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78813U - 预紧式防松组合螺母 - Google Patents
预紧式防松组合螺母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478813U CN205478813U CN201620016863.2U CN201620016863U CN205478813U CN 205478813 U CN205478813 U CN 205478813U CN 201620016863 U CN201620016863 U CN 201620016863U CN 205478813 U CN205478813 U CN 2054788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ut
- female thread
- mother
- screw thread
- bo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紧式防松组合螺母,包括主螺母、副螺母和螺栓。主螺母设有主螺母内螺纹和主螺母外螺纹,副螺母设有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螺栓包括头部和杆体,杆体上设有螺栓外螺纹;第一内螺纹与主螺母内螺纹的螺距、结构相同,且与螺栓外螺纹的螺距、结构相对应;主螺母、副螺母依序通过主螺母内螺纹、第一内螺纹与螺栓外螺纹的啮合,与螺栓固定为一体;第二内螺纹与主螺母外螺纹的螺距、结构相对应;主螺母与副螺母通过主螺母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的啮合固定为一体;所述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的螺距不同。本实用新型无需采用偏心螺母实现防松,装卸方便,加工工艺简单,加工成本低廉,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零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预紧式防松组合螺母。
背景技术
当前,组合螺母在工业应用中用途非常广泛。最为著名的是日本的Hard-Lock,号称永不松动的螺母。这种组合螺母的技术核心在于:母螺母是一个偏心螺母,配合螺母则起到固定偏心螺母的作用。这种螺母组合在使用中,有用偏心力的作用往往导致螺栓的螺纹对称性丢失,由于偏心的作用,安装过程对螺栓存在潜在危险。同时,生产这种带有偏心螺纹的螺母,生产成本较为高昂,生产工艺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紧式防松组合螺母,旨在弥补上述技术缺陷。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预紧式防松组合螺母,包括主螺母、副螺母和螺栓。所述主螺母上设有主螺母内螺纹和主螺母外螺纹,所述副螺母上设有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所述螺栓包括头部和杆体,所述杆体上设有螺栓外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与主螺母内螺纹的螺距、结构相同,且与螺栓外螺纹的螺距、结构相对应;所述主螺母、副螺母依序通过主螺母内螺纹、第一内螺纹与螺栓外螺纹的啮合,与螺栓固定为一体;所述第二内螺纹与主螺母外螺纹的螺距、结构相对应;所述主螺母与副螺母通过主螺母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的啮合固定为一体;所述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的螺距不同。
优选的是,上述预紧式防松组合螺母中:所述主螺母内螺纹和主螺母外螺纹皆采用30°楔形螺纹。
更优选的是,上述预紧式防松组合螺母中:所述第一内螺纹的螺距比第二内螺纹的螺距大/小0.01-0.1mm。
进一步优选的是,上述预紧式防松组合螺母中:所述第一内螺纹的螺距比第二内螺纹的螺距大/小0.01-0.05mm。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主螺母与副螺母通过主螺母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的啮合固定为一体。同时螺栓的杆体穿过工件后拧入主螺母和副螺母,杆体上的螺栓外螺纹依次与主螺母内螺纹、第一内螺纹啮合,使螺栓依次与主螺母、副螺母固定为一体。因为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的螺距不同,在拧入螺栓的过程中,产生迭代锁紧的效果,从而实现了与Hard-Lock同样的组合螺母防松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无需采用偏心螺母实现了与Hard-Lock同样的防松性能,且装卸方便,加工工艺简单,加工成本低廉,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主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副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和具体部件名称对应关系如下:
1、主螺母;2、副螺母;3、螺栓;4、工件;11、主螺母内螺纹;12、主螺母外螺纹;21、第一内螺纹;22、第二内螺纹;31、头部;32、杆体;33、螺栓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4所示的实施例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预紧式防松组合螺母,包括主螺母1、副螺母2和螺栓3。所述主螺母1上设有主螺母内螺纹11和主螺母外螺纹12,所述副螺母2上设有第一内螺纹21和第二内螺纹22。螺栓3包括头部31和杆体32,所述杆体32上设有螺栓外螺纹33。所述第一内螺纹21与主螺母内螺纹11的螺距、结构相同,且与螺栓外螺纹33的螺距、结构相对应;所述主螺母1、副螺母2依序通过主螺母内螺纹11、第一内螺纹21与螺栓外螺纹33的啮合,与螺栓3固定为一体。所述第二内螺纹22与主螺母外螺纹12的螺距、结构相对应;所述主螺母1与副螺母2通过主螺母外螺纹12与第二内螺纹22的啮合固定为一体。所述主螺母内螺纹11和主螺母外螺纹12皆采用30°楔形螺纹。且所述第一内螺纹21的螺距采用标准螺距。而第二内螺纹22的螺距比标准螺距大0.01-0.05mm。
实践中:主螺母1与副螺母2首先通过主螺母外螺纹11与第二内螺纹22的啮合固定为一体。同时螺栓3的杆体32穿过工件4后拧入主螺母1和副螺母2,杆体32上的螺栓外螺纹33依次与主螺母内螺纹11、第一内螺纹21啮合,使螺栓3依次与主螺母1、副螺母2固定为一体。因第一内螺纹21和第二内螺纹22的螺距不同,在拧入螺栓3的过程中,产生迭代锁紧的效果,从而实现了与Hard-Lock同样的组合螺母防松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类似修改、变化与替换,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界定。
Claims (4)
1.一种预紧式防松组合螺母,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螺母(1)、副螺母(2)和螺栓(3);
所述主螺母(1)上设有主螺母内螺纹(11)和主螺母外螺纹(12),所述副螺母(2)上设有第一内螺纹(21)和第二内螺纹(22);所述螺栓(3)包括头部(31)和杆体(32),所述杆体(32)上设有螺栓外螺纹(33);
所述第一内螺纹(21)与主螺母内螺纹(11)的螺距、结构相同,且与螺栓外螺纹(33)的螺距、结构相对应;所述主螺母(1)、副螺母(2)依序通过主螺母内螺纹(11)、第一内螺纹(21)与螺栓外螺纹(33)的啮合,与螺栓(3)固定为一体;
所述第二内螺纹(22)与主螺母外螺纹(12)的螺距、结构相对应;所述主螺母(1)与副螺母(2)通过主螺母外螺纹(12)与第二内螺纹(22)的啮合固定为一体;
所述第一内螺纹(21)和第二内螺纹(22)的螺距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预紧式防松组合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螺母内螺纹(11)和主螺母外螺纹(12)皆采用30°楔形螺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预紧式防松组合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螺纹(21)的螺距比第二内螺纹(22)的螺距大/小0.01-0.1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预紧式防松组合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螺纹(21)的螺距比第二内螺纹(22)的螺距大/小0.01-0.05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016863.2U CN205478813U (zh) | 2016-01-08 | 2016-01-08 | 预紧式防松组合螺母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016863.2U CN205478813U (zh) | 2016-01-08 | 2016-01-08 | 预紧式防松组合螺母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478813U true CN205478813U (zh) | 2016-08-17 |
Family
ID=56665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016863.2U Active CN205478813U (zh) | 2016-01-08 | 2016-01-08 | 预紧式防松组合螺母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478813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63088A (zh) * | 2016-12-23 | 2017-05-31 | 王志彬 | 同步式双螺纹连接及锁紧技术方法 |
CN108644212A (zh) * | 2018-07-24 | 2018-10-12 | 合肥仨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止退结构的螺杆紧固件 |
CN113319606A (zh) * | 2021-08-02 | 2021-08-31 | 江苏刘一刀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防退卡簧的刀具锁紧结构 |
-
2016
- 2016-01-08 CN CN201620016863.2U patent/CN20547881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63088A (zh) * | 2016-12-23 | 2017-05-31 | 王志彬 | 同步式双螺纹连接及锁紧技术方法 |
CN108644212A (zh) * | 2018-07-24 | 2018-10-12 | 合肥仨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止退结构的螺杆紧固件 |
CN113319606A (zh) * | 2021-08-02 | 2021-08-31 | 江苏刘一刀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防退卡簧的刀具锁紧结构 |
CN113319606B (zh) * | 2021-08-02 | 2021-11-02 | 江苏刘一刀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防退卡簧的刀具锁紧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119508A (zh) | 预紧式防松组合螺母 | |
CN205478813U (zh) | 预紧式防松组合螺母 | |
MY160088A (en) | Self-tapping screw | |
MX2020012881A (es) | Estructura de tornillo de doble rosca y estructura de sujecion de la misma. | |
CN203594672U (zh) | 一种新型装配连接螺母 | |
MY187432A (en) | Screw thread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being pulled out and tool for manufacturing same | |
CN204591933U (zh) | 固定方便的紧固件 | |
CN204387070U (zh) | 船舶防松螺钉 | |
CN205895839U (zh) | 一种不易松动的螺栓组 | |
CN204921618U (zh) | 一种防松紧固组合螺钉 | |
CN203031537U (zh) | 一种双头螺柱快速安装装置 | |
CN205823888U (zh) | 一种防松效果好的螺母 | |
CN104653578A (zh) | 一种双向锁紧式螺丝 | |
CN203067489U (zh) | 一种锁紧螺母 | |
CN203081967U (zh) | 一种带双头螺杆的螺栓 | |
CN201714796U (zh) | 六角全螺纹螺栓装置 | |
CN204628202U (zh) | 一种自紧式紧固件 | |
CN204344653U (zh) | 防滑丝螺钉组合件 | |
CN204878248U (zh) | 一种加长六角连接螺母 | |
CN204387071U (zh) | 一种防松螺母 | |
WO2015000316A9 (zh) | 防松动圆柱螺纹件 | |
CN209100458U (zh) | 防松动紧固件 | |
CN206246494U (zh) | 一种防松螺栓 | |
CN105422601A (zh) | 防松螺母 | |
CN204371899U (zh) | 一种快速螺母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