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50683U - 一种消防信息传输系统的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防信息传输系统的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50683U
CN205450683U CN201620206103.8U CN201620206103U CN205450683U CN 205450683 U CN205450683 U CN 205450683U CN 201620206103 U CN201620206103 U CN 201620206103U CN 205450683 U CN205450683 U CN 205450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t
pin
circuit
transmission system
control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0610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Taiyangd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aiyangd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aiyangd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aiyangd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0610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50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50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5068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消防信息传输系统的控制电路,包括输出3.3V和5V直流电的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接到互相连接的控制芯片、外围电路、晶振驱动电路、辅助电路、写程序电路及接线端子,所述控制芯片连接到所述消防信息传输系统中的数据采集模块、通信模块、音频模块及人机界面PCB板,并控制整个消防信息传输系统的运行。本实用新型设计精巧,能够有效的实现消防信息传输系统的整体控制,并且该电路结构简单,所需的元器件大大减少,接线容易,加工成本低,加工难度小,有利于提供加工效率,且便于进行大规模生产;同时预留程序写接口便于对控制芯片的内部程序进行编译和修改,从而增加了系统的可调性。

Description

一种消防信息传输系统的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尤其涉及一种消防信息传输系统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消防控制主机即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控制器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心脏,其通过网络连接到消防监控中心,实现对消防系统实时、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可实现集中控制,可向探测器供电,并具有下述功能:1)用来接收火灾信号并启动火灾报警装置。该设备也可用来指示着火部位和记录有关信息。2)能通过火警发送装置启动火灾报警信号或通过自动消防灭火控制装置启动自动灭火设备和消防联动控制设备。3)自动的监视系统的正确运行和对特定故障给出声、光报警。
而现有的消防控制主机往往安装在消控室中,并由工作人员24小时在现场对消防控制主机进行监管,才能保证及时知晓消防控制主机的各种报警信号并进行处理,这就造成了较大的人力成本,且工作人员必须现场操作才能及时进行各种状况的处理,极不便利。
随着科技的进步,消防主机的信号采集传输系统也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科研单位的重点研发方向,而如何控制整个消防信息传输系统的有效运行就需要一套稳定的、有效的控制电路,而目前鲜有报道用于消防信息传输系统的控制电路,而用于其他系统的控制电路往往电路结构复杂,元器件数量多,从而导致设备整体的成本较高,并且线路繁杂、元件多也增加了加工制作的困难,因此研究一种结构简洁的且能够保证系统有效、稳定地运行的控制电路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消防信息传输系统的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消防信息传输系统的控制电路,包括输出3.3V和5V直流电的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接到互相连接的控制芯片、外围电路、晶振驱动电路、辅助电路、写程序电路及接线端子,所述控制芯片连接到所述消防信息传输系统中的数据采集模块、通信模块、音频模块及人机界面PCB板,并控制整个消防信息传输系统的运行。
优选的,所述的消防信息传输系统的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控制芯片通过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接所述人机界面PCB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设计精巧,能够有效的实现消防信息传输系统的整体控制,并且该电路结构简单,所需的元器件大大减少,接线容易,加工成本低,加工难度小,有利于提供加工效率,且便于进行大规模生产;同时预留程序写接口便于对控制芯片的内部程序进行编译和修改,从而增加了系统的可调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3是图2中控制芯片U1A部分的引脚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控制芯片U1B部分的引脚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程序写接口的引脚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第一接线端子的引脚示意图;
图7是图2中第二接线端子的引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消防主机报警信息采集电路,如附图1所示,一种消防信息传输系统的控制电路,包括输出3.3V和5V直流电的电源模块1,所述电源模块1接到互相连接的控制芯片U1、外围电路2、晶振驱动电路3、辅助电路4、写程序电路5及接线端子J14。
具体的,如附图2-附图7所示,为了便于构图,所述控制芯片U1在图中被分为U1A、U1B、U1C三部分表示,所述外围电路2包括第一电感L1,
所述第一电感L1的一端连接到互相连接的3.3V直流电输出端、连接在所述3.3V直流输出端上的指定元件、第二电感L2的一端、第九电容C28的一端、第十电容C29的一端、第十一电容C30的一端、第十二电容C31的一端以及第十三电容C32的一端。
所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接到互相连接的所述控制芯片U1的22脚(VDDA引脚)、第一电容C22的一端以及第二电容C23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22和第二电容C23的另一端连接且连接到互相连接的所述控制芯片U1的49脚(VSS_1引脚)、74脚(VSS_2引脚)、99脚(VSS_3引脚)、27脚(VSS_4引脚)、10脚(VSS_5引脚)、19脚(VSSA引脚)、20脚(VREF-引脚)、第九电容C28的另一端、第十电容C29的另一端、第十一电容C30另一端、第十二电容C31的另一端、第十三电容C32的另一端、接地端、晶振驱动电路3、辅助电路4、写程序电路5、接线端子J14的3脚、第五电容C26的一端以及第六电容C27的一端,所述第五电容C26、第六电容C27的另一端连接且接互相连接的控制芯片U1的21脚(VREF+引脚)及所述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
工作时,所述外围电路2用于将所述电源模块1的3V直流电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信号为所述控制芯片U1供电;同时5个并联的电容用于消除外部环境对整个电路的干扰。
进一步,所述晶振驱动电路3用于提供时钟源给所述控制芯片U1,其包括8M晶振Y2,所述8M晶振Y2的一端接互相连接的所述控制芯片U1的13脚(OSC_OUT引脚)及第三电容C24的一端;
所述8M晶振Y2的另一端接互相连接的所述控制芯片U1的12脚(OSC_IN引脚)及第四电容C25的一端;
所述第三电容C24、第四电容C25的另一端相接且接互相连接的接地端、外围电路2、辅助电路4、写程序电路5、接线端子J14的3脚、第七电容C33的一端及第八电容C34的一端;
所述第七电容C33的另一端接互相连接的32.768K晶振J3的一端及所述控制芯片U1的8脚(PC14OSC32_IN引脚);
所述第八电容C34的另一端接互相连接的32.768K晶振J3的另一端及所述控制芯片U1的9脚(PC15OSC32_OUT引脚)。
所述辅助电路4用于保证所述控制芯片U1的正常运行,其包括正极连接在所述控制芯片U1的6脚(VBAT引脚)的电池BT1,所述电池BT1的负极连接到互相连接的电容C21的一端、第八电阻R73的一端、第十电阻R75的一端、接地端以及连接在接地端的元件。
所述电容C21的另一端接互相连接的所述控制芯片U1的14脚(NRST引脚)、第一接线端子J13的1脚、程序写接口J12的15脚及第七电阻R72的一端;
所述第八电阻R73的另一端接互相连接的所述控制芯片U1的94脚(BOOT0引脚)及第九电阻R74的一端;
所述第十电阻R75的另一端接互相连接的所述控制芯片U1的37脚(PB2/BOOT1引脚)及第十一电阻R76的一端;
所述第七电阻R72的另一端、第九电阻R74的另一端及第十一电阻R76的另一端互相连接且连接到3.3V直流电输出端以及连接在所述3.3V直流电输出端的元件。
进一步,所述写程序电路5包括与所述控制芯片U1连接的程序写接口J12,所述程序写接口J12的1脚(Vref引脚)和2脚(Vsupply引脚)连接且接到互相连接的所述3.3V直流电输出端、连接在所述3.3V直流电输出端的指定元件以及第二电阻R67、第三电阻R68、第四电阻R69、第五电阻R70、第六电阻R71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R67、第三电阻R68、第四电阻R69、第五电阻R70、第六电阻R71的另一端分别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72脚(PA13/JIMS/SWDIO引脚)、76脚(PA14/JICK/SWCLK引脚)、
77脚(PA15/JIDC/SP13_NSS/12S3_WS引脚)、
89脚(FB3/JTDO/TRACESWO/SP13_SCK/12S3_CK/TIM2_CH2/SPI1_SCK引脚)及90脚(FB4/NJTRST/SP13_MISO/TIM3_CH1/TIM2_CH1/SPI1_MISO引脚)。
所述程序写接口J12的3脚(nTRST引脚)、5脚(TDI引脚)、7脚(TMS引脚)、9脚(TCK引脚)、13脚(TDO引脚)、15脚(nREST引脚)分别接所述控制芯片的
90脚(FB4/NJTRST/SP13_MISO/TIM3_CH1/TIM2_CH1/SPI1_MISO引脚)、
77脚(PA15/JIDC/SP13_NSS/12S3_WS引脚)、72脚(PA13/JIMS/SWDIO引脚)、
76脚(PA14/JICK/SWCLK引脚)、
89脚(FB3/JTDO/TRACESWO/SP13_SCK/12S3_CK/TIM2_CH2/SPI1_SCK引脚)、
以及所述控制芯片的14脚(NRST引脚);
所述控程序写接口J12的4脚(GND1引脚)、6脚(GND2引脚)、8脚(GND3引脚)、10脚(GND4引脚)、12脚(GND5引脚)、14脚(GND6引脚)、16脚(GND7引脚)、18脚(GND8引脚)、20脚(GND9引脚)互相连接且接接地端以及连接在所述接地端上的元件;
所述程序写接口J12的11脚(RICK引脚)、17脚(DBGRQ引脚)、19脚(DBGACK)未使用。
所述写程序电路5用于给所述控制芯片U1写入和修改工作程序。
进一步,所述接线端子J14的1脚接3.3V直流电输出端及接在所述3.3V直流电输出端上的元件;且所述接线端子J14的2脚接所述电源模块的5V直流电输出端。
更进一步,如附图1所示,所述控制芯片U1连接到所述消防信息传输系统中的数据采集模块6、通信模块7、音频模块8及人机界面PCB板9,并控制整个消防信息传输系统的运行,所述写程序电路5连接到写程序设备。
具体的,如附图2所示,所述控制芯片U1的56脚(PD9/FSMC_D14/USART3_RX引脚)、57脚(PD10/FSMC_D15/USART3_CK引脚)、
58脚(PD11/FSMC_D16/USART2_CTS引脚)接数据采集模块6的FIREALARM1脚、FIREALARM2脚、ALARM脚从而实现它们之间的通信。
所述控制芯片U1的68脚(PA9/USART1_TX/TIM1_CH2引脚)、
69脚(PA10/USART1_RX/TIM1_CH3引脚)、
95脚(PB8/TIM4_CH3/SDIO_D4/I2C1_SCL/CAN_RX引脚)、
96脚(PB9/TIM4_CH4/SDIO_D5/I2C1_SDA/CAN_TX引脚)、
65脚(PC8/TIM8_CH3/SDIO_D0/TIM3_CH3引脚)、
66脚(PC9/TIM8_CH4/SDIO_D1/TIM3_CH4引脚)、
78脚(PC10/USART4_TX/SDIO_D2/USART3_TX引脚)、
79脚(PC11/USART4_RX/SDIO_D3/USART3_RX引脚)、
80脚(PC11/USART5_TX/SDIO_CK/USART3_CK引脚)、
83脚(PD2/TIM3_ETR/USART5_RX/SDIO_CMD引脚)、
53脚(PB14/SPI2_MISO/TIM1_CH2N/USART3_RTS引脚)分别接所述通信模块7中的USART1_TX脚、USART1_RX脚、CAN_RX脚、CANTX脚、SDIOD0脚、SDIOD1脚、SDIOD2脚、SDIOD3脚、SDIOCK脚、SDIO_CMD脚、SDCD并实现它们之间的通信。
所述控制芯片U1的47脚(PB10/I2C2_SCL/USART3_TX/TIM2_CH3引脚)、
48脚(PB11/I2C2_SDA/USART3_RX/TIM2_CH4引脚)、
51脚(PB12/SPI2_NSS/I2S2_WS/I2C2_SMBA/USART3_CK/TIM1_BKIN引脚)、
52脚(PB13/SPI2_SCK/I2S2_CS/USART3_CTS/TIM1_CH1N引脚)、
54脚(PB15/SPI2_MOSI/I2S2_SD/TIM1_CH3N引脚)分别接所述音频模块8中的12CSCL脚、12CSDA脚、12CWS脚、12CCK脚、12CSD脚,进而实现它们之间的通信。
并且,所述控制芯片U1还通过第一接线端子J13和第二接线端子J15接所述人机界面PCB板9。
具体的,所述控制芯片U1的81脚(PD0/FSMC_D2/CAN_RX引脚)、
82脚(PD1/FSMC_D2/CAN_TX引脚)、84脚(PD3/FSMC_CLK/USART2_CTS引脚)、85脚(PD4/FSMC_NOE/USART2_RTS引脚)、86脚(PD5/FSMC_NWE/USART2_TX引脚)、
87脚(PD6/FSMC_NWAIT/USART2_RX引脚)、
88脚(PD7/FSMC_NE1/FSMC_NCE2/USART2_CK引脚)、
61脚(PD14/FSMC_D0/TIM4_CH3引脚)、62脚(PD13/FSMC_D1/TIM4_CH4引脚)、38脚(PE7/FSMC_D4/TIM1_ETR引脚)、39脚(PE8/FSMC_D5/TIM1_CH1N引脚)、40脚(PE9/FSMC_D6/TIM1_CH1引脚)、41脚(PE10/FSMC_D7/TIM1_CH2N引脚)分别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J13的6脚、5脚、14脚、9脚、12脚、4脚、8脚、3脚、2脚、7脚、10脚、13脚、11脚,其中,所述控制芯片U1的上述引脚用于接人机界面PCB板上的各种LED指示灯。
所述控制芯片U1的
23脚(PA0/WKUP/USART2_CTS/ADC123_IN0/TIM5_CH1_ETR/TIM8_ETR引脚)、
24脚(PA1/USART2_RTS/ADC123_IN1/TIM5_CH2/TIM2_CH2引脚)、
25脚(PA2/USART2_TX/TIM5_CH3/ADC123_IN2/TIM2_CH3引脚)、
26脚(PA3/USART2_RX/TIM5_CH4/ADC123_IN3/TIM2_CH4引脚)、
29脚(PA4/SPI1_NSS/DAC_OUT1/USART2_CK/ADC12_IN4引脚)、
30脚(PA5/SPI1_SCK/DAC_OUT2/ADC12_IN5引脚)、
31脚(PA6/SPI1_MISO/TIM8_BKIN/ADC12_IN6/TIM3_CH1/TIM1-BKIN引脚)、
32脚(PA7/SPI1_MOSI/TIM8_CHIN/ADC12_IN7/TIM3_CH2/TIM1-CHIN引脚)、
67脚(PA8/USART1_CK/TIM1_CH1/MCO引脚)、
70脚(PA11/USART1_CTS/CAN_RX/TIM1_CH4/USB_DM引脚)、
71脚(PA12/USART1_RTS/CAN_TX/TIM1_ETR/USB_DP引脚)、
35脚(PB0/ADC12_IN8/TIM3_CH3/TIM8_CH2N/TINM1-CH2N引脚)、
36脚(PB1/ADC12_IN9/TIM3_CH4/TIM8_CH3N/TINM1-CH3N引脚)、
91脚(PB5/I2C1_SMBA/SPI3_MOSI/I2S3_SD/TIM3_CH2/SPI1_MOSI引脚)、
92脚(PB6/I2C1_SCL/TIM4_CH1/USART1_TX引脚)、
93脚(PB7/I2C1_SDA/FSMC/NADV/TIM4_CH2/USART1_RX引脚)、
15脚(PC0/ADC123_IN10引脚)、16脚(PC1/ADC123_IN11引脚)、
17脚(PC2/ADC123_IN12引脚)、18脚(PC3/ADC123_IN13引脚)、
33脚(PC4/ADC123_IN14)、34脚(PC5/ADC123_IN15引脚)、
63脚(PC6/I2S2_MICK/TIM8_CH1/SDIO/TIM3_CH1引脚)、
64脚(PC7/I2S3_MICK/TIM8_CH2/SDIO/TIM3_CH2引脚)、
60脚(PD13/FSMC_A18/TIM4_CH2引脚)、97脚(PE0/TIM4_ETR/FSMC_NBL0引脚)、
98脚(PE1/FSMC_NBL1引脚)、1脚(PE2/TRACECK/FSMC_A23引脚)、
2脚(PE3/TRACED0/FSMC_A19引脚)、3脚(PE4/TRACED1/FSMC_A20引脚)、4脚(PE5/TRACED2/FSMC_A21引脚)、5脚(PE6/TRACED3/FSMC_A22引脚)、42脚(PE11/FSMC_D8/TIM1_CH2引脚)、43(PE12/FSMC_D9/TIM1_CH3N引脚)、44脚(PE13/FSMC_D10/TIM1_CH3引脚)分别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J15的1脚、3脚、5脚、7脚、9脚、11脚、13脚、15脚、17脚、18脚、20脚、21脚、25脚、27脚、29脚、31脚、33脚、35脚、37脚、39脚、14脚、12脚、10脚、24脚、34脚、32脚、30脚、28脚、26脚、36脚、23脚、19脚、22脚、16脚;所述控制芯片U1的上述引脚用于接人机界面PCB板上的液晶屏及各种按键。
所述控制芯片U1的64脚(PC7/I2S3_MICK/TIM8_CH2/SDIO/TIM3_CH2引脚)还连接第一电阻R64,所述第一电阻R64接所述3.3V直流电输出端以及接在所述3.3V直流电输出端的各种元件。
所述控制芯片U1的7脚(PC13/TAMPER-RTC引脚)、
55脚(PD8/FSMC_D13/USART3_TX引脚)、
59脚(PD12/FSMC_A17/TIM4_CH1/USART3_RTS引脚)、
45脚(PE14/FSMC_D11/TIM1_CH4引脚)、46脚(PE15/FSMC_D12/TIM1_BKIN引脚)、73脚(NC引脚)未使用;所述第二接线端子J15的4脚、6脚、8脚、38脚、40脚未使用。
本电路工作时,其过程如下:
上电后,所述电源模块1提供3.3V直流电给所述控制芯片U1,当检测到3.3V直流电后,所述晶振驱动电路开始工作,此时所述控制芯片U1根据已写入的程序控制整个消防信息传输系统的运行,其控制整个电路实时检测消防主机是否接受到信号,当所述消防主机接收到各种信号时,所述控制芯片U1接收所述数据采集模块6从所述消防主机上采集的信号,所述控制芯片U1根据信号发送指令给所述通信模块7、音频模块8及人机界面PCB板9,并控制相应的元件启动。
当需要对控制芯片U1内的程序进行修改或删除时,可通过所述写程序电路5进行实时修改和编译。
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消防信息传输系统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出3.3V和5V直流电的电源模块(1),所述电源模块(1)接到互相连接的控制芯片(U1)、外围电路(2)、晶振驱动电路(3)、辅助电路(4)、写程序电路(5)及接线端子(J14),所述控制芯片(U1)连接到消防信息传输系统中的数据采集模块(6)、通信模块(7)、音频模块(8)及人机界面PCB板(9),并控制整个消防信息传输系统的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信息传输系统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U1)通过第一接线端子(J13)和第二接线端子(J15)接所述人机界面PCB板(9)。
CN201620206103.8U 2016-03-17 2016-03-17 一种消防信息传输系统的控制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50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06103.8U CN205450683U (zh) 2016-03-17 2016-03-17 一种消防信息传输系统的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06103.8U CN205450683U (zh) 2016-03-17 2016-03-17 一种消防信息传输系统的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50683U true CN205450683U (zh) 2016-08-10

Family

ID=56603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0610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50683U (zh) 2016-03-17 2016-03-17 一种消防信息传输系统的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506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6743A (zh) * 2016-03-17 2016-06-15 苏州太阳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信息传输系统的控制电路
CN113448275A (zh) * 2021-07-30 2021-09-28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嵌入式控制的温室控制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6743A (zh) * 2016-03-17 2016-06-15 苏州太阳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信息传输系统的控制电路
CN113448275A (zh) * 2021-07-30 2021-09-28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嵌入式控制的温室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50683U (zh) 一种消防信息传输系统的控制电路
CN104635571A (zh) 闸门远程控制系统及其远程控制方法
CN106234346A (zh) 一种多功能驱鸟器
CN205992269U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供电的智能包裹投递柜
CN207780562U (zh) 室内安防陪护机器人
CN206559538U (zh) 一种便携式太阳能供电的监控报警装置
CN104216372A (zh) 轮式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
CN206369810U (zh) 一种新型海洋铱星gps信标机
CN107145108A (zh) 一种节能环保音乐喷泉管控系统
CN105843139A (zh) 一种消防信息传输系统
CN106412493A (zh) 一种基于arm的嵌入式便携式多功能图像采集系统
CN207731109U (zh) 一种无人机人工智能空中平台的电路
CN207503583U (zh) 一种带有激发源的长余辉发光标识
CN218605136U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01118758Y (zh) 具有日夜监视存储功能的摄像头
CN107315418A (zh) 一种基于手机控制的水下直升机及控制方法
CN209357208U (zh) 一种基于4g无线传感网络的河塘溺水情况监测系统
CN107320893A (zh) 具有消防控制开关转换监测和记录功能的装置
CN205405215U (zh) 一种消防信息传输系统
CN209399258U (zh) 一种用于消防安全的智能灯具
CN208443969U (zh) 一种pcr仪器的驱动线路板高温加速测试老化装置
CN209213697U (zh) 一种带有按钮报警功能的智能路灯
CN206776462U (zh) 宠物项圈
CN214538041U (zh) 一种大气环境智能数采系统
CN205992789U (zh) 一种智能太阳能充电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