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32514U - 一种丛式井站集输模块化撬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丛式井站集输模块化撬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32514U
CN205532514U CN201620372673.4U CN201620372673U CN205532514U CN 205532514 U CN205532514 U CN 205532514U CN 201620372673 U CN201620372673 U CN 201620372673U CN 205532514 U CN205532514 U CN 2055325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eated
skid
cluster well
sled
modular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7267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高阳
唐超
杨继鸿
曾其科
徐红果
杨昌平
李良君
鲁勇
唐馨
李汀
黄泽惠
李明君
陈婧
唐秋茹
龙东
刘军
李波
张斌
罗勇
侯亚东
徐继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Kehong Oil & Gas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Kehong Oil & Gas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Kehong Oil & Gas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Kehong Oil & Gas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7267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325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325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325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丛式井站集输模块化撬装装置,属于页岩气撬装装置。该丛式井站集输模块化撬装装置包括加热炉一体化橇、分离与计量橇、轮换阀组除砂撬,各撬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形成可拆卸式撬装平台。采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诸多零部件集成在撬装体上,方便安装、管理、搬运和拆卸,最终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丛式井站集输模块化撬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页岩气撬装装置,具体而言,是一种丛式井站集输模块化撬装装置。
背景技术
页岩气是指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或者游离状态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不同于常规气田,它存在着开采初期压力高产量大、后期产量低压力递减快的特点,不能按部就班常规气田的开发思路。
在传统常规气田的气井开发采用的是“单体设备就地安装、有人值守、就地控制”的管理模式。这种开发建设模式因工艺流程设备多、现场安装时间长、生产定员多等导致气田开发地面工程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生产运行成本大和管理难度大,无法实现气田的高效开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丛式井站集输模块化撬装装置,通过将整个装置划分为不同的功能模块,一个模块一个撬,按照工艺需求选择模块拼接组合,一改传统的现场焊接安装,为100%模块化工厂制造、工厂整体预装、试压、调试、模块拆分,模块整体吊运,现场拼接组装,使页岩气丛式井站快速、高效率、高质量生产装置建设,还可根据生产的各阶段需求,进行模块的调换和滚动使用,提高模块撬装使用率,最终实现页岩气的快速、高效、低成本开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丛式井站集输模块化撬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炉一体化橇、分离与计量橇、轮换阀组除砂撬,各撬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形成可拆卸式撬装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轮换阀组除砂撬通过除砂器撬、轮换阀组撬两个撬体拼接形成,轮换阀组撬入口连通到丛式井出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炉一体化撬包括水套加热炉,水套加热炉为非圆筒形多管程水套加热炉。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与计量橇包括气液砂三相分离器,气液砂三相分离器分别设置有出气管路、出液管路、排砂管路,出气管路和出液管路上均设置有流量计。
进一步地,所述除砂器撬入口连接到轮换阀组撬出口,除砂器撬出口连通到水套加热炉入口,水套加热炉出口再连通到三相分离器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三相分离器包括并列设置的立式三相分离器和组合式三相分离器。
进一步地,所述立式三相分离器和组合式三相分离器均设置有高压放空通路。
进一步地,所述流量计分为孔板流量计和质量流量计,孔板流量计设置在出气管路上,质量流量计设置在出液管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为连接板,连接板固定在各撬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集合天然气井站的除砂、加热、节流、分离、计量功能于一体模块化橇装装置,通过将整个装置划分为不同的功能模块,一个模块一个撬,按照工艺需求选择模块拼接组合,一改传统的现场焊接安装,为100%模块化工厂制造、工厂整体预装、试压、调试、模块拆分,模块整体吊运,现场拼接组装,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更好地保证了安装质量。
再次,非圆筒形的水套加热炉与相同外形规格尺寸的现用技术圆筒形加热炉比较,具有管程数量多,热功率增加30%,热功率调节范围宽,工艺流程配置灵活。
最后,本实用新型的各撬体之间管路可以根据具体工况和工艺流程自由进气进出口连接切换,还可根据生产的各阶段需求,进行模块的调换和滚动使用,提高模块撬装使用率,最终实现页岩气的快速、高效、低成本开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丛式井站集输模块化撬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丛式井站集输模块化撬装装置的效果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轮换阀组撬、2为阀组、3为除砂器撬、4为除砂器、5为加热炉一体化橇、6为水套加热炉、7为立式三相分离器、8为分离与计量橇、9为组合式三相分离器、10为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丛式井站集输模块化撬装装置,包括加热炉一体化橇5、分离与计量橇8、轮换阀组除砂撬,各撬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形成可拆卸式撬装平台。所述连接结构为连接板10,连接板10固定在各撬体之间。
所述轮换阀组除砂撬通过除砂器撬3、轮换阀组撬1两个撬体拼接形成,轮换阀组撬1入口连通到丛式井出气口。除砂器的入口连接到轮换阀组的出口,除砂器的出口连通到水套加热炉入口,水套加热炉出口再连通到三相分离器入口。所述加热炉一体化撬包括水套加热炉6,水套加热炉6为非圆筒形式的多管程水套加热炉6。
所述分离与计量橇8包括气液砂三相分离器,气液砂三相分离器分别设置有出气管路、出液管路、排砂管路,出气管路和出液管路上均设置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分为孔板流量计和质量流量计,孔板流量计设置在出气管路上,质量流量计设置在出液管路上。
三相分离器包括并列设置的立式三相分离器7和组合式三相分离器9。立式三相分离器7和组合式三相分离器9均设置有高压放空通路。
实施例1
预先在工厂内将各种设备和仪表等集成在橇内,设备组橇安装在工厂内进行,能够满足各种设备仪表的安装条件。再将三个撬体吊装到工地预设位置。
当只有单井需要测量时,轮换阀组撬1入口连通到丛式井出气口。除砂器的入口连接到轮换阀组的出口,除砂器的出口连通到水套加热炉入口,水套加热炉6出口再连通到三相分离器入口。
丛式井站来气后,先通入到轮换阀组2进行管路切换,保证分离进行测试,再经过除砂撬进行初步除砂,将介质中含有的大量泥沙进行排除,在将来气通入到水套加热炉6中进行加热、降压。
加热、降压后的页岩气从水套加热炉6的出口分别通入到立式三相分离器7的入口,进行气液砂三相分离。分离后,气体通过孔板流量计计量后通过出气管路出站。分离后的液体通过质量流量计进行计量后排至出液管道出站。
实施例2
预先在工厂内将各种设备和仪表等集成在橇内,设备组橇安装在工厂内进行,能够满足各种设备仪表的安装条件。再将三个撬体吊装到工地预设位置。
当需要多井同时测试时,丛式井站来气后,先经过轮换阀组进行管路切换,单井测试的走单井通道,其他几口井合并通过多井通道。再经过除砂撬进行初步除砂,将介质中含有的大量泥沙进行排除,将不同丛式井站来气通入到水套加热炉6的不同管程中分别进行加热、降压。
加热、降压后的页岩气从水套加热炉6的导出,单井测试的直接从单井出口进入分离器撬的立式分离器,多井合并管路从水套炉出口直接经过分离器撬的组合式三相分离器9。
并进行气液砂三相分离,分离后,气体通过孔板流量计计量后通过出气管路出站。分离后的液体通过质量流量计进行计量后排至出液管道出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丛式井站集输模块化撬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炉一体化橇、分离与计量橇、轮换阀组除砂撬,各撬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形成可拆卸式撬装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丛式井站集输模块化撬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换阀组除砂撬通过除砂器撬、轮换阀组撬两个撬体拼接形成,轮换阀组撬入口连通到丛式井出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丛式井站集输模块化撬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一体化撬包括水套加热炉,水套加热炉为非圆筒形多管程水套加热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丛式井站集输模块化撬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与计量橇包括气液砂三相分离器,气液砂三相分离器分别设置有出气管路、出液管路、排砂管路,出气管路和出液管路上均设置有流量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丛式井站集输模块化撬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砂器撬入口连接到轮换阀组撬出口,除砂器撬出口连通到水套加热炉入口,水套加热炉出口再连通到三相分离器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4-5任意一项所述的丛式井站集输模块化撬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分离器包括并列设置的立式三相分离器和组合式三相分离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丛式井站集输模块化撬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三相分离器和组合式三相分离器均设置有高压放空通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丛式井站集输模块化撬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计分为孔板流量计和质量流量计,孔板流量计设置在出气管路上,质量流量计设置在出液管路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丛式井站集输模块化撬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连接板,连接板固定在各撬体之间。
CN201620372673.4U 2016-04-28 2016-04-28 一种丛式井站集输模块化撬装装置 Active CN2055325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72673.4U CN205532514U (zh) 2016-04-28 2016-04-28 一种丛式井站集输模块化撬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72673.4U CN205532514U (zh) 2016-04-28 2016-04-28 一种丛式井站集输模块化撬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32514U true CN205532514U (zh) 2016-08-31

Family

ID=56794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72673.4U Active CN205532514U (zh) 2016-04-28 2016-04-28 一种丛式井站集输模块化撬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3251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0946A (zh) * 2017-02-17 2017-06-20 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全橇装化的高压集气站集气系统
CN108895654A (zh) * 2018-04-23 2018-11-27 湖北和泰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页岩气加热炉
CN112239816A (zh) * 2020-11-11 2021-01-19 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采集锂铷的恒温吸附的撬装平台及方法
CN115388332A (zh) * 2022-08-29 2022-11-25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煤层气井口撬装模块化组合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0946A (zh) * 2017-02-17 2017-06-20 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全橇装化的高压集气站集气系统
CN108895654A (zh) * 2018-04-23 2018-11-27 湖北和泰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页岩气加热炉
CN112239816A (zh) * 2020-11-11 2021-01-19 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采集锂铷的恒温吸附的撬装平台及方法
CN112239816B (zh) * 2020-11-11 2023-10-17 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采集锂铷的恒温吸附的撬装平台及方法
CN115388332A (zh) * 2022-08-29 2022-11-25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煤层气井口撬装模块化组合装置
CN115388332B (zh) * 2022-08-29 2024-03-19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煤层气井口撬装模块化组合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32514U (zh) 一种丛式井站集输模块化撬装装置
CN104594855B (zh) 页岩气高压排采集成橇装装置及其排采工艺和安装方法
CN100523429C (zh) 一种石油开采地面集输系统及其方法
CN203905930U (zh) 蒸汽流量调节配给装置
CN201751839U (zh) 岩土热物性测试仪
CN205910094U (zh) 一种实验用测定井筒硫沉积影响因素的装置
CN204371273U (zh) 一种多井井口集中泡排、集中消泡的泡沫排水系统
CN204329043U (zh) 催化燃烧床装置
CN203383786U (zh) 闭环分水地面掺水增压外输一体化装置
CN114739769A (zh) 模拟气藏型储气库交替注采的高温高压可视化装置及方法
CN202284959U (zh) U型管积算仪连续量油装置
CN203810048U (zh) 一种丛式井组的集油系统
CN205477569U (zh) Sagd井口注采管汇橇
CN105114044A (zh) 一种丛式井站天然气开采工艺
CN206600614U (zh) 页岩气平台一体化橇装集气装置
CN203585814U (zh) 一种集成撬装装置
CN202927487U (zh) 多功能单井天然气生产橇装装置
CN204941479U (zh) 一种丛式井站生产橇装装置
CN204877407U (zh) 一种采油注水计量装置
CN203603871U (zh) 一种油气节流保温分离计量一体化设备
CN202629584U (zh) 一种适用于沙漠地区的单井天然气生产一体化橇装装置
CN207088150U (zh) 一种能够节约用水的混凝土管桩蒸养池
CN201568944U (zh) 移动式简易蒸汽锅炉
CN202256216U (zh) 一种岩土热响应测试仪
CN201992345U (zh) 高酸性单井集气站一体化天然气生产橇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 Gaoyang

Inventor after: Xu Hongguo

Inventor after: Yang Changping

Inventor after: Li Liangjun

Inventor after: Lu Yong

Inventor after: Tang Xin

Inventor after: Li Ting

Inventor after: Huang Zehui

Inventor after: Yang Yang

Inventor after: Chen Jing

Inventor after: Liu Jun

Inventor after: Zhang Qing

Inventor after: Li Bo

Inventor after: Shen Yong

Inventor after: Jiang Tao

Inventor after: Hou Yadong

Inventor after: Xu Jidong

Inventor after: Luo Yong

Inventor after: Zhang Bin

Inventor after: Tang Chao

Inventor after: Yang Jihong

Inventor after: Zeng Qike

Inventor before: Chen Gaoyang

Inventor before: Li Ting

Inventor before: Huang Zehui

Inventor before: Li Mingjun

Inventor before: Chen Jing

Inventor before: Tang Qiuru

Inventor before: Long Dong

Inventor before: Liu Jun

Inventor before: Li Bo

Inventor before: Zhang Bin

Inventor before: Luo Yong

Inventor before: Tang Chao

Inventor before: Hou Yadong

Inventor before: Xu Jidong

Inventor before: Yang Jihong

Inventor before: Zeng Qike

Inventor before: Xu Hongguo

Inventor before: Yang Changping

Inventor before: Li Liangjun

Inventor before: Lu Yong

Inventor before: Tang Xi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