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07347U - 光源模组和投影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源模组和投影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07347U
CN205507347U CN201520873886.0U CN201520873886U CN205507347U CN 205507347 U CN205507347 U CN 205507347U CN 201520873886 U CN201520873886 U CN 201520873886U CN 205507347 U CN205507347 U CN 2055073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lour wheel
light source
reflection
distri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7388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飞
侯海雄
李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ppotronics Corp Ltd
Shenzhen Appo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potronic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otronic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Appotronic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7388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073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073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073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的光源模组和投影设备,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光源用于发射第一光,第二光源用于发射第二光;色轮,所述色轮包括第一色轮区和第二色轮区,第一色轮区和第二色轮区为无交叠的圆环状的区域,第一色轮区在第一光的照射下产生并反射至少一种颜色的荧光,第二色轮区用于反射或透射第二光或在第二光的照射下出射一种颜色的荧光和第二光的混合光;反射透射片,设置于第一光源的出光光路和第一色轮区的出光光路的交叉处,用于反射第一光和第二光、透射第一色轮区出射的荧光、反射所述第二色轮区出射的荧光,以使第二光和荧光合成一束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源模组和投影设备,可以提高出光效率、出光亮度和散热性能。

Description

光源模组和投影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源模组和投影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微型投影设备的光源模组包括激发光源、透射式色轮和光收集系统,其中,激发光源和光收集系统分别设置于透射式色轮的两侧,且透射式色轮的不同区域上具有不同的荧光粉,这些荧光粉包括红色荧光粉、绿色荧光粉和蓝色荧光粉。激发光源出射的激光照射在透射式色轮的不同区域时,会激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这些不同颜色的荧光被光收集系统收集后会混合成投影所需的白光。
但是,由于透射式色轮出射的荧光需透过色轮才能被光收集系统收集,这就会降低光源模组的出光效率和出光亮度,影响透射式色轮和光源模组的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源模组和投影设备,以解决现有光源模组出光效率和出光亮度低、散热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源模组,包括:
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用于发射第一光,所述第二光源用于发射第二光;
色轮,所述色轮包括第一色轮区和第二色轮区,所述第一色轮区和第二色轮区为无交叠的圆环状的区域,所述第一色轮区在所述第一光的照射下产生并反射至少一种颜色的荧光,所述第二色轮区用于反射或透射所述第二光或在第二光的照射下出射一种颜色的荧光和第二光的混合光;
反射透射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光源的出光光路和所述第一色轮区的出光光路的交叉处,用于反射所述第一光和第二光、透射所述第一色轮区出射的荧光、反射所述第二色轮区出射的荧光,以使所述第二光和所述荧光合成一束光。
优选的,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光收集系统,所述光收集系统设置于所述色轮和所述反射透射片之间,用于收集所述色轮出射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透射至所述反射透射片。
优选的,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色轮区和第二反射片之间的透镜组,所述透镜组用于会聚所述第二色轮区反射的第二光。
优选的,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位于所述第二光源和所述第二色轮区之间,所述第二透镜组位于所述第二色轮区和所述反射片之间。
优选的,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第一反射片和第二反射片;
所述第一反射片位于所述第二光源的出光光路上,用于反射所述第二光源发射的第二光至所述第二色轮区;
所述第二色轮区为反射区域,用于将所述第一反射片反射的第二光散射并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射片;
所述第二反射片用于将所述第二光反射至所述反射透射片的出光面,以使所述反射透射片反射所述第二光。
优选的,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和所述第二光源分别位于所述色轮的两侧,所述反射片与所述反射透射片位于所述色轮的同一侧;
所述第二色轮区为透射区域,用于透射所述第二光源产生的第二光至所述反射片;
所述反射片用于将所述第二色轮区透射的第二光反射至所述反射透射片的出光面,以使所述反射透射片反射所述第二光。
优选的,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第一反射片和至少三个第二反射片;
所述第一反射片用于将所述第二光源出射的第二光反射至所述第二色轮区;
所述第二色轮区为透射区域,用于透射所述第一反射片反射的第二光;
所述至少三个第二反射片用于将所述第二色轮区透射的第二光反射至所述反射透射片的出光面,以使所述反射透射片反射所述第二光。
优选的,所述第一色轮区位于所述第二色轮区的外侧;或者,所述第一色轮区位于所述第二色轮区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光和第二光为蓝光,所述第一色轮区产生的荧光为黄光;
或者,所述第一光和第二为蓝光,所述第一色轮区产生的荧光为红光和绿光。
一种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光源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源模组和投影设备,由于产生并出射荧光的第一色轮区可反射荧光即第一色轮区为反射式色轮,且反射式色轮的出光效率和出光亮度均高于透射式色轮,因此,可以提高光源模组的出光效率和出光亮度,并进一步提高光源模组和投影设备的散热性能。
由于本申请提供的光源模组使用两个光源照射一个色轮的不同部分即可得到三基色光,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光源体积大大的减小,有利于投影机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色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微型投影仪的光源模组,由于透射式色轮出射的荧光需透过色轮才能被光收集系统收集,这就会降低光源模组的出光效率和出光亮度,影响透射式色轮和光源模组的散热。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源模组,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包括:
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用于发射第一光,所述第二光源用于发射第二光;
色轮,所述色轮包括第一色轮区和第二色轮区,所述第一色轮区和第二色轮区为无交叠的圆环状的区域,所述第一色轮区在所述第一光的照射下产生并反射至少一种颜色的荧光,所述第二色轮区用于反射或透射所述第二光或在第二光的照射下出射一种颜色的荧光和第二光的混合光;
反射透射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光源的出光光路和所述第一色轮区的出光光路的交叉处,用于反射所述第一光和第二光、透射所述第一色轮区出射的荧光、反射所述第二色轮区出射的荧光,以使所述第二光和所述荧光合成一束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投影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光源模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源模组和投影设备,由于产生并出射荧光的第一色轮区可反射荧光,且反射式色轮的出光效率和出光亮度均高于透射式色轮,因此,可以提高光源模组的出光效率和出光亮度,并进一步提高光源模组和投影设备的散热性能。
由于本申请提供的光源模组使用两个光源照射一个色轮的不同部分即可得到三基色光,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光源体积大大的减小,有利于投影机的小型化。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下面通过几个实施例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源模组,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光源40、第二光源41、色轮42、光收集系统43、透镜组44、反射透射片45、第一反射片46和第二反射片47。
其中,第一光源40用于出射第一光,第二光源41用于出射第二光。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40和第二光源41可以为相同的发光器件,如二者均为发射蓝激光的激光器,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光源40和第二光源41可以为不同的发光器件,例如,第一光源40为发射蓝光的激光器,第二光源41为发射蓝光的发光二极管。并且,第一光和第二光的颜色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仅以第一光和第二光均为蓝激光λ0为例进行说明,此处第一光和第二光均为蓝激光λ0,并不代表第一光和第二光的波长一定相同,也就是说,第一光和第二光的主波长也可以不同。
本实施例中,色轮42包括第一色轮区420和第二色轮区421,如图2所示,第一色轮区420和第二色轮区421为无交叠的环形区域,且第一色轮区420位于第二色轮区421的外侧,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色轮区420也可以位于第二色轮区421的内侧。此外,色轮42还具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色轮42沿同一方向(箭头所示方向)绕中心轴转动。
其中,第一色轮区420在第一光的照射下产生至少一种颜色的荧光,并且,产生的荧光会被第一色轮区420反射至反射透射片45。第二色轮区421为反射区域或透射区域,用于反射或透射第二光,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色轮区421为反射区域,如反射式的朗伯散射面。
此外,第二色轮区421在反射或透射第二光的同时,还可产生一种颜色的荧光,即第二色轮区421还用于在第二光的照射下出射一种颜色的荧光和第二光的混合光。例如,当第二光为蓝光且蓝光的颜色有偏差如偏紫时,可以在第二色轮区421参入少量荧光粉如绿荧光粉,通过绿荧光粉产生的绿色荧光来校正蓝光的颜色。进一步地,可以在反射透射片45处镀膜,来使该反射透射片45透射第一色轮区420产生的绿荧光,反射第二色轮区421产生的绿荧光,使得透射后的绿荧光和反射后的绿荧光与反射透射片45透射或反射的其他光合成白光。
本实施例中,反射透射片45用于反射第一光和第二光即蓝激光λ0、透射第一色轮区420出射的荧光λ1;光收集系统43设置于色轮42和反射透射片45之间,包括至少一个聚光透镜,用于收集色轮42出射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透射至反射透射片45;第一反射片46用于将第二光源41出射的第二光即蓝激光λ0反射至第二色轮区421;第二色轮区421用于将第一反射片46反射的第二光即蓝激光λ0散射并反射至第二反射片47;第二反射片47用于将第二色轮区421反射的第二光即蓝激光λ0反射至反射透射片45的出光面,以使反射透射片45反射第二光即蓝激光λ0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工作的过程中,第一光源40出射的第一光即蓝激光λ0会入射到反射透射片45上,反射透射片45会将第一光即蓝激光λ0反射到色轮42的第一色轮区420上;色轮42转动的过程中,第一色轮区420内的荧光粉会转动到第一光即蓝激光λ0的光路上时,并在该蓝激光λ0的照射下产生相应颜色的荧光λ1,该荧光λ1会被第一色轮区420反射,反射后的荧光λ1被光收集系统43收集后透射至反射透射片45;
第二光源41出射的第二光即蓝激光λ0经过第一反射片46反射后入射到色轮42的第二色轮区421上,经过第二色轮区421散射及反射后入射到第二反射片47上,并被第二反射片47反射至反射透射片35的出光面;
经过反射透射片35反射的第二光即蓝激光λ0和透过反射透射片35的荧光λ1合成投影所需的白光,并提供给后续的投影装置。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控制色轮42的转动以及控制第一光源40和第二光源41的开关来形成有时序的第二光和荧光λ1,以使第二光和荧光λ1形成投影用的白光。例如,第一时序,开启第一光源40,第一色轮区420转动到第一光即蓝激光λ0的光路上产生荧光λ1,荧光λ1通过光收集系统43和反射透射片45后出射,形成第一时序的出射光;第二时序,开启第二光源41,第二光即蓝激光λ0经过第一反射片46、第二色轮区421、第二反射片47反射后,再被反射透射片47反射后出射,形成第二时序的出射光。
可选的,第一光和第二光为蓝激光λ0,第一色轮区420产生的荧光λ1为黄光,反射透射片45为反射蓝光透射黄光的膜片。或者,第一光和第二光为蓝激光λ0,第一色轮区420分为红荧光粉段和绿荧光粉段,红荧光粉段转动到第一光即蓝激光λ0的光路上时产生的荧光λ1为红光,绿荧光粉段转动到第一光即蓝激光λ0的光路上时产生的荧光λ1为绿光,此时反射透射片45为反射蓝光透射红光和绿光的膜片。
本实施例的图1中,第一色轮42的上半部分出射的是荧光λ1,下半部分出射的是激发光λ0,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通过改变色轮42的位置(上移或下移),来使色轮42的下半部分出射荧光λ1,上半部分出射激发光λ0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激发光源、反射透射片和光收集系统位于第一色轮的同一侧,从而可以减小光源模组的体积;并且,本实施例采用两个光源照射一个色轮的不同部分即可得到三基色光,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光源体积大大的减小,有利于投影机的小型化;此外,第一色轮区可反射荧光即第一色轮区为反射式色轮,由于反射式色轮的出光效率和出光亮度均高于透射式色轮,因此,提高了光源模组的出光效率、出光亮度和散热性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源模组,如图3所示,包括第一光源50、第二光源51、色轮52、光收集系统53、第一透镜组54、第二透镜组55、反射透射片56、反射片57。
本实施例中,色轮52、第一色轮区和第二色轮区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色轮42、第一色轮区420和第二色轮区421结构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色轮区为透射区域,用于透射第二光源51产生的第二光至反射片57,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色轮区也可具有至少一种颜色的荧光粉来对透射的第二光进行颜色的校正。基于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光源51和反射片57分别位于色轮52的两侧,且反射片57和反射透射片56位于色轮52的同一侧,如图3所示。
同样,本实施例中仅以第一光和第二光为蓝激光λ0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反射透射片56用于反射第一光和第二光即蓝激光λ0、透射第一色轮区出射的荧光λ1;反射片57用于将第二色轮区透射的第二光即蓝激光λ0反射至反射透射片56的出光面,以使反射透射片56反射第二光即蓝激光λ0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工作的过程中,第一光源50出射的第一光即蓝激光λ0会入射到反射透射片56上,反射透射片56会将第一光即蓝激光λ0反射到色轮52的第一色轮区上;第一色轮区内的荧光粉在第一光即蓝激光λ0的照射下会产生相应颜色的荧光λ1,该荧光λ1会被第一色轮区反射,反射后的荧光λ1被光收集系统53收集后透射至反射透射片56;
第二光源51出射的第二光即蓝激光λ0经过第一透镜组54收集后入射到第二色轮区,被第二色轮区散射及透射后的第二光即蓝激光λ0经过第二透镜组55后入射到反射片57上,反射片57将第二光即蓝激光λ0反射至反射透射片56的出光面;
经过反射透射片56反射的第二光即蓝激光λ0和透过反射透射片56的荧光λ1合成一束白光,并提供给后续的投影装置。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光源50和第二光源51为发射蓝激光的激光器,第一色轮区产生的荧光λ1为黄光,反射透射片56为反射蓝光透射黄光的膜片。或者,第一色轮区产生的荧光λ1为红光和绿光,反射透射片56为反射蓝光透射红光和绿光的膜片。
此外,第一光源50和第二光源51可以为不同的发光器件,例如,第一光源50为发射蓝激光的激光器,第二光源51为发射蓝光的发光二极管,当第二光源51为发光二极管时,第二光源51发射的第二光可以不经过第二色轮区的散射而直接出射,例如,第二光源51发射的第二光可以直接入射至反射透射片56的出光面,以使第二光与荧光合成一束光。
本实施例中,第一色轮区可以位于第二色轮区的外侧,也可以位于第二色轮区的内侧,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此。
同样,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控制色轮52的转动以及控制第一光源50和第二光源51的开关来形成有时序的蓝激光λ0和荧光λ1,以使蓝激光λ0和荧光λ1形成投影用的白光。例如,第一时序,开启第一光源50,第一色轮区转动到蓝激光λ0的光路上产生荧光λ1,荧光λ1通过光收集系统53和反射透射片56后出射,形成第一时序的出射光;第二时序,开启第二光源51,蓝激光λ0经过第一透镜组54和第二透镜组55、反射片57后,被反射透射片56反射后出射,形成第二时序的出射光。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激发光源、反射透射片和光收集系统位于第一色轮的同一侧,从而可以减小光源模组的体积;并且,本实施例采用两个光源照射一个色轮的不同部分即可得到三基色光,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光源体积大大的减小,有利于投影机的小型化;此外,第一色轮区可反射荧光即第一色轮区为反射式色轮,由于反射式色轮的出光效率和出光亮度均高于透射式色轮,因此,提高了光源模组的出光效率、出光亮度和散热性能。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源模组,如图4所示,包括第一光源60、第二光源61、色轮62、光收集系统63、反射透射片64、第一反射片65、三个第二反射片66~68以及位于第二反射片66和第二反射片67之间的聚光透镜69、位于第二反射片67和第二反射片68之间的聚光透镜70。
本实施例中,色轮62、第一色轮区和第二色轮区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色轮42、第一色轮区和第二色轮区的结构分别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反射透射片64用于反射第一光和第二光即蓝激光λ0、透射第一色轮区出射的荧光λ1;第一反射片65用于将第二光源61出射的第二光即蓝激光λ0反射至第二色轮区;三个第二反射片66~67以及聚光透镜69和70用于将第二色轮区透射的第二光即蓝激光λ0反射至反射透射片64的出光面,以使反射透射片64反射第二光即蓝激光λ0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工作的过程中,第一光源60出射的第一光即蓝激光λ0会入射到反射透射片64上,反射透射片64会将第一光即蓝激光λ0反射到色轮62的第一色轮区上;第一色轮区内的荧光粉在第一光即蓝激光λ0的照射下会产生相应颜色的荧光λ1,该荧光λ1会被第一色轮区反射,反射后的荧光λ1会被光收集系统63收集并透射至反射透射片64;
第二光源61出射的第二光即蓝激光λ0经过第一反射片65反射后入射到第二色轮区,被第二色轮区透射散射后的第二光即蓝激光λ0经过第二反射片66反射、聚光透镜69收集后入射到第二反射片67上,经过第二反射片67反射、聚光透镜70收集、第二反射片68反射后入射至反射透射片64的出光面;
经过反射透射片64反射的第二光即蓝激光λ0和透过反射透射片64的荧光λ1合成一束白光,并提供给后续的投影装置。
同样,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光源60和第二光源61为发射蓝激光的激光器,第一色轮区产生的荧光λ1为黄光,反射透射片64为反射蓝光透射黄光的膜片。或者,第一色轮区产生的荧光λ1可以为红光和绿光,反射透射片64为反射蓝光透射红光和绿光的膜片。
此外,第一光源60和第二光源61可以为不同的发光器件,例如,第一光源60为发射蓝光的激光器,第二光源61为发射蓝光的发光二极管,此时,第二光源61发射的第二光可以不经色轮62上的第二色轮区的散射直接透射到第二反射片66上,或者,第二光源61发射的第二光可以直接入射到反射透射片64的出光面。
同样,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控制色轮62的转动以及控制第一光源60和第二光源61的开关来形成有时序的第二光即蓝激光λ0和荧光λ1,以使第二光即蓝激光λ0和荧光λ1形成投影用的白光。具体控制过程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一色轮区可以位于第二色轮区的外侧,也可以位于第二色轮区的内侧。当第一色轮区位于第二色轮区的内侧时,可对色轮62的位置进行调整,如图5所示。图5中的光源模组结构与图4中的光源模组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图4中第一光入射到的区域是色轮62的上半部分,第二光入射到的区域是色轮62的下半部分,而图5中第一光入射到的区域是色轮62的下半部分,第二光入射到的区域是色轮62的上半部分。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激发光源、反射透射片和光收集系统位于第一色轮的同一侧,从而可以减小光源模组的体积;并且,本实施例采用两个光源照射一个色轮的不同部分即可得到三基色光,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光源体积大大的减小,有利于投影机的小型化;此外,第一色轮区可反射荧光即第一色轮区为反射式色轮,由于反射式色轮的出光效率和出光亮度均高于透射式色轮,因此,提高了光源模组的出光效率、出光亮度和散热性能。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设备,该投影设备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
本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设备,激发光源、反射透射片和光收集系统位于第一色轮的同一侧,从而可以减小光源模组的体积;并且,本实施例采用两个光源照射一个色轮的不同部分即可得到三基色光,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光源体积大大的减小,有利于投影机的小型化;此外,第一色轮区可反射荧光即第一色轮区为反射式色轮,由于反射式色轮的出光效率和出光亮度均高于透射式色轮,因此,提高了光源模组的出光效率、出光亮度和散热性能。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用于发射第一光,所述第二光源用于发射第二光;
色轮,所述色轮包括第一色轮区和第二色轮区,所述第一色轮区和第二色轮区为无交叠的圆环状的区域,所述第一色轮区在所述第一光的照射下产生并反射至少一种颜色的荧光,所述第二色轮区用于反射或透射所述第二光或在所述第二光的照射下出射一种颜色的荧光和所述第二光的混合光;
反射透射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光源的出光光路和所述第一色轮区的出光光路的交叉处,用于反射所述第一光和第二光、透射所述第一色轮区出射的荧光、反射所述第二色轮区出射的荧光,以使所述第二光和所述荧光合成一束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光收集系统,所述光收集系统设置于所述色轮和所述反射透射片之间,用于收集所述色轮出射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透射至所述反射透射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色轮区和第二反射片之间的透镜组,所述透镜组用于会聚所述第二色轮区反射的第二光;所述第二反射片用于将所述第二光反射至所述反射透射片的出光面,以使所述反射透射片反射所述第二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位于所述第二光源和所述第二色轮区之间,所述第二透镜组位于所述第二色轮区和所述反射片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第一反射片和第二反射片;
所述第一反射片位于所述第二光源的出光光路上,用于反射所述第二光源发射的第二光至所述第二色轮区;
所述第二色轮区为反射区域,用于将所述第一反射片反射的第二光散射并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射片;
所述第二反射片用于将所述第二光反射至所述反射透射片的出光面,以使所述反射透射片反射所述第二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和所述第二光源分别位于所述色轮的两侧,所述反射片与所述反射透射片位于所述色轮的同一侧;
所述第二色轮区为透射区域,用于透射所述第二光源产生的第二光至所述反射片;
所述反射片用于将所述第二色轮区透射的第二光反射至所述反射透射片的出光面,以使所述反射透射片反射所述第二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第一反射片和至少三个第二反射片;
所述第一反射片用于将所述第二光源出射的第二光反射至所述第二色轮区;
所述第二色轮区为透射区域,用于透射所述第一反射片反射的第二光;
所述至少三个第二反射片用于将所述第二色轮区透射的第二光反射至所述反射透射片的出光面,以使所述反射透射片反射所述第二光。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轮区位于所述第二色轮区的外侧;或者,所述第一色轮区位于所述第二色轮区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和第二光为蓝光,所述第一色轮区产生的荧光为黄光;
或者,所述第一光和第二为蓝光,所述第一色轮区产生的荧光为红光和绿光。
10.一种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光源模组。
CN201520873886.0U 2015-11-05 2015-11-05 光源模组和投影设备 Active CN2055073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73886.0U CN205507347U (zh) 2015-11-05 2015-11-05 光源模组和投影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73886.0U CN205507347U (zh) 2015-11-05 2015-11-05 光源模组和投影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07347U true CN205507347U (zh) 2016-08-24

Family

ID=56720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73886.0U Active CN205507347U (zh) 2015-11-05 2015-11-05 光源模组和投影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07347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10558A (zh) * 2017-02-14 2017-05-03 上海晟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激发结构
CN108873582A (zh) * 2018-07-04 2018-11-23 成都九天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紧凑的投影机光源
US10474018B2 (en) 2018-04-11 2019-11-12 Coretronic Corporation Illumination system, control unit thereof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WO2018186233A1 (ja) * 2017-04-05 2019-11-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US10606156B2 (en) 2018-01-26 2020-03-31 Coretronic Corporation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projection device
US10663847B2 (en) 2018-04-28 2020-05-26 Coretronic Corporation Wavelength conversion module, forming method of wavelength conversion module, and projection device
US11163227B2 (en) 2018-12-28 2021-11-02 Coretronic Corporation Illumination system, wavelength conversion module, projection apparatus and illumination control method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10558A (zh) * 2017-02-14 2017-05-03 上海晟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激发结构
JPWO2018186233A1 (ja) * 2017-04-05 2019-11-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10476010A (zh) * 2017-04-05 2019-11-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以及投影仪
CN110476010B (zh) * 2017-04-05 2021-01-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以及投影仪
US10606156B2 (en) 2018-01-26 2020-03-31 Coretronic Corporation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projection device
US10474018B2 (en) 2018-04-11 2019-11-12 Coretronic Corporation Illumination system, control unit thereof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10663847B2 (en) 2018-04-28 2020-05-26 Coretronic Corporation Wavelength conversion module, forming method of wavelength conversion module, and projection device
CN108873582A (zh) * 2018-07-04 2018-11-23 成都九天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紧凑的投影机光源
CN108873582B (zh) * 2018-07-04 2019-08-02 成都九天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紧凑的投影机光源
US11163227B2 (en) 2018-12-28 2021-11-02 Coretronic Corporation Illumination system, wavelength conversion module, projection apparatus and illumination control metho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07347U (zh) 光源模组和投影设备
JP6762073B2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投影装置
EP3306391B1 (en) Laser light source and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CN205176468U (zh) 光源模组和投影设备
CN108027130B (zh) 大面积光源和大面积照明器
CN206610072U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系统
EP2811342B1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CN108572498B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系统
CN104020635B (zh) 具有降低颜色不均的光学系统的光源装置及投影装置
JP6166723B2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投影装置
JP6812196B2 (ja) 照明システム及び投影装置
CN104656354B (zh) 照明系统以及投影装置
CN207457687U (zh) 光源系统及投影设备
TW201542966A (zh) 照明系統及投影裝置
CN101730860A (zh) 光致发光光源
CN101109488A (zh) 多基色led的发光结构及其在投影机和照明系统中的应用
JP2020510963A (ja) 大面積光源および大面積照明器具
CN105022218A (zh) 照明装置和投影装置
CN206594438U (zh) 色轮装置、光源系统及投影设备
CN205910482U (zh) 光源及投影仪
CN206671744U (zh) 一种投影装置
CN204856019U (zh) 一种发光装置及投影机
CN204313225U (zh) 发光装置和照明装置
CN108107658B (zh) 光源系统、投影系统及照明装置
CN108073025A (zh) 投影装置以及照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14

Address after: 518055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Xili town tea light road Shenzhen city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Park 401

Patentee after: APPOTRONIC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518055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Xili town tea light Road No. 1089 Shenzhen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Park 401

Patentee before: YLX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20-22, 20-22 headquarters building, 63 high tech Zone, Xuefu Road,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APPOTRONIC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dong Road, 63 Xuefu Road, high-tech zone, 21 headquarters building, 22 floor.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GUANG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518000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dong Road, 63 Xuefu Road, high-tech zone, 21 headquarters building, 22 floor.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GUANG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5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Xili town Cha Guang road Shenzhen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application Industrial Park 401

Patentee before: APPOTRONICS Corp.,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