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48208U - 出风调节板及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出风调节板及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48208U
CN205448208U CN201521128189.9U CN201521128189U CN205448208U CN 205448208 U CN205448208 U CN 205448208U CN 201521128189 U CN201521128189 U CN 201521128189U CN 205448208 U CN205448208 U CN 2054482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xhaust vent
adjustable plate
out adjustable
wind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2818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运冲
扈月兵
云前
杨发国
陈明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12818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482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482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4820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出风调节板及空调室内机,所述出风调节板上设有若干出风孔,且每一所述出风孔对应的各个径向截面积中至少有两个径向截面积不相同,将所述出风调节板以一轴线为分界线划分为两个出风区域,每一所述出风区域上距离所述轴线越近的出风孔,其对应的最小径向截面积越小,在将出风调节板应用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时,使得对应的最小截面积越小的出风孔所在的位置的进风风速越大,并使得对应的最小截面积越大的出风孔所在的位置的进风风速越小,从而使得经由各个出风孔吹出的风速较为均匀,提高了空调器的出风口吹出的风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出风调节板及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出风调节板及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送风的方式主要是以射流的形式向房间送风,空调的出风口风速关系到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性。
一般情况下,空调器的风机吹出的风直接通过空调器的出风口吹出,这种情况下,沿垂直于风机的轴线的方向,位于出风口截面中部的风的风速较高,位于出风口截面两侧的风的风速较低,导致由空调器的出风口吹出的风较不舒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出风调节板及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经由空调器的出风口吹出的风中,位于出风口截面中部的风的风速较高,位于出风口截面两侧的风的风速较低,而导致由空调器的出风口吹出的风较不舒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出风调节板,用于调节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风速,所述出风调节板上设有若干出风孔,且每一所述出风孔对应的各个径向截面积中至少有两个径向截面积不相同,将所述出风调节板以一轴线为分界线划分为两个出风区域,每一所述出风区域上距离所述轴线越近的出风孔,其对应的最小径向截面积越小。
优选地,所述出风孔的最小径向截面积根据与该出风孔所在的位置对应的预设进风风速确定。
优选地,所述出风孔的最小径向截面积与其对应的所述预设进风风速成反比。
优选地,各个所述出风孔的最小径向截面积与其对应的所述预设进风风速的平方的乘积相同。
优选地,各个所述出风孔的轴线均匀分布于所述出风调节板上。
优选地,所述出风孔包括沿其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第二端和位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间部,所述出风孔的径向截面积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中间部逐渐减小,且由所述中间部至所述第二端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出风孔包括沿其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出风孔的径向截面积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开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出风口和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的风机,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出风调节板,所述出风调节板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风机吹出的风经由所述出风调节板的出风孔吹出;所述出风调节板上设有若干出风孔,且每一所述出风孔对应的各个径向截面积中至少有两个径向截面积不相同,将所述出风调节板以一轴线为分界线划分为两个出风区域,每一所述出风区域上距离所述轴线越近的出风孔,其对应的最小径向截面积越小。
优选地,所述预设进风风速通过设于所述出风口处的测速装置测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开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出风口和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的风机,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出风调节板,所述出风调节板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风机吹出的风经由所述出风调节板的出风孔吹出;所述出风调节板上设有若干出风孔,且每一所述出风孔对应的各个径向截面积中至少有两个径向截面积不相同,将所述出风调节板以一轴线为分界线划分为两个出风区域,每一所述出风区域上距离所述轴线越近的出风孔,其对应的最小径向截面积越小;所述出风孔包括沿其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出风孔的径向截面积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小;所述出风调节板的第一端朝向所述风机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出风调节板上设置若干出风孔,且每一所述出风孔对应的各个径向截面积中至少有两个径向截面积不相同,将所述出风调节板以一轴线为分界线划分为两个出风区域,每一所述出风区域上距离所述轴线越近的出风孔,其对应的最小径向截面积越小,在将出风调节板应用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时,使得对应的最小截面积越小的出风孔所在的位置的进风风速越大,并使得对应的最小截面积越大的出风孔所在的位置的进风风速越小,从而使得经由各个出风孔吹出的风速较为均匀,提高了空调器的出风口吹出的风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出风调节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出风调节板安装于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出风调节板的出风孔一实施例的形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出风调节板的出风孔另一实施例的形状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出风调节板 11 出风孔
20 壳体 111 第一端
112 第二端 113 中间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出风调节板,用于调节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风速,该出风调节板可以安装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
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出风调节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出风调节板10上设有若干出风孔11,且每一所述出风孔11对应的各个径向截面积中至少有两个径向截面积不相同,将所述出风调节板10以一轴线为分界线划分为两个出风区域,每一所述出风区域上距离所述轴线越近的出风孔11,其对应的最小径向截面积越小。所述径向截面积即为以出风孔11的轴线上的某一点为圆心的横截面的面积,且该横截面与该出风孔11的轴线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出风调节板10的形状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可以为一块,且该出风调节板10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适配。也可以为多块,且各个出风调节板10的组合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适配。
参照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出风调节板安装于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剖视图,出风调节板10可与空调室内机的壳体20转动连接,优选为与空调室内机的壳体20内侧壁转动连接,且靠近出风口设置。可以由一电机控制出风调节板10的转动。在空调室内机不需要通过出风调节板10调节风速时,则出风调节板10转动至可以避让出风口的位置,以打开出风口,使得由空调室内机的风机吹出的风不经由出风调节板10吹出。在空调室内机需要通过出风调节板10调节风速时,则出风调节板10转动至出风口处,使得风机吹出的风经由出风调节板10吹出。
出风调节板10上设置的出风孔11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可以先在出风调节板10上确定各个出风孔11的轴心位置,各个轴心位置可以均匀分布,也可以非均匀分布。各个轴心位置之间的间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出风孔11的形状为非圆柱形。每一出风孔11的径向截面积中至少有两个径向截面积不相同,表示沿出风孔11的轴线方向,出风孔11具有一收或缩的过程,从而能够调节通过出风孔11的风速。
由于沿垂直于空调室内机风机的轴线的方向,位于出风口截面中部的风的风速较高,位于出风口截面两侧的风的风速较低,如图2所示,位于A点及其附近区域的风速较高,位于B和C点及其附近区域的风速较低,因此,在将出风调节板10置于出风口处时,出风调节板10对应的轴线优选为平行于风机的轴线,且出风调节板10对应的轴线优选为位于出风截面上的风速最大值处对应的位置上。从而在出风调节板10上,位于风速越大的位置处的出风孔11,其对应的最小径向截面积越小;而位于风速越小的位置处的出风孔11,其对应的最小径向截面积越大,从而使得经由各个出风孔11吹出的风速较为均匀,提高了空调器的出风口吹出的风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风调节板10,通过在出风调节板10上设有若干出风孔11,且每一所述出风孔11对应的各个径向截面积中至少有两个径向截面积不相同,将所述出风调节板10以一轴线为分界线划分为两个出风区域,每一所述出风区域上距离所述轴线越近的出风孔11,其对应的最小径向截面积越小,在将出风调节板10应用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时,使得对应的最小截面积越小的出风孔11所在的位置的进风风速越大,并使得对应的最小截面积越大的出风孔11所在的位置的进风风速越小,从而使得经由各个出风孔11吹出的风速较为均匀,提高了空调器的出风口吹出的风的舒适性。
基于上述出风调节板10的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出风调节板10的第二实施例,上述各个出风孔11的最小径向截面积可以根据经验确定。优选地,所述出风孔11的最小径向截面积根据与该出风孔11所在的位置对应的预设进风风速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进风风速即为由风机吹出的风在经过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时的风速,也即为由风机吹出的风进入出风口的安装出风调节板10的位置时的风速。预设进风风速可以通过在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设置测速装置,通过该测速装置检测出风口处的用于安装出风调节板10处的各个预设位置对应的风速。其中,各个预设位置即为与出风调节板10上的各个出风孔11相对应的位置。此外,预设进风风速还可以通过理论计算获得。
在获得各个预设位置对应的预设进风风速后,即可根据各个预设进风风速确定各个预设位置对应的截面积,该截面积即为在该预设位置开设的出风孔11的最小径向截面积。
某一预设位置对应的预设进风风速越大,则该预设位置对应的出风孔11的最小截面积越小。可选的,所述出风孔11的最小径向截面积与其对应的所述预设进风风速成反比。可使得经由出风调节板10吹出的风的风速更加均匀。
可选的,各个所述出风孔11的最小径向截面积与其对应的所述预设进风风速的平方的乘积相同。可以根据以下公式确定各个出风孔11的最小径向截面积:
V x V 0 = K 1 A 0 x K n
其中,K1为速度衰减系数,Kn为比例系数,V0为预设进风风速,A0为最小径向截面积,x为出风孔11的轴线上的某一位置距离该出风孔11的中心的距离,Vx为在x位置处的风速。
由上述公式可知,要使得各个出风孔11的轴线上的风速相同,即要使得各个出风孔11对应的Vx相同,则相当于各个出风孔11对应的相同,即V0 2A0相同。
因此,通过使得各个所述出风孔11的最小径向截面积与其对应的所述预设进风风速的平方的乘积相同,能够进一步使得经由出风调节板10吹出的风的风速更加均匀。
本实施例通过根据预设进风风速确定各个出风孔11的最小径向截面积,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经由出风调节板10吹出的风的风速的均匀性,进一步提高空调器的舒适度。
可选的,上述各个所述出风孔11的轴线均匀分布于所述出风调节板10上。从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提高经由出风调节板10吹出的风的风速的均匀性,进而提高空调器的舒适度。
基于上述出风调节板10的第一或第二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出风调节板10的第三实施例,参照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出风调节板的出风孔一实施例的形状示意图,所述出风孔11包括沿其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11、第二端112和位于所述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之间的中间部113,所述出风孔11的径向截面积由所述第一端111至所述中间部113逐渐减小,且由所述中间部113至所述第二端112逐渐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在将出风调节板10用于调节出风风速时,由风机吹出的风经由出风孔11的第一端111进入出风孔11内部后,在由第一端111至中间部113的过程中,由于径向截面积逐渐减小,因此可使得风速逐渐增大。上述最小径向截面积即为中间部113对应的径向截面积。在经过中间部113时,风速达到最大值。由于各个出风孔11根据其位置的不同,设置有与之对应的径向截面积,因此,各个出风孔11的中间部113的风速大体相同。
在由中间部113至第二端112的过程中,由于径向截面积逐渐增大,因此可使得风速逐渐减小,进而降低出风的射程,达到无风感需求,且使得出风的风速更加均匀。
基于上述出风调节板10的第一或第二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出风调节板10的第四实施例,参照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出风调节板10的出风孔11另一实施例的形状示意图,所述出风孔11包括沿其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所述出风孔11的径向截面积由所述第一端111至所述第二端112逐渐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在将出风调节板10用于调节出风风速时,具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为将出风孔11的第一端111朝向风机设置,由风机吹出的风经由出风孔11的第一端111进入出风孔11内部后,在由第一端111至第二端112的过程中,由于径向截面积逐渐减小,因此可使得风速逐渐增大。上述最小径向截面积即为第二端112对应的径向截面积。在经过第二端112时,风速达到最大值。由于各个出风孔11根据其位置的不同,设置有与之对应的径向截面积,因此,各个出风孔11的第二端112的风速大体相同。从而有效地使得经由出风调节板10吹出的风的风速比较均匀。
另一种方式为将出风孔11的第二端112朝向风机设置,由风机吹出的风经由出风孔11的第二端112进入出风孔11内部后,在由第二端112至第一端111的过程中,由于径向截面积逐渐增大,因此可使得风速逐渐降低。上述最小径向截面积即为第一端111对应的径向截面积。在经过第一端111时,风速为最大值。由于各个出风孔11根据其位置的不同,设置有与之对应的径向截面积,因此,各个出风孔11的第一端111的风速大体相同。从而有效地使得经由出风调节板10吹出的风的风速比较均匀。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20、开设于所述壳体20上的出风口和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的风机,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出风调节板10,所述出风调节板10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风机吹出的风经由所述出风调节板10的出风孔11吹出,该出风调节板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的,所述预设进风风速通过设于所述出风口处的测速装置测定。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20、开设于所述壳体20上的出风口和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的风机,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出风调节板10,该出风调节板10上设有若干出风孔11,且每一所述出风孔11对应的各个径向截面积中至少有两个径向截面积不相同,将所述出风调节板10以一轴线为分界线划分为两个出风区域,每一所述出风区域上距离所述轴线越近的出风孔11,其对应的最小径向截面积越小;所述出风调节板10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风机吹出的风经由所述出风调节板10的出风孔11吹出;所述出风孔11包括沿其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所述出风孔11的径向截面积由所述第一端111至所述第二端112逐渐减小;且所述出风调节板10的第一端111朝向所述风机设置。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生产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出风调节板10:
在空调室内机开启时,获取设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出风口处的测速装置检测的预设位置对应的风速,并生成预设位置与预设进风风速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预设进风风速,确定对应的截面积,并生成预设位置与预设截面积的对应关系;
在所述出风调节板10的与所述预设位置对应的位置上开设出风孔11,且所述出风孔11的最小截面积与所述预设位置对应的预设截面积相等;
其中,所述预设进风风速越大,其对应的预设截面积越小。
可选的,对于不同的所述预设位置,其对应的预设进风风速的平方和预设截面积之间的乘积相同。
应当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出风调节板,用于调节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风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调节板上设有若干出风孔,且每一所述出风孔对应的各个径向截面积中至少有两个径向截面积不相同,将所述出风调节板以一轴线为分界线划分为两个出风区域,每一所述出风区域上距离所述轴线越近的出风孔,其对应的最小径向截面积越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调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孔的最小径向截面积根据与该出风孔所在的位置对应的预设进风风速确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调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孔的最小径向截面积与其对应的所述预设进风风速成反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调节板,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出风孔的最小径向截面积与其对应的所述预设进风风速的平方的乘积相同。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出风调节板,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出风孔的轴线均匀分布于所述出风调节板上。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出风调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孔包括沿其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第二端和位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间部,所述出风孔的径向截面积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中间部逐渐减小,且由所述中间部至所述第二端逐渐增大。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出风调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孔包括沿其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出风孔的径向截面积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小。
8.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开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出风口和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出风调节板,所述出风调节板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风机吹出的风经由所述出风调节板的出风孔吹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通过设于所述出风口处的测速装置测定所述出风孔所在的位置对应的预设进风风速。
10.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开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出风口和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风调节板,所述出风调节板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风机吹出的风经由所述出风调节板的出风孔吹出,且所述出风调节板的第一端朝向所述风机设置。
CN201521128189.9U 2015-12-29 2015-12-29 出风调节板及空调室内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4482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28189.9U CN205448208U (zh) 2015-12-29 2015-12-29 出风调节板及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28189.9U CN205448208U (zh) 2015-12-29 2015-12-29 出风调节板及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48208U true CN205448208U (zh) 2016-08-10

Family

ID=56598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28189.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448208U (zh) 2015-12-29 2015-12-29 出风调节板及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4820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4386A (zh) * 2015-12-29 2016-03-30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出风调节板、空调室内机及出风调节板的生产方法
CN107490071A (zh) * 2017-09-12 2017-12-1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490072A (zh) * 2017-09-12 2017-12-1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挡风板、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741052A (zh) * 2017-09-12 2018-02-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4386A (zh) * 2015-12-29 2016-03-30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出风调节板、空调室内机及出风调节板的生产方法
CN105444386B (zh) * 2015-12-29 2018-07-03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出风调节板、空调室内机及出风调节板的生产方法
CN107490071A (zh) * 2017-09-12 2017-12-1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490072A (zh) * 2017-09-12 2017-12-1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挡风板、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741052A (zh) * 2017-09-12 2018-02-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741052B (zh) * 2017-09-12 2024-04-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44387A (zh) 出风调节板及空调室内机
CN205448208U (zh) 出风调节板及空调室内机
CN205332475U (zh) 出风调节板及空调室内机
CN20490197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WO2012103641A1 (en) A ventilation system for a passenger transit vehicle
CN106322520A (zh) 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WO2010122117A1 (en) Ventilation system involving ultrasonic flow measurement
CN106288135A (zh) 空调的风机转速的调整方法
CN109405209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509149A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Guan et al. Geometric optimization on active chilled beam terminal unit to achieve high entrainment efficiency
WO2019024818A1 (zh) 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
US3927827A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ventilation of a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Fojtlín et al. Airflow measurement of the car HVAC unit using hot-wire anemometry
CN105444386A (zh) 出风调节板、空调室内机及出风调节板的生产方法
CN106287963A (zh) 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CN203657085U (zh) 一种多方向送风的分体式空调器
CN204043150U (zh) 工艺空调布风系统
CN103960158A (zh) 一种现代化鸡舍
CN105135586A (zh) 一种形成空气池气流组织的通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9677237B (zh) 混风隔板及带混风隔板的自动空调混风结构
JP4597769B2 (ja) クリーンルーム及びその設計施工方法
KR102331909B1 (ko) 천장 팬의 블레이드
US20150330656A1 (en) Multi-zone indoor climate control and a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CN105465984A (zh) 紊流板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70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