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25350U - 一种防凝露空调送风口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凝露空调送风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25350U
CN205425350U CN201620284477.1U CN201620284477U CN205425350U CN 205425350 U CN205425350 U CN 205425350U CN 201620284477 U CN201620284477 U CN 201620284477U CN 205425350 U CN205425350 U CN 2054253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rid
framework
condensation
air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8447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振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li (Beij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Keruide New Wind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Keruide New Wind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Keruide New Wind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8447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253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253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2535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凝露空调送风口。包括风口框架和格栅,所述格栅将所述风口框架分割成多个送风孔隙;所述风口框架和所述格栅的表层均涂有超疏水层,使风口框架和格栅的表面形成防凝露保护膜,风口框架和格栅的表面呈现超疏水状态,从而有效防止低温的空气与风口框架和格栅的表面接触时形成露珠,起到很好的凝结露效果;所述格栅设置为送风导流格栅,能够起到加固作用及防尘作用,同时导流格栅可以对送风口的气流形成引导,使送风气流更加稳定和均匀。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风口凝露、防尘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防凝露空调送风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凝露空调送风口。
背景技术
中央空调系统由冷热源系统和空气调节系统组成。采用液体汽化制冷的原理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所需冷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的热负荷;制热系统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所需热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冷负荷。制冷系统是中央空调系统至关重要的部分,其采用种类、运行方式、结构形式等直接影响了中央空调系统在运行中的经济性、高效性、合理性。现有的中央空调送风口一般都是采用木质材料构成的,木质材料具有较好的吸水性,可有效地防止中央空调送风口出现冷凝水的现象。但是木质材料也有不足之处,其在环境温度变化剧烈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形变,使得中央空调送风口的框体连接处出现裂缝,进而导致中央空调送风口使用寿命较短,增加维修成本。
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中央空调送风口使用了一些金属或塑料材料,这些材料虽然可以将环境温度对其结构的影响降到最低,但是无法避免冷凝水现象的出现,而冷凝水的出现将极大的破坏中央空调的用户使用感受,特别是当将中央空调送风口设置在天花板上时,当冷凝水累积到一定程度,在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就会低落,轻则低落地面影响环境,重则直接低落在使用者、路人身上,还有可能引起纠纷;于此同时还存在防尘效果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的防凝露空调送风口,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风口凝露、防尘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凝露空调送风口,包括风口框架和格栅,所述格栅将所述风口框架分割成多个送风孔隙,使空调内部的气流通过送风孔隙流出;
所述风口框架和所述格栅的表层均涂有超疏水层,使风口框架和格栅的表面形成防凝露保护膜,风口框架和格栅的表面呈现超疏水状态,从而有效防止低温的空气与风口框架和格栅的表面接触时形成露珠,起到很好的凝结露效果;
所述格栅设置为送风导流格栅,能够起到加固作用及防尘作用,同时导流格栅可以对送风口的气流形成引导,使送风气流更加稳定和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风口框架为一体成型结构,具有结构牢固,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进一步地,所述风口框架上设置多个固定孔,并通过表层涂有超疏水层的紧固螺钉进行固定,防止出现局部凝露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格栅固定或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风口框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格栅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风口框架上时,所述格栅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风口框架内侧边缘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杆相匹配的锁紧孔,将连接杆设置在风口框架上,当某一个格栅受损时,只需更换一个格栅即可,无需更换整个风口框架。
进一步地,所述格栅固定连接在所述风口框架上时,所述格栅焊接或镶嵌在所述风口框架上,能够使格栅固定的更加牢固。
进一步地,所述格栅的截面一端为半圆形叶片,另一端为弧形叶片,送风气流沿着弧形叶片的弧线方向送风,弧形叶片的设置能够使送风气流更加均匀的出风。
进一步地,所述格栅的形状设置为条形或环形。
进一步地,所述格栅之间的间距为0.5mm至50mm,且格栅的数量根据风口框架的尺寸和大小决定。
进一步地,所述风口框架的形状设置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风口框架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凝露空调送风口的风口框架表层涂有超疏水层,使风口框架表面形成防凝露保护膜,风口框架的表面呈现超疏水状态,从而有效防止低温的空气与风口框架的表面接触时形成露珠,起到很好的凝结露效果;而且设置的格栅为送风导流格栅,能够起到加固作用及防尘作用,同时导流格栅可以对送风口的气流形成引导,使送风气流更加稳定和均匀。
另外,当格栅可拆卸的连接在风口框架上时,风口框架内侧边缘设置有与格栅两端的连接杆相匹配的锁紧孔,将连接杆设置在风口框架上,当其中的一个格栅受损时,只需要更换一个格栅即可,无需更换整个风口框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凝露空调送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述的圆形防凝露空调送风口的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防凝露空调送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述的圆形防凝露空调送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述的圆形防凝露空调送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风口框架;2-格栅;3-送风孔隙;
4-固定孔;
21-半圆形叶片;22-弧形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凝露空调送风口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述的圆形防凝露空调送风口的格栅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凝露空调送风口,包括风口框架1和格栅2,格栅2将风口框架1分割成多个送风孔隙3,使空调内部的气流通过送风孔隙3流出;
风口框架1和格栅2的表层均涂有超疏水层,使风口框架1和格栅2的表面形成防凝露保护膜,风口框架1和格栅2的表面呈现超疏水状态,从而有效防止低温的空气与风口框架1和格栅2的表面接触时形成露珠,起到很好的凝结露效果;
格栅2设置为送风导流格栅2,能够起到加固作用及防尘作用,同时导流格栅2还可以对送风口处的气流形成引导,能够使送风气流更加稳定和均匀;
其中,风口框架1和格栅2均可采用不锈钢材质、合金材质或有机塑料材质制成。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风口框架1为一体成型结构,具有结构牢固,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其中,风口框架1的加工工艺时采用一体成型工艺或焊接工艺。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风口框架1上设置多个固定孔4,形状可以是圆形孔、方形孔、椭圆形孔或多边形孔,固定孔4通过表层涂有超疏水层的紧固螺钉进行固定,防止出现局部凝露的现象;
其中,紧固螺钉采用超疏水制作工艺对基材表面进行超疏水处理,且紧固螺钉可设置为开槽普通螺钉、内六角及内六角花形螺钉、十字槽普通螺钉、吊环螺钉、紧定螺钉、自攻螺钉或攻锁紧螺钉,紧固螺钉的材质均采用不锈钢、合金型材或有机塑料作为基材,结构坚固,不易破损,避免了风口框架1固定不牢固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格栅2可拆卸的连接在风口框架1上时,格栅2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杆,风口框架1内侧边缘设置有与连接杆相匹配的锁紧孔,将连接杆设置在风口框架1上,当风口框架1内侧的其中的一个格栅2受损时,只需要更换一个格栅2即可,无需更换整个风口框架1,具有节省耗材的优点。
其中,格栅2的形状设置为条形,且格栅2之间的间距为10mm,且格栅2的数量根据风口框架1的尺寸和大小决定。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格栅2的截面一端为半圆形叶片21,另一端为弧形叶片22,送风气流沿着弧形叶片22的弧线方向送风,弧形叶片22的设置能够使送风气流更加均匀的出风。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超疏水制作工艺,是在材料表面涂刷超疏水图层材料的工艺或将材料表面进行电化学处理的工艺或者将材料表面进行物理改性的处理工艺,使得基材表面的接触角大于150°小于180°,滚动角大于0°小于10°,表面呈现超疏水状态,在潮湿环境中,低温冷表面不会出现凝露现象。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风口框架1的形状设置为长方形结构,可适用于办公室的安装。
结合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凝露空调送风口的风口框架1表层涂有超疏水层,使风口框架1表面形成防凝露保护膜,风口框架1的表面呈现超疏水状态,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止低温的空气与风口框架1的表面接触时形成露珠,起到很好的凝结露效果;而且设置的格栅2为送风导流格栅2,能够起到加固作用及防尘作用,同时导流格栅2可以对送风口的气流形成引导,使送风气流更加稳定和均匀;而且当格栅2可拆卸的连接在风口框架1上时,风口框架1内侧边缘设置有与格栅2两端的连接杆相匹配的锁紧孔,将连接杆设置在风口框架1上,当某一个格栅2受损时,只需更换一个格栅2即可,无需更换整个风口框架1。
实施例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防凝露空调送风口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凝露空调送风口,包括风口框架1和格栅2,格栅2将风口框架1分割成多个送风孔隙3,使空调内部的气流通过送风孔隙3流出;
风口框架1和格栅2的表层均涂有超疏水层,使风口框架1和格栅2的表面形成防凝露保护膜,风口框架1和格栅2的表面呈现超疏水状态,从而有效防止低温的空气与风口框架1和格栅2的表面接触时形成露珠,起到很好的凝结露效果;
格栅2设置为送风导流格栅2,能够起到加固作用及防尘作用,同时导流格栅2还可以对送风口处的气流形成引导,能够使送风气流更加稳定和均匀;
其中,风口框架1和格栅2均可采用不锈钢材质、合金材质或有机塑料材质制成。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格栅2固定连接在风口框架1上时,格栅2焊接或镶嵌在风口框架1上,能够使格栅2固定的更加牢固,避免使用时格栅2掉落。
其中,格栅2的形状设置为环形,可与风口框架1上的支撑装置固定连接;
其中,格栅2之间的间距为30mm,且格栅2的数量根据风口框架1的尺寸和大小决定。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空调送风口的制作方法是将所有的风口基材进行电化学处理,再涂覆低表面能材料,得到超双疏特性的基材;基材的表面对于除含氟液体之外的各种油液滴均表现出超疏特性,滚动角一般都小于10°;风口基材的表面还能长期在空气中放置而仍能保持其超双疏特性,金属板的超双疏表面能长期稳定,在机械弯曲、变形后仍具有良好的超疏特性;风口基材的超双疏表面可以在加热下包括超疏石蜡、聚乙二醇的熔溶液滴,具有防结蜡性质。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风口框架1的形状设置为正方形结构,方便办公室安装。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风口框架1的颜色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进行定制,但鉴于超疏水层材料的专属特性,通常为乳白色或透明金属色,且与基材颜色相同。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空调送风口可以安装在顶面、地面、墙面作为中央空调的送风口,也可以直接安装在空调主机设备上作为主机设备的风口。
本实施例的其他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其他的结构相同,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结合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凝露空调送风口的风口框架1表层涂有超疏水层,使风口框架1表面形成防凝露保护膜,风口框架1的表面呈现超疏水状态,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止低温的空气与风口框架1的表面接触时形成露珠,起到很好的凝结露效果;而且格栅2通过焊接或镶嵌固定连接在风口框架1上,能够使格栅2固定的更加牢固。
实施例3
图4为图1的圆形防凝露空调送风口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的圆形防凝露空调送风口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凝露空调送风口,是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2提供的防凝露空调送风口的进一步改进,风口框架1的形状还可设置为圆形或椭圆形,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风口框架1的形状。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格栅2的截面一端为圆形叶片21,另一端为弧形叶片22,送风气流沿着弧形叶片22的弧线方向送风,弧形叶片22的设置能够使送风气流更加均匀的出风。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格栅2可拆卸的连接在风口框架1上时,格栅2的形状需要设置为条形,才可与风口框架1相连接,同时风口框架1的形状可设置为多种形状。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格栅2固定连接在风口框架1上时,格栅2的形状可设置为条形或环形,均可与风口框架1相连接,同时风口框架1的形状可设置为多种形状。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格栅2之间的间距为50mm,且格栅2的数量根据风口框架1的尺寸和大小决定。
本实施例的其他的结构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结构相同,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结合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凝露空调送风口可设置为多种形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风口框架1的形状,选择种类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凝露空调送风口,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口框架和格栅,所述格栅将所述风口框架分割成多个送风孔隙;
所述风口框架和所述格栅的表层均涂有超疏水层;
所述格栅设置为送风导流格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凝露空调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框架为一体成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凝露空调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框架上设置多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通过表层涂有超疏水层的紧固螺钉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凝露空调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固定或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风口框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凝露空调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风口框架上时,所述格栅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风口框架内侧边缘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杆相匹配的锁紧孔,将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所述风口框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凝露空调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固定连接在所述风口框架上时,所述格栅焊接或镶嵌在所述风口框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防凝露空调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的截面一端为半圆形叶片,另一端为弧形叶片,气流沿所述弧形叶片的弧线方向送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凝露空调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的形状设置为条形或环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凝露空调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之间的间距为0.5mm至5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凝露空调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框架的形状设置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
CN201620284477.1U 2016-04-07 2016-04-07 一种防凝露空调送风口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253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84477.1U CN205425350U (zh) 2016-04-07 2016-04-07 一种防凝露空调送风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84477.1U CN205425350U (zh) 2016-04-07 2016-04-07 一种防凝露空调送风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25350U true CN205425350U (zh) 2016-08-03

Family

ID=56521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8447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25350U (zh) 2016-04-07 2016-04-07 一种防凝露空调送风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2535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9372A (zh) * 2016-12-28 2017-06-1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主动除凝露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7327919A (zh) * 2017-07-14 2017-11-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108344147A (zh) * 2017-01-23 2018-07-3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凝露的空调面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9372A (zh) * 2016-12-28 2017-06-1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主动除凝露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39372B (zh) * 2016-12-28 2019-12-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主动除凝露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44147A (zh) * 2017-01-23 2018-07-3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凝露的空调面板
CN107327919A (zh) * 2017-07-14 2017-11-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25350U (zh) 一种防凝露空调送风口
CN204081339U (zh) 一种防凝露的金属辐射板
CN102620597B (zh) 底部进风的闭式冷却塔
CN203586398U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202613701U (zh) 一种空调导风板
CN102748846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105091416A (zh) 一种蒸发器组件及空调
CN205425531U (zh) 一种换热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换热系统
CN204594310U (zh) 一种冷却塔冲动式喷溅风机
CN103292449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排水盘总成
CN210425460U (zh) 一种中央空调送风口结构
CN200979388Y (zh) 中央空调冷却塔的分水布水器
CN208983578U (zh) 空调风机盘管用接水盘
CN201277682Y (zh) 低温送风防结露的旋流风口
CN204880878U (zh) 一种v型蒸发器及含有其的空调
CN204806918U (zh) 一种三面进风型的逆流式机械通风冷却塔
CN203323338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排水盘总成
CN204757315U (zh) 空调接水盘和空调器
CN206222489U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6222474U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2835743U (zh) 空调器、空调器双排换热器及其固定装置
CN206420124U (zh) 一种商用导风板结构
CN205227529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06943052U (zh) 空调器及其贯流风机
CN205919578U (zh) 一种单螺旋丝管冷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703

Address after: 100000, No. 3, building 3, 134 Temple Road,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0309

Patentee after: Keli (Beij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China Plaza No. 555 Yuhua West Road 071000, Hebei Province, Baoding City, No. 3 Building 3 unit 2607

Patentee before: HEBEI KERUIDE NEW WIND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03

Termination date: 20190407