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25764U - 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 - Google Patents

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25764U
CN205425764U CN201520786906.0U CN201520786906U CN205425764U CN 205425764 U CN205425764 U CN 205425764U CN 201520786906 U CN201520786906 U CN 201520786906U CN 205425764 U CN205425764 U CN 2054257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ustion
blower
contact infrared
cooling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8690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anchi Hea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anchi Hea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anchi Hea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anchi Hea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8690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257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257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257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包括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外箱体和支架机构;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包括混合部、压缩部和燃烧部,外箱体包括密封仓、冷却仓和燃烧仓;混合部位于密封仓中,压缩部位于冷却仓中,燃烧部位于燃烧仓中;支架机构包括架体、助燃鼓风机,冷却鼓风机和比例阀;冷却鼓风机连接冷却风输入口;所述助燃鼓风机连接空气鼓风入口;比例阀连接助燃鼓风机和燃气供应管道、根据助燃鼓风机鼓吹的风压控制燃气供应管道的燃气输出功率。本实用新型提高了辐射燃烧的功率和效率。实现了复数个非接触式红外辐射发射器的组合使用,克服了点火针陶瓷外护套受热断裂的问题,延长了点火针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作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应用于一种工业加热,干燥加工的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红外线辐射对于物料进行蒸干加工,逐渐成为目前工业加热领域中的常用技术。这种技术相对空气对流干燥具有能耗低,干燥质量好的优点。
现有技术领域中,燃气红外线辐射发生器主要包括:红外线辐射源由下向上辐射物料的正向辐射燃烧器和红外线由辐射源自左右侧向辐射物料的侧向辐射燃烧器。而鲜有辐射源由上而下辐射物料的逆向燃气红外线辐射器。实践中,通常将待加工物料平躺的放置在加工传送带上,以传送方式通过加热工作区域接受辐射燃烧器的加热去湿。
对红外线自辐射源由下向上辐射物料的正向燃气红外辐射器来说:辐射源和待加工物料之间阻隔有传送带,传送带承受红外线的直接辐射,待加工物料隔着传送带间接承受辐射,无法实现红外线直接辐射,加热干燥效率偏低;而对红外线自辐射源由侧面横向辐射物料的燃气红外辐射器来说:物料远离辐射源,加热干燥效果不理想。
现有技术中的一款逆向燃气红外辐射发生器,包括混合部、压缩部和燃烧部。燃气和空气由混合部进入,在压缩部混同后在燃烧部点燃燃烧,产生红外辐射,通过红外辐射对物料进行辐射加热。其中,混合部包括小功率燃气入射口和助燃空气口,所述小功率燃气入射口和助燃空气口皆位于混合部顶部,燃气由小功率燃气入射口进入混合部,同时在引射作用下带动周围的空气同步进入混合部。这种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是为确保空气在混合气体中的比例,由小功率燃气入射口进入的燃气量不大,导致红外辐射的功率不高。此外,现有的这款逆向燃气红外辐射发生器中,还存在点燃燃烧部的引火针密封不好,容易漏气导致点不着火;红外线辐射源是被加热的金属网,造成红外辐射不均匀;长时间加工后物料表面产生的水蒸气影响燃烧效率、可燃混合气中空气与可燃气体的比例难以控制等诸多问题。如何设计一种既支持逆向燃气的红外辐射器,同时又能克服上述问题的逆向燃气红外辐射发生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发挥开创性思考的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逆向燃气红外辐射发生器,旨在解决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包括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外箱体和支架机构;所述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包括混合部、压缩部和燃烧部,所述压缩部的上端连接混合部、下端连接燃烧部;所述外箱体包括密封仓、冷却仓和燃烧仓;所述密封仓与冷却仓通过上隔板分隔;所述冷却仓与燃烧仓通过下隔板分隔;所述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固定于所述外箱体内,所述混合部位于密封仓中,所述压缩部位于冷却仓中,所述燃烧部位于燃烧仓中;所述燃烧仓底部开口;所述冷却仓上设有冷却风输入口;所述密封仓中设有空气鼓风入口和燃气供应管道;所述混合部包括燃气喷嘴和助燃空气口,所述燃气喷嘴固定于混合部的顶部,所述助燃空气口位于混合部的侧部,所述燃气供应管道连接于燃气喷嘴上;所述支架机构包括架体、助燃鼓风机,冷却鼓风机和比例阀;所述助燃鼓风机,冷却鼓风机和外箱体固定于架体上,所述冷却鼓风机连接冷却风输入口;所述助燃鼓风机连接空气鼓风入口;所述比例阀连接助燃鼓风机和燃气供应管道、根据助燃鼓风机鼓吹的风压控制燃气供应管道的燃气输出功率。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在密封仓中,可燃气体经燃气供应管道导入燃气喷嘴中,进入混合部,同时,助燃鼓风机通过空气鼓风入口向密封舱内鼓风使得密封舱内部形成高压,压迫助燃空气由助燃空气口进入混合部,两者共同进入两者共同进入压缩部,在压缩部骤然变小的内部中压缩,实现可燃气体与助燃空气的充分混同,再进入燃烧部进行燃烧,产生辐射热能对位于燃烧仓底部的物料进行辐射烘干。同时,冷却仓上的冷却风输入口鼓入冷却风,对压缩部进行外部冷却,防止压缩部温度过高导致的燃气逆烧。可燃气体与助燃空气从两个部位分别进入混合部而不是由可燃气体带动空气进入混合部,提高了可燃混合气的整体进风量。同时,利用比例阀始终保持由助燃鼓风机鼓入的助燃空气和由燃气供应管道鼓入的可燃气体保持在一个最佳的混合比例,减少了燃气消耗的同时提高了辐射燃烧效率。
优选的是,上述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中:所述架体上还包括循环风管系统,所述循环风管系统包括吹风管、吸风管、循环风机和冷凝管,所述吹风管上设有吹风孔、所述吸风管上设有吸风孔、所述吹风管和吸风管分别固定于外箱体下端面的两侧、令吹风孔和吸风孔相对;所述循环风机通过冷凝管分别连接吹风管和吸风管、控制吹风管吹风和吸风管吸风。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当物料从外箱体下侧通过时,循环风机控制吹风管吹风同时控制吸风管吸风,使得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工作辐射所产生的热能随着吹风管和吸风管形成的循环气流运动,形成热空气流强化热辐射效果。同时,带走物料表面所产生的水蒸气,避免水蒸气进入外箱体底部影响燃烧部的燃烧。
优选的是,上述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中:所述冷凝管上还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为可开闭排水口。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物料在辐射烘干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水蒸气在吹风管和吸风管的共同作用下进入冷凝管中,冷凝成水并从排水口排出。
优选的是,上述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中:所述支架机构还包括顶升气缸,所述顶升气缸连接外箱体。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利用顶升气缸对外箱体及固定于外箱体两侧的吹风管、吸风管的同步旋转顶升,实现红外辐射面角度的同步调整。
优选的是,上述非接触式红外辐射装置中:所述冷却仓包括左区,中区和右区,所述中区通过两道隔板分隔左区和右区,所述冷却风输入口位于中区上;所述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有偶数个,且各压缩部对称分布于左区和右区中,所述隔板上设有出风孔。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实现对复数个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的串联组合使用,之所以设置中区,是为了防止由冷却风输入口鼓入的冷却风出现抢流现象,造成靠近冷却风输入口的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冷却较快而远离冷却风输入口的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冷却几面;利用隔板和出风孔的设置,对冷却风输入口输入的冷却风进行合理分配,保证各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的压缩部受到的冷却风风量一致,冷却效果相当。
更优选的是,上述非接触式红外辐射装置中:两道隔板整体呈V字型。
上述技术方案中:之所以采用V字型结构,是为了配合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上端小,下端大的结构,尽量减少外箱体的占用空间,优化产品结构资源,另外也是为了让由通风孔吹入左区和右区中的冷却风有一个斜向角。
优选的是,上述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中:所述燃烧部包括壳体、燃烧板和点火装置,所述燃烧板上设有贯通的燃烧孔、所述燃烧板固定于壳体底部。更优选的是:所述壳体为金属壳体,所述燃烧板为耐热陶瓷板,所述燃烧孔均匀凹凸分布于燃烧板表面。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将辐射发生部位控制在陶瓷板上,相比于传统的金属板辐射源,辐射分布更稳定可控,分布更均匀。陶瓷燃气红外线燃烧方式燃烧器燃烧时无可见火焰,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稳定的优点。
更优选的是,上述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中:所述下隔板上设有用于导通冷却仓和密封仓的隔板孔;所述燃烧部还包括外框体,所述外框体顶部设有通孔且该通孔正对所述隔板孔、底部开口、内壁上设有排气孔;所述外框体内壁上还设有陶瓷托架,所述壳体上端伸出通孔与引射管连接、下端被陶瓷托架托住;所述陶瓷托架底部与外框体固定为一体,侧部与外框体内壁之间设有漏风空隙,且该漏风空隙正对所述排气孔。更优选的是,所述外框体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于外框体上、将壳体下端顶紧于陶瓷隔热部上。更优选的是,上述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中:所述点火装置固定于所述外框体侧壁上,所述点火装置位于所述壳体下方。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冷却仓中对压缩部实现风冷的冷却风由隔板孔进入燃烧仓中,从外框体的顶部通孔进入外框体内部,对壳体外壁实现冷却防止壳体过热,并经过漏风空隙从外框体的侧壁上的排气孔排出,并循环流动到外矿体的底部,对燃烧部的燃烧实现循环供氧。
优选的是,上述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中:所述燃烧部还包括辅燃网,所述辅燃网固定于外框体内壁上,所述点火装置位于所述辅燃网上方。更优选的是,上述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中:所述辅燃网采用镍铬铁铝合金编织网。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设置辅燃网,是为了使还没有燃烧完全的预混燃气在高温的辅燃网金属表面再一次被点燃,形成热空气上升,上升热气流和由上而下的输入气压达到动态平衡,剩余预混燃气滞留于燃烧仓中充分燃烧。从而实现预混燃气达到完全燃烧的效果。
更优选的是,上述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中:所述点火装置包括点火针、点火针外套、点火针内套;所述点火针外套经外框体外壁固定于陶瓷隔热部上,所述点火针内套一端伸入外框体内部、另一端与点火针外套连接,所述点火针穿过所述点火针外套和点火针内套伸入外框体内侧;所述点火针外套与所述点火针内套皆采用陶瓷构成。优选的是,上述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中:所述点火针外套设有内螺纹,所述点火针内套设有外螺纹,所述点火针外套与点火针内套通过所述内螺纹和外螺纹啮合连接。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利用点火针外套和点火针内套之间的螺纹啮合,实现点火针和点火针外套的互相固定,点火针内套位于外框体内部,受热温度较高而点火针外套温度较低,两者热胀冷缩程度不同,采用螺纹啮合一方面保证了点火针的气密封另一方面提供了缩涨空间,克服了传统点火针的一体式护套因膨胀不均匀而断裂的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高了辐射燃烧的功率和效率。实现了复数个非接触式红外辐射发射器的组合使用,克服了点火针陶瓷外护套受热断裂的问题,延长了点火针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右视示意图,本图中省略了燃气供应管道和比例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左视示意图,本图中删去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及外箱体,但保留了燃气供应管道和比例阀;
图4为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及外箱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点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4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
1、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2、外箱体;3、支架机构;11、混合部;12、压缩部;13、燃烧部;111、燃气喷嘴;112、助燃空气口;131、壳体;132、燃烧板;133、点火装置;134、外框体;135、固定架;136、辅燃网;1331、点火针;1332、点火针外套;1333、点火针内套;1341、排气孔;1342、陶瓷隔热部;1343、漏风空隙;21、密封仓;22、冷却仓;23、燃烧仓;24、上隔板;25、下隔板;26、隔板孔;211、空气鼓风入口;212、燃气供应管道;221、左区;222、中区;223、右区;224、冷却风输入口;225、导风板;2251、出风孔;31、架体;32、助燃鼓风机;33、冷却鼓风机;34、比例阀;35、循环风管系统;36、顶升气缸;351、吹风管;352、吸风管;353、循环风机;354、冷凝管;3541、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6所示的实施例1:
一种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包括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1、外箱体2和支架机构3。支架机构3包括架体31、助燃鼓风机32,冷却鼓风机33、比例阀34、循环风管系统35和顶升气缸36;所述助燃鼓风机32,冷却鼓风机33和外箱体2固定于架体31上。
所述外箱体2包括密封仓21、冷却仓22和燃烧仓23;所述密封仓21与冷却仓22通过上隔板24分隔;所述冷却仓22与燃烧仓23通过下隔板25分隔;所述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1包括混合部11、压缩部12和燃烧部13,所述压缩部12的上端连接混合部11、下端连接燃烧部13;所述混合部11位于密封仓21中,所述压缩部12位于冷却仓22中,所述燃烧部13位于燃烧仓23中;所述燃烧仓23底部开口;所述冷却仓22上设有冷却风输入口224;所述密封仓21中设有空气鼓风入口211和燃气供应管道212;所述混合部11包括燃气喷嘴111和助燃空气口112,所述燃气喷嘴111固定于混合部11顶部,所述助燃空气口112位于混合部11的侧部,所述燃气供应管道212连接于燃气喷嘴111上;所述冷却鼓风机33连接冷却风输入口224;所述助燃鼓风机32连接空气鼓风入口211;所述比例阀34连接助燃鼓风机32和燃气供应管道212、根据助燃鼓风机32鼓吹的风压控制燃气供应管道212的燃气输出功率。所述循环风管系统35包括吹风管351、吸风管352、循环风机353和冷凝管354,所述吹风管351上设有吹风孔、所述吸风管352上设有吸风孔、所述吹风管351和吸风管352分别固定于外箱体2下端面的两侧、令吹风孔和吸风孔相对;所述循环风机353通过冷凝管354分别连接吹风管351和吸风管352、控制吹风管351吹风和吸风管352吸风。所述冷凝管354上设有排水口3541,所述排水口3541为可开闭排水口。所述顶升气缸36连接外箱体2。
所述冷却仓22包括左区221,中区222和右区223,所述中区222通过两道导风板225分隔左区222和右区223,所述冷却风输入口221位于中区222上;所述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1共有16个,令各压缩部12两两一组,分八组对称分布左区221和右区223中,所述导风板225上设有出风孔2251。所述两道导风板225连接为一体、整体呈V字型。
所述燃烧部13包括壳体131、燃烧板132、点火装置133、外框体134、陶瓷隔热部1342、辅燃网136,所述燃烧板132上设有贯通的燃烧孔、所述燃烧板132固定于壳体131底部。其中,所述壳体131为金属壳体,所述燃烧板132为陶瓷板,所述燃烧孔均匀分布于燃烧板133表面。所述下隔板25上设有用于导通冷却仓22和密封仓23的隔板孔26;所述外框体134顶部和底部开口、内壁上设有排气孔1341;所述陶瓷隔热部1342底部与外框体134固定为一体,侧部与外框体134内壁之间设有漏风空隙1343,且该漏风空隙1343正对所述排气孔1342;所述壳体131上端与压缩部12连接、下端被陶瓷隔热部1342托住;所述辅燃网136固定于外框体134内壁上,所述点火装置133位于所述辅燃网136上方;所述辅燃网136采用镍铬铁铝合金构成。
所述外框体134还包括固定架1344,所述固定架1344用于实现将壳体131下端与陶瓷托架1342的顶紧。所述点火装置33固定于所述外框体34侧壁上,所述点火装置33位于所述壳体31下方。所述点火装置133包括点火针1331、点火针座1332、点火针固定件1333;所述点火针座1332固定于外框体134外壁上,所述点火针固定件1333固定于点火针座1332内,所述点火针1331穿过点火针固定件1333伸入外框体134内侧;所述点火针座1332与所述点火针固定件1333皆采用陶瓷构成;所述点火针座1332设有内螺纹,所述点火针固定件1333设有外螺纹,所述点火针座1332与点火针固定件1333通过所述内螺纹和外螺纹啮合连接。
实践中,首先根据物料运输的轨道,通过顶升气缸36调整外箱体2的斜度,令外箱体2底部的燃烧仓开口正对物料运输轨道。启动助燃鼓风机32和燃气供应管道212,两者在比例阀34的控制下输出比例恒定的可燃气体和助燃空气。在密封仓21中,可燃气体经燃气供应管道212导入燃气喷嘴111中,进入混合部11,同时,助燃空气通过空气鼓风入口211鼓入密封舱21中,在密封舱21内部形成高压并由助燃空气口112进入混合部11,可燃气体和助燃空气共同进入压缩部12,在压缩部12内部进行压缩,实现可燃气体与助燃空气的充分混同形成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进入燃烧部13,在点火装置133作用下被点燃,在燃烧板132处燃烧,产生辐射热能对位于燃烧仓23底部的物料进行辐射烘干。同时,冷却鼓风机33工作,将冷却风由冷却风输入口224输入冷却仓22的中区222中,冷却风经过出风孔2551均匀扩散到左区221和右区223中,对各压缩部12进行外部冷却,防止压缩部12温度过高导致的燃气逆烧。随后,这些冷却风在气压作用下由冷却仓22经隔板孔26进入燃烧仓23中,并从外框体134顶部进入外框体134内侧,对壳体131外壁实现冷却防止壳体131外壁过热,并经过漏风空隙1342从外框体134侧壁上的排气孔1341排出,并循环流动到外框体134的底部,对燃烧部13的燃烧实现循环供氧。同时,没有燃烧完全的可燃混合气在高温的辅燃网136的金属表面再一次被点燃,形成热空气上升,上升热气流和由上而下的输入气压达到动态平衡,实现可燃混合气达到完全燃烧的效果。同时,循环风机353启动,令吹风管351吹风同时吸风管352吸风,在外箱体2底部的两侧形成气流,这股气流令从燃烧仓底部通过的物料在承受红外光辐射祛湿过程中所产生的水蒸气随空气进入冷凝管354冷凝成水,并每隔一端时间从排水口3541排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某一项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类似修改、变化与替换,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界定。

Claims (13)

1.一种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包括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1)、外箱体(2)和支架机构(3);所述外箱体(2)包括密封仓(21)、冷却仓(22)和燃烧仓(23);所述密封仓(21)与冷却仓(22)通过上隔板(24)分隔;所述冷却仓(22)与燃烧仓(23)通过下隔板(25)分隔;所述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1)包括混合部(11)、压缩部(12)和燃烧部(13),所述压缩部(12)的上端连接混合部(11)、下端连接燃烧部(13);所述混合部(11)位于密封仓(21)中,所述压缩部(12)位于冷却仓(22)中,所述燃烧部(13)位于燃烧仓(23)中;所述燃烧仓(23)底部开口;所述冷却仓(22)上设有冷却风输入口(224);所述密封仓(21)上设有空气鼓风入口(211)和燃气供应管道(212);所述混合部(11)包括燃气喷嘴(111)和助燃空气口(112),所述燃气喷嘴(111)固定于混合部(11)顶部,所述助燃空气口(112)位于混合部(11)侧部,所述燃气供应管道(212)连接于燃气喷嘴(111)上;所述支架机构(3)包括架体(31)、助燃鼓风机(32),冷却鼓风机(33)和比例阀(34);所述助燃鼓风机(32),冷却鼓风机(33)和外箱体(2)固定于架体(31)上,所述冷却鼓风机(33)连接冷却风输入口(224);所述助燃鼓风机(32)连接空气鼓风入口(211);所述比例阀(34)连接助燃鼓风机(32)和燃气供应管道(212)、根据助燃鼓风机(32)鼓吹的风压控制燃气供应管道(212)的燃气输出功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31)上还包括循环风管系统(35),所述循环风管系统(35)包括吹风管(351)、吸风管(352)、循环风机(353)和冷凝管(354),所述吹风管(351)上设有吹风孔、所述吸风管(352)上设有吸风孔、所述吹风管(351)和吸风管(352)分别固定于外箱体(2)下端面的两侧、令吹风孔和吸风孔相对;所述循环风机(353)通过冷凝管(354)分别连接吹风管(351)和吸风管(352)、控制吹风管(351)吹风和吸风管(352)吸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354)上设有排水口(3541),所述排水口(3541)为可开闭排水口。
4.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机构(3)还包括顶升气缸(36),所述顶升气缸(36)连接外箱体(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仓(22)包括左区(221),中区(222)和右区(223),所述中区(222)通过两道导风板(225)分隔左区(222)和右区(223),所述冷却风输入口(224)位于中区(222)上;所述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1)有偶数个,且各压缩部(12)对称分布于左区(221)和右区(223)中,所述导风板(225)上设有出风孔(2251)。
6.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道导风板(225)链接为一体,整体呈V字型。
7.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部(13)包括壳体(131)、燃烧板(132)和点火装置(133),所述燃烧板(132)上设有贯通的燃烧孔、所述燃烧板(132)固定于壳体(131)底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31)为金属壳体,所述燃烧板(132)为陶瓷板,所述燃烧孔均匀分布于燃烧板(133)表面。
9.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隔板(25)上设有用于导通冷却仓(22)和密封仓(23)的隔板孔(26);所述燃烧部(13)还包括外框体(134)和陶瓷隔热部(1342),所述外框体(134)顶部和底部开口、内壁上设有排气孔(1341);所述陶瓷隔热部(1342)底部与外框体(134)固定为一体,侧部与外框体(134)内壁之间设有漏风空隙(1343),且该漏风空隙(1343)正对所述排气孔(1342);所述壳体(131)上端与压缩部(12)连接、下端被陶瓷隔热部(1342)托住。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体(134)还包括固定架(1344),所述固定架(1344)用于实现将壳体(131)下端与陶瓷托架(1342)的顶紧。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33)固定于所述外框体(34)侧壁上,所述点火装置(33)位于所述壳体(31)下方。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部(13)还包括辅燃网(136),所述辅燃网(136)固定于外框体(134)内壁上,所述点火装置(133)位于所述辅燃网(136)上方;所述辅燃网(136)采用镍铬铁铝合金构成。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133)包括点火针(1331)、点火针座(1332)、点火针固定件(1333);所述点火针座(1332)固定于外框体(134)外壁上,所述点火针固定件(1333)固定于点火针座(1332)内,所述点火针(1331)穿过点火针固定件(1333)伸入外框体(134)内侧;所述点火针座(1332)与所述点火针固定件(1333)皆采用陶瓷构成;所述点火针座(1332)设有内螺纹,所述点火针固定件(1333)设有外螺纹,所述点火针座(1332)与点火针固定件(1333)通过所述内螺纹和外螺纹啮合连接。
CN201520786906.0U 2015-10-13 2015-10-13 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 Active CN2054257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86906.0U CN205425764U (zh) 2015-10-13 2015-10-13 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86906.0U CN205425764U (zh) 2015-10-13 2015-10-13 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25764U true CN205425764U (zh) 2016-08-03

Family

ID=56517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86906.0U Active CN205425764U (zh) 2015-10-13 2015-10-13 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257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8319A (zh) * 2015-10-13 2017-04-19 上海蓝炽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8319A (zh) * 2015-10-13 2017-04-19 上海蓝炽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40221A (zh) 一种新型节能窑炉
CN207797717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铝棒加热炉
CN104930508B (zh) 逆向燃气红外辐射装置及逆向燃气辐射方法
US3359965A (en) Radiant heaters
CN205425764U (zh) 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
CN203163478U (zh) 一种新型节能窑炉
CN205119760U (zh) 非接触式红外辐射装置
CN104930511B (zh) 逆向红外辐射发生器
CN106568084A (zh) 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
CN106568319A (zh) 非接触式红外辐射系统
CN205119060U (zh) 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
CN203963933U (zh) 逆向燃气辐射发生器
CN105299645B (zh) 使用逆向红外线辐射发生器对物料辐射加热干燥的方法
CN107620186A (zh) 多点对称分布嵌入式天然气蒸化机
CN204880114U (zh) 逆向红外辐射发生器
CN106568320A (zh) 非接触式红外辐射装置
CN209801947U (zh) 直燃式木材干燥窑
CN203550436U (zh) 燃柴端风式木材烘干机
CN203980277U (zh) 逆向燃气红外辐射装置
CN203980279U (zh) 逆向燃气辐射装置
CN205975069U (zh) 一种纺织布料定型机天然气直燃加热装置
CN104034029A (zh) 一种热风炉
CN217358047U (zh) 一种铝棒加热炉的热风循环系统
CN105057185B (zh) 一种烘箱结构
CN217274827U (zh) 一种燃油气混合风热风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