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57538U - 充气床 - Google Patents

充气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57538U
CN205457538U CN201620031074.6U CN201620031074U CN205457538U CN 205457538 U CN205457538 U CN 205457538U CN 201620031074 U CN201620031074 U CN 201620031074U CN 205457538 U CN205457538 U CN 2054575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mattress
belt structure
pulling belt
drawstring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3107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2003107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575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575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57538U/zh
Priority to US15/280,513 priority patent/US10687633B2/en
Priority to EP16191360.3A priority patent/EP3192401B1/en
Priority to US16/907,893 priority patent/US11564505B2/en
Priority to US18/077,400 priority patent/US20230122867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气床,其包括:顶片和底片上下间隔布置;至少一侧壁的上边缘与所述顶片的外边缘连接,所述侧壁的下边缘与所述底片的外边缘连接,所述顶片、所述底片和所述侧壁之间形成一个气室;至少一第一拉带结构设置在所述气室内,且所述第一拉带结构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顶片和所述底片连接;以及至少一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气室内,所述支撑结构沿至少一所述侧壁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撑结构中至少两个外侧边缘分别与相邻的所述侧壁连接,所述支撑结构中至少一个内侧边缘与相邻的所述顶片或所述底片连接。本实用新型充气床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充气床和充气床垫容易侧翻的问题,而且还可以防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滚落。

Description

充气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床或充气床垫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气床,其结构设置为可限制侧壁向外膨胀或变形。
背景技术
目前,充气床和充气床垫已经非常流行。充气床和充气床垫具有重量轻、便于携带和收藏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场合。例如,在家庭充气床和充气床垫通常可以作为临时的床,供来访的客人使用。另外还非常适合在户外野营时使用。
在现有技术中,充气床和充气床垫一般由PVC胶布、PU胶布等制成,且具有许多不同的结构,其中比较典型的机构是由顶片、底片,以及与顶片和底片相连接的侧壁构成可充气的气室。在气室内部设有连接顶片和底片且间隔排列的拉带,以构成具有一定高度且上表面大致平坦的可供人躺在上面的形状。
在现有的充气床和充气床垫中,有的具有较高的高度,充气床和充气床垫充气后的侧壁容易膨胀和变形,影响到充气床和充气床垫外观的美观,充气床和充气床垫的膨胀和变形也会造成气室内的气压衰减,使得充气床和充气床垫偏软降低了充气床和充气床垫的舒适性。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侧壁膨胀的问题,有的充气床和充气床垫在顶片和底片之间设置了中层片,并将中层片与侧壁连接。这种结构的充气床和充气床垫虽然使侧壁膨胀和变形的问题略有改善,但仍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由于顶片与中层片之间,以及中层片与底片之间都需要设置连接拉带,使得充气床和充气床垫的制造过程更加复杂,即所需胶布也更多。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高度较高的充气床和充气床垫存在稳定性方面的缺陷。当用户躺在或者坐在靠近充气床和充气床垫的边缘处时,充气床和充气床垫容易发生侧翻。为了改善其稳定性,美国专利US 6671910在充气床底片的外围设置了充气的稳定管。然而,这种结构不仅会影响充气床的外观美观,也给用户带来了使用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充气床和充气床垫的侧壁容易膨胀、变形以及充气床和充气床垫稳定性差,容易侧翻的缺陷,提供一种充气床。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充气床,其特点在于,所述充气床包括:顶片和底片,所述底片与所述顶片上下间隔布置;
至少一侧壁,所述侧壁的上边缘与所述顶片的外边缘连接,所述侧壁的下边缘与所述底片的外边缘连接,所述顶片、所述底片和所述侧壁之间形成一个气室;
至少一第一拉带结构,所述第一拉带结构设置在所述气室内,且所述第一拉带结构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顶片和所述底片连接;以及
至少一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气室内,所述支撑结构沿至少一所述侧壁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撑结构中至少两个外侧边缘分别与相邻的所述侧壁连接,所述支撑结构中至少一个内侧边缘与相邻的所述顶片或所述底片连接。
较佳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二拉带结构和第三拉带结构,所述第二拉带结构中至少两个外侧边缘与相邻的所述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拉带结构中至少一个内侧边缘与相邻的所述顶片连接;以及
所述第三拉带结构中至少两个外侧边缘与相邻的所述侧壁连接,所述第三拉带结构中至少一个内侧边缘与相邻的所述底片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二拉带结构和所述第三拉带结构上分别设有多个气孔,所述气室通过所述气孔形成空气流通。
较佳地,所述第二拉带结构和所述第三拉带结构在垂直方向间隔布置。
较佳地,所述第二拉带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I型拉带,每一所述第一I型拉带的外侧边缘和内侧边缘分别与相邻的所述侧壁和所述顶片连接,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I型拉带间隔布置。
较佳地,所述第三拉带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I型拉带,每一所述第二I型拉带的外侧边缘和内侧边缘分别与相邻的所述侧壁和所述底片连接,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I型拉带间隔布置。
较佳地,所述第二拉带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Y型拉带,其中,所述第一Y型拉带的两个外侧边缘分别与相邻的所述侧壁连接,一内侧边缘与所述顶片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三拉带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Y型拉带,其中,所述第二Y型拉带的两个外侧边缘分别与相邻的所述侧壁连接,一内侧边缘与所述底片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二拉带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管型拉带,所述第一管型拉带上具有至少两个外侧边缘分别与相邻的所述侧壁连接,且至少一内侧边缘与所述顶片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三拉带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管型拉带,所述第二管型拉带上具有至少两个外侧边缘分别与相邻的所述侧壁连接,且至少一内侧边缘与所述底片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二拉带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V型拉带,其中,所述第一V型拉带的两个外侧边缘分别与相邻的所述侧壁连接,且一内侧边缘与所述顶片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三拉带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V型拉带,其中,所述第二V型拉带的两个外侧边缘分别与相邻的所述侧壁连接,且一内侧边缘与所述底片连接。
较佳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I型拉带相互间隔地排布于所述顶片的下表面。
较佳地,所述至少两个第二I型拉带相互间隔地排布于所述底片的上表面。
较佳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I型拉带在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上沿垂直方向间隔排布。
较佳地,所述至少两个第二I型拉带在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上沿垂直方向间隔排布。
较佳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Y型拉带的两个外侧边缘在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上沿垂直方向间隔排布。
较佳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Y型拉带的两个外侧边缘在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上沿垂直方向间隔排布。
较佳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管型拉带与相邻的所述侧壁连接的所述至少两个外侧边缘在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上沿垂直方向间隔排布。
较佳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管型拉带与相邻的所述侧壁连接的所述至少两个外侧边缘在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上沿垂直方向间隔排布。
较佳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V型拉带的两个外侧边缘在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上沿垂直方向间隔排布。
较佳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V型拉带的两个外侧边缘在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上沿垂直方向间隔排布。
较佳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I型拉带整体为一个闭合的环形结构或一个间断的环形结构。
较佳地,所述至少两个第二I型拉带整体为一个闭合的环形结构或一个间断的环形结构。
较佳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Y型拉带整体为一个闭合的环形结构或一个间断的环形结构。
较佳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Y型拉带整体为一个闭合的环形结构或一个间断的环形结构。
较佳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管型拉带整体为一个间断的环形结构。
较佳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管型拉带整体为一个间断的环形结构。
较佳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V型拉带整体为一个闭合的环形结构或一个间断的环形结构。
较佳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V型拉带整体为一个闭合的环形结构或一个间断的环形结构。
较佳地,所述第一拉带结构为直拉带、圆孔拉带、Y型拉带或X型拉带其中一种拉带或多种拉带。
较佳地,所述第一拉带结构、所述第二拉带结构及所述第三拉带结构均采用热塑性塑胶布制成。
较佳地,所述第一拉带结构、所述第二拉带结构及所述第三拉带结构中的一个或多个至少部分地包括网布、夹网布或者线体。
较佳地,所述网布或者所述线体至少部分两侧表面分别与两片相对的胶布片条连接为一体,所述网布和所述线体夹设于两片相对的胶布条之间。
较佳地,所述网布、或者所述线体至少部分两侧表面与U型胶布片条连接为一体,所述网布和所述线体夹设于所述U型胶布条中间。
较佳地,所述第一拉带结构通过高频焊接的方式与所述顶片和所述底片连接;所述第二拉带结构通过高频焊接的方式与所述顶片和所述侧壁连接;所述第三拉带结构通过高频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底片和所述侧壁连接。
较佳地,所述顶片位于所述第二拉带结构的上边缘内侧部分的高度低于所述顶片位于所述第二拉带结构的上边缘外侧部分的高度。
较佳地,所述底片位于所述第三拉带结构的下边缘内侧部分的高度低于所述底片位于所述第三拉带结构的下边缘外侧部分的高度。
较佳地,所述充气床还包括内置气泵,所述内置气泵设置在所述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拉带结构的下边缘和所述第三拉带结构的上边缘之间,用以供所述气室充气。
较佳地,所述充气床还包括气阀,所述气阀设置在所述侧壁上,用于所述充气床的充气或放气。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充气床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具有较高高度的充气床和充气床垫侧壁向外膨胀变形的缺陷,外观更加美观。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充气床和充气床垫容易侧翻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充气床还可以防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滚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沿A-A线剖开的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实施例一的局部解剖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实施例一的爆炸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实施例一的爆炸图二。
图9为图4中沿A-A线剖开的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实施例二的爆炸图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实施例二的爆炸图二。
图12为图4中沿A-A线剖开的实施例三的剖视图一。
图13为图4中沿A-A线剖开的实施例三的剖视图二。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实施例三的爆炸图一。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实施例三的爆炸图二。
图16为图4中沿A-A线剖开的实施例四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实施例四的爆炸图一。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实施例四的爆炸图二。
图19为图4中沿A-A线剖开的实施例五的剖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实施例五的局部解剖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4中沿A-A线剖开的实施例六的剖视图。
图22为图4中沿A-A线剖开的实施例七的剖视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实施例七的局部解剖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实施例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它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右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沿A-A线剖开的实施例一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实施例一的局部解剖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公开了一种充气床10,其包括顶片11、底片12、至少一侧壁13、至少一第一拉带结构14及至少一支撑结构。其中,底片12与顶片11上下间隔布置,侧壁13的上边缘与顶片11的外边缘连接,侧壁13的下边缘与底片12的外边缘连接,顶片11、底片12和侧壁13之间形成一个气室。同时将第一拉带结构14设置在所述气室内,且第一拉带结构1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片11和底片12连接。其作用在于,当所述气室充气后,通过第一拉带结构14来限制顶片11和底片12分别向上和向下膨胀。特别地,顶片11和底片12均可以设置为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可以通过至少两个两片相互焊接以形成不同的图案。或者进一步地,在所述双层结构中还夹设有海绵的结构。
此处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气室内,所述支撑结构沿至少一侧壁13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撑结构中至少两个外侧边缘分别与相邻的侧壁13连接,所述支撑结构中至少一个内侧边缘与相邻的顶片11或底片12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二拉带结构15和第三拉带结构16。其中,第二拉带结构15中至少两个外侧边缘与相邻的侧壁13连接,第二拉带结构中至少一个内侧边缘与相邻的顶片11连接。第二拉带结构15设置为当所述气室充气后限制顶片11和侧壁13向上和侧向膨胀。
同时,第三拉带结构16中至少两个外侧边缘与相邻的侧壁13连接,第三拉带结构16中至少一个内侧边缘与相邻的底片12连接。第三拉带结构16设置为当所述气室充气后分别限制底片12和侧壁13向下和侧向膨胀。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拉带结构15包括至少两个第一I型拉带151,每一第一I型拉带151的一个外侧边缘152与相邻的侧壁13连接,另一个内侧边缘153与相邻的顶片11连接,且至少两个第一I型拉带151间隔布置。第三拉带结构16包括至少两个第二I型拉带161,每一第二I型拉带161的一个外侧边缘162与相邻的侧壁13连接,另一个内侧边缘163与相邻的底片12连接,且至少两个第二I型拉带151间隔布置。本实施例中第一I型拉带151和第二I型拉带161均以两个为例,但其数量并不受本实施例限制,其可以采用多于两个的数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第二拉带结构15和第三拉带结构16优选地设置为在垂直方向间隔布置。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二拉带结构15和第三拉带结构16将对应的侧壁13分隔成五段式,从而使第二拉带结构15设置为当所述气室充气后,限制顶片11和侧壁13向上和侧向膨胀,使第三拉带结构16设置为当所述气室充气后,分别限制底片12和侧壁13向下和侧向膨胀。
当然,第二拉带结构15和第三拉带结构16也可以将对应的侧壁13分割成四段式、六段式等多段式结构,本实施例仅为举例,并不局限于此,其他大于等于四段式的结构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第一I型拉带151相互间隔地排布于顶片11的下表面,且至少两个第二I型拉带161相互间隔地排布于底片12的上表面。至少两个第一I型拉带151在侧壁13的内表面上沿垂直方向间隔排布。至少两个第二I型拉带161在侧壁13的内表面上沿垂直方向间隔排布。
此处,至少两个第一I型拉带151整体为一个闭合的环形结构或一个间断的环形结构。至少两个第二I型拉带161整体为一个闭合的环形结构或一个间断的环形结构。同时,在至少两个第一I型拉带151上设有气孔154,使所述气室通过气孔154形成空气流通。至少两个第二I型拉带161设有气孔164,使所述气室通过气孔164形成空气流通(如图7和图8所示)。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拉带结构14可以采用直拉带、圆孔拉带、Y型拉带或X型拉带其中一种拉带或多种拉带。同时,第一拉带结构14、第二拉带结构15及第三拉带结构16均可以采用热塑性塑胶布制成,且第一拉带结构14、第二拉带结构15及第三拉带结构16中的一个或多个至少部分地包括网布、夹网布或者线体。
其结构形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所述网布或者所述线体至少部分两侧表面分别与两片相对的胶布片条连接为一体,所述网布和所述线体夹设于两片相对的胶布条之间。
再例如,所述网布、或者所述线体至少部分两侧表面与U型胶布片条连接为一体,所述网布和所述线体夹设于所述U型胶布条中间。这些连接结构都可以有效地制成本实用新型充气床所需的拉带,这里仅为举例,但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方案,其他可实现拉带形式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拉带的结构基础上,为了保证各个部件之间的牢固连接,第一拉带结构14通过高频焊接的方式连接在顶片11和底片12之间。同理,第二拉带结构15也通过高频焊接的方式连接在顶片11和侧壁13之间。第三拉带结构16通过高频焊接的方式连接在底片12和侧壁13之间。
通过上述结构形成的本实用新型充气床,其顶片11位于第二拉带结构15的上边缘内侧部分的高度低于顶片11位于第二拉带结构15的上边缘外侧部分的高度。底片12位于第三拉带结构16的下边缘内侧部分的高度低于底片12位于第三拉带结构16的下边缘外侧部分的高度。
此外,在充气床10上还包括内置气泵20,将内置气泵20设置在侧壁13上,且位于第二拉带结构15的下边缘和第三拉带结构16的上边缘之间,用以供所述气室充气。同时,在充气床10上还设置有气阀30,将气阀30设置在侧壁13上,用以供充气床10的充气或放气。
实施例二:
图9为图4中沿A-A线剖开的实施例二的剖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实施例二的爆炸图一。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实施例二的爆炸图二。
如图9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拉带结构15包括至少一个第一Y型拉带151,其中第一Y型拉带151的两个外侧边缘152分别与相邻的侧壁13连接,另一个内侧边缘153与顶片11连接。同理,第三拉带结构16包括至少一个第二Y型拉带161,其中第二Y型拉带161的两个外侧边缘162分别与相邻的侧壁13连接,另一个内侧边缘163与底片12连接。
第二拉带结构15和第三拉带结构16优选地设置为在垂直方向间隔布置。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拉带结构15和第三拉带结构16将对应的侧壁13分隔成五段式,从而将第二拉带结构15设置为当所述气室充气后,限制顶片11和侧壁13向上和侧向膨胀,将第三拉带结构16设置为当所述气室充气后,分别限制底片12和侧壁13向下和侧向膨胀。
当然,第二拉带结构15和第三拉带结构16也可以将对应的侧壁13分割成四段式、六段式等多段式结构,本实施例仅为举例,并不局限于此,其他大于等于四段式的结构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第一Y型拉带151的两个外侧边缘152在侧壁13的内表面上沿垂直方向间隔排布。至少一个第二Y型拉带161的两个外侧边缘162在侧壁13的内表面上沿垂直方向间隔排布。
此处,至少一个第一Y型拉带151整体为一个闭合的环形结构或一个间断的环形结构。至少一个第二Y型拉带161整体为一个闭合的环形结构或一个间断的环形结构。同时,至少一个第一Y型拉带151上还设有气孔154,使所述气室通过气孔154形成空气流通。至少一个第二Y型拉带161上还设有气孔164,使所述气室通过气孔164形成空气流通(如图10和图11所示)。
实施例三:
图12为图4中沿A-A线剖开的实施例三的剖视图一。图13为图4中沿A-A线剖开的实施例三的剖视图二。图14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实施例三的爆炸图一。图15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实施例三的爆炸图二。
如图12至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拉带结构15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管型拉带151,其中第一管型拉带151上具有至少两个外侧边缘152分别与相邻的侧壁13连接,且至少另一个内侧边缘153与顶片11连接。第三拉带结构16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管型拉带161,第二管型拉带161上具有至少两个外侧边缘162分别与相邻的侧壁13连接,且至少另一个内侧边缘163与底片12连接。此处的第一管型拉带151和第二管型拉带161可以采用多种管型结构,例如呈三角形的管型结构,呈四边形的管型结构(如图13和图14所示)。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第一管型拉带151与相邻的侧壁13连接的至少两个外侧边缘152在侧壁13的内表面上沿垂直方向间隔排布。至少一个第二管型拉带161与相邻的侧壁13连接的至少两个外侧边缘162在侧壁13的内表面上沿垂直方向间隔排布。
此处,至少一个第一管型拉带151整体为一个间断的环形结构。至少一个第二管型拉带161整体为一个间断的环形结构(如图13和图14所示)。
第二拉带结构15和第三拉带结构16优选地设置为在垂直方向间隔布置。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拉带结构15和第三拉带结构16将对应的侧壁13分隔成五段式,从而将第二拉带结构15设置为当所述气室充气后,限制顶片11和侧壁13向上和侧向膨胀,将第三拉带结构16设置为当所述气室充气后,分别限制底片12和侧壁13向下和侧向膨胀。
当然,第二拉带结构15和第三拉带结构16也可以将对应的侧壁13分割成四段式、六段式等多段式结构,本实施例仅为举例,并不局限于此,其他大于等于四段式的结构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四:
图16为图4中沿A-A线剖开的实施例四的剖视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实施例四的爆炸图一。图18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实施例四的爆炸图二。
如图16至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拉带结构15包括至少一个第一V型拉带151,其中第一V型拉带151的两个外侧边缘152分别与相邻的侧壁13连接,且另一内侧边缘153与顶片11连接。第三拉带结构16包括至少一个第二V型拉带161,其中第二V型拉带161的两个外侧边缘162分别与相邻的侧壁13连接,且另一内侧边缘163与顶片11连接。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第一V型拉带151的两个外侧边缘152在侧壁13的内表面上沿垂直方向间隔排布。至少一个第二V型拉带161的两个外侧边缘162在侧壁13的内表面上沿垂直方向间隔排布。
此处,至少一个第一V型拉带151整体为一个闭合的环形结构或一个间断的环形结构。至少一个第二V型拉带161整体为一个闭合的环形结构或一个间断的环形结构。同时,至少一个第一V型拉带151上设有气孔154,使所述气室通过气孔154形成空气流通。至少一个第二V型拉带161上设有气孔164,使所述气室通过气孔164形成空气流通。
第二拉带结构15和第三拉带结构16优选地设置为在垂直方向间隔布置。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拉带结构15和第三拉带结构16将对应的侧壁13分隔成五段式,从而将第二拉带结构15设置为当所述气室充气后,限制顶片11和侧壁13向上和侧向膨胀,将第三拉带结构16设置为当所述气室充气后,分别限制底片12和侧壁13向下和侧向膨胀。
当然,第二拉带结构15和第三拉带结构16也可以将对应的侧壁13分割成四段式、六段式等多段式结构,本实施例仅为举例,并不局限于此,其他大于等于四段式的结构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五:
图19为图4中沿A-A线剖开的实施例五的剖视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实施例五的局部解剖结构示意图。
如图19和图20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拉带结构14采用Y型拉带,且第一拉带结构1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片11和底片12连接。第一拉带结构14中若干拉带之间相互间隔排布。第一拉带结构14中每一个拉带的上端呈分叉型,连接支撑顶片11,下端为直拉带型,向下连接底片12。当所述气室充气后,这种结构可以更有效地限制顶片11和底片12分别向上和向下膨胀。
实施例六:
图21为图4中沿A-A线剖开的实施例六的剖视图。
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五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拉带结构14采用上下两端都呈X型的拉带,并且第一拉带结构1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片11和底片12连接。第一拉带结构14中若干拉带之间相互间隔排布。第一拉带结构14中每一个拉带的上端呈分叉型,向上连接顶片11,下端同样也呈分叉型,向下连接底片12。当所述气室充气后,这种结构可以更有效地限制顶片11和底片12分别向上和向下膨胀。
实施例七:
图22为图4中沿A-A线剖开的实施例七的剖视图。图23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实施例七的局部解剖结构示意图。图24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实施例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22至图24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拉带结构14中的若干拉带均采用圆孔拉带,且第一拉带结构14中每一个拉带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片11和底片12连接。第一拉带结构14中若干拉带之间相互间隔排布。当所述气室充气后,其可以有效地限制顶片11和底片12分别向上和向下膨胀。
根据上述结构描述,上述各实施例之间的结构变化可以任意组合,并不受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即有关第二拉带结构15包含拉带的数量和第三拉带结构16包含拉带的数量不受限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同理,第二拉带结构15中若干拉带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三拉条结构16中若干拉带之间的连接方式也不受上述实施例的局限,只要将侧壁13分隔成至少五段式(或大于等于四段)的形式即可,例如可以通过改变第二拉带结构15和第三拉条结构16中包含拉带的数量及连接方式将侧壁13分隔成六段、七段等多段形式。
当然,有关第一拉带结构14的结构形式可以在各种情况下通用,同样起到支撑顶片11和底片12的作用,有效限制顶片11和底片12分别向上和向下膨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充气床通过采用各种类型的拉带结构,可以限制充气床的侧壁向外膨胀或变形。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结构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具有较高高度的充气床和充气床垫侧壁向外膨胀变形的缺陷,外观更加美观。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充气床和充气床垫容易侧翻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充气床还可以防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滚落。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0)

1.一种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床包括:
顶片和底片,所述底片与所述顶片上下间隔布置;
至少一侧壁,所述侧壁的上边缘与所述顶片的外边缘连接,所述侧壁的下边缘与所述底片的外边缘连接,所述顶片、所述底片和所述侧壁之间形成一个气室;
至少一第一拉带结构,所述第一拉带结构设置在所述气室内,且所述第一拉带结构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顶片和所述底片连接;以及
至少一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气室内,所述支撑结构沿至少一所述侧壁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撑结构中至少两个外侧边缘分别与相邻的所述侧壁连接,所述支撑结构中至少一个内侧边缘与相邻的所述顶片或所述底片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二拉带结构和第三拉带结构,所述第二拉带结构中至少两个外侧边缘与相邻的所述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拉带结构中至少一个内侧边缘与相邻的所述顶片连接;以及
所述第三拉带结构中至少两个外侧边缘与相邻的所述侧壁连接,所述第三拉带结构中至少一个内侧边缘与相邻的所述底片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带结构和所述第三拉带结构上分别设有多个气孔,所述气室通过所述气孔形成空气流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带结构和所述第三拉带结构在垂直方向间隔布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带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I型拉带,每一所述第一I型拉带的外侧边缘和内侧边缘分别与相邻的所述侧壁和所述顶片连接,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I型拉带间隔布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拉带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I型拉带,每一所述第二I型拉带的外侧边缘和内侧边缘分别与相邻的所述侧壁和所述底片连接,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I型拉带间隔布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带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Y型拉带,其中,所述第一Y型拉带的两个外侧边缘分别与相邻的所述侧壁连接,一内侧边缘与所述顶片连接。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拉带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Y型拉带,其中,所述第二Y型拉带的两个外侧边缘分别与相邻的所述侧壁连接,一内侧边缘与所述底片连接。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带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管型拉带,所述第一管型拉带上具有至少两个外侧边缘分别与相邻的所述侧壁连接,且至少一内侧边缘与所述顶片连接。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拉带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管型拉带,所述第二管型拉带上具有至少两个外侧边缘分别与相邻的所述侧壁连接,且至少一内侧边缘与所述底片连接。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带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V型拉带,其中,所述第一V型拉带的两个外侧边缘分别与相邻的所述侧壁连接,且一内侧边缘与所述顶片连接。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拉带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V型拉带,其中,所述第二V型拉带的两个外侧边缘分别与相邻的所述侧壁连接,且一内侧边缘与所述底片连接。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I型拉带相互间隔地排布于所述顶片的下表面。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I型拉带相互间隔地排布于所述底片的上表面。
1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I型拉带在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上沿垂直方向间隔排布。
16.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I型拉带在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上沿垂直方向间隔排布。
1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Y型拉带的两个外侧边缘在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上沿垂直方向间隔排布。
18.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Y型拉带的两个外侧边缘在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上沿垂直方向间隔排布。
19.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管型拉带与相邻的所述侧壁连接的所述至少两个外侧边缘在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上沿垂直方向间隔排布。
20.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管型拉带与相邻的所述侧壁连接的所述至少两个外侧边缘在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上沿垂直方向间隔排布。
21.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V型拉带的两个外侧边缘在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上沿垂直方向间隔排布。
22.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V型拉带的两个外侧边缘在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上沿垂直方向间隔排布。
2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I型拉带整体为一个闭合的环形结构或一个间断的环形结构。
2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I型拉带整体为一个闭合的环形结构或一个间断的环形结构。
2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Y型拉带整体为一个闭合的环形结构或一个间断的环形结构。
2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Y型拉带整体为一个闭合的环形结构或一个间断的环形结构。
2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管型拉带整体为一个间断的环形结构。
2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管型拉带整体为一个间断的环形结构。
2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V型拉带整体为一个闭合的环形结构或一个间断的环形结构。
3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V型拉带整体为一个闭合的环形结构或一个间断的环形结构。
3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带结构为直拉带、圆孔拉带、Y型拉带或X型拉带其中一种拉带或多种拉带。
3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带结构、所述第二拉带结构及所述第三拉带结构均采用热塑性塑胶布制成。
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带结构、所述第二拉带结构及所述第三拉带结构中的一个或多个至少部分地包括网布、夹网布或者线体。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布或者所述线体至少部分两侧表面分别与两片相对的胶布片条连接为一体,所述网布和所述线体夹设于两片相对的胶布条之间。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布、或者所述线体至少部分两侧表面与U型胶布片条连接为一体,所述网布和所述线体夹设于所述U型胶布条中间。
3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带结构通过高频焊接的方式与所述顶片和所述底片连接;所述第二拉带结构通过高频焊接的方式与所述顶片和所述侧壁连接;所述第三拉带结构通过高频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底片和所述侧壁连接。
3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片位于所述第二拉带结构的上边缘内侧部分的高度低于所述顶片位于所述第二拉带结构的上边缘外侧部分的高度。
3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片位于所述第三拉带结构的下边缘内侧部分的高度低于所述底片位于所述第三拉带结构的下边缘外侧部分的高度。
3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床还包括内置气泵,所述内置气泵设置在所述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拉带结构的下边缘和所述第三拉带结构的上边缘之间,用以供所述气室充气。
4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床还包括气阀,所述气阀设置在所述侧壁上,用于所述充气床的充气或放气。
CN201620031074.6U 2016-01-13 2016-01-13 充气床 Active CN2054575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31074.6U CN205457538U (zh) 2016-01-13 2016-01-13 充气床
US15/280,513 US10687633B2 (en) 2016-01-13 2016-09-29 Inflatable bed
EP16191360.3A EP3192401B1 (en) 2016-01-13 2016-09-29 Inflatable bed
US16/907,893 US11564505B2 (en) 2016-01-13 2020-06-22 Inflatable bed
US18/077,400 US20230122867A1 (en) 2016-01-13 2022-12-08 Inflatable be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31074.6U CN205457538U (zh) 2016-01-13 2016-01-13 充气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57538U true CN205457538U (zh) 2016-08-17

Family

ID=56668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31074.6U Active CN205457538U (zh) 2016-01-13 2016-01-13 充气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5753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3177A (zh) * 2016-01-13 2017-07-21 上海荣威塑胶工业有限公司 充气床
US10687633B2 (en) 2016-01-13 2020-06-23 Bestway Inflatables & Material Corp. Inflatable bed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3177A (zh) * 2016-01-13 2017-07-21 上海荣威塑胶工业有限公司 充气床
US10687633B2 (en) 2016-01-13 2020-06-23 Bestway Inflatables & Material Corp. Inflatable bed
US11564505B2 (en) 2016-01-13 2023-01-31 Bestway Inflatables & Material Corp. Inflatable b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63177A (zh) 充气床
US10687633B2 (en) Inflatable bed
US20060016015A1 (en) Increased height inflatable support system
US4965901A (en) Futon with inflatable core
CN205457538U (zh) 充气床
US20060282951A1 (en) Pillow and pillow cover
US20180042397A1 (en) Portable bed with attachable tent
CN105804492B (zh) 一种便携式充气帐篷
CN209121668U (zh) 一种内设收纳袋的支撑钢丝帐
CN203884951U (zh) 一种多功能背包睡袋
CN208822114U (zh) 一种具有透气除螨防菌的气囊床垫
TWM591794U (zh) 透氣床架與透氣床組
CN201577882U (zh) 落地式蚊帐
CN207078039U (zh) 车载式硬面充气床
CN2696443Y (zh) 一种席梦思床垫
CN212233781U (zh) 一种充气椅
CN219514892U (zh) 一种便携式宠物床
CN206995020U (zh) 一种多功能真丝枕
CN213605523U (zh) 一种婴幼儿用便携式充气床
CN220293223U (zh) 一种新型可充气吊床
CN208625053U (zh) 一种零金属床垫
CN217488192U (zh) 一种立体羽绒被芯
CN208286742U (zh) 一种局部增高床垫
CN220777923U (zh) 一种充气床结构
CN217365170U (zh) 一种多层组合床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