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58792U - 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58792U
CN205458792U CN201620185362.7U CN201620185362U CN205458792U CN 205458792 U CN205458792 U CN 205458792U CN 201620185362 U CN201620185362 U CN 201620185362U CN 205458792 U CN205458792 U CN 2054587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region
signal
dimensional
unit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8536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金华
孙锦
段后利
王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Hisky Medic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Hisky Medic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Hisky Medical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Hisky Medic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8536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587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587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58792U/zh
Priority to PCT/CN2016/103517 priority patent/WO2017152629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装置,包括:接收单元、信号处理器、触发单元和弹性检测单元;接收单元与信号处理器连接,信号处理器与触发单元连接,触发单元与弹性检测单元连接;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生物组织的结构成像信息;信号处理器,用于对结构成像信息进行区域划分获得多个子区域,获取每个子区域的信号特征,根据信号特征判断满足预设条件的子区域的数目是否大于预设数值;若是,则触发单元向弹性检测单元发出触发指令,触发指令用于指示弹性检测单元对生物组织进行弹性检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装置,可以实现自动触发弹性检测,避免了人工判断,提高了触发弹性检测判断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组织的无损弹性检测在医疗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肝脏疾病的检测。各种慢性肝病(例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等)将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过程中伴随着肝脏弹性的变化,通过无损弹性检测,可以对肝病病情进行监测与评估,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
现有的弹性检测装置通常包括:一个超声波换能器触头,一个能够产生瞬时低频冲击的伺服电动致动器和一个用于人工触发弹性检测的压力按钮。医护人员根据经验判断是否进行弹性检测,如果需要,医护人员通过按压压力按钮启动弹性检测装置,伺服电动致动器发射低频振动剪切波到肝脏组织内,超声波换能器触头发射超声波用于检测剪切波在肝脏组织的传播速度,实时推测出肝脏的弹性模量,以此作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程度的量化依据。
但是,人工触发弹性检测受医护人员的主观影响非常大,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弹性检测而增加患者的负担,或者可能造成漏检而耽误患者的治疗。因此,人工触发弹性检测的方式降低了触发弹性检测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装置,可以实现自动触发弹性检测,避免了人工判断,提高了触发弹性检测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信号处理器、触发单元和弹性检测单元;所述接收单元与所述信号处理器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器与所述触发单元连接,所述触发单元与所述弹性检测单元连接;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生物组织的结构成像信息;
所述信号处理器,用于对所述结构成像信息进行区域划分获得多个子区域,获取每个子区域的信号特征,根据所述信号特征判断满足预设条件的子区域的数目是否大于预设数值;
若是,则所述触发单元向所述弹性检测单元发出触发指令,所述触发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弹性检测单元对所述生物组织进行弹性检测。
可选的,所述信号处理器包括区域划分单元;
所述区域划分单元,用于将所述结构成像信息对应的扫描深度按照预设间距划分为多个子区域。
可选的,所述区域划分单元包括:一维信号划分单元和/或二维图像划分单元;
所述一维信号划分单元用于:若所述结构成像信息包括一条一维超声信号,则将所述一维超声信号按照所述预设间距z划分为多个子区域Si;其中,i为子区域标识,i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d为所述一维超声信号对应的扫描深度;或者,
若所述结构成像信息包括至少两条一维超声信号,则将所述至少两条一维超声信号按照所述预设间距z划分为多个子区域Tjk;其中,j为一维超声信号标识,j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G,G为一维超声信号的数目,k为每条一维超声信号上的子区域标识,k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pj为第j条一维超声信号对应的扫描深度;
所述二维图像划分单元用于:若所述结构成像信息包括二维结构图像,则将所述二维结构图像按照所述预设间距z划分为多个子区域Vxy;其中,x为二维结构图像扫描深度上的子区域标识,x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q为二维结构图像对应的扫描深度,y为二维结构图像宽度上的子区域标识,y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w为二维结构图像在宽度上的像素值,h为二维结构图像在扫描深度上的像素值。
可选的,所述信号特征包括:所述子区域内信号包络的均指和信号包络的标准差。
可选的,所述结构成像信息包括至少一条一维超声信号,所述信号特征还包括:所述子区域内信号包络的Nakagami分布的m值;
或者,
所述结构成像信息包括至少两条一维超声信号,所述信号特征还包括:所述子区域内信号包络的Nakagami分布的m值,以及任意两条一维超声信号上处于相同扫描深度的两个子区域之间的信号的互相关系数。
可选的,所述信号处理器包括第一判断单元;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依次判断每个子区域的扫描深度、所述均指和所述标准差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子区域的扫描深度在预设扫描深度范围内,子区域的均指在预设均值范围内,以及子区域的标准差在预设标准差范围内;
判断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子区域的数目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数值。
可选的,所述信号处理器包括第二判断单元和/或第三判断单元;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
若所述结构成像信息包括至少一条一维超声信号,则依次判断每个子区域的扫描深度、所述均指、所述标准差和所述Nakagami分布的m值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子区域的扫描深度在预设扫描深度范围内,子区域的均指在预设均值范围内,子区域的标准差在预设标准差范围内,以及子区域的Nakagami分布的m值在预设m值范围内;
判断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的子区域的数目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数值;
所述第三判断单元用于,
若所述结构成像信息包括至少两条一维超声信号,则依次判断每个子区域的扫描深度、所述均指、所述标准差、所述Nakagami分布的m值和所述互相关系数是否满足第三预设条件,所述第三预设条件包括:子区域的扫描深度在预设扫描深度范围内,子区域的均指在预设均值范围内,子区域的标准差在预设标准差范围内,子区域的Nakagami分布的m值在预设m值范围内,以及子区域的互相关系数在预设互相关系数范围内;
确定一维超声信号上满足所述第三预设条件的子区域的数目大于第三预设数值的一维超声信号为有效一维超声信号;
判断所述有效一维超声信号的数目是否大于第四预设数值。
可选的,所述接收单元包括:超声波换能器和超声波收发单元;所述超声波换能器与所述超声波收发单元连接,所述超声波收发单元与所述信号处理器连接;
所述超声波收发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发出超声波并接收所述生物组织的结构成像信息。
可选的,所述弹性检测单元包括:剪切波激发单元,以及振动器、扩音器和超声波换能器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振动器、所述扩音器和所述超声波换能器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剪切波激发单元连接,所述剪切波激发单元与所述触发单元连接;
所述剪切波激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触发指令通过所述振动器、所述扩音器和所述超声波换能器中的至少一种向所述生物组织发出剪切波进行弹性检测。
可选的,所述超声波换能器为多个,多个超声波换能器横向排列为一维阵列,或者,所述多个超声波换能器横、纵向排列为二维阵列。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装置,包括:接收单元、信号处理器、触发单元和弹性检测单元,接收单元与信号处理器连接,信号处理器与触发单元连接,触发单元与弹性检测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装置,可以实现自动触发弹性检测,避免了人工判断,提高了触发弹性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1、接收生物组织的结构成像信息。
其中,结构成像信息可以包括一维超声信号和/或二维结构图像,一维超声信号例如为A超信号、M超信号,二维结构图像可以是二维超声图像,例如B超图像,也可以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或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简称MRI)等扫描影像。本实施例对于结构成像信息的类型不加以限制。
可选的,本步骤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
通过超声成像的超声换能器向生物组织内部发出超声波,,接收生物组织的结构成像信息。
其中,如果是单个超声换能器,则可以得到生物组织的一维超声信号,如果是一排超声换能器,则可以得到生物组织的二维超声图像。
步骤12、对结构成像信息进行区域划分获得多个子区域,获取每个子区域的信号特征,根据信号特征判断满足预设条件的子区域的数目是否大于预设数值。
在本步骤中,可以实现自动判断生物组织是否需要进行弹性检测,具体的,对结构成像信息进行分块处理,获取每个子区域的信号特征,进而通过信号特征判断生物组织是否需要进行弹性检测,生物组织需要进行弹性检测的条件为:满足预设条件的子区域的数目大于预设数值。其中,预设条件和预设数值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通过本步骤,实现了自动判断生物组织是否需要进行弹性检测,避免了人工判断方式,由于不需要依赖医护人员的经验以及医护人员的主观判断,所以提升了触发弹性检测判断的准确性。
可选的,对结构成像信息进行区域划分获得多个子区域,一种实现方式可以是:将结构成像信息对应的扫描深度按照预设间距划分为多个子区域。
可选的,信号特征可以包括:子区域内信号包络的均指和信号包络的标准差。
均指和标准差可以反映出生物组织的结构成像信息是否存在剧烈急速抖动和大的起伏,通过均指和标准差判断是否自动触发弹性检测,可以提升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准确性。
可选的,若结构成像信息包括至少一条一维超声信号,信号特征还可以包括:子区域内信号包络的Nakagami分布的m值。
可选的,若结构成像信息包括至少两条一维超声信号,信号特征还可以包括:子区域内信号包络的Nakagami分布的m值,以及任意两条一维超声信号上处于相同扫描深度的两个子区域之间的信号的互相关系数。
其中,两个子区域之间的信号的互相关系数,可以是两个子区域之间的原始信号的互相换系数,也可以是两个子区域之间的信号包络的互相换系数,原始信号可以包括正值也可以包括负值,信号包络是对原始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后得到的,仅包括正值。
可选的,本步骤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
对一维超声信号和二维结构图像中的至少一种进行区域划分获得多个子区域,获取每个子区域的信号特征,根据信号特征判断满足预设条件的子区域的数目是否大于所述预设数值。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同类型的结构成像信息,预设条件和预设数值可以设置为相同,也可以设置为不同。
步骤13、若是,则触发对生物组织进行弹性检测。
其中,对生物组织进行弹性检测,可以采用现有的任意一种方法。可选的,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
向生物组织中激发剪切波。
检测剪切波在生物组织中传播的特性参数。
根据特性参数计算生物组织的粘弹性参数。
其中,剪切波的激发方式有多种,例如:通过振动器在生物组织外表面施加低频的瞬时振动,或者通过超声换能器向生物组织发出超声波,或者通过扩音器在生物组织外表面发出声波。如果通过超声换能器向生物组织发出超声波,可以采用与结构成像的超声换能器相同的超声换能器,也可以采用与结构成像的超声换能器不同的超声换能器。
其中,特性参数可以包括剪切波的传播速度和剪切波的传播衰减系数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粘弹性参数可以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种:剪切模量、杨氏模量、剪切弹性、剪切粘度、机械阻抗、机械松弛时间和各向异性。
可选的,在根据特性参数计算生物组织的粘弹性参数之后,还可以包括:
对生物组织的粘弹性参数进行成像。
其中,对粘弹性参数进行成像,可以利用颜色映射算法,将生物组织的粘弹性参数映射成灰度或者彩色图像,颜色映射算法可以为现有的任意一种算法,例如灰度映射、彩色映射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包括:接收生物组织的结构成像信息,对结构成像信息进行区域划分获得多个子区域,获取每个子区域的信号特征,根据信号特征判断满足预设条件的子区域的数目是否大于预设数值,若是,则触发对生物组织进行弹性检测。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可以实现自动触发弹性检测,避免了人工判断,提高了触发弹性检测的准确性。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提供了当结构成像信息包括一条一维超声信号时,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1、接收生物组织的结构成像信息。
其中,结构成像信息包括一条一维超声信号,例如A超信号。
步骤22、将一维超声信号按照预设间距z划分为多个子区域Si
其中,i为子区域标识,i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d为一维超声信号对应的扫描深度。d和z的单位均为毫米。
在本步骤中,由于在超声成像中,信号最底部(即扫描信号最深处)一般不包含待检测目标,因此可以忽略信号最底部的信息,所以在对一维超声信号进行区域划分时,最后一个子区域可以忽略,采用向上取整方式得到所有的子区域数目,即,i=1,2,…,
下面通过具体数值进行举例详细说明本步骤。假设一维超声信号对应的扫描深度d为20毫米,预设间距z为3毫米,则可以将一维超声信号划分为6个子区域S1~S6,分别为:S1对应0~3mm区间、S2对应3~6mm区间、S3对应6~9mm区间、S4对应9~12mm区间、S5对应12~15mm区间、S6对应15~18mm区间,一维超声信号最底部(18~20mm区间)由于通常不包含待检测目标,因此忽略。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子区域Si对应有扫描深度,扫描深度可以是子区域Si的深度均指,也可以是子区域Si的深度端值,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例如:S4对应9~12mm区间,则S4对应的扫描深度可以是(9+12)/2=10.5mm,也可以是9mm,也可以是12mm。
步骤23、获取每个子区域Si的信号特征。
其中,信号特征包括:子区域内信号包络的均指、信号包络的标准差和信号包络的Nakagami分布的m值。
其中,Nakagami统计模型是信号处理中的常用模型,在Nakagami分布下,信号包络R的概率密度函数可以表示为:
f ( r ) = 2 m m r 2 m - 1 Γ ( m ) Ω m exp ( - m Ω r 2 ) U ( r ) ,
其中,Г(.)为伽玛函数,Ω=E(R2),U(.)为单位阶跃函数,m是Nakagami分布值,r是概率分布函数f(r)的因变量,r≥0,m≥0。
对于子区域Si而言,mi是子区域Si内的m值,Ri是子区域Si内一维超声信号的包络值。Nakagami分布的m值可由下式计算得到:
m = [ E ( R 2 ) ] 2 E [ R 2 - E ( R 2 ) ] 2 ,
其中,E(.)为均值函数。
其中,m值在(0,1)范围时,生物组织的一维超声回波信号服从pre-Rayleigh分布;m值等于1时,生物组织的一维超声回波信号服从Rayleigh分布;m值大于1时,生物组织的一维超声回波信号服从post-Rayleigh分布。
步骤24、依次判断每个子区域的扫描深度、均指、标准差和Nakagami分布的m值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其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子区域的扫描深度在预设扫描深度范围内,子区域的均指在预设均值范围内,子区域的标准差在预设标准差范围内,以及子区域的Nakagami分布的m值在预设m值范围内。
在本步骤中,遍历各个子区域Si,i=1,2,…,若子区域Si对应的di∈[dlower,dupper],Mi∈[Mlower,Mupper],SDi∈[SDlower,SDupper]且mi∈[mlower,mupper],则子区域Si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其中,di、Mi、SDi和mi分别为子区域Si的扫描深度、均指、标准差和Nakagami分布的m值,dlower和dupper分别为预设扫描深度范围的上、下阈值,Mlower和Mupper分别为预设均值范围的上、下阈值,SDlower和SDupper分别为预设标准差范围的上、下阈值,mlower和mupper分别为预设m值范围的上、下阈值。
步骤25、判断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子区域的数目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数值。
在本步骤中,如果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子区域的数目大于第二预设数值,则认为生物组织需要进行弹性检测,因此可以实现自动判断生物组织是否需要进行弹性检测。
其中,第二预设数值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步骤26、若是,则触发对生物组织进行弹性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在步骤23中,信号特征可以仅包括子区域内信号包络的均指和信号包络的标准差,相应的,在步骤24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子区域的扫描深度在预设扫描深度范围内,子区域的均指在预设均值范围内,以及子区域的标准差在预设标准差范围内。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具体提供了当结构成像信息包括一条一维超声信号时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可以实现自动触发弹性检测,避免了人工判断,提高了触发弹性检测的准确性。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提供了当结构成像信息包括至少两条一维超声信号时,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1、接收生物组织的结构成像信息。
其中,结构成像信息包括至少两条一维超声信号,例如M超信号,M超信号可以认为是A超信号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表现。
步骤32、将至少两条一维超声信号按照预设间距z划分为多个子区域Tjk
其中,j为一维超声信号标识,j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G,G为一维超声信号的数目,k为每条一维超声信号上的子区域标识,k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pj为第j条一维超声信号对应的扫描深度。pj和z的单位均为毫米。
其中,对于每条一维超声信号进行区域划分,与实施例二中步骤22的划分方式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3、获取每个子区域Tjk的信号特征。
其中,信号特征包括:子区域内信号包络的均指、信号包络的标准差、信号包络的Nakagami分布的m值,以及任意两条一维超声信号上处于相同扫描深度的两个子区域之间的信号的互相关系数。
其中,对于Nakagami分布m值的计算,与实施例二中步骤23的计算方式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互相关系数cjk是指子区域Tjk与子区域T(j+1)k之间的信号的互相关系数。
步骤34、依次判断每个子区域的扫描深度、均指、标准差、Nakagami分布的m值和互相关系数是否满足第三预设条件。
其中,第三预设条件包括:子区域的扫描深度在预设扫描深度范围内,子区域的均指在预设均值范围内,子区域的标准差在预设标准差范围内,子区域的Nakagami分布的m值在预设m值范围内,以及子区域的互相关系数在预设互相关系数范围内。
在本步骤中,遍历各个子区域若子区域Tjk的djk∈[dlower,dupper],Mjk∈[Mlower,Mupper],SDjk∈[SDlower,SDupper]、mjk∈[mlower,mupper]且cjk∈[clower,cupper],则子区域Tjk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其中,djk、Mjk、SDjk、mjk、cjk分别为子区域Tjk的扫描深度、均指、标准差、Nakagami分布的m值和互相关系数,dlower和dupper分别为预设扫描深度范围的上、下阈值,Mlower和Mupper分别为预设均值范围的上、下阈值,SDlower和SDupper分别为预设标准差范围的上、下阈值,mlower和mupper分别为预设m值范围的上、下阈值,clower和cupper分别为预设互相关系数范围的上、下阈值。
步骤35、确定一维超声信号上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子区域的数目大于第三预设数值的一维超声信号为有效一维超声信号。
步骤36、判断有效一维超声信号的数目是否大于第四预设数值。
通过步骤35和步骤36,如果每条一维超声信号上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子区域的数目大于第三预设数值,且有效一维超声信号的数目大于第四预设数值,则认为生物组织需要进行弹性检测,因此可以实现自动判断生物组织是否需要进行弹性检测。
其中,第三预设数值和第四预设数值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步骤37、若是,则触发对生物组织进行弹性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在步骤33中,信号特征可以仅包括子区域内信号包络的均指和信号包络的标准差,相应的,在步骤34中,第三预设条件包括:子区域的扫描深度在预设扫描深度范围内,子区域的均指在预设均值范围内,以及子区域的标准差在预设标准差范围内。信号特征还可以仅包括子区域内信号包络的均指、信号包络的标准差和信号包络的Nakagami分布的m值,相应的,在步骤34中,第三预设条件包括:子区域的扫描深度在预设扫描深度范围内,子区域的均指在预设均值范围内,子区域的标准差在预设标准差范围内,以及子区域的Nakagami分布的m值在预设m值范围内。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具体提供了当结构成像信息包括至少两条一维超声信号时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可以实现自动触发弹性检测,避免了人工判断,提高了触发弹性检测的准确性。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提供了当结构成像信息包括二维结构图像时,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41、接收生物组织的结构成像信息。
其中,结构成像信息包括二维结构图像,例如B超图像、CT图像、MRI图像等。
步骤42、将二维结构图像按照预设间距z划分为多个子区域Vxy
其中,x为二维结构图像扫描深度上的子区域标识,x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q为二维结构图像对应的扫描深度,y为二维结构图像宽度上的子区域标识,y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w为二维结构图像在宽度上的像素值,h为二维结构图像在扫描深度上的像素值。q和z的单位均为毫米。
步骤43、获取每个子区域Vxy的信号特征。
其中,信号特征包括:子区域内信号包络的均指和信号包络的标准差。
步骤44、依次判断每个子区域的扫描深度、均指和标准差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子区域的扫描深度在预设扫描深度范围内,子区域的均指在预设均值范围内,以及子区域的标准差在预设标准差范围内。
在本步骤中,遍历各个子区域Vxy,x=1,2,…,y=1,2,…,若子区域Vxy对应的dxy∈[dlower,dupper],Mxy∈[Mlower,Mupper]且SDxy∈[SDlower,SDupper],则子区域Vxy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其中,dxy、Mxy和SDxy分别为子区域Vxy的扫描深度、均指和标准差,dlower和dupper分别为预设扫描深度范围的上、下阈值,Mlower和Mupper分别为预设均值范围的上、下阈值,SDlower和SDupper分别为预设标准差范围的上、下阈值。
步骤45、判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子区域的数目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数值。
在本步骤中,如果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子区域的数目大于第一预设数值,则认为生物组织需要进行弹性检测,因此可以实现自动判断生物组织是否需要进行弹性检测。
其中,第一预设数值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步骤46、若是,则触发对生物组织进行弹性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同样适用于结构成像信息包括MRI或者CT的情况。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具体提供了当结构成像信息包括二维结构图像时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可以实现自动触发弹性检测,避免了人工判断,提高了触发弹性检测的准确性。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装置,用于执行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可以包括:接收单元11、信号处理器12、触发单元13和弹性检测单元14,接收单元11与信号处理器12连接,信号处理器12与触发单元13连接,触发单元13与弹性检测单元14连接。
接收单元11,用于接收生物组织的结构成像信息。
信号处理器12,用于对结构成像信息进行区域划分获得多个子区域,获取每个子区域的信号特征,根据信号特征判断满足预设条件的子区域的数目是否大于预设数值。
若是,则触发单元13向弹性检测单元14发出触发指令,触发指令用于指示弹性检测单元14对生物组织进行弹性检测。
可选的,信号特征可以包括:子区域内信号包络的均指和信号包络的标准差。
可选的,结构成像信息包括至少一条一维超声信号,信号特征还可以包括:子区域内信号包络的Nakagami分布的m值。
可选的,结构成像信息包括至少两条一维超声信号,信号特征还可以包括:子区域内信号包络的Nakagami分布的m值,以及任意两条一维超声信号上处于相同扫描深度的两个子区域之间的信号的互相关系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装置,包括:接收单元、信号处理器、触发单元和弹性检测单元,接收单元与信号处理器连接,信号处理器与触发单元连接,触发单元与弹性检测单元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装置,可以实现自动触发弹性检测,避免了人工判断,提高了触发弹性检测的准确性。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提供了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装置的另一种结构。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装置,用于执行图1~图4所示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可以包括:接收单元11、信号处理器12、触发单元13和弹性检测单元14,接收单元11与信号处理器12连接,信号处理器12与触发单元13连接,触发单元13与弹性检测单元14连接。
其中,信号处理器12包括区域划分单元121。
区域划分单元121,用于将结构成像信息对应的扫描深度按照预设间距划分为多个子区域。
可选的,区域划分单元121可以包括:一维信号划分单元1211和/或二维图像划分单元1212。
一维信号划分单元1211用于:若结构成像信息包括一条一维超声信号,则将一维超声信号按照预设间距z划分为多个子区域Si;其中,i为子区域标识,i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d为一维超声信号对应的扫描深度;或者,
若结构成像信息包括至少两条一维超声信号,则将至少两条一维超声信号按照预设间距z划分为多个子区域Tjk;其中,j为一维超声信号标识,j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G,G为一维超声信号的数目,k为每条一维超声信号上的子区域标识,k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pj为第j条一维超声信号对应的扫描深度。
二维图像划分单元1212用于:若结构成像信息包括二维结构图像,则将二维结构图像按照预设间距z划分为多个子区域Vxy;其中,x为二维结构图像扫描深度上的子区域标识,x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q为二维结构图像对应的扫描深度,y为二维结构图像宽度上的子区域标识,y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w为二维结构图像在宽度上的像素值,h为二维结构图像在扫描深度上的像素值。
可选的,信号处理器12包括第一判断单元122。
第一判断单元122,用于依次判断每个子区域的扫描深度、均指和标准差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子区域的扫描深度在预设扫描深度范围内,子区域的均指在预设均值范围内,以及子区域的标准差在预设标准差范围内。
判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子区域的数目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数值。
可选的,信号处理器12包括第二判断单元123和/或第三判断单元124。
第二判断单元123用于,
若结构成像信息包括至少一条一维超声信号,则依次判断每个子区域的扫描深度、均指、标准差和Nakagami分布的m值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第二预设条件包括:子区域的扫描深度在预设扫描深度范围内,子区域的均指在预设均值范围内,子区域的标准差在预设标准差范围内,以及子区域的Nakagami分布的m值在预设m值范围内。
判断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子区域的数目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数值。
第三判断单元124用于,
若结构成像信息包括至少两条一维超声信号,则依次判断每个子区域的扫描深度、均指、标准差、Nakagami分布的m值和互相关系数是否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第三预设条件包括:子区域的扫描深度在预设扫描深度范围内,子区域的均指在预设均值范围内,子区域的标准差在预设标准差范围内,子区域的Nakagami分布的m值在预设m值范围内,以及子区域的互相关系数在预设互相关系数范围内。
确定一维超声信号上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子区域的数目大于第三预设数值的一维超声信号为有效一维超声信号。
判断有效一维超声信号的数目是否大于第四预设数值。
可选的,接收单元11包括:超声波换能器111和超声波收发单元112,超声波换能器111与超声波收发单元112连接,超声波收发单元112与信号处理器12连接。其中,超声波收发单元112,用于通过超声波换能器111发出超声波并接收生物组织的结构成像信息。
可选的,弹性检测单元14包括:剪切波激发单元141,以及振动器142、扩音器143和超声波换能器144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振动器142、扩音器143和超声波换能器144中的至少一种与剪切波激发单元141连接,剪切波激发单元141与触发单元13连接。其中,剪切波激发单元141,用于根据触发指令通过振动器142、扩音器143和超声波换能器144中的至少一种向生物组织发出剪切波进行弹性检测。
可选的,剪切波激发单元141与接收单元11中的超声波换能器111连接。其中,剪切波激发单元141,用于根据触发指令通过超声波换能器111向生物组织发出剪切波进行弹性检测。
可选的,超声波换能器111为多个,多个超声波换能器111横向排列为一维阵列,或者,多个超声波换能器111横、纵向排列为二维阵列。
可选的,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装置还可以包括成像单元(未示出),成像单元与信号处理器12连接,用于对生物组织的粘弹性参数进行成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单元、信号处理器、触发单元和弹性检测单元;所述接收单元与所述信号处理器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器与所述触发单元连接,所述触发单元与所述弹性检测单元连接;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生物组织的结构成像信息;
所述信号处理器,用于对所述结构成像信息进行区域划分获得多个子区域,获取每个子区域的信号特征,根据所述信号特征判断满足预设条件的子区域的数目是否大于预设数值;
若是,则所述触发单元向所述弹性检测单元发出触发指令,所述触发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弹性检测单元对所述生物组织进行弹性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器包括区域划分单元;
所述区域划分单元,用于将所述结构成像信息对应的扫描深度按照预设间距划分为多个子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划分单元包括:一维信号划分单元和/或二维图像划分单元;
所述一维信号划分单元用于:若所述结构成像信息包括一条一维超声信号,则将所述一维超声信号按照预设间距z划分为多个子区域Si;其中,i为子区域标识,i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d为所述一维超声信号对应的扫描深度;或者,
若所述结构成像信息包括至少两条一维超声信号,则将所述至少两条一维超声信号按照预设间距z划分为多个子区域Tjk;其中,j为一维超声信号标识,j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G,G为一维超声信号的数目,k为每条一维超声信号上的子区域标识,k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pj为第j条一维超声信号对应的扫描深度;
所述二维图像划分单元用于:若所述结构成像信息包括二维结构图像,则将所述二维结构图像按照预设间距z划分为多个子区域Vxy;其中,x为二维结构图像扫描深度上的子区域标识,x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q为二维结构图像对应的扫描深度,y为二维结构图像宽度上的子区域标识,y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w为二维结构图像在宽度上的像素值,h为二维结构图像在扫描深度上的像素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特征包括:所述子区域内信号包络的均指和信号包络的标准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成像信息包括至少一条一维超声信号,所述信号特征还包括:所述子区域内信号包络的Nakagami分布的m值;
或者,
所述结构成像信息包括至少两条一维超声信号,所述信号特征还包括:所述子区域内信号包络的Nakagami分布的m值,以及任意两条一维超声信号上处于相同扫描深度的两个子区域之间的信号的互相关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器包括第一判断单元;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依次判断每个子区域的扫描深度、所述均指和所述标准差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子区域的扫描深度在预设扫描深度范围内,子区域的均指在预设均值范围内,以及子区域的标准差在预设标准差范围内;
判断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子区域的数目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数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器包括第二判断单元和/或第三判断单元;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
若所述结构成像信息包括至少一条一维超声信号,则依次判断每个子区域的扫描深度、所述均指、所述标准差和所述Nakagami分布的m值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子区域的扫描深度在预设扫描深度范围内,子区域的均指在预设均值范围内,子区域的标准差在预设标准差范围内,以及子区域的Nakagami分布的m值在预设m值范围内;
判断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的子区域的数目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数值;
所述第三判断单元用于,
若所述结构成像信息包括至少两条一维超声信号,则依次判断每个子区域的扫描深度、所述均指、所述标准差、所述Nakagami分布的m值和所述互相关系数是否满足第三预设条件,所述第三预设条件包括:子区域的扫描深度在预设扫描深度范围内,子区域的均指在预设均值范围内,子区域的标准差在预设标准差范围内,子区域的Nakagami分布的m值在预设m值范围内,以及子区域的互相关系数在预设互相关系数范围内;
确定一维超声信号上满足所述第三预设条件的子区域的数目大于第三预设数值的一维超声信号为有效一维超声信号;
判断所述有效一维超声信号的数目是否大于第四预设数值。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包括:超声波换能器和超声波收发单元;所述超声波换能器与所述超声波收发单元连接,所述超声波收发单元与所述信号处理器连接;
所述超声波收发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发出超声波并接收所述生物组织的结构成像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检测单元包括:剪切波激发单元,以及振动器、扩音器和超声波换能器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振动器、所述扩音器和所述超声波换能器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剪切波激发单元连接,所述剪切波激发单元与所述触发单元连接;
所述剪切波激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触发指令通过所述振动器、所述扩音器和所述超声波换能器中的至少一种向所述生物组织发出剪切波进行弹性检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换能器为多个,多个超声波换能器横向排列为一维阵列,或者,所述多个超声波换能器横、纵向排列为二维阵列。
CN201620185362.7U 2016-03-10 2016-03-10 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装置 Active CN2054587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85362.7U CN205458792U (zh) 2016-03-10 2016-03-10 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装置
PCT/CN2016/103517 WO2017152629A1 (zh) 2016-03-10 2016-10-27 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85362.7U CN205458792U (zh) 2016-03-10 2016-03-10 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58792U true CN205458792U (zh) 2016-08-17

Family

ID=56655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85362.7U Active CN205458792U (zh) 2016-03-10 2016-03-10 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5879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6204A (zh) * 2016-03-10 2016-08-03 无锡海斯凯尔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06344070A (zh) * 2016-11-03 2017-01-25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探头及检测装置
WO2017152629A1 (zh) * 2016-03-10 2017-09-14 无锡海斯凯尔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13485A (zh) * 2019-09-26 2019-12-27 无锡海斯凯尔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织弹性检测方法及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6204A (zh) * 2016-03-10 2016-08-03 无锡海斯凯尔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152629A1 (zh) * 2016-03-10 2017-09-14 无锡海斯凯尔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06344070A (zh) * 2016-11-03 2017-01-25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探头及检测装置
CN106344070B (zh) * 2016-11-03 2023-09-22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探头及检测装置
CN110613485A (zh) * 2019-09-26 2019-12-27 无锡海斯凯尔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织弹性检测方法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58792U (zh) 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装置
KR101438391B1 (ko) 초음파 프로브 덮개 및 이를 이용한 초음파 프로브 테스트 방법 및 초음파 진단 시스템
CN103251429B (zh) 超声波成像装置
US773631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improved ultrasonic strain measurements of soft tissue
CN105212968B (zh) 弹性检测方法和设备
CN105816204A (zh) 自动触发弹性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61485B (zh) 一种超声波测量材料内部各处弹性模量及泊松比的方法
CN110325119A (zh) 卵巢卵泡计数和大小确定
JP2013529098A (ja) せん断波を使用する撮像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0613485B (zh) 一种组织弹性检测方法及设备
US20140187940A1 (en) Method of calculating displacement of shear wave, method of calculating mechanical modulus of body, and system using the methods
WO2020113397A1 (zh) 一种超声成像方法以及超声成像系统
CN108095763A (zh) 复合探头及测量系统
CN108065964B (zh) 一种超声成像方法、装置、设备及超声成像探头
Wang et al. A probabilistic diagnostic algorithm for identification of multiple notches using digital damage fingerprints (DDFs)
CN103137001A (zh) 用于超声成像设备的方法与装置
CN108836382B (zh) 多频超声观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7440740A (zh) 介质粘弹性定量方法及装置
CN102119341B (zh) 在超声成像系统中划分和计算体积的方法
JP2016083192A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2009034262A5 (zh)
US10359509B2 (en) Image processor, ultrasonic imaging device,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Yokoyama et al. Double-profile intersection (DoPIo) elastography: A new approach to quantifying tissue elasticity
CN105784735B (zh) 一种超声ct检测的结果数据图形化处理显示方法
CN108889589A (zh) 超声换能器及超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