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46274U - 终端外壳 - Google Patents

终端外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46274U
CN205546274U CN201620201927.6U CN201620201927U CN205546274U CN 205546274 U CN205546274 U CN 205546274U CN 201620201927 U CN201620201927 U CN 201620201927U CN 205546274 U CN205546274 U CN 2055462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terminal enclosure
connecting portion
enclosure body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0192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飞
汪平仄
陈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0192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462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462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462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终端外壳,包括:终端外壳本体和支架,终端外壳本体的后侧壁具有适于放置在支撑面上的放置面。支架在收纳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可活动地设在终端外壳本体的周壁上以适于支撑终端外壳本体,在支撑位置时,支架的后端面与终端外壳本体的放置面平齐或者向后延伸超出放置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外壳,可增加终端外壳与支撑面的接触面积,或者将终端外壳与支撑面之间由面接触转化为点接触或者线接触,从而使终端外壳放置更加平稳,保证在使用终端外壳的部分功能时效果更佳。本实用新型将支架设在终端外壳本体的周壁上,可使终端外壳更加轻薄,对终端外壳整体外观影响小。另外,由于支架可活动地设在终端外壳本体上,可避免支架丢失。

Description

终端外壳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终端外壳。
背景技术
手机由于体积等各种限制,放置不平稳,容易晃动,导致手机的一些功能使用效果不佳。例如,在观看视频时,屏幕的晃动会造成用户晕眩的感觉,又例如,在拍照时如果用户按动拍照按键,摄像头会抖动。
手机摄像头的性能相对数码相机甚至微单、单反等专用照相机要弱化很多,关键的传感器体积非常小,主流手机基本都是使用三分之一传感器,直接影响了低光、暗光与夜景的拍摄,需要相对较长的曝光时间。即使现在手机都加入了光学防抖等功能与措施,想拍出不虚晃的低光照相片仍然非常困难,尤其针对小传感器手机更是如此。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终端外壳,以提高终端外壳放置的平稳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外壳,包括:终端外壳本体,所述终端外壳本体的后侧壁具有适于放置在支撑面上的放置面;支架,所述支架在收纳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可活动地设在所述终端外壳本体的周壁上以适于支撑所述终端外壳本体,在支撑位置时,所述支架的后端面与所述终端外壳本体的放置面平齐或者向后延伸超出所述放置面。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外壳,通过在终端外壳本体上设置支架以支撑终端外壳本体,使支架在支撑时其后端面与终端外壳本体的放置面平齐或者向后延伸超出放置面,从而增加终端外壳与支撑面的接触面积,或者将终端外壳与支撑面之间由面接触转化为点接触或者线接触,从而使终端外壳放置更加平稳,保证在使用终端外壳的部分功能时效果更佳。本公开将支架设在终端外壳本体的周壁上,可使终端外壳更加轻薄,对终端外壳整体外观影响小。另外,由于支架可活动地设在终端外壳本体上,可避免支架丢失。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外壳在支架处于收纳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图2所示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外壳在支架处于支撑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外壳在支架处于收纳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图4所示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外壳在支架处于支撑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外壳在支架处于收纳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图6所示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外壳在支架处于支撑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外壳在支架处于支撑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外壳在支架处于支撑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终端外壳100、
终端外壳本体1、终端外壳本体的前侧壁11、终端外壳本体的后侧壁12、终端外壳本体的周壁13、终端外壳本体的顶壁131、终端外壳本体的底壁132、终端外壳本体的左侧壁133、终端外壳本体的右侧壁134、
凹槽16、容纳槽17、缺口18、前槽19、
支架2、连接部22、调节部23、第一调节孔221、第二调节孔222、配合块223、
连接轴3、
前支撑5。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外壳100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和图2,该终端外壳100包括终端外壳本体1和支架2,终端外壳本体1的后侧壁12具有适于放置在支撑面上的放置面,支架2在收纳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可活动地设在终端外壳本体1的周壁13上以适于支撑终端外壳本体1,在支撑位置时,支架2支撑终端外壳本体1,支架2的后端面与终端外壳本体1的放置面平齐或者向后延伸超出放置面。当不需要支架2时,支架2可收纳在终端外壳本体1内。这样,可方便支架2的收藏,避免支架2丢失。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终端外壳100,可为手机外壳,也可为掌上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外壳,这里不作具体限定。现有技术所公开的移动终端,其结构及工作原理、控制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常见的终端外壳100的终端外壳本体1包括前侧壁11、后侧壁12以及周壁13。前侧壁11为终端外壳100使用时最常面向用户的侧壁,如当终端外壳100是直板手机的外壳时,终端外壳100前侧壁11指的是手机外壳上设有显示屏或者操作键的侧壁。终端外壳本体1的后侧壁12指的是终端外壳本体1的与前侧壁11相对的侧壁,也可称为终端外壳100的背面。终端外壳本体的周壁13指的是终端外壳本体1的连接在前侧壁11和后侧壁12之间的侧壁,在方形终端外壳上,终端外壳100的周壁13包括顶壁131、底壁132、左侧壁133和右侧壁134。
当终端产品需要放在某处静置时,人们往往是将终端外壳的背面放于支撑面上,支撑面指的是用于支撑终端外壳的物体的表面,如桌面、地面等。出于美观要求,有的终端产品的壳体背面会设计出一定的弧面,这样的终端外壳其背面无法完全接触到支撑面,终端外壳本体在放置时可接触支撑面的部分称为放置面。也有的终端产品因在终端外壳本体上粘贴有装饰性贴膜等,终端外壳在放置时其背面也无法完全接触支撑面,那么终端外壳本体在放置时接触支撑面的部分也称为放置面。
由于终端外壳的尺寸通常较小,终端外壳与支撑面可接触的放置面面积更小,因此终端产品放置时如果要使用如拍照、摄像、播放视频等功能时,终端产品容易出现轻微晃动,造成上述功能使用效果不佳。
而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终端外壳本体1上设置支架2,当终端外壳100需要放置在支撑面上且使用上述功能时,可将可活动地设在终端外壳本体1上的支架2进行调整,以使支架2可支撑终端外壳本体1。
这里,由于终端外壳本体1的尺寸较小,因此当将支架2的后端面与终端外壳本体1的放置面平齐时,可使终端外壳100与支撑面的接触面面积增大,从而使终端外壳100放置更加平稳。而当终端外壳100的后端面设置成向后延伸超出放置面时,终端外壳本体1的一部 分被支架2翘起,终端外壳本体1与支撑面接触的面积减小,可将终端外壳100与支撑面的面接触转化为更稳定的点接触或者线接触,也能使终端外壳100放置更加平稳。
由于终端外壳100的轻薄化发展趋势,终端外壳本体1的厚度通常不会过大,如果支架2与终端外壳本体1的连接结构设在终端外壳本体1的前侧壁11或者后侧壁12上,加工非常不便。因此本公开中将支架2设在终端外壳本体1的周壁13上,对终端外壳整体外观影响小,便于将终端外壳100设计得更加轻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外壳100,通过在终端外壳本体1上设置支架2以支撑终端外壳本体1,使支架2在支撑时其后端面与终端外壳本体1的放置面平齐或者向后延伸超出放置面,从而增加终端外壳100与支撑面的接触面积,或者将终端外壳100与支撑面之间由面接触转化为点接触或者线接触,从而使终端外壳100放置更加平稳,保证在使用终端外壳100的部分功能时效果更佳。本公开将支架2设在终端外壳本体1的周壁13上,可使终端外壳100更加轻薄,对终端外壳100整体外观影响小。另外,由于支架2可活动地设在终端外壳本体1上,即支架2在收纳时也连接在终端外壳本体1上,从而可避免支架2的丢失。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外壳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终端外壳本体1的部分周壁13向内凹入以形成凹槽16,支架2可转动地连接在终端外壳本体1的周壁13上。在收纳位置时,支架2位于凹槽16内,在支撑位置时支架2从凹槽16内伸出。其中,支架2与终端外壳本体1之间的连接轴3设在终端外壳本体2的周壁13上。
支架2形成为平板形,凹槽16形成为与支架2适配的浅槽。这样,凹槽16占用终端外壳本体1的内部空间小,这样的终端外壳100在应用到终端产品时,可避免挤占内部元件的位置,利于提高终端产品的内部元件结构紧凑性。终端产品内部元件紧凑了,占用空间就能适当减小,最终终端产品所需的终端外壳本体1的尺寸也会相应减小。
凹槽16设在终端外壳本体1的周壁13上,凹槽16向后贯通终端外壳本体1,支架2的转动轴线与终端外壳本体1的后侧壁12相垂直,支架2的后端面与终端外壳本体1的后侧壁12平齐。
支架2在收纳位置时,支架2的后端面与终端外壳本体1的后侧壁12平齐,支架2的外周面与终端外壳本体1的周壁13平齐。支架2在支撑位置时,支架2的后端面仍与终端外壳本体1的后侧壁12平齐。支架2的形状类似于合页,支架2打开、合拢的操作非常容易。
在图1中,凹槽16设在终端外壳本体1的左侧壁133上,在支架2打开时,支架2向左转动。凹槽16向前向后贯通终端外壳本体1,支架2的前端面也与终端外壳本体1的前侧壁11平齐,即支架2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与终端外壳本体1的前后方向尺寸相等。在支架 2打开时,终端外壳100的左右方向上的整体尺寸加大,支架2起到了平稳外壳的作用。
图2-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外壳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支架2可转动地连接在终端外壳本体1的周壁13上。在收纳位置时,支架2位于凹槽16内,在支撑位置时支架2从凹槽16内伸出。其中,支架2与终端外壳本体1之间的连接轴3设在凹槽16内。
支架2形成为平板形,凹槽16形成为与支架2适配的浅槽。这样,利于减小外壳本体1的尺寸。支架2的形状类似于合页,支架2打开、合拢的操作非常容易。
凹槽16设在终端外壳本体1的周壁13上,凹槽16向后贯通终端外壳本体1,支架2的转动轴线与终端外壳本体1的后侧壁12相平行,在收纳位置时支架2的外表面与终端外壳本体1的外表面平齐。在支架2转动伸出凹槽16后,支架2的一部分表面可与终端外壳本体1的放置面平齐,或者支架2的一部分表面位于放置面的后方。这样,支架2可在转动后增加与支撑面的接触面积,或者支架2可在转动后撑起终端外壳本体1。
在图3中,凹槽16设在终端外壳本体1的左侧壁133上,支架2与终端外壳本体1之间的连接轴3设在终端外壳本体1的左下角处。凹槽16向后贯通终端外壳本体1,在收纳位置,支架2相当于贴合在终端外壳本体的后侧。在支架2打开时,支架2向外转动约180度,终端外壳100的左右方向上的整体尺寸加大,支架2起到了平稳外壳的作用。
在图2和图3中,终端外壳100还包括前支撑5,前支撑5可转动地设在终端外壳本体1的周壁13上以适于支撑终端外壳本体1。其中,终端外壳本体1的部分周壁13向内凹入形成前槽19,前槽19向前贯通终端外壳本体1,前支撑5可收纳在前槽19内。在前支撑5收纳在前槽19内时,前支撑5的外表面与终端外壳本体1的外表面平齐。在前支撑5转动伸出前槽19时,前支撑5的一部分表面可与终端外壳本体1的前侧壁11平齐,或者支架2的一部分表面位于终端外壳本体1的前侧壁11的前方。这样,当用户需要将终端外壳本体1的前侧壁11置于支撑面上时,前支撑15打开可以增加与支撑面的接触面积,或者支架2可在转动后撑起终端外壳本体1。
在图3中,终端外壳本体1的周壁13的同一侧设有两个支架2,同时设有两个前支撑5,两个支架2与两个前支撑5相对设置。这样,产品既可用背面放置在支撑面上,又可用正面放置在支撑面上。
图4-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外壳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终端外壳本体1上设有向后贯通的缺口18,支架2可前后移动地设在缺口18内,在 收纳位置支架2的后端面与终端外壳本体1的后侧壁12平齐,在支撑位置支架2向后伸出缺口18。这样,支架2可向前撑起终端外壳本体1,使终端外壳100能够平稳安放。
缺口18向前贯通终端外壳本体1,在收纳位置支架2的前表面与终端外壳本体1的前侧壁11平齐。也就是说,支架2的前后厚度与终端外壳本体1的前后厚度相等。这样,支架2从前侧露出,用户可直接从终端外壳100的前侧壁11处向后按动支架12,以使支架2向后伸出。当然,支架2的前后厚度也可以小于终端外壳本体1的前后厚度,用户可从后侧将支架2拔出。
在图4和图5中,缺口18设在终端外壳本体1的拐角上,支架2的外周面与终端外壳本体1的周壁13平齐。如图中缺口18设在终端外壳本体1的左上拐角上,支架2的上表面与终端外壳本体1的顶壁131平齐,支架2的左表面与终端外壳本体1的左侧壁133平齐。当然,缺口18也可以设在终端外壳本体1的其他拐角处,缺口18的数量也可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这里,缺口18设在终端外壳本体1的拐角上,缺口18占用终端外壳本体1的内部空间小,这样终端外壳100在应用到终端产品时,可避免挤占内部元件的位置,利于提高终端产品的内部元件结构紧凑性。终端产品内部元件紧凑了,占用空间就能适当减小,最终终端产品所需的终端外壳本体1的尺寸也会相应减小。
图6-图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外壳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和图7所示,终端外壳本体1的周壁13上设有容纳槽17,支架2包括:连接部22和调节部23,连接部22可滑动地设在容纳槽17内,调节部23在第一配合位置和第二配合位置之间可转换地连接在连接部22上。
如图6所示,在支架2位于收纳位置时,调节部23位于第一配合位置且连接部22和调节部23位于容纳槽17内。
如图7所示,在支架2位于支撑位置时,连接部22的一部分伸出容纳槽17,调节部23位于第二配合位置,且调节部23的后端面与终端外壳本体1的放置面平齐或者向后延伸超出放置面。
在图6和图7中,调节部23位于第一配合位置时,调节部23平行连接在连接部22上。调节部23与连接部22相平行时,连接部22及调节部23在前后方向尺寸较小,支架2可收入容纳槽17内。调节部23位于第二配合位置时,调节部23可与连接部22形成一定夹角,如图7中调节部23与连接部22相垂直。这样,连接部22及调节部23在前后方向尺寸较大,支架2可撑起终端外壳本体1。
调节部23可拆卸地连接在连接部22上,在第一配合位置时调节部23平行连接在连接部22上,在第二配合位置时调节部23垂直连接在连接部22上。
连接部22和调节部23的其中一个上设有非圆形的配合块223,连接部22和调节部23的另一个上设有配合孔(图未示出),在调节部23位于第一配合位置和第二配合位置时,配合块223均与配合孔相配合。这样,配合块223插入到配合孔内后,连接部22与调节部23固定连接。当需要调节调节部23与连接部22的连接角度后,可将配合块223直接从配合孔内拔出,连接部22与调节部23的拆卸非常容易。
在图6和图7中,配合块223设在连接部22的端面上,配合孔设在调节部23上。其中,配合块223形成为十字形,配合孔形成为与配合块223相适配的十字形孔。这样,调节部23在平行于连接部22时及调节部23在垂直于连接部22时,调节部23均可通过该配合块223连接在连接部22上。这种配合块223占用空间小,方便加工。
当然,配合块223的形状也不限于十字形,根据转动角度的需要配合块223也可形成为三角形、方形、六角形等。另外,配合孔的形状可与配合块223的形状一致,配合孔的形状也可与配合块223的形状不同。例如,配合块223可形成为一字形,配合孔可形成为十字形,这样,在调节部23相对连接部22角度变化后,仍能通过配合块223与配合孔的配合连接在连接部22上。
另外,配合块223可不限于一块,配合孔也不限于一个。例如,配合块223为一个且设在连接部22的端面上,调节部23上设有两个不同的配合孔,在调节部23与连接部22平行时,配合块223可插在其中一个配合孔内,在调节部23与连接部22垂直时,配合块223可插在其中另一个配合孔内。
图8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外壳100的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的终端外壳100的结构与图6、图7所示实施例结构大体相同,这里相同部分不再赘述。所不同的是,在图8中,连接部22的端面上设有第一调节孔221,连接部22的底部设在第二调节孔222,在第一配合位置时调节部23与第一调节孔221相配合以与连接部22相平行,在第二配合位置时调节部23与第二调节孔222相配合以与连接部22相垂直。
其中,第一调节孔221与第二调节孔222均为螺纹孔,调节部23上设有螺纹,从而调节部23可在不同配合位置螺纹连接在连接部22上。
在图8中,第二调节孔222形成为上下贯通的通孔,调节部23可上下调节地配合在第二调节孔222上,从而达到支撑高度可调的目的。也就是说,当终端外壳本体1需要的支撑高度较低时,向前拧动调节部23,使调节部23向后超出放置面的长度较短。当终端外壳本 体1需要的支撑高度较高时,向后拧动调节部23,使调节部23向后超出放置面的长度较长。
当然,第一调节孔221与第二调节孔222也可不限于螺纹孔,例如第一调节孔221与第二调节孔222可均为光孔,这样,调节部23直接插接在第一调节孔221与第二调节孔222内。
图9是根据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外壳100的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的终端外壳100的结构与图6、图7所示实施例结构大体相同,这里相同部分不再赘述。所不同的是,在图9中,调节部23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接部22上,在第一配合位置时调节部23与连接部22相平行,在第二配合位置时调节部23与连接部22相垂直。也就是说,当支架2伸入容纳槽17后,可将调节部23直接转动一定角度就能起到支撑作用,操作非常方便。
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架充当了三脚架的作用,例如手机在拍摄需要相对长曝光的图片时具有支撑点,较方便地解决了长曝光手机不稳的问题。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4)

1.一种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外壳本体,所述终端外壳本体的后侧壁具有适于放置在支撑面上的放置面;
支架,所述支架在收纳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可活动地设在所述终端外壳本体的周壁上以适于支撑所述终端外壳本体,在支撑位置时,所述支架的后端面与所述终端外壳本体的放置面平齐或者向后延伸超出所述放置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外壳本体的部分周壁向内凹入以形成凹槽,所述支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终端外壳本体的周壁上,在收纳位置时所述支架位于所述凹槽内,在支撑位置时所述支架从所述凹槽内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形成为平板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终端外壳本体的后侧壁相平行,在收纳位置时所述支架的外表面与所述终端外壳本体的外表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向后贯通所述终端外壳本体,所述支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终端外壳本体的后侧壁相垂直,所述支架的后端面与所述终端外壳本体的后侧壁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外壳本体上设有向后贯通的缺口,所述支架可前后移动地设在所述缺口内,在收纳位置所述支架的后端面与所述终端外壳本体的后侧壁平齐,在支撑位置所述支架向后伸出所述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向前贯通所述终端外壳本体,在收纳位置所述支架的前表面与所述终端外壳本体的前侧壁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设在所述终端外壳本体的拐角上,所述支架的外周面与所述终端外壳本体的周壁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外壳本体的周壁上设有容纳槽,所述支架包括:连接部和调节部,所述连接部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调节部在第一配合位置和第二配合位置之间可转换地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
在所述支架位于收纳位置时,所述调节部位于第一配合位置且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调节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内,
在所述支架位于支撑位置时,所述连接部的一部分伸出所述容纳槽,所述调节部位于第二配合位置且所述调节部的后端面与所述终端外壳本体的放置面平齐或者向后延伸超出所述放置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在所述第一配合位置时所述调节部平行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在所述第二配合位置时所述调节部垂直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和调节部的其中一个上设有非圆形的配合块,所述连接部和调节部的另一个上设有配合孔,在所述调节部位于第一配合位置和第二配合位置,所述配合块均与所述配合孔相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块形成为十字形,所述配合孔形成为与所述配合块相适配的十字形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端面上设有第一调节孔,所述连接部的底部设在第二调节孔,在所述第一配合位置时所述调节部与所述第一调节孔相配合以与所述连接部相平行,在所述第二配合位置时所述调节部与所述第二调节孔相配合以与所述连接部相垂直。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在所述第一配合位置时所述调节部与所述连接部相平行,在所述第二配合位置时所述调节部与所述连接部相垂直。
CN201620201927.6U 2016-03-16 2016-03-16 终端外壳 Active CN2055462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01927.6U CN205546274U (zh) 2016-03-16 2016-03-16 终端外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01927.6U CN205546274U (zh) 2016-03-16 2016-03-16 终端外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46274U true CN205546274U (zh) 2016-08-31

Family

ID=56781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01927.6U Active CN205546274U (zh) 2016-03-16 2016-03-16 终端外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462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3616A (zh) * 2016-12-20 2017-05-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终端外壳及其组装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3616A (zh) * 2016-12-20 2017-05-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终端外壳及其组装方法
CN106793616B (zh) * 2016-12-20 2019-08-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终端外壳及其组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32990A1 (zh) 云台组件及手持云台拍摄器
KR100909011B1 (ko) 전자기기용 스탠드 힌지와 이를 장착한 전자기기
WO2005064436A8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01967013U (zh) 具有摄像装置的移动电子设备及摄像装置
CN108573480A (zh) 基于图像处理的环境光补偿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027636A (zh) 多功能支撑架
CN108087681A (zh) 一种摄像头安装结构及显示设备
CN205546274U (zh) 终端外壳
US10114408B2 (en) Hidden compartment with ports for mini PC or PC stick
CN112804381B (zh) 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203812139U (zh) 带有可旋转摄像头的平板电脑
US20230152674A1 (en) Multi-support accessory with integrated power supply for image capture devices
WO2023151610A1 (zh) 音频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024717A (zh) 移动终端
CN209167779U (zh) 一种使用便携的教学投影仪
US10288215B2 (en) Fixing support for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use
US8474775B2 (en) Foldable and adjustable supporting apparatus for portable devices
CN101571662B (zh) 照相机
WO2021032047A1 (en) Electronic display
CN101676756A (zh) 照相模组
KR20120040824A (ko) 바타입 휴대폰의 악세사리
CN204156934U (zh) 多功能伸缩式手机固定架
CN208654678U (zh) 一种计算机电子信息显示装置
CN206539843U (zh) 一种配套使用于摄像机上的全景液压云台
CN220459874U (zh) 一种便携式智能健身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