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85735U - 一种多模式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模式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85735U
CN205485735U CN201620058736.9U CN201620058736U CN205485735U CN 205485735 U CN205485735 U CN 205485735U CN 201620058736 U CN201620058736 U CN 201620058736U CN 205485735 U CN205485735 U CN 2054857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display
casing
circuit unit
image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5873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寅伟
王红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up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62005873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857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857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857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模式显示设备,包括:机壳,机壳内设置有图像处理电路单元以及与图像处理电路单元连接的控制电路单元;显示二维图像的第一显示屏,第一显示屏设置于机壳上,并与图像处理电路单元连接;显示立体图像的第二显示屏,第二显示屏设置于机壳上,并与图像处理电路单元连接;以及,用于切换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工作状态的切换装置,设置于机壳上,切换装置与控制电路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分离设计的显示屏,不同的显示屏工作于不同的显示模式,可避免多模式共屏而造成的清晰度问题和边缘锯齿问题,改善显示效果,提高用户视觉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多模式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模式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人们对智能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立体显示装置越来越受到用户青睐。目前,裸眼立体显示设备并未大规模普及的一个原因是裸眼立体显示技术普遍存在分辨率下降及像素被光栅分割的问题。由于这些原因会导致在立体显示屏幕上进行二维显示时,出现清晰度下降,细线条字体有锯齿等问题,即显示屏幕为了增加裸眼立体功能会以牺牲二维显示效果为代价,这样对于消费者来说很难到达一个最佳的使用体验。
现有技术中,解决二维显示和立体显示效果差异的办法是设计一种在二维显示和立体显示状态之间切换的光栅装置,使得显示屏幕具有两种显示模式。但是这种方法为达到较好的显示效果要求光栅装置具有较高的性能参数和工艺水平,很难达到大规模生产时的良品率要求,进而限制了立体显示设备的普及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模式显示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多模式显示中显示效果差的问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模式显示设备,包括:
机壳,机壳内设置有图像处理电路单元以及与图像处理电路单元连接的控制电路单元;
显示二维图像的第一显示屏,第一显示屏设置于机壳上,并与图像处理电路单元连接;
显示立体图像的第二显示屏,第二显示屏设置于机壳上,并与图像处理电路单元连接;以及,
用于切换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工作状态的切换装置,设置于机壳上,切换装置与控制电路单元连接。
其中,第一显示屏设置于机壳的第一侧面上,第二显示屏设置于机壳的第二侧面上,其中,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背设置。
其中,第二显示屏所在的第二侧面上还设置有一摄像头。
其中,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和机壳相互独立设置,其中,机壳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一显示屏通过第一连接部固定于机壳上,或者,第二显示屏通过第一连接部固定于机壳上。
其中,机壳上还设置有一容纳部,容纳部用于容纳闲置的第一显示屏或第二显示屏。
其中,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分别设置于同一显示器相背的两个侧面上,显示器通过一插接部与机壳可旋转连接。
其中,机壳上设置有输入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分离设计的显示屏,不同的显示屏工作于不同的显示模式,可避免多模式共屏而造成的清晰度问题和边缘锯齿问题,改善显示效果,提高用户视觉体验。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多模式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多模式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多模式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1、机壳,2、第一显示屏,3、第二显示屏,4、摄像头;
11、连接部,12、容纳部,13、插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模式显示设备,具体包括:机壳1、第一显示屏2、第二显示屏3和切换装置4。其中,机壳1内设置有图像处理电路单元以及控制电路单元,图像处理电路单元用于对待显示图像进行数据处理,控制电路单元与图像处理电路单元连接,主要用于控制图像处理电路单元的数据处理,以及第一显示屏2和第二显示屏3的工作状态。其中,第一显示屏2用于二维图像显示,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清晰度,第一显示屏2设置于机壳1上,并与图像处理电路单元连接;第二显示屏3用于立体图像显示,具有立体显示效果,第二显示屏3设置于机壳上,并与图像处理电路单元连接。切换装置与控制电路单元连接,用于切换第一显示屏2和第二显示屏3的工作状态,该切换装置可以是设置于机壳1上的实体按键形式,亦可以是设置于机壳1功能界面上的虚拟功能按键形式。
进一步地,当需要二维显示时,控制电路单元控制第一显示屏2处于工作点亮模式,而第二显示屏3处于关闭模式;当需要立体显示时,控制电路单元控制第二显示屏3处于工作点亮模式,而第一显示屏2处于关闭模式。即,当显示模式进行切换时,对应显示模式的屏幕点亮,另一显示模式的屏幕熄灭,从而达到节省能耗的目的。此外,通过采用分离设计的显示屏,不同的显示屏工作于不同的显示模式,可避免多模式共屏而造成的清晰度问题和边缘锯齿问题,改善显示效果,提高用户视觉体验。
具体地,为达到最佳的立体显示效果,第二显示屏3采用的分光光栅可采用柱镜阵列光栅结构,材质可采用透射率较高的光学材料,如光学胶、光学玻璃等。
该多模式显示设备由二维显示的第一显示屏2和立体显示的第二显示屏3构成,两个显示屏分别与图像处理电路单元连接,以实现分别控制。其中,第一显示屏2和第二显示屏3的切换实现方法可以用多种方式,例如:第一显示屏2或第二显示屏3可以与机壳1采用插拔、吸附等连接方式连接后,判断当前的显示屏幕类型或显示需要,在控制电路单元的控制下进入相应的显示模式。下面,将结合不同的连接结构,对本实用新型的多模式显示设备作进一步的介绍。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显示屏2设置于机壳1的第一侧面上,第二显示屏3设置于机壳1的第二侧面上,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背设置。即,若第一显示屏2设置于机壳1的正面,那么第二显示屏3设置于机壳1的背面。
其中,用于立体显示的第二显示屏3所在的第二侧面上还设置有一摄像头,用于获取观看者的位置,以使图像处理电路单元根据观看者的位置信息计算出立体排图参数相应的调整参数,再根据调整后的排图参数重新排列图像来匹配各个时刻观看者位置的变化;此外,由于立体显示模式下存在像素切割的现象,为减少画面清晰度的损失,所用字体尽量采用大字体,边缘进行羽化处理,减少像素切割造成的边缘锯齿现象,以达到更好的立体显示效果。第一显示屏2点亮时,设备工作于二维显示模式,第二显示屏3点亮时,设备工作于立体显示模式,且不同的工作模式可通过切换装置进行切换,使不同的显示模式均工作于较佳状态,以满足用户的视觉要求。
实施例二
以上实施例一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多模式显示设备的一种具体实现结构,下面本实施例将进一步结合附图对该多模式显示设备的另一种具体实现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第一显示屏2、第二显示屏3和机壳1相互独立设置,其中,机壳1上设置有一连接部11,第一显示屏2可通过该连接部11固定于机壳1上,同理,第二显示屏3可通过该连接部11固定于机壳1上。即,第一显示屏2和第二显示屏3的尺寸规格相同,当需要二维显示时,将第一显示屏2安装于机壳1上;将需要立体显示时,将第二显示屏3安装于机壳1上,以实现多个模式的相互转换。
进一步地,为闲置的显示屏提供容纳空间,机壳1还设置有一容纳部12,以容纳闲置的第一显示屏2或第二显示屏3。当机壳1连接上显示屏后,会对所连接的屏幕类型进行检测,当确定为第一显示屏2时,会进入二维显示模式;当确定为第二显示屏3时,则进入立体显示模式。
实施例三
以上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分别就不同连接结构对本实用新型的多模式显示设备做了具体介绍,下面本实施例将介绍其另一种实现方式。
如图3所示,第一显示屏2和第二显示屏3分别设置于同一显示器相背的两个侧面上,两者共用同一导光板,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加工成本。显示器通过一插接部13与机壳1可旋转连接。即,显示器与机壳1的插接部分可旋转,当需要二维显示时,将显示器旋转至第一显示屏2朝向观看者的方向,当需要立体显示时,可将显示器选装置第二显示屏3朝向观看者的方向。该连接结构适用于电脑、笔记本等智能设备上。
其中,机壳1上还设置有输入单元,常见的输入单元有键盘、鼠标、手写板、触控板等。
以上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所介绍的多模式显示设备,均通过采用分离设计的显示屏,不同的显示屏工作于不同的显示模式,可避免多模式共屏而造成的清晰度问题和边缘锯齿问题,改善显示效果,提高用户视觉体验。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多模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内设置有图像处理电路单元以及与所述图像处理电路单元连接的控制电路单元;
显示二维图像的第一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屏设置于所述机壳上,并与所述图像处理电路单元连接;
显示立体图像的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设置于所述机壳上,并与所述图像处理电路单元连接;以及,
用于切换所述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工作状态的切换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上,所述切换装置与所述控制电路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屏设置于所述机壳的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二显示屏设置于所述机壳的第二侧面上,其中,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模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屏所在的第二侧面上还设置有一摄像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和所述机壳相互独立设置,其中,所述机壳上设置有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显示屏通过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机壳上,或者,所述第二显示屏通过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机壳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模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还设置有一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用于容纳闲置的第一显示屏或第二显示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分别设置于同一显示器相背的两个侧面上,所述显示器通过一插接部与所述机壳可旋转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模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设置有输入单元。
CN201620058736.9U 2016-01-20 2016-01-20 一种多模式显示设备 Active CN2054857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58736.9U CN205485735U (zh) 2016-01-20 2016-01-20 一种多模式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58736.9U CN205485735U (zh) 2016-01-20 2016-01-20 一种多模式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85735U true CN205485735U (zh) 2016-08-17

Family

ID=56638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58736.9U Active CN205485735U (zh) 2016-01-20 2016-01-20 一种多模式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857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3869A (zh) * 2018-05-24 2018-10-19 芜湖科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屏电视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3869A (zh) * 2018-05-24 2018-10-19 芜湖科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屏电视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2018005132A1 (de) Maximierung der Größe eines Breitbildfilms auf einem mobilen Gerät mit Frontkamera
DE202015009021U1 (de) Mobiles Endgerät mit einem gekrümmten Anzeigemodul
DE212016000219U1 (de) Fingerabdrucksensoren für Mobilgeräte
CN104937535B (zh) 便携式终端、显示控制方法
DE202014006254U1 (de) Mobiles Endgerät
JPWO2006028151A1 (ja) 三次元表示方法、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4698663B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4076999A (zh) 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触摸检测装置
CN107172235A (zh) 一种终端
CN106095143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3163682A (zh) 裸眼式立体显示器
DE102017112039A1 (de) Unterbrechungsfreie einblendung auf einer anzeige
CN104580741A (zh) 基于无边框手机的界面显示方法及装置
CN205485735U (zh) 一种多模式显示设备
CN106033334A (zh) 绘制界面元素的方法和装置
CN111240414A (zh) 一种眼镜腰带式计算机装置
US9420271B2 (en) Storage medium stor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DE19755264C2 (de) Mobiles Rechnersystem
CN103246502A (zh) 一种弹出式窗口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203658910U (zh) 盖体
CN104378621A (zh) 立体场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892787B (zh) 一种多机、多模型与多窗口同步浏览与分析方法
CN205263771U (zh) 一种触控面板
CN104517010A (zh) 一种实现超窄边框的触摸屏保护基板的制作方法
CN103035028B (zh) 一种实现交互应用场景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27

Address after: 518054 Room 201, building A, 1 front Bay Road, Shenzhen Qianhai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up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3 H-1 Tung 101, overseas Chinese town,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uperD Photoelectronic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