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25881U - 循环水冷却塔 - Google Patents

循环水冷却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25881U
CN205425881U CN201620204188.6U CN201620204188U CN205425881U CN 205425881 U CN205425881 U CN 205425881U CN 201620204188 U CN201620204188 U CN 201620204188U CN 205425881 U CN205425881 U CN 2054258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circulating water
cooling tower
water cooling
hydraulic turb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0418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栗振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SHENMU CHEMICAL INDUSTRIAL Co Ltd
China Shenhua Coal to Liquid Chemical Co Ltd
Shenhua Group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SHENMU CHEMICAL INDUSTRIAL Co Ltd
China Shenhua Coal to Liquid Chemical Co Ltd
Shenhua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SHENMU CHEMICAL INDUSTRIAL Co Ltd, China Shenhua Coal to Liquid Chemical Co Ltd, Shenhua Group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SHENMU CHEMICAL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0418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258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25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258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循环水冷却塔,包括:塔体;集水池,设置在塔体的底部;水轮机风机,设置在塔体的顶部;第一管线,第一管线的第一端连接在水轮机风机上,第一管线的第二端形成循环水入口;第二管线,第二管线的第一端连接在水轮机风机上,第二管线的第二端延伸至塔体形成第一循环水出口;第三管线,第三管线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管线上,第三管线的第二端延伸至塔体形成第二循环水出口;节流装置,设置在第三管线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循环水冷却塔在冬季循环水量难以调节的问题。

Description

循环水冷却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循环水冷却塔。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水轮机循环水冷却塔依靠循环水来驱动水轮机风机,水轮机风机的转速通过改变循环水量进行调整。在高温季节,循环水泵增加循环水量,使水轮机风机保持高转速。水轮机风机高转速进而使得风量加大,以使循环水系统蒸发量增加,降温幅度也随之增加。而在冬季温度较低时,循环水泵减少循环水量,使水轮机风机的转速降低。水轮机风机的转速低进而使得风量减小,以使循环水系统蒸发量减小,降温幅度也减小。通过上述在不同季节调整循环水量的方式能够调整循环水冷却塔的降温幅度。
但是,上述调整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在高负荷循环水系统中,冬季循环水系统也需要满负荷运行,从而使得在冬季减小循环水量的方案不能够实施。只能够通过循环水系统的调节余量来控制循环水量,而通过调节余量来改变循环水量的方法难以明显控制循环水的增加量和减少量,导致水轮机风机的转速过大或者过小,转速过大易造成冷却塔风机损坏,转速偏小则造成冷却塔风量不足,达不到冷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水冷却塔,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循环水冷却塔在冬季循环水量难以调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循环水冷却塔,包括:塔体;集水池,设置在塔体的底部;水轮机风机,设置在塔体的顶部;第一管线,第一管线的第一端连接在水轮机风机上,第一管线的第二端形成循环水入口;第二管线,第二管线的第一端连接在水轮机风机上,第二管线的第二端延伸至塔体形成第一循环水出口;第三管线,第三管线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管线上,第三管线的第二端延伸至塔体形成第二循环水出口;节流装置,设置在第三管线上。
进一步地,布水结构为布水管线,布水管线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循环水出口,第二管线的第二端和第三管线的第二端均连接在布水管线上。
进一步地,每个第三循环水出口处设置有一个喷头。
进一步地,循环水冷却塔还包括:淋水填料层,设置在塔体内,淋水填料层位于布水结构和集水池之间。
进一步地,循环水冷却塔还包括:用于测量水轮机风机的转速的测速表,测速表设置在水轮机风机上。
进一步地,循环水冷却塔还包括:第四管线,第四管线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管线上,第四管线的第二端延伸至塔体内,第四管线的第一端在竖直方向上低于第三管线的第一端。
进一步地,第四管线上设置有第二调节阀。
进一步地,第二调节阀位于塔体的外侧。
进一步地,循环水冷却塔还包括第三调节阀,第三调节阀设置在第一管线上,第三调节阀在竖直方向上低于第四管线的第一端。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第三管线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管线上,因此循环水从第一管线的循环水入口进入系统后分别流入水轮机风机以及通过第三管线流入塔体。第三管线上还设置有节流装置,通过调整节流装置能够改变进入第三管线的循环水量,进而可以在不改变循环水总流量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大节流装置的开度,使流入第三管线的循环水增多,进而减少流入水轮机风机的循环水量,或者通过减小节流装置的开度,使流入第三管线的循环水减小,进而增加流入水轮机风机的循环水量。因此通过设置节流装置可以在循环水冷却塔满负荷的情况下操作。并且由于第三管线的循环水量可调节幅度较大,因此在第三管线上设置节流装置对于水轮机风机的转速调节更加的灵活。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循环水冷却塔在冬季循环水量难以调节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水冷却塔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塔体;20、集水池;30、水轮机风机;31、测速表;40、第一管线;41、第三调节阀;50、第二管线;60、第三管线;61、节流装置;70、淋水填料层;80、第四管线;81、第二调节阀;90、布水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循环水冷却塔包括塔体10、集水池20、水轮机风机30、第一管线40、第二管线50、第三管线60。其中,集水池20设置在塔体10的底部,水轮机风机30设置在塔体10的顶部。第一管线40的第一端连接在水轮机风机30上,第一管线40的第二端形成循环水入口。第二管线50的第一端连接在水轮机风机30上,第二管线50的第二端延伸至塔体10形成第一循环水出口。第三管线60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管线40上,第三管线60的第二端延伸至塔体10形成第二循环水出口。其中,第三管线60上还设置有节流装置61。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由于第三管线60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管线40上,因此循环水从第一管线40的循环水入口进入系统后分别流入水轮机风机30以及通过第三管线60流入塔体10。第三管线60上还设置有节流装置61,通过调整节流装置61能够改变进入第三管线60的循环水量,进而可以在不改变循环水总流量的情况下,通过增大节流装置61的开度,使流入第三管线60的循环水增多,进而减少流入水轮机风机30的循环水量,或者通过减小节流装置61的开度,使流入第三管线60的循环水减小,进而增加流入水轮机风机30的循环水量。上述水轮机风机30的循环水量的调节方法可以在循环水冷却塔满负荷的情况下操作,并且由于第三管线60的循环水量可调节幅度较大,因此对于水轮机风机30的转速调节更加的灵活。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循环水冷却塔在冬季循环水量难以调节的问题。
优选地,为了便于操作,节流装置61为第一调节阀,并且第一调节阀位于塔体10的外侧。当然,节流装置61可以选为其他控制阀,例如选用电磁控制阀。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节流装置61和塔体10的位置关系,例如设置在塔体10的塔壁上,或者设置在塔体10内。
如图1所示,为了使循环水能够均匀的喷洒至塔体10内,本实施例的循环水还包括布水结构。其中,第二管线50的第二端和/或第三管线60的第二端连接在布水结构上。
优选地,布水结构为布水管线90,第二管线50的第一循环水出口和第三管线60的第二循环水出口均连接在布水管线90上,布水管线90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循环水出口。第二管线50中的循环水和第三管线60中的循环水通过多个第三循环水出口均匀的排放至塔体10内,增大循环水与空气接触的面积,进而提高循环水冷却塔的冷却效果。
优选地,为了增加循环水冷却塔的冷却效果,多个第三循环水出口上均设置有喷头。具体的,循环水通过喷头均匀的喷洒至塔体10内,进而大大增加循环水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循环水冷却塔的冷却效果。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为了精确控制水轮机风机30的转速,循环水冷却塔还包括用于测量水轮机风机30的转速的测速表31,测速表31设置在水轮机风机30上。具体的,当测速表31的测量值大于预设值时,即水轮机风机30的转速较大,此时增加节流装置61的开度,增加流入第三管线60的循环水量,减少流入水轮机风机30的循环水量,进而减小水轮机风机30的转速。当测速表31的测量值小于预设值时,即水轮机风机30的转速较小,此时减小节流装置61的开度,减小流入第三管线60的循环水量,增加流入水轮机风机30的循环水量,进而增加水轮机风机30的转速。
在上述控制方法中,节流装置61可以采用手动控制,也可以采用自动控制。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知道,可以在测速表31和节流装置61之间增设控制电路,并实现对节流装置61的反馈控制,从而大大提高对水轮机风机30转速的控制精度。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循环水冷却塔还包括淋水填料层70。淋水填料层70设置在塔体10内,并且淋水填料层70位于布水管线90和集水池20之间。具体地,循环水从布水管线90的第三循环水出口喷洒至集水池20之前需要经过淋水填料层70。淋水填料层70内设置有多个弯曲的淋水通道。循环水在通过淋水填料层70时形成水膜,水膜在通过淋水通道时流速减慢,换热时间延长,进一步提高循环水冷却塔的冷却效果。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循环水冷却塔还包括第四管线80。其中,第四管线80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管线40上,第四管线80的第二端延伸至塔体10内。设置第四管线80可以方便检修,具体地,第四管线80的第一端在竖直方向上低于第三管线60的第一端,并且第四管线80上设置有第二调节阀81。当循环水冷却塔正常工作时,第二调节阀81处于关闭状态。当循环水冷却塔需要检修时,打开第二调节阀81,此时,由于第四管线80的第一端在竖直方向上低于第三管线60的第一端,循环水会通过第四管线80流入至塔体10,而不再流入第三管线60和水轮机风机30中,这时水轮机风机30停转,检修人员即可进行检修工作。
优选地,为了方便操作,第二调节阀81位于塔体10的外侧。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循环水冷却塔还包括第三调节阀41。第三调节阀41作为循环水总阀使用,具体地,第三调节阀41设置在第一管线40上,并且第三调节阀41在竖直方向上低于第四管线80的第一端。当第三调节阀41关闭时,循环水不再流入第四管线80、第三管线60和水轮机风机3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循环水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
塔体(10);
集水池(20),设置在所述塔体(10)的底部;
水轮机风机(30),设置在所述塔体(10)的顶部;
第一管线(40),所述第一管线(40)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水轮机风机(30)上,所述第一管线(40)的第二端形成循环水入口;
第二管线(50),所述第二管线(50)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水轮机风机(30)上,所述第二管线(50)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塔体(10)形成第一循环水出口;
第三管线(60),所述第三管线(60)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管线(40)上,所述第三管线(60)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塔体(10)形成第二循环水出口;
节流装置(61),设置在所述第三管线(6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冷却塔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管线(50)的第二端和/或所述第三管线(60)的第二端连接的布水结构,所述布水结构设置在塔体(1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水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结构为布水管线(90),所述布水管线(90)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循环水出口,所述第二管线(5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管线(60)的第二端均连接在所述布水管线(9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水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三循环水出口处设置有一个喷头。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循环水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冷却塔还包括:
淋水填料层(70),设置在所述塔体(10)内,所述淋水填料层(70)位于所述布水结构和所述集水池(2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冷却塔还包括:用于测量所述水轮机风机(30)的转速的测速表(31),所述测速表(31)设置在所述水轮机风机(3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冷却塔还包括:
第四管线(80),所述第四管线(80)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管线(40)上,所述第四管线(80)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塔体(10)内,
所述第四管线(80)的第一端在竖直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三管线(60)的第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循环水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线(80)上设置有第二调节阀(8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循环水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阀(81)位于所述塔体(10)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循环水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冷却塔还包括第三调节阀(41),所述第三调节阀(41)设置在所述第一管线(40)上,所述第三调节阀(41)在竖直方向上低于所述第四管线(80)的第一端。
CN201620204188.6U 2016-03-16 2016-03-16 循环水冷却塔 Active CN2054258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04188.6U CN205425881U (zh) 2016-03-16 2016-03-16 循环水冷却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04188.6U CN205425881U (zh) 2016-03-16 2016-03-16 循环水冷却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25881U true CN205425881U (zh) 2016-08-03

Family

ID=56547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04188.6U Active CN205425881U (zh) 2016-03-16 2016-03-16 循环水冷却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258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7824A (zh) * 2016-12-20 2017-06-13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控制风机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7824A (zh) * 2016-12-20 2017-06-13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控制风机的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30410U (zh) 一种组合式空调箱的全工况自适应控制装置
CN204880547U (zh) 一种中央空调风机盘管变流量温度控制装置
AU2013201234A1 (en) Wetting of Evapoartive Cooler Pads
CN104214911A (zh) 纺织厂复合式plc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5543443A (zh) 一种转炉煤气加压机防喘振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5425881U (zh) 循环水冷却塔
CN102072674B (zh) 表面式凝汽器间接空冷控制系统
CA2808810C (en) Wetting of evaporative cooler pads
KR101147829B1 (ko) 계량정보를 이용한 복합제어장치 및 복합제어방법
CN205784825U (zh) 一种基于分塔散热的冷却塔节能控制装置
CN206959692U (zh) 一种冷却水按需供给系统
CN209541085U (zh) 一种孵化用换热节能型循环水湿膜加湿器
CN207427709U (zh) 一种适用于配电室的电气设备运行工况控制系统
CN110726329A (zh) 一种闭式冷却塔高温喷淋水自动控制调节装置
CN210602026U (zh) 植物工厂降温除湿系统及封闭型植物工厂
CN202547031U (zh) 中庭建筑的空调系统
CN205533479U (zh) 输料驱动系统及摊铺机
CN201606961U (zh) 一种淋浴节水循环系统
CN209541074U (zh) 一种基于蒸发冷却技术的供回水系统
CN204345848U (zh) 空调及地暖的管道系统
CN201983648U (zh) 表面式凝汽器间接空冷控制系统
CN203489732U (zh) 横流式开式冷却塔
CN208571850U (zh) 一种水轮发电机冷却水量控制系统
KR101174689B1 (ko) 연돌효과를 이용한 빌딩의 하이브리드 환기 장치 및 방법
CN202149567U (zh) 一种基于阻抗法的空调冷冻水节能控制系统及空调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