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26200U - 矿井人员出入井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矿井人员出入井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426200U CN205426200U CN201620105712.4U CN201620105712U CN205426200U CN 205426200 U CN205426200 U CN 205426200U CN 201620105712 U CN201620105712 U CN 201620105712U CN 205426200 U CN205426200 U CN 2054262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work
- laser
- detection device
- frame
- discrepanc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矿井人员出入井检测装置,涉及矿井监控领域,用于解决无法准确有效检测识别卡是否正常工作且唯一性的问题。包括左面框架、右面框架、顶部框架,所述顶部框架两侧分别连接左面框架和右面框架,所述左面框架内壁的下方设有激光发射装置,所述右面框架内壁的下方设有激光接收装置,所述激光发射装置通过四个第一螺栓固定在所述左面框架上,所述激光接收射装置通过四个第一螺栓固定在所述右面框架上,所述激光发射装置设有调节板和激光发射器,所述激光接收装置设有调节板和激光接收器,所述调节板设有不少于8个用于调节高度的调节孔。本技术方案能准确有效检测识别卡是否正常工作且唯一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监控,具体来说是矿井人员出入井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行业属于高危行业,煤矿工人的人身安全一直备受国家的关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出入井人员的检身制度和人员清点制度,并要求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并且需要在各个出入口设置检测识别卡工作是否正常和唯一性的检测装置。根据目前的状况来看,会出现因激光发射装置和激光接收装置的位置不对应、不平行,而出现无法有效准确的识别出入井人员的识别卡是否正常工作且唯一性,在危急情况下,无法给出准确的信息以便领导合理安排工作;同时还存多人同时进入检测装置中的情况,使得检测装置无法快速有效的进行身份验证,造成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了一种能高效、准确验证入井人员身份的检测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矿井人员出入井检测装置,包括框架出入结构,所述框架出入结构包括左面框架、右面框架、顶部框架,所述顶部框架两侧分别连接左面框架和右面框架,所述左面框架内壁的下方设有激光发射装置,右面框架内壁的下方设有激光接收装置,所述激光发射装置通过四个第一螺栓固定在所述左面框架上,所述激光接收射装置通过四个第一螺栓固定在所述右面框架上,所述激光发射装置设有调节板和激光发射器,所述激光接收装置设有调节板和激光接收器,所述调节板设有不少于8个可用于调节高度的调节孔,所述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分别用两个第二螺栓通过调节孔固定在调节板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通过调节板可以调节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的位置,使其处在平行对应的位置上,使矿井人员出入检测装置能更好的识别出入井人员是否带了且只带了一张能正常工作的识别卡,能确保在危急情况下,能准确的统计人数和身份信息,以便领导做出合理的决策。
进一步限定,所述激光发射装置和激光接收装置分别与地面相距60cm。
进一步限定,所述左面框架内壁还设有人脸识别装置、显示器、刷卡器和报警装置,所述人脸识别装置和显示器呈水平排列,并位于所述激光发射装置的上方,所述刷卡器位于所述人脸识别器的正上方,所述报警装置位于左面框架正面的最上方。
进一步限定,所述人脸识别装置与左面框架内壁呈30°角内嵌于左面框架上。
通过采用人脸识别装置与墙体呈30°角并内嵌于墙体的设计,可有效的屏蔽外面人像的干扰,可快速采集人的脸部特征,使检测装置能快速的与识别卡上的信息进行核对,迅速做出判断,从而提高了矿井人员出入检测装置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限定,所述显示器的尺寸为50cm×30cm。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高准确率、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矿井人员出入井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框架出入结构1,左面框架11,右面框架12,顶部框架13,激光发射装置2,激光接收装置3,第一螺栓4,调节板21,激光发射器22,激光接收器31,调节孔211,第二螺栓212,人脸识别装置5、显示器6、刷卡器7,报警装置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矿井人员出入井检测装置,包括框架出入结构1,框架出入结构1包括左面框架11、右面框架12、顶部框架13,顶部框架13两侧分别连接左面框架11和右面框架12,左面框架11内壁的下方设有激光发射装置2,右面框架12内壁的下方设有激光接收装置3,激光发射装置2通过四个第一螺栓4固定在左面框架11上,激光接收装置3通过四个第一螺栓4固定在右面框架12上,激光发射装置2设有调节板21和激光发射器22,激光接收装置3设有调节板21和激光接收器31,调节板21设有8个可用于调节高度的调节孔211,激光发射器22和激光接收器31分别用两个第二螺栓212通过调节孔211固定在调节板21上。需要说明的是,检测装置内部内置有信号处理器,通过信号处理器接受信号并进行处理,处理后发出信号实现快速有效的进行身份验证。
优选实施方案中,激光发射装置2和激光接收装置3分别与地面相距60cm。
左面框架11内壁还设有人脸识别装置5、显示器6、刷卡器7和报警装置8,人脸识别装置5和显示器6呈水平排列,并位于激光发射装置2的上方,刷卡器7位于人脸识别器5的正上方,报警装置8位于左面框架11正面的最上方。
人脸识别装置5与左面框架11内壁呈30°角内嵌于左面框架11上。
显示器6的尺寸为50cm×30cm。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矿井人员出入井检测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矿井人员出入井检测装置,包括框架出入结构,所述框架出入结构包括左面框架、右面框架、顶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框架两侧分别连接左面框架和右面框架,所述左面框架内壁的下方设有激光发射装置,右面框架内壁的下方设有激光接收装置,所述激光发射装置通过四个第一螺栓固定在所述左面框架上,所述激光接收射装置通过四个第一螺栓固定在所述右面框架上,所述激光发射装置设有调节板和激光发射器,所述激光接收装置设有调节板和激光接收器,所述调节板设有不少于8个可用于调节高度的调节孔,所述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分别用两个第二螺栓通过调节孔固定在调节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人员出入井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发射装置和激光接收装置分别与地面相距60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井人员出入井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面框架内壁还设有人脸识别装置、显示器、刷卡器和报警装置,所述人脸识别装置和显示器呈水平排列,并位于所述激光发射装置的上方,所述刷卡器位于所述人脸识别器的正上方,所述报警装置位于左面框架正面的最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井人员出入井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装置与左面框架内壁呈30°角内嵌于左面框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矿井人员出入井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的尺寸为50cm×30c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05712.4U CN205426200U (zh) | 2016-02-02 | 2016-02-02 | 矿井人员出入井检测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05712.4U CN205426200U (zh) | 2016-02-02 | 2016-02-02 | 矿井人员出入井检测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426200U true CN205426200U (zh) | 2016-08-03 |
Family
ID=56540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105712.4U Active CN205426200U (zh) | 2016-02-02 | 2016-02-02 | 矿井人员出入井检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42620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87223A (zh) * | 2017-03-31 | 2017-05-31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黄山供电公司 | 一种变电所监测装置 |
CN107063111A (zh) * | 2017-05-24 | 2017-08-18 | 安徽科恩新能源有限公司 | 深基坑顶管作业井坍塌预警系统 |
-
2016
- 2016-02-02 CN CN201620105712.4U patent/CN20542620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87223A (zh) * | 2017-03-31 | 2017-05-31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黄山供电公司 | 一种变电所监测装置 |
CN107063111A (zh) * | 2017-05-24 | 2017-08-18 | 安徽科恩新能源有限公司 | 深基坑顶管作业井坍塌预警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53289B (zh) |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火车票购验票系统 | |
CN202058225U (zh) | 民航自助安检系统 | |
CN205426200U (zh) | 矿井人员出入井检测装置 | |
CN102693555A (zh) | 实名制进站检票系统 | |
CN104691575B (zh) | 一种铁轨故障在线诊断系统及方法 | |
CN207067419U (zh) |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及射频标签技术的安检门 | |
CN109816837A (zh) | 矿井作业人员身份唯一性检测系统及方法 | |
CN107393102A (zh) |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自动检票系统 | |
CN104614781A (zh) | 车载式隧道全空间裂隙网络检测成像与预警系统及方法 | |
CN105069887A (zh) | 机场旅客自助托运行李系统 | |
CN204904405U (zh) | 机场旅客自助托运行李装置 | |
CN204242243U (zh) | 一种新型铁路车站自动信息核对装置 | |
CN207352679U (zh) | 基于人脸识别的自动检票系统 | |
CN206752357U (zh) | 一种双闸门通道闸 | |
CN109800830A (zh) | 一种智能的机场自助行李托运系统 | |
CN206489637U (zh) | 一种防尾随的自助登机设备 | |
CN202815878U (zh) | 用于矿山入井人员身份验证的装置 | |
CN105844848A (zh) | 一种地下管线的安全管理方法及装置 | |
CN205028296U (zh) | 实名认证设备 | |
CN203386243U (zh) | 一种票证一体检测的人机交互设备 | |
CN203799431U (zh) | 票务识别装置 | |
CN114662513A (zh) | 一种鲁棒高效的轨道可视化巡检起点检测与对齐方法 | |
CN108062620A (zh) | 闭锁式矿井排班方法及系统 | |
CN214279037U (zh) | 一种煤矿入井智能系统 | |
CN110979397B (zh) | 一种运营期高铁穿越仰拱上浮区实时监测预警系统与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