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52177U - 热继电器与接触器的配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热继电器与接触器的配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52177U
CN205452177U CN201521115778.3U CN201521115778U CN205452177U CN 205452177 U CN205452177 U CN 205452177U CN 201521115778 U CN201521115778 U CN 201521115778U CN 205452177 U CN205452177 U CN 2054521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orelay
catalyst
fit structure
mounting groove
install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1577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学志
胡建国
林铸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11577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521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521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521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一种热继电器与接触器的配合结构,包括设置在接触器内的安装槽,以及设置在热继电器壳体表面的挂钩;所述安装槽外侧壁设有安装孔;所述挂钩包括与热继电器壳体表面固定的挂钩本体、与挂钩本体固定的卡接头;所述卡接头从安装孔嵌入安装槽内;所述卡接头的长度跟所述安装槽的槽宽一致;所述安装孔留有供挂钩垂直位移的间隙。本实用新型改变热继电器与接触器配合方式,由旋转安装配合变为垂直平动配合安装,解决热继电器配合过程中易晃动问题,使热继电器配合更牢固。

Description

热继电器与接触器的配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和工控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热继电器与接触器的配合结构。
背景技术
热继电器用于保护电动机,常与交流接触器一起组成电磁起动器保护电动机。常见的配合结构为挂钩结构,通过热继电器的三相导电杆及挂钩固定热继电器,装配方式为旋转安装,旋转安装方便但需预留转动的空间,导致旋转安装的配合结构在配合过程中热继电器易晃动,配合好后的热继电器固定不牢固,接触电阻大,通电后发热大,易引起端子过热烧毁。
热继电器通常包括发热组件、主双金弯曲机构、位移传递装置和脱扣机构及外壳。当流经电机的工作电流过载时,主双金弯曲通过位移传递装置传递到脱扣机构,热继电器脱扣,达到保护电机的目的。目前热继电器双金固定措施采用两个螺钉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板与双金连接,由于螺钉与螺钉孔配合缝隙,当采用导线接线时,受接线扭矩的影响,对连接板造成微量的偏移,由于双金根部与连接板连接,双金头部的偏移量更大,三个双金位置不同步,产品动作特性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固定可靠的热继电器与接触器的配合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继电器与接触器的配合结构,包括设置在接触器20内的安装槽40,以及设置在热继电器10壳体表面的挂钩30;所述安装槽40外侧壁41设有安装孔50;所述挂钩30包括与热继电器10壳体表面固定的挂钩本体60、与挂钩本体60固定的卡接头70;所述卡接头70从安装孔50嵌入安装槽40内;所述卡接头70的长度跟所述安装槽40的槽宽一致;所述安装孔50留有供挂钩30垂直位移的间隙51。
优选的,所述热继电器10的挂钩30垂直于接触器侧壁插入接触器20的安装孔50内,挂钩30向下位移实现与接触器的固定连接,所述热继电器10面向接触器20的壳体表面与接触器20表面相抵触。
优选的,所述卡接头70与挂钩本体60固定的一端形成卡接面71,另一端为头部72,头部72为平面;所述卡接头70的卡接面71与安装槽40的外侧壁41相抵触,所述头部72与安装槽40的内侧壁42相抵触。
优选的,所述卡接头70上端设有与头部72相交导入面73,所述导入面73为倾斜的平面。
优选的,所述挂钩本体60包括固定座61和连接柱62,所述固定座61一端跟所述热继电器10壳体表面固定,另一端与连接柱62固定;所述卡接头70固定在连接柱62上;所述连接柱62宽度小于安装孔50的宽度;所述安装孔50的宽度小于固定座61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连接柱62的长度跟所述安装孔50的深度一致;所述固定座61和连接柱62为长方体;所述连接柱62的高度跟固定座61的高度一致。
优选的,所述连接柱62固定在固定座61端面的中间位置;所述卡接头70上端设有与头部72相交导入面73,所述导入面73为倾斜的平面,所述导入面73一端跟头部72相交,另一端与连接柱62的顶面相交。
优选的,所述接触器20在安装孔50上方设有凸台80;所述热继电器10面向凸台80的壳体表面与凸台80表面相抵触。
优选的,所述热继电器10还包括与接触器20电连接的导电杆90;所述导电杆90与所述挂钩30设置在热继电器10壳体的同一面。
优选的,所述热继电器的壳体100内设有双金属片300和固定双金属片300的连接板400,所述壳体100设有固定连接板400的底面200,所述底面200设有导向和存储用于固定连接板400的胶体的引流槽210。
本实用新型改变热继电器与接触器配合方式,由旋转安装配合变为垂直平动配合安装,解决热继电器配合过程中易晃动问题,使热继电器配合更牢固。进一步,热继电器和接触器有三个面配合紧凑,由于面与面接触且配合间隙小,三个面接触实现可靠的装配,热继电器配合接线过程中,不会前后、左右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热继电器与接触器的配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热继电器与接触器的配合结构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安装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热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热继电器双金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10、热继电器;20、接触器;30、挂钩;40、安装槽;41、外侧壁;42、内侧壁;50、安装孔;51、间隙;60、挂钩本体;61、固定座;62、连接柱;70、卡接头;71、卡接面;72、头部;73、导入面;80、凸台;90、导电杆;100、壳体;200、底面;210、引流槽;211、开口;212、第一引槽;213、第二引槽;220、滴胶位置;231、第一固定件;232、第二固定件;241、第一固定区;242、第二固定区;243、第三固定区;244、第四固定区;245、连接区;251、第一侧壁;252、第二侧壁;261、第一凸杆;262、第二凸杆;263、第一横杆;300、双金属片;400、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8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热继电器与接触器的配合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热继电器与接触器的配合结构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施方式公开的热继电器与接触器的配合结构包括设置在接触器20内的安装槽40,以及设置在热继电器10壳体表面的挂钩30;所述安装槽40外侧壁41设有安装孔50;所述挂钩30包括与热继电器10壳体表面固定的挂钩本体60、与挂钩本体60固定的卡接头70;所述卡接头70从安装孔50嵌入安装槽40内;所述卡接头70的长度跟所述安装槽40的槽宽一致;所述安装孔50留有供挂钩30垂直位移的间隙51。所述热继电器10的挂钩30垂直于接触器侧壁插入接触器20的安装孔50内,所述热继电器10面向接触器20的壳体表面与接触器20表面相抵触。具体的,所述接触器20在安装孔50上方设有凸台80;所述热继电器10面向凸台80的壳体表面与凸台80表面相抵触。所述热继电器10还包括与接触器20电连接的导电杆90;所述导电杆90与所述挂钩30设置在热继电器10壳体的同一面。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热继电器10和接触器20有三个面配合紧凑,如图4所示的面1、面2、面3,且热继电器10的旋转安装方式变为垂直安装方式,由于面与面接触且配合间隙小,三个面接触实现可靠的装配,热继电器10在配合接线过程中,不会前后、左右晃动。
具体的,所述卡接头70与挂钩本体60固定的一端形成卡接面71,另一端为头部72,头部72为平面;所述卡接头70的卡接面71与安装槽40的外侧壁41相抵触,所述头部72与安装槽40的内侧壁42相抵触。所述挂钩本体60包括固定座61和连接柱62,所述固定座61一端跟所述热继电器10壳体表面固定,另一端与连接柱62固定;所述卡接头70固定在连接柱62上;所述连接柱62宽度小于安装孔50的宽度;所述安装孔50的宽度小于固定座61的宽度;所述连接柱62的长度跟所述安装孔50的深度一致;所述固定座61和连接柱62为长方体;所述连接柱62的高度跟固定座61的高度一致;所述连接柱62固定在固定座61端面的中间位置;所述卡接头70上端设有导入面73,所述导入面73为倾斜的平面;所述导入面73一端跟头部72相交,另一端与连接柱62的顶面相交。
参考图6-8,本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具体的热继电器结构。本实施方式的热继电器双金固定结构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内设有双金属片300和固定双金属片300的连接板400,所述壳体100设有固定连接板400的底面200,所述底面200设有导向和存储用于固定连接板400的胶体的引流槽210。所述底面200内设有两个固定连接板400的固定件,所述引流槽210从两个固定件之间穿过。所述引流槽210至少包括一个延伸到所述底面200边缘的开口211。所述底面200边缘至少设有一个滴胶位置220;所述引流槽210至少在一个滴胶位置220对应设有所述开口211。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的底面增加引流槽,对胶体有导向和存储功能,提高接合强度,提高产品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底面2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区241、第二固定区242、第三固定区243和第四固定区244;所述第一固定区241和第三固定区243的宽度低于第二固定区242;所述第三固定区243的宽度小于第一固定区241的宽度;所述第一固定区241、第二固定区242、第三固定区243其中一侧的边缘平齐;所述第三固定区243跟第四固定区244之间设有弧形的连接区245。
所述壳体100在所述底面200两侧分别设有第一侧壁251和第二侧壁252;所述第一侧壁251面向第一固定区241、第二固定区242、第三固定区243非平齐的一侧。所述第一侧壁251在第一固定区241相对位置设有第一凸杆261。第一固定区241跟第一侧壁251之间形成一个阶梯型的容纳槽,第一凸杆261嵌入这个容纳槽内。第一侧壁251在第二固定区242相对位置设有跟第一凸杆261垂直的第一横杆263;第二固定区242宽度较大,与第一侧壁251形成狭长的槽口,第一横杆263跟第二固定区242边缘平行。第一侧壁251在第三固定区243相对位置设有与第一凸杆261平行的第二凸杆262;所述第四固定区244与第二凸杆262平行设置,端部跟所述第一侧壁251连接。第二固定区242、第三固定区243和第四固定区244之间形成U型槽,第二凸杆262嵌入该U型槽内。
底面200内设有两个固定连接板400的固定件,所述引流槽210从两个固定件之间穿过。所述引流槽210包括弧形的第一引槽212和长方形的第二引槽213,所述第一引槽212一端延伸到所述底面200边缘,形成所述开口211,另一端跟所述第二引槽213连通;所述固定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引槽212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231和第二固定件231;所述第一固定件231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区241、第二固定区242之间;所述第二固定件231设置在第二固定区242远离第一固定件231的端部;所述第一引槽212设置在第二固定区242,所述第二引槽213贯穿第二固定区242和第三固定区243;所述底面200分别在对应所述第一凸杆261、第一横杆263、第二凸杆262以及第二侧壁252的位置设有滴胶位置220。其中,第一横杆263的滴胶口正对引流槽210的开口211,当胶水从此处滴入的时候,过量的胶水会沿着引流槽210深入到底面200内部,增加了胶水跟连接板400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连接板400的固定强度。另外,由于引流槽210的导向和存储功能,多余的胶水的流向是可控的,不会粘到其他零部件上。
固定件一般为螺钉或凸包。以螺钉为例,使用时,将连接板400放置在壳体100的底面200上,连接板400在螺钉对应位置设有通孔,可以套入螺钉内,然后打紧螺丝。最后再连接板400的边缘位置滴胶,特别是引流槽210开口211位置处可加大胶水剂量,促使胶水深入到底面200内部跟连接板400加强固定。
所述引流槽210的深度、宽度都可以根据具体的强度要求来调整,槽宽越宽,连接强度越高。优选的,引流槽比壳体与连接板的接触面低0.1-0.3mm为佳。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热继电器与接触器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接触器(20)内的安装槽(40),以及设置在热继电器(10)壳体表面的挂钩(30);所述安装槽(40)外侧壁(41)设有安装孔(50);所述挂钩(30)包括与热继电器(10)壳体表面固定的挂钩本体(60)、与挂钩本体(60)固定的卡接头(70);所述卡接头(70)从安装孔(50)嵌入安装槽(40)内;所述卡接头(70)的长度跟所述安装槽(40)的槽宽一致;所述安装孔(50)留有供挂钩(30)垂直位移的间隙(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继电器与接触器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继电器(10)的挂钩(30)垂直于接触器侧壁插入接触器(20)的安装孔(50)内,挂钩(30)向下位移实现与接触器的固定连接,所述热继电器(10)面向接触器(20)的壳体表面与接触器(20)表面相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继电器与接触器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头(70)与挂钩本体(60)固定的一端形成卡接面(71),另一端为头部(72),头部(72)为平面;所述卡接头(70)的卡接面(71)与安装槽(40)的外侧壁(41)相抵触,所述头部(72)与安装槽(40)的内侧壁(42)相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继电器与接触器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头(70)上端设有与头部(72)相交导入面(73),所述导入面(73)为倾斜的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继电器与接触器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本体(60)包括固定座(61)和连接柱(62),所述固定座(61)一端跟所述热继电器(10)壳体表面固定,另一端与连接柱(62)固定;所述卡接头(70)固定在连接柱(62)上;所述连接柱(62)宽度小于安装孔(50)的宽度;所述安装孔(50)的宽度小于固定座(61)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继电器与接触器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62)的长度跟所述安装孔(50)的深度一致;所述固定座(61)和连接柱(62)为长方体;所述连接柱(62)的高度跟固定座(61)的高度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继电器与接触器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62)固定在固定座(61)端面的中间位置;所述卡接头(70)上端设有与头部(72)相交导入面(73),所述导入面(73)为倾斜的平面,所述导入面(73)一端跟头部(72)相交,另一端与连接柱(62)的顶面相交。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热继电器与接触器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20)在安装孔(50)上方设有凸台(80);所述热继电器(10)面向凸台(80)的壳体表面与凸台(80)表面相抵触。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热继电器与接触器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继电器(10)还包括与接触器(20)电连接的导电杆(90);所述导电杆(90)与所述挂钩(30)设置在热继电器(10)壳体的同一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继电器与接触器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继电器的壳体(100)内设有双金属片(300)和固定双金属片(300)的连接板(400),所述壳体(100)设有固定连接板(400)的底面(200),所述底面(200)设有导向和存储用于固定连接板(400)的胶体的引流槽(210)。
CN201521115778.3U 2015-12-29 2015-12-29 热继电器与接触器的配合结构 Active CN2054521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15778.3U CN205452177U (zh) 2015-12-29 2015-12-29 热继电器与接触器的配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15778.3U CN205452177U (zh) 2015-12-29 2015-12-29 热继电器与接触器的配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52177U true CN205452177U (zh) 2016-08-10

Family

ID=56571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15778.3U Active CN205452177U (zh) 2015-12-29 2015-12-29 热继电器与接触器的配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5217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99358A (zh) * 2017-11-23 2018-03-13 成都环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自保护功能的接触器
CN108807081A (zh) * 2018-05-24 2018-11-13 厦门宏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磁路结构的电磁继电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99358A (zh) * 2017-11-23 2018-03-13 成都环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自保护功能的接触器
CN108807081A (zh) * 2018-05-24 2018-11-13 厦门宏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磁路结构的电磁继电器
CN108807081B (zh) * 2018-05-24 2023-11-24 厦门宏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磁路结构的电磁继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52177U (zh) 热继电器与接触器的配合结构
CN202094365U (zh) 一种连接可靠性高的接线端子
CN205452196U (zh) 热继电器双金固定结构和热继电器
CN205355411U (zh) 接线端子
CN205367628U (zh) 一种新型撬杠装置
JP2009199989A (ja) コンセントの安全回路装置
BRPI0921440B1 (pt) Elemento de sustentação para prender um enrolamento de transformador de resina fundida
CN105823914B (zh) 电能表
CN209329208U (zh) 可调角度的接地线夹
CN210105673U (zh) 一种可调防火框
CN209364662U (zh) 一种关节机器人安装结构
CN211047378U (zh) 一种医疗器械电源控制板
CN209298224U (zh) 一种节能电动汽车电池支撑机构
CN106099673A (zh) 一种安装配电柜的悬挂架
CN208189513U (zh) 一种熔断器底座
CN208538746U (zh) 一种墙壁开关
CN208848777U (zh) 一种可调的多方位跑偏开关安装支架
CN105784180A (zh) 一种传感器绝缘适配结构
CN205881854U (zh) 一种安全保险丝底座
CN106982511B (zh) 一种pcb板和电控接线件的连接结构
CN105280382A (zh) 一种并联电阻内置式电容器
CN215266144U (zh) 一种断路器热元件的安装结构
CN209488126U (zh) 一种适配于电触头组件的线槽
CN208782057U (zh) 一种接线端子弹簧片直插固定装置
CN205991399U (zh) 一种改进的路灯杆电器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