117319A1 (en) Swaddling garment with interior and exterior straps
KR20130004943U (ko) 유아쿠션부가 구비된 수유쿠션
CN210471754U (zh) 婴儿三阶梯摆位枕头
CN205831545U (zh) 婴儿抱带
CN203934930U (zh) 一种新型婴儿腰凳
CN201131539Y (zh) 护婴带
CN201492153U (zh) 婴儿安睡袋
CN202009949U (zh) 多功能婴幼儿睡袋
KR20120055799A (ko) 신생아와 유아의 다기능 쿠션기능 및 침대
CN202681298U (zh) 育婴哺乳多功能垫
CN201337192Y (zh) 前背式婴儿背带
CN209789333U (zh) 一种儿童睡袋
CN220631781U (zh) 一种新生儿正侧位固定枕
CN204393948U (zh) 一种儿童背挂带
CN210902313U (zh) 一种“袋鼠式”护理育儿袋
US20200397067A1 (en) Compression garment
CN201840131U (zh) 婴儿背带
CN217510180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多功能背带腰凳
CN209996578U (zh) 一种新生儿安抚约束装置
KR200167674Y1 (ko) 유아용 포대기
CN214803747U (zh) 一种新生儿母乳喂养和护理的辅助工具
CN201734810U (zh) 一种婴幼儿高压氧治疗时使用的固定背心
CN204909760U (zh) 婴幼儿睡姿矫正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14

Termination date: 2017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