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81470U - 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 Google Patents

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81470U
CN205481470U CN201521124375.5U CN201521124375U CN205481470U CN 205481470 U CN205481470 U CN 205481470U CN 201521124375 U CN201521124375 U CN 201521124375U CN 205481470 U CN205481470 U CN 205481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heat
condensing unit
water
chi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2437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小亮
赵汝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any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any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any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any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12437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81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81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8147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冷却装置包括壳体、压缩机、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换热系统及与所述第一换热系统连通的第二换热系统,所述壳体具有连通的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包括收集部、冷凝器、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所述收集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用于容纳水,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连通,冷凝器于使用时淹没于收集部所盛水以使流经所述冷凝器的冷媒与所述水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用于对水进行降温冷却。冷凝器包括相互连通的入口及出口,所述入口设于所述冷凝器的底部并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压缩机连通,第二连接管与出口连通,以使来自压缩机的冷媒与冷凝器中的换热管周围水之间的温差尽量保持最大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Description

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背景技术
在生活、工业冷却装置中,通常采用风冷方式进行冷却,如常用的家用空调室外机由压缩机、冷凝器、风机等组成,风机对冷凝器进行吹风,使冷凝器内的冷媒通过冷凝器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冷媒的温度。然而,冷凝器的冷凝效率随室外温度升高而降低,耗电量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节能的冷却装置。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一种冷却装置包括壳体、压缩机、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换热系统及与所述第一换热系统连通的第二换热系统,所述壳体具有连通的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包括收集部、冷凝器、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所述收集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用于容纳水,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连通,所述冷凝器于使用时淹没于所述收集部所盛水以使流经所述冷凝器的冷媒与所述水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用于对水进行降温冷却,所述收集部为由一底面及与所述底面连接的侧面共同围成的敞开式结构,所述冷凝器包括相互连通的入口及出口,所述入口设于所述冷凝器的底部,所述出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入口所在位置,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连通,以使来自所述压缩机的冷媒与所述冷凝器中的换热管周围水之间的温差尽量保持最大化。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换热系统包括风机、蒸发媒介结构及喷淋结构,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出风口或进风口,所述喷淋结构及所述蒸发媒介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水通过所述喷淋结构进入所述蒸发媒介结构以进行蒸发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单元,所述冷凝单元由换热管弯折形成多个层部,每个层部在管道的两端设有连通的介质入口端及介质出口端,每一层部的介质出口端向上延伸弯折形成上一层部的介质入口端,所述冷凝器的入口与处于所述冷凝单元底部的第一层部的介质入口端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处于所述冷凝单元的最高层部的介质出口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包括至少两个冷凝单元,每个冷凝单元由换热管弯折形成,每个冷凝单元包括相互连通的流入部及流出部,所述流入部位于每个冷凝单元底部,所述流出部位于每个冷凝单元顶部,第一个冷凝单元的流入部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相通,且每两个相邻的冷凝单元中的一个冷凝单元的流出部与另一冷凝单元的流入部连通,直至最后一个冷凝单元的流出部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每个冷凝单元包括第一换热件及收容于所述第一换热件的第二换热件,所述第一换热件与所述第二换热件相通,所述第一换热件及所述第二换热件均具有多个层部,所述第一换热件具位于底部的第一层部的第一介质入口端及位于顶部的最高层部具第一介质出口端,所述第二换热件具位于底部的第一层部的第一介质入口端及位于顶部的最高层部具第二介质出口端,所述第一介质入口端及所述第二介质入口端连接形成所述流入部,所述第一介质出口端及所述第二介质出口端连接形成所述流出部。
进一步地,每个冷凝单元还包括多个散热翅片,所述多个散热翅片相互隔开并层叠配置,所述换热管沿所述多个散热翅片的层叠方向贯穿所述多个散热翅片。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的位置高于所述收集部所盛的水的表面,所述冷凝器的入口通过第一连接热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压缩机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底壁、顶壁及侧壁,所述侧壁位于所述底壁与所述顶壁之间,所述进风口及出风口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所述进风口的侧壁、设有所述出风口的侧壁及所述蒸发媒介结构平行并列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入水孔、排水孔及溢水孔,所述入水孔的位置高于所述排水孔的位置,所述入水孔的位置需低于所述溢水孔的位置或与所述溢水孔的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回收组件,所述回收装置包括连通管件及与所述连通管件连通的回收管,所述连通管件设置于所述溢水孔,所述回收管用于与一蒸发装置连通,用以将所述蒸发装置的冷凝水导引至所述收集部。
一种空调,其包括冷却装置及与所述冷却装置连通的蒸发装置,所述蒸发装置具蒸发器。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壳体、压缩机、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换热系统及与所述第一换热系统连通的第二换热系统,所述壳体具有连通的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压缩机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包括收集部、冷凝器、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所述收集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用于容纳水,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连通,所述冷凝器于使用时淹没于所述收集部所盛水以使流经所述冷凝器的冷媒与所述水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用于对水进行降温冷却,所述收集部为由一底面及与所述底面连接的侧面共同围成的敞开式结构,所述冷凝器包括相互连通的入口及出口,所述入口设于所述冷凝器的底部,所述出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入口所在位置,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器连通,以使来自所述压缩机的冷媒与所述冷凝器中的换热管周围水之间的温差尽量保持最大化。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具两个换热系统,第一换热系统通过水对流经冷凝器的冷媒进行降温冷却,收集部为敞开式结构,其利用水自身重力从第二换热系统流入第一换热系统,第二换热系统对水进行降温冷却,提高了冷凝换热效率,且降低了能耗。另外,由于收集部的水的温度从上至下为温度由低逐渐升高,来自压缩机的高温冷媒从冷凝器的底部进入,进而使得冷媒从下往上的温度逐渐降低,以使冷媒与冷凝器中的换热管周围水之间的温差尽量保持最大化,从而提升热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提供的空调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2为图1的空调的冷却装置的组装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冷却装置部分分解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冷却装置的部分分解图的另一视角图。
图5为图2所示的冷却装置的剖视图。
图6为冷凝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补水组件及清洗处理模组的功能模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二提供的冷凝单元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三提供的冷凝单元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四提供的回收组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五提供的回收组件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空调 300
冷却装置 100
蒸发装置 200
蒸发器 201
第一换热系统 30
第二换热系统 50
壳体 10
底壁 11
侧壁 13
底板 131
第一侧壁 133
第二侧壁 137
出风口 138
进风口 139
入水孔 351
排水孔 353
溢水孔 355、306、406
隔板 14
侧板 135
冷却腔 130
容置腔 170
收集部 35、305、405
压缩机 20
冷凝器 80
冷凝单元 81、84、85
换热管 841、853
第一换热件 811
层部 8111、8131、840
介质入口端 843、855
第一介质入口端 814
第二介质入口端 817
第一介质出口端 815
第二介质出口端 819
介质出口端 845、857
第二换热件 813
流入部 821
流出部 823
散热翅片 851
支撑架 51
蒸发媒介结构 53
抽水泵 55
喷淋结构 57
连接管道 59
第一连接管 91
第二连接管 93
补水组件 71
补水管 711
液位开关 712
清洗处理模组 75
排水管道 750
浊度检测器 751
清洗控制单元 755
计时器 757
回收组件 77、78
连通管件 771、781
第一管部 7711、7811
第二管部 7712、7812
第三管部 7713、7813
阻挡部 7815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组件“相连”时,它可以是与另一个组件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居中组件与另一个组件间接相连。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提供的空调300的结构原理示意图。空调300包括冷却装置100及与冷却装置100连通的蒸发装置200。蒸发装置200具有与冷却装置100连通的蒸发器201。冷却装置100用于使高温的冷媒(图未示)与水进行热交换实现降温冷却。蒸发装置200用于使经冷却装置100冷却后的冷媒在蒸发器201中通过蒸发吸收环境热量,实现其所处环境降温。冷媒在蒸发器201中吸热蒸发后再回到冷却装置100,从而完成制冷过程中的冷媒循环。当然,空调300还包括其它常用结构,如节流阀组件等,为节省篇幅,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冷却装置100用作设置在室外的空调室外机。冷却装置100包括壳体10(如图2所示)、压缩机20、第一换热系统30、第二换热系统50及风机40。压缩机20与第一换热系统30及第二换热系统50收容于壳体10内,第一换热系统30与压缩机20相连通。从蒸发装置200流出的冷媒经压缩机20压缩后于第一换热系统30进行热交换,并流回至蒸发装置200,如此进行循环制冷。第一换热系统30用于实现空调300的冷媒与水之间的热交换,以实现对冷媒的制冷。第二换热系统50通过蒸发冷却的方式对水进行降温冷却。
请结合参阅图2至图4,壳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底壁11、顶壁12,及位于底壁11及顶壁12之间的侧壁13。所述侧壁1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33与第二侧壁137。第一侧壁133与第二侧壁137其中一者上设置有出风口138,另一者上设置进风口139,出风口138上设置风机40,从而在壳体10内形成一个单向且垂直贯穿第一侧壁133与第二侧壁137的散热风道。风机40用于将空气从进风口139吸入,至出风口138排出。于其他实施例中,进风口139可设置于顶壁12上;风机40设于进风口139,以将空气从进风口139送入壳体10,空气经过蒸发媒介结构53至出风口138排出。
进一步,壳体10中还包括一隔板14(如图4所示),隔板14将壳体10隔成冷却腔130(如图5所示)与容置腔170(如图5所示)。出风口138、进风口139设置于冷却腔130的侧壁上,进而使散热风道设置于冷却腔130。本实施方式中,进风口139与出风口138相对设置。隔板14上开设第一通孔141及第二通孔142。可以理解,出风口138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如出风口138的数量为两个时,呈上下排列,风机40至少为一个,每个出风口138对应设置一个风机40。
压缩机20容置于容置腔170内,其与蒸发装置200的蒸发器201连通。
第一换热系统30包括水、收集部35及冷凝器80。收集部35设于壳体10的下方并位于冷却腔130的底部,用于收集水。收集部35为一敞开式结构,其采用上端部分或整体敞开方式。收集部35的侧壁上开设有入水孔351、排水孔353及溢水孔355。入水孔351与一管道相通,用于对收集部35补充水。排水孔353邻近收集部35的底部设置并与一排水管道750连通,用以将水排出收集部35。入水孔351与溢水孔355的位置高于排水孔353所在位置,入水孔351的位置需低于溢水孔355的位置或与溢水孔355的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溢水孔355用于在收集部35的水过满时,排出多余的水,以防止收集部35漏流,造成其他损失。本实施方式中,收集部35由部分壳体10形成。进一步地,冷却腔130包括底板131、隔板14、第一侧壁133、侧板135及第二侧壁137构成。隔板14、第一侧壁133、侧板135及第二侧壁137大致与底板131垂直相接。隔板14与侧板135相对设置且大致平行。隔板14、侧板135连接于第一侧壁133及第二侧壁137之间。其中,底板131为收集部35的底面,部分隔板14、第一侧壁133、部分侧板135及部分第二侧壁137构成收集部35的侧面。收集部35为由底面及与所述底面连接的侧面共同围成的的敞开式结构,以使收集部35与冷却腔130连通,达到收集部35内与冷却腔130的气压一致。
冷凝器80收容于收集部35内,且于使用时淹没于水。第一通孔141及第二通孔142于隔板14上的位置高于收集部35内水表面的高度。水为液体,其较易蒸发。本实施方式中,冷凝器80为多层结构。请结合图6,冷凝器80包括相互连通的入口及出口。其中,入口设置于冷凝器80的底部,出口设置于冷凝器80的顶部。第一连接管91的一端与冷凝器80的入口连通,第一连接管91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141与压缩机20连通,以使来自压缩机20的高温冷媒与收集部35的水进行热交换。第二连接管93的一端与冷凝器80的出口连通,第二连接管93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142与蒸发器201连通,以将冷却后的水输入至蒸发装置200。冷凝器80由一金属制成的换热管形成。
进一步地,冷凝器80包括两个相互连通的冷凝单元81。两个冷凝单元81并列设置于收集部35内。每一冷凝单元81包括第一换热件811及收容于第一换热件811的第二换热件813。第一换热件811包括多个层部8111。每一层部8111为由换热管弯折成环状的管道。每个层部8111在管道的两端设有连通的第一介质入口端814及第一介质出口端815。具体地,第一层部位于第一换热件811的底部,第一层部的第一介质出口端815向上延伸弯折形成第二层部的第一介质入口端814,依此类推,至最后一层层部8111的第一介质出口端815延伸伸出。第二换热件813与第一换热件811结构相似。第二换热件813包括多个层部8131。每个层部8131包括第二介质入口端817及第二介质出口端819。处于每个冷凝单元81底部的第一层部的第一介质入口端814与第二介质入口端817相互连接形成流入部821;处于每个冷凝单元的最高层部的第一介质出口端815与第二介质出口端819相互连接形成流出部823。
两个冷凝单元81中,其中一个冷凝单元81的流入部821形成冷凝器80的入口,其通过第一连接管91穿过第一通孔141与压缩机20连通,该冷凝单元81的流出部823与另一冷凝单元81的流入部821连通,所述另一冷凝单元81的流出部823作为冷凝器80的出口通过第二连接管93穿过第二通孔142及壳体10与蒸发器201连通。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换热件811与第二换热件813均为螺旋管状。可以理解,出口可以设置于冷凝器80的其他位置,出口的位置高于入口所在位置。可以理解,冷凝单元81的数量等于或大于两个时,每相邻两个的冷凝单元81中的其中一冷凝单元81的流出部823与另一相邻的冷凝单元81的流入部821连通。可以理解,冷凝单元8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冷凝单元81的位于底部的第一层部的流入部821延伸汇接形成冷凝器80的入口并通过第一连接管91与压缩机20连通,冷凝单元81位于最高层部的流出部823延伸汇接形成冷凝器80的出口并通过第二连接管93连通蒸发装置200;冷凝单元8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第一个冷凝单元81的流入部821与冷凝器80的入口相通,且每两个相邻的冷凝单元81中的一个冷凝单元81的流出部823与另一冷凝单元81的流入部821连通,直至最后一个冷凝单元81的流出部823与冷凝器80的出口相连通。可以理解,冷凝单元81可以省略第一换热件811或第二换热件813;冷凝单元81可以包括多个换热件,多个换热件的内径依次变小,且能够依次套设。
第二换热系统50包括支撑架51、蒸发媒介结构53、抽水泵55及喷淋结构57。第二换热系统50用于实现对水的散热,从而降低水的温度。
支撑架51收容于冷却腔130内,并架设于收集部35上,用于支撑蒸发媒介结构53使得蒸发媒介结构53整体位于收集部35的上方并且其底部高于收集部35的水表面,使蒸发媒介结构53与空气充分接触,以达到高效蒸发的目的。
蒸发媒介结构53设置于冷却腔130內并邻近进风口139设置,其由支撑架51支撑。蒸发媒介结构53为一具多孔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中,蒸发媒介结构53为湿帘,其具蜂窝多孔结构的特点;蒸发媒介结构53的数量为一个。可以理解,蒸发媒介结构53可以由纸浆或其它纤维、陶瓷、不锈钢、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等材料构成。例如,陶瓷材料制成的蒸发媒介结构,其上具很多微小孔,以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不锈钢材料制成的蒸发媒介结构,利用不锈钢丝绕设成具有多孔或类似蜂窝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中,蒸发媒介结构53朝向风机40的侧面与风机4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侧壁133与第二侧壁137间距离之五分之一。本实施方式中,设有进风口139的侧壁、设有出风口138的侧壁及蒸发媒介结构53大致平行并列设置。
抽水泵55设置于收集部35内,抽水泵55与收集部35及喷淋结构57通过连接管道59连通,以将收集部35内的水抽送至喷淋结构57。由于收集部35采用敞开式设计,收集部35与冷却腔130内大气压强相同,水通过自身的重力流下,再经过抽水泵55抽水至收集部35的上方,形成水的循环运行,因此,抽水泵55对扬程的要求可以降低,功率也可以降低,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能效。本实施采用抽水泵55的功率范围为5~60W;扬程范围在10m以下,抽水泵55扬程的优选范围为1.5m~6m。
喷淋结构57设置于冷却腔130内,并位于蒸发媒介结构53的上方,用于向蒸发媒介结构53提供水以使蒸发媒介结构53被水淋湿,进而使水与空气有较大的接触面积。
请再次参阅图1,冷却装置100还包括补水组件71,以对收集部35进行补水。补水组件71包括一个补水管711及液位开关712,其中补水管711通过入水孔351连通至收集部35,液位开关712为一联动开关。当液位开关712检测到水位低于水位预设值时,液位开关712即会开启补水管711,进而对收集部35进行补充水;当水位到达预设值时,即会关闭补水管711。
由于环境中通常含有灰尘等污物,在制冷的过程中,污物随喷淋水附着在蒸发媒介结构53上或流至收集部35内,因此,每隔一段时间需对收集部35进行清洗排污处理。请参阅图7,冷却装置100还包括一清洗处理模组75,用于自动对收集部35进行清洗处理。清洗处理模组75包括浊度检测器751、清洗控制单元755及计时器757。浊度检测器751设置于收集部35内,用于检测收集部35所盛水的浑浊度。清洗控制单元755,用于开启或关闭排水管道750。清洗控制单元755与浊度检测器751、计时器757及液位开关712电性相接。
当浊度检测器751检测到收集部35所盛水的浑浊度高于清洗控制单元755所设浊度预设值时,清洗控制单元755控制打开排水管道27,自动进行排水,此种情况下,即使在液位开关712检测到的水位低于水位预设值时补水组件71可以亦不对收集部35进行补充;当计时器757计算的排液时间到达排水预设时间后,补水组件71对收集部35进行补充以进一步冲洗收集部35的污物;冲洗时间达到一定的冲洗设定时间之后,清洗控制单元755控制排水管道27关闭,补水组件71继续对收集部35进行补充水。可以理解,可以直接通过人工开启或关闭排水管道27进行人工清洗。
于其它实施例中,清洗处理模组75可省略浊度检测器751,计时器757上设定一预定排液时间,当预定排液时间到达后,清洗控制单元755自动开启排水孔353进行排水清理。
组装时,将支撑架51放入壳体10的冷却腔130内,将冷凝器80放入收集部35内,将蒸发媒介结构53设置于支撑架51上,将喷淋结构57装设于冷却腔130内并与抽水泵55相通,将压缩机20与抽水泵55设置于容置腔170内,将冷凝器80与压缩机20及蒸发装置200的蒸发器201连通。
使用时,将水引入收集部35内,水淹没冷凝器80。在制冷过程中,压缩机20压缩冷媒后输送至冷凝器80,高温气态的冷媒通过冷凝器80与收集部35的水进行热交换,而同时抽水泵55工作,将收集部35中的水抽取至喷淋结构57,喷淋结构57使水由上向下喷淋至蒸发媒介结构53,在风机40的作用下,空气从进风口139吸入至出风口138,喷淋的水和流动的空气通过蒸发媒介结构53进行热交换,实现对水的降温。经过冷却后的冷媒输送至蒸发装置200的蒸发器201,冷媒在蒸发器201中吸热蒸发后再回到压缩机20,从而完成制冷过程中的冷媒循环。在该冷媒循环的过程中,冷媒在蒸发器201中通过蒸发而吸收其所述环境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上述冷却装置100及具该冷却装置100的空调300,第一换热系统30通过水对流经冷凝器80的冷媒进行降温冷却,第二换热系统50通过喷淋结构57喷淋蒸发媒介结构53对水进行蒸发散热进而对水降温,由于水在蒸发过程中产生相变,吸收热量较多,故而提高了冷凝换热效率,且降低了能耗。另外,由于收集部的水的温度从上至下为温度由低逐渐升高,来自压缩机的高温冷媒从冷凝器的底部进入,进而使得冷媒从下往上的温度逐渐降低,以使冷媒与冷凝器中的换热管周围水之间的温差尽量保持最大化,从而提升热交换效率。
可以理解,冷却装置100不仅限用于空调300,其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生活、工业冷却领域,如制冰机、CNC设备冷却等等。
可以理解,可以省略支撑架51,直接于冷却腔130的内侧壁上设置支撑部件,如具一定宽度的凸条,以支撑蒸发媒介结构53。
可以理解,可以省略隔板14,即壳体10可以不设隔绝的冷却腔130及容置腔170。壳体10不限定为六面体,如壳体10可设为半圆柱体状或其他形状;进风口139的数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蒸发媒介结构53的数目对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一个进风口139对应设置一个蒸发媒介结构53。出风口138不限定设于第一侧壁133及第二侧壁137上,出风口138也可以设置于顶壁12或其它侧壁上。
可以理解,第一通孔141与第二通孔142的位置并不限定高于所述收集部35内的水面,其也可设置于水面的下方。
可以理解,喷淋结构57也可设置于蒸发媒介结构53的侧部,其只需淋湿蒸发媒介结构53即可。
可以理解,空调的冷却装置还可包括风冷换热系统,所述风冷换热系统包括风冷换热器,所述风冷换热器设置于冷却腔130内,可将所述风冷换热器与蒸发媒介结构53并列设置于进风口139与出风口138之间。所述风冷换热器与冷凝器80串联相通,以使流经风冷换热器的冷媒与冷却腔130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对冷媒的多次冷却。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空调,其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结构大致一样,其不同在于冷凝单元的结构。如图8所示,每个冷凝单元84包括多个层部840。换热管841按一定间隔和长度弯折形成层部840的管道。每个层部840在管道的两端设有连通的介质入口端843及介质出口端845。具体地,第一层部的管道介质出口端845向上延伸弯折形成第二层部的介质入口端843,依此类推,至最后一层层部的介质出口端845伸出。本实施方式中,层部的管道形状为多个大致呈U型管连接而成的形状。于其他实施例中,层部的管道形状还可以弯折成其他形状,如三角型、四边形及五边形等。可以理解,所述冷凝器包括至少一个冷凝单元,所述冷凝单元为由换热管841弯折形成的多个层部840,每个层部840在管道的两端设有连通的介质入口端843及介质出口端845,每一层部的介质出口端845向上延伸弯折形成上一层部的介质入口端843,所述冷凝器的入口与处于所述冷凝单元底部的第一层部的介质入口端843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处于所述冷凝单元的最高层部的介质出口端845连通。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空调,其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结构大致一样,其不同在于冷凝单元的结构。如图9所示,每个冷凝单元85包括相互隔开并层叠配置的多个散热翅片851和沿多个散热翅片851的层叠方向贯通散热翅片的换热管853。换热管853按一定间隔和长度弯折形成多个层部850的管道。每个层部850在管道的两端设有连通的介质入口端855及介质出口端857。具体地,第一层部的管道介质出口端857向上延伸弯折形成第二层部的介质入口端855,依此类推,至最后一层层部的介质出口端857伸出。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空调,其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结构大致一样,其不同在于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空调的冷却装置还包括回收组件,回收组件与收集部及蒸发装置连通,以将制冷过程中蒸发装置(图未示)产生的冷凝水进行回收。如图10所示,回收组件77包括连通管件771及回收管773,连通管件771设置在收集部305的溢水孔306,其包括相通的第一管部7711、第二管部7712及第三管部7713。第一管部7711与第二管部7712相对设置。第一管部7711设置于溢水孔306,以使连通管件771与收集部35相通。回收管773一端与蒸发装置连通,回收管773的另一端插设于第三管部7713及第一管部7711,以将蒸发装置200产生的冷凝水引入收集部305。第一管部7711的管内径要大于回收管773,以使第一管部7711有空间溢流多余水。本实施方式中,连通管件771为三通阀门。
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空调,其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结构大致一样,其不同在于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空调的冷却装置还包括回收组件,回收组件与收集部及蒸发装置连通,以将制冷过程中蒸发装置(图未示)产生的冷凝水进行回收。如图11所示,回收组件78包括连通管件781及回收管783,连通管件781设置在收集部405的溢水孔406,其包括相通的第一管部7811、第二管部7812及第三管部7813。第一管部7811设置于溢水孔406,以使连通管件781与收集部405相通。第一管部7811与第二管部7812相对设置。回收管783一端与蒸发装置连通,回收管783的另一端与第三管部7817连通。第二管部7812向上弯折形成阻挡部7815,防止冷凝水流出第二管部7812。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壳体、压缩机、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换热系统及与所述第一换热系统连通的第二换热系统,所述壳体具有连通的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包括收集部、冷凝器、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所述收集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用于容纳水,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连通,所述冷凝器于使用时淹没于所述收集部所盛水以使流经所述冷凝器的冷媒与所述水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用于对水进行降温冷却,所述收集部为由一底面及与所述底面连接的侧面共同围成的敞开式结构,所述冷凝器包括相互连通的入口及出口,所述入口设于所述冷凝器的底部,所述出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入口所在位置,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连通,以使来自所述压缩机的冷媒与所述冷凝器中的换热管周围水之间的温差尽量保持最大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系统包括风机、蒸发媒介结构及喷淋结构,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出风口或进风口,所述喷淋结构及所述蒸发媒介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水通过所述喷淋结构进入所述蒸发媒介结构以进行蒸发散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单元,所述冷凝单元由换热管弯折形成多个层部,每个层部在管道的两端设有连通的介质入口端及介质出口端,每一层部的介质出口端向上延伸弯折形成上一层部的介质入口端,所述冷凝器的入口与处于所述冷凝单元底部的第一层部的介质入口端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处于所述冷凝单元的最高层部的介质出口端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至少两个冷凝单元,每个冷凝单元由换热管弯折形成,每个冷凝单元包括相互连通的流入部及流出部,所述流入部位于每个冷凝单元底部,所述流出部位于每个冷凝单元顶部,第一个冷凝单元的流入部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相通,且每两个相邻的冷凝单元中的一个冷凝单元的流出部与另一冷凝单元的流入部连通,直至最后一个冷凝单元的流出部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冷凝单元包括第一换热件及收容于所述第一换热件的第二换热件,所述第一换热件与所述第二换热件相通,所述第一换热件及所述第二换热件均具有多个层部,所述第一换热件具位于底部的第一层部的第一介质入口端及位于顶部的最高层部具第一介质出口端,所述第二换热件具位于底部的第一层部的第一介质入口端及位于顶部的最高层部具第二介质出口端,所述第一介质入口端及所述第二介质入口端连接形成所述流入部,所述第一介质出口端及所述第二介质出口端连接形成所述流出部。
6.如权利要求3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冷凝单元还包括多个散热翅片,所述多个散热翅片相互隔开并层叠配置,所述换热管沿所述多个散热翅片的层叠方向贯穿所述多个散热翅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的位置高于所述收集部所盛的水的表面,所述冷凝器的入口通过第一连接热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压缩机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底壁、顶壁及侧壁,所述侧壁位于所述底壁与所述顶壁之间,所述进风口及出风口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所述进风口的侧壁、设有所述出风口的侧壁及所述蒸发媒介结构平行并列设置。
9.如权利要求1-5及7-8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入水孔、排水孔及溢水孔,所述入水孔的位置高于所述排水孔的位置,所述入水孔的位置需低于所述溢水孔的位置或与所述溢水孔的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回收组件,所述回收装置包括连通管件及与所述连通管件连通的回收管,所述连通管件设置于所述溢水孔,所述回收管用于与一蒸发装置连通,用以将所述蒸发装置的冷凝水导引至所述收集部。
10.一种空调,其包括冷却装置及与所述冷却装置连通的蒸发装置,所述蒸发装置具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壳体、压缩机、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换热系统及与所述第一换热系统连通的第二换热系统,所述壳体具有连通的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压缩机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包括收集部、冷凝器、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所述收集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用于容纳水,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连通,所述冷凝器于使用时淹没于所述收集部所盛水以使流经所述冷凝器的冷媒与所述水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用于对水进行降温冷却,所述收集部为由一底面及与所述底面连接的侧面共同围成的敞开式结构,所述冷凝器包括相互连通的入口及出口,所述入口设于所述冷凝器的底部,所述出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入口所在位置,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器连通,以使来自所述压缩机的冷媒与所述冷凝器中的换热管周围水之间的温差尽量保持最大化。
CN201521124375.5U 2015-12-31 2015-12-31 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81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24375.5U CN205481470U (zh) 2015-12-31 2015-12-31 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24375.5U CN205481470U (zh) 2015-12-31 2015-12-31 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81470U true CN205481470U (zh) 2016-08-17

Family

ID=56662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2437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81470U (zh) 2015-12-31 2015-12-31 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8147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28538A (zh) * 2018-08-29 2018-12-18 广东西屋康达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冷凝水冷量回收节能装置
WO2020187230A1 (zh) * 2019-03-21 2020-09-2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自清洁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2460732A (zh) * 2020-12-08 2021-03-09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滤网清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空调
WO2024187833A1 (zh) * 2023-03-10 2024-09-19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器、冷凝器以及制冷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28538A (zh) * 2018-08-29 2018-12-18 广东西屋康达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冷凝水冷量回收节能装置
WO2020187230A1 (zh) * 2019-03-21 2020-09-2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自清洁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2460732A (zh) * 2020-12-08 2021-03-09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滤网清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空调
WO2024187833A1 (zh) * 2023-03-10 2024-09-19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器、冷凝器以及制冷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81470U (zh) 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CN101634476B (zh) 一种闭式蒸发冷却高温冷水机组
CN102548357A (zh) 数据机房
WO2020187010A1 (zh) 一种冷热双蓄型房间空调装置
CN210861487U (zh) 用循环水冷却分体式空调
CN207081124U (zh) 用于空调装置的室外换热器及空调装置
CN202598734U (zh) 智能焓差控制节能空调
CN106247605A (zh) 一种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立式空调
CN205373117U (zh) 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CN106931564A (zh) 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CN205119549U (zh) 多功能热泵型蒸发式冷凝空调机组
CN105318461A (zh) 开闭式双功能热源塔
CN204611972U (zh) 一种具有冷却水处理装置的分体式空调
CN205481611U (zh) 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CN103727649B (zh) 一种带辅助水冷装置的风冷式空调机组以及控制方法
CN202133042U (zh) 一种改进室外机换热器的水冷却家用空调
CN202403358U (zh) 一种间接-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205481662U (zh) 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CN106931565A (zh) 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US11725835B2 (en) Energy efficient and refrigerant-free air cooler
CN205579795U (zh) 一种空调系统空气冷却式室外机的自动清洗系统
CN206113277U (zh) 一种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立式空调
CN212299555U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蒸发式冷凝器
CN213514496U (zh) 自除垢双冷热泵机组
CN211503097U (zh) 厂房蒸发冷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Termination date: 202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