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09869U - 一种节能电源适配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电源适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09869U
CN205509869U CN201620268265.4U CN201620268265U CN205509869U CN 205509869 U CN205509869 U CN 205509869U CN 201620268265 U CN201620268265 U CN 201620268265U CN 205509869 U CN205509869 U CN 2055098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resistance
electric capacity
pin
connec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6826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自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Yangwe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Yangwe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Yangwe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Yangwe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6826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098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098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0986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电源适配器,包括EMI电路模块、整流滤波模块、PFC电路模块、PWM控制模块、功率变换模块、稳压模块、电压输出模块和恒流模块,EMI电路模块连接外部电源,EMI电路模块、整流滤波模块、PFC电路模块依次连接;PFC电路模块和稳压模块均与PWM控制模块连接;PFC电路模块、PWM控制模块均与功率变换模块连接,功率变换模块通过电压输出模块与稳压模块连接,稳压模块还连接恒流模块,恒流模块与电压输出模块连接。通过PWM控制模块控制电路的导通或截止,再根据电压输出模块给PWM控制模块形成回路,适配器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适配器整机空载工作损耗变小。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电源适配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适配器。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电器产品琳琅满目,诸如手提电脑或者手提电筒,乃至手机等的方方面面,这些电器设备都有着一个共同点,就是需要一个适配器的辅助,通过把高电压变压为低电压以及交流电变为直流电,使电器可以在利息的预设电压值工作,在保护电器之余亦可以实现理想的节能效果。
然而,传统的适配器的主要结构为变压器兼容整流器组成,实现高压交流的市电压变为相对的低压直流电压,对于变压器来说,它由铁芯(或磁芯)和线圈组成,线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绕组,其中接电压的绕组叫初级线圈,另一绕组则叫次级线圈,当初级线圈中通有交流电变压器时,铁芯(或磁芯)中变产生交流磁通,使次级线圈中感应出电压(或电流),再输出至电器工作,对于线圈通电时产生的交流磁通与次级线圈中的磁感应输出电压原理中,当用电器连接该次级线圈的连接线时,即可启动,但当用电器脱离该次级线圈的连接线时,初级线圈仍然继续把市电变压,因此,就必须把适配器同时拔掉电压才能节省电源,否则,它会一直消耗电量,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电源适配器,其能有效降低适配器在闲暇时消耗电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电源适配器,包括EMI电路模块、整流滤波模块、PFC电路模块、PWM控制模块、功率变换模块、稳压模块、电压输出模块和恒流模块,所述EMI电路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电源,EMI电路模块、整流滤波模块、PFC电路模块依次连接;所述PFC电路模块的输出端和稳压模块的输出端均与PWM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PFC电路模块的输出端、PWM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均与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电压输出模块与稳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稳压模块的输出端还连接恒流模块的输入端,恒流模块的输出端与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与外部的用电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PWM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1至电阻R5、电容C1至电容C5、二极管D1和控制芯片U1,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和第五引脚均与功率变换模块连接,控制芯片U1的第六引脚与稳压模块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均与控制芯片U1的第二引脚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均通过电容C3与第五引脚连接;电阻R1的一端连接PFC电路模块,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1的正极依次通过电阻R2、电阻R3接地;所述电容C4的一端和控制芯片U1的第七引脚均连接至电阻R2与电阻R3之间,电阻R4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均与PFC电路模块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5的另一端均连接稳压模块。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功率变换模块包括电阻R6至电阻R12、电容C6至电容C8、二极管D2、二极管D3、场效应管Q1、三极管Q2、变压器T1,所述电阻R6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和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一端均与PFC电路模块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脚,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阻R8的另一端均与电容C7的一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和电阻R7的另一端均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C8的一端和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均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场效应管Q1的源极、电容C8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场效应管的栅极、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均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9的另一端和电阻R10的另一端均接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一端的两端均与电压输出模块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还连接控制芯片U1的第三引脚;电阻R6的一端还连接PFC电路模块。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功率变换模块与电压输出模块之间电气连接有可导通电流信号或截止电流信号的PWM控制模块,通过PWM控制模块控制电路的导通或截止,再根据电压输出模块给PWM模块信号形成电路回路,适配器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使适配器整机空载工作损耗变小,从而有效实现节省电力资源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节能电源适配器的电路结构图。
其中,1、EMI电路模块;2、整流滤波模块;3、PFC电路模块;4、PWM控制模块;5、功率变换模块;6、稳压模块;7、电压输出模块;8、恒流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电源适配器,不仅节能,并且高效。其包括EMI电路模块1、整流滤波模块2、PFC电路模块3、PWM控制模块4、功率变换模块5、稳压模块6、电压输出模块7和恒流模块8。EMI电路模块1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电源,EMI电路模块1、整流滤波模块2、PFC电路模块3依次连接;所述PFC电路模块4的输出端和稳压模块6的输出端均与PWM控制模块4的输入端连接;PFC电路模块3的输出端、PWM控制模块4的输出端均与功率变换模块5的输入端连接,功率变换模块5的输出端通过电压输出模块7与稳压模块6的输入端连接,稳压模块6的输出端还连接恒流模块8的输入端,恒流模块8的输出端与电压输出模块7的输入端连接,电压输出模块7的输出端与外部的用电器连接。
PWM控制模块4的控制芯片U1为低电流启动工作模式,控制芯片内设有带脉冲电压控制电路导通或截止的功能。具体的,PWM控制模块4包括电阻R1至电阻R5、电容C1至电容C5、二极管D1和控制芯片U1,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脚a、第二引脚b、第三引脚c、第四引脚d和第五引脚e均与功率变换模块5连接,控制芯片U1的第六引脚f与稳压模块6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均与控制芯片U1的第二引脚b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均通过电容C3与第五引脚e连接;电阻R1的一端连接PFC电路模块3,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1的正极依次通过电阻R2、电阻R3接地;所述电容C4的一端和控制芯片U1的第七引脚g均连接至电阻R2与电阻R3之间,电阻R4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均与PFC电路模块3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5的另一端均连接稳压模块6。控制芯片U1的第七引脚g是程序切换频率,通过连接一个电阻设置开关频率,第六引脚f是电压反馈脚,通过连接光电耦合器关闭控制回路,实现控制;第五引脚e是电流检测脚,连接电阻在MOSFET的源和地之间检测电感电流;第三引脚c连接外部MOSFET栅极驱动输出,第一引脚a提供电流启动的控制器脚,通过高压启动电路的控制,减少功率损耗。
进一步的,功率变换模块5包括电阻R6至电阻R12、电容C6至电容C8、二极管D2、二极管D3、场效应管Q1、三极管Q2、变压器T1,所述电阻R6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和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一端均与PFC电路模块3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脚,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阻R8的另一端均与电容C7的一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和电阻R7的另一端均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C8的一端和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均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场效应管Q1的源极、电容C8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场效应管的栅极、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均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9的另一端和电阻R10的另一端均接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一端的两端均与电压输出模块7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还连接控制芯片U1的第三引脚;电阻R6的一端还连接PFC电路模块3。根据功率变换模块各器件的组成,形成开关管的导通或关断时间控制,导通时间越长,变压器的储存能量越多,关断后,变压器通过周边器件释放能量,依次循环,依周边电路器件控制,开关管轮流导通或关断。
PFC电路模块3内设有带功率因数校正功能的芯片,该PFC电路模块3对功率变换模块5、稳压模块6、电压输出模块7和恒流模块8的PF值大于0.9以上,因而电能的利用率有效提供,并降低电网谐波干扰,使电力资源及设备不会受到干扰等问题。
上述的具体电路结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该电路结构。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节能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EMI电路模块、整流滤波模块、PFC电路模块、PWM控制模块、功率变换模块、稳压模块、电压输出模块和恒流模块,所述EMI电路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电源,EMI电路模块、整流滤波模块、PFC电路模块依次连接;所述PFC电路模块的输出端和稳压模块的输出端均与PWM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PFC电路模块的输出端、PWM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均与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电压输出模块与稳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稳压模块的输出端还连接恒流模块的输入端,恒流模块的输出端与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与外部的用电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WM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1至电阻R5、电容C1至电容C5、二极管D1和控制芯片U1,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和第五引脚均与功率变换模块连接,控制芯片U1的第六引脚与稳压模块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均与控制芯片U1的第二引脚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均通过电容C3与第五引脚连接;电阻R1的一端连接PFC电路模块,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1的正极依次通过电阻R2、电阻R3接地;所述电容C4的一端和控制芯片U1的第七引脚均连接至电阻R2与电阻R3之间,电阻R4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均与PFC电路模块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5的另一端均连接稳压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变换模块包括电阻R6至电阻R12、电容C6至电容C8、二极管D2、二极管D3、场效应管Q1、三极管Q2、变压器T1,所述电阻R6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和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一端均与PFC电路模块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脚,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阻R8的另一端均与电容C7的一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和电阻R7的另一端均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C8的一端和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均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场效应管Q1的源极、电容C8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场效应管的栅极、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均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9的另一端和电阻R10的另一端均接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一端的两端均与电压输出模块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还连接控制芯片U1的第三引脚;电阻R6的一端还连接PFC电路模块。
CN201620268265.4U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节能电源适配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098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68265.4U CN205509869U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节能电源适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68265.4U CN205509869U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节能电源适配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09869U true CN205509869U (zh) 2016-08-24

Family

ID=56735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68265.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09869U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节能电源适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098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17167U (zh) 单火线触摸灯控开关
CN201887660U (zh) 低功耗开关电源电路及具有所述电路的空调器
CN204206534U (zh) 一种 led 驱动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03788132U (zh) 一种开关电源
CN103683867B (zh) 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及应用该电路的背光源驱动装置
CN102255356A (zh) 高效率的不间断电源
CN202394635U (zh) 增频式低能耗脉冲充磁机
CN205509869U (zh) 一种节能电源适配器
CN102222966A (zh) 不间断电源
CN201839206U (zh) 一种改进的交直流通用开关电源电路结构
CN204442180U (zh) 一种轻载间歇点设定电路
CN203747645U (zh) 一种用于语音类产品的电源适配器电路
CN103050220A (zh) 增频式低能耗脉冲充磁机
CN207265893U (zh) 一种基于脉冲宽度调制的他激式开关电源电路
CN207910691U (zh) 一种新型大功率半桥式输出可调开关电源
CN206195630U (zh) 一种ac‑dc电源适配器电路
CN205754995U (zh) 一种低功率开关电源
CN204068738U (zh) 一种双路输出式精密开关电源
CN104980008A (zh) 一种改进的交直流通用开关电源电路结构
CN202840991U (zh) 单双极两用低功耗自动调功耗ac/dc开关电源
CN203872058U (zh) 一种直流电源转换电路
CN204633606U (zh) 基于dsp的大功率开关电源
CN203733548U (zh) 电磁铁控制装置
CN202840994U (zh) 单双极两用微功耗节电开关电源
CN204497988U (zh) 一种开关电源驱动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

Termination date: 202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