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31631U - 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31631U
CN205431631U CN201620132260.9U CN201620132260U CN205431631U CN 205431631 U CN205431631 U CN 205431631U CN 201620132260 U CN201620132260 U CN 201620132260U CN 205431631 U CN205431631 U CN 2054316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ological treatment
treatment tank
culturing pool
indoor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3226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宝祥
孔杰
孟宪红
栾生
卢霞
罗坤
陈宝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ellow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Yellow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ellow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Yellow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62013226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316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316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316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养殖池和至少两个生物处理池,所述养殖池底部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养殖池侧壁上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至少两个生物处理池前后顺次连通,每个所述生物处理池内形成有生物处理装置;所述至少两个生物处理池中最前端的生物处理池内形成有提水管,所述提水管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在所述提水管内形成有第一气石,所述第一气石通过第一处理池气管与气源连接;所述至少两个生物处理池中最后端的生物处理池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应用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养殖凡纳滨对虾时存在的操作复杂、能源消耗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等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动物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凡纳滨对虾的养殖技术,更具体地说,是涉及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凡纳滨对虾主要的养殖模式是通过对养殖池进行大量换水来保持养殖池内的氨氮、亚硝等处于正常值范围,确保对虾生长环境的安全。由于凡纳滨对虾是一个高温品种,养殖温度大约在25-28℃,且要求温度尽量恒定。现有大量换水的养殖手段,不仅操作复杂,还需要大量能源给水加温,水能源和热能源消耗严重,且要排放大量养殖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另外,季节的变化及天气的变化,使得海水的水质是随时变化的、非常不稳定的,经常大量换水不仅因为水质控制不准而降低凡纳滨对虾养殖成功率,且不利于养殖管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解决现有技术养殖凡纳滨对虾时存在的操作复杂、能源消耗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和至少两个生物处理池,所述养殖池底部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养殖池侧壁上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至少两个生物处理池前后顺次连通,每个所述生物处理池内形成有生物处理装置;所述至少两个生物处理池中最前端的生物处理池内形成有提水管,所述提水管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在所述提水管内形成有第一气石,所述第一气石通过第一处理池气管与气源连接;所述至少两个生物处理池中最后端的生物处理池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
如上所述的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为避免养殖池中废物沉淀而无法进行生物处理,在所述养殖池内形成有第一分支气管及第一微孔管,所述第一分支气管一端与所述第一微孔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气源连接。
如上所述的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所述养殖池内的中间位置形成有导流墙,所述导流墙沿所述养殖池靠近所述生物处理池的一端向所述养殖池远离所述生物处理池的一端纵向延伸,所述导流墙与所述养殖池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环状养殖空间,所述第一开口形成在所述导流墙与所述生物处理池之间。
如上所述的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所述第一微孔管围绕所述养殖池内侧壁下方形成在所述养殖池内,所述养殖池内还包括围绕所述导流墙外侧壁下方的第二微孔管,所述第二微孔管通过第二分支气管连接所述气源。
如上所述的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所述养殖池底部形成有凹陷坑,所述凹陷坑自外周向内形成斜下坡,所述第一开口形成在所述凹陷坑的坑底。
如上所述的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所述第一开口上形成有第一插管,所述第一插管的管壁上形成有多个排水孔。
如上所述的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所述最前端的生物处理池内的生物处理装置包括支架和形成在所述支架上的生物毛刷;其余的生物处理池内的生物处理装置包括多孔流化悬浮环填料、第二气石及连接所述第二气石与所述气源的第二处理池气管。
如上所述的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所述生物处理池按照低进高出或高进低出的水循环方式与相邻的生物处理池和/或所述养殖池连通。
如上所述的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每个所述生物处理池底部均形成有排污开口。
优选的,每个所述生物处理池的底面为斜面,所述排污开口形成在所述斜面的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养殖系统中,多个生物处理池顺次连通,最前端的生物处理池和最后端的生物处理池分别和养殖池连通,从而,各生物处理池与养殖池形成水循环通道,养殖池中的养殖废水经最前端的生物处理池进入各生物处理池形成的生物处理系统中进行生物处理,消耗氨氮、亚硝等有害成分,净化水质,净化后的水经最后端的生物处理池再进入养殖池中重新利用,在不需要对养殖池大量更换水的基础上实现了养殖池内养殖水的安全和净化,操作简单,减少了大量排放养殖废水造成的环境污染,避免了大量换水造成的水资源浪费;而且,由于循环水温度较为恒定,无需加温或者仅用少量电能加温即可保持养殖温度,大大减少了热能源的消耗;并且,由于不需要经常性大量换水,便于控制养殖池内的水质温度,养殖成功率高;此外,通过在最前端的生物处理池内设置提水管,利用气提的方式使得系统内的水循环起来,无需设置气泵等额外动力机构,结构简单,节省能源。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之一;
图2是图1养殖系统的立体图之二;
图3是图1养殖系统立体图之三;
图4是图1养殖系统部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图1养殖系统中养殖池的部分结构的细节图;
图6是图1养殖系统中生物处理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至图6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图1至图3分别为该实施例养殖系统的立体图,图4是养殖系统中部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5和图6分别是养殖系统中养殖池的部分结构的细节图及生物处理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6所示意,该实施例的养殖系统包括有养殖池100、第一生物处理池200和第二生物处理池300。其中,第一生物处理池200和第二生物处理池300左、右并排排列在养殖池100的外部,且两个生物处理池彼此连通。
具体来说,在该实施例中,养殖池100整体呈跑道形状,第一生物处理池200和第二生物处理池300位于跑道半圆形一端的外侧、并紧靠养殖池100。养殖池100底部形成有第一开口101,具体而言,第一开口101形成在养殖池100底部、靠近第一生物处理池200处,养殖池100中的水可以从该第一开口101中流出。作为优选实施例,在养殖池100底部形成有凹陷坑109,该凹陷坑自外周向内形成斜下坡,第一开口101形成在凹陷坑109的坑底,更利于养殖池100内的水及杂物流入到第一开口101处。在养殖池100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二开口110,具体来说,第二开口110为3个,形成在养殖池100与第二生物处理池300之间的侧壁上、且位置靠上。而且,第二开口110贯通养殖池100与第二生物处理池300之间的侧壁,养殖池100通过该第二开口110与第二生物处理池300连通,第二生物处理池300中的水可以通过该第二开口110进入到养殖池100中。
第一生物处理池200内形成有两根提水管201,提水管201内形成有第一气石(图中未示出),第一气石通过第一处理池气管202与气源(图中未示出)直接连接,或者通过第一主气管406与气源连接。控制气源向第一气石输气,可以搅动提水管201中的水,并将提水管201中的水提出到提水管201外部。提水管201竖直设置,从第一生物处理池200底部向上延伸。提水管201底部开口,并通过埋设在养殖池100及第一生物处理池200底部的第一连接管道401与养殖池100底部的第一开口101连通。提水管201上端开口,且开口高度以高出养殖池100正常养殖水位10cm左右为宜,太高不易将水提出。在第一生物处理池200内还形成有生物处理装置,具体来说,是在第一生物处理池200内形成有支架203,在支架203上悬挂有多条生物毛刷(图中未示出),优选的,生物毛刷以较大的密度布满整个第一生物处理池200。在第一生物处理池200与第二生物处理池300之间的侧壁上形成有贯通该侧壁的第三开口204,通过该第三开口204实现第一生物处理池200与第二生物处理池300的连通,第一生物处理池200中的水可以通过该第三开口204进入到第二生物处理池200中。
在第二生物处理池300内形成有生物处理装置,具体来说,第二生物处理池300内的生物处理装置包括有多孔流化悬浮环填料308、第二气石306及连接第二气石306和气源的第二处理池气管305。而且,第二处理池气管305与气源直接连接,或者通过第二主气管407与气源连接。
应用该实施例的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凡纳滨对虾时,通过进水管409向养殖池100内进水。如果第一生物处理池200中的第一气石不输气,由于养殖池100、第一生物处理池200及第二生物处理池300彼此连通,因此,三个池内的水位高度相同,整个循环水养殖系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若需对养殖池100内的水净化,控制气源向第一气石输气,提水管201中的水被搅动,养殖池100内的养殖废水通过第一开口101、第一连接管道401及提水管201被提至第一生物处理池200内。第一生物处理池200内水位变高,则第一生物处理池200内的水将通过第三开口204向水位低的第二生物处理池300内流动,进而使得第二生物处理池300内水位变高,则第二生物处理池300内的水再通过第二开口110流回到养殖池100内,从而,使得养殖水按照养殖池100-第一生物处理池200-第二生物处理池300-养殖池100的顺序循环,形成循环水。第一生物处理池200里面设置有生物毛刷,在水循环的情况下,生物毛刷上自然生成消耗氨氮和亚硝的有益菌,因此,养殖池100内的养殖废水进入第一生物处理池200后,经生物毛刷进行生物处理,消耗掉部分氨氮、亚硝等有害成分。
考虑到养殖池100流出的废水中的残饵、粪便等大颗粒废物较多,因此,第一生物处理池200内的生物处理装置仅有生物毛刷,使得第一生物处理池200内水流相对平稳,以便于沉淀残饵、粪便等大颗粒废物。经第一生物处理池200进行沉淀及一级生物处理后的水进入到第二生物处理池300中,进行二级生物处理。第二生物处理池300中放入大量多孔流化悬浮环填料308,在水中能自然悬浮,且由于多孔流化悬浮环填料308表面积大,便于大量有益菌附着,可以更加有效地消耗氨氮、亚硝等有害成分。而且,第二生物处理池300中的生物处理装置还包括有第二气石306和第二处理池气管305,控制气源通过第二处理池气管305和第二气石306向第二生物处理池300中充气,使得多孔流化悬浮环填料308能在水中翻滚,更加利于有益菌的生长,进而提高生物处理能力。并且,还能增加水中的含氧量。
经过两个生物处理池的两级生物处理,水中的氨氮、亚硝等指标正常,粪便、残渣等废物在生物处理池中沉淀处理,因此,经第二生物处理池300再次流入到养殖池100中的水废物少、有害成分指标正常、且含有大量溶解氧,从而通过水循环实现了养殖池100内水质的净化和安全。采用本实施的养殖系统,在不需要对养殖池大量更换水的基础上实现了养殖池内养殖水的安全和净化,操作简单,减少了大量排放养殖废水造成的环境污染,避免了大量换水造成的水资源浪费;而且,由于循环水温度较为恒定,无需加温或者仅用少量电能加温即可保持养殖温度,大大减少了热能源的消耗;并且,由于不需要经常性大量换水,便于控制养殖池内的水质温度,养殖成功率高;此外,通过在最前端的生物处理池内设置提水管,利用气提的方式使得系统内的水循环起来,无需设置气泵等额外动力机构,结构简单,节省能源。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养殖池100内形成有第一分支气管103和第一微孔管104。其中,第一微孔管104围绕养殖池100内侧壁下方一圈而形成,可以采用纳米气管来实现。第一分支气管103包括有多根,沿养殖池100池壁均匀分布。第一分支气管103一端与第一微孔管104连接,另一端直接与气源连接,或者通过第一主气管406及第二主气管407与气源连接。控制气源向第一分支气管103输气,气从第一微孔管104的孔中鼓出,搅动养殖池100池底的水翻滚,水中的杂物能够随着水的流动进入到生物处理池内,从而起到清洗池底的作用,使得养殖池100的池底不会留存杂物,有效解决了池底沉淀物需要专门清理、且难以清理的问题。
作为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养殖池100的中间位置还形成有导流墙105,该导流墙105沿养殖池100靠近两个生物处理池的一端向养殖池100远离生物处理池的一端纵向延伸,在导流墙105与养殖池10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环状养殖空间,第一开口101形成在导流墙105与生物处理池之间,避免影响水的循环。利用导流墙105在养殖池100内形成环状养殖空间,使得养殖池100内的水形成环流,进而与两个生物处理池间形成更大的环流,从而,整个养殖系统中的水流处于动态循环中,利于水的全面净化处理。而且,在养殖凡纳滨对虾时,对虾可以在水流不断流动的环状养殖空间内游动,有利于提高对虾的质量。
而且,优选在导流墙105外侧壁下方、围绕导流墙105外侧壁一圈形成第二微孔管107,可以采用纳米气管来实现。第二微孔管107通过均匀分布在导流墙105上的第二分支气管106直接与气源连接,或者,第二分支气管106通过第三主气管408与气源连接。通过在导流墙105上设置第二微孔管107及第二分支气管106,除了可以通过鼓气来搅动池底杂物之外,更有益的技术效果时,可以控制第一微孔管104和第二微孔管107交替鼓气,使得环状养殖空间内的水在前后流动的同时,还可以上下、左右翻滚(参见图2的箭头方向所示),从而使得养殖池100内的水流处于立体不断循环状态,增加了养殖池100内养殖水的流动性,既有利于对虾的成长,且进一步使得水中杂物随时流入到生物处理池,提高了养殖池100内池底清理的干净度。
在该实施例中,第三开口204形成在第一生物处理池200与第二生物处理池300之间的侧壁的下方,第二开口110形成在养殖池100与第二生物处理池300之间的侧壁的上方,养殖池100的水通过底部的第一开口101流出,对于养殖池100而言为低出;养殖池100的养殖水经提水管201的上端口进入到第一生物处理池200内,而第一生物处理池200的水经靠下的第三开口204流出,对于第一生物处理池200而言为高进、低出;第一生物处理池200内的水从靠下的第三开口204流入第二生物处理池300,而第二生物处理池300的水从靠上的第二开口110流入养殖池100,对于第二生物处理池300而言为低进、高出,对于养殖池100而言为高进。因此,在整个水循环过程中,养殖池100及两个生物处理池的水循环方式均为高进低出或低进高出,进、出在高度方向上相对,使得水循环基本无死角,彻底循环起来进行生物处理。
而且,为避免在水循环过程中养殖池100中养殖的对虾进入到两个生物处理池中,在养殖池100内的第一开口101上形成有第一插管102,第一插管102顶端开口略高于养殖池100的水面,第一插管102的管壁上形成有多个排水孔(图中未标注),养殖池100内的养殖水及残渣可以通过排水孔及第一开口101流出,而养殖的对虾被排水孔拦阻在养殖池100内。此外,在第二开口110处横插有第二弯管303,第二弯管303具有位于第二生物处理池300内、向上的弯头,在第二弯管303向上的弯头上插有竖直向上的第三插管304。第三插管304的管壁上形成有多个排水孔,第二生物处理池300内的水可以通过第三插管304的排水孔流入到第二弯管303内,进而从第二开口110流入到养殖池100中;而由于第三插管304的存在,养殖池100内养殖的对虾不会从第二开口110跑到第二生物处理池300内。
此外,为避免第二生物处理池300内的多孔流化悬浮环填料308进入到第一生物处理池200内,在第三开口204处横插有第一弯管301,第一弯管301具有位于第二生物处理池300内、向上的弯头,第一弯管301向上的弯头上插有竖直向上的第二插管302。第二插管302上端管口高于第二生物处理池300内的水面,优选高于第一生物处理池200和第二生物处理池300间的侧壁。在第二插管302下部的管壁上形成有多个排水孔,第一生物处理池200中的水可以通过第二插管302上的排水孔进入到第二生物处理池300中,但多孔流化悬浮环填料308被阻挡,不会进入到第一生物处理池200内。
在该实施例中,在养殖池100内还形成有热水管108,以便于对养殖池100内的水进行温度控制,将养殖池100内的水温控制在对虾生长的适宜温度。在第一生物处理池200的底部还形成有第二连接管道402,其一端与第一连接管道401连通,另一端伸出至排水沟,在其伸出至排水沟的一端的断口上形成有第四插管405。第四插管405起到控制阀的作用,如果需要对养殖池100进行排污或排水,将第四插管405拔出,养殖池100内的水及杂物将通过第一开口101、第一连接管道401及第二连接管道402排至排水沟。排完后,只需要将第四插管405插入到第二连接管道402上,则系统进入正常的水循环。
而且,第一生物处理池200的底面为斜面,在其斜面的底部(也即底面的最低处)形成有第四开口205,该第四开口205作为第一生物处理池200的排污开口,通过第三连接管道403与排水沟连通,用于不定时地对第一生物处理池200进行排污处理。同样的,第二生物处理池300的底面为斜面,在其斜面的底部(也即底面的最低处)形成有第五开口307,该第五开口307作为第二生物处理池300的排污开口,通过第四连接管道404与排水沟连通,用于不定时地对第二生物处理池300进行排污处理。
上述实施例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具有两个生物处理池,形成两级生物处理。但不局限于为两个生物处理池,还可以是包括两个以上的生物处理池,构成更多级生物处理。如果生物处理池为两个以上,则多个生物处理池前后顺次连通,最前端的生物处理池和最后端的生物处理池分别与养殖池连通。举例来说,如果生物处理池为四个,则第一个生物处理池最为最前端的生物处理池,与养殖池底部的开口连接,养殖池内的养殖废水首先进入第一个生物处理池;第一个生物处理池还与第二个生物处理池连通,第二个生物处理池还与第三个生物处理池连通,第三个生物处理池还与第四个生物处理池连通,第四个生物处理池作为最后端的生物处理池,还与养殖池连通,用于将经四个生物处理池生物处理后的水排入到养殖池内。在采用多个生物处理池的情况下,生物处理池也优选按照低进高出或高进低出的水循环方式与相邻的生物处理池和/或养殖池连通。而且,在多个生物处理池中,与养殖池的底部开口连接的最前端的一个生物处理池内的生物处理装置采用支架上悬挂生物毛刷的结构来实现,不充气,以便于残渣等杂物的沉淀,而其余的生物处理池优选采用具有气管、气石及多孔流化悬浮环填料的生物处理装置,以实现效率更高的净化处理。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养殖池和至少两个生物处理池,所述养殖池底部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养殖池侧壁上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至少两个生物处理池前后顺次连通,每个所述生物处理池内形成有生物处理装置;所述至少两个生物处理池中最前端的生物处理池内形成有提水管,所述提水管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在所述提水管内形成有第一气石,所述第一气石通过第一处理池气管与气源连接;所述至少两个生物处理池中最后端的生物处理池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养殖池内形成有第一分支气管及第一微孔管,所述第一分支气管一端与所述第一微孔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气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养殖池内的中间位置形成有导流墙,所述导流墙沿所述养殖池靠近所述生物处理池的一端向所述养殖池远离所述生物处理池的一端纵向延伸,所述导流墙与所述养殖池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环状养殖空间,所述第一开口形成在所述导流墙与所述生物处理池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孔管围绕所述养殖池内侧壁下方形成在所述养殖池内,所述养殖池内还包括围绕所述导流墙外侧壁下方的第二微孔管,所述第二微孔管通过第二分支气管连接所述气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养殖池底部形成有凹陷坑,所述凹陷坑自外周向内形成斜下坡,所述第一开口形成在所述凹陷坑的坑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上形成有第一插管,所述第一插管的管壁上形成有多个排水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前端的生物处理池内的生物处理装置包括支架和形成在所述支架上的生物毛刷;其余的生物处理池内的生物处理装置包括多孔流化悬浮环填料、第二气石及连接所述第二气石与所述气源的第二处理池气管。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处理池按照低进高出或高进低出的水循环方式与相邻的生物处理池和/或所述养殖池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生物处理池底部均形成有排污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生物处理池的底面为斜面,所述排污开口形成在所述斜面的底部。
CN201620132260.9U 2016-02-22 2016-02-22 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 Active CN2054316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32260.9U CN205431631U (zh) 2016-02-22 2016-02-22 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32260.9U CN205431631U (zh) 2016-02-22 2016-02-22 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31631U true CN205431631U (zh) 2016-08-10

Family

ID=56581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32260.9U Active CN205431631U (zh) 2016-02-22 2016-02-22 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316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2563A (zh) * 2016-02-22 2016-05-0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2563A (zh) * 2016-02-22 2016-05-0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59137B (zh) 一种跑道式高密度封闭水产养殖系统及养殖水产的方法
CN105746393A (zh) 一种循环水跑道式养虾系统及方法
CN103408192B (zh) 鱼池过滤系统
KR101795171B1 (ko) 바이오플락 양식수조용 부상슬러지 제거장치
CN104145858B (zh) 一种规模化牡蛎苗种高密度培育系统
CN106719246A (zh) 基于气提循环的工厂化对虾养殖系统和方法
CN105766769B (zh) 一种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07870100U (zh) 一种循环流净化生态水产养殖系统
CN207135987U (zh) 一种气提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02511423B (zh) 一种用海水养殖虾和蟹的系统及其养殖方法
TWI504345B (zh) 多重立體式生態循環養殖系統
CN106472390A (zh) 一种对虾养殖池
CN104604784A (zh) 一种鳗鲡受精卵孵化和仔鱼培育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5918171A (zh) 南美白对虾室内工厂化培育方法及培育装置
CN107347765A (zh) 带有水循环过滤装置的水产品养殖网箱
KR101508054B1 (ko) 사육수와 양분 공급이 가능한 천장 배관이 형성된 바이오플락용 수조
CN205431631U (zh) 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04742224U (zh) 一种生态养殖系统
CN109526851A (zh) 全过程可控的工厂化珍珠养殖系统
CN205993395U (zh) 一种并联式循环流水养殖容器系统
CN208242618U (zh) 水产动物工厂化养殖池底部水流助推装置
CN107372262A (zh) 生态型自动清污式养殖网箱
CN211353573U (zh) 一种对虾养殖池的增氧布置结构及对虾养殖系统
CN114145260A (zh) 一种生态养殖循环系统
CN105532563A (zh) 室内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