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73551U - 一种新型结构的脱模布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结构的脱模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473551U CN205473551U CN201620104696.7U CN201620104696U CN205473551U CN 205473551 U CN205473551 U CN 205473551U CN 201620104696 U CN201620104696 U CN 201620104696U CN 205473551 U CN205473551 U CN 2054735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hesive linkage
- cloth
- layer
- utility
- mod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Floor Fin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结构的脱模布,包括隔离层、第一粘接层、聚四氟乙烯层、第二粘接层和无碱玻纤布层,所述隔离层通过第一粘接层粘接在聚四氟乙烯层的上侧,所述无碱玻纤布层通过第二粘接层粘接在聚四氟乙烯层的下侧。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粘接性能好、强度高、热稳定性能好、不会在模具的表面留有残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模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新型结构的脱模布。
背景技术
脱模布具有绝缘、耐腐蚀、耐高温等性能。由于脱模布具有良好的绝缘、绝热、耐腐蚀、不燃烧、耐高温等性能,常常被使用在产品与模具的中间,使得两者隔离。现有的脱模布是不具备自粘功能的,使用在产品与模具中间时需要先在模具表面喷胶,再将整平后的脱模布铺设在已喷胶的模具表面上固定。然而,喷胶的使用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喷胶不易均匀喷涂于模具表面上,脱模布粘附效果差;另一个,现有的脱模布强度不高、热稳定性不好,且不易清除,容易造成模具表面留有残胶,影响产品的质量。
然而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发者有必要研制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粘接性能好、强度高、热稳定性能好、不会在模具的表面留有残胶的新型结构的脱模布。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粘接性能好、强度高、热稳定性能好、不会在模具的表面留有残胶的新型结构的脱模布。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结构的脱模布,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层、第一粘接层、聚四氟乙烯层、第二粘接层和无碱玻纤布层,所述隔离层通过第一粘接层粘接在聚四氟乙烯层的上侧,所述无碱玻纤布层通过第二粘接层粘接在聚四氟乙烯层的下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层为隔离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层为环氧树脂层或丙 烯酸层或硅酮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粘接层为聚酯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层的厚度为0.02-0.06mm,所述聚四氟乙烯层的厚度为0.02-0.04mm,所述第二粘接层的厚度为0.02-0.05mm,所述无碱玻纤布层的厚度为0.02-0.03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粘接层直接在模具的表面上,与现有的喷胶方式相比,成本更低、粘附效果更好;另一个,环氧树脂层或丙烯酸层或硅酮层都具有较好的自粘性,使得无碱玻纤布层与模具表面之间粘接良好,保证了产品的生产质量;再一个,在第一粘接层上侧粘接有隔离层,该隔离层为隔离纸,隔离层能够防止第一粘接层粘连,又可以保护第一粘接层不受污染,进一步提高了该脱模布的实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所示,图中给出的一种新型结构的脱模布,包括隔离层100、第一粘接层200、聚四氟乙烯层300、第二粘接层400和无碱玻纤布层500。
隔离层100通过第一粘接层200粘接在聚四氟乙烯层300的上侧,无碱玻纤布层500通过第二粘接层400粘接在聚四氟乙烯层300的下侧。
隔离层100为隔离纸,该脱模布在使用时,将粘接在第一粘接层200上的隔离层100剥离下,使第一粘接层200露出,然后将其粘合在模具上,隔离层 100能够防止第一粘接层200粘连,又可以保护第一粘接层200不受污染,进一步提高了该脱模布的实用性能。
第一粘接层200为环氧树脂层或丙烯酸层或硅酮层,环氧树脂层或丙烯酸层或硅酮层都具有较好的自粘性,使得无碱玻纤布层500与模具表面之间粘接良好,保证了产品的生产质量,第一粘接层的优选厚度为0.02-0.06mm。
聚四氟乙烯层300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它的摩擦系数极低,从而使该脱模布的热稳定性好,且易清除,不易造成模具表面留有残胶,进一步了产品的质量,在本实施例中聚四氟乙烯层300的优选厚度为0.02-0.04mm。
第二粘接层400为聚酯层,第二粘接层400为聚四氟乙烯层300和无碱玻纤布层500提供了良好的粘接性能,进一步提高了该脱模布的稳定性能,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粘接层400的优选厚度为0.02-0.05mm。
在本实施例中无碱玻纤布层500的选优厚度为0.02-0.03mm。
为了避免第一粘接层200渗透到聚四氟乙烯层300内,在第一粘接层200与聚四氟乙烯层300之间设有第一防渗层(图中未示出),为了避免第二粘接层400渗透到无碱玻纤布层500内,在第二粘接层400与无碱玻纤布层500之间设有第二防渗层(图中未示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粘接层直接在模具的表面上,与现有的喷胶方式相比,成本更低、粘附效果更好;另一个,环氧树脂层或丙烯酸层或硅酮层都具有较好的自粘性,使得无碱玻纤布层与模具表面之间粘接良好,保证了产品的生产质量;再一个,在第一粘接层上侧粘接有隔离层,该隔离层为隔离纸,隔离层能够防止第一粘接层粘连,又可以保护第一粘接层不受污染,进一步提高了该脱模布的实用性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5)
1.一种新型结构的脱模布,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层、第一粘接层、聚四氟乙烯层、第二粘接层和无碱玻纤布层,所述隔离层通过第一粘接层粘接在聚四氟乙烯层的上侧,所述无碱玻纤布层通过第二粘接层粘接在聚四氟乙烯层的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脱模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为隔离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脱模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层为环氧树脂层或丙烯酸层或硅酮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脱模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接层为聚酯层。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脱模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层的厚度为0.02-0.06mm,所述聚四氟乙烯层的厚度为0.02-0.04mm,所述第二粘接层的厚度为0.02-0.05mm,所述无碱玻纤布层的厚度为0.02-0.03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04696.7U CN205473551U (zh) | 2016-02-01 | 2016-02-01 | 一种新型结构的脱模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04696.7U CN205473551U (zh) | 2016-02-01 | 2016-02-01 | 一种新型结构的脱模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473551U true CN205473551U (zh) | 2016-08-17 |
Family
ID=56673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104696.7U Active CN205473551U (zh) | 2016-02-01 | 2016-02-01 | 一种新型结构的脱模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47355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82362A (zh) * | 2016-08-22 | 2016-12-07 | 中国农业大学 | 一种用于制作混凝土微缝地板的模具组件及其应用 |
CN110093114A (zh) * | 2018-01-30 | 2019-08-06 | 日东电工(上海松江)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材料成型用的防粘胶带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 |
-
2016
- 2016-02-01 CN CN201620104696.7U patent/CN20547355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82362A (zh) * | 2016-08-22 | 2016-12-07 | 中国农业大学 | 一种用于制作混凝土微缝地板的模具组件及其应用 |
CN106182362B (zh) * | 2016-08-22 | 2018-05-29 | 中国农业大学 | 一种用于制作混凝土微缝地板的模具组件及其应用 |
CN110093114A (zh) * | 2018-01-30 | 2019-08-06 | 日东电工(上海松江)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材料成型用的防粘胶带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473551U (zh) | 一种新型结构的脱模布 | |
CN206052465U (zh) | 一种耐高温离型纸 | |
CN203503238U (zh) | 一种耐高温热熔型压敏胶标签纸 | |
CN201999884U (zh) | 触控面板用光学双面胶带 | |
CN205368214U (zh) | 一种电池遮蔽环保胶带 | |
CN104590723A (zh) | 隔热防水包装纸板 | |
CN208684843U (zh) | 一种特氟龙胶带 | |
CN208279552U (zh) | 一种耐用型胶带 | |
CN207875041U (zh) | 具有较好吸附性和贴合性的离型膜 | |
CN106947406A (zh) | 一种增强铝箔胶带 | |
CN207552231U (zh) | 一种双面胶带 | |
CN203128479U (zh) | 一种泡棉双面胶带改进结构 | |
CN208632442U (zh) | 一种纳米抗浸润性涂层结构 | |
CN205347311U (zh) | 一种用于真空袋的中常温密封胶带 | |
CN207256998U (zh) | 一种特氟龙高温布 | |
CN206416589U (zh) | 具防水透气功能的防爆玻璃 | |
CN205035310U (zh) | 美纹纸胶带 | |
CN209351032U (zh) | 一种易撕包装复合膜 | |
CN205188195U (zh) | 遮光胶带 | |
CN205420186U (zh) | 一种改良型弯钢Low-E玻璃 | |
CN206493656U (zh) | 抗压型铝塑复合带 | |
CN103507315A (zh) | 一种多功能吸音面料 | |
CN207072161U (zh) | 一种复合玻璃 | |
CN204095220U (zh) | 用于泡罩的铝箔 | |
CN207388460U (zh) | 抗老化型铜塑复合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Pudong New Area Cambridge Road 201319 Shanghai City No. 18 Lane 1365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Lek tech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Pudong New Area Cambridge Road 201319 Shanghai City No. 18 Lane 1365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Leadgo-Tech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