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储能逆变器的辅助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储能逆变器的辅助电源。
背景技术
双向储能逆变器有并网充电、并网放电、离网三种工作模式。其中并网充电和并网放电两种工作模式需要双向储能逆变器和电网相连接,所以双向储能逆变器内部的控制系统的用电可以直接从电网取电。然而离网工作模式则需要双向储能逆变器和电网断开独立发电给交流负载供电。由于没有电网,所以双向储能逆变器内部的控制系统的取电则成为一大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向储能逆变器的辅助电源,由于采用了市场上成熟的UPS电源,使双向储能逆变器的辅助电源模块化,方便维护跟换,其自动切换电路能很好的自动切换适用于双向储能逆变器的各种工作模式,同时也能应对极端条件下的场景,如UPS电源自放电耗光电量的情况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双向储能逆变器的辅助电源,包括第一交流断路器、第二交流断路器、双向可控硅、UPS电源、交流继电器、逆变单元以及控制系统,所述的双向可控硅连接在第一交流断路器和逆变单元之间,所述的第二交流断路器和UPS电源分别连接在双向可控硅和逆变单元之间,所述的UPS电源还与交流继电器和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的逆变单元还分别与第二交流断路器和控制系统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交流断路器连接到交流电网,所述的第二交流断路器连接到本地负载。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当双向储能逆变器工作在并网充电和并网放电模式时,所述的第一交流断路器、第二交流断路器和双向可控硅闭合,此时所述的交流继电器的线圈得电闭合。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当双向储能逆变器工作在离网模式时,所述的第二交流断路器闭合,所述的第一交流断路器和双向可控硅断开,此时所述的交流继电器的线圈没电不吸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向储能逆变器的辅助电源,由于采用了市场上成熟的UPS电源,使双向储能逆变器的辅助电源模块化,方便维护跟换,其自动切换电路能很好的自动切换适用于双向储能逆变器的各种工作模式,同时也能应对极端条件下的场景,如UPS电源自放电耗光电量的情况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 是本实用新型双向储能逆变器的辅助电源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双向储能逆变器的辅助电源,包括第一交流断路器、第二交流断路器、双向可控硅、UPS电源、交流继电器、逆变单元以及控制系统,所述的双向可控硅连接在第一交流断路器和逆变单元之间,所述的第二交流断路器和UPS电源分别连接在双向可控硅和逆变单元之间,所述的UPS电源还与交流继电器和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的逆变单元还分别与第二交流断路器和控制系统相连接。
上述中,由第一交流断路器、第二交流断路器、双向可控硅、逆变单元、控制系统组成了双向储能逆变器主电路;由UPS电源和交流继电器组成了双向储能逆变器的辅助电源。其中,所述的第一交流断路器连接到交流电网,所述的第二交流断路器连接到本地负载。
当双向储能逆变器工作在并网充电和并网放电模式时,所述的第一交流断路器、第二交流断路器和双向可控硅闭合,此时所述的交流继电器的线圈得电闭合。UPS电源通过交流继电器常开触点4接入交流电网充电,同时输出给控制系统充电。
当双向储能逆变器工作在离网模式时,所述的第二交流断路器闭合,所述的第一交流断路器和双向可控硅断开,此时所述的交流继电器的线圈没电不吸合。双向储能逆变器离网模式发电之前,UPS电源通过自身电池工作给控制系统供电,控制系统得电后双向储能逆变器开始离网发电,所发的电能通过交流继电器的常闭触点2给UPS电源充电,同时给自身的控制系统供电。
当双向储能逆变器由于长时间放置未使用而导致UPS电源自放电耗光电量时,闭合第一交流断路器,此时交流继电器的线圈得电闭合,UPS电源通过交流继电器触点4接入交流电网充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双向储能逆变器的辅助电源,由于采用了市场上成熟的UPS电源,使双向储能逆变器的辅助电源模块化,方便维护跟换,其自动切换电路能很好的自动切换适用于双向储能逆变器的各种工作模式,同时也能应对极端条件下的场景,如UPS电源自放电耗光电量的情况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