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60264U - 气味疗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味疗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60264U
CN205460264U CN201620006883.1U CN201620006883U CN205460264U CN 205460264 U CN205460264 U CN 205460264U CN 201620006883 U CN201620006883 U CN 201620006883U CN 205460264 U CN205460264 U CN 2054602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air inlet
nose clip
therapy device
chinese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0688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宏勇
汤鉴
谢玲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Hongshu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Hongshu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Hongshu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Hongshu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0688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602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602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6026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气味疗法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由两块透气隔板依次分成过滤层、中药层和储气层;所述过滤层,用于对吸入的气体进行过滤消毒,所述过滤层设有进气转接口,进气转接口连接外部的进气装置;所述中药层,包括中药包,用于产生中药气味;所述储气层,用于存储产生的中药气味,设有出气口;鼻夹,用于固定在患者的鼻子上使中药气味吸入患者鼻腔内;吸气管,连接罐体与鼻夹,吸气管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管连接头连接所述出气口与鼻夹。本实用新型治疗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携带方便,可以针对不同的治疗情形,通过进气转接口,连接不同的进气装置,配合治疗,因此通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泛。

Description

气味疗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味疗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中药气味理论为基础的气味疗法装置,属于中医保健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通过呼吸吸入含药气体而治病的方法称之为气味疗法。中药气味理论源远流长,《皇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药气味理论的基础,魏晋南北朝时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唐代大量的临床实践带来了气味理论的进步,到北宋时气味理论得到新发展,南宋金元诸家结合临床补充和延伸了气味理论,提出“气臭学说”,建立起新的气味理论模式,极大地丰富了气味理论的内容。
现有的气味疗法主要为中药熏、蒸疗法,熏、蒸疗法主要依据不同的气味作用于不同的脏腑,而发挥其不同的治疗作用。由于气味清轻窜透的特性,它发挥的生理作用更加强大和迅速,因此在治疗上,气雾剂发挥的作用比口服要快,因为气味分子非常微小,能够迅速进入人体,所以它的作用更强。中医的五气实际上指的五种气味,不是我们讲的寒热温凉那四种气,而是指臊、焦、香、腥、腐,这五种气味,在内经中称之为五气。其中,臊味入肝,焦味入心,香味入脾,腥味入肺,腐味入肾。
现有中药的熏、蒸疗法中包括有通过呼吸含有药蒸汽而治病的。中药材加水后煮沸虽然有利于药物活性成分的挥发,但只能局限在有热源的位置。使用时,既要关注热源的安全,又要注意药物不被烧干、烧焦,随意性差,限制了治疗场所和治疗时间。
CN201108658Y公开了一种中药气味吸入治疗器,所述中药气味吸入治疗器由风筒、固定在风筒内的药袋、安装在风筒一端的轴流风机、风机出风口上的面罩组成,采用药物周围空气强制流通的方法,促进药物可挥发成分在常温下挥发、并形成定向气流作用于人体。
对比文件中公开的中药气味吸入治疗器,虽然解决了加热挥发吸入存在的离不开热源,治疗时间和治疗场所局限性的问题,但也存在两个缺点:一、使用者只能采取仰卧位,将风筒竖直悬挂使用者头部上方进行治疗,限制了用户治疗方位和治疗地点选择的随意性,局限性加大;二、虽然为集中风机出口的风力、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在风机出口设有面罩,但也不能充分吸收治疗器挥发的中药气味,造成中药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治疗成本,因此,其通用性较差,使用范围也较为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味吸入更充分安全、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携性强,应用范围广泛的气味疗法装置。
为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气味疗法装置,包括:
罐体,所述罐体由两块透气隔板依次分成过滤层、中药层和储气层;
所述过滤层,用于对吸入的气体进行过滤消毒,所述过滤层设有进气转接口,进气转接口连接外部的进气装置;
所述中药层,用于产生中药气味,包括中药包;
所述储气层,用于存储产生的中药气味,设有出气口;
鼻夹,用于固定吸气管,方便使用者将中药气味吸入鼻腔内;
吸气管,连接罐体与鼻夹,吸气管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管连接头连接所述出气口与鼻夹。
所述中药包优选用无毒、透气材料的袋子将中药成分装入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罐体由两块透气隔板从下至上依次分成过滤层、中药层和储气层。
在另外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罐体由两块透气隔板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依次分成过滤层、中药层和储气层。
进一步地,
所述鼻夹包括鼻夹本体和夹持部,其中:
所述夹持部,用于将吸气管固定在使用者的鼻子上;
所述鼻夹本体,设有鼻夹进气口、鼻吸管接口和呼气口;
所述鼻夹本体内设有一个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三个管口分别对应与鼻夹进气口、鼻吸管接口和呼气口相连通;
所述鼻夹进气口通过导管连接头与吸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三通管与鼻夹进气口的连接处设置单向阀一,使通过吸气管从鼻夹进气口进入的气体单向通往鼻吸管接口;
所述鼻吸管接口通过鼻吸管接头与鼻吸管连接,所述鼻吸管的尾端设有鼻塞头,所述鼻塞头作用于使用者的鼻塞,方便气体直接引入使用者鼻腔内;
所述三通管与呼气口的连接处设置单向阀二,使通过鼻吸管从鼻吸管接口出来的气体单向通往呼气口并排出。
进一步地,
所述进气转接口通过导管连接外部的氧气机,用于紧急治疗。
进一步地,
所述进气转接口通过导管连接外部的可充气气囊,用于平常保健。
进一步地,
所述进气转接口通过导管连接气泵,用于寻常治疗。
进一步地,
所述透气隔板上均匀设有透气孔。
优选地,
所述过滤层内优选放置过滤活性炭。
优选地,
所述鼻夹内的三通管倾斜设置,使三通管中与呼气口相连通的管口倾斜向下,便于呼出气体时产生蒸汽后形成的水珠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外部进气装置的挤压/泵入,将空气/氧气从进气转接口进入过滤层过滤消毒后,气体穿过透气隔板进入中药层,与中药层内中药包散发的有效中药气味进行混合,再穿过透气隔板进入储气层并存储在储气层中。
使用者吸气时,储气层中的气体通过出气口被吸入吸气管,再经过鼻夹进气口进入三通管,由于三通管与鼻夹进气口的连接处设置有单向阀一,使进入的气体单向通往鼻吸管接口并进入鼻吸管,再经过鼻吸管尾端的鼻塞头进入使用者鼻腔内。气体进入鼻腔后随呼吸进入肺部,有清宣肺气,利痰平喘之功效。用于紧急治疗或者使用者呼吸较弱的情况下,利用外部的进气装置将混有中药气味的气体挤压进入使用者鼻腔。
使用者呼气时,呼出的气体经过鼻吸管到达鼻吸管接口,再经过三通管与呼气口连接处设置的单向阀二,单向通往呼气口并排出。或者使用者直接通过口呼出。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将罐体中的中药气味通过吸气管引入鼻夹进入使用者鼻腔,能够使中药气味吸入更充分、快速,节约大量的药材资源。
2、本实用新型为无源保健器械,携带方便。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针对不同的治疗情形,通过进气转接口,连接不同的进气装置配合治疗,因此通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过滤层1;中药层2;储气层3;透气隔板4;透气孔41;
进气转接口11;出气口31;
鼻夹本体51;夹持部52;鼻夹进气口53;呼气口54;三通管55;单向阀一551、单向阀二552;鼻吸管接口56;
鼻塞头6;吸气管7;鼻吸管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气味疗法装置,包括:
圆柱形罐体,所述罐体由两块设有均匀的透气孔41的圆形透气隔板4从下至上依次分成过滤层1、中药层2和储气层3;
所述过滤层1,设有进气转接口11,所述过滤层内放置过滤活性炭,用于对从进气转接口11吸入的气体进行过滤消毒;
所述中药层2,用于产生中药气味,包括中药包;
所述储气层3,用于存储产生的中药气味,设有出气口31;
鼻夹,用于固定在使用者的鼻子上使中药气味吸入使用者鼻腔内;
吸气管7,连接罐体与鼻夹,吸气管7的一端通过导管连接头连接所述出气口31,吸气管7的另一端通过导管连接头与鼻夹进气口53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鼻夹包括鼻夹本体51和夹持部52,其中:夹持部52,用于固定在使用者的鼻子上;
鼻夹本体51,设有鼻夹进气口53、鼻吸管接口56和呼气口54;
所述鼻夹本体内设有一个三通管55,所述三通管55的三个管口分别对应与鼻夹进气口53、鼻吸管接口56和呼气口54相连通;
所述鼻夹进气口53通过导管连接头与吸气管7的一端连接;所述三通管55与鼻夹进气口53的连接处设置单向阀一551,使通过吸气管7从鼻夹进气口53进入的气体单向通往鼻吸管接口56;
所述鼻吸管接口56通过鼻吸管接头与鼻吸管8连接,所述鼻吸管8的尾端设有鼻塞头6,所述鼻塞头6作用于使用者的鼻塞,将气体进入使用者鼻腔内;
所述三通管55与呼气口54的连接处设置单向阀二552,使通过鼻吸管8从鼻吸管接口56出来的气体单向通往呼气口54并排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鼻夹内的三通管55可以倾斜设置,使三通管55中与呼气口54相连通的管口倾斜向下,便于呼出气体时产生蒸汽后形成的水珠流出。
当使用本实施例进行紧急治疗时,可将进气转接口11通过导管连接外部的氧气机。
当使用本实施例进行平常保健时,可将进气转接口11通过导管连接外部的可充气气囊。
当使用本实施例进行寻常治疗时,可将进气转接口11通过导管连接气泵。
本实施例将罐体中的中药气味通过吸气管7引入鼻夹进入使用者鼻腔,能够使中药气味吸入更充分,节约大量的药材资源。
本实施例中的中药包的配方如下:
1、白芷200g,白芷味辛,性温;归胃、大肠、肺经;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的功效;主治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
2、牙皂200g,牙皂味辛,性温;归肺、大肠经;具有祛痰开窍,散结消肿的功效;主治:中风口噤,昏迷不醒,癫痫痰盛,关窍不通,喉痹痰阻,顽痰喘咳,咯痰不爽,大便燥结;外治痈肿。
3、艾叶草100g,艾叶草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苦燥辛散,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艾叶草是我国南方几乎到处都有的一种植物,更是直接用艾叶草的叶子包米饭来做着吃的。艾叶防瘟疫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了,因为中草药就是就地取材,因此艾草成为那个时候防瘟疫的功臣,据现代医学药理证明艾草是一种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因为艾草对病菌有着抑制和杀伤的作用,而且对呼吸系统疾病也有着防治的的作用。
4、苍术200g,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主治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端午节汉族传统习俗活动之一,在民间用苍术消毒空气,即将天然的苍术捆绑在一起,燃烧后产生的薄烟,不仅会散发出清香,还可以驱赶蚊虫,令人神清气爽。
5、山柰200g,山萘味辛,性温;归胃经;具有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的功效;主治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6、细辛150g,细辛味辛,性温;归心、肺、肾经;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7、冰片100g,冰片味辛、苦,性微寒;归心、肝、肺经;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主治热病神昏、痉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现代医学实验证明,冰片有抗菌、消炎、直通作用,冰片可抑制或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等临床常见细菌。
8、薄荷脑100g,薄荷脑味先灼热后清凉,性微寒;具有清凉爽肤、杀菌消炎、醒脑提神、消除疲劳、祛风健胃、增进食欲、抑制神经、止痒镇痛、止咳脱敏、芳香润喉等功效。
9、菖蒲200g,菖蒲味辛、苦,性温;具有辟秽开窍,宣气逐痰,解毒,杀虫的功效;主治:癫狂,惊痫,痰厥昏迷,风寒湿痹,噤口毒痢,外敷痈疽疥癣。开窍,化痰,健胃。用于癫痫、痰热惊厥、胸腹胀闷、慢性支气管炎。
以上配方是以古方通关散和神圣避瘟的基础上结合祖传经验精选而成,具有提神醒脑,通窍利咽,祛湿避秽的功效。
所述中药包包括以上中药组分,先将以上中药组分按照上述比例进行精选去杂,自然晒干或烤干水分后,再先将干燥后的白芷、牙皂、艾叶草、苍术、山萘、细辛、菖蒲原料混合、粉碎至九成碎,再加入冰片、薄荷脑打碎至细粉状并混合均匀,过筛,用无毒、透气的无纺布包装成20克/包的中药包备用。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氧气机/气囊/气泵中的空气/氧气从进气转接口11进入过滤层1进行过滤消毒后,气体穿过第一块透气隔板4的透气孔41进入中药层2,与中药层2内的中药包散发的有效中药气味进行混合,再穿过第二块透气隔板的透气孔进入储气层3并存储在储气层3中。
使用者吸气时,储气层3中的气体通过出气口31被吸入吸气管7,再经过鼻夹进气口53进入三通管55,由于三通管55与鼻夹进气口53的连接处设置有单向阀一551,使进入的气体单向通往鼻吸管接口56并进入鼻吸管8,再经过鼻吸管8尾端的鼻塞头6进入使用者鼻腔内。气体进入鼻腔后随呼吸进入肺部,有清宣肺气,利痰平喘之功效。用于紧急治疗或者使用者呼吸较弱的情况下,利用外部的进气装置将混有中药气味的气体挤压进入使用者鼻腔。
使用者呼气时,呼出的气体经过鼻吸管8到达鼻吸管接口56,再经过三通管55与呼气口54连接处设置的单向阀二552,单向通往呼气口54并排出。或者使用者直接通过口呼出。
本实施例治疗效果好、治疗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携带方便,可以针对不同的治疗情形,通过进气转接口连接不同的进气装置配合治疗,因此通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泛。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罐体为长方形盒体,所述盒体由两块均匀设有透气孔41的矩形透气隔板4从右至左依次分成过滤层1、中药层2和储气层3。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整个技术范围,可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Claims (10)

1.气味疗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体,所述罐体由两块透气隔板依次分成过滤层、中药层和储气层;
所述过滤层,用于对吸入的气体进行过滤消毒,所述过滤层设有进气转接口,进气转接口连接外部的进气装置;
所述中药层,包括中药包,用于产生中药气味;
所述储气层,用于存储产生的中药气味,设有出气口;
鼻夹,用于固定吸气管,方便使用者将中药气味吸入鼻腔内;
吸气管,连接罐体与鼻夹,吸气管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管连接头连接所述出气口与鼻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味疗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体由两块透气隔板从下至上依次分成过滤层、中药层和储气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味疗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体由两块透气隔板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依次分成过滤层、中药层和储气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气味疗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鼻夹包括鼻夹本体和夹持部,其中:
所述夹持部,用于将吸气管固定在使用者的鼻子上;
所述鼻夹本体,设有鼻夹进气口、鼻吸管接口和呼气口;
所述鼻夹本体内设有一个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三个管口分别对应与鼻夹进气口、鼻吸管接口和呼气口相连通;
所述鼻夹进气口通过导管连接头与吸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三通管与鼻夹进气口的连接处设置单向阀一,使通过吸气管从鼻夹进气口进入的气体单向通往鼻吸管接口;
所述鼻吸管接口通过鼻吸管接头与鼻吸管连接,所述鼻吸管的尾端设有鼻塞头,所述鼻塞头作用于使用者的鼻塞,方便气体直接引入使用者鼻腔内;
所述三通管与呼气口的连接处设置单向阀二,使通过鼻吸管从鼻吸管接口出来的气体单向通往呼气口并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气味疗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转接口通过导管连接外部的氧气机,用于紧急治疗。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气味疗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转接口通过导管连接外部的气囊,用于平常保健。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气味疗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转接口通过导管连接气泵,用于寻常治疗。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气味疗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层内设置有过滤活性炭。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气味疗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气隔板上均匀设有透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味疗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鼻夹内的三通管倾斜设置,使三通管中与呼气口相连通的管口倾斜向下,便于呼出气体时产生蒸汽后形成的水珠流出。
CN201620006883.1U 2016-01-06 2016-01-06 气味疗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602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06883.1U CN205460264U (zh) 2016-01-06 2016-01-06 气味疗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06883.1U CN205460264U (zh) 2016-01-06 2016-01-06 气味疗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60264U true CN205460264U (zh) 2016-08-17

Family

ID=56664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0688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60264U (zh) 2016-01-06 2016-01-06 气味疗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602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87285A (zh) 一种熏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36889B (zh) 一种治疗老年慢性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的中药汤剂
CN107050338A (zh) 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7812288B (zh) 用于呼吸道疾病的气味康复训练装置及配套使用的中药包
CN103977218B (zh) 一种治疗鸡眼的中药膏
CN105456865A (zh) 气味疗法中药包及其制备方法与中药气味疗法装置
CN102085301B (zh) 一种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3285352B (zh) 一种用于治疗宫寒的外用药垫制备方法
CN107137499A (zh) 一种调理身体补充元气的热敷粉包
CN103768552A (zh) 一种治疗哮喘的药物
CN103705654B (zh)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填充枕芯中药药丸及其制备方法
CN205460264U (zh) 气味疗法装置
CN105663575A (zh) 一种用于防治猪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87068A (zh) 一种用于局部麻醉的中药麻醉剂
CN204798408U (zh) 一种带有物理疗法治哮喘的药包的治疗床
CN104107373A (zh) 治疗脚气、脚臭、脚汗的中药
CN108785634A (zh) 一种预防哮喘的中药组合物
CN108969616A (zh) 一种咳嗽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93915A (zh) 一种治疗马肺气肿的中药组合物
CN107998367A (zh) 一种消肿散结祛瘀止痛膏药
CN101317989B (zh) 一种治疗肺结核病的中药药物组合物
CN106389803A (zh) 一种防治仔猪咳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964C (zh) 治疗雀斑的药枕
CN106109904A (zh) 一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48895A (zh) 一种具有保健功效的药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Termination date: 2018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