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39662U - 一种镜头和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镜头和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39662U
CN205539662U CN201620057006.7U CN201620057006U CN205539662U CN 205539662 U CN205539662 U CN 205539662U CN 201620057006 U CN201620057006 U CN 201620057006U CN 205539662 U CN205539662 U CN 2055396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camera
focal length
group
camera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570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业桃
宋维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ENGJING TECHNOLOGY Co.,Ltd.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eng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eng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eng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5700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396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396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396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头和成像装置,该镜头包括:靠近物方的前镜头组,靠近像方的后镜头组,反射元件和光阑,其中,前镜头组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后镜头组包括: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前镜头组为负折射率透镜组,后镜头组为正折射率透镜组;反射元件设置在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光阑设置在第三透镜和第四镜头之间。该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头和成像装置,通过反射元件减小了前后两个镜头组在一个方向上的尺寸。

Description

一种镜头和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镜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头和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要获取全空间信息,可以采用两个彼此相对或者相错放置的成像光学系统,每个光学系统都包含一个大于180度视场角的广角镜头和与广角镜头相匹配的成像传感装置。通过这两个成像光学系统同时获得各个方向的图像信息,通过交叠区域的展开拼接形成4π立体角全空间图像信息。
然而,使用两个大于180度视场角的广角镜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光心分离的问题,光心的分离会使得图像交叠区域的图像劣化。而且,两个广角镜头在光轴方向上距离越远,重叠部分图像的劣化越明显。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人在实施该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超过180度视场角的广角镜头结构在大视场处往往有渐晕,使得视场光线不能充满整个视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镜头和成像装置,通过该镜头包括的反射元件,减小了前后两个镜头组在一个方向上的尺寸,使得成像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镜头,包括:前镜头组,所述前镜头组靠近物方;后镜头组,所述后镜头组靠近像方;反射元件;光阑,其中,
所述前镜头组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后镜头组包括: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所述前镜头组为负折射率透镜组,所述后镜头组为正折射率透镜组;所述反射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之间;所述光阑设置在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镜头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均为弯月形负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双凹形负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负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均为双凸形正透镜,所述第七透镜为双凹形负透镜,所述第八透镜为正透镜。
可选地,所述反射元件为反射平面镜或者直角反射棱镜。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所述第七透镜和所述第八透镜的表面均为球面。
可选地,所述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5≤|f12/f|≤3,且3.5≤|f38/f|≤4.5,其中,f为所述镜头的焦距,f12为所述前镜头组的焦距,f38为所述后镜头组的焦距。
可选地,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之间进行胶合,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之间进行胶合,且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阿贝数大于50,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的阿贝数小于40。
可选地,所述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8≤|f1/f|≤10,3≤|f2/f|≤4,20≤|f45/f|≤30,8≤|f67/f|≤10和4≤|f8/f|≤5,
其中,f为所述镜头的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45为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f67为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f8为所述第八透镜的焦距。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包括两个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镜头,两个所述镜头相对放置,且两个所述镜头的光轴相互平行、两个所述镜头的视场角均大于180度。
可选地,两个所述镜头中的一个所述镜头包括的前镜头组的第一透镜的第一顶点到第二顶点的距离为d1,两个所述镜头中的另一个所述镜头包括的前镜头组的第一透镜的第一顶点到第二顶点的距离为d2,两个所述镜头满足以下条件:d1=d2,且8≤d1/f≤16,
其中,所述第一顶点为所述光轴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的交点,所述第二顶点为所述光轴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反射表面的交点,f为所述镜头的焦距。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镜头和成像装置,能够通过该镜头包括的反射元件,减小了前后两个镜头组在一个方向上的尺寸,使得成像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是为了方便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头的光学性能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成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第一透镜
2 第二透镜
3 反射元件
4 第三透镜
5 光阑
6 第四透镜
7 第五透镜
8 第六透镜
9 第七透镜
10 第八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及优点表达的更清楚,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头的结构示意图。该镜头包括:前镜头组,后镜头组,反射元件和光阑。如图1所示,该镜头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反射元件3、第三透镜4、光阑5、第四透镜6、第五透镜7、第六透镜8、第七透镜9和第八透镜10。
其中,前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2,后透镜组包括:第三透镜4、第四透镜6、第五透镜7、第六透镜8、第七透镜9和第八透镜10。并且,前镜头组为负折射率透镜组,后镜头组为正折射率透镜组。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镜头的前镜头组采用负折射率透镜组,后镜头组采用正折射率透镜组,所以镜头整体上采用了正负折射率镜头组分离的结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矫正系统由于大广角引入的象差。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头,能够通过该镜头包括的反射元件,减小了前后两个镜头组在一个方向上的尺寸,使得成像效果更好。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头视场不会产生渐晕,使得视场的成像照度一致,能够最大限度的吸收场景光强能量,所述该镜头可以广泛应用于大广角场景和全景拍摄,例如,可以应用于拍摄监控,娱乐文化、教育培训、展览展示等行业中。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2可以均为弯月形负透镜,第三透镜4可以为双凹形负透镜,第四透镜6可以为负透镜,第五透镜7和第六透镜8可以均为双凸形正透镜,第七透镜9为双凹形负透镜,第八透镜10为正透镜。
可选地,反射元件5可以为反射平面镜,也可以为直角反射棱镜。当反射元件5为直角反射棱镜,则是在直角棱镜的斜边表面镀有反射膜。
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的表面可以均为球面,也可以均为平面。采用这中透镜结构的镜头,可以大幅降低加工成本。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5≤|f12/f|≤3,且3.5≤|f38/f|≤4.5,其中,f为所述镜头的焦距,f12为所述前镜头组的焦距,f38为所述后镜头组的焦距。也就是说,f12是前镜头组包括的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2的组合焦距,f59是后镜头组包括的第三透镜4、第四透镜6、第五透镜7、第六透镜8、第七透镜9和第八透镜10的组合焦距。
具体地,第四透镜6和第五透镜7之间进行胶合,也就是说,第四透镜6和第五透镜7之间没有空气间隙。第六透镜8和第七透镜9之间进行胶合,也就是说,第六透镜8和第七透镜9之间没有空气间隙。而且第五透镜7和第六透镜8的阿贝数大于50,第四透镜6和第七透镜9的阿贝数小于40。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8≤|f1/f|≤10,3≤|f2/f|≤4,20≤|f45/f|≤30,8≤|f67/f|≤10和4≤|f8/f|≤5,其中,f为镜头的焦距,f1为第一透镜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的焦距,f45为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f67为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f8为第八透镜的焦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将如图1所示的镜头的参数进行归一化,可以得到该镜头的有效焦距为f=1mm,F数F#=2,视场角为2ω=190°,从物方到像方依次经过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反射元件、第三透镜、光阑、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以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序号为1,依次类推,反射元件物方透射表面序号为5,反射表面序号为6,反射元件像方透射表面序号为7,显示器件的保护玻璃物方像方表面序号为19、20,像面序号为21,该实施例中各个光学元件的设计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前表面、第三透镜的前后表面为非球面表面,非球面的形状使用近轴曲率C(表1中对应位置示出的半径的倒数)、距离光轴的高度H和非球面系数以及用X作为光轴方向上的非球面量的等式进行限定,等式如下:
X = CH 2 1 + 1 - ( 1 + K ) C 2 H 2 + A 4 H 4 + A 6 H 6 + A 8 H 8 + A 10 H 10
其中,K、A4、A6、A8、A10为非球面系数,上述实施例中的非球面数据如下:
第三表面:K=0;A4=0.0008912;A6=2.0828×10-5;A8=-3.9314×10-6;A10=1.3588×10-7。
第八表面:K=0;A4=-0.008369;A6=-0.001183;A8=0.0007880;A10=-0.0001567。
第九表面:K=0;A4=0.0007151;A6=-0.0005692;A8=0.0004861;A10=-0.0001043。
应理解,在该实施例中,进行胶合的两个透镜,其相胶合面作为一个表面。
如图2所示的光学性能图是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镜头的光学性能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该镜头的光学性能MTF在400线对的时候可以达到0.2以上。
上文结合图1和图2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头,下面结合图3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成像装置。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成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的成像装置包括两个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镜头。两个镜头中每个镜头的结构均如图1所示的镜头结构相同,两个镜头相对放置,且两个镜头的光轴相互平行、两个镜头的视场角均大于180度。
具体的,两个镜头中的一个镜头包括的前镜头组的第一透镜的第一顶点到第二顶点的距离为d1,两个镜头中的另一个镜头包括的前镜头组的第一透镜的第一顶点到第二顶点的距离为d2,两个镜头满足以下条件:d1=d2,且8≤d1/f≤16,其中,第一顶点为光轴与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的交点,第二顶点为光轴与第一透镜的反射表面的交点,f为镜头的焦距。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成像装置,通过相对放置的视场角大于180度的两个镜头,可以获取空间4π弧度立体角全空间视场。同时,由于每个镜头包括反射元件,能够减小镜头包括的前后两个镜头组在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大幅降低了广角镜头的加工成本。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镜头组,所述前镜头组靠近物方;
后镜头组,所述后镜头组靠近像方;
反射元件;
光阑,其中,
所述前镜头组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
所述后镜头组包括: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
所述前镜头组为负折射率透镜组,所述后镜头组为正折射率透镜组;
所述反射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之间;
所述光阑设置在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镜头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均为弯月形负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双凹形负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负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均为双凸形正透镜,所述第七透镜为双凹形负透镜,所述第八透镜为正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元件为反射平面镜或者直角反射棱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所述第七透镜和所述第八透镜的表面均为球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1.5≤|f12/f|≤3,且3.5≤|f38/f|≤4.5,
其中,f为所述镜头的焦距,f12为所述前镜头组的焦距,f38为所述后镜头组的焦距。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之间进行胶合,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之间进行胶合,且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阿贝数大于50,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的阿贝数小于4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8≤|f1/f|≤10,3≤|f2/f|≤4,20≤|f45/f|≤30,8≤|f67/f|≤10和4≤|f8/f|≤5,
其中,f为所述镜头的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45为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f67为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f8为所述第八透镜的焦距。
8.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两个所述镜头相对放置,且两个所述镜头的光轴相互平行,两个所述镜头的视场角均大于180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镜头中的一个所述镜头包括的前镜头组的第一透镜的第一顶点到第二顶点的距离为d1,两个所述镜头中的另一个所述镜头包括的前镜头组的第一透镜的第一顶点到第二顶点的距离为d2,两个d2,所述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d1=d2,且8≤d1/f≤16,
其中,所述第一顶点为所述光轴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的交点,所述第二顶点为所述光轴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反射表面的交点,f为所述镜头的焦距。
CN201620057006.7U 2016-01-20 2016-01-20 一种镜头和成像装置 Active CN2055396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57006.7U CN205539662U (zh) 2016-01-20 2016-01-20 一种镜头和成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57006.7U CN205539662U (zh) 2016-01-20 2016-01-20 一种镜头和成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39662U true CN205539662U (zh) 2016-08-31

Family

ID=56765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57006.7U Active CN205539662U (zh) 2016-01-20 2016-01-20 一种镜头和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3966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7560A (zh) * 2016-01-20 2016-04-06 北京疯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和成像装置
CN105759404A (zh) * 2016-05-04 2016-07-13 北京疯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和成像装置
CN106526788A (zh) * 2016-08-25 2017-03-22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6526787A (zh) * 2016-08-25 2017-03-22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7560A (zh) * 2016-01-20 2016-04-06 北京疯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和成像装置
CN105759404A (zh) * 2016-05-04 2016-07-13 北京疯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和成像装置
WO2017190508A1 (zh) * 2016-05-04 2017-11-09 北京疯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和成像装置
US11137671B2 (en) 2016-05-04 2021-10-05 Beijing Madv Technology Co., Ltd. Camera lens and imaging device
CN106526788A (zh) * 2016-08-25 2017-03-22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6526787A (zh) * 2016-08-25 2017-03-22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67560B (zh) 一种镜头和成像装置
CN104950423B (zh) 摄像光学镜组、取像装置以及车用摄影装置
CN106324797B (zh) 光学镜头
CN106526802B (zh) 光学取像镜头及取像装置
CN202230238U (zh) 摄像用光学镜片组
CN103676084B (zh) 单焦点摄像镜组
CN103984079B (zh) 广视角摄像镜片组
CN105759404A (zh) 一种镜头和成像装置
CN101587232B (zh) 新型百万像素广角镜头
CN110174750A (zh) 取像用光学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4793318A (zh) 摄影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车用摄影装置
CN202102169U (zh) 取像镜头组
CN205539662U (zh) 一种镜头和成像装置
CN105242374A (zh) 光学镜头
CN107577032A (zh) 低畸变广角镜头
CN104914558A (zh) 成像镜头组
CN105911677A (zh) 近红外大光圈镜头
CN111999869A (zh) 一种红外共焦的变焦镜头
CN105527695B (zh) 一种镜头和成像装置
CN106324799A (zh) 取像镜片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7290841B (zh) 光学镜头
CN106019540A (zh) 高像素超广角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镜头
CN109445078A (zh) 超广角镜头
CN110308544A (zh) 光学镜头
CN102759792A (zh) 变焦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417

Address after: 100041 Beijing, Shijingshan District Xing Xing street, building 30, No. 17, building 4, No. 80

Co-patentee after: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FENGJ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00 Beijing, Shijingshan District Xing Xing street, building 30, No. 17, building 4, No. 80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FENGJI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