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63753U - 地面生物识别锁 - Google Patents

地面生物识别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63753U
CN205563753U CN201620148860.4U CN201620148860U CN205563753U CN 205563753 U CN205563753 U CN 205563753U CN 201620148860 U CN201620148860 U CN 201620148860U CN 205563753 U CN205563753 U CN 2055637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module
wireless charging
signal
image cap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4886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少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i Fu vision limited compan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ave Multimedi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ave Multimedia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ave Multimedi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4886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637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637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637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面生物识别锁,用于控制一门体的开合,包括生物识别装置、电子锁、充电电源及无线充电装置;生物识别装置包括图像摄取组件及控制器,电子锁包括门锁组件及感应模块,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无线充电发射组件以及无线充电接收组件。该地面生物识别锁通过将生物识别装置嵌设于地砖本体内并利用图像摄取组件摄取用户特征信息,利用控制器将用户特性信息发送至电子锁的感应模块,感应模块根据用户特征信息开启门锁组件,以实现对门体的开合,大大提高了门禁的安全系数;同时,利用无线充电发射组件与无线充电接收组件无线对接以对充电电源进行充电,以保证在充电电源电量不足时可以及时充电,保证生物识别装置和电子锁的正常使用。

Description

地面生物识别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面生物识别锁。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电子设备被运用到各个领域,住房安全越来越被大众重视,人们对安全门的要求就更高,期望能得到更具安全性的门禁系统。
传统的门禁系统中,开门的方法一般有钥匙、证件、ATM卡、密码等方式,一旦上述的识别物品或密码被盗后,屋主的身份就容易被他人冒充,从而使门禁系统的安防性能不够高。
而且这些门禁系统通常采用电控锁,而很多电控锁都是采用电池供电,存在电量有限的问题,一旦电量不足将导致电控锁无法持续使用,这会导致使用上及其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地面生物识别锁,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门禁系统无法持续为电控锁提电且安全性低的缺陷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面生物识别锁,用于控制一门体的开合,包括设于所述门体外侧的生物识别装置、设置在所述门体内部的电子锁、电性连接所述生物识别装置和所述电子锁以供电的充电电源以及与所述充电电源电性连接并对所述充电电源进行充电的无线充电装置;所述生物识别装置嵌设于地砖本体内并包括与所述充电电源电性连接并用于摄取用户特征信息的图像摄取组件以及将所述图像摄取组件获取的用户特 征信息进行处理并用于所述控制所述电子锁开合的控制器,所述电子锁包括设置在所述门体内部且具有一门闩的门锁组件以及用于控制所述门闩伸缩并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以根据所述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开合所述门锁组件的感应模块,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与所述地砖本体分隔设置并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以将所述外部电源的电电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的无线充电发射组件以及嵌设于所述地砖本体内并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组件无线对接以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送至所述充电电源的无线充电接收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识别装置包括与所述图像摄取组件连接并对所述图像摄取组件摄取到的用户特征信息进行采集的图像采集模块、连接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并对采集的用户特征信息进行处理以发出信息处理信号的微处理器以及电性连接于所述微处理器并将接收到的信息处理信号发送至感应模块的信号发送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地砖本体设有安装所述图像摄取组件的安装槽,所述图像摄取组件包括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的支撑座和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并由其支撑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收容于所述安装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识别装置包括与所述摄像头、所述图像采集模块、所述微处理器和所述信号发送模块电性连接的控制电路板以及电性固定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并存放所述摄像头拍摄的图像信息的存储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锁包括与所述门锁组件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感应模块电性连接的主电路板以及电性连接于所述主电路板并与所述感应模块电连接以对所述感应模块获取的信息处理信号进行再处理的处理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组件包括连接外部电源并将外部电源提供的电流转换为电磁信号的发射线圈,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包括与所述发射线圈无线对接并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电流以提供给所述充电电源的接收线圈,所述发射线圈设置于所述接收线圈能够接收到所述电磁信号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包括电性连接于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充 电电源之间并将电磁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的整流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整流模块包括用于将接收的电磁信号转换为电流并将电流传送至所述充电电源上的内置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组件还包括将所述外部电源提供的电信号转换为特定电信号的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电连接于所述外部电源与所述发射线圈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地砖本体设有嵌设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的安装孔,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之与所述安装孔孔壁相对的外表面与所述安装孔密封连接。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面生物识别锁通过将所述生物识别装置嵌设于所述地砖本体内并利用所述图像摄取组件摄取用户特征信息,例如人脸、指纹、指节、指静脉、虹膜、掌纹、视网膜、耳廓或者手型等,并利用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用户特性信息发送至所述电子锁的感应模块,所述感应模块根据所述用户特征信息开启所述门锁组件,以实现对所述门体的开合,大大提高了门禁的安全系数;同时,利用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组件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无线对接以对所述充电电源进行充电,并由所述充电电源分别给所述生物识别装置和所述电子锁供电,以保证在所述充电电源电量不足时可以及时充电,保证所述生物识别装置和电子锁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面生物识别锁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识别装置与电子锁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识别装置与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识别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面生物识别锁用于控制一门体10的开合,包括设于所述门体10外侧的生物识别装置50、设置在所述门体10内部的电子锁60、电性连接所述生物识别装置50和所述电子锁60以供电的充电电源30以及与所述充电电源30电性连接并对所述充电电源30进行充电的无线充电装置40;所述生物识别装置50嵌设于地砖本体20内并包括与所述充电电源30电性连接并用于摄取用户特征信息的图像摄取组件52以及将所 述图像摄取组件52获取的用户特征信息进行处理并用于所述控制所述电子锁60开合的控制器54,所述电子锁60包括设置在所述门体10内部且具有一门闩(未图示)的门锁组件62以及用于控制所述门闩伸缩并与所述控制器54信号连接以根据所述控制器54发出的控制信号开合所述门锁组件62的感应模块64,所述无线充电装置40包括与所述地砖本体20分隔设置并与外部电源70电连接以将所述外部电源70的电电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的无线充电发射组件42以及嵌设于所述地砖本体20内并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组件42无线对接以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送至所述充电电源30的无线充电接收组件4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面生物识别锁通过将所述生物识别装置50嵌设于所述地砖本体20内并利用所述图像摄取组件52摄取用户特征信息,例如人脸、指纹、指节、指静脉、虹膜、掌纹、视网膜、耳廓或者手型等,并利用所述控制器54将所述用户特性信息发送至所述电子锁60的感应模块64,所述感应模块64根据所述用户特征信息开启所述门锁组件62,以实现对所述门体10的开合,大大提高了门禁的安全系数;同时,利用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组件42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44无线对接以对所述充电电源30进行充电,并由所述充电电源30分别给所述生物识别装置50和所述电子锁60供电,以保证在所述充电电源30电量不足时可以及时充电,保证所述生物识别装置50和电子锁60的正常使用。
使用时,用户低头朝向所述图像摄取组件52,该地面生物识别锁利用所述图像摄取组件52采集用户特征信息,并将采集的用户特征信息与户主身份信息比对,并在确定两者信息一致后由所述控制器54发出控制信号,所述电子锁60的所述感应模块64接收到该控制信号后控制门锁组件62进行开锁处理,这样,电子锁60具有与使用者绑定的唯一性的开关方式,仅具备户主身份信息的用户能够开启该电子锁60,因此,极大地提高了门禁的安全系数,且降低了被 盗的隐患,另外,上述的地面生物识别锁使用安全方便,用户只需开门前低头看图像摄取组件52即可开门。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电源30为可充电的蓄电池或者锂电池等。
请参照图1和图2,进一步地,所述生物识别装置50包括与所述图像摄取组件52连接并对所述图像摄取组件52摄取到的用户特征信息进行采集的图像采集模块55、连接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55并对采集的用户特征信息进行处理以发出信息处理信号的微处理器56以及电性连接于所述微处理器56并将接收到的信息处理信号发送至感应模块64的信号发送模块57。利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55采集用户特征信息,并将采集到的用户特征信息发送至所述微处理器56,所述微处理器56对采集到的用户特征信息与户主身份信息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与户主身份信息是否一致,并在确定二者信息一致后发送信息处理信号至所述信号发送模块57,该信息处理信号可以是与户主身份信息一致以开启所述门锁组件62的开锁信号,也可以是与户主身份信息不一致不予开启所述门锁组件62的报警信号。对于首次与户主身份信息不一致的情况,所述控制器54发送验证失败信息,来提示用户再次进行身份特征信息的采集和验证,当验证失败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所述控制器54发送锁定指令至所述电子锁60以使其处于锁死状态,当然,也可以同时发出报警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发送模块57为无线通讯模块,可以是WIFI模块或者蓝牙模块,也可以是其他通讯模块,不限于此。
请参照图3和图4,进一步地,所述地砖本体20设有安装所述图像摄取组件52的安装槽24,所述图像摄取组件52包括嵌设于所述安装槽24内的支撑座520和设置在所述支撑座520上并由其支撑的摄像头522,所述摄像头522收容于所述安装槽24中。所述支撑座520整体固定于所述安装槽24内并采用螺钉等现有固定方式,所述支撑座520固定于支撑所述地砖本体20的地面上以使所述摄像头522透过所述安装槽24可以拍摄到所述地砖本体20周围的图像信息,当然,所述支撑座520也可以固定于与所述地砖本体20固定连接的匣子 (未图示)内以保证摄像头522不容易受潮和受其他土杂的污损。所述摄像头522安装于所述支撑座520上,可以采用固定角度的安装方式将所述摄像头522固定于所述支撑座520上,例如螺丝固定的方式或者卡扣固定等固定方式,也可以采用可调角度的方式将所述摄像头522安装于所述支撑座520上,例如在所述摄像头522与所述支撑座520之间设置角度调节机构,以根据声音音量大小按照摄像头522与所述支撑座520之间的角度。优选地,所述摄像头522为可伸缩调焦式摄像头522。
在该实施例中,在所述安装槽24的槽口安装钢化玻璃(未图示),以避免直接踩上所述摄像头522,也避免灰尘直接落入所述摄像头522上,对所述摄像头522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请参照图1和图2,进一步地,所述生物识别装置50包括与所述摄像头522、所述图像采集模块55、所述微处理器56和所述信号发送模块57电性连接的控制电路板58以及电性固定于所述控制电路板58上并存放所述摄像头522拍摄的图像信息的存储模块59。通过将所述摄像头522、所述图像采集模块55、所述微处理器56和所述信号发送模块57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58,以使所述控制电路板58直接电性连接至所述充电电源30,实现集中供电,保证其电路连接的简单,通过设置所述存储模块59以存放所述摄像头522拍摄的图像信息以及所述微处理器56处理后的图像信息,并利用所述信号发送模块57将存放于所述存储模块59中的待发送信号发送至所述感应模块64。
请参照图1至图4,进一步地,所述电子锁60包括与所述门锁组件62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感应模块64电性连接的主电路板66以及电性连接于所述主电路板66并与所述感应模块64电连接以对所述感应模块64获取的信息处理信号进行再处理的处理芯片68。利用所述处理芯片68对所述感应模块64获取的信息处理信号进行处理,例如控制所述门锁组件62开合。
请参照图1,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组件42包括连接外部电源70并将外部电源70提供的电流转换为电磁信号的发射线圈420,所述无线充电接 收组件44包括与所述发射线圈420无线对接并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电流以提供给所述充电电源30的接收线圈440,所述发射线圈420设置于所述接收线圈440能够接收到所述电磁信号的范围内。当所述充电电源30的电量不足时,所述发射线圈420与所述接收线圈440无线对接以对所述充电电源30进行充电,从而避免使用连接导线或者更换电池的方式对所述充电电源30进行充电,使用方便。
请参照图1,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44包括电性连接于所述接收线圈440与所述充电电源30之间并将电磁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的整流模块442。所述整流模块442连接于所述接收线圈440与所述充电电源30之间,并将接收到所述接收线圈440的电磁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以对所述充电电源30进行充电。
请参照图1,进一步地,所述整流模块442包括用于将接收的电磁信号转换为电流并将电流传送至所述充电电源30上的内置芯片444。所述整流模块442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传送至所述内置芯片444中,利用所述内置芯片444将该电磁信号转换为电流并传输给所述充电电源30,以完成无线充电功能。
请参照图1,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组件42还包括将所述外部电源70提供的电信号转换为特定电信号的电源转换模块422,所述电源转换模块422电连接于所述外部电源70与所述发射线圈420之间。通过将所述电源转换模块422电性连接于所述外部电源70与所述发射线圈420之间以接收所述外部电源70提供的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转换为特定电信号以传送至所述发射线圈420中,即利用所述电源转换模块422将所述外部电源70的电信号转换为所述发射线圈420能识别和转换的特定电信号,例如,所述外部电源70提供交流电信号,利用所述电源转换模块422将该交流电信号转换为所述发射线圈420所需的直流电信号,但不限于此。
请参照图3和图4,进一步地,所述地砖本体20设有嵌设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44的安装孔22,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44之与所述安装孔22孔壁相 对的外表面与所述安装孔22密封连接。通过将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44设置于所述安装孔22内,以保证所述地砖本体20整体外观的一致性和简洁性,并通过将所述接收线圈440裸露于所述地砖本体20外部以与所述发射线圈420无线对接,便于接收电磁信号。优选地,所述接收线圈440外表面与所述地砖本体20的外表面齐平。优选地,在所述接收线圈440外表面涂抹一层保护层,以免踩坏所述接收线圈440。
请参照图3和图4,优选地,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44与所述地砖本体20卡扣连接、螺纹连接或者粘接。通过卡扣连接、螺纹连接或者粘接将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44与所述地砖本体20固定在一起,以使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44成为所述地砖本体20的一部分,而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组件42与所述地砖本体20无线连接并设置于距离所述地砖本体20特定距离的位置,该特定距离是以所述接收线圈440能接收到所述发射线圈420发出的电磁信号为宜,优选地,所述发射线圈420设置于墙壁或者天花板上,以与所述接收线圈440无线对接。
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40符合WPC联盟制定的QI标准。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地面生物识别锁,用于控制一门体的开合,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所述门体外侧的生物识别装置、设置在所述门体内部的电子锁、电性连接所述生物识别装置和所述电子锁以供电的充电电源以及与所述充电电源电性连接并对所述充电电源进行充电的无线充电装置;所述生物识别装置嵌设于地砖本体内并包括与所述充电电源电性连接并用于摄取用户特征信息的图像摄取组件以及将所述图像摄取组件获取的用户特征信息进行处理并用于所述控制所述电子锁开合的控制器,所述电子锁包括设置在所述门体内部且具有一门闩的门锁组件以及用于控制所述门闩伸缩并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以根据所述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开合所述门锁组件的感应模块,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与所述地砖本体分隔设置并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以将所述外部电源的电电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的无线充电发射组件以及嵌设于所述地砖本体内并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组件无线对接以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送至所述充电电源的无线充电接收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生物识别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识别装置包括与所述图像摄取组件连接并对所述图像摄取组件摄取到的用户特征信息进行采集的图像采集模块、连接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并对采集的用户特征信息进行处理以发出信息处理信号的微处理器以及电性连接于所述微处理器并将接收到的信息处理信号发送至感应模块的信号发送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面生物识别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砖本体设有安装所述图像摄取组件的安装槽,所述图像摄取组件包括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的支撑座和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并由其支撑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收容于所述安装槽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面生物识别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识别装置包括与所述摄像头、所述图像采集模块、所述微处理器和所述信号发送模块电 性连接的控制电路板以及电性固定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并存放所述摄像头拍摄的图像信息的存储模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生物识别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锁包括与所述门锁组件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感应模块电性连接的主电路板以及电性连接于所述主电路板并与所述感应模块电连接以对所述感应模块获取的信息处理信号进行再处理的处理芯片。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地面生物识别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组件包括连接外部电源并将外部电源提供的电流转换为电磁信号的发射线圈,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包括与所述发射线圈无线对接并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电流以提供给所述充电电源的接收线圈,所述发射线圈设置于所述接收线圈能够接收到所述电磁信号的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面生物识别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包括电性连接于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充电电源之间并将电磁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的整流模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面生物识别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包括用于将接收的电磁信号转换为电流并将电流传送至所述充电电源上的内置芯片。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面生物识别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组件还包括将所述外部电源提供的电信号转换为特定电信号的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电连接于所述外部电源与所述发射线圈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地面生物识别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砖本体设有嵌设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的安装孔,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之与所述安装孔孔壁相对的外表面与所述安装孔密封连接。
CN201620148860.4U 2016-02-26 2016-02-26 地面生物识别锁 Active CN2055637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48860.4U CN205563753U (zh) 2016-02-26 2016-02-26 地面生物识别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48860.4U CN205563753U (zh) 2016-02-26 2016-02-26 地面生物识别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63753U true CN205563753U (zh) 2016-09-07

Family

ID=56819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48860.4U Active CN205563753U (zh) 2016-02-26 2016-02-26 地面生物识别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6375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1373A (zh) * 2017-08-18 2017-12-15 蜂联智能(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门锁
IT201700042869A1 (it) * 2017-04-19 2018-10-19 Gs Luxury Group S P A Piastrella ceramica con caricatore ad induzione
CN113494211A (zh) * 2020-04-01 2021-10-12 深南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锁的控制方法、智能锁及射频识别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1700042869A1 (it) * 2017-04-19 2018-10-19 Gs Luxury Group S P A Piastrella ceramica con caricatore ad induzione
CN107481373A (zh) * 2017-08-18 2017-12-15 蜂联智能(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门锁
CN113494211A (zh) * 2020-04-01 2021-10-12 深南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锁的控制方法、智能锁及射频识别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63753U (zh) 地面生物识别锁
TWI661403B (zh) 待充電對象充電授權方法、充電設備自動授權方法和系統
CN102800142B (zh) 智能钥匙及智能锁与智能钥匙之间的双向交互控制方法
JP5886333B2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CN103489243A (zh) 具有图像采集功能的智能锁及其控制方法
CN103689892A (zh) 防盗箱子
CN105896739A (zh) 一种带无线充电的门锁装置
CN205637907U (zh) 天花板生物识别锁
CN108806049A (zh) 一种猫眼人脸识别解锁系统及装置
TWI638316B (zh) 具備選擇性功能的rfid藍牙轉接器
CN208225160U (zh) 一种视频监控远程开锁系统
US10225734B1 (en) Secured storage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205791812U (zh) 带无线充电的门锁装置
CN205846809U (zh) 摄像头吊顶
CN207481483U (zh) 具有生物识别解锁的智能盖章机
CN205405650U (zh) 一种互联网实名制电子门禁通道设备
CN204883880U (zh) 基于nfc的家庭物联控制与认证装置
CN204759569U (zh) 一种atm机
CN206249453U (zh) 一种虹膜识别智能门锁系统和安全门
CN214846839U (zh) 一种智能化的企业管理考勤系统
CN205486383U (zh) 地面生物识别锁
CN205754503U (zh) 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防盗手机外壳
CN109448173A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的实现方法
CN210488624U (zh) 一种基于窄带物联网的门禁一体机
CN211855050U (zh) 一种智能枪载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27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Shenzhen Baoan District Xixiang street Taoyuan community Aviation City Industrial Zone Zhan Feng Industrial Park B1 5 floor.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Wei Fu vision limited company

Address before: 518100 Guangdong Shenzhen Baoan District Xixiang Street Jie Gang community yoke lot Fuchuan Industrial Park 2 buildings 3 and 4 floor.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Wave Multimedia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